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处理办法

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处理办法
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处理办法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控制违法建设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案件,是指已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案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对违法建设案件以及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处理。

市区包括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本市城市规划需要控制的地区。

第四条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是本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市区内违法建设案件进行查处。

各区政府负责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实施查封施工现场和强制拆除。

国土资源、建设、房管、工商行政管理、城管、水务、电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规划主管部门做好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规划主管部门对违法建设案件进行查处,应当遵循“应拆尽拆、先拆后罚”的原则。

第六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依据规划批准文件,对建设单位履行规划建设情况实施全程监督检查,并将建设单位及其法人的守法情况列入诚信档案。

第七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

(一)压占规划道路的;

(二)压占各类管线及其维护地带的;

(三)占用高压供电走廊的;

(四)占用河道、堤岸及其维护地带的;

(五)占用水源保护地带的;

(六)占用城市公共绿地、园林、风景区、文物保护区和其他公共活动场地的;

(七)占用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用地的;

(八)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

(九)未经批准或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期限和要求拆除的临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

(十)其他严重违法建设行为。

第八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违反城市规划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符合经批准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按建设工程造价的5%-6%处以罚款;不符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但符合规划条件的,按建设工程造价的6%-8%处以罚款;不符合规划条件,但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按建设工程造价的8-9%处以罚款;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按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第九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符合城市规划、仅属程序违规、且能按照要求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非房地产项目,可以依法减轻处罚、首违不罚或免于处罚。

第十条市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时,建筑面积误差为±1%及以下的,视为合理误差。

第十一条符合以下条件的违法建设在主动履行了行政处罚决定后,可以申请补办规划审批手续:

(一)违法建筑符合该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但对周边市政公共、园林绿化等设施造成影响或使周围单位、居民等合法利益遭受损失,双方已达成补偿协议的;

(二)违法建筑符合该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但与人口容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等非强制性内容不符,已改正或已经专家评议审核通过的;

(三)违法建筑不符合该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但已采取补交土地出让价款、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代征(拆)相应用地等措施予以平衡的。(该款所指补交土地出让价款,限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且未改变批准用途的地块,工业用地除外)

第十二条补办规划审批手续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持罚款收据、竣工测量图及建设项目规划报件应具备的相关资料到市规划主管部门报建;

(二)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其违法建筑提出改正措施,并要求建设单位对违法建设情况、改正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

(三)公示结束后,建设单位将公示证明文件、方案图纸等报到市规划主管部门,由规划主管部门按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补办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应注明“补办”字样。

第十四条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实规划条件后,建设单位持房管部门出具的违法增加建筑的竣工实测面积到国土资源部门计算补交土地价款,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下面公式计算建设单位应补交的土地价款:

该宗地公开出让时成交地价(元/㎡)×土地总面积(㎡)×违法增加的建筑面积(㎡)

批准的总建筑面积(㎡)

建设单位持国土资源部门计算的应补交土地价款、相关表格到市财政收费部门交费。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违法建设行为,规划主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应及时依法查处。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书面告知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当场责令停止违法建设,对拒不停止违法建设行为的案件,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下发《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通知书》或限期拆除处罚决定七日内移送违法建筑所在地的区政府。

第十七条区政府在接到规划主管部门的违法建设案件移送函后,应当在七日内查封施工现场或强制拆除该违法建筑。

第十八条对实施违法建设行为的建设单位或个人,不按法律法规规定纠正违法行为的,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管等部门不再审批其新的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市供水、供电部门对建设项目施工提供用水、用电前应当严格审查审批手续,凡不具备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正式审批文件的,一律不得提供施工用水、用电。

第二十条虽然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擅自增加面积的建设工程,未经市规划主管部门规划条件核实,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配套手续。

第二十一条未经市规划主管部门规划条件核实的建设工程,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利用违法建设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责任追究

(一)对违法建设查处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各部门执法人员不得利用职权为违法建设行为提供庇护,不得干扰案件的查处工作。

(二)规划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及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

1.规划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违法建设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不及时报告和制止,有案不立,瞒案不报,查处不办的;

2.区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接到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违法建设移送函后,未在规定时限内采取措施,查封施工现场或组织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

3.市供水、供电部门未按规定审查,对违法建设提供用水、用电,并在接到规划主管部门协办函后,未采取措施的;

4.未经市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条件核实的建筑,房管、工商等部门为其办理有关手续的;

5.各村委会负责人纵容、庇护、放任建设单位占用本村土地进行违法建设的;

6.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组织实施违法建设行为的;不按规定主动拆除本单位违法建筑的。

(三)对违法建设应当承担责任的有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四)对违法建设应当承担责任的开发、施工、勘察、设计单位,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在我市建设市场开发、施工、勘察、设计资格,并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或降低其资质。

第二十三条违法建设工程造价以经市建设局备案的建设工程合同价确认;无工程备案合同的,按建设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公布的工程造价指导价确认;建设工程造价主管部门未公布工程造价的,按市城乡规划局公布的经评估的参考价格确认。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止。

德国小城镇建设模式

International View 和谐之城: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与启示 万 博 张兴国 摘要: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文章立足于小城镇建设的具体问题,通过对德国小城镇的建设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理念与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适合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数量从1954年的5400个增加到2008年的19234个,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日趋明显。然而,由于中国小城镇自发地、不规范地急剧发展,其城镇规划建设从政府行政主导、规划设计前瞻、民众广泛参与、市场机制运作、法律政策规范、基础设施保障、生态理念推行、特色产业主导、历史文脉传承、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与发达的欧洲小城镇建设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最近游学欧洲,考察了一些小城镇,本文以德国小城镇为例,试图从其发展经验中寻找出超越国情的规律性思路与措施,为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小城镇建设的德国经验借鉴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共16个联邦州,8000万人口,属欧洲人口较稠密国家,但其城镇规模与数量与我国相比有差距,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个,50万人口以上的也不超过10个。前德国共有13500个小城镇,其中75%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000人,超过10万人的小城镇只有89个。 图1 联邦德国规划体系 International View 国际视野 89 小城镇建设

International View国际视野 德国小城镇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形成机制中的可持续性、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和法制性令人印象深刻。在不同历史时期,德国小城镇的发展也曾面临过众多的抉择,但是他们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细节等多级层面的协同作用,使得小城镇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平。 (一)宏观把握——确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管理理念 德国的规划体系包含有6个层次(见图1)。欧洲层面的规划是指相邻国家通过已经存在的国际组织(欧盟,欧洲自由贸易区,欧洲交通部长委员会)在规划上的合作。此外,也包括有共同规划利益的国家的合作(如阿尔卑斯山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相互协调各自的规划。90年代初欧盟制定了《欧洲空间合作——欧洲2000年》,为了回应欧洲层面的政策,联邦政府颁布了两份国家空间发展文件:《联邦空间发展原则》(the Raumordnung politische Orientierung rahmen)和《面向国家空间发展的联邦行动规划》(Raumordnungspolitische Handlungsrahmen),它们成为联邦及各州相关机构中规划师和政策顾问的通用指南。 联邦政府规划建设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本州的规划原则和一系列较为具体的建设法规,指导本州的规划与建设;组织审核一系列需要州政府财政支助的建设项目,列表上报联邦政府;在当地的“城市与社区建设联盟”的协助下,对本州各地方政府上报的较大建设项目,进行审查与批准。凡属于规划、建设技术规范及指标的具体内容由各地“城市和社区建设联盟”负责,同时设立四级管理机构对小城镇项目加以控制。 德国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科学严密,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规划体制的严密性。按照现有的《规划法案》的体制框架,明确了国土利用规划、各州的州规划、各专区(直属中央政府的大市)规划和市镇建设规划四个层次,相对应的法定主体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管理法律,还包括一些具体细化的程序和形式要求。二是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德国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从人的发展状况、需求变动趋势和产业发展要求出发,统筹兼顾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等相关制约因素。这些因素的考虑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严格的实证调查。三是规划过程的公开性。他们认为,科学性是建立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之上的。规划过程中积极鼓励公民参与、社会讨论。四是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既强调依法监督,又强调市民监督;既强调舆论监督,又注重民间组织的监督。因此,在德国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管理水平都很高。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城镇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被提升至重要地位。在联邦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联邦、州和地方层面绝大部分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都明确将环境问题作为关注焦点。由此,大部分的政策工具和文件都在原则和目标的筛选、制定过程中,实现与环境要素的整合。此外还制定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行动规划》(National Plan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的重要内容,1992年以来,德国有超过2000个自治市启动了《21世纪议程》的进程,旨在提高公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这些进程中包括了许多地方市民团体、教育机构和慈善组织的参与,引导了许多城市的地方环境行动规划及其实施计划的制定。高度的环境意识无疑可以归结于这种过程中参与者的积极性。如今作为规章的制定机构,基础设施发展(例如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重要利益相关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金的主要提供者,联 邦政府仍然保持着对于可持续发展领导的支配性地位。 图2 联邦空间发展规划体系示意图3 小城镇星罗棋布在全德各地 90小城镇建设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 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 13281150 泽英运输1305 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 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高于欧美各国。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 1.制度设计合理

(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概念规划需要所有的与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相关的部门参与,并且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由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发展管制委员会的职责是针对私人发展方案提出审定意见,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2. 规划理念先进 (1)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利用综合的规划理论,即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勒·柯普西埃的“现代城市”两种理论的有机融合。结合新加坡的实际,将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广泛吸纳、整合。其核心思想仍然是功能完善的社会性城市,同时结合了技术的进步,以现代交通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新

城市规划-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精品

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反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高尚 摘要:新加坡是赤道附近一个极小的岛国,在刚建国时被人戏称为一个仅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然而依据坚持将近40年的严谨而又全面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一下发展成为亚洲最美丽的城市,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而今中国也在经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新加坡的总体规划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身为大学在校学习的建筑系学生,但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思想很值得我去学习与思考,对我未来的建筑设计以及职业发展会有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及发展基本情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在战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经验是我国城市发展可借鉴的良好范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由于自然资源的约束,新加坡需要在狭小的641.4平方公里的国土内完成诸如过滤水的提供、污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的建设。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对于其国家的生存尤显重要。 新加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有化,

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第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于有很多发展限制,规划者必须很好地协调土地的各种利用,以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绿色而美丽的多功能城市。要达到一个平衡非常困难。尽管如此,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30 年内得到了飞跃提高。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矛盾突出时期 上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1 / 4 的居民挤在岛上1 % 的地区里。生活条件更令人震惊,常常是50 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为解决问题,合理进行土地的利用,新加坡于1985年出台第一个总体规划。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并把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列为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2.城市初步形成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共完成了5.4 万套公寓,这比由新加坡殖民当局建造的2.3 万个单位超过了一倍还多。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6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恢复工程因为活跃开展。期间为指导长期的城市开发推出了概念规划。这项规划设计用于指导基础设施的开发,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一项周密的分散政策,将市中心的居民人口和工业人口逐渐转移。与此同时,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3.特色发展期 随着城市建造的不断发展,新加坡逐渐解决了市中心的拥挤问题,并于80年代开始将城市建设的中心转向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多的重点转向了生活质量,其中重点包括环境品质。重心在于建造一个现代金融中心,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热带城市。对品质和特色的格外重视甚至波及到公共住宅领域。住宅开发部试图改变延续至今的房屋设计标准,以实现每个城镇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4.城市发展新时期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改革,同时,新加坡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加坡政府面临的已不仅是人口过剩,其政策也相应地转变为通过各种发明和有选择的移民来鼓励人口增长。在经济方面,政府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增长更加适度。政府预留了充足的土地给商业、贸易和工业。港口、道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平衡和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新加坡将目标瞄准为独特的、怡人的热带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 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 1.居住区规划原理以居住区的认识和规划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在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之前,有三个星期的居住区认识实践,

保证了学生对居住区和居住区规划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和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和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典的居住区规划组织理论、已经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特征及其使用的效果和当前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及其规划方法等穿插在课程内容之中,并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在课程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经典理论和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与接下去一学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方面认识城市发展和对城市发展的安排,确立城市发展的多维视角,最后从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等方

城市规划专业去德国读博士

城市规划专业去德国读博士 篇一:国内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1同济大学 2东南大学 3天津大学4清华大学 5重庆大学 6华南理工大学 7哈尔滨工业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可能是时间的问题~) 12南京大学 13山东建筑大学 14湖南大学 15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6大连理工大学 17厦门大学 18武汉大学 19西南交通大学 20沈阳建筑大学 21南京工业大学 22中南大学 23昆明理工大学 24合肥工业大学 25深圳大学 26郑州大学 27武汉理工大学 28华侨大学 29河北工程学院 30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31广州大学 32北京工业大学 33青岛理工大学 34上海交通大学 35西北大学 36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37四川大学3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39苏州科技大学 40福州大学 41太原理工大学 42宁波大学 4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44湖南城市学院 45云南大学 46兰州理工大学 47湖南科技大学 48河北工业大学 49山东科技大学 50内蒙古工业大学目前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学科国内的牛校有: 1、8所同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东南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西安建大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

验室(建设中)天津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华南理工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重庆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哈工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上就是建筑规划老八校,排名不分先后,一般认为同济规划第一,清华建筑第一(清华没有城市规划本科) 2、2所华中科技大学 2个二级博士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国内老大 3、其次有一个建筑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有4所: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均为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点) 4、另外2所: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学校均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有望取得建筑规划学科博士点。 5、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7所学校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国内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第一名:同济大学, 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2 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3 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4 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4175 课程负责人:孙晶王海军 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地图制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熟悉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居名点的形成,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定义 重点讲授: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城市化 内容: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化的道路重点讲授: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第三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内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重点讲授: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第四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内容: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重点讲授: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第五节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 内容:建国后城市规划的回顾,城市规划面临的新的挑战

重点讲授:城市规划面临的新的挑战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内容: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重点讲授: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的特点 重点讲授: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内容:如何进行调研工作,基础资料的内容 重点讲授:如何进行调研工作 第四节城市规划体系 内容:城市规划的层面,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的审批 重点讲授: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计划的关系 内容: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计划,城市规划与农业区划 重点讲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 第三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 内容: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城市其它系统的构成 重点讲授:城市社会系统和产业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内容:城市用地的概念和属性,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选择 重点讲授: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内容: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的构成 重点讲授:城市用地的构成 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内容:居住用地及布局,工业用地及布局,公共设施用地及布局,仓储用地,城市绿地及布局,城市郊区用地及其与城市用地的关系 重点讲授:居住用地及布局,城市绿地及布局 第五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内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建筑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城市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城市更新重点讲授:建筑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第四章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讲授:城市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唐子来 城市规划 一、国家发展部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城市重建局 从1989年11月1日开始,原来的规划局并入城市重建局,形成统一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的规划机构。城市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以外,还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MPC-Master Plan Committee)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见下图)。

规划当局的机构框架 MPC的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提交部长决策。MPC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DCC的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新加坡的规划协会和建筑师协会)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的代表,同样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DCC可以修改URA的开发控制建议,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三、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 与形态发展规划有关的其它政府部门包括住房发展部(HDB)、裕廊工业区管理局(JTC)和公用事业局(PWB),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因而与UBA的形态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MPC就是为了协调和落实这些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需求。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格式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3号) 课程代码:(2012-2013-1)--A9137-1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 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初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为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之一,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安排上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对本专业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城市规划理论思想及最新发展动态; 3、熟悉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的分析与确定;理解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4、掌握城市规划工作步骤及编制程序;城市用地适用性分析评定的方法; 5、掌握不同用途用地规划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总体规划布局中的相互关系; 6、初步掌握城市总体布局思想方法和方案评析与优化;小城镇的含义和规划编制; 7、重点掌握交通、住宅、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等城市专项规划要求; 8、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了解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哲理观念; 9、通过案例分析与外出调研,初步掌握城市功能活动在整个城市空间的合理部署与有机组合,并在全局观念下协调城市各个方面的研究方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实施时间:1991年3月1日 (GBJ137-90)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2.0.1 条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第2.0.2条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 第2.0.4条城市用地分类应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2.0.5条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2.0.5的规定: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一)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范围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R1 R11 R12 R13 R14 一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 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R2 R21 R22 R23 R24 二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 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城市就是园林专业学生施展才能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我们学的却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园林设计主要以微观园林的形式体现,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风景园林学包括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与从微观到宏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在此理念下,我们如何学好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如何将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起来并融为一体,园林设计专业学生需要了解城市的哪些方面,学习掌握城市规划的哪些原理,这些原理对优化园林设计的重要意义等。 在未接触城市规划原理前,我们对该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相差甚远;此外,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且比较枯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就是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我们在学习该课程时也应该侧重,我们比较重视传统园林课程,但对城市规划方面则缺乏应有的认知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学习完城市规划原理以后,提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理顺城市规划理论的源流及其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1、1城市规划理论的源流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始于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虽然除少数都城外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规模一般不大 , 但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无疑也凝聚着建设者的规划思想。这在《管子》中有大量的相关文献记载。在唐朝的长安、元代的大都与明、清两朝的北京等地,古代劳动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许多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中国、埃及、印度与希腊,就已有城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问题解答 王凯徐颖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

《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田园手绘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并对国外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城市住宅区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同时亦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内容。 四、教学及习题、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讲解和城市住宅区考察三种。习题以综合性的住宅区考察报告为主。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初步》,其后续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该课程是城市规划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 田园手绘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田园手绘 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田园手绘 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建工 2001; 2.《城市规划概论》 郭彦泓 建工 1984; 3.《国外居住区规划实例》 建工 1982; 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邓述平、王仲谷 建工 1996; 5.《城市的发展过程》 建工 1983; 6.《交往与空间》 (丹) 杨 盖尔 建工 1995; 7.“Housing as People’s Matter”, 1986; 8.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规范与标准。 八、任课教师 1、周俭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遗产保护规划设计。 2、于一凡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与开发。 九、主要研究成果: 1)Organic Renewal & Housing Construction – Take Shang hai as a Example , Jou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Vol16,2000年; 2)巴黎贝西地区的更新与开发,时代建筑,2001年; 3)新加坡的居住环境设计,城市规划,2001年; (4)城市住宅的社会学研究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2年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 摘要:凡是有人活动就离不开交通。科学地搞好城市交通系统对于建立现代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问题措施 Abstract: where there are people activities cannot leave the traffic. Science on urban traffic system for building a modern city, adapt to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have very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for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ll be of urban traffic comprehensive planning,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measure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planning the problem faced measures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城市形成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形成发展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自始至终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城市交通是与城市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线形成城市。因此,也可以说城市对外交通(由外部对城市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的交通也随之形成与发展。同时,城市由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对内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这就是城市交通与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在城市逐步现代化的同时,拥有现代交通也成为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城市交通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简表 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H建设用地development land E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R 居住用地residential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 M 工业用地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W 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 and warehouse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 U 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 space and square

2用地分类 2.1一般规定 2.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城乡用地分类 2.2.1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 3.2.2的规定。 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内容 大类中类小类 H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等 H1城乡居民点 建设用地 城市、镇、乡、村庄建设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 地城市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H12镇建设用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3乡建设用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 地 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 H2 区域交通设 施用地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等区域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以及港口客运码头 H21铁路用地铁路编组站、线路等用地 H22公路用地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 H2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 H24 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