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ansys分析

弹性力学ansys分析
弹性力学ansys分析

图1为一个承受内压的薄板,在其中心位置有一个小圆孔,相关的结构尺寸参考图1所示。

材料属性:弹性模量E=2e11Pa,泊松比为0.3。

拉伸载荷为:q=3000Pa。

平板的厚度为:t=0.01mm。

通过简单力学分析,该问题属于平面应力问题,又因为平板结构的对称性,所以只要分析其中的1/4即可,如图2所示。

图1 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有限元分析见图

一、前处理

(1)定义工作文件名:Utility Menu> Jobname,弹出如图3所示的Change Jobname 对话框,在Enter new Jobname后面的输入栏中输入Plate,并将New Log and error files复选框选为yes,单击OK。

图3 定义工作文件名对话框

(2)定义工作标题:Utility Menu> Title,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The Analysis of Plate Stress with small Circle,单击OK。

图4 定义工作标题对话框

(3)重新显示:Utility Menu>Plot>Replot。

(4)关闭三角坐标符号:Utility Menu>PlotCtrls>Window Controls>Window options,弹出一个对话框,在Location of triad 后面的下拉式选择框中,选择Not Shown,单击OK。

(5)选择单元类型: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弹出Element Type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又弹出如图5所示的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在选择框中分别选择Structural Solid和Quad 8node 82,单击OK,然后单击Close。

图5 选择单元类型对话框

(6)设置材料属性: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弹出如图6所示的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在Material Model Available下面的选择栏中,双击打开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

-opic,又弹出Linear Isotropic Properties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在EX后面的输入栏中输入2e11,在PRXY后面的输入栏中输入0.3,单击OK,然后单击菜单栏上的Material>Exit选项,完成材料属性的设置。

图6 定义材料属性对话框

(7)生成一个矩形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弹出如图7所示的Create Rectangle by Dimensions对话框,在坐标栏中依次输入X1=0,X2=10,Y1=0,Y2=10,如图中所示,单击OK。

图7 生成矩形面的对话框

(8)生成一个小圆孔: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弹出如图8所示的Solid Circular Area对话框,在WP X后面的输入栏中输入0,在WP Y后面的输入栏中输入0,在Radius后面输入栏中输入5,单击OK,生成的结果如图9所示。

图8 生成圆面对话框 图9 生成的圆面和矩形面的结果显示

(9)打开面编号控制:Utilitu Menu>PlotCtrls>Numbering ,弹出如图10所示的Plot Numbering Controls 对话框,单击AREA Area nembers 后面的单选按钮使其显示为On ,单击OK 。

图10 面编号控制对话框

(10)进行面相减操作:Main Menu>Preprocessor>Operate>Booleans>Subtract>Areas,弹出一个拾取框,在图形上拾取编号为A1的面,单击OK,然后再拾取编号为A2的圆面,单击OK。

(11)编号压缩设置:Main 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Compress Numbers,弹出如图11所示的Compress Numbers对话框,在Label Item to be compressed 后面的下拉式选择框中选择All,单击OK。

弹性力学-第三章-应变状态分析

第三章应变状态分析知识点 位移与变形 正应变 纯变形位移与刚性转动位移 应变分量坐标转轴公式主应变齐次方程组 体积应变 变形协调方程 变形协调方程证明变形与应变分量 切应变 几何方程与应变张量 位移增量的分解 应变张量 应变状态特征方程 变形协调的物理意义 变形协调方程的数学意义多连域的变形协调 一、内容介绍 本章讨论弹性体的变形,物体的变形是通过应变分量确定的。因此,首先确定位移与应变分量的基本关系-几何方程。由于应变分量和刚体转动都是通过位移导数表达的,因此必须确定刚体转动位移与纯变形位移的关系,才能完全确定一点的变形。 对于一点的应变分量,在不同坐标系中是不同的。因此,应变状态分析主要是讨论不同坐标轴的应变分量变化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应变分量的转轴公式;根据转轴公式,可以确定一点的主应变和应变主轴等。当然,由于应变分量满足二阶张量变化规律,因此具体求解可以参考应力状态分析。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变形协调条件,就是位移的单值连续性质。假如位移函数不是基本未知量,由于弹性力学是从微分单元体入手讨论的,因此变形后的微分单元体也必须满足连续性条件。这在数学上,就是应变分量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方程。在弹性体的位移边界,则必须满足位移边界条件。 二、重点 1、应变状态的定义:正应变与切应变;应变分量与应变张量; 2、几 何方程与刚体转动;3、应变状态分析和应变分量转轴公式;4、应变 状态特征方程和应变不变量;主应变与应变主轴;5、变形协调方程 与位移边界条件。

§3.1 位移分量与应变分量几何方程 学习思路: 由于载荷的作用或者温度的变化,物体内各点在空间的位置将发生变化,就是产生位移。这一移动过程,弹性体将同时发生两种可能的变化:刚体位移和变形位移。变形位移是与弹性体的应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弹性体的变形通过微分六面体单元描述,微分单元体的变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微分单元体棱边的伸长和缩短;二是棱边之间夹角的变化,分别使用正应变和切应变表示这两种变形的。 由于是小变形问题,单元变形可以投影于坐标平面分析。根据正应变和切应变定义,不难得到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几何方程,或者称为柯西方程。 几何方程给出的应变通常称为工程应变。几何方程可以表示为张量形式,应该注意的是,正应变与对应应变张量分量相等;而切应变等于对应的应变张量分量的两倍。 几何方程给出了位移分量和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点: 1、位移函数; 2、变形与应变分量; 3、正应变表达式; 4、切应 变分量;5、几何方程与应变张量。 1、位移函数 由于载荷作用或者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等影响,物体内各点在空间的位置将发生变化,即产生位移。这个移动过程,弹性体将可能同时发生两种位移变化。 第一种位移是位置的改变,但是物体内部各个点仍然保持初始状态的相对位置不变,这种位移是物体在空间做刚体运动引起的,因此称为刚体位移。 第二种位移是弹性体形状的变化,位移发生时不仅改变物体的绝对位置,而且改变了物体内部各个点的相对位置,这是物体形状变化引起的位移,称为变形。 一般来说,刚体位移和变形是同时出现的。当然,对于弹性力学,主要是研究变形,因为变形和弹性体的应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连续性假设,弹性体在变形前和变形后仍保持为连续体。那么弹性体中某点在变形过程中由M(x,y,z)移动至M'(x',y',z'),这一过程也将是连

弹性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z8514 弹性力学Theory of Elasticity 学分学时:3/48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弹性力学》是航空、航天结构强度和力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弹性体受外力作用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产生的应力、位移和变形。弹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非杆状结构,如板、壳以及其它实体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进一步学习力学类和相关工程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 绪论(2学时) 弹性力学的发展史;研究内容;基本假设;矢量、张量基本知识。 2. 应力理论(4学时) 内力和应力;斜面应力公式;应力分量转换公式;主应力、应力不变量;最大剪应力;应力偏量;平衡微分方程。 3. 应变理论(4学时) 位移和变形;几何方程;转动张量;主应变和应变不变量;变形协调方程;位移场的单值条件;由应变求位移。 4. 本构关系(2学时) 热力学定律与应变能;本构关系;具有弹性对称面的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应变能密度 5. 弹性理论的建立与一般原理(4学时)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位移解法和拉梅方程;应力解法与变形协调方程;叠加原理;解的唯一性原理;圣维南原理。 6.柱形杆问题(4学时) 圣维南问题;柱形扭转问题的基本解法;反逆法与半逆法,扭转问题解例;薄膜比拟;*柱形杆的一般弯曲。 7.平面问题(12学时) 平面问题及其分类;平面问题的基本解法;应力函数的性质;直角坐标解例(矩形梁的纯弯曲、简支梁受均布载荷和任意分布载荷);极坐标中的平面问题基本方程;轴对称问题(均匀圆筒或圆环、纯弯的曲梁、压力隧洞);非轴对称问题(小圆孔应力集中、楔体问题);关于解和解法的讨论。 8. 空间问题(2学时) 基本方程及求解方法;空间轴对称和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半空间体受重力及均布压力;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空心球受内压作用问题。 9.能量原理与变分法(6学时) 弹性体的变形比能与形变势能;变分法;位移变分方程;位移变分法;位移变分法应用于平面问题;应力变分方程与极小余能原理;应力变分法;应力变分法应用于平面问题;应力变分法应用于扭转问题。 10.复变函数解法或薄板弯曲(4学时)

第二章弹性力学基础

第二章弹性力学基础 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它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弹性力学任务是确定结构或机械零件在外载荷作用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位移和应变。 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总的任务是相同的,但弹性力学研究的问题比材料力学要更加深刻和精确,并研究材料力学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材料力学-----研究杆状构件(长度>>高度和宽度)在拉压、剪切、弯曲、扭转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 弹性力学-----研究板壳、挡土墙、堤坝、地基等实体结构。对杆状构件作较精确的分析,也需用弹性力学。 结构力学-----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例如桁架、刚架。

第一节弹性力学假设 在弹性力学中,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理想弹性体的线性问题,所谓理想弹性体的线性问题,是指符合以下假定的物体。 1. 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 假定物体服从虎克定律,即应变与引起该应变的应力成正比,反映这一比例关系的常数,就是弹性常数。即该比例关系不随应力、应变的大小和符号而变。 由材料力学已知: 脆性材料的物体:在应力?比例极限以前,可作为近似的完全弹性体; 韧性(塑性)材料的物体:在应力<屈服极限以前,可作为近似的完全弹性体。 这个假定,使得物体在任意瞬时的应变将完全取决于该瞬时物体所受到的外力或温度变化等因素,而与加载的历史和加载顺序无关。 2. 假设物体是连续性的 假设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该物体介质完全充满,不留下任何空隙。有了这一假定决定了应力、应变、位移是连续的,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他们的变化规律。 注:实际上,一切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都不能符合该假定。但是由于物体粒子的尺寸以及相邻粒子间的距离,

都比物体自己本身的尺寸小得很多,因此连续性假设不会引起显着的误差。 3. 假设物体是均匀性、各向同性的 整个物体是由同一材料组成的。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各部分才具有相同的弹性,因而物体的弹性常数不随坐标而变化,可以取出该物体的任意一小部分来加以分析,然后把分析所得结果应用于整个物体。 各向同性是指物体内一点的弹性在所的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故物体的弹性常数不随方向而变化。 对于非晶体材料,是完全符合这一假定。而由木材,竹材等做成的构件,就不能作为各向同性体来研究;钢材构件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 弹性常数? 凡是符合以上三个假定的物体,就称为理想弹性体。 4. 假设物体的位移和应变是微小的 假定物体在载荷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远小于物体原来的尺寸,应变分量和转角都远小于1。 因此 ①在建立物体变形以后的平衡方程时,可用变形前的尺寸代替变形后的尺寸,而不至于引起显著的误差。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学习总结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学习总结 摘要:本文就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研究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基础,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进行阐述。 正文: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固体材料在外部作用下(外 部作用一般包括:荷载、温度变化以及固体边界约束改变),弹性变形及应力状态的一门学科。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材料力学--研究杆件(如梁、柱和轴)材料力学的拉压、弯曲、剪切、扭转和组合变形等问题。 结构力学--在材料力学基础上研究杆系结构结构力学(如桁架、刚架等)。弹性力学--研究各种形状的弹性体,如杆弹性力学件、平面体、空间体、板壳、薄壁结构等问题。 弹性力学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弹力和材力也有区别:弹力研究方法:在区域V内严格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建立三套方程; 三套方程在边界s 上考虑受力或约束条件,建立边界条件并在边界条件下求解上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述方程,得出较精确的解答。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定物体是连续的。连续性因此,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2)均匀性与各向同性假设假定固体材料是均匀的,并且在各个方向上物理特性相同,也即材料的物理性质在空间分布上是均匀的(或不变的)3)小变形假设假定固体材料在受到外部作用(荷载、温度等)后的位移(或变形)与物体的尺寸相比是很微小的,在研究物体受力后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尺寸及位置的改变可忽略不计,物体位移及形变的二次项可略去不 计,由此得到的弹性力学微分方程将是线性的。 4)完全弹性假设假设固体材料是完全弹性的。 5)无初始应力假设假定外部作用(荷载、温度等)之前,物体处于无应力状态,由弹性力学所求得的应力仅仅是由外部作用(荷载、温度等)所 引起的。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有限元是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先把所有系统分解为他们的元件或单元,这些元件的行为已经被充分的了解,再把元件重新组装成原来的系统。及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由有限个单元组成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单元组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复习权威版(最新)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复习思考题 ★1.对弹性体所做的基本假设? 答: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弹性假设;小变形假设; ★2.用D'Alember 原理由平衡方程推导运动微分方程? 答:微元体的平衡微分方程的表达式为: 31 112111 2332 122221 23 132333 31 23000f x x x f x x x f x x x σσσσσσσσσ????+++=?????????+++=? ????????+++=? ???? 根据D'Alember 原理,将运动物体看成是静止的,将惯性力22()u t ρ?-?当作体力加到微元体上,由上式 可以直接写出弹性动力学问题的运动微分方程: 23111211 12123232 12222221 2321323333321 23()()() u f x x x t u f x x x t u f x x x t σσσρσσσρσσσρ?????+++=????????????+++=? ???????????+++=?????? ☆3.什么是应力张量? 我们说一点的应力状态是什么涵义? 答:应力张量是一点应力状态的完整描述,它有面元方向和分解方向两个方向性,共有九个分量,由于存在对称性,其独立分量只有六个。应力张量是与坐标选择无关的不变量,但其分量与坐标有关,当已知某坐标系中的九个分量时,其他坐标系中的分量均可由应力转换公式确定。 一点的应力状态是一个具有双重方向性的物理量,其中第一个是面元的方向,用其法矢量ν表示,第二个是作用在该面元上的应力矢量方向,一般用其三个分量来表示。 4.在引出 Cauchy 应力公式时, 我们假设四面体处于平衡状态, 如不处在平衡状态则如何? 答:如果不处在平衡状态,Cauchy 应力公式仍然满足,关系式的成立与是否平衡无关。 5.在什么情况下剪应力互等定律不成立? 答:无论在变形体的内部或者表面上,若存在体力偶时,剪应力互等定律不成立。 6.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变和剪应变的意义是什么? 答:应变张量的三个对角分量x ε、y ε、z ε称为正应变,分别等于坐标轴方向三个线元的单位伸长率,伸长为正,缩短为负。应变张量的三个非对角分量xy ε、yz ε、zx ε称为剪应变,分别等于变形前沿该分量下标所示两坐标方向的、相互正交的线元在变形后的夹角减小量之半。 7.刚性位移,刚性转动,刚体位移,刚体转动有何区别? 答:(1)刚性位移:物体内任意两点间无相对位移;(2)刚性转动:应变张量为0,转动张量不为0;(3)刚体位移:运动分为变形运动和刚体运动,每点都发生相同的位移就叫作刚体位移;(4)刚体转动:用刚性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分析及实例讲解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分析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弹性固体在受外力作用、温度改变、边界约束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状态的科学。有限单元法是力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方法、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综合发展和结合的产物,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分散分析,再集零为整。即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弹性力学问题,实质是将复杂的连续体划分为有限多个简单的单元体,单元体之间仅仅通过结点相连,实现化无限自由度问题为有限稀有度问题,将连续场函数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有限个参数的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有限元方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各种工程问题特别是结构分析问题的标准分析方法,而有限元软件也已成为现代结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有限元软件是有限元理论通向实际工程应用的桥梁,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力学学科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有限元方法的发展。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车交通、土木工程、造船、水利等一般工业及科学研究。 ANSYS软件的组成: (一)前处理模块 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工具,可以方便的构造有限元模型,软件提高了100种以上的单元类型,用来模拟工程中的各种结构和材料。包括: 1.实体建模:参数化建模,布尔运算及体素库,拖拉、旋转、拷贝、蒙皮、倒角等。 2.自动网格划分,自动进行单元形态、求解精度检查及修正。 3.在集合模型上加载:点加载、分布载荷、体载荷、函数载荷。 4.可扩展的标准梁截面形状库。 (二)分析计算模块 该模块包括结构分析(可进行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和高度非线性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以及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可模拟多种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具有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分析能力。 (三)后处理模块 将计算结果以彩色等值线、梯度、矢量、粒子流、立体切片、透明及半透明等图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以用图表、曲线形式显示或输出。 由于现在只是对ANSYS工程软件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本次作业仅以(1)结构静力学分析为例,运用ANSYS软件对汽车连杆进行受力分析;(2)

弹性力学-答案

《弹性力学》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所谓“完全弹性体”是指(B) A、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满足虎克定律 B、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加载时间、历史无关 C、本构关系为非线性弹性关系 D、应力应变关系满足线性弹性关系 2、关于弹性力学的正确认识是(A ) A、计算力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B、弹性力学从微分单元体入手分析弹性体,因此与材料力学不同,不需要对问题作假设 C、任何弹性变形材料都是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D、弹性力学理论像材料力学一样,可以没有困难的应用于工程结构分析 3、下列对象不属于弹性力学研究对象的是(D )。 A、杆件 B、块体 C、板壳 D、质点 4、弹性力学对杆件分析(C) A、无法分析 B、得出近似的结果 C、得出精确的结果 D、需采用一些关于变形的近似假定 5、图示弹性构件的应力和位移分析要用什么分析方法?(C) A、材料力学 B、结构力学 C、弹性力学 D、塑性力学 6、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B ) A、任务 B、研究对象 C、研究方法 D、基本假设 7、下列外力不属于体力的是(D) A、重力 B、磁力 C、惯性力 D、静水压力 8、应力不变量说明( D )。 A. 应力状态特征方程的根是不确定的 B. 一点的应力分量不变 C. 主应力的方向不变 D. 应力随着截面方位改变,但是应力状态不变 9、关于应力状态分析,(D)是正确的。 A. 应力状态特征方程的根是确定的,因此任意截面的应力分量相同

B. 应力不变量表示主应力不变 C. 主应力的大小是可以确定的,但是方向不是确定的 D. 应力分量随着截面方位改变而变化,但是应力状态是不变的 10、应力状态分析是建立在静力学基础上的,这是因为( D )。 A. 没有考虑面力边界条件 B. 没有讨论多连域的变形 C. 没有涉及材料本构关系 D. 没有考虑材料的变形对于应力状态的影响 11、下列关于几何方程的叙述,没有错误的是( C )。 A. 由于几何方程是由位移导数组成的,因此,位移的导数描述了物体的变形位移 B. 几何方程建立了位移与变形的关系,因此,通过几何方程可以确定一点的位移 C. 几何方程建立了位移与变形的关系,因此,通过几何方程可以确定一点的应变分量 D. 几何方程是一点位移与应变分量之间的唯一关系 12、平面应变问题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与那个(些)坐标无关(纵向为 z 轴方向)( C ) A、 x B、 y C、 z D、 x, y, z 13、平面应力问题的外力特征是(A) A 只作用在板边且平行于板中面 B 垂直作用在板面 C 平行中面作用在板边和板面上 D 作用在板面且平行于板中面。 14、在平面应力问题中(取中面作 xy 平面)则(C) A、σ z = 0 , w = 0 B、σ z ≠ 0 , w ≠ 0 C、σ z = 0 , w ≠ 0 D 、σ z ≠ 0 , w = 0 15、在平面应变问题中(取纵向作 z 轴)(D) A、σ z = 0 , w = 0 ,ε z = 0 B、σ z ≠ 0 , w ≠ 0 ,ε z ≠ C、σ z = 0 , w ≠ 0 ,ε z = 0 D、σ z ≠ 0 , w = 0 ,ε z = 16、下列问题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的是(B)。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三章-课后作业题答案

…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3-4】试考察应力函数3ay Φ=在图3-8所示的矩形板和坐标系中能解决什么问题(体力不计) 【解答】⑴相容条件: 不论系数a 取何值,应力函数3ay Φ=总能满足应力函数表示的相容方程,式(2-25). ⑵求应力分量 当体力不计时,将应力函数Φ代入公式(2-24),得 6,0,0x y xy yx ay σσττ==== ⑶考察边界条件 & 上下边界上应力分量均为零,故上下边界上无面力. 左右边界上; 当a>0时,考察x σ分布情况,注意到0xy τ=,故y 向无面力 左端:0()6x x x f ay σ=== ()0y h ≤≤ () 0y xy x f τ=== 右端:()6x x x l f ay σ=== (0)y h ≤≤ ()0y xy x l f τ=== 应力分布如图所示,当l h 时应用圣维南原理可以将分布的面力,等效为 主矢,主矩 y x f x f ¥ 主矢的中心在矩下边界位置。即本题情况下,可解决各种偏心拉伸问题。 偏心距e : 因为在A 点的应力为零。设板宽为b ,集中荷载p 的偏心距e :

2()0/6/6 x A p pe e h bh bh σ= -=?= 同理可知,当a <0时,可以解决偏心压缩问题。 / 【3-6】试考察应力函数22 3(34)2F xy h y h Φ= -,能满足相容方程,并求出应力分量(不计体力),画出图3-9所示矩形体边界上的面力分布(在小边界上画 出面力的主矢量和主矩),指出该应力函数能解决的问题。 【解答】(1)将应力函数代入相容方程(2-25) 444422420?Φ?Φ?Φ ++=????x x y y ,显然满足 < (2)将Φ代入式(2-24),得应力分量表达式 3 12,0,x y Fxy h σσ=-=2234(1)2==--xy yx F y h h ττ (3)由边界形状及应力分量反推边界上的面力: ①在主要边界上(上下边界)上,2h y =±,应精确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式 (2-15),应力()()/2/2 0,0y yx y h y h στ=±=±== 因此,在主要边界2h y =±上,无任何面力,即0,022x y h h f y f y ??? ?=±==±= ? ???? ? ②在x=0,x=l 的次要边界上,面力分别为: 22340:0,1-2x y F y x f f h h ?? === ??? 3 221234:,12x y Fly F y x l f f h h h ?? ==- =-- ??? " 因此,各边界上的面力分布如图所示: y

试题及其答案--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DOC)

如下图所示三角形薄板,按三结点三角形单元划分后,对于与局部编码ijm 对应的整体编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 I 单元的整体编码为162 ② II 单元的整体编码为426 ③ II 单元的整体编码为246 ④ III 单元的整体编码为243 ⑤ IV 单元的整体编码为564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⑤ 一、填空题 1、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 形变和位移。 2、在弹性力学中规定,线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 适应。 3、在弹性力学中规定,切应变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与切应力的正负号规 定相适应。 4、物体受外力以后,其内部将发生内力,它的集度称为应力。与物体的形变和材料强度直接有关的,是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分量,也就是正应力和切应力。应力及其分量的量纲是L -1MT -2。 5、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为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各向同性。 6、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7、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100=x σMPa ,50=y σMPa ,5010=xy τ MPa ,则主应力 =1σ150MPa ,=2σ0MPa ,=1α6135' 。 8、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 200=x σMPa ,0=y σMPa ,400-=xy τ MPa ,则主应力=1σ512 MPa ,=2σ-312 MPa ,=1α-37°57′。 9、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2000-=x σMPa ,1000=y σMPa ,400-=xy τ MPa ,则主应力 =1σ1052 MPa ,=2σ-2052 MPa ,=1α-82°32′。 10、在弹性力学里分析问题,要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分别建立三 套方程。 11、表示应力分量与体力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为平衡微分方程。 12、边界条件表示边界上位移与约束,或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分为位移边界条件、 应力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 13、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时常采用逆解法和半逆解法。 14、有限单元法首先将连续体变换成为离散化结构,然后再用结构力学位移法进行求解。 其具体步骤分为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两部分。 15、每个单元的位移一般总是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本单元的形变引起的,另一部

弹性力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1、所谓“完全弹性体”就是指(B)。 A、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满足虎克定律 B、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加载时间、历史无关 C、本构关系为非线性弹性关系 D、应力应变关系满足线性弹性关系 2、关于弹性力学的正确认识就是(A )。 A、计算力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B、弹性力学从微分单元体入手分析弹性体,因此与材料力学不同,不需要对问题作假设 C、任何弹性变形材料都就是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D、弹性力学理论像材料力学一样,可以没有困难的应用于工程结构分析 3、下列对象不属于弹性力学研究对象的就是(D )。 A、杆件 B、板壳 C、块体 D、质点 4、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弹性)阶段的(应力)、(应变)与(位移) 5、弹性力学可以解决材料力学无法解决的很多问题;并对杆状结果进行精确分析,以及验算材力结果的适用范围与精度。与材料力学相比弹性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1)研究对象更为普遍; 2)研究方法更为严密; 3)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4)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6、材料力学研究杆件,不能分析板壳;弹性力学研究板壳,不能分析杆件。(×) 改:弹性力学不仅研究板壳、块体问题,并对杆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以及检验材料力学公式的适用范围与精度。 7、弹性力学对杆件分析(C) A、无法分析 B、得出近似的结果 C、得出精确的结果 D、需采用一些关于变形的近似假定 8、图示弹性构件的应力与位移分析要用什么分析方法?(C) A、材料力学 B、结构力学

C 、弹性力学 D 、塑性力学 解答:该构件为变截面杆,并且具有空洞与键槽。 9、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B )。 A 、任务 B 、研究对象 C 、研究方法 D 、基本假设 10、重力、惯性力、电磁力都就是体力。(√) 11、下列外力不属于体力的就是(D) A 、重力 B 、磁力 C 、惯性力 D 、静水压力 12、体力作用于物体内部的各个质点上,所以它属于内力。(×) 解答:外力。它就是质量力。 13、在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里关于应力的正负规定就是一样的。( × ) 解答:两者正应力的规定相同,剪应力的正负号规定不同。 14、图示单元体右侧面上的剪应力应该表示为(D) A 、xy τ B 、yx τ C 、zy τ D 、yz τ 1τ2 τ3τ4τO x z 15、按弹性力学规定,下图所示单元体上的剪应力( C )。

弹性力学 第四章 应力和应变关系

第四章应力和应变关系知识点 应变能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完全各向异性弹性体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本构关系弹性常数 各向同性弹性体应变能格林公式 广义胡克定理 一个弹性对称面的弹性体本构关系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应变表示的各向同性本构关系 一、内容介绍 前两章分别从静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推导了静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由于弹性体的静力平衡和几何变形是通过具体物体的材料性质相联系的,因此,必须建立了材料的应力和应变的内在联系。应力和应变是相辅相成的,有应力就有应变;反之,有应变则必有应力。对于每一种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应力和应变之间有着完全确定的关系。这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因此称为物理方程或者本构关系。 对于复杂应力状态,应力应变关系的实验测试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章首先通过能量法讨论本构关系的一般形式。分别讨论广义胡克定理;具有一个和两个弹性对称面的本构关系一般表达式;各向同性材料的本构关系等。 本章的任务就是建立弹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 二、重点 1、应变能函数和格林公式; 2、广义胡克定律的一般表达式; 3、具 有一个和两个弹性对称面的本构关系;4、各向同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5、材料的弹性常数。 §4.1 弹性体的应变能原理 学习思路: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因此外力在变形过程中作功。同时,弹性体内部的能量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借助于能量关系,可以使得弹性力学问题的求

解方法和思路简化,因此能量原理是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 本节根据热力学概念推导弹性体的应变能函数表达式,并且建立应变能函数表达的材料本构方程。 根据能量关系,容易得到由于变形而存储于物体内的单位体积的弹性势能,即应变能函数。 探讨应变能的全微分,可以得到格林公式,格林公式是以能量形式表达的本构关系。 如果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弹性的,则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必为应变分量的齐二次函数。因此由齐次函数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到用应变或者应力表示的应变能函数。 学习要点:1、应变能;2、格林公式;3、应变能原理。 1、应变能 弹性体发生变形时,外力将要做功,内部的能量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本节通过热力学的观点,分析弹性体的功能变化规律。 根据热力学的观点,外力在变形过程中所做的功,一部分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将转化为动能;另外变形过程中,弹性体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它必须向外界吸收或释放热量。设弹性体变形时,外力所做的功为d W,则 d W=d W1+d W2 其中,d W1为表面力F s所做的功,d W2为体积力F b所做的功。变形过程中,由外界输入热量为d Q,弹性体的内能增量为d E,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d W1+d W2=d E - d Q 因为 将上式代入功能关系公式,则

最新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试题答案

最新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 填空题 1、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 2、在弹性力学中规定,线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3、在弹性力学中规定,切应变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与切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4、物体受外力以后,其内部将发生内力,它的集度称为应力。与物体的形变和材料强度直接有关的,是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分量,也就是正应力和切应力。应力及其分量的量纲是L -1MT -2。 5、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为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各向同性。 6、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7、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100=x σMPa ,50=y σMPa ,5010=xy τ MPa ,则主应力=1σ150MPa ,=2σ0MPa ,=1α6135' 。 8、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 200=x σMPa ,0=y σMPa ,400-=xy τ MPa ,则主应力=1σ512 MPa ,=2σ-312 MPa ,=1α-37°57′。 9、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2000-=x σMPa ,1000=y σMPa ,400-=xy τ MPa ,则主应力=1σ1052 MPa ,=2σ-2052 MPa ,=1α-82°32′。 10、在弹性力学里分析问题,要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分别建立三套方程。 11、表示应力分量与体力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为平衡微分方程。 12、边界条件表示边界上位移与约束,或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分为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 13、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时常采用逆解法和半逆解法。 14、有限单元法首先将连续体变换成为离散化结构,然后再用结构力学位移法进行求解。其具体步骤分为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两部分。 15、每个单元的位移一般总是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本单元的形变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于其他单元发生了形变而连带引起的。 16、每个单元的应变一般总是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该单元中各点的位置坐标有关的,是各点不相同的,即所谓变量应变;另一部分是与位置坐标无关的,是各点相同的,即所谓常量应变。 17、为了能从有限单元法得出正确的解答,位移模式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和常量应变,还应当尽可能反映相邻单元的位移连续性。 18、为了使得单元内部的位移保持连续,必须把位移模式取为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为了使得相邻单元的位移保持连续,就不仅要使它们在公共结点处具有相同的位移时,也能在整个公共边界上具有相同的位移。

(绝密试题)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试题及其答案

2012年度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复习题及其答案 (绝密试题) 一、填空题 1、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 2、在弹性力学中规定,线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3、在弹性力学中规定,切应变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与切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4、物体受外力以后,其内部将发生内力,它的集度称为应力。与物体的形变和材料强度直接有关的,是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分量,也就是正应力和切应力。应力及其分量的量纲是L -1MT -2。 5、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为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各向同性。 6、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7、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100=x σMPa ,50=y σMPa ,5010=xy τ MPa ,则主应力=1σ150MPa ,=2σ0MPa ,=1α6135' 。 8、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 200=x σMPa ,0=y σMPa ,400-=xy τ MPa , 则主应力=1σ512 MPa ,=2σ-312 MPa ,=1α-37°57′。 9、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2000-=x σMPa ,1000=y σMPa ,400-=xy τ MPa ,则主应力=1σ1052 MPa ,=2σ-2052 MPa ,=1α-82°32′。 10、在弹性力学里分析问题,要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分别建立三套方程。 11、表示应力分量与体力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为平衡微分方程。 12、边界条件表示边界上位移与约束,或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分为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 13、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时常采用逆解法和半逆解法。 14、有限单元法首先将连续体变换成为离散化结构,然后再用结构力学位移法进行求解。其具体步骤分为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两部分。 15、每个单元的位移一般总是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本单元的形变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于其他单元发生了形变而连带引起的。 16、每个单元的应变一般总是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该单元中各点的位置坐标有关的,是各点不相同的,即所谓变量应变;另一部分是与位置坐标无关的,是各点相同的,即所谓常量应变。 17、为了能从有限单元法得出正确的解答,位移模式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和常量应变,还应当尽可能反映相邻单元的位移连续性。 18、为了使得单元内部的位移保持连续,必须把位移模式取为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为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试题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试题 (一) 问答题(20分) 1、什么是圣维南原理?举例说明怎样把它应用于工程问题 的简化中。 2、什么叫做一点的应力状态?如何表示一点的应力状态(要 求具体说明或表达)。 3、何谓逆解法和半逆解法?它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什么是平面应力问题?什么是平面应变问题?分别写出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 5、要保证有限元方法解答的收敛性,位移模式必须满足那些条 件? (二) (10分) 1.利用坐标变换从直角坐标的平衡方程推导极坐标下平衡方程(无体力)。 2.利用坐标变换从直角坐标下几何方程推导极坐标下几何方程。 (三)已知,其他应力分量为零,求位移场。(10分) (四)设有矩形截面的悬臂粱,在 自由端受有集中荷载F;体力可以不

计。试根据材料力学公式,写出弯应力σx和切应力τxy的表达式,并取挤压应力σy=0,然后证明,这些表达式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相容方程,再说明,这些表达式是否就表示正确的解答(10分)。 (五)设半平面体在直边界上受有集中力偶,单位宽度上力偶矩为M,试求应力分量(10分)。 提示:单位厚度上的力偶矩M的量纲是LMT-2,应力只能是M/ρ2的形式,所以可假设应力函数由:Φ=Φ(φ). (六) 铅直平面内的正方形薄板,边长为2a,四边固定,图5—18,只受重力的作用。设μ=0,试取位移分量的表达式为 用瑞利—里茨法求解(15分)。

(七)试按图示网格求解结点位移,取t =1m,μ= 0(15分)。 (八)用刚度集成法求下图所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K。(10分) 要求:单元刚度矩阵元素用e k形式表示;单元刚度矩阵用e K形式表 ij 示,其中e为单元号。

弹性力学 第二章 应力状态分析

第二章应力状态分析 一、内容介绍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为三维弹性体,因此分析从微分单元体入手,本章的任务就是从静力学观点出发,讨论一点的应力状态,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 应力状态是本章讨论的首要问题。由于应力矢量与内力和作用截面方位均有关。因此,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是不同的。确定一点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称为应力状态分析。首先是确定应力状态的描述方法,这包括应力矢量定义,及其分解为主应力、切应力和应力分量;其次是任意截面的应力分量的确定—转轴公式;最后是一点的特殊应力确定,主应力和主平面、最大切应力和应力圆等。应力状态分析表明应力分量为二阶对称张量。本课程分析中使用张量符号描述物理量和基本方程,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张量概念,请进入附录一,或者查阅参考资料。 本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讨论弹性体内一点-微分单元体的平衡。弹性体内部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平衡微分方程和切应力互等定理;边界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面力边界条件。 二、重点 1、应力状态的定义:应力矢量;正应力与切应力;应力分量; 2、平衡微分方程与切应力互等定理; 3、面力边界条件; 4、应力分量的转轴公式; 5、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和应力不变量; 知识点: 体力;面力;应力矢量;正应力与切应力;应力分量;应力矢量与应力 分量;平衡微分方程;面力边界条件;主平面与主应力;主应力性质; 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三向应力圆;八面体单元;偏应力张量不变量; 切应力互等定理;应力分量转轴公式;平面问题的转轴公式;应力状态 特征方程;应力不变量;最大切应力;球应力张量和偏应力张量 §2.1 体力和面力 学习思路:

本节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体力和面力,体力F b和面力F s的概念均不难理解。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弹性力学中,虽然体力和面力都是矢量,但是它们均为作用于一点的力,而且体力是指单位体积的力;面力为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体力矢量用F b表示,其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用F b i(i=1,2,3)或者F b x、F b y和F b z表示,称为体力分量。 面力矢量用F s表示,其分量用F s i(i=1,2,3)或者F s x、F s y和F s z表示。 体力和面力分量的方向均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学习要点: 1、体力; 2、面力。 1、体力 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体力和面力。 所谓体力就是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部各个质点上的力,又称为质量力。例如物体的重力,惯性力,电磁力等等。 面力是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例如风力,静水压力,物体之间的接触力等。为了表明物体在xyz坐标系内任意一点P 所受体力的大小和方向,在P点的邻域取一微小体积元素△V,如图所示 设△V 的体力合力为△F,则P点的体力定义为 令微小体积元素△V趋近于0,则可以定义一点P的体力为

【精品版】弹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弹性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的应力、弹性力学,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设计中所提生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土木工程方面,建筑物能够通过有效的弹性可以抵消部分晃动,从而减少在地震中房屋倒塌的现象;对于水坝结构来说,弹性变化同样具有曲线性,适合不断变化的水坝内部的压力,还有大型跨顶建筑、斜拉桥等等。弹性力学在土木工程中还有一些重要应用实例,如:地基应力与沉降计算原理、混凝土板的计算方法、混凝土材料受拉劈裂试验的力学原理、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分析、工程应变分析、结构中的剪力滞后问题等。 关键词:弹性力学、力学、弹性变形、有限元法、强度、土木工程

正文: 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同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间有一定的分工。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主要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即所谓杆件系统;而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它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和某些交叉学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化工、航天等工程领域。 弹性力学弹性体是变形体的一种,它的特征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除去外力后物体即恢复原状。绝对弹性体是不存在的。物体在外力除去后的残余变形很小时,一般就把它当作弹性体处理。弹性力学所依据的基本规律有三个:变形连续规律、应力-应变关系和运动(或平衡)规律,它们有时被称为弹性力学三大基本规律。弹性力学中许多定理、公式和结论等,都可以从三大基本规律推导出来。连续变形规律是指弹性力学在考虑物体的变形时,只考虑经过连续变形后仍为连续的物体,如果物体中本来就有裂纹,则只考虑裂纹不扩展的情况。 对于物体弹性变形,变形的机理,应从材料内部原子间里的作用来分析。实际上,固体材料之所以能保持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是由于组成该固体材料(如金属)的原子间存在着相互平衡的力,吸力使原子间密切联系在一起,而短程排斥力则使各原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力保持平衡,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处于规则排列的稳定状态。受外力作用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为了恢复平衡,原子便需产生移动和调整,使得吸力、斥力和外力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如果知道了原子之间的力相互之间的定律,原则上就能算出晶体在一定弹性力作用下的反应。实际上,固体结构的内部是多样的、复杂的。例如:夹杂、微孔、晶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_第三章_课后作业题答案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3-4】试考察应力函数3ay Φ=在图3-8所示的矩形板和坐标系中能解决什么问题(体力不计)? 【解答】⑴相容条件: 不论系数a 取何值,应力函数3ay Φ=总能满足应力函数表示的相容方程,式(2-25). ⑵求应力分量 当体力不计时,将应力函数Φ代入公式(2-24),得 6,0,0x y xy yx ay σσττ==== ⑶考察边界条件 上下边界上应力分量均为零,故上下边界上无面力. 左右边界上; 当a>0时,考察x σ分布情况,注意到0xy τ=,故y 向无面力 左端:0()6x x x f ay σ=== ()0y h ≤≤ () 0y xy x f τ=== 右端:()6x x x l f ay σ=== (0)y h ≤≤ ()0y xy x l f τ=== 应力分布如图所示,当l h ?时应用圣维南原理可以将分布的面力,等效为主矢,主矩 x f x f 主矢的中心在矩下边界位置。即本题情况下,可解决各种偏心拉伸问题。 偏心距e : 因为在A 点的应力为零。设板宽为b ,集中荷载p 的偏心距e : 2()0/6/6 x A p pe e h bh bh σ=-=?= 同理可知,当 a <0时,可以解决偏心压缩问题。

【3-6】试考察应力函数223(34)2F xy h y h Φ= -,能满足相容方程,并求出应力分量(不计体力),画出图3-9所示矩形体边界上的面力分布(在小边界上画 出面力的主矢量和主矩),指出该应力函数能解决的问题。 【解答】(1)将应力函数代入相容方程(2-25) 4444 22420?Φ?Φ?Φ ++=????x x y y ,显然满足 (2)将Φ代入式(2-24),得应力分量表达式 3 12,0,x y Fxy h σσ=-=2234(1)2==--xy yx F y h h ττ (3)由边界形状及应力分量反推边界上的面力: ①在主要边界上(上下边界)上,2h y =±,应精确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式 (2-15),应力() () /2 /2 0,0y yx y h y h στ=±=±== 因此,在主要边界2h y =±上,无任何面力,即0,022x y h h f y f y ??? ?=±==±= ? ???? ? ②在x=0,x=l 的次要边界上,面力分别为: 22340:0,1-2x y F y x f f h h ?? === ??? 3 221234:,12x y Fly F y x l f f h h h ?? ==- =-- ??? 因此,各边界上的面力分布如图所示: ③在x=0,x=l 的次要边界上,面力可写成主矢、主矩形式: x y l /2h /2 h (l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