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二、名词解释 1、发愤著书: 2、诗无达诂: 3、象外之象: 4、兴趣说: 5、滋味说: 6、以己度物 7、物我同一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 5,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6.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7.“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10.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 1.(孟子的)“养气”说 2.(袁宏道的)“性灵”说 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刷焉。……至于梁、陈间,串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花”,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苯苜”,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S,j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参考题 第一讲先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着作《论 语》。 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5.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 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6.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 7.“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 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8.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9.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提 出了“以意逆志”说。 10.庄子、《庄子》 11.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2.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3.《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 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4.《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 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 1.(孔子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3.(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的观点,就是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孔子之所以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舜乐,舜因为具备圣德而受禅让,符合所谓“唐虞之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二)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为政》) 2.《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而在批判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_________”,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3.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_________”与“_________”与的文学批评方法。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_________”束缚的巨大作用。 6.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7.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_________”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 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 ”论。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 理论批评家 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 ________ 》。 9.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0.明代袁宏道要求诗歌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出了“ ________”说,这是与李贽的“________”说理论一脉相承的。 11.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著书”说

古代文论填空题

第一讲先秦 一、填空题 1.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2.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 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4.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5.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 6. “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7. 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8.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9. 庄子、《庄子》 10. 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1. 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2. 《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3.《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讲两汉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 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 括出“发愤著书”说,这种 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 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 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 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 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 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5.《汉书》的《儒林传》、《艺 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 的是毛公(亨),他是赵人.为 河间王博土。《后汉书·儒林 传》说,诗序为汉代卫宏 所作。 6.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 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 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 “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 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 面。 7.《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 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 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 足以戒。” 8.《毛诗大序》说:“故诗 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 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因而提出了“六 义”说。 9、志、诗 10、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 的主旨是“疾虚妄” (《佚 文》篇) 第三讲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 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 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 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 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 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把文 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 指:奏议、书论、铭诔、 诗赋。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 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 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孔融、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瑒和刘桢。 4.《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 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 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也。 5.《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 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 的著名观点。 6.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按时 间先后是《典论·论文》、 《文赋》、《文心雕龙》和 《诗品》。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 分为 10 类,并具体概括了其 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 情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 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产生 了巨大作用。 9.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 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 即“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 也遗妍。暨音声之迭代,若 五色之相宣。” 10.陆机在《文赋》中说:“其 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 宣。”“会意”是指具体构思, “遣言”是指辞藻,“音声 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 11.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 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 应、和、悲、雅、艳。 12.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 形式。 13.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 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 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 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宇 宙万物的表现形式。如日月 山川动植品类,则是万物之 文。狭义的文当即是用语言文 字来表达的文章。 14.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 “道”,具有儒、道、 佛三教合流的含义。 15.《神思》篇列《文心雕龙》 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 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 作观。 16.刘勰提出的“体性”概念, 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 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7.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 “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 形式;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 同风格特点。“性”,是指作 家的才能和个性。 18.刘勰提出个性形成有四个 方面因素:才、气、学、 习,对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 养,刘勰能兼顾而不偏废。 19.刘勰在《体性》篇中把文 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 典雅”、“远奥”、“精约”、“显 附”、“繁缛”、“壮丽”、 “新奇”、“轻靡”。 20.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 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 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 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 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21.《文心雕龙》与《诗品》, 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 最高成就。 22.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 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 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 “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 化。 23.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 倡“自然英旨” (见《诗 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24.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 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 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见 《诗品序》),他要改革“雕 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 新自然。 25. 钟嵘把“滋味”作为衡 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 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味 26. 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 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 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 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 只有“风力”与“丹彩”均备, 才是最好的作品。 27.钟嵘在《诗品序》中说: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 二曰比,三曰赋。” 28.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 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 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 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 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四讲隋唐五代 一、填空题 1.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 修竹篇序》提出了“兴寄” 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 新主张的纲领。 2.“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 陈子昂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 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 修竹篇序》中,对晋宋以来特 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评。从另 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 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 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 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 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 明、语言精警。 4.陈子昂的代表诗作《感 遇》三十八首和著名的短诗 《登幽州台歌》都是体现他 的诗歌理想的兴寄深远、风清 骨峻之作。 5.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 《诗式》,另有《诗仪》一 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书中 有所引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 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 、(庄子的)“虚静”说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提出了“”论。 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着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着名书信体论文《》。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着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中国古代文论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网上习题 > 选择题 > > 第一章:先秦 > 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 >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 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 > 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 >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B、“引譬连类” > C、“考见得失” D、“和而不流” > 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A ) > A、“尽美矣,又尽善也” - - 总结资料

B、“尽美矣,未尽善也” >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善矣,未尽美也” > 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 > 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 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 D ) >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 > 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 >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 > 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 - - 总结资料

>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 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 > 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 >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 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 >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 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 - - 总结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 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 A.曹丕 B.钟嵘 C.刘勰 D.陆机 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 A.困厄的人生境遇 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 C.写不出诗的困境 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 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 A.王夫之 B.袁枚 C.叶燮 D.沈德潜 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贽 D.李渔 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 (A ) A.有共性和典型性 B.分散而不够集中 C.有鲜明的个性 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 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A ) A.梁启超 B.李渔 C.金圣叹 D.刘熙载 1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A )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毛诗大序》 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 12、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A ) A.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象。 13、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A )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14、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B )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2、《》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3、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4、“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5、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6、《》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7、儒家将经籍《诗》《书》《》《》《》尊为五经。 8、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9、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10、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11、梁启超提出了小说的四种力,即:、、、。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以己度物 2、道家 3、言不尽意 4、用心 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荀子的文论思想 2、试述陆机的灵感心 3、概述李贽的“童心说”及他在小说评点上的理论成就 4、明清诗词理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文赋》 2、、《诗品》 3、、性格 4、《结构第一》 5、、《词论》 6、、《易传》 7、、《礼》《易》《春秋》 8、、阳刚阴柔 9、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 10、韩愈、柳宗元。 11、熏、浸、刺、提。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以己度物人类在原始时代,凡遇到自己不能理解不能解释的事物,便习惯以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比、类比外物,这就是以己度物。 2、道家——以先秦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了以"道"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构成、变化和本原。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庄子发展原始道家的思想,更强调"道"的从无生有、变化莫测的性质,认为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齐物"论,倡导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其文艺思想是反对儒家的教化论而主张自然真美,并提出创作主体的虚静心态和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 3、言不尽意:先秦庄子及其学派关于审美感受的特点的命题。在《庄子.天道》中提出。“言不尽意”既是哲学命题,也是美学命题。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其意是说,“道”是不可言传的,因为它是一个普遍、无限、绝对的抽象观念,人们的语言文辞不可能把它像一个有形有色的东 西那样,加以描述和规定。作为一个美学命题,意思是说,“意”即是美,美的境界是感受的对象,不能诉之于抽象的理智,只能通过直觉、想象和情感去体验,而不能像科学认识那样用语言去作明确的规定。所以“言不尽意”,乃正是审美感受的特点。这一命题对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批评方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用心——出自《文赋.序》:“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窍有以得其用心。”从字面上理解,“用心”有两层含义:一是“用心之所在”,二是“心之如何用”。陆机“得其用心”是一个重要的文艺心理学命题,它所要深入探讨并努力揭示的,是创作过程中作家心理活动及心理功能的规律。后来刘勰受陆机“得其用心”的启发和影响,提出“夫文心者,为文之用心也”,并用“文心”作书名。 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近代有关中学与西学关系的命题。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19 世纪 70~80 年代,早期改良派曾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口号,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反对顽固守旧。到了 19 世纪末,发生了尖锐激烈的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争。守旧的封建顽固派坚决反对西学,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事物都采取仇视和排斥态度。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积极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 说明:现在给大家提供的参考答案,做好了填空和选择。名词解释虽然做好,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拘于这里的答案,不要死背,尽量做到理解性的记忆。回答出是什么人在什么书里提出的,内涵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等等,如果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就可以不写。至于问答题,我提供的仅仅是提示,真正答题还要靠大家自己去发挥、联系、拓展、深入。 第一讲先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 1.(孔子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3.(孔子的)“辞达”说与“文质”说 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 《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4.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5.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6. (孟子的)“养气”说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 7.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太史公自序》云:“《诗 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 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 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 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 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 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 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的程度。 6、以己度物人类在原始时代,凡遇到自己不能理解不能解释的事物,便习惯以 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比、类比外物,这就是以己度物。 7、物我同一就是打破此心和彼物的界限,使我变成了物,也使物变成了我。古 人认为外物和人一样是有感觉、情欲的生命实体,那么用人所拥有的一切来理 解并表述外物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方便的了 8、思无邪语出《诗经》“思”是语气词无意。“无邪”是对放马人放马时神情 专注的描写。孔子借此概括诗经的特征即思想内容的批评标准,既要作品的内 容符合儒家礼教,又要求情感的艺术表达符合中和之美。 9、知言养气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本来是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后经过文学批评家 的发挥成为“文气”说的先导。知言就是辨别言辞的能力,用之于文学批评可 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气就是指经过修养使自己的道德达到博大而崇高的 境界。知言养气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经过养气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够知言, 即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 /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