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童感统训练

自闭儿童感统训练
自闭儿童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 1 2 3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一般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示的最后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

标准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由于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很多患儿得不到正规的矫治,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些适合家庭操作的、又具有矫治

功能的家庭游戏。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矫治,应该在3—13岁年龄阶段。下面和大家风向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

1. 脚步器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如图一。

2. 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如图二。

图一图二

3.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如图三。

4.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如图四。

图三图四

5.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如图五。

6.晃动平衡木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面,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如图六。

图五图六

感觉统合纠正宝宝怪毛病

两岁的童智豪站在一块约8厘米宽的体能板上,平举着双手晃晃悠悠往前走。偶尔保持不了平衡,身体微微向右边倾斜,他马上停下来,将胖胖的小脚丫挪了挪地儿,朝体能板的中

心靠。调整好姿势后,他显得更加小心了,眼睛盯着脚尖,一步接一步向前迈进。几分钟后,小智豪顺利走过了环形的体板,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在音乐声中夸张地扭着小屁股。

小智豪正在做的这个看似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其实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一个项目,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提起感觉统合,大多数家长会觉得陌生,有些家长认为那是精神或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的训练。其实,感觉统合失调在儿童身上表现十分普遍,台湾心理学家陈文德博士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一个儿童要完全达到感觉统合非常困难。

专家说,感觉统合训练就像是宝宝的健身活动,有设备、有同伴、有教练,让宝宝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今年夏天,央视大风车少儿感统训练馆及一些幼儿园推出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成了很多孩子喜欢的游戏,令家长特别高兴的是,这些有趣的玩具和游戏,还能帮助纠正孩子

的一些“怪毛病”。

孩子在“无依无靠”的海洋球中“挣扎”,可以缓和皮肤的敏感性。

走过窄窄的“平衡木”,孩子也就获得了控制平衡的能力。

-家长发言

孩子特别害怕陌生环境

●讲述人:芳城园小区郑旺稼的妈妈

孩子是剖腹产生下的,现在1岁零1个月了,特别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只要陌生人稍微接近或者发现我不在身边就会哇哇大哭,还喜欢咬人,最让我担心的一点就是这孩子爱爬高,哪高往哪爬,时刻都得看着,就怕他摔下来。

海洋球训练纠正触觉过分敏感

这是典型的触觉过分敏感,可能是剖腹产以及七八个月前活动量少造成的。针对这一类孩子有专门的海洋球训练,

把孩子放在海洋球里,通过不断碰触柔软的海洋球,慢慢缓和孩子皮肤的敏感性。

没学会爬影响了学走路

●讲述人:劲松九区涂玥欢的妈妈

欢欢从3个月后基本是姥姥带大的。姥姥怕孩子磕着,一直没让她学会爬,到现在都1岁3个月了,欢欢还不会走路。而且,欢欢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到2秒钟,家里买了许多开发智力的玩具、图片,她都没耐心看。

玩推球游戏锻炼孩子爬行

爬行是一个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欢欢没有学会爬,也就错过了很多能力锻炼的机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趴地推球的游戏,让孩子趴在地上,家长用球引导孩子或推或捏,只要能够使得孩子慢慢爬行,就能达到目的。

打针不怕痛并非真勇敢

●讲述人:天桥北里小区杜铠的妈妈

小时候带孩子去打预防针,他从来都不哭,睁着一双大眼睛看周围的医生和护士,大家都以为他很勇敢,总表扬他。后来我发现不管额头碰到桌角还是摔倒在地,甚至擦破了皮,孩子仍然毫无反应,在小区里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他总是动不动就把人家推倒在地,或者无缘无故打小孩一巴掌。

通过按摩唤醒皮肤触觉

这是典型的触觉过分迟钝,需要通过按摩训练来唤醒皮肤触觉。家长可以用毛巾蘸上不同温度的水在孩子身上擦拭,以水温变化来刺激皮肤,也可以鼓励孩子多玩沙子。

(以上案例由央视大风车少儿感统训练馆老师李雨恬、万花筒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老师陈红点评。)

-适合人群

过于悉心照料易导致感统失调

●陈红万花筒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老师

3岁以前,儿童的各种器官都在成长发育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稍有偏差便容易产生感觉统合失调。

以下几种情况造成感统失调的可能性较大:

1.剖腹产所生下的孩子。由于出生时皮肤没有受到应有的挤压和刺激,皮肤触觉不容易被唤醒,容易造成触觉过分敏感或迟钝。

2.人工喂奶的孩子。由于吮吸奶嘴时只有一种吞咽动作,不像母乳喂养可以前后以及左右吮吸。单一的吞咽姿势导致口腔肌肉没有得到锻炼,可能会造成口腔触觉敏感,致使长大后出现挑食、偏食、长牙慢甚至口吃等症状。

3.祖父母或保姆带大的孩子。由于过于悉心照料,经常把孩子抱在怀中,不让孩子乱爬乱动,关在家里不出去活动、没有与外界的交流,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丧失很多能力,活动空间狭小最容易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

-失调表现

走路易摔倒常丢三落四

●李雨恬央视大风车少儿感统训练馆老师

感统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走路易摔倒、多动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不愿与人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2.视觉感不良。有些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却无法顺利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常把写颠倒,比如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等。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丢三落四等。

4.触觉过分敏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过分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反复重复某一个动作)。

5.触觉过分迟钝。表现为对于疼痛不敏感,偶尔磕碰或者打针时不觉得疼;爱咬手指甲;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小贴士

在家也能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感觉统合训

练馆,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

1.爬行

七八个月大时,孩子应该慢慢学会爬行,通过不断努力地抬头、仰脖子,来锻炼前庭觉,向前爬行的过程对孩子来

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视听能力。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爬行,例如妈妈躺在地上,让孩子慢慢爬上妈妈的身体;或者妈妈手脚着地弯成拱形,吸引宝宝从底下爬过去。

对于一些本身不爱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诱导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着他(她)的两条腿慢慢向后拖,并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他(她)抬头、逐渐向前爬行。

2.唤醒触觉皮肤

见到陌生人就哭、抵触新环境的孩子往往属于触觉过分敏感,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皮肤,以缓和这种敏感的状况,如利用吹风机,调到微风挡缓缓吹孩子的皮肤;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者拿梳子轻轻敲击皮肤等。

-链接

什么是感觉统合?

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

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看起来是很简单的玩具和动作,但对于孩子身体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很有用的。以红黄蓝绿色为基调的设备能够刺激孩子的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爬行、抬头仰脖、以及钻圆环时身体的一收一缩,让孩子的前庭觉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帮助孩子发展控制平衡、距离、空间的能力。

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小方法

如果小孩的感觉统合失调,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不健康。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感统能力的训练。多做些训练可以使小孩左右脑平衡发展。以下几点感统训练方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

的,在家中就可以做,简单易行,写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交流学习。

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

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

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四、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以上几点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做,坚持每天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家居自助感统游戏项目

1.

与别

人玩

接球

戏;(1-2)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3.并把它推回去;(1-2)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4.能2步1级上楼梯;

(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

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

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

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

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

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

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

5.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7.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8.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

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

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

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

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9.擦背游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0.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1.刷子脱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种触觉刺激。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2.阳光隧道;(1-2)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自闭儿童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 1 2 3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一般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示的最后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 标准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由于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很多患儿得不到正规的矫治,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些适合家庭操作的、又具有矫治

功能的家庭游戏。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矫治,应该在3—13岁年龄阶段。下面和大家风向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 1. 脚步器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如图一。 2. 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如图二。 图一图二 3.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如图三。 4.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如图四。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感觉统合训练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闭症孩子在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多,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很多自闭症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比如乱跑、爱哭、不爱看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可以经过感统训练去减轻自闭症孩子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同时改善其自闭症方面的一些核心问题。 对于感觉统合训练,我们很多家长将其看成为体育训练,一些老师也这么认为,所以一堂感统课下来,家长就会看孩子有没有流汗,如果流汗了证明感统老师负责了,这堂课不错,如果没有流汗,那么这堂课就浪费了,其实这是相当大的误会,感统训练与流汗差别很大的。也就是说感统训练和体育课的差别是很大的。感统课的目的不是要孩子跳得有多高有多远、跑得有多快、拍球拍得有多好、力量有多大,这些都不是感觉统合训练得目的。 感觉统合训练得目的是改善孩子在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等感知觉方面所遇到得问题,都是与感知觉有关的。比如孩子爱哭、粘人、或者抗拒他人触摸,那么这就是触觉方面遇到了问题,就要开展触觉训练;如果孩子好动、爱跑,这些是前庭寻求方面的问题,就要开展前庭觉训练,这些与体育训练都是不沾边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感统训练的目的。 不要将感统训练搞成刻板的训练。我们一些训练师或者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时候,相当的刻板。认为一节课就要安排3项或者5项感统项目,也不管孩子的状态,必须这样去完成,其实这比孩子还刻板。只要孩子有需求,孩子喜欢,我们一节课可以只完成某一项感统训练。还有一些训练师规定玩滑板必须完成多少次,不能多不能少;跳蹦床也安排跳多少个,这些都是很刻板的训练,不足取。如果孩子在滑板飞行方面的寻求比较强烈,我们让其玩一节课,有什么不可以呢?其中,我们加入其他的一些元素,比如滑板追球等。 感统训练不能强迫。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完成某项训练,而不照顾其情绪,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感统训练首先来说是快乐的,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孤独症儿童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 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

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 冬冬(一个5岁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发展比较好,有注视能力和一定的追视能力,但视觉辨别能力较差。 1、静态视觉训练:拼图,点数。这两个项目的练习要做到频繁,每天都有,但每次持续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15分钟。冬冬对这一类型的练习已经觉得厌倦了。 2、动感视觉训练:没有发现冬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但是这方面的练习项目也没有。这种训练形式游戏性较强,可以调节冬冬的情绪。目前有三种可能的活动方案,第一是吹泡泡,由训练者或冬冬吹出满屋子的泡泡,再要求冬冬追打泡泡,这一活动最好多人参加,可以作为亲子活动,并引人“比赛”的概念——看谁打的泡泡多,在比赛时训练冬冬每打一个泡泡就数数。活动过程中引入训练项目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提出很高的要求,游戏还是要保持“游戏”的首要特性。第二是推打乒乓球,在门框上吊一个乒乓球,让冬冬先用手推球,慢慢过渡到用拍子推球。第三是吹乒乓球(或跳珠),在光滑的桌面上两人对吹,训练冬冬集中视觉注意力及对气流的运用。 3、视觉辨别能力:需要一些图片资料。目前冬冬对于颜色的辨别能力不能得到肯定的判断,不清楚是因为他不能从生理上分辩,还是因为认知上不能分辩,即对颜色的概念不能判断。所以需要转换一种形式,先检验他能否从生理上辨别。需要一些彩色图片,要求冬冬从图片中找出隐藏的动物(注意选用冬冬熟悉的动物)。 4、分类训练:需要几个纸盒子或别的容器。一开始可以是积木和跳珠放在同一个盒子内,然后训练者带着冬冬进行分类,要求冬冬模仿训练者将不同的东西分别放到不同的盒子里。完成一次分类之后,进行别的活动(大概5分钟到10分钟左右的活动),不要马上让冬冬再分一次,他也许会厌烦。之后,再要求冬冬分类,根据冬冬的训练情况,从训练者提示,到完全自己完成。慢慢过渡到两种不同颜色的跳珠、不同颜色的积木、不同形状的积木,再过渡到三种不同,四种不同。这一训练活动切忌操之过急,一定要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同样做到频繁,但每次训练时间不要过长。 5、听觉辨别:在家庭亲子活动过程中进行。家庭成员围坐一圈,冬冬站在中间。用一块手绢蒙住冬冬的眼睛,冬冬可能会觉得害怕,这个过程要让冬冬慢慢熟悉,不要太过强迫。由妈妈先开口说:“冬冬,到妈妈这里来。”注意冬冬的反应——是否能辨别声音的来源,妈妈的呼唤声不要间断。如果冬冬不能正确反应,则妈妈应该伸出手牵引冬冬的手,让他走到自己面前并抱住他。如果冬冬能够准确反应走到妈妈面前,妈妈应赞扬他并拥抱他。冬冬正确反应之后,马上由爸爸开口:“冬冬,到爸爸这里来。”程序相同。替代形式:家庭成员围坐成扇形,冬冬坐在圆心的小椅子上,手绢蒙住眼睛。妈妈开口说:“冬冬,谁在说话?”重复两三次,如果冬冬反应错误或没有反应,则由妈妈说“冬冬,妈妈在说话。”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l、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甲.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 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 中间、旁边、高低 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以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飞大肌肉运动能力 l、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约2次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四)味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能以味觉分辩食物的种类;能指出前一个活动吃到的食品,例如:刚才你吃的是什么?(是巧克力) (五)嗅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气味,嗅觉的怪异表现应适度减少。(例:xx 特别爱嗅有臭味的东西,别人的脚等);应能指出下一个活动嗅到的食品。

儿童感统训练知识

不儿童感统训练知识(一) 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感统的确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早在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Dr.J.Ayres(爱尔丝博士)就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其代表作为《感觉统合失常学》。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有效地利用自身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其具体表现为: *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虽然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 重心不稳,容易跌倒或撞墙 * 咬手指或无法戒奶嘴 * 动作笨拙,难以完成像折纸和使用剪刀等精细操作 *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 任性,脾气暴躁 *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迟缓 * 粘人、爱哭、怕生 * 对高度缺乏危险意识,痛觉不敏感 *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 讨厌被触摸,容易吵架等等。 但是儿童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感觉统合是非常困难的。儿童感统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不同程度的感统失和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儿童感统训练就具有了其实际意义。 感统训练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机体学习能力,即让孩子在玩乐中通过专门的训练器械,达到刺激孩子前庭觉、本体感、视觉、触觉、听觉的发育,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从而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真正起到潜能开发的作用。 目前,感统训练在美国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尽管感统理论引入到中国才是近几年的事,但其理念已经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同和接受,许多孩子的人生将因之改变。从实践的角度看,抓住行为敏感的关键时期进行专业的感统学习,早期的训练往往是效果最佳的。 儿童感统训练知识(二)

3~4岁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计划

3~4岁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计划 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 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 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第一疗程(3个月) 1、注意力 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儿童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坐得很近,不允许儿童坐姿不正或跑开。 老师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看着我面对面1秒,2秒,5秒由活动转向老师(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儿童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对姓名的反应 2、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指令反应 老师将儿童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配对 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语言模仿 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玩耍 形状块/ 动物拼图(同时老师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习动物的动作)珠子/ 钟型拼图积木/ 数字拼图 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娃娃书 8、区别物体 叫他"给我":球,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的数量 9、区别图画 叫他指着: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认识物品名称 这是什么?" 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的东西 点头说是──对想吃的东西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认识动作: 1)对老师"我在做什么?"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作者:唐山世纪星学校三级副主任自闭症训练师朱迎春自闭症儿童在视觉表现上,有的会很敏感,有的会很迟钝。视觉训练是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那对于这方面我们怎么来提高呢?有哪些技巧呢?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摇铃追视 自闭症孩子与老师面对面坐着,老师手持一个小摇铃,放于自闭症孩子眼前阅30至60厘米距离。孩子眼睛望着摇铃,老师手拿摇铃在自闭症孩子的眼前做上、下,左、右,斜线,及打圈地移动,自闭症孩子需要用眼睛跟随着小摇铃移动,而头部保持不动。 二、指指头 老师与自闭症孩子面对面坐着,老师在双手的食指上各画一个圆点。首先,老师将其中一食指伸出放于自闭症孩子面前不同的位置,孩子必须留意手指上圆点的位置,然后快速而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指尖触摸一下圆点。孩子需重复以左右手轮流练习,至到左右手同样熟练。 三、木头滚 自闭症孩子躺在一张毛毯上,老师拿起毛毯的一边帮助自闭症孩子滚至另一边,如孩子能轻易完成,孩子可以尝试自己滚动。然后,老师放一条直线在地上,孩子躺在地上,身体和脚伸直,双手则举高于头顶,头部要贴着直线。自闭症孩子要尝试在地上滚动,同时头部要尽量保持贴着直线。 四、玩具追视 自闭症孩子盖上左眼坐在老师对面,老师将一玩具放在自闭症孩

子眼前约1-2尺距离,孩子集中注视着该玩具,老师把玩具依次序以左右、上下、斜线、及打圈方式移动,孩子头部须保持不能移动,而眼睛则跟随着玩具转动,并保持一直注视着该玩具。完成后,再以左眼及双眼重复练习。 五、贴地移动 自闭症孩子平躺在地上,双手放于身体两旁,双脚伸直合上,首先老师要说出自闭症孩子将要移动的手脚部位,然后老师协助自闭症孩子移动手脚,先是单独移动手或脚,然后可以同时移动手和脚。 如果自闭症孩子能够轻易完成,老师可指示孩子自己移动手脚的其中一部位(即左手、右手,左脚或右脚),老师先轻拍一下孩子将要移动的部位,孩子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做动作,老师亦可同时轻拍孩子多于一个部位(如左手左脚,左手右脚),自闭症孩子要配合手脚的动作一起进行,但手脚的动作必须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注意事项:顺序不论;每天至少6至8分钟;做完一种后,休息时间不要太长;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及沟通训练作业(1)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及沟 通训练作业(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及沟通训练 一、孤独症儿童的视觉特点是什么? 孤独症儿童,常通过视知觉较快的掌握环境,他们喜欢观看发光的或旋转的物体,如旋转的车轮、锅盖、伞等。另外,还过分关注细节,他们能看到地上十分微小的东西,或者看图画书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图画的某个细小的角落而忽视了画面整体,这都是他们过分关注细节的表现。所以,在视知觉上发展良好的孤独症儿童,其整体学习效果更好。 二、请简述图片沟通系统的六阶段 在进行训练前,先进行强化物评估,找出孤独症儿童最喜欢、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食物和玩具。 阶段一:以图片为交换物体,用图片交换表达需要 1、目标 (1)当孤独症儿童看见某件很想要的物品时,能拿起唯一的图片,递向训练者,并把图片放在训练者手中。(2)第二训练者在孤独症儿童身后,负责提供身体提示。 2、方法 (1)将孤独症儿童的喜欢物体放在第一训练者身边,第一训练者伸出手。 (2)第二训练者在孤独症儿童身后用手协助他拿起图片,递给第一训练者,并放在他手中。 (3)第一训练者接触到图片时,便回馈道“啊,你想吃薯片”跟着将食物交给孤独症儿童。 阶段二:提高自发性:提高沟通及适用沟通簿的自发性

1、目标:当孤独症儿童看见想要的物体时,能走到沟通簿那里,从板面撕下唯一的图片,然后走到沟通者面前,将图片交给他。 2、方法 (1)先让孤独症儿童自由拿去训练物,在十至十五秒后,将训练物移走。 (2)孤独症儿童需在沟通簿上取走图片,走进训练者并将图片交给他以换取训练物。 (3)稍后再增加孤独症儿童和训练者的距离,要他拿着图片走到训练者处。(4)跟着又增加他与沟通簿的距离,要他先走到沟通簿处拿取图片。 (5)若需协助,可使用身体协助或开手提示。 阶段三:辨别图片;分辨图片以进行要求 1、目标:当训练者出示物体,学生能从数幅图片中找出该物体之图片,并且交给训练员。 2、方法 (1)在沟通簿上贴上很喜欢物体和不喜欢物体的图片各一张,再向孤独症儿童出示他的喜欢物体。 (2)当他交出适当的图片时,便将喜欢物体交给他。 (3)在沟通簿上贴上很喜欢物体和次喜欢物体的图片各一张。 (4)当孤独症儿童选出其中一张图片交给训练者后,训练者向他说:“好,你取吧!”后,孤独症儿童便选出与图片相应的物体(相对检查) (5)稍后,在沟通簿上贴上五张喜欢物体的图片,孤独症儿童选出其中一张图片进行交换,在自行选出相应的物体。 (6)然后,训练孤独症儿童在看不见喜欢物体的情形下,自己拿出图片来与训练者换取物体。 (7)如果孤独症儿童拿错与图片相应的物体,可以向孤独症儿童做出提示。例如:孤独症儿童拿起薯片的图片,但却伸手去拿巧克力,训练者可以用手指指着薯

自闭症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

自闭症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 一、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叉前踢。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2.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2. 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训练要求: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八、蹦蹦床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2. 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3. 发展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的协调。训练要求:儿童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九、晃动平衡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以狭长的路径让儿童通过,协助发展儿童本体感觉,建立儿童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2. 锻炼儿童下肢力量,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训练要求: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向前走。 十、圆筒吊缆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训练目的:1. 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强化触觉体系。2. 通过大量前庭信息的获取,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3. 对儿童四肢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训练要求:儿童屈曲身体,用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圆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指导者的协助下做旋转或360度大回转。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完整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通过后天的特殊教育辅导,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其在后天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 1、要学会欣赏自闭症儿童的进步,学会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真棒” 孤独症家长要尽快地使自己面对现实,尊重自闭症儿童的生命价值,意识到作为家长对孩子应承担的责任。做到这一点,就能客观的观察孩子,体会他的不容易;就会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从细微点发现孩子的长处,动态的评价孩子的变化很重要。如:这一次是否比上一次做得好,今天是否比昨天有进步……。做到这一点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把握课题难度,减少自闭症儿童的挫折感,以便帮助他经常体验到成就感。 其实教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不仅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心理自我建设的过程。作为家长,在训练中首先要保证“交往”的愉快性。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因此把握课题的难度非常重要。所谓把握课的难度,就是训练中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太容易会造成孩子因无聊而不配合,敷衍了事;太难孩子畏难也会不配合,抗拒学习。由于孩子不配合,家长往往就会采取一

些强迫的举动。 我们的孩子一般习惯与那些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接受新的事物时往往表现出拒绝、回避,甚至紧张和恐惧。其原因一方面源于他们的生理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家长曾经压制、强迫,要求过高,超过其能力所及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我们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初来“星星雨”是没有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开始出现模仿发音“妈妈”,但仍不稳定,他的妈妈很高兴,不停地要求他喊“妈妈”,以致于这个孩子拒绝进入语言训练室。我们也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孩子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就拼命地教算术、教写字而不考虑孩子能不能理解,是否具备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考虑孩子能不能握笔,手指会不会用力等实际动作能力。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就要求家长为孩子设置的训练目标是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在孩子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即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当孩子表现出畏惧、配合不好的情况是要及时降低难度,必要时辅助完成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表现出稳定的能力时,又要及时提高要求,制订新的目标。在目标与已有能力之间需要设置许多小目标,目的是为了克服他的畏难情绪,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的东西。其间也许会出现多次反复。因此,适时地调整目标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畏难情绪较严重的孩子更要注意。 2、用心体会孩子的期望,用“爱的眼神”给予鼓励,创造一个陪,他一起成长并分享成功与喜悦共生环境。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为他创造一个爱的氛围,给予他充分的鼓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

自闭症儿童绘画艺术疗法

自闭症儿童绘画艺术疗法 1.自闭症儿章的涂鸦 马修斯(Matthews)发现儿童的涂鸦并不是无意义的符号堆砌,而是他们智能发展的象征符号,代表了他们对这个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解,反映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行为。信手涂鸦阶段鼓励他们探索在一种自由方式中体验绘画的乐趣,要求自闭症儿童主动检查画中的项目或符号象征,并且用它们将整个画面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 罗恩费尔德把儿童的涂鸦分为四个阶段:(1)无序、无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状态。(2)线型涂鸦,重复动作,建立起一些动作活动的协调性和控制感。(3)圆形涂鸦,对动作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4)命名涂鸦,儿童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想象思维。 2.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历时三个月的绘画观察,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闭症儿童的涂鸦尚处于涂鸦的低级阶段,具体表现为:(1)画面常常是混乱、无组织的,儿童对随意涂鸦少有经验,需要被动的言语口令或者手头指导,并且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稍加复杂的图案缺少耐心;(2)一旦给儿童强化了某些涂鸦行为,儿童就会表现为重复动作,对被强化的动作活动有了协调性和控制感。(3)儿童尚且不能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他们缺少对事物整体的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但对具体细节吹毛求疵。另外,涂鸦在于推断那些无口头言语能力,不能进行象征游戏的自闭症儿童对色彩、空间的知觉和肌肉运动的发展水平。 从作品的内容分析是乱笔涂鸦还是规则涂鸦抑或是成具象的内容:空间知觉能力意在观察儿童是否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颜色选择推断儿童色彩的敏感性:从笔触推断儿童的腕部运动能力以及精细肌肉的发展水平,自闭症儿童尚且不具备空间概念,他们不能理解一个正方体的房子或者一个圆柱形的杯子;自闭症儿童对色彩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据了解,这些自闭症儿童大多喜欢鲜艳的颜色,涂鸦时习惯选择暖色调的油画棒或者画笔,并且能较为准确地赋予某些客观事物某些客观的颜色,例如大树、树干、太阳、海洋、献花等等;最后,自闭症儿童腕部运动能力以及精细肌肉的发展水平较同龄期儿童严重不足,他们执笔动作需要反复纠正,对“横平竖直”的要求远远达不到,因此他们的画中总给人笔触轻、整体控制不足的感觉,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温尼科特在对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常用到一种他称为潦草画线游戏的绘画技术。他主张在与儿童第一次会谈评估的时候开始使用潦草画线游戏。具体方法如下:治疗师先在一张纸上划几条线或者涤草画一些线,要求儿童添画,把这些线变成一些东西,例如兔子、房子等任何东西。然后儿童再潦草地画一些线,治疗师再将这些线变成一些东西。儿童逐渐地依据画线的内容表现出他或她的人格和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在个案中都应用了这种技术,可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也使治疗者与自闭症儿童工作时充满乐趣。通过绘画艺术治疗促进认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1.语言训练法 当患儿无意识地发声,家长就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患儿继续发声,也可以发出某种患儿已懂的声音,引发患儿发声的兴趣;当患儿跟着发声时,家长又可以发出一个他不识的音,让他模仿,开始只要求患儿发音,随后再要求他发较准确的音,往后要求更准确地发音,渐而发出有意义的单字,双字,短句。 家长最初所教的,应该是患儿喜爱的、容易听到的声音,例如,飞机声“呜”、枪声“嘭”、猫叫声“喵”、狗叫声“汪”,或日常见到的人物,“妈”、“爸”“哥”、“弟”、“姐”、“姨”等等。每当患儿学着发出声音,就鼓励他再继续叫,同时发出的声越来越大,并且给予奖励(如他爱吃的食物等,但不要太多),或者答应在假日带他去公园、商场玩。在叫人名时,要求他望着叫,当孩子望着叫了“妈”,做妈妈的要立即抱着孩子并亲他的脸蛋,说“你真好,妈妈真开心”,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有好的回报,以鼓励他以后继续叫。 患儿学讲话时往往发音不清,家长要耐心听,及时指出发音不准,要让小孩望着你的口型,耐心教他,必要时可用双手扶着小孩的头正对自己,让小孩看着你的口型。自闭症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讲话也困难,可以用穿串珠的方法,教他穿串珠的游戏,培养他手眼协调,数手指,数积木,数目逐渐增加,既可增加数字观念,又可加强手眼协调。 在学习发声中,不断增加发声的内容,例如模仿猫狗、牛、羊、猪、鸡、鸭、雀的叫声,鼓的“咚咚”声,铃铛的“叮叮”声,汽车的“嘟嘟”声,飞机的“胡胡”声等等,把学讲话溶于生活中、游戏中。 学讲话发声、声音由细声逐渐扩大,由慢逐渐加快。在生活中,起床后叫“早晨”,要离开时叫“拜拜”,回到家时叫“爸爸”、“妈妈”,坐车时叫“车”、“××路车”、“摩托车”、“巴士”、“的士”,吃饭前叫“吃饭啦”、“妈妈吃饭”,吃饭时妈妈拿着空碗问:“宝宝你要汤吗”要小孩说要“要”或说“不要”。把汤放在孩子面前问:“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答“有”,喝完汤后指着碗问他:“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说“无”,问小孩“还要不要”,让小孩说“还要”或“不要”。穿衣服时,妈妈问:“这双鞋是谁的”要求他说“我的”。妈妈提着自己的外衣问:“这件大衣是谁的”要小孩说“是你的”、“是妈妈的”,妈妈拿着眼镜问“谁的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