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其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即使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慢性支气管炎症和重构依然存在。因此,支气管需要长期治疗。

支气管哮喘目前尚无法治愈,目前的治疗目的是期望达到哮喘控制;最少或没有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或偶尔急性加重;无需急诊就医;β2受体激动剂的需求量最少或没有;日常活动即运动不受限制;呼吸流量峰值(PEF)日间变异率<20%;P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性药物和缓解症状药物。控制性药物又称预防性或维持性药物,是指长期用于持续性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的药物。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症药物,已成为

持续性哮喘的首选推荐用药。研究表明,吸入性激素治疗1个月或以上可显著减轻气道炎症,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减少症状、降低发作率和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咽部念珠菌病、发音困难,偶见上气道刺激性咳嗽。使用储雾装置、用药后漱口及1:50的两性霉素B稀释液漱口等可能预防。全身不良发应包括皮肤变薄、易擦伤、肾上腺素抑制和骨密度降低,使用储雾器减少全身生物利用可降低。

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与吸入激素相同。口腹制剂较胃肠

外制剂更适于长期治疗。口服制剂中推荐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应尽量早晨服用,已达到最佳的哮喘控制和最小的全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后叶—肾上腺轴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导致皮纹,以及易擦伤、肌无力。对长期使用任何形式全身激素的哮喘患者均应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可能合并肺结核、寄生虫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严重抑郁、和消化性溃疡者,应进行谨慎、密切地医学监护。

3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茶碱是支气管扩张剂,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磷

酸二酯酶活性有关。长期使用缓释茶碱能有效抑制症状和改善肺功能,适于已接受正规抗炎治疗仍存在持续性夜间哮喘症状者,既可用于重症哮喘的辅助治疗。目前已证实,低剂量茶碱能控制成人和儿童哮喘,因此可用于轻度哮喘,也可联合用于接受低剂量或高剂量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较高剂量茶碱(>10mg/L)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偶可刺激呼吸中枢,茶碱中毒还可能导致癫痫甚至死亡。发热、妊娠、抗结核药物、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和用西咪替丁、雄激素和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都可能增加中度风险,所以须监测茶碱浓度。

4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能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强纤毛上皮的清洁能力,降低血管通透

性,减少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脱粒和释放介质,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随吸入与口服作用相当或更强,但吸入性的全身不良反应(心律失常、骨骼肌震颤、低钾血症等)更少。

5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的缓释剂型,

以及班布特罗,与其他β2受体激动剂机制相同,用于控制哮喘夜间症状。当吸入标准剂量的激素不能充分控制夜间症状时,可加用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辅助治疗。不良反应包括心悸、焦虑、骨骼肌震颤,与茶碱合用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6 白三烯调节剂新型哮喘治疗药,包括半光氨酰白三烯受体(孟

鲁斯特、潘卡斯特和扎路斯特)和5-酯氧酶抑制剂(齐留通),可舒张支气管,减轻变应原、运动和吸入二氧化硫引发的支气管气道痉挛,减轻咳嗽等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效果不如低剂量吸入性激素。对重度哮喘患者,白三烯调节剂作为辅助治疗能减少吸入皮质激素用量,有助改善哮喘控制。某些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对白三烯反应良好。白三烯调节剂耐受性良好,但可引起Churg—Strauss综合症,齐留通可能引起肝脏损害。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阿伐司丁、阿斯咪唑、氮卓司丁、西替利嗪、依巴司丁、酮替酚、氯雷他定、咪唑司丁和特非那丁等,有一定的抑制变态反应作用,可用于治疗伴发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不良反应是嗜睡,尤其在起始治疗阶段;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可能引发严重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酮替酚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其他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包括曲尼斯特、瑞吡斯特、他扎斯特、奥扎格雷、氨来占诺和异丁司特等,能抑制肥大细胞激活,阻断变态反应炎性介质合成,或作为炎性介质拮抗剂,可用于轻中度变应性哮喘。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

减少全身激素用量疗法为免疫调节剂和某些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醋竹内酯霉素、甲氨碟呤、环孢菌素和胶体金。用于口服激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重症哮喘患者。该类治疗总体收益很小,不良反应率相对高。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针对变应性疾病特有的病因治疗,许多国家推荐治疗哮喘在内的变应性疾病,给药方式主要为皮下注射。SIT适用于严格控制变应原环境接触,以及吸入皮质激素等仍不能满意控制的哮喘患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小范围一过性风团红斑和大面积痛性迟发过敏反应。全身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严重哮喘急性发作,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重度持续哮喘患者在接受SIT前都必须评估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撰写人:北总第二医院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对人们的危害很大,很多患者因此不重视治疗,因此就会导致病情的不断加重,会引起并发症。那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咳嗽、咳痰: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是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作为哮喘的前兆症状,一般为干咳,到哮喘发作期咳嗽和咳痰反而减轻,以喘息症状为主。在哮喘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减轻,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排出,主要以夜间慢性咳嗽为主。经肺功能检查和吸入激发试验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2)喘息和呼吸困难:喘息和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哮喘的先兆症状之后,出现胸闷、胸紧、气短和呼吸困难,喘

息往往发作较为突然。由于支气管哮喘是小气道痉挛,会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病人感到呼气费力,但有些哮喘病人感到吸气和呼气都费力,在正常人休息时,人们并没有特别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 (3)胸闷和胸痛:哮喘发作时,病人可有胸闷和胸紧的感觉。如果哮喘发作较重,时间较长,可有胸痛,可能与呼吸肌过度疲劳和拉伤有关。突发的胸痛要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温馨提示:患者要注意开窗通风,因装修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冬季支气管哮喘多发的新病因。在注意保暖的同时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具力求简单洁净,少用挂毯、地毯之类,尽量用新棉花制作的被子和床垫,避免使用丝绵、皮毛、羽绒做被褥或枕芯,尤其不要养狗、猫、鸟等小动物。 以上是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 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其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即使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慢性支气管炎症和重构依然存在。因此,支气管需要长期治疗。 支气管哮喘目前尚无法治愈,目前的治疗目的是期望达到哮喘控制;最少或没有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或偶尔急性加重;无需急诊就医;β2受体激动剂的需求量最少或没有;日常活动即运动不受限制;呼吸流量峰值(PEF)日间变异率<20%;P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性药物和缓解症状药物。控制性药物又称预防性或维持性药物,是指长期用于持续性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的药物。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症药物,已成为 持续性哮喘的首选推荐用药。研究表明,吸入性激素治疗1个月或以上可显著减轻气道炎症,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减少症状、降低发作率和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咽部念珠菌病、发音困难,偶见上气道刺激性咳嗽。使用储雾装置、用药后漱口及1:50的两性霉素B稀释液漱口等可能预防。全身不良发应包括皮肤变薄、易擦伤、肾上腺素抑制和骨密度降低,使用储雾器减少全身生物利用可降低。 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与吸入激素相同。口腹制剂较胃肠 外制剂更适于长期治疗。口服制剂中推荐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应尽量早晨服用,已达到最佳的哮喘控制和最小的全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后叶—肾上腺轴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导致皮纹,以及易擦伤、肌无力。对长期使用任何形式全身激素的哮喘患者均应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可能合并肺结核、寄生虫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严重抑郁、和消化性溃疡者,应进行谨慎、密切地医学监护。 3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茶碱是支气管扩张剂,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磷 酸二酯酶活性有关。长期使用缓释茶碱能有效抑制症状和改善肺功能,适于已接受正规抗炎治疗仍存在持续性夜间哮喘症状者,既可用于重症哮喘的辅助治疗。目前已证实,低剂量茶碱能控制成人和儿童哮喘,因此可用于轻度哮喘,也可联合用于接受低剂量或高剂量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较高剂量茶碱(>10mg/L)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偶可刺激呼吸中枢,茶碱中毒还可能导致癫痫甚至死亡。发热、妊娠、抗结核药物、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和用西咪替丁、雄激素和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都可能增加中度风险,所以须监测茶碱浓度。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 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 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 1 / 15

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速效 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 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周后,FEV1 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 符合第 1 ~4 条或第 4、 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评价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1-19T16:20:34.7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彭芳芳[导读]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一科云南昆明住院期间用药指导及追踪用药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用药指导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彭芳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一科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方法:将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对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通过电话随访进行追踪用药指导,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行为、门诊随访情况、哮喘控制水平三项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用药行为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门诊随访情况优 于对照组(P<0.01),哮喘控制水平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效果评价表明,在住院期间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追踪用药指导,可以改善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行为提高患者规律门诊随访率,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水平。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用药指导;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与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规范的药物治疗为支气管哮喘的首要治疗措施[1]。本文通过观察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试图探索更加有效和完善的用药指导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因支气管哮喘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患者104例,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入选患者性别分布: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分布:17-65岁,平均(43.2±10.4)岁。所选患者均愿意参加随访,并自愿提供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所选患者均于入院时依次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最终选取的52例作为观察组,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入院时严重程度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 1.2用药指导方式及内容对观察组进行住院期间常规用药指导及追踪用药指导,对照组仅进行住院期间用药指导,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住院期间用药指导:(1)向患者强调按医嘱用药及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不宜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及停药;(2)按临床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向患者演示其所使用的常用吸入装置(信必可都保、舒利迭干粉吸入剂、噻托溴铵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的正确使用方法,现场指导至患者掌握正确使用方法为止;(3)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如吸入糖皮质激素制剂后需清水漱口,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不宜长期、单一、大量使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应于睡前口服,口服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等;(4)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同时向患者本人及接受能力较强的家属做上述用药指导。 追踪用药指导:在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患者出院后分5次电话联系进行追踪用药指导,时间点分别为出院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具体内容包括:(1)提醒患者按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并规律门诊随访;(2)提醒患者不宜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剂量或自行停药;(3)患者对所用药物使用方法(尤其是吸入装置)掌握不好或遗忘的,进行详细讲解;(4)患者用药方面有疑问或用药后出现不适的,进行分析解答;(5)强调相关注意事项。 1.3效果评价及评价指标每例患者出院6个月后,分别通过电话随访,评价两种用药指导方式的效果,具体评价指标包括:(1)用药行为评价,分为按方案规范用药、自行调整方案、自行停药;(2)出院6月内门诊随访情况,分为规律随访、间断随访、从未随访;(3)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级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3],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建立随访登记簿,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开始追踪用药时间,每次追踪指导情况记录及上述各项观察指标。 1.4统计方法统计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用药行为、随访情况及控制水平分级,分别记录例数及百分比,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三项计数资料均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6个月后,观察组共有51例患者(98.0%)完成随访,对照组共有50例患者(96.1%)完成随访,观察组共有34例患者(65.4%)可得出准确控制水平分级,对照组共有32例患者(61.5%)可得出准确控制水平分级,在用药行为评价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6个月后评价,观察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 3结论 效果评价表明,在住院期间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追踪用药指导,可以改善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情况,提高患者规律门诊随访率,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水平。 4讨论 4.1 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观察中,肺功能复查是一项重要指标,由于部分患者出院后尚未进行肺功能复查,尤其是对照组患者中未规律随访比例较大,导致能得到完整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信息的人数在两组间差距较大。另外,两组患者中门诊随访规律且症状明显控制的患者也有相当部分在随访时尚未复查肺功能。鉴于以上因素,对于相关干预措施对哮喘控制水平影响的有待更长周期的观察试验来评价。这也说明,实际工作中控制水平分级也不能作为哮喘疗效的唯一评价指标。 4.2追踪用药指导的初衷,是指导出院患者规范的进行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但评价结果表明患者门诊随访情况在两组间亦有较大差异,而规律随访也是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环节。这种现象表明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重视程度、随访意识及治疗的依从性与反复有效的健康指导密切相关。 4.2 住院期间用药指导及追踪用药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用药指导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且众多因素间尚存在交叉,难以在一项单独研究中分析对比,但通过直观观察已经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的系统工作。

支气管哮喘的表现特征

支气管哮喘的表现特征 支气管哮喘在老人中十分常见,由于身体器官的老化,并且自己容易出现一些咳嗽哮喘等的疾病,就会导致支气管炎的更加严重。但是需要注意是小孩子在长时间咳嗽而没有好转的情况之下,也会出现支气管炎。那么,支气管哮喘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的表现特征 1、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有时咳嗽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伴有哮鸣音。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2、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有心脏疾病病史,若一时难于鉴别,可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再进一步检查。 3、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 4、与支气管肺癌的鉴别:支气管肺癌的呼吸困难和喘鸣症状进行性加重为主要鉴别要点。支气管哮喘吃什么好 1、丝瓜凤衣粳米粥 食谱原料:丝瓜10片,鸡蛋膜2张,粳米30克。制作方法:用鸡蛋膜煎水取汁,煮粳米粥1碗,加入丝瓜再煮熟,加盐、味精、麻油少许调味。每日1次,趁温热服完。健康提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调和脾胃。适用于热性哮喘病人,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咳嗽阵作,痰黄粘稠,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2、蒸柚子鸡 食谱原料:青柚子1个,仔鸡1只。制作方法:仔鸡宰杀后,洗净切块备用,切开柚子顶盖,掏去柚瓤。将鸡块塞入柚子内,盖上顶盖置碗中,隔水蒸3小时左右,吃鸡肉饮汤。每日一次,每次1只,连服数日。健康提示:此方止咳,增加营养。主治久喘体虚,体重减轻,驼背弓腰。 关于支气管炎的治疗方式,可以采取食疗。食疗虽然起效比较慢,但是却可以起到疗养和治病的双重功效,在配上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支气管哮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和恢复期间都要注意不可以吃一些味道重的食物,防止引起干咳。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 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

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 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根据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合理氧疗、适时足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长期治疗主要以药物吸入治疗为主,强调规律用药,应遵循分级治疗和阶梯治疗的原则。

支气管哮喘常用药精心整理

支气管哮喘常用药 一.缓解哮喘常用药: (一)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1)可供吸入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功效:这类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可维持数小时,是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运动性哮喘的预防。 用法用量:沙丁胺醇每次吸入100~200μg或特布他林250~500μg,必要时每20min 重复1次。1h后疗效不满意者,应去医院就诊。这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也不宜过量应用。压力型定量手控气雾剂(Pmdi)和干粉吸入装置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不适用于重度哮喘发作。其溶液(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及其复方制剂)经雾化泵吸入适用于轻、重度哮喘发作。 毒副作用:这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也不宜过量应用,否则可引起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严重不良反应。 (2)可供口服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用法用量:沙丁胺醇2~4mg,特布他林1.25~2.5mg,每天3次;丙卡特罗25~50μg,每天2次。使用虽较方便,但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比吸入给药时明显。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的平喘作用维持时间可达8~12h,特布他林的前体药——班布特罗的作用可维持24h,这些药可减少用药次数,适用于夜间哮喘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毒副作用:长期、单一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造成细胞膜β2受体的向下调节,表现为临床耐药现象,故应予避免。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功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这类β2受体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中具有较长的侧链,因此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和对β2受体较高的选择性。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h以上。 用法用量:①沙美特罗(salmeterol):经气雾剂或碟剂装置给药,给药后30min起效,平喘作用可维持12h以上。推荐剂量50μg,每天2次吸入。②福莫特罗(formoterol):经都保装置给药,给药后3~5min起效,平喘作用维持8~12h以上。平喘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推荐剂量4.5~9μg,每天2次吸入。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哮喘(尤其是夜间哮喘和运动诱发哮喘)的预防和持续期的治疗。福莫特罗因起效迅速,可按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二)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 功效:该类药物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及传出迷走神经通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气道。尚能阻断吸入刺激引发的反射性支气管痉挛。 用法用量:经PMDI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常用剂量为40-80ug,每天3-4次;经雾化泵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溶液的常用剂量为50~125ug,每天3~4次。 毒副作用:对妊娠早期妇女和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1)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22)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可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李海涛 第一部分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由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发病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其发病有许多因素参与,主要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病机制]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炎症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病理] 气道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早期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可逆性的病理改变,但当哮喘反复发作后,支气管黏膜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增生、基底膜增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使得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哮喘病程越长,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愈小,气道重塑也越明显。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长期过度膨胀,弹性降低,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源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 (二)呼吸功能检查 哮喘控制水平良好的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目录1 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貧?宀.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责峰?宀’^ '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球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3亿、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病率从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喘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1.6-36.7)/10万,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佳、最后一次发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发展给哮喘的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目前采用GWAS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如YLK40JL6R、PDE4DJL33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尘購、家养宠物、蟬螂)、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1-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1)气道炎症形成机制: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T细胞。一方面,活化的辅助性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如IL-4JL-5和IL-13等激活B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IgE,后者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IgE受体。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症细胞浸润,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活化的辅助性Th2细胞分泌的IL等细胞因子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等,构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Thl7细胞在

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个人总结版)

支气管哮喘常用药 一常用平喘药物 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有极强的支气管舒张药物,平喘作用迅速,副作用小,是缓解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但因其对于气道炎症几乎无作用,长期单独使用。有以下几类: (1)短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气雾剂(商品名称:万托林)、特布他林气雾剂(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控制。 A.沙丁胺醇气雾剂(商品名称:万托林) 用法用量:一般作为临时用药,有哮喘发作预兆或哮喘发作时,喷雾吸入。每次吸入100~200μg,即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但24小时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 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可见肌肉震颤,外周血管舒张及代偿性心率加速,头痛,不安,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应慎用。 *长期使用可形成耐药性,不仅疗效降低,且有加重哮喘的危险,因此对经常使用本品者,应同时使用吸入或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若病人症状较重,需要每天多次吸入本品者,应同时监测最大呼气流速,并应到医院就诊,请专业医师指导治疗和用药。 B. 特布他林气雾剂(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 用法用量:喷雾吸收。一次1~2喷,一天3~4次,严重病人每次可增至6喷,最大剂量不超过 24喷/24小时。如果疗效不显著,请教医生。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鼻塞、轻度胸闷、嗜睡、心悸及手抖等。 注意事项: *未经控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糖尿病患者须慎用。 *不可与非选择性β阻滞剂合用。 *该品系塞封的耐压容器,不能损坏阀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和40℃以上高温。 *气雾剂塑料壳应定期在温水中清洗,待完全干燥后再将气雾剂铝瓶放入。 *对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敏感者,应从小量开始,若使用一般剂量无效时请咨询医生。 (2)短效—迟效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片(硫酸沙丁胺醇片)和特布他林片(硫酸特布他林片),适用于日间哮喘的治疗。 A.沙丁胺醇片(硫酸沙丁胺醇片)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2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同气雾剂 注意事项: *.本品仅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约4小时,不能过量使用,哮喘症状持续不能缓解者要及时找医师诊治。 *.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血管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慎用。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 3 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 万人。(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 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 严重程度的分级: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 级。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 2. 急性发作时的分级:程度轻重不一。 四、哮喘的评估 (一)评估的内容 1. 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 2. 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 3. 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4. 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 症状:2. 肺功能:3.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4.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五、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一)哮喘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群体水平,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⑴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 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⑵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

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禁用、慎用哪些药物

支气管哮喘多在夜间突然发作,病人顿时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尤其是呼气更加困难,被迫端坐,严重时口唇及指甲青紫,颈部静脉怒张、出冷汗。其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包括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增强,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气道缩窄。现将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列举如下。(1)应禁用药物:①非选择性β一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β1和β2受体均有阻滞作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鼻粘膜毛细血管收缩,哮喘病人用后可使病情急剧恶化。②新斯的明、加兰他敏、有机磷酸酯类等抗胆碱酯酶药进入人体后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乙酚胆碱大量增加,从而使支气管收缩;毛果芸香碱和甲酚胆碱等考试,大网站收集拟胆碱药能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故均可诱发和加重支气管哮喘。③利眠宁、安眠酮、可待因、吗啡、芬太尼、硫酸镁、马利兰可引起呼吸抑制,加重哮喘,哮喘发作时应禁用。(2)应慎用的药物:①青霉素类、红霉素、新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氯霉素、呋喃坦啶、利福平、抗血清、疫苗、血浆、含动物异性蛋白的中成药制剂,以及由于个体差异而致敏的药物均可作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缩而诱发哮喘。②镇痛新、噻臻类、硫喷妥钠、含碘造影剂、肼苯达臻、安氟醚和黄体酮等可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不同介质,可引发支气管收缩而诱发哮喘。③阿司匹林及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可使部分病人诱发哮喘。④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多心安(倍他乐克)和氨醚心安,主要阻滞β1一受体,对β2-受体影响极小,故应慎用。⑤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气雾剂,以及茶碱类药物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在哮喘病初期应用效果良好。但若长期大量使用,反而会使哮喘加剧,甚至引起猝死。故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该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 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 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 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 1 / 15

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 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 项: (1)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 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速效2 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 后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 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 周后,FEV1 增加12%;(3) 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 ~2 周)20 %。 符合第1 ~4 条或第4、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1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 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xx 第一部分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由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发病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其发病有许多因素参与,主要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病机制]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 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炎症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病理]

气道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早期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可逆性的病理改变,但当哮喘反复发作后,支气管黏膜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增生、基底膜增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使得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哮喘病程越长,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愈小,气道重塑也越明显。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长期过度膨胀,弹性降低,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源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 (二)呼吸功能检查 哮喘控制水平良好的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FEV 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 1%)、FEV 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 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