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产品确认作业规定办法

首件产品确认作业规定办法
首件产品确认作业规定办法

产品工艺制作流程

一. 目的: 规范产品作业流程,确保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异常控制,做好前期防范工作,确保产品品质及工艺的完整性,降低生产成本。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订单 三·权责: 3.1 业务:接受客户信息资料,提供完整资料与信息。 3.2 工艺工程师:对业务提供的客户资料评估、规划、组织评审。 3.3 印前制作:对客户文档及信息要求核对及修改。 3.4 采购:按产品工艺要求采购备料。 3.5 生产计划:计划达成产品客户交期 3.6 印刷及印后:按工艺要求制作生产、首件确认 3.7 品质:监督执行生产通知单及样品的工艺要求。 四·定义: 完善客户订单产品制作工艺,对产品印前印后工艺的前期规划,规范新旧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有效控制生产品质异常,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五·作业规范: 5.1作业流程图: 5.2业务负责客户产品的导入、信息资料的接受及信息沟通,确保资料的完整与准确性, 接到客户资料后业务或跟单员首先初步确认信息资料是否完整。 5.2.1 确认客户信息资料后按客户的工艺要求规划报价,简单产品由报价员按公司流程报

价,工艺复杂或需求评审的产品,由工艺工程师规划或按工艺评审报告规划报价,确认报价工艺与实际生产工艺相结合。 5.2.2工艺复杂的新产品首先与工艺工程师商议组织相关部门评审,确认工艺路线及质量标 准,录入《工艺评审报告》,按评审工艺规划及标准下《业务指示单》并附《工艺评审报告》。 5.2.3重复生产产品或简单的新款说明书确认信息完整后直接下《业务指示单》。 5.2.4业务或跟单员《业务指示单》下发或信息资料交接只对应一个窗口工艺主管,确保信 息资料的规范统一与完整。 5.2.5任何订单在下达《业务指示单》时必须确保满足以下要求:有效的样稿、具体的工艺 要求与质量要求。 5.2.6样稿类:所有订单必须有有效样稿,且清楚的注明样稿的类型与用途,并盖章签名: A、色样:印刷时作颜色参考色样 B、内容样:生产及品控作核对文字、图案、位置内容样 C、规格样:生产及品控作模切规格、啤位、结构样 D、所有的打纸稿的书必须简单装订(以不散乱为标准)对于没有页码或者暗码的书 则必须用笔进行编码;(我公司设计制作的则由制作员装订) E、对于需要烫金、UV或者凹凸等必须在样稿上清楚明确位置及加工要求; F、所有更改内容的必须有业务员的亲笔签名及更改位置或文字 5.2.7工艺与质量要求: A、《业务指示单》的填写必须工整,字体清楚,工艺要求明确,在下单前要检查样稿 的各个项目(尺寸、颜色数量、P数等),务必做到样稿与《业务指示单》要求一 致; B、客户的质量要求要明确,超出我们质量要求或者客户有特别要求的则必须在《业 务指示单》上详细注明; C、对于工艺、质量要求特殊或者复杂的则在下单前先与工艺工程师组织工艺评审。 5.2.8客户自来文档的订单管理: A、客户自来文档,不管客户是否提供具体的样稿,业务跟单员要自己先检查一下颜色、 尺寸、P数等直观的参数,确保与客户订单一致,初步合格后方能下单; B、对于客户自来文档,没有提供任何资料的,则业务员或跟单员需提供印前打印的纸 稿(喷墨稿、数码稿、蓝纸稿等)进行签名确认,明确注明样稿的类型; C、对于客户自来文档,客户有提供样稿的,则业务在接单时跟客户沟通,明确样稿的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一、目地: 为规范首件作业流程,避免因未做首件出现盲目生产造成批量性质量问题,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二、范围: 本公司各车间制造过程,均应进行首件检验。 三、定义: 首件检验:是指产品在批量生产之前,或因生产过程中设备、人员等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有较大变化时,应对产品所用原材料和所生产出的产品重新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认;首件品指的是量产前面第一或前几件产品。 四、检验时机: 1. 产品连续批量生产前; 2. 设备模具更换或设备模具损坏维修好以及优化改进后; 3. 工程变更产品首次生产时; 4. 批量生产后中途转做其它产品,重新开始生产时; 五、检验流程: 1. 操作工按照生产计划单依据工艺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自检; 2. 操作工判定生产制作的产品首件符合要求时,填写自检数据并签名,并将首件交互检人员进行确认,互检人员确认合格后签名。 3. 由班组长对首件进行确认; 3. 操作工将该首件提交QC(过程检验员)进行确认. 4. QC(过程检验员)依据依据工艺卡片、图纸等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并对检验的结果作出判定。如判定不合格,应向相应的操作工提出,并要求改善,重新制作首件,直至判定为合格为止,方可以进行量产。 5. 检验人员对首件判定不合格但属于设计问题或生产加工单位暂时无法改善的问题时.由生产车间通知部门主管、品质主管、技术中心进行裁决,必要时通知

其他有关部门人员一起进行判定评审,判定合格或临时放行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六、 首件合格品处理方式: 首件合格样品均由过程检验员放置在过程检验遏制区,并由过程检验员进行钢印标识,待本工序完工后与剩余相同规格的半成品一起流入下道。 七、 责任划分: 1. 对于所有检验项目以检验指导书、工艺卡片及图纸等技术标准为准,检验必须认真对照技术标准确认,不能漏检项目或在不确认是否合格的情况下盲目签字确认。 2. 如因首件检验有误造成产品批量不良返工(报废),组长(班长)、QC (过程检验员)负同等责任。 3. 如首件没有被确认或确认不合格,操作工仍然进行批量生产,则加工出来的不良品由操作工全部负责。 4. 首件检验时效性,,要求30分钟内完成。并由过程检验员向送检操作工作出判定结果。 八.首件作业流程图: 权责部门 流程 表单与注意事项 3、巡检记录单 各加工工序 各工序班组长 检验人员 生产车间 2、巡检记录单 1、巡检记录单

试分析作业指导书编写的意义和相关要求

试分析作业指导书编写的意义和相关要求 郑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张笑 作业指导书是企业项目工程施工组织技术文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控制环节。 它是一个企业《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又是组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中)基础层次,对一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有效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是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进行编写的,主要是进一步阐明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活动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用于规范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活动行为与进一步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对指导施工和确保工作质量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 1.1从格式、内容、发放及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企业作业指 导书编写使用等工作,进而完善和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1.2使作业指导书更贴近现场实际情况,切实起到指导工程施 工的作用,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项目工程的工程质 量,进而确保企业质量方针的执行和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2. 作业指导书的分类 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作业指导书可分为以下三类: 2.1操作性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怎样操作、实施的专业指导书。 2.2检验性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检验方法、措施、标准的专业指导书。

2.3综合类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某一工序,或某一工种制定的即有怎样操作实施的技术方法,又有怎样检验控制的措施和标准的技术性指导书。 3.作业指导书特征要求 企业的项目专业工程师在编写某一工序或工种的作业指导书时,应具有如下特征: 3.1 详细、具体、单一,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3.2措辞准确,逻辑性强;应具有可检查性,应尽量数字化、图表化; 3.3应具有经济性,在满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成本。 4.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求 作业指导书只限于某一项目工程、某一部门内部指导作业人员使用的,没有普及性和统一性。项目或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求及项目上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对项目某一特殊工序或分项工程有特殊性要求,而对该工序或分项工程根据规范和项目技术标准进一步细化、解释和补充该工序在具体作业时的质量标准;同时在项目工程有比较复杂,或质量有特殊要求,或有关键、难点、重点工序的;或者是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某一具体工序,或某一工种,或某一活动行为须做详尽的、明确的、清晰的要求时;或者是作业人员业务不熟练,或对施工对象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时,项目专业工程师须要对此进行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由项目经理部和各部室完成,首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根据本项目或部室的实际情况对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工序或工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安排专业人员根据部室业务范围及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要求和标准,及相应的各种规范、规程进行编写;总工程师或部门主管负责审核工作,审核完毕后报项目主管批准执行,并及时下放到作业人员手中。

电视机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第1章工艺文件 一、工艺工作: 1、工艺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工业企业如果没有工艺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工艺工作程序,就很难想像会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来,企业的管理必然混乱。工艺工作在电子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工艺文件在电子企业部门必备的一种技术资料。他是加工、装配检验的技术依据,是生产路线、计划、调度、原材料准备、劳动力组织、定额管理、工模具管理、、质量管理等的主要依据和前提。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工艺工作程序和工艺文件体系,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的优质、高效、低消耗的安全生产,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工艺工作的程序 在工业企业中,最基础的工作是产品的生产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在一个企业中,把原材料制成零件,把零件组装成部件、整件,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必须通过一种计划的形式来组织和指导。为了使生产活动有秩序按计划进行,各企业应有一个符合本企业客观规律的工作程序。 典型的工艺工作程序框图如附录: 3、工艺工作程序的说明: a.工艺性调研和访问用户由主管工艺人员参加新产品的设计调研和老用户访问工作,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一用户对该产品的意见和要求. b.参加新产品设计方案的讨论和老产品改进设计方案的讨论针对产品的结构、性能、精度的特点和企业的计算水平、设备条件等进行工艺分析,提出改进产品的意见. c.审查产品设计的工艺性由有关工艺人员对产品设计图样进行工艺性审查,提出工艺性审查意见书. d.编织工艺方案工艺方案是工艺计算准备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由主管工艺人员负责编写. 编制工艺方案的一句是:1产品图纸(技术条件)和产品标准及其他有关技术文件. 2 有关领导和科室的意见 3产品的生产批量和周期 4有关工艺资料,如企业的设备条件、工人计算等级和技术水平等. 5企业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成就. 工艺方案的一般内容是:1.根据产品的生产特性、生产类型,规定工艺文件的种类,并规定工装系数 2专用设备、工装的量刃刀的购置、改进和意见. 3提出关键工艺实验项目的新工艺、新材料在本产品上的实施意见,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 4提出外购件和外协件项目 5根据产品的企业具体情况,提出生产组织和设备的调

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验制度

总则 制定目的 为确保生产品质,避免出现批量性品质问 题,特制 定本规章。 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制造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均应 进行首件 检验,并依本规章执行。 权责单位 1) 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 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首件检验规定 定义 1. 1.1 . 1.2 . 1.3 . 2.

本规章所称的首件是指制造单位各工程加工生产的 产品,经自我调试确认,判定合乎要求后,拟进行 批量生产前的第一个(台)产品(半成品、成品) 。 首件检验时机 1) 新产品第一次量产时的首件产品。 2) 每一制造命令(订单)开始生产的首件产品。 新产品首件检验 检验流程 1) 制造单位依工艺流程加工调试,并进行自检。 2) 品管 PQC 人员在制造单位加工调试时, 应调出各 相关检验依据文件或样品,并从旁协助,同时就 外观等易于判定之特性予以确认。 3) 制造单位认定生产之产品合乎要求时,将该首件 交 PQC 进一步检验。 4) PQC 人员依据检验文件、规范,对首件进行全面 的检查,如判定不合格,应向制造单位提出,并 要求改善,直到判定合格为止 2.2. 2.3. 2.3.1

5)PQC 判定合格,或判定不合格但属设计问题或制 造单位无法改善之问题时,由PQC 填写《首件检验报告》一式三联,呈主管审核。 6)经品管主管审核之《首件检验报告》及首件产品 由PQC 人员直接送往开发部门,交具体开发该产品之技术人员作检验。 7)开发部技术人员经检验后,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 判定,并填入《首件检验报告》中。 8)开发部、品管部均判定合格后,《首件检验报 告》一联由品管部保留,一联由开发部保留,一联转制造部,制造单位可以正式量产。 9)开发部、品管部判定不合格时,如属制造单位原 因时,应由制造单位改善、调试直到合格为止; 如属设计原因时,应停止生产,由开发部负责拟出对策加以改善后,方可恢复生产,并需重新作首件确认。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钢构件集中加工 1.机构设置 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厂按照“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的原则进行工作分工。以项目经理部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内部职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为作业人员。加工厂作业层设型钢拱架加工班、格栅拱架及网片加工班、小导管加工班、运输班班等。钢构件加工厂组织机构见下图。 2.人员配置要求 钢构件加工厂编制与定员设置的原则是精干、高效,满足施工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工厂编制与定员保持相对稳定。 钢构件加工厂人员配备参照架子队管理有关办法规定要求,人员配置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工序工种情况确定。其他岗位人员根据工厂管理及生产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配置。管理人员均为单位正式职工。 3.人员任职条件 (1)厂长任职条件 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掌握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相关知识,熟悉钢构件加工工艺流程。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较强的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有5年以上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技术负责人(技术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有2年以上钢构件加工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技术员及以上技术职称。 (3)安全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及钢构件加工厂安全专业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钢构件加工生产及加工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质检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质量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试验员任职条件 熟悉专业知识,掌握检验与试验知识和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试验室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专业任职资格证书。 (6)材料员任职条件 熟悉各种施工材料,懂得材料专业知识,掌握材料保管工作程序。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材料管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7)生产负责人任职条件 熟悉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掌握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技术。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产品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总则 制定目的 为确保生产品质,幸免显现批量性品质咨询题,特制定本规章。适用范畴

本公司各制造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均应进行首件检验,并依本规章执行。 权责单位 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首件检验规定 定义 本规章所称的首件是指制造单位各工程加工生产的产品,经自我调试确认,判定合乎要求后,拟进行批量生产前的第一个(台)产品(半成品、成品)。 首件检验时机 新产品第一次量产时的首件产品。 每一制造命令(订单)开始生产的首件产品。 新产品首件检验 检验流程 制造单位依工艺流程加工调试,并进行自检。 品管PQC人员在制造单位加工调试时,应调出各有关检验依据文件或样品,并从旁协助,同时就外观等易于判定之特性予以确认。 制造单位认定生产之产品合乎要求时,将该首件交PQC进一步检验。 PQC人员依据检验文件、规范,对首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判定不合格,应向制造单位提出,并要求改善,直到判定合格为止。 PQC判定合格,或判定不合格但属设计咨询题或制造单位无法改善之咨询题时,由PQC填写《首件检验报告》一式三联,呈主管审核。 经品管主管审核之《首件检验报告》及首件产品由PQC人员直截了当送往开发部门,交具体开发该产品之技术人员作检验。 开发部技术人员经检验后,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并填入《首件检验报告》中。 开发部、品管部均判定合格后,《首件检验报告》一联由品管部保留,一联由开发部保留,一联转制造部,制造单位能够正式量产。

开发部、品管部判定不合格时,如属制造单位缘故时,应由制造单位改善、调试直到合格为止;如属设计缘故时,应停止生产,由开发部负责拟出计策加以改善后,方可复原生产,并需重新作首件确认。 注意事项 某些品质特性之判定无法在短时刻内得出结论(如寿命试验等),这些特性于新产品试制时应进行检测,在首件检验时,可先不检验这些项目。 品管部应在量产开始后,依规范随机抽样,就未进行检验的项目实施检验,发觉咨询题及时反馈计策。 某些检验需要不止一个产品时,可要求制造单位生产足数之“首件”。 首件检验讲究时效,以幸免制造单位停工时刻太长。 应将合格之首件产品,作为样品由品管部储存。 订单首件检验 检验流程 参照新产品之首件检验流程进行。 因不属新产品,在客户没有技术修改变更之一样状况下,只要品管部判定合格即可生产,不必送开发部检验。

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

宁波朗迪纺织品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作业指导书 2007-7-23发布2007-7-23实施 宁波朗迪纺织品有限公司

目录 1、技术科作业指导书 (1) 2、裁剪作业指导书 (1) 3、小烫、机缝作业指导书 (1) 4、锁钉作业指导书 (1) 5、整烫作业指导书 (1) 6、后包装作业指导书 (1) 宁波朗迪纺织品有限公司技术科作业指导书

1.此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针织系列。 2.技术科由专人到公司业务部领取样衣生产通知单和客户原样,带回技术科后按品种 分类,由负责各类型产品打样的打样师分类型打样,并做好来样登记和各打样师的收样记录。 3.各打样师在完全理解了样衣生产通知单上的要求后(如有不清楚的通过电话直接与 公司业务部沟通),填写领料单,经技术科长核对签字后,由专人向仓库领用面辅料交给样衣组,并做好领料记录(包括初领数、实际领用数、退仓数等)。 4.由打样师编制的工艺要求单上应明确注明客户名称(只能用公司内定的代号)、合 同号、款号、规格尺寸、制作工艺、效果图、特殊工艺的说明等,由打样师自审和技术主管审核批准签名并编号。 5.打样师打完样后(一般为独码),并附上工艺要求单(注明出样日期)交给样衣组 做样衣。样衣组根据样衣生产通知单上的要求裁剪相应的件数(一般一个款式出样两件,其中留样一件), 6.样衣组按照工艺要求单要求制作完样衣后(包括锁钉、后道整理、包装等),交打 样师核对样衣尺寸是否与样衣生产通知单上相符,并贴上标签(此标签必须标明客户名称的代号、合同号等)。 7.在核对样衣尺寸正确后,打样师将样版交给排版师排版(排版师必须做好排版记 录),并根据排版所得的单件用料数据填写出样回执,一式三份(一份交给业务科,一份交给厂部领导,另一份打样师自留)。 8.打样师将包装好的样衣署上收件人名称,送到业务部转交给客户确认,并做好收发 记录。 9.如果打样师收到业务部关于头版样衣的批版意见后,根据批版意见修改生产工艺单 (需重新审核)、样版,并推档。然后将齐码的样板交给排版师再做大货生产版,将排版结果再次上报业务部。 10.修改后的样板复制一份,经过样板复核员审核正确、签字后,附上生产工艺单、样 衣一件一并交给生产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必须在收发记录上签名确认,工艺要求单、样板必须留底一份。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 产 工艺文件的贯彻,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 理工作。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接口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协调。 负责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程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要求,根据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特制定热处理通用工艺规范,用于指导热处理生产与过程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热处理生产的主要工艺和质量控制方式、方法、要求,适用于石油机械API SPEC7K转盘及其配件产品的各种热处理。 属于本公司的其他产品和外协产品的热处理也可参照本规范的基本要求执行。 3.主要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通过对工件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金属或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预期的性能的操作工艺。热处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潜力,改善和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特殊工序,在石油机械产品生产制造中有重要作用。 可以分为: a.整体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淬火以及化学热处理(如表面渗碳、碳氮共渗、氮化等) b.预先(或预备)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 预先热处理一般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而采取的热处理工艺,如时效、退火(包括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等)、正火等,预先热处理有时也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一般用于焊接结构件、铸件等。相对于最终热处理而言,某些重要、大截面钢件采用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正火处理)是为使最终热处理产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保证。 3.1退火(Annealing) 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主要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主要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编号: 1.0首件确认条件: 1.1更换规格时 1.2停机后开机 1.3修机后开机 1.4交接班时 2.0首件确认的依据: 2.1生产单 2.2工艺单 2.3测试标准 2.4标准样 3.0首件确认项目: 3.1印刷工段 3.1.1印版与色样(版厂打样与设计稿)的一致性。图案 规格的确认。 3.1.2材料型号的确认:宽度、厚度、电晕面、电晕值与 生产工艺要求相符。 3.1.3油墨型号、溶剂型号与工艺单相符。 3.1.4调机印刷品与标准色样一致。 3.1.5油墨附着力。 3.1.6油墨粘度确认。 3.1.7设备参数设定的确认:须与工艺要求相符。 3.1.8印刷品质量项目:套位、刀线、色相、堵版、拖尾、 墨线、静电、水纹等。 3.1.9确认产品工艺单的要求是否满足。 3.1.10确认生产单的要求是否被满足。 3.2复合工段 3.2.1材料型号确认:宽度、厚度、电晕面、电晕值与生

产工艺要求相符。 3.2.2胶水型号、配比、工作浓度、粘度、上胶量是否与 工艺要求相符。 3.2.3网辊型号符合工艺要求。 3.2.4胶压辊宽度、平整度确认。 3.2.5复合强度(初粘力)。 3.2.6复合品质量项目:起皱、白点、透明度、卷曲、隧 道、压辊痕。 3.2.7设备参数设定的确认:须与工艺标准相符。 3.2.8胶水粘度确认。 3.2.9确认产品工艺单的要求是否被满足。 3.3分切工段 3.3.1分切材料、产品名称、熟化时间的确认。 3.3.2分切位、分切宽度、分切长度的确认。 3.3.3收卷方向的确认。 3.3.4纸芯直径、长度确认。 3.3.5设备张力、速度的确认。 3.3.6溶剂残留、摩擦系数、剥离强度的测试。 3.3.7印刷、复合质量项目的确认。 3.4制袋工段 3.4.1产品名称、材料结构确认。 3.4.2袋型、尺寸、热封尺寸、热封位、切刀位的确认。 3.4.3挂孔直径、挂孔位、撕口位的确认。 3.4.4热封强度的确认、气密性、平整度。 3.4.5溶剂残留、摩擦系数、剥离强度的确认(边封产品)。 3.4.6设备参数的确认。 3.4.7印刷、复合、分切质量项目的确认。

产品过程检验工作程序 - 制度大全

产品过程检验工作程序-制度大全 产品过程检验工作程序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产品过程检验程序⒈目的:对产品零件加工和成品装配的各工序的质量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流失,保证产品加工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⒈范围:适用于指导产品零件加工,和... 产品过程检验程序 ⒈目的: 对产品零件加工和成品装配的各工序的质量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流失,保证产品加工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 ⒈范围: 适用于指导产品零件加工,和成品装配过程中的工序检验工作。 ⒈职责: 3.1检验组是工序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工序检验的组织实施工作。 3.2技术部负责工序检验的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编制工作。 3.3生产部及有关产品加工车间负责工序的首检、自检等检验工作的管理。 ⒈工作程序: 4.1.1过程检验的策划: 技术部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图及产品质量特性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制定产品的工序检验流程,设立适当的工序检验点、站、网络,合理配置资源,生产部检验组按检验规程实施工序检验,以保证产品的工序加工质量。 4.1.2生产车间要按作业指导书和工序检验要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首检、自检、完工检。工段长应确保工序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 4.2过程检验 4.2.1首检: 操作人员对上班加工的首件或首次产品,以及更换型号、工装、刀具后加工的首件产品,都要进行首检。首检按"作业指导书"的检验要求执行。操作者首检合格后交专职检验员进行确认。确认前,检验员首先核对仪表、标准件,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首检一般查3--5件,有异常时加倍抽样。首检产品质量正常可继续加工,如发现问题则立即通知操作者进行机床、工装调整。出现异常现象时,向有关领导反馈,等候处理,首检记录由操作者负责在《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上填写,检验员在"认可栏"签字确认。 4.2.2巡检: 加工中,检验员按照检验规程要求的频次进行巡检,巡检间隔时间不大于二小时,对重点的工序或机床应当适当的增加巡检次数,巡检抽样一般为3--5件,异常时加倍抽样。巡检中发现异常波动,应立即通知操作者进行分析调整;如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按程序规定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等候处理。对巡检情况检验员要在《工序质量检验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4.2.3工序间的下转验收: 工段或车间之间的转序检验,按下转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和技术条件由检验员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和工段长共同在《工序流转单》中签字后方可后移交到下一道工序。 4.2.4装前检: 为确保成品质量,对加工完毕的零件质量中的容易引起用户投诉的质量特性,在成品装配前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在产品量产前对影响产品质量 的因素和首件产品实物质量进行验证和确认,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避免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 二、范围适用所有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设计,供方提供产品

等的首件新产品验证,设计、工艺变更后的首件检验以及每日批量生产前首件验证。 2.1在新开发产品首次上线生产时的首件检验。 2.1.1 新产品的内部首检。 2.1.2 新产品交付顾客前的外部首件检验(顾客有要求现场验证的情况)。 2.1.3 供应商(外包、外购)提供的新产品首件检验。 2.2 因后续设计、工艺更改等变化导致先前首检失效的首件检验。 2.3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每个生产班次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及换工装、调整机床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的首件检验。 三、定义 )即工Process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3.1 P-FAI(序首检,是对工序的制程因素及其结果的验证。)即首件检验。是3.2 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指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对批量生产前的首个零(部或组)件进行全面的工序和成品检查、考核,以确定零部件是否满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足技术要求,是否具备批量的、公司提供技术要求产品制造过程外包:(技术协议、3.3

图纸等)、必要时提供零部件(或原材料、半成品),要求供应商按技术要求进行相应工序加工的过程。 3.4外购:产品不是由组织(公司)设计的,通过选型向外界直接购买。 (四)职责 4.1营销部门(或新产品项目组) 4.1.1负责对客户提供技术资料、图纸等外来文件的审核、传递、归档。 4.1.2负责对客户所提供的图纸、验收准则等存在分歧的沟通协调处理。 4.1.3 负责提供产品的所有图纸、原材料清单、技术标准、关键零部件清单等检验准则,编制内部首件检验计划。4.1.4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方提供的零部件新产品的首件验证及对产品制造过程外包的首件验证,对其它新产品的首样验证要求供方提供相关资料。 负责发起并组织顾客现场验证的首检工作(顾客 4.1.5 有要求的情况),并为迎接外部首检做工作安排,制定外部首检计划。 4.1.6参与并推动和促进首检工作。 负责跟踪产品交付后客户使用情况,整理和传递4.1.7 外部首检不合格项,并组织落实外部首检不合格项关闭。4.1.8

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特殊过程控制 2009-05-06 10:44 一、对特殊过程的识别 1.基础工程包括: (1)地基处理施工; (2)桩基础施工; (3)基坑施工。 2.主体结构工程包括 (1)钢(筋)结构焊接及防火、防腐涂料的施工;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预应力张拉施工。 3.防水工程包括: (1)卷材防水屋面施工; (2)涂膜防水屋面施工; (3)刚性防水屋面施工; (4)楼面防水施工; (5)地下防水施工。 二、对特殊过程的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02—2001)8.4.7条款规定: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界定的特殊过程,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对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知道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由此可见,对土建过程中特殊过程进行控制,关键要做到两点:其一,对特殊过程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其二,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其三,现场监督管理。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所谓质量控制点,就是为了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须重点控制的质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不同的施工过程或活动,其质量要求和工程满足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基础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如何都涉及过客的生命安全,而地面起砂÷装饰

抹灰等质量问题仅影响顾客的作用。因此,在什么地方设置质量控制点,需要对不同工程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 1.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的原则 (1)对工程质量由严重影响的重要部位或关键工序。 (2)对有特殊要求的工艺或下道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部位。 (3)对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不合格品的分项或工序的有关部位。 在特殊过程的施工过程中,须设置多少质量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技术文件的要求作出决定。 2.工序特殊过程质量控制点的落实与实施 (1)根据工序流程,找出各环节(工序)对工程质量有严重影响的主要因素。 (2)通过对特殊过程的有关工序进行分析,确定质量控制点,明确特殊过程名称、质量控制点(位置)名称、技术要求、检查工具、检查方法、管理手段。同时,规定控制目标、预防标准、自控标准、执行人等。 (3)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并明确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因素。 (4)对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可,并持证上岗。所用的关键性材料、设备应严格控制,必要时进行复检、复验。另外,还须对影响特殊过程施工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二)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1.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是用于知道某一特殊过程施工的技术文件。 2.按照某一特殊过程施工的流程,排列除工序的先后顺序,拟出施工的流程图,确定各工序的施工方法。 3.提出特殊过程施工需要控制的要求: (1)控制目标; (2)控制标准(工艺参数要求); (3)关键性技术指标和检验规定; (4)控制手段和方法; (5)验收和评定标准。 4.明确与特殊过程施工有关的要求: (1)对作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资格、能力认可和持证上岗的要求。 (2)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应表明主要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名称、型号、性能、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首件产品的确认流程,使之在制造过程中流通良好。确保首件产品质量,避免批量质量问题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所有生产线。 3.职责: 各产线班组长负责对首件样品的制作,并依据SOP文件和基准样件进行首件确认;质量主管进行对首件确认执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流程: 4.1.1所有产品每批次批量开产前(SMT班组换班时),都由产线组长或当班负责人主导,依据BOM清单、标准工艺文件、及基准样件制作出1pcs或一拼板首件产品,班组长或当班负责人依据BOM清单、SOP文件、检验文件及检验工装逐级对首件产品进行确认。 4.1.2 首件确认合格后,班组长及时填写《产前/首件确认记录表》,将首件产品放置在指定区域,并通知产线开产;如果首件确认不合格,应立即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查,如果无法解决,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或质量主管进行协助处理;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生产,并对更正后生产的首件产品再次进行确认。

4.1.4 正式开产后,班组长应对生产线员工操作的符合性、关键工序、检验设备等生产情况进行巡查,并及时予以纠正处理,保持实际操作与SOP文件一致;质量主管对产品首件样品进行监督检查,并抽检首件确认过程的验证工作,对产线首件验证后出现不合格,立即停止生产并查找不合格原因,待问题解决后需重新进行首件确认流程。 4.1.5 正式生产后,如果出现操作人员批量人员变动或交接班时、生产设备出现异常并长时间停机时、物料型号更换时,检验工装设备做更换时,都需要重新进行首件确认,首件确认流程按照4.1.1和4.1.2条款内容确认执行,并做好相应记录; 5.流程图: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首件鉴定管理办法

首件鉴定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保障我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地运作,验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工艺装备及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地避免和制止技 术问题的发生,确保外购、外协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根据我 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对首件的鉴定。 3 职责 3.1 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指定专人组织对关键重要零部件进行首件鉴定。 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组织对一般产品进行首件鉴定。 3.3 物资部、市场部相关业务员负责联络供方并参与首件鉴定。 3.4 生产部负责协调在公司内部的首件鉴定。 3.5 生产车间参与在公司内部的首件鉴定。 4 工作程序 4.1 首件鉴定 对相关技术文件中明确要求进行首件鉴定的产品、更换设备或设备大修后加工的首件产品、更换操作人员加工的首件产品,必须按规 定程序进行首件鉴定,未经首件鉴定合格的产品, 不准批量进货或生 产。 4.2 首件鉴定依据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在编制技术协议、外购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验收技术要求及工艺卡片等相关文件时,需明确是否进行首件鉴定、首件鉴定是在供方处还是在公司内部、批量生产前是否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等。 4.3 在供方处进行首件鉴定 431物资部、市场部等部室接到供方鉴定邀请函后报总工程师或技术中心相关部室负责人。 4.3.2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指定专人组织对关键重要零部件进行首件鉴定, 并确定参与首件鉴定的成员,必要时可请专家、客户代表、公司内部相关部室或车间代表参与首件鉴定。 4.3.3质量保证部组织对一般产品进行首件鉴定。 4.3.4物资部、市场部相关业务员负责联络供方、办理出差事宜并参与首件 鉴定。 4.4 在公司内部进行首件鉴定 4.4.1对关键重要零部件进行首件鉴定时,由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指定专人 组织进行首件鉴定,必要时可请专家、客户代表参与首件鉴定。 4.4.2对一般外购、外协产品进行首件鉴定时,首件进厂后,由物资部、市 场部相关业务员填写报检单报质量保证部,由质量保证部组织首件鉴定工作。 4.4.3对工厂自制的一般加工件、组装件进行首件鉴定时,由生产车间操作 人员在首件完成后向质量保证部报检,质量保证部组织进行首件鉴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