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上课讲义

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上课讲义
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上课讲义

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

2.4空气的热胀冷缩

课题 2.4空气的热胀冷缩课时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然后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同时联系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 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粒”的运动,让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迁移,从而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 【学生分析】 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但是,学生对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模糊的。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同时与水的热胀冷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缺乏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并建立自己的假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更明显。 3.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2.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试管、250mL锥形瓶1个、气球皮1个、热水、常温水、冰水、250mL烧杯3个、带有橡皮塞的L型玻璃管(内有一段红色液柱)。 教师:教学课件PPT、微课、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回顾“水的热胀冷缩”知识。 2.教师出示空圆底烧瓶(带橡皮塞和玻璃管)问:现在里面装着满满的是什么东西? 3.问:空气也会像水和其他液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板书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出示PPT:P1】 二、研究空气的热涨冷缩 1.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有办法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吗? 2.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设计实验清楚地看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 3.全班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4.出示温馨提示:【出示PPT:P2】 (1)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 (2)将装置放入盛水(热水、常温、冰水)的烧杯中,直至没有明显变化时再拿出。 (3)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4)实验完成后,放回实验材料,并整洁桌面。 5.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6.实验汇报: (1)将各组实验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球皮的体积大小依次放在热水、常温、冰水中;当放入热水中时红色液柱往右边移动,放入冷水中红色液柱往左边移动。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其他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更明显。【出示PPT: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路德小学宗继珠 邮编:663100 电话:1 一、科学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本学科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新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相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方法梳理: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过程,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以上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从中得到实验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想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什么瘪乒乓球用

开水泡一泡就圆了呢你们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科学探究中。但是我班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并建立自己的假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积会缩小。 2、热胀现象与的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现象。 六、教学准备 烧瓶、L型玻璃管、红墨水、热水、常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瘪乒乓球、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瘪乒乓球,提问:怎样让它变圆学生答,教师演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课题金属热胀冷缩吗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5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锑和铋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科学探索 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科学态度 1、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2、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的发展变化规律。 重点1、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锑和铋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难点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水、空气等一些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是否热胀冷缩? 列举英国和印度等国家铁轨因高温变形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原因导致铁轨变形?金属也有热胀冷缩吗?边听边思考 从具体的现象 入手,形象直观, 激发科学探索兴 趣 讲授新课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1、实验器材:铜球、铜圈、酒精灯、打火机、烧杯和水 2、演示实验 3、温馨提示 ①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②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③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4、铜球能否通过铜圈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能否通过铜圈得出结论 加热前 加热后 冷却后 【提示】 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认识实验材料 认真看演示实 验 填写实验记录 交流实验结论 通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明白铜球 具有热胀冷缩的 性质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 导入: 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大头针、木板 2、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用一段30厘米左右长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桥”(钢条)加热和冷却,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观察钢条是否伸长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得出结论 加热后 冷却后 【提示】 钢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拓展:钢轨断裂成几段的原因 温度每变化1℃,1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0.000018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60℃那么1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708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因为有热胀冷缩,所以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 三、金属的热胀冷缩 1、我们用铜球、钢条做了这些实验,可以肯定地说“金属受热时会膨胀”吗?引导学生查阅科学资料解决问题。 【资料】 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tī]和铋[bì] 。 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锑。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锑的合金,当熔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2、我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证据可以作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 一般条件下,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认识实验工具 看演示实验 填写观察记录 交流实验结论 认真听 查阅资料 根据资料得出 结论 通过演示实验, 知道钢条具有热 胀冷缩性质 了解许多金属具 有热胀冷缩性 质,锑和铋具有 热缩冷胀的性质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情感目标: 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三、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微粒运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蓝墨水、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新课:空瓶装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观察现象 (1)、师:请同学们说说瓶中有什么。 (2)、在空瓶装入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猜一铺把热水倒出后,瓶子是什么形状的 (3)、把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2、设计并完成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 师: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可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想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用锥形瓶来收集空气,需要把收集到的空气密封吗为什么 (2)如何让收集到的空气受热、受冷呢

(3)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 师:请同学们小组里讨论。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师: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 师:好了,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小组的修改意见。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是多种多样。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解答一下吗 (1)锥形瓶口上套着的气球起什么作用 (2)套着气球的锥形瓶在两种水中摆放的顺序是怎样的 3、学生实验 4、师:哪个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组汇报。 5、师:同学们,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两者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空气为什么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学生自学后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模拟“微粒的运动”,做个游戏,看看空气的微粒是如何热胀冷缩的。 7.教师引导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给个合理的解释。 8、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过会儿又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七、小结: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解释这个现象的发生。 八、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分组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出示实验材料:钢条、木板、酒精灯、大头针。 2、简单介绍实验装置。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钢条的变化。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看课件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相关知识。 3、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4、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5、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 (1)伸缩的桥梁;

液体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参考教材: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本课教学试图通过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从而观察研究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们首先通过观察水在受冷、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了解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认识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学生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从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入手导入新课→设计实验观察水在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开展探究活动→拓展到其它液体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变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拓展到对其他液体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设计与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热胀冷缩装置:带盖小玻璃瓶、小吸管、红色水 小喷泉装置:大烧杯、红色水、尖嘴玻璃管、胶塞 各种液体:牛奶、醋、食用油、酒精等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各种液体:牛奶、醋、食用油、酒精等 热胀冷缩装置:带盖小玻璃瓶、小药瓶、小吸管、玻璃管、红色水 板书设计: 水 牛奶 醋液体受热体积胀大 食用油受冷体积缩小 酒精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小喷泉实验 将平底烧瓶装满红色水,用插有尖嘴玻璃管的胶塞盖紧。将此装置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很快,烧瓶中的红色水会喷出玻璃管,形成喷泉。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中的现象,思考、推测其中的原因)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1.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设计时思考: A用什么容器装水易看到水的体积的变化? B怎样使装置里的水受冷受热? 2.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 盛水的容器:带盖小玻璃瓶、小药瓶

教科200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学设计_11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在《热》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学生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虽然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毕竟他们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很有探究的热情。 教法: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我这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去发现、去体会、去揭示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经历“聚焦问题——实验探究——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2、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历“聚焦问题——实验探究——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难点: 1、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 2、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烧杯(2个)、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密封袋、乒乓球、水槽。 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套、烧瓶(4个)、塑料管、水槽、红水、课件

金属的热胀冷缩

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课题 课时 1 备课人学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 、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 、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固体体胀演示盒、圆铁片、钢条、有凹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激情导入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学生猜测导致铁轨弯曲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方法。 4.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组织者。从实验中体验实验现象,对科学结论的提出加深理解。)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结果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的热胀冷缩,那是不是就可以说:“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李一兵 【教材简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学生在研究了液体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本节课内容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出办法来观察。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然后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同时联系到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粒”的运动,从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进一步认识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经过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对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同时与水的热胀冷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还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瓶、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空气。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预设5分钟) 1.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1)一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实验室里的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引出新问题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提问:现在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它是否也和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出示PPT1】 3.师生交流讨论。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一)探究一: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1.追问。 空气无色无味,而且也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出示PPT2】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器材),提问:能否设计实验,清楚地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出示PPT3】 (1)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 (2)全班交流设计实验。 (3)教师小结并明确实验探究方案,同时出示实验要求。 3.实验要求: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内容: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 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用上节课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仪器图片给于提示,看似帮助确有难度——“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我们能想出一些观察的办法来吗?”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教材65页的插图给学生提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无论学生们想出的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都要让他们在不断的试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热胀冷缩问题在3年级就出现过,教材改版后提到5年级,深度增加,体现在教材中设计了联系水的热胀冷缩,比照出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对学生知识链和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就能自己找到。 本课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即“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高潮,用游戏,生动形象的解释深奥的科学原理。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感受了探究科学的乐趣。这无疑是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体现。 学情分析: 对于5年级学生,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的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确定为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大胆的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挑战性问题开展活动,进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做出假设、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教学程序为:“创设情景—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热 第5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固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 (锑、铋 ---- 热缩冷胀) 教学后记: 【素材积累】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 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许多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个别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教学方法: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的体积变化。 2、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的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铜球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教师自制金属条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识,引出课题。 上几节课上,我们通过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又通过气球在冷热水中的变化了解了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老师想问大家,金属也和他们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生:一样?口说无凭,科学的结论要通过严谨的实验来验证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研究问题我们就需要做实验,做实验我们需要用到(实验材料)。 二、观察铁球的热胀冷缩。 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铜球、金属环、酒精灯、打火机、冷水、烧杯。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铜球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吗? 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手可以放在三脚架上撑着; *冷却铜球时要注意轻放入的水中,不要碰到玻璃壁和玻璃底) 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 友情提醒:1、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2、加热完毕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 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3、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金属球会烫伤皮肤。 4、冷却铜球时要轻放入水中,不要碰到玻璃壁和玻璃底。 5、保持桌面清洁并请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一)。 记录单如下: 各小组可以开始做实验,请注意仔细观察。有时间的小组可以重复做一次。(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请同学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展示记录单)其他小组对他们的结论有不同意见吗? 研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给金属球下一个结论?(铜球能热胀冷缩。) 三、观察铝片的热胀冷缩。 1、研究完了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再来看看其它金属是否也有热 胀冷缩的特点。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老师换了一个材料。 我们来研究铝片的热胀冷缩。请大家来看我给同学们带来的材料:这是两个互不接触的铝片,我们要研究它的热胀冷缩性质,可以怎么办?在酒精灯上烧的时候能看得清现象吗?那我们需要一个辅助的工具:电路检测 器。(出示电路检测器,说明用它的原理) 2、用酒精灯给铝片加热,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真的是这样的吗?那让我 们用实验验证一下,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 (铝片非常的薄,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不20秒超过)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科学二单元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小药瓶若干个、吸管、红色的水,冷水、热水、(用烧杯装还是水槽装?)实验记录单、牛奶、酱油、饮料等液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生活中看见爸爸妈妈煮东西吗? 生:看过。 师:那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煮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放图片)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水壶烧开了。 生:水壶里的东西冒出来了。 师: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表扬大家,那老师就和大家来玩玩个猜猜看的小游戏,大家想不想猜猜? 生:想。 师:这是上节课中的一个实验小装置,下面找两位同学来看看有什么现象?

生:一个气球膜鼓起来了,一个没有鼓。 生:…… 师:那大家猜想一下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生:是不是和试管里的水有关系? 生:有可能和两杯水有关吧? 生:热水里的试管气球膜会鼓,冷水杯里的不鼓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有的学生还把气球膜会鼓的原因说出来,说明你深入思考了!你们说的对不对呢?来轻轻摸下两个水杯感受一下!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师:从刚才的小实验中,大家看到这个气球膜鼓了,气球膜鼓的原因是试管里的水体积增多了,(板书:体积)气球膜鼓了这个是它放在热水杯里的原因。 二、新课: 师:这个小实验不是很明显,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下面就请你们结合书中的实验内容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来设计一下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结合着你们桌子上记录单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并添好实验记录单。 生: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师:那哪组能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的? 生:汇报实验设计过程,(至少两组,在汇报时出示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师:你们知道了怎么实验了吗? 生:知道了。 师:哪谁能猜想一下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吸管里的水会上升。 生:…… 师:真的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生:学生实验 师:上下面巡视,给小组发放热水,指导学生安装实验器材的错

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简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学生在研究了液体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本节课内容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出办法来观察。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然后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同时联系到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粒”的运动,从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进一步认识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经过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对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同时与水的热胀冷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还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瓶、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空气。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预设5分钟) 1.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1)一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实验室里的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引出新问题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提问:现在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它是否也和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出示PPT1】 3.师生交流讨论。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一)探究一: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1.追问。 空气无色无味,而且也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出示PPT2】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器材),提问:能否设计实验,清楚地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出示PPT3】 (1)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 (2)全班交流设计实验。 (3)教师小结并明确实验探究方案,同时出示实验要求。 3.实验要求: (1)3个烧杯中,每个烧杯都大约盛放半杯水(热水、常温水、冰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