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伞织物透水率的实验装置设计

降落伞织物透水率的实验装置设计
降落伞织物透水率的实验装置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258555.html,

降落伞织物透水率的实验装置设计

作者:孙鹏郑全伟侯德铭张珺钦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6期

棉织物预处理及染色实验

染整工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棉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实验 系别:轻化工程系 班级:轻化工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同组同学: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一棉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涤/棉混纺织物退煮漂一浴法的工艺,棉织物和纱线的丝光方法,直接染料染色的一般方法。 文献综述 一、前处理 纺织产品染整加工中的前处理包括:烧毛、退浆、精练、漂白工序。主要目的是去除各种杂质,提高织物的白度和吸水性以满足后续染整加工的需要。但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也包括一些以改善织物品质为目的的过程,如丝光,热定型等。 简化工序,缩短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是人们愈来愈感兴趣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印染界在棉织物的短流程加工工艺以及冷轧堆加工工艺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棉织物碱氧一浴冷轧堆工艺和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等;棉织物前处理和染色合一的工艺也有一定量的研究,但使用的染料多是直接,硫化和还原染料,而活性染料未见报道。 棉织物前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一浴一步冷轧堆这种合二为一的工艺有很多影响因素要考虑,既要考虑织物上的人为杂质和天然杂质的去除,又要考虑处理液中各染化料之间的相容性,如活性染料是否耐强碱水解和双氧水破坏以及活性染料的某些结构是否对双氧水分解有催化作用等。 二、基本原理 成熟的棉纤维中含有果胶蜡质、蛋白质、灰分、木质素及色素等天然杂质,itd纯棉织物除此之外,还含有大量的人为杂质,如浆料、油污及其他杂质等。这些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棉织物的染整加工,一般在染色加工前去除。 从上述杂质的结构及去除的原理分析,烧碱在高温时借助于表面活性剂,能将淀粉等浆料溶胀,使其变成溶胶状物质,从织物上脱落;再之,它又能使果胶质与纤维素相连的醋键水解断裂,同时也能打断它们的分子链,对蛋白质分子,碱促使其酰胺键断裂而溶解,脂肪物质则与碱发生皂化而榕解,高级脂肪醇及其他物质可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去除。若将保险粉、还原剂和碱同浴,也有利子棉籽

织物面料防水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织物面料防水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水压性能测试是非常规项目检测,但随着防水等特种整理纺织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及外商对该类商品技术指标要求的提高,纺织品耐水压性能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水蒸气透过法 1、正杯法 A,中国国家标准:GB/T12704-91 B B,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96 Produce B and D C,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A2 D,加拿大标准:(CGSB)-4.2 No.49-99 E,英国标准:BS 7209-1990 2、倒杯法(也叫吸湿法) A,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96 BW(1995版和2000版) 3、干燥剂法 4、正杯法 A,中国国家标准:GB/T 12704-91 A B,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A1 C,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E-96 A、C、E

5、倒杯法 A,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B1、B2 B,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E-96 C,比利时UCB公司标准:UCB 法 D,英国标准:B.T.T.G法 二、出汗热盘法,也称皮肤模型法 A,ISO标准:ISO 11092 B,消防防护服测试:NFPA 1971 C,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F 1868-98 B D,德国标准:DIN 54 010 T01-A 三、出汗假人法 出汗假人法出汗假人法的假人有点像热盘,用来模拟典型人体的形状和尺寸。假人测试比出汗热盘测试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它可以考虑更多的变量,包括服装覆盖人体的表面积,纺织品的层数和人体表面空气层的分布,松还是紧配合,人体不同部分的皮肤温度差异,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等。但是,还没有一个出汗假人可以测试在诸如行走时动态条件下的蒸发热阻力。当前,还没有出汗假人的设计标准和测试步骤。而且由于出汗假人更加复杂和昂贵,使得假人测试费用比热盘法高。

织物透水性及测试方法

织物透水性及测试方法 人们对织物有着防水和导水两方面的需求。由纤维表面浸润性可知织物的导水性、舒适性;织物经过防水处理或是加了涂层可以增强其防水性能。用不同的方法测试织物的透水量,所得到的不同参数,都是为了表征织物的透水性能。本文主要研究织物透水性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其结构特点来选择测试方法。 影响织物透水性的因素: 织物透水性是液态水从织物一面渗透到另一面的性能。对于织物的防水和透水性,总体上来说主要有3个主要因素。(1)纤维表面的浸润性。当纤维的接触角θ90°时,纤维集合体材料是一个导水材料,结构紧密只会导致更多的毛细孔芯吸导水。当纤维θ90°时,纤维具有防水特征,当织物结构越紧密(即孔隙越小)时,防水效果越好。因此,织物只有在已知纤维的接触角时,才较好讨论其防水或透水性。(2)织物的涂层。在织物表面涂上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连续薄膜层,降低了织物的透水性,织物因此不透气。其不太适用于衣物,但可用于篷盖布或雨披等。若采用防水、多微孔的涂层膜,可形成防水性优良,且透水、透气性好的涂层织物。(3)环境。拒水织物或涂层织物大多是不吸湿纤维或涂层材料制成,因此相对湿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其防水性能。而导水织物,大多为吸湿纤维材料。相对湿度增大,纤维吸湿增强,纤维膨胀而毛细作用增强,故织物的导水性增强。温度的影响与湿度相同。因此环境对导水织物有很大的影响。 织物透水性测试: 测量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就是要测其拒水性或导水性,随织物实际使用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以各种相应的指标来表示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 静水压法 静水压法是指在一定的水压下织物的渗水能力,它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织物,包括那些经过防水整理的织物。 织物的防水性与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的抗水能力有关,所测结果与水喷淋和雨淋到织物表面是不一样的。用静水压法测织物的防水性,有静压法和动压法。静压法是在织物的一侧施加静水压,测量在此静水压下的出水量、出水滴时间、在一定出水量时的静水压值。静水压值可以是水柱高,也可以是压强。实测中,采用测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透水量(mL/cm2·h)。对于防水性织物,测量当试样另

降落伞教学教案

《降落伞》教学设计 设计者:盘县第三小学吴帅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二课《降落伞》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降落伞》是在《自转旋翼》这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自转旋翼》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制作经验,并学会使用秒表,为这节课中的制作降落伞,活动中的计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科学,生活的朋友》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本课的内容及对教材的理解,将其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自制降落伞,并能过活动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第二课时进行拓展活动:有的物体能在水中“飘落”,通过“潜水比赛”多角度地感受阻力的存在。 [学习目标] 1、认识降落伞的三个基本结构,会自制降落伞; 2、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并试着猜想引起问题的原因; 3、通过活动验证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伞面的大小、伞绳的长短、悬挂物的轻重。 学习重点:认识降落伞,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学习难点:在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猜想,通过实验活动验证猜想。

二、[学习用具] 塑料袋、橡皮泥、细绳、剪刀、秒表、胶布、实验记录卡、自制的降落伞、多媒体课件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 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设计环节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科学的发展,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人们可以借助飞机到达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以从几千米的高空,安全着陆,人们能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早已不是梦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降落伞。 学生倾听。激发学生对降落伞的兴趣。 (二)初步认识降落伞 1、课件展示一组伞面不同的降落伞; 2、介绍降落伞的一些用途; 3、教师借助课间上的降落伞向学生说明它的三个基本结构;(三)动手制作 1、引导学生说说制作降落伞所需要的材料; 2、课间展示制作降落伞的方法; 3、学生根据《降落伞的制作步骤》;小组四人合作,共同制作降落伞。

幼儿园大班制作降落伞教案

精品文档 幼儿园大班制作降落伞教案 感受果壳制作的乐趣 章来源课件 ww w. Y k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258555.html, 幼儿手工活动:制作降落伞 手工区:制作降落伞 活动目的:尝试制作降落伞,通过玩降落伞,感受空气浮力的存在。 活动材料:质薄的一次性塑料袋或方形花布、绳子、小积木、塑料小瓶等若干。活动指导: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示尝试制作降落伞:用绳子把塑料袋或花布的四个角固定住,选择适当的长度作为中心点,系上小积木等物品。注意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鼓励幼儿一起玩降落伞,感受发现空气浮力的秘密。文 章来源课件 ww w. Y k j.C 能根据果壳的不同外形特征展开想象并进行动植物造型 能大胆添画有关形象,丰富画面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各种果壳进行大胆地造型感受果壳制作的乐趣难点:画面内容丰富 1 / 8 精品文档 经验准备:认识各种果壳,知道有关动植物的外型特征 物质准备:各种果壳、辅助用品、较厚实的废纸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各种果壳,提问:这种果壳的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用? 二、教师演示 教师示范2―3种果壳造型,做出有趣的图画,激发幼儿兴趣。 三、制作要求 1(用棉签蘸白胶进行粘贴,用完后把棉签放到指定处; 2(用水彩笔进行添画; 3(大胆想出各种造型。 四、幼儿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丰富画面。 五、参观欣赏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参观评价,说说哪些造型又好看又有趣,哪些作品画面最丰富。 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果壳,供幼儿自选活动时使用。 2 / 8 精品文档 一、设计意图 开展本次活动主要是为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制作工艺品。大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为丰富,而造型美观、立体感强的果壳能激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启迪他们的智慧。活动开始先向幼儿展示各种果壳,启发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再观看果壳组合成的图画,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而且也能让幼儿自

新--实验五 棉织物丝光及丝光效果测试

实验五棉织物丝光及丝光效果测试 一、实验目的 学习棉织物丝光的基本方法,了解浓碱、张力对丝光效果的影响及掌握丝光效果测试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或棉纱在适当张力下,用浓氢氧化钠(240g/L-280g/L)处理3分钟~5分钟后,织物表面可获得像丝绸一样的光泽,故取名为“丝光”。 特征:棉纤维在浓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了不可逆的剧烈溶胀,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施以适当的张力可使纤维得到拉伸或不发生收缩,增加了尺寸稳定性,同时纤维细胞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这样纤维纵向变成十分光滑的圆柱体,对入射光的规则反射增强,即表面光泽提高。丝光后棉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对水和染化料的吸附量增大,化学反应能力增强。 丝光后棉织物强度比丝光前有所增加,在无张力丝光时,棉织物会发生较大收缩而具有弹性(针织物),通常称为碱缩。 丝光效果的评价通常是利用丝光后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这一特性来进行的,具体可通过测定纤维对染料、氢氧化钡或碘的吸附量来衡量。除了通过对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来评价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价丝光效果,比如X光衍射法,可以测定纤维结晶度的变化;纤维镜观察法,通过对纤维纵向和截面的观察,可以发现丝光后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变为圆柱体,截面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缩水率测试,可评价织物尺寸稳定性等等。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分析纤维吸附性能的变化。 本实验对丝光效果的评价,采用纤维吸附性能的测试,做染色法和钡值法。 染色法是通过对比丝光前后织物的染色深度来评价吸附性能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 钡值法是将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分别浸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然后求出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吸附氢氧化钡的比值,再乘以100,所得数值即为钡值。钡值越大,表示丝光后纤维的吸附性能越好。钡值为100-105表示未丝光,150以上表示棉纤维充分丝光,一般丝光制品要求钡值在135以上。 三、实验内容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35cm(经)×20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丝光),10cm(经)×5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不丝光,做对比); 氢氧化钠(250 g/l)、直接蓝5B、c(1/2Ba(OH)2)=0.25mol/l氢氧化钡溶液(M=171.34g/mol)、c (HCL)=0.1mol/l盐酸溶液(M=36.5g/mol)、2g/l硫酸溶液、0.5%溴代麝香草酚蓝指示剂、0.5%酚酞指示剂; 丝光架(每组一个,共19个)、丝光槽(装250g/l碱液)、塑料盆(装2g/l硫酸溶液5L),不锈钢蒸锅5个(烧热水,水洗用)、烧杯、电子天平、铁架台、烘箱、烘干定型机(丝光完烘干用,节省时间)、剪刀(19把,有编号) 2、实验处方及条件 3、操作 配置碱液250(g/L),放在丝光槽内,将试样绷紧在丝光架(各组自做标记)上,投入碱槽中,处理规定时间(5 min)取出(浓碱液事后倒入废液回收桶)。带张力用80~90℃热水洗(此步正确操作应为热水淋洗,但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此改为浸洗),洗5次(此步指定五人带防护手套操作,五个锅装热水一字排开,将布依次从每个锅过水,最后放入装冷水的塑料盆中,各组领走),然后从丝光架上取下织物,冷水洗,洗净后,用5g/LH2SO4中和,再用冷水洗,至布面无碱性(可用甲基

棉型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棉型类织物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l、初步了解织物设计的知识.掌握小样工艺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制识小样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 二、设计内容 l、设计织物组织 根据没计意图确定地组织和边组织,画出组织上机图. 2、设计配色 根据设想的色彩效果.选择相应颜色的纱线并确定经向和纬向的色纱排列。 3、设计织物规格 ①确定纱线规格:根据织物风格的要求,选择纱线的原料及号数。 ②确定经纱密度P j和纬纱密度P w. 经,纬纱密度对织物风格及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经、纬纱密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纱线的原料、号数及织物组织等因素。通常,当选用的纱线较粗,刚性较大,或组织的交织点较多时,纱线密度应小些,反之,应大些。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一,二中的类似产品确定. ③确定织物幅宽L 一般要求小样幅宽L=10-15cm 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 ①筘号 筘号是钢筘的一项规格指标,表示钢筘单位长度内的筘齿数,它通常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表示方法。 公制筘号(N 公 ):钢筘上10厘米长度内的筘齿数。 英制筘号(N 英 ):钢筘上每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它们的换算关系:N 英=0.508N 公 筘号的的计算式: N公= %) 1( a b Pj a

式中: b----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根数。一股为2—4根/齿。 a w ----纬纱织缩率。一般为3一7%,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二中的类似 品种确定。 计算所得的N 公尚须根据现有的设备器材情况予以修正.修正方法如下: I 、参照计算值N 公在现有筘号中选择相近的筘号N 公/,并代入 %1/w a b j N P -?=公公式计算,若P j 在合理范围内,则所选筘号可行。 II 、若P j 超出合理范围,可改变b 值后重新计算N 公,并按方法I 进行修正, 直至可行。 注:根据N 公/计算得到的P j 即为小样的经密。 ②总经根数Z : 计算式: Z=地经根数+边经根数 = 总经根数应取整数,并尽量修正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边纱根数可参考类似品种确定。 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 纱线原料 : ;筘号: ; 纱线号数: 、 地经根数: 、 纱线密度: ; 边经根数: ; 织物幅宽: ; 色经纱排列: ; 色纬纱排列: ; 上机图(包括地组织和边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 三、布边的设计 1、布边的作用 ① 防止经纱松散脱落,保持织物边部整齐平整。 ② 增加边部强力,提高织物在织造和后整理过程中抵抗外力的能力。 ③ 增加织物的美观性。 )布边每筘穿入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边经根数)标准幅宽()经纱密度(根-?+?1cm /cm

风衣面料的的防水性能的评价方法介绍:喷淋法

风衣面料的的防水性能的评价方法介绍:喷淋法 摘要:面料表面的拒水性能是风衣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利用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G232喷淋式拒水性测试仪对某品牌风衣面料的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简要的描述了实验过程,介绍了设备参数、使用范围等信息,可以为科研单位、检测机构和纺织企业评价产品的舒适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水性能、喷淋法、表面拒水性能、风衣、沾水等级 1 、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既要求服装款式新颖、穿着美观、大方得体,同时又要求服装穿着舒适,全面考虑服装功能。所谓防水性能是指织物外侧的水不会穿透织物,浸到内侧,也即通常所说的表面抗湿性。防水透湿纺织品是新型高档面料中较重要的一类,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受欢迎。风衣,作为常见的额户外衣着,其面料的防水性能,尤其是织物表面的拒水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喷淋测试方法为您介绍风衣面料的防水性能测试方法,关于面料透湿及透气等其他舒适性能的评价可来电咨询。 2 、标准与方法 对于防水性能的测试方法,国内外有很多标准,常见的包括沾水试验法、淋雨法和静水压法等等。本文参考GB/T 4745,采用喷淋法测试面料的防水性能。 3 、试验样品 某品牌风衣 4、试验设备 G232喷淋式拒水测试仪(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仪器特征: 1. 喷嘴共有19个均匀分布的孔,孔径按标准要求定制。倒入漏斗内的250ml水可以在25-30s内从喷嘴流出; 2. 样品架圆环上边沿所在的面与水平面成45°角; 3. 样品架圆环上边沿所在的圆心,即样品的中心到喷嘴的距离为150mm。 4.1 试验原理 将试样安装在环形夹持器上,保持夹持器与水平成45°,试样中心位置距离喷嘴下方一定的距离。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喷淋试样。喷淋后,通过试样外观与沾水现象描述及图片的比较,确定织物的沾水等级,并以此评价织物的防水性能。 4.2 适用范围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供应的G232喷淋式拒水测试仪是专业测试织物面料表面拒水性能的仪器,满足ISO 4920,BS EN 24920,BS 3702,GB/T 4745,AATCC 22,M&S P23,NEXT 23等的测试要求。 5 、试验过程 按照GB/T 4745进行试样的耐静水压测试,其测试步骤如下: 1)试样调湿后,用夹持器夹紧试样,放在支座上,试验时试样正面朝上,织物经向或长度方向英语水流方向平行; 2)将250ml水迅速而平稳的倒入漏斗,持续喷淋25~30秒; 3)喷淋停止后,立即将夹有试样的夹持器拿开,使织物正面向下几乎成水平,然后对着一个固体鹦鹉轻轻敲打一下夹持器,水平旋转夹持器180°后再次轻轻敲打夹持器一下; 4)敲打结束后,根据沾水现象描述立即对夹持器上的试样正面润湿程度进行评级;

《降落伞》教学设计

《降落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是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大小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3.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重点: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难点:运用已有的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伞面、相同长度的绳子、重量不同的夹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实现了很多梦想,人们借助飞机可以到达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以借助降落伞从几千米的高空安全落地。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降落伞,板书课题。) 1.请你仔细观察,降落伞的结构包括那些部分?(伞面、伞绳、悬挂物)。 2.小小降落伞,空中开花本领高。请你再想一想: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3.你能根据刚才的解释,说说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吗? (利用空气的阻力降低下降的速度) 二、展示降落伞的下降过程,提出猜想 1、同学们,了解了降落伞,你们想不想做个小伞兵呢?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学校学生亲手做的降落伞。现在,老师请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象影片里一样,来一次飞行表演。 2、学生活动,指名到前面来,先介绍自己降落伞的材料、大小、形状等。 讲述: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请他们站在桌子上,模拟降落伞从高空降落的样子。上面的同学两手捏住降落伞的两边,,并保持同一高度,下面的同学倒数“三、二、一”时放手,同时注意观察降落伞的下降过程。 3、提问:①、降落伞下降的速度相同吗? ②、是真的吗?我们再来一次。 4.学生再次放飞降落伞。 思考:真的有快有慢,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是什么影响了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呢?大家能不能猜一猜? 5.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假设。 三、设计实验,确定主题 1、谈话: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出现了这么多猜想,但是这些猜想,我们一下子研究不了那么多,再加上所带材料的限制,我们先来研究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这两个问题,剩下的我们课后接着研究,好吗? 2、学生分组讨论:想一想,你们组准备研究哪个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呢? 四、制定方案,评价方案 1、讲述:现在每个组都选择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成功,请大家行动之前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 2、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填写课本第80页活动记录表的前四项。 3、每组指名,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合理,帮助完善。 4、学生补充、完善方案。 五、学生实验探究,交流发现 1、谈话:验证方案确定好了,根据你们的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所需材料。为了更顺利

织物分析实训

第一章织物分析实训 实训一透孔组织、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 (2课时+课外) 透孔组织织物,其组织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小孔,一般用作稀薄的夏季服装面料。蜂巢组织织物,其表面形成规则的边高中低的四方形凹凸花纹,形如蜂巢,该织物比较松软。凸条组织正面产生纵向、横向等方向的凸条,而反面则为纬纱大中型经纱的浮长线组织。这是联合组织中常见的三种组织。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训仪器、工具和材料 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黑绒板、意匠纸、布样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1、透孔组织的分析 (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 (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拆纱系统。 (4)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 (5)做纱缨。 (6)检查织物组织 ① 在拆开纱线和检查组织之前,应在纱缨上作好起点的记号,常用方法是在纱缨上剪一个缺口,然后再逐根检查交织情况,逐根进行记录。 ② 用组织点直接记录在意匠纸上,直至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为止,或者将交织情况首先用数字记录下来,这样连续分析若干根纱线就可以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然后将分析结果绘在意匠纸上。 ③ 分析织物时,拆开处的范围至少应不小于二个组织循环,这样可以便于复查分析的结果。(7)确定上机图。 四、实训报告内容 1、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间洼外观的原因。

《降落伞》教学设计

《降落伞》教学设计 《降落伞》教学设计 篇一:降落伞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二课《降落伞》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降落伞》是在《自转旋翼》这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自转旋翼》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制作经验,并学会使用秒表,为这节课中的制作降落伞,活动中的计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科学,生活的朋友》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本课的内容及对教材的理解,将其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自制降落伞,并能过活动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第二课时进行拓展活动:有的物体能在水中“飘落”,通过“潜水比赛”多角度地感受阻力的存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降落伞的三个基本结构,会自制降落伞; 2、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并试着猜想引起问题的原因; 3、通过活动验证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伞面的大小、伞绳的长短、悬挂物的轻重。 学习重点:认识降落伞,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学习难点:在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猜想,通过实验活动验证猜想。 二、学习用具 塑料袋、橡皮泥、细绳、剪刀、秒表、胶布、实验记录卡、自制的降落伞、多媒体课件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设计环节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科学的发展,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人们可以借助飞机到达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以从几千米的高空,安全着陆,人们能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早已不是梦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降落伞。 学生倾听。激发学生对降落伞的兴趣。 (二)初步认识降落伞 1、课件展示一组伞面不同的降落伞; 2、介绍降落伞的一些用途; 3、教师借助课间上的降落伞向学生说明它的三个基本结构; (三)动手制作 1、引导学生说说制作降落伞所需要的材料; 2、课间展示制作降落伞的方法;

织物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织物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1. 通防水性能测试标准 纺织品防水性能检测也称抗水性检测,主要分为抗水渗透性(静水压)检测、表面拒水性(喷淋)检 测和淋雨测试,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见下表 1: 表 1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 检测项目 淋雨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T 14577-1993 ISO 9865-1991 AATCC 35-2000 JIS L1092-1998 6.3 GB/T 4745-1997 ISO 4920-1981 AATCC 22-2001 JIS L1092-1998 6.1 GB/T 4744-1997 ISO 811-1981 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 纺织品邦迪斯门淋雨试验法测定织物拒水性 防水测试:雨水试验 纺织品抗水性检测邦迪斯门法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测定织物表面抗湿性(喷淋试验) 拒水性:喷淋试验 表面拒水性 (喷淋)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喷淋法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试验 耐水性:液体静压测试 抗渗水(静水 压) AATCC 127-2003 JIS L1092-1998 6.1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静水压法 上表中的国家标准和日本 JIS 方法体系的技术方法基本上等效采用 ISO ,而 AATCC 方法检测方法与 ISO 的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ATCC 的静水压检测只要求至少有 3个样品,而喷淋检测的评级采用打分制且可评中间 级别;而淋雨检测使用不同的淋雨仪且只衡量吸水纸的质量变化。 2. 防水性能测试方法 2.1静水压(ISO 811-1981)

2.1.1应用范围及原理 静水压检测适用于测定紧密织物(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及防雨服装布等)水渗透时的压力,理论上 纺织品的静水压(P)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 ?2γL cosθ P = ρgr 式中: γL——水的表面能; θ ——微孔内壁与水的接触角; r ——微孔半径; g ——重力加速度。 由公式可见,当 90°<θ<180°时,θ越大,织物表面能越低,微孔的半径(r)越小,静水压(P) 越高。而静水压的检测结果在样品和试验液体一定的条件下,与水温、测试面积和水压上升速率有关。试 验结果表明,织物的静水压性能中大约有52%是由织物表面孔径决定的,有44%是由织物表面能决定的,有4%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故防水级别要求高的织物在织物的表面必须有微小而均匀的孔和非常低的表面能。 2.1.2试验仪器 耐静水压测试仪,如图1。 图1耐静水压测试仪

《降落伞》的STEM课程设计

《降落伞》的STEM课程设计 作者:王凤梅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1期 摘要: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专注于生活,投入到让学生感觉到满足而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本论文以《降落伞》项目中其中的一课为例,来分析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上发挥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 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6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86-001 一、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运用科学探究过程和工程设计过程,实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1.问题并确定需求 情境导入: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和灾害,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有这样一位小男孩被埋在废墟里,等待救援。可是由于当时山地地形复杂,且道路损坏严重,人员和车辆无法从道路进入灾区,甚至连必备的物资也没办法送到受灾严重的地区。我们怎样才能救下这个小男孩呢?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到降落伞,伞兵和投放物资的降落伞在救援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非常巧合的是,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当时的这个小男孩,他被一群可爱的伞兵救下来了,因此他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个伞兵,结果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十年后,在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录片上真的看到了他,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伞兵。这种无声的教育,可能更能触动学生的心。 2.宣布挑战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顶平稳下降的降落伞,携带100克重物,在4米左右高空安全释放并打开,降落在一定区域,下落时间越长越好。 3.分享交流

制作降落伞_日记

制作降落伞 最近,我从一本书中发现了降落伞的作用,也想制作一个降落伞。于是,我上网查找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我按照网上的制作方法,准备了几个保鲜袋,一些细线,一块橡皮泥和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我先剪四段一样长度的细线,每一段大概30厘米的长度左右,再将细线固定在保鲜膜的四个角上面。然后把保鲜袋进行对折,整理四条线。最后把橡皮泥固定在四条线上。很快,一个手工降落伞就做好了!制作成功了,也要看看效果如何。我站在椅子上,把降落伞往上一抛。还没等我仔细瞧一瞧降落伞的试飞过程,地板上响起了“砰”的一声,直挺挺地坠落在了地上。我见了这副情景,心想:第一次尝试难免都会发生生误,这次一定是姿势错了。我捡起地板上的降落伞,重新站在椅子上,换了一个姿势,抛降落伞,可是结果还是一样。降落伞像一颗导弹,直冲地板上飞去。我惊讶了,咦?怎么还是这样呢?难道是降落伞受到了损坏。我捡起降落伞仔细检查了一番,保鲜袋没有破洞,绳子也系牢了,橡皮泥也没有松。我有些疑惑了,降落伞明明没有破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再试了一次,可是结果还是一样,我有些“丈二和尚____摸不着头脑。”我绞尽脑汁地想,可还是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去问问妈妈。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降落伞,仔细地打量打量,指着降落伞的那块橡皮泥,咧着嘴笑了:"孩子,你看这块橡皮泥这么大,不能缓缓下降是理所当然的,快去换块轻点的橡皮泥。"我点了点头,明白了许多,把那块橡皮泥取下,换上一块不大也不小的橡皮泥。这次我轻轻地把降落伞往上一抛,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见降落伞缓缓地住下降落。顿时,我明白了刚才失败的原因:其实是系在中心的橡皮泥太重了,保鲜袋承受不住便掉落在地上。制作降落伞可真有趣呀,让我在游戏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明白了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只有坚持不懈,不怕艰辛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高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棉及棉型织物小样的试织实训报告总结

2014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院部服装工程分院班级12纺织本科1班 课程机织产品设计学生人数应到人,实际完成人任课教师实验实训项目棉及棉型织物小样的试织 实验实训目的和要求目的:1.熟悉小样织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机器结构及各主要机件的作用。 2.要求学生根据棉及棉型织物设计的相关原理,通过选择不同纱线、织物组织、密度和色纱排列等,设计不同种类的棉及棉型织物。 3.在小样织机上,根据设计的棉及棉型织物的结构参数,利用小样织机进行试织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实训内容 1.根据棉及棉型织物设计的相关原理及方法,通过选择不同纱线、织物组织、密度和色纱排列等,设计不同种类的棉及棉型织物。 2.根据设计的棉及棉型织物绘制相应的上机图,然后利用小样织机进行进行试织。 3.通过织造小样,论证设计棉及棉型织物过程中用到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并初步掌握小样织机的工艺设置程序。 4.完成实训报告。 主要实验实 训仪器、器材 小样织机 实验实训总结实验、实训完成情况分析: 实训过程及实训报告完成较好,但是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同学在织造小样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小样表面疵点较多。 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给学生试样制备的指导工作,在学生进行小样试织的过程中,加强指导。 主讲教师签名:开课院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 2015年4 月22 日

2014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院部服装工程分院班级13时装5班 课程服装材料学生人数应到人,实际完成人任课教师程浩南实验实训项目织物透气性的测试 实验实训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们掌握织物透气性的测试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因素。 要求:对不同类型的面料进行透气性能测试,掌握织物透气性的测试方法,并分析不同面料透气性能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实验实训内容 1.分别参照GB/T5453-1997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2.根据选择的测试方法,制备试样。 3.利用相关测试仪器分别进行面料透气性的测试。 4.分别记录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完成实训报告。 主要实验实 训仪器、器材 面料、剪刀、YG461型织物透气仪等。 实验实训总结实验、实训完成情况分析: 实训过程及实训报告完成较好,但是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同学不参与实验过程;实验试样的制备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进行剪裁;实训报告书写混乱,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不正确。 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给学生试样制备的指导工作,在学生递交实训报告的时候,增强对实训报告的检查力度,对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主讲教师签名:程浩南开课院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 2015年4月25日

防水透湿织物性能(精)

印染(2005No.1) 防水透湿织物性能 李朝晖1,王春梅2 (1.南通海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6;2.南通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研究不同材料用不同方法加工的防水透湿织物,如亲水性薄膜、进口的微孔薄膜、微孔涂层织物、亲 水性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性能和透湿性能,并探讨水洗对这些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防水透湿整理;防水性;透湿性;复合织物中图分类号:TSl9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017(2005)01—0029—03 Study on thepropertiesofwaterproof&moistureLI permeable fabric Zhao.huil。WANG Chun.mei2 (1.NantongHYMOLimitedLiabilityCo.。Nantong226006,China;2.Nanto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wng226006。China)Abstract:Thehydrostaticheadandwatervaporpermeabilityofvariouswaterproof&moisturepermeablefabricsproducedindifferentwayarestudied。suchashydrophilicfilm,importedmicroporousfilm。microporouscoatingfabricandhydrophiliccoat-ingfabricaswell.Effectsofwashingonthesepropertiesarediscussed.Keywords:water-proofandmoisturepermeatingfinish;waterresistance;moisturepermeability;compositefabric 1

制作降落伞作文6篇

制作降落伞作文6篇 星期三的上午最后一节课是我们班的科学课,在科学课上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制作降落伞”,老师的话音刚落, 同学们兴奋地欢呼雀跃,都迫不及待的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能让自己那一组早点做出美丽的降落伞。 接下来大家把做降落伞的材料拿了出来:一条1米长的毛线、剪刀、双面胶、橡皮泥、塑料袋。同学们拿出了各自准备好的材料,睁大眼睛认真的看老师做降落伞。 只见老师先拿出塑料袋,叠成一个小的长方形,捏着它的一个角望下一捋,迅速的剪掉一半,打开后是个圆形的伞面,然后把这个圆形的伞分成四份,再在四面贴上双面胶,再粘上毛线,这个时候降落伞的摸样已经能看出来了,最后把橡皮泥分别捏在这四根毛线上,降落伞下再系上一个小重物,一个美丽而又好玩的降落伞也就做成了。 接下来就该我们大显身手了,我也按照老师教的样子先剪伞面,后贴胶纸,我做成了一个黑色的降落伞,同学们也都展示着各自的才艺,各色各样的降落伞就在大家的手中诞生了。老师让大家把做好的降落伞试降一下,我用一只手拽着降落伞下的小重

物,用力甩了几下,使劲向空中一抛,降落伞就飞了起来。接下来,老师又让大家集体放飞,只听见嗖嗖的声响,一个个降落伞都飞了起来,瞧啊,漫天的降落伞好像是天女散花;又过了一会儿,无数个降落伞从天而降,像一个个伞兵从天上落了下来,真是漂亮极了;我们大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自己动手制作降落伞感觉特别有趣,不仅给我带来的无尽的乐趣,还让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篇二:制作降落伞 同学们,我猜大家都见过降落伞吧!一些在部队当伞兵的叔叔们训练时,用降落伞在空中自由的飞翔,你的心里是不是很羡慕呢?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制作小型的降落伞。 首先,我们先要选择材料,当降落伞在跳“空中芭蕾” 的时候,会做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动作,所以,我们要选择比较薄、软的塑料袋,废物利用,还可以保护环境,一举两得! 拿一个废弃的塑料袋,把它剪成两半,把其中一半展开,用剪刀剪成一个圆形,圆的大小由你的需要所定,你还可以在塑料袋上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装饰一下,这样会显得降落伞更漂亮。拿两根一样长的线,相互垂直交叉放在圆的任意一点上,用胶带固定好,最后,再拿一个更长的线拴在两根固定在圆形两根相互垂直的线的交叉点上,在这根线的底端栓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结构与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 学时:55 学分:4 适用专业: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测、服装工程、服装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任务:全面掌握织物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小样 的能力;实现对织物会设计、会分析、会生产的目标。 前导课程:纺织材料、机织技术 后续课程:纺织品设计纹织设计 二、课程主要内容 知识要求 1.熟练掌握原组织的绘作方法、原组织的特性; 2.熟练掌握织物上机图的绘作方法,穿综和穿筘原则; 3.掌握变化组织的构成方法; 4.掌握联合组织的构成方法; 5.掌握复杂组织的构成方法; 6.掌握配色模纹的作图方法; 7.掌握各种组织织物的品种及其外观特征和服用效果; 8.能运用织物CAD技术设计织物。 技能要求 1.掌握织物设计的步骤; 2.掌握各种组织上机的工艺要求和技巧; 3.具备解决织物小样织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运用织物CAD技术设计织物的能力。 项目1 原组织织物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织物基本知识;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织物设计;织物上机织造工艺的确定;原组织织物CAD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原组织及其织物的基本特征;原组织织物CAD设计方法。 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项目2 变化组织织物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的定义、基本特征及特点;掌握组织绘作方法和上机要点;掌握变化组织织物CAD设计方法;掌握变化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变化组织织物CAD设计方法;变化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项目3 联合组织织物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等联合组织的外观特点、构成原理、绘作方法、上机条件;掌握各种联合组织织物CAD设计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联合组织的形成原理及其组织图的绘制作。 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项目4 配色织物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色线与组织配合的配色模纹的意义和组成;掌握配色模纹图的绘作方法;掌握配色织物CAD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配色花纹和色纱排列,作出可能的组织图;配色织物CAD设计方法。 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项目5 复杂组织织物设计

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1.通防水性能测试标准 纺织品防水性能检测也称抗水性检测,主要分为抗水渗透性(静水压)检测、表面拒水性(喷淋)检测和淋雨测试,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见下表1: 表1 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 检测项目标准号标准名称 淋雨GB/T 14577-1993 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 ISO 9865-1991 纺织品邦迪斯门淋雨试验法测定织物拒水性AATCC 35-2000 防水测试:雨水试验 JIS L1092-1998 6.3 纺织品抗水性检测邦迪斯门法 表面拒水性(喷淋)GB/T 4745-1997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ISO 4920-1981 测定织物表面抗湿性(喷淋试验)AATCC 22-2001 拒水性:喷淋试验 JIS L1092-1998 6.1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喷淋法 抗渗水(静水压)GB/T 4744-1997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ISO 811-1981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试验AATCC 127-2003 耐水性:液体静压测试 JIS L1092-1998 6.1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静水压法 上表中的国家标准和日本JIS方法体系的技术方法基本上等效采用ISO,而AATCC方法检测方法与ISO 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ATCC的静水压检测只要求至少有3个样品,而喷淋检测的评级采用打分制且可评中间级别;而淋雨检测使用不同的淋雨仪且只衡量吸水纸的质量变化。 2.防水性能测试方法 2.1静水压(ISO 811-1981)

2.1.1 应用范围及原理 静水压检测适用于测定紧密织物(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及防雨服装布等)水渗透时的压力,理论上纺织品的静水压(P)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 P=?2γL cosθρgr 式中: γL——水的表面能; θ ——微孔内壁与水的接触角; r ——微孔半径; g ——重力加速度。 由公式可见,当90°<θ<180°时,θ越大,织物表面能越低,微孔的半径(r)越小,静水压(P)越高。而静水压的检测结果在样品和试验液体一定的条件下,与水温、测试面积和水压上升速率有关。试验结果表明,织物的静水压性能中大约有52%是由织物表面孔径决定的,有44%是由织物表面能决定的,有4%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故防水级别要求高的织物在织物的表面必须有微小而均匀的孔和非常低的表面能。 2.1.2 试验仪器 耐静水压测试仪,如图1。 图1 耐静水压测试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