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窥镜使用后的保养

3内窥镜使用后的保养
3内窥镜使用后的保养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

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段家丽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抽选来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避免不良情况出现,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肠息肉;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变组织较小时,往往无明显症状,通常情况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可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等,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等,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等,若不进行及时处理,将影响患者预后[1-2]。鉴于此,本文将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优质护理进行总结,详情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来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畴34~44岁,年龄均值(37.65±2.15)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范畴35~45岁,年龄均值(38.52±2.62)岁,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两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疾病知识介绍、安排相关检测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为:(1)术前宣教: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文化程度,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医用内窥镜系统常见故障维修

医用内窥镜系统常见故障维修 设备系统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经过长期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维修,发现故障根据维修难易和故障大小,可分为复杂故障、中等故障和简单故障。经统计分析:复杂故障的概率只有15%(如主机、主要电路坏),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这部分故障难以在手术室现场短时间内完成,必须撤机维修。中等故障占25%左右,而简单故障却达到60%左右,其中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引起故障占30%左右。无论何种故障,我们都必须懂得仪器的工作原理,凭借丰富的维修经验技术处理。 (1)摄像显像系统常见的故障 (a)图像有干扰。一般是因为用电刀等高频设备的时候对线路产生干扰,这时候我们要检查的是摄像头与连接中的屏蔽线是否有接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使用高频设备的时候也会出现干扰条纹,这时候是连接线信号线由于长期使用,屏蔽层磨损。需要看是摄像头的连接处出问题还是整条线体老化,前者需要重新焊接,而后者则需要更换连接导线了。目前更换原装进口的3m长的连接导线价格在10000RMB 左右。所以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导线在地上被仪器车或手术车碾过。 (b)图像偏色。在白平衡后和排除其他配套设备的影响下都无法还原景物的颜色时,我们认为可能是由导线老化信号传递缺陷引起的,也可能是摄像头电路元件老化变质,又或者是由摄像头CCD老化引起。此时我们只需更换相应的配件则可。 (c)摄像主机的故障一般少有发生。如果发生的软件故障(程序故障)只能拿回厂家更换程序芯片了。(2)影像记录系统常见的故障 (a)脚踏开关失灵。 (b)视屏连接线接触不良。 (c)电脑硬件故障。 (d)系统软件或图像采集软件故障。 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3)光源系统常见的故障 (a)光线发暗。排除了是光栅遮挡的原因外,基本可以肯定是灯泡接近使用寿命,更换新灯泡则可。氙光灯泡的使用寿命一般设计在500小时,如果光源系统有寿命计时装置,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规定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 规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1)内镜室工作制度。 (2)疑难病会诊制度。 (3)内镜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4)仪器管理制度 1)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2)各种仪器出人、维修及报废必须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型号、维修原因及签名等。 3)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后,必须及时向技师及上级汇报,不得隐瞒。 4)内镜中心计算机网络为储存内镜资料专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载内镜资料。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病毒感染。 5)所有仪器登记,使用后认真保养,未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查保养。(5)内镜中心急诊值班制度 1)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患者内镜检查及护理,白天术中、床边内镜。2)听从协理医生或主诊医生安排,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内镜中心。 3)急诊值班一周一轮,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4)急诊值班期间如有事不能到位须提前告知并找人替换。 5)每天下班前准备好急诊所需物品、器械。 6)严格做好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7)患者资料正确输入电脑,收取费用。 8)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及时清洗、消毒。

(6)参观管理制度 1)参观内镜中心经院或部门领导批示后,由中心负责人安排。 2)参观人员听从安排,不得干扰内镜中心正常诊疗工作,不得大声喧哗。按照中心陪同人员安排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走动。 3)在检查室内有患者检查时,不得拍照。 4)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动用仪器设备。 5)陪同参观者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详细介绍内镜中心情况。 (7)消毒隔离制度要符合2004 年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的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手套、帽子等。 6)内镜与附件的数目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

硬式内镜的检查与保养(优选资料)

硬式内镜的检查与保养 1光学目镜检查 1.1 清洁度检查:检查镜头的表面、镜面、目镜端、物镜端、导光束接口处,应符合清洗质量标准。 1.2 功能检查 a)观察镜体是否完整无损坏; b)观察镜面是否无裂痕; c)导光束接口处和光纤是否有损坏; d)检查镜头成像质量:将镜头对准参照物缓慢旋转360°进行目测,图像应清晰、无变形、无黑点; e)检查轴杆有无凹陷或刮伤、轴杆是否平直。 2导光束检查 2.1 检查导光束表面的清洁度,应符合清洗质量标准。 2.2 检查导光束表面及接口处是否有破损、功能是否完好。

3硬式内镜及附件检查 3.1 清洁度检查:检查硬式内镜及附件的表面、关节、齿牙处、管腔应光洁、无血渍、水垢、锈斑等残留物质,符合清洗质量标准。 3.2 润滑、保养:功能检查前,对腔镜器械的可活动的接点、轴节、螺纹、阀门等处加润滑剂,可采用喷雾或浸泡方法进行器械的润滑。润滑剂的配置和使用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3.3 功能检查 a) 器械零件应齐全、结构完整,轴节关节灵活无松动;关闭钳端,闭合完全; b) 套管、密封圈完整无变形,闭孔盖帽无老化;弹簧张力适度和卡锁灵活;剪刀、穿刺器应锋利、无卷刃;穿刺器管腔通畅; c)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检查,可先采用目测检查绝缘层有无破损,再使用专用检测器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故障现象: 1、图像模糊;

2、棒镜损坏; 3、镜管有凹痕。 故障照片(镜管有凹痕): 维修更换内容:更换:镜管和光纤;棒镜;校正和清洁光学系统;密封内窥镜;全面泄露和震荡测试。 服务建议:硬质内窥镜内部多为柱状透镜,取放均需要轻拿轻放,防止柱状透镜崩边和断,防止物镜端碰硬物或尖锐物体或高能量器械,容易导致物镜系统损坏,图像出现问题。

内窥镜的保养方法

STORZ公司内窥镜的保养方法 内窥镜的一般注意事项 1.在清洗和消毒的时候,建议把镜子和别的手术器械分开,用塑料盆清洗。2.消毒前要把镜头清洗干净,否则异物在消毒后会积累在镜头上,以至影响图像质量。当镜头上异物过多时,可用棉签涂一些镜子附带的清洁剂在镜面上,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该清洁剂仅适用于异物过多而造成镜头模糊时用,无需每次清洗都用。 3.尽量不要经常变换消毒方法,这样对镜子的密封有好处。 4.禁止用超声波清洗镜子;尽量不要用生理盐水清洗镜子,否则容易产生锈迹。5.当高温高压消毒完镜子后,一定要让镜子自然冷却,禁止用冷水冷却。6.所有镜子的浸泡消毒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 硬镜和半硬镜的消毒方法 1.浸泡消毒:2%戊二醛,25℃,60分钟以内。 建议ETO气体消毒:10%ETO(环氧乙烷)混合90%HCFC-124(氯四氟乙烷)气体消毒,54±2℃,压力0.56~0.7Bar,2小时,通风干燥12小时,浓度600±30mg/L 2.高温高压消毒:建议尽量不要用高温高压法消毒,但在紧急时也可以进行高温高压消毒。高温高压消毒的条件:134℃,2Bar,5分钟,自然冷却。STORZ 公司可以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的镜子,会在镜子上标注Autoclave。 3.有关HAMOU I/HAMOU Ⅱ镜类消毒法较特殊,可以另外向我们索取相关资料。 软镜的消毒方法 1.软镜不能高温高压消毒;尽量不要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否则会出现腐蚀斑点,但是可以浸泡消毒;不能用钢刷清洗,只能用含矿物质低的水并用毛刷清洗; 不能用超声波清洗;清洗、消毒、运输和储藏的温度不能高于60℃。 2.建议消毒方法:10%ETO(环氧乙烷)混合90%HCFC-124(氯四氟乙烷)气体消毒,54±2℃,湿度60±20%,压力0.56~0.7Bar,消毒时间2小时,55℃下干燥12小时,ETO浓度600±30mg/L。 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 1.术后尽可能拆分手术器械并用清水清洗,尽量不要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否则会出现腐蚀斑点。 2.可以用浓度为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3.STORZ公司手术器械都可以高温高压消毒(用预真空消毒法134℃,2Bar,5分钟,自然冷却)。 4.建议消毒方法:10%ETO(环氧乙烷)混合90%HCFC-124(氯四氟乙烷)气体消毒,54±2℃,湿度60±20%,压力0.56~0.7Bar,消毒时间2小时,55℃下干燥12小时,ETO浓度600±30mg/L。 5 建议使用低温等离子消毒。

硬管内窥镜的使用维护及保养

硬管内窥镜的使用维护及保养 硬管内窥镜的使用维护及保养 硬管内窥镜是目前为止医务人员观察人体内部病变组织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的医疗器械,具有图像清晰度高、色彩逼真等优点,而且容易操作。随着使用硬管内窥镜的范围扩大,各科医生使用硬管内窥镜频率越来越高。硬管内窥镜是比较娇贵的医疗器械,很容易造成损坏。下面就怎样使用、维护、保养硬管内窥镜做一介绍,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使用这一器械,延长硬管内窥镜的使用寿命。 一、硬管内窥镜的结构 要想正确使用硬管内窥镜就应该了解它的结构。目前世界上各个硬管内窥镜生产厂的产品虽然光路不同、外观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由工作镜管部分、结构部分、眼罩部分、光缆接口部分组成。结构主体部分、眼罩部分、光缆接口部分除了受到剧烈的磕碰一般不易受损。最容易损坏的部分就是工作镜管部分。以φ4mm硬管内窥镜为例:工作镜管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外镜管、内镜管、光学镜片、光导纤维。光学镜片放在内镜管组成光学系统,光导纤维放在内、外镜管之间负责照明。外镜管是0.1mm厚φ4mm不锈钢管,受到磕碰或挤压都会变形。光学镜片大部分是φ2.8mm长25mm左右的玻璃柱,受到轻微的磕碰和挤压就会开裂、崩边或者光轴偏移,我们常见的内窥镜视野模糊、边缘发黑多是此类原因。光导纤维是由极细的光学玻璃制成,一支φ4mm窥镜要装1500根以上,在外镜管内受到外力回造成断丝,影响光照度。硬管内窥镜各机构的连接大都是用环氧树脂胶粘接,胶的质量和封装技术也影响窥镜的使用寿命。硬管内窥镜虽然娇贵,但是只要能够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就不会损坏。

二、硬管内窥镜的维护 1.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硬管内窥镜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坏的现象并不多,虽然会与人体的组织如肌肉、黏膜、骨骼等有接触和磕碰,但是这些磕碰是轻微的,不会造成窥镜的损坏,因为它只是起观察的作用,不是其他器械的受力点。但是在使用其他器械时,尤其是咬合力较大的钳、剪类器械应注意镜管的前端不要伸进器械的咬合区内,以免误伤镜管。在使用这类器械时,有时医生为了看清楚咬合区的组织,把窥镜伸得很靠近组织,器械咬合时窥镜没有退回,误伤了窥镜。手术时如注意让器械的咬合口全部都在窥镜的观察范围内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有些手术窥镜是在鞘管内使用,在更换其他角度窥镜或插拔器械时,应注意动作要轻,不可用力过猛。尤其是插拔窥镜过程中,当遇到阻力拔不动时应仔细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连同鞘管一起拔取,不要用蛮力。 当窥镜配合激光汽化、高频电切、微波等光电技术进行手术时,应注意窥镜前端与治疗点的距离,保证窥镜前端不被电击或烧灼。首次使用这些器械时,主刀医生应反复练习,掌握窥镜图像中物距和实际物距的关系,确认窥镜前端与治疗点的最近距离,以便在实际手术中应用自如。 目前在耳鼻喉科、骨科的临床手术中已经广泛使用刨削器来切除病变组织。其刀头锋利、硬度高、旋转速度快、力矩大,如果削到内窥镜,窥镜必损无疑。在此类手术中要注意调整冲洗和吸引的速度,随时保证窥镜图像清晰不被血污遮挡,控制刀头的旋转部分始终在窥镜的观察范围内,在手术范围较大时,应先停止刀头转动,再移动窥

内镜护士培训计划

篇一:内镜室护士消化内镜技术培训计划 内镜室护士消化内镜技术培训计划 一、消化内镜的发展及电子镜系统构成及原理(姚国和)已讲 二、临床常用内镜选择(姚国和) 1、胃镜 2、结肠镜 3、变焦放大内镜(放大胃、肠镜) 三、消化内镜室布局和配置(林海) 1、消化内镜室总体环境的设计理念 2、设备系统的配置 3、操作间的布局和设备及物品配置 4、消毒间的布局和设备及物品配置 四、消化内镜预约登记和资料管理(徐华超) 1、预约登记的准备 2、预约与登记 3、资料保管 五、消化内镜相关规章制度(孙小明) 1、消化内镜室相关人员的配置 2、消化内镜护士的培训制度和资质考核 3、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 4、消化内镜各班次护士的工作职责 5、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责 6、消化内镜室相关的工作制度 7、告知制度 六、消化内镜消毒、维护及故障指南(徐华超) 1、消化内镜室的感染管理 2、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剂的选择 3、胃肠镜消毒的方法 4、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和保养 5、常见故障指南 6、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七、内镜常用附属器械的使用和保养(孙小明) 1、冷光源的使用和保养 2、注水和吸引系统的使用和保养 3、高频电发生器及其器械的使用和保养 4、氩气治疗机的使用和保养八、目前内镜室现有的内镜治疗附件的介绍与使用方法(徐华超)1、内镜下常规检查附件的介绍和操作配合

2、内镜下止血相关治疗附件的介绍和操作配合 3、内镜下肿物摘除、剥离术附件的介绍和操作配合 4、内镜下食管狭窄相关治疗附件的介绍和操作配合 九、消化内镜检查前患者准备(徐华超) 1、胃镜(鼻咽胃镜)检查前患者准备 2、肠镜检查前患者准备 十、几种特殊疾病内镜检查的要求(张兰玲) 1、慢性便秘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2、肝硬化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3、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5、高血压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6、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7、心律失常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8、肺功能不全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9、肾功能不全患者胃肠道内镜检查的特殊要求 十一、清醒镇静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姚国和) 1、清醒镇静消化内镜检查遵循原则 2、清醒镇静消化内镜检查中常用药物 3、清醒镇静内镜检查中适应证和禁忌证 4、镇静内镜的操作流程及护理 5、镇静内镜常见的并发症和护理干预 十二、胃镜检查及相关治疗的护理配合(杨婉仪) 1、胃镜检查护理配合 2、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的护理配合 3、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4、第七节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5、经胃镜下取异物术的护理配合 十三、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护理配合(徐华超) 1、结肠镜检查护理配合 2、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术的护理配合 3、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十四、特殊消化内镜检查及相关治疗护理配合(孙小明) 1、食管、胃、肠染色内镜检查护理配合 2、食管、胃、肠放大内镜检查护理配合 3、食管、胃、肠黏膜剥离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4、食管、胃、肠黏膜整片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十五、消化内镜常见的并发症护理(孙小明) 1、胸痛护理 2、腹胀、腹痛护理 3、消化道出血护理

最新内镜消毒的要求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 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 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 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4.2.3工作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 311 医院 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2.4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电子内窥镜的维护与保养

2010年第25卷 07期 V OL.25 No.07 128 设备运行与保障 OPERATION & GUARANTEE FOR INSTRUMENTS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电子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子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保养对延长电子内窥镜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多年实践摸索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从电子内窥镜维护和保养前的条件准备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来着重介绍电子内窥镜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1 条件准备 清洗工具的检查准备: 确认清洗工具没有污染,防水盖内侧没有水滴。确认清洗工具没有磨损的划痕、裂缝、扭曲、金属与刷毛脱落等。要注意劣质清洗工具不但不能有效清洗内镜,更易造成内镜破损。 2 电子内窥镜的清洗 电子内窥镜的清洗分为病例后床侧清洗和洗涤间清洗两种方式。2.1 病例后床侧清洗 (1) 检查诊断完病人后将内镜拔出,立即用纱布蘸上洗涤液擦拭内镜插入部。 (2) 拔下内镜送气、送水按钮,并将内镜放入洗涤液中。(3) 插入内镜清洗专用按钮。(4) 来回送气、送水。(5) 来回吸引洗涤液与空气。 (6) 把按钮与口阀拔下并浸泡在洗涤液中。对于有抬钳器的内镜, 例如十二指肠镜的清洗如下:连接洗涤管,用洗涤液冲洗抬钳器控制钢丝管道,抬钳器控制钢丝管道口,拔下先端帽,并放入洗液中(这只适用于配备可拆卸先端帽的十二指肠内镜)。 病例后床侧清洗结束后,必须确认防水盖存放在干燥 的地方。关闭吸引泵,拔下吸引管和电子内窥镜电缆后,随即盖上防水盖。切勿把防水盖单独浸泡在水中。2.2 洗涤间的清洗 洗涤间清洗的整个过程包括漏水测试和清洗。2.2.1 漏水测试。由于漏水的内镜会产生以下问题:镜头积聚雾气,影像模糊;光纤发霉,损毁导光性能;浸湿过的电子零件(包括CCD),除了引致零件本身及连接的电子器件损坏外,更会造成操作者及患者触电的危险,因此清洗前必须进行漏水测试。 电子内窥镜漏水测试的程序:① 将内镜连接光源装置或保养装置。② 按入内部的金属棒,测试送气是否正常。③ 连接通气口阀通气。④ 确认内镜充气后弯曲部有否膨胀(内镜充气后弯曲部没有膨胀初步表示内镜没有破漏)。⑤ 把整支内镜放入水中。⑥ 在水中打弯,并仔细观察约30s,仍然连接光源装置或保养装置,保持内镜在充气状态。打直时微小漏水孔被橡皮所压迫,气体无法从破口喷出,不能发现内镜漏水。打弯时橡皮被拉开,气体容易从微小破口喷出,便能发现内镜是否漏水,如发现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说明内镜漏水,马上将内镜从水中取出,停止使用此内镜。⑦ 将整支内镜从水中取出。⑧ 依次序首先关掉光源,拔出测漏器。⑨ 待内镜的空气溢出后,才能从内镜上拔下测漏器,因为内镜内残留过高气压可造成内镜的损坏。2.2.2 电子内窥镜的手工清洗。① 把整支电子内窥镜浸入洗涤液中,擦拭内镜所有的表面。② 用管道刷刷洗全管道。③ 从钳子口插入。④ 以吸引方法冲洗管道。⑤ 刷洗与冲洗抬钳器。⑥ 用洗涤液冲洗抬钳器控制钢丝管道。⑦ 以洗涤液对全管道作最后的冲洗(这适用于配用全管道灌流器的电子内窥镜)。 电子内窥镜的维护与保养 Maintenance of Electronic Endoscope [摘 要] 电子内窥镜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手段最基础、最常用的设备,本文以实践摸索和理论分析为基础,介绍电子内窥镜维护和保养前的条件准备、清洗、消毒、灭菌的整个过程,对延长电子内窥镜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电子内窥镜;维护保养;内窥镜消毒 [中图分类号] TH776+.1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0.07.057[文章编号] 1674-1633(2010)07-0128-02 吴光辉 兵团农七师医院 设备科,新疆 奎屯 833200 WU Guang-hui Equipment Department,Bingtuan Nongqishi Hospital,Kuitun Xinjiang 833200,China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邮箱:wuguanghuiy@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05980.html,

消化内镜治疗息肉的护理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05980.html, 消化内镜治疗息肉的护理要点 作者:杨橹伶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2期 消化道息肉说的就是在消化道黏膜上凸起来的广基或者带蒂隆起引发的病变,疾病发生的源头是黏膜上皮。从组织学的角度可以分成腺瘤性、错构瘤性、炎性以及化生性息肉四种。在这当中,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转化为癌症的概率高达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最好就趁早摘除掉。在最近几年,患上消化道息肉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消化道内镜治疗息肉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护理。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一)酒精注射 这是最早使用,最简单的一种内镜治疗的防止。采用适量的浓度为95%的酒精注入息肉或者息肉蒂的部位,通过人为的防止来引发溃疡,让它自然坏死,最终脱落。但是要注射的次数比较多,息肉的标本无法进行回收,取得的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二)活检钳咬取 这种方法只能够用在直径不超过0.5厘米的息肉,用活检钳直接咬取住息肉,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非常容易导致出血并且清除得不够彻底。 电热活检钳 这种方法经常用于摘除直径不超过0.5厘米的无蒂息肉,也可以当做是对圈套电切摘除术进行补充的一种治疗的方式,可以防止出血的情况发生,清除得也比较全面,取出来的组织可以进行病理分析。 冷冻 这是内镜治疗息肉当中的不属于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把液氮、压缩的二氧化碳等当做冷却剂,用特殊的导管通过活检钳通道插入以后,把探头尾部是-63°C的探头和发生了病变的部位相互接触,让该部位的组织冰冻发白,从而脱落。这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要进行多次的治疗,现在已很少会使用这种方式了。 激光烧灼

消化内镜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概述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

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 1 消化内镜是一种无创的新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来说减少痛苦,能早期发现疾病,并得到微创治疗,其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化内镜下治疗术后恢复的程度和患者的安全。 消化内镜临床应用在近2O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消化内镜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1)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 (2)消化道息肉切除; (3)消化道早期癌的切除; (4)消化道狭窄扩张; (5)肝胆胆疾病的治疗; (6)超声内镜及其微探头作用。 2 胃镜治疗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护士应向患者简单介绍内镜下治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出血、消化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治疗后所能达到的效果,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治疗及围术期注意事项,同时详细介绍胃镜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检查,更好地配合操作治疗,还可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1.2 患者准备患者术前禁饮禁食8~l2h,术前肌注山莨菪碱10mg 或阿托品0.5mg,以减少消化道分泌物和胃蠕动,应用全身麻醉或口含、喷雾局麻药行咽喉表面麻醉,良好的咽部麻醉可减少咽部受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便于插镜。常规检查心电图、出凝血四项,护士应在治疗前放置静脉留置针,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低流量吸氧,有效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减少心肺意外的发生,并协助做好各项检验检查。治疗前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解开领扣,对精神过度紧张者,术前30min给予安定镇静。协助患者平卧位于检查床,头稍抬高并偏向左侧,下肢微曲,套上口垫用胶布固定。2.1.3 器械及药物准备术前根据治疗需要准备电子胃镜以及相关治疗器械,如:氩气刀、高频电刀、活检钳、内镜注射针、多环结扎器等用物,并注意氧气、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用具、止血药、硬化剂、急救药物是否准备齐全,检查胃镜镜面及电视图像是否清晰,吸痰器性能是否良好,操作系统是否完好无故障。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 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

消化内镜下治疗杜氏病的护理配合

消化内镜下治疗杜氏病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消化内镜下治疗杜氏病(Dieulafoy病)的护理配合。方法纳入2017.3月-2018.10月间在我院行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杜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11例杜氏病患者经内镜下止血治 疗后全部止血成功,经过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杜氏病患 者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期间临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加强术中护理配合,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消化内镜;杜氏病;护理配合;呕血;便血 Dieulafoy病发生部位在胃粘膜下恒径动脉,当动脉畸形后会引发出血,目前 临床尚未明确疾病发病机制,疾病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是引起上消化道出 血的重要原因[1]。疾病临床症状以呕血、血便、柏油样大便为主,症状可反复周 期性发作,且多为无症状性出血,患者多未合并腹部不适与疼痛感,发病前症状 隐匿、且病变位置较深、起病急,单次出血量大,随着临床内镜技术不断发展, 急诊胃镜下止血是消化道止血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大出血情况,单用药物治 疗效果一般,而在内镜协助下止血具有一定优势[2-3]。内镜治疗成为杜氏病首选 措施,而治疗时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文章纳入2017.3月-2018.10月间在我院行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杜氏病患者,分析护理配合要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3月-2018.10月间在我院行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杜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包括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在21-67岁,平均 为(45.6±3.8)岁;其中1例患者经肠镜发现。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⑴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多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术前为患者 开放2条静脉通路,遵医嘱输液、输血,及时补充血容量,调查患者是否有出血史、乙肝病史,监测患者术前体征变化,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及时 配合医师抢救。⑵术前患者会因病情变化产生焦虑、担忧、恐惧等情绪,护士需 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感受,嘱咐患者术前保持良好休息,减少活动量,及时更换污染床单位,维持舒适病房环境,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4]。 1.2.2 术中配合 ⑴协助患者取适合体位,嘱咐患者保持咽部放松,指导患者掌握调整呼吸技巧,减轻恶心反应,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值变化,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各项 用物,包括内镜、其他附件等、止血药物、抢救可能使用的药物,提前检查内镜 使用功能,打开处于备用状态,将吸引器保持功能位,随时做好抢救准备。⑵护 士密切观察患者麻醉后反应,当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即通知医师进行插镜检查,手术治疗期间要求护士与医师配合默契,医师在插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 1名护士负责全程协助进镜,置镜时观察患者体征变化,重点监测呼吸及血氧饱 和度变化,及时发现呼吸抑制表现,早期采取措施解除,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胀 表现,警惕出血等并发症出现早期征象[5]。⑶手术期间护士全程密切监测电视屏 幕情况,观察进镜深度,发现病灶后护士负责扶住胃镜,配合医师完成镜下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