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立体化学

1、费歇尔投影式书写原则

连接原子或原子团的水平线代表伸向纸面前方的化学键,垂直线代表纸面后方。

2、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化合物概念(区别和联系)

3、R/S构型标记法

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

一、烷烃

1、构象异构(锯架式和纽曼投影式的书写)

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②卤代反应(自由基的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二、环烷烃

1、化学性质取代、开环加成(一般为三元环或四元环)原则(连氢最多和连氢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

2、构象环己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书写<两种>椅式的顺式和反式以及取代反应的稳定性即优势构象)

第五章烯烃和炔烃

一、烯烃

1、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2、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反应

(1)与卤素加成(在四氯化碳中进行):反应机制烯烃与氯或溴的加成反应通常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2)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HI>HBr>HCl>HF 不对称加成(马氏规则)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

(3)与硫酸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烷基硫酸氢酯在水中加热可以水解生成醇稀硫酸下即可反应,硫酸越浓越不易加成不对称加成也遵循马氏规则

(4)与水加成在酸催化下(如磷酸或硫酸)与水加成生成醇

②催化加氢常用Pt、Pd、Ni等金属作催化剂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取代基增多空间位阻增大越不利于加成

③自由基加成反应

(1)过氧化物存在下加溴化氢只有溴化氢反马氏规则

(2)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④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酸性条件下、稀冷条件下(顺式、褐色MnO2沉淀)

(2)臭氧氧化最终生成醛或酮以及过氧化氢

二、共轭烯烃

1、共轭效应

2、性质何时1,2加成、何时1,4加成

三、炔烃

1、化学性质

①酸性与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

②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若催化剂为Lindlar Pd,反应产物为顺式烯烃)

(2)与卤素加成

(3)与卤化氢加成(马氏规则)

(4)与水加成(在汞盐如硫酸汞催化下,稀硫酸溶液中能反应)

注:双键与三键同时存在时,若发生亲电加成则先与双键反应;否则先与三键反应

③氧化反应与高锰酸钾反应

第六章芳香烃

1、化学性质

①亲电取代反应

(1)苯的亲电反应取代机制

(2)卤代反应(在三卤化铁或铁粉等催化剂作用下)

(3)硝化反应(混酸)

(4)磺化反应(发烟硫酸/与浓硫酸共热)

磺化反应引进磺酸基可增强水溶性

(5)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博-克反应)

在无水氯化铝等Lewis酸催化剂下,苯与卤代烷反应生成烷基苯,与酰卤反应生成酰基苯

在烷基化反应中,卤代烷在三氯化铝的作用下产生亲电试剂烷基正离子。3个碳以上的直链烷基形成的伯正碳离子易重排成仲或叔正碳离子,因此发生碳链异构化作用。

酰基化常用来制备芳香酮

注:Ⅰ、酰基碳正离子(不发生重排)酰化反应不发生烷基异构化

Ⅱ、硝基苯不能进行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

②烷基苯侧链的反应

(1)烷基苯的侧链氧化反应

烷基不论长短最终产物均为苯甲酸;若与苯环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是侧链不被氧化

(2)烷基苯的侧链卤代反应(自由基反应)

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卤素原子主要取代α-氢原子

2、苯环亲电取代的定位效应

①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

②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

③二取代苯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1)两种定位基定位作用一致

(2)两种定位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时,邻对位定位基的作用超过间位定位基,强致活集团的作用超过弱致活基团的作用;新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主要决定于定位作用较强者

3、稠环芳香烃

如何编号;萘分子中α位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亲电取代反应多发生于此;萘比苯易发生加成反应

4、芳香性判断

休克尔规则:成环的化合物具有平面的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4n+2(n从0开始)

第七章卤代烃

1、化学性质

①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以S N表示)

(1)S N1机制

水解反应速率仅取决于卤代烷的浓度,即决定反应速率的反应是单分子反应

反应的活性中间体为正碳离子

能量曲线

(2)S N2机制

不仅取决于卤代烷的反应浓度,还与碱的浓度有关,决定反应速率的反应是双分子反应亲核试剂从背面进攻,所以背面障碍越小越易反应

能量曲线

(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制的因素

?反应速率:SN1机制:苄基>烯丙基>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卤甲烷>乙烯基SN2机制:苄基>烯丙基>卤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乙烯基?从亲核试剂的结构和性质: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对SN1影响不大,但对SN2来说,亲核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

?从离去基团的性质考虑:RI亲核取代的速率最快

?极性溶剂有利于SN1机制进行,反之对SN2机制有利

②卤代烷的消除反应(简称E,又称β-消除反应)

Saytzeff规则

(1)E1机制:反应速率仅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

反应活性中间体为正碳离子

(2)E2机制:与卤代烷和碱浓度有关

反应速率:叔>仲>伯(两种机制相同)

注:多数情况下,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同时发生,且相互竞争提高温度有利于消除反应

极性溶剂对SN1和E1机制反应均有利,而对SN2和E2机制反应都不利

试剂碱性强有利于E2机制反应

试剂亲核性强有利于SN2机制反应

[碘化钠(钾)的丙酮溶液一定是SN2机制硝酸银的醇溶液一定为SN1机制】

③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乙烯基卤代烃不易发生取代反应,与硝酸银醇溶液共热也无卤化银沉淀产生

烯丙基卤代烃在室温下能与硝酸银醇溶液发生反应

孤立型不饱和卤代烃中的卤素活泼性与卤代烷中卤原子的活泼性相似

注:取代反应的活性次序为烯丙基卤代烃>孤立型不饱和卤代烃(叔>仲>伯)>乙烯基卤代烃【鉴别】

④卤代烃与金属反应

卤代烃可与锂、钠、钾、镁、铝、镉等金属反应,生成具有不同极性C---M(M代表金属原子)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格式试剂】

卤代烃与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的烃基卤化镁称为格式试剂

格式试剂:强亲核试剂,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羧酸;与醛酮的反应可制备各种醇;若遇水、

醇等立即分解生成烷烃

第八章醇硫醇酚

一、

①与金属钠的反应

醇钠遇水立即分解生成氢氧化钠和原来的醇

不同烃基结构的醇钠碱性顺序:叔醇钠>仲醇钠>伯醇钠

【邻二醇类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绛蓝色的配合物】

Lucas试剂可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即出现油状物、放热;仲醇五分钟反应且放热不明显;伯醇至少一小时后才反应】

②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

(1)与硝酸反应

(2)与硫酸反应

(3)与磷酸反应

③脱水反应

醇在浓硫酸或磷酸催化下加热,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难易顺序:由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决定(叔碳>仲碳>伯碳)】

④氧化反应

常用氧化剂有K2CrO7的酸性水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二、硫醇

①弱酸性

硫氢键易被极化,异裂放出质子。其酸性强于水和醇;硫醇难溶于水易溶于氢氧化钠

②与重金属作用

可与汞、银、铝等重金属盐或氧化物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醇盐

③氧化反应

硫醇易被氧化

在稀过氧化氢或碘甚至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硫醇可被氧化为二硫化物

在高锰酸钾、硝酸等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甲硫醇可被氧化为甲磺酸

【硫醚也易被氧化】

三、酚

①酚的酸性与成盐

弱酸性,比碳酸弱【取代酚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等有关】

②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可立即作用生成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若使用非极性溶剂(如二硫化碳)并在低温下苯酚与溴反应生成一溴取代物——对溴苯酚。当苯酚对位有取代基时,如选择低极性溶剂,低温下可制得邻位取代物

(2)硝化反应

苯酚与稀硝酸反应可生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通过水蒸气蒸馏可分离)【若选择低极性

溶剂低温下主要生成对硝基苯酚】

(3)磺化反应

苯酚与硫酸反应在较低温度时主要生成邻羟基苯磺酸,在较高温度时主要生成对羟基苯磺酸;【若采用发烟硫酸则生成苯酚-2,4,6三磺酸

③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具有烯醇结构的化合物都可与三氯化铁发生呈色反应

④氧化反应

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做氧化剂,苯酚可被氧化为对苯醌

第九章醚

一、醚

①醚的质子化:羊盐的形成

醚接受质子的能力很强必须与浓硫酸才能生成羊盐,因此醚能溶于浓硫酸和浓盐酸等强酸中。羊盐不稳定,遇水立即分解,恢复成原来的醚【利用此特性可以区别醚与烷烃或卤代烃】

②醚键的断裂(亲核取代反应):

加热可使醚和氢碘酸所生成的羊盐发生C--O键的断裂,生成卤代烃和醇,生成的醇还能进一步与过量的氢碘酸反应生成碘代烃【高温下浓氢溴酸和盐酸也可发生上述反应】

注:烷基的结构决定了反应机制,通常伯烷基醚易按SN2机制进行,叔烷基醚易按SN1机制进行;【混合醚发生此反应时,一般是较小烃基先生成卤代烷;芳基烷基醚与氢碘酸反应时总是生成酚和碘代烷;氢卤酸不能使二芳基醚的醚键断裂】

③过氧化物的生成

一般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不能氧化醚,但含有α-氢原子的醚在空气中久置或光照,则缓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不易挥发的过氧化物

二、环醚

开环反应

①酸催化开环反应

倾向于按SN1机制进行。因此对于非对称取代的环氧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发生开环反应时,亲核试剂优先进攻取代基较多的环氧碳原子

②碱性条件下的开环反应

SN2反应;亲核试剂进攻位阻较小的环氧碳原子,因此对于非对称取代的环氧化合物,亲核试剂主要进攻取代基较少的环氧碳原子

第十章醛和酮

①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加成【通常需碱催化】【与醛、脂肪族甲基酮和8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作用】生成氰醇也称α-羟基腈

HCN与芳香酮反应困难;CN-浓度是决定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2)与醇及水加成

【在无水酸(通常是干燥氯化氢)存在下】生成半缩醛,半缩醛还可以与另一分子醇反应脱水生成缩醛

与醛相比,酮与醇反应生成缩醛的反应较困难;但酮易与乙二醇作用生成具有五元环状结构的缩酮

【缩醛与缩酮均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对酸敏感,遇稀酸则分解成原来的醛(或酮)和醇————保护醛基】

(3)与格式试剂加成【不可逆】

所得的加成物经水解生成醇

【与甲醛反应制伯醇;与其他醛反应制仲醇;与酮反应制叔醇】

(4)与氨衍生物【羟胺、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等】加成

先加成后脱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含有>C=N--结构的N---取代亚胺【经酸水解得到原来的醛或酮】

通式:

【鉴别羰基化合物】

②α碳及α氢的反应

(1)醇醛缩合

【含α-氢的醛】的α碳可以与另一醛的羰基碳加成形成新的碳碳键,生成β-羟基醛

【七个碳以上的醛进行醇醛反应只能得到失水产物——α,β-不饱和醛

(2)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理论上,具有

结构的化合物都可能存在酮式和烯醇式的两种互变异构体

(3)卤代反应

在碱催化下,卤素与含有α-氢的醛或酮迅速发生卤代反应,生成α碳完全卤代的卤代物【卤仿反应】:α碳含有3个活泼氢的醛或酮与卤素的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次卤酸钠的碱溶液)作用,首先生成α-三卤代物,后者在碱性溶液中立即分解成三卤甲烷和羧酸盐

【碘仿反应——鉴别乙醛和甲基酮】

③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Tollens试剂能氧化醛而不能氧化酮——鉴别醛和酮

Fehling试剂不与芳香醛反应——鉴别脂肪醛和芳香醛

(2)还原反应

?在金属催化剂铂、镍等存在下,以氢气为还原剂使醛和酮还原成相应的伯醇和仲醇

?用氢化铝锂(LiAlH4)、氢化硼钠(NaBH4)等金属氢化物将醛和酮的羰基还原为伯醇和仲醇

?金属氢化物M+H-

?醛和酮与锌汞齐和浓盐酸回流,羰基将被还原成亚甲基

?醛或酮在高沸点溶剂(如缩二乙二醇)中与肼和氢氧化钾一起加热反应,羰基还原为亚甲基

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一、羧酸

①酸性与成盐反应

(1)脂肪酸

吸电子诱导效应有利于羧酸电离平衡向右进行,使酸性增强

斥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减弱

含不同卤原子的一卤代乙酸的酸性强弱与卤原子的电负性顺序一致;含卤原子数目不同的卤代乙酸的酸性随卤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强;含相同卤原子和碳链的卤代酸随卤原子与羧基之间的碳链增长,卤代酸的酸性递减

(2)芳香酸

苯甲酸的酸性比甲酸弱,但比其他一元脂肪羧酸酸性强

取代苯甲酸中取代基对其酸性强弱的影响与脂肪羧酸相似

立体效应:通常邻取代苯甲酸的酸性强于苯甲酸及其对应的对、间位取代物

(3)二元酸

酸性强于含相同碳原子数的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分子中两个羧基相距越近,酸性增强程度越大

(4)成盐

②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酰卤的生成

酰卤是羧基中的羟基被卤素取代的产物

酰氯是由羧酸与PCl3、PCl5或SOCl2(氯化亚砜)等试剂反应制得

?SOCl2:制备酰氯较纯净

?PCl3:适合用于制备低沸点的酰氯

?PCl5:适合制备较高沸点的酰氯

(2)酸酐的生成

羧酸(除甲酸外)在脱水剂(如P2O5)作用下加热,分子间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

五元环酸酐和六元环酸酐可由相应的二元酸加热,分子内失水而制得

(3)酯的生成

一般,伯醇、仲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叔醇则相反

(4)酰胺的生成

羧酸与氨(或胺)反应首先形成铵盐然后加热脱水得到酰胺;酰卤、酸酐等的氨解反应产物为酰胺

③二元羧酸的热解反应

(1)脱羧反应

羧酸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

乙二酸、丙二酸受热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一元羧酸

(2)脱水反应

丁二酸、戊二酸受热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环状酸酐

(3)脱羧脱水反应

己二酸、庚二酸在氢氧化钡存在下加热,发生分子内脱水和脱羧反应,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环酮

含8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二元羧酸受热时,不能生成环酮而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高分链状的缩合酸酐

二、取代羧酸

①羟基酸

(1)羟基酸的酸性

?一般醇酸比相应的羧酸酸性强,但其羟基对羧基酸性的影响不如卤代酸中卤素的影响大;醇酸的羟基越靠近羧基,对羧基酸性增强的影响就越强,反之越弱

酚酸的酸性随羟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醇酸的氧化反应

醇酸比醇分子中的羟基更容易被氧化

Tollens试剂通常不与醇反应,却能将α-羟基酸氧化成α-酮酸

(3)醇酸的脱水反应

α醇酸:两个醇酸分子间的羟基和羧基交叉脱水,生成较稳定的六元环交酯

β醇酸:α氢原子受β-羟基和羧基的共同影响很活泼受热时容易与β-羟基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羧酸

γ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和羧基在常温下即可脱水生成五元环内酯

δ醇酸能发生分子内的脱水反应,生成六元环内酯

(4)酚酸的脱羧反应

羟基的邻位或对位连有羟基

②酮酸

(1)酸性

比相应的醇酸强,更强于相应的羧酸,且α-酮酸的酸性比β-酮酸强

(2)脱羧反应

α酮酸在稀硫酸作用下受热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醛

β酮酸比α酮酸更易脱羧,通常β-酮酸只能在低温下保存

酮式分解:

酸式分解:β-酮酸与浓碱共热,分解为两分子羧酸盐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

一、

①亲核取代反应

(1)水解反应

?酰卤:无需催化剂就能进行

?酸酐:反应速率取决于相应酸酐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酸酐易溶于水,所以非常容易与水反应】

?酯:需要在碱或无机酸存在下加热进行

碱性条件下: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四面体中间体的稳定性,在酯羰基附近连有吸电子取待基能分散负电荷,可使中间体稳定

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取决于形成四面体结构中间体的稳定性,R、OR’集团供电子能力增强,中间体越稳定

?酰胺:不仅需要强酸或强碱的催化,还需要长时间的加热回流

(2)醇解反应

?酰卤:生成酯;反应速率受醇羟基的空间位阻的影响较大,伯醇比仲醇和叔醇更容易与酰卤反应

?酸酐:生成酯和羧酸

(3)氨解反应

?酰卤:生成酰胺

?酸酐:生成酰胺和羧酸盐

?酯:生成酰胺和醇

(4)酯缩合反应【Claisen(克莱森)缩合反应】

酯分子的α-氢具有弱酸性,在醇钠作用下能形成烯醇负离子,该负离子与另一分子酯发生亲核反应,生成β-酮酸酯

【不具有α-H的酯可以与具有α-H的酯发生交叉Claisen缩合反应】

二、碳酸衍生物

①尿素【脲】

具有弱碱性,但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易溶于乙醇和水,难溶于乙醚

(1)在脲酶、酸、碱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

(2)缩二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胺键结构的化合物都能发生缩二脲反应

②丙二酰脲

(1)可以由尿素与丙二酰氯发生氨解反应制得

(2)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第十三章胺和生物碱

一、胺

①碱性与成盐反应

★胺的碱性强弱与氮上电子云密度有关,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碱性就越强

(1)仅考虑电子效应的影响

脂肪叔胺>脂肪仲胺>脂肪伯胺>NH3>芳香胺

(2)仅考虑溶剂化效应的影响

伯胺>仲胺>叔胺

(3)综合各类因素,在水溶液中

脂肪仲胺>脂肪伯胺、叔胺>芳香伯胺>芳香仲胺>芳香叔胺

(4)季铵碱为强碱

(5)胺类一般为弱碱,可与酸成盐,但遇强碱又重新游离析出

(6)利用胺的盐分离提纯胺;增加其水溶性和稳定性

②酰化反应【实际上就是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保护氨基以避免芳胺在进行某些反应时氨基被氧化破坏

伯胺、仲胺能与酰卤、酸酐作用生成酰胺,叔胺氮上无氢不能反应

③磺酰化反应

伯胺、仲胺可与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生成相应的磺酰胺

(1)由伯胺生成的磺酰胺氮上的氢受磺酰基影响呈弱酸性,可与碱成盐溶于水

(2)仲胺形成的磺酰胺氮上无氢,不与碱成盐而在水溶液中呈固体析出

(3)叔胺不被磺酰化,故在酸水溶液中成盐溶解

【鉴别三类胺——兴斯堡实验】

④与亚硝酸的反应【鉴别伯、仲、叔胺】

(1)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脂肪族重氮盐,低温下也会立即自动分解,定量的放出氮气,反应产物为醇、稀及卤代烃等混合物

(2)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一般小于5度)及强酸水溶液中反应生成芳香重氮盐——重氮化反应

(3)脂肪仲胺和芳香仲胺与亚硝酸反应,都是在氮上进行亚硝化,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中性黄色油状物或固体,绝大多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4)脂肪叔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不稳定易水解的盐,若以强碱处理则重新游离析出叔胺(5)芳香叔胺因为氨基的强活化作用,使芳环易于发生亲电取代,与亚硝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胺,如对位被占据则取代在邻位

⑤芳香胺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生物碱

(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立体化学 1、费歇尔投影式书写原则 连接原子或原子团的水平线代表伸向纸面前方的化学键,垂直线代表纸面后方。 2、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化合物概念(区别和联系) 3、R/S构型标记法 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 一、烷烃 1、构象异构(锯架式和纽曼投影式的书写) 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②卤代反应(自由基的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二、环烷烃 1、化学性质取代、开环加成(一般为三元环或四元环)原则(连氢最多和连氢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 2、构象环己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书写<两种>椅式的顺式和反式以及取代反应的稳定性即优势构象) 第五章烯烃和炔烃 一、烯烃 1、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2、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反应 (1)与卤素加成(在四氯化碳中进行):反应机制烯烃与氯或溴的加成反应通常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2)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HI>HBr>HCl>HF 不对称加成(马氏规则)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 (3)与硫酸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烷基硫酸氢酯在水中加热可以水解生成醇稀硫酸下即可反应,硫酸越浓越不易加成不对称加成也遵循马氏规则 (4)与水加成在酸催化下(如磷酸或硫酸)与水加成生成醇 ②催化加氢常用Pt、Pd、Ni等金属作催化剂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取代基增多空间位阻增大越不利于加成 ③自由基加成反应 (1)过氧化物存在下加溴化氢只有溴化氢反马氏规则 (2)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④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酸性条件下、稀冷条件下(顺式、褐色MnO2沉淀) (2)臭氧氧化最终生成醛或酮以及过氧化氢

药理学人卫八版

一、序言 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调研 二、药物代动力学 离子障: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意义: 首过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代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存在肝细胞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使药物代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 因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按血浆药物浓度C来计算进入体药物总量A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其计算式为Vd=A/C,Vd值大说明药物分布广泛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F,F=A/D×100% 清除率:单位时间有多少毫升血浆含药物被清除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 直接作用:药物对机体先产生的作用

《内科学》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部分

一、肺癌 1、肺腺癌: 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第七版为鳞癌)。 旧称的细支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肺泡上皮,影像学呈特征性的摩擦玻璃样病灶(GGO),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不侵犯间质。 2、临床表现: (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下列症状和体征: @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肺上沟癌;@副癌综合征: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样综合症)。 3、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II、III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IIIB、IV期肺癌,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医学|教育网整理。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2)靶向治疗:对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 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对于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肿瘤,EGFR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东亚肺腺癌病人

中,特别是女性和非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高于其他人种。 二、尿石症(黄健教授主编,P577): 上尿路结石治疗: (1)药物治疗:结石<0.6cm (2)体外碎石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比输尿管镜取石低。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2cm的肾结石,以及部分L4以上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医学|教育网整理。 术中术后出血是最常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术中如出血明显应终止手术置入肾造瘘管压迫止血。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拔出肾造瘘管后,如出血凶猛应立即行经血管介入止血。确实无法止血时应切除肾以保存病人生命。 下尿路结石治疗: 1、经尿道膀胱镜取石:结石<2-3cm 2、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为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膀胱感染严重者,应先做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待感染控制后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三、上尿路肿瘤(P584) 膀胱肿瘤 【病理】 原位癌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不良,向肌层浸润性进展,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 【临床表现】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少数广泛原位癌或浸润性癌起始即有膀胱刺激症状,预后不良。 鳞癌和腺癌为浸润性癌,恶性度高,病程短,预后不良。 【治疗】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灌注化疗。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浸润性鳞癌和腺癌、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并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时:膀胱全切除术,同时行尿流改道(非可控回肠膀胱术,对年轻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答案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 试题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测试题答案 1—20 BCDBA ACACB BACDD DCCAC 21.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22.由下而上、下进上出 23.(CH 3)3COH 24. N CH 3 25.硝基苯,苯,苯酚 乙基苯胺 27.CH 3CH(Cl)CHO 28.CH 3OCH(CH 3)2 29.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 (也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0. CH 2=CHCH 2CH 3 31. Br 2水 32.硝化,氧化 33.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 34.CH 3CH 2MgBr 35. C 2H 5 36.CH 3C(Br)2CH 3 37.CH 3CH 2CN 38.CH 3 CH 3CH=CHCHO . + CH 3I OH 41.CH 3CH(Br)CH=CH 2 42. CH 3COC 2H 5 OH 43.CH 3CH=CHCH 2OH 44. NHCOCH 3 45.CH 3CH=CHCOOH 46.N NO 2 47. CH 3NCH 2CH 3 48.RCH 2NH 2 + CO 2 CH 3CH 2CH 2Br B CH 3CH=CH 2 CH 3CH(OH)CH(CH 3)2 B CH 3COCH(CH 3)2 C CH 3CH=C(CH 3)2 51. A CH 3CHO B CH 3CH(OH)C 2H 5 C CH 3CH=CHCH 3 (CH 3)2CH(OH)CH 3 B (CH 3)2C=CHCH 3 53—72 CBDCD BCBCB ACACB DBDBC 73.下、上 左、右 74.亲电取代(离子型)、自由基 A C ,N-二甲基丙酰胺 77.(Z )-3-甲基-3-庚烯 78.稀碱性 79.白色 80.(CH 3)4N +OH - 81.负 正

人卫版有机化学版测试题 答案

测试题答案 1—20 BCDBA ACACB BACDD DCCAC 21.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22.由下而上、下进上出 23.(CH 3)3COH 24. N CH 3 H 25.硝基苯,苯,苯酚 26.N-乙基苯胺 27.CH 3CH(Cl)CHO 28.CH 3OCH(CH 3)2 29.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 (也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0. CH 2=CHCH 2CH 3 31. Br 2水 32.硝化,氧化 33.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 34.CH 3CH 2MgBr 35. C 2H 5 36.CH 3C(Br)2CH 3 37.CH 3CH 2CN 38.CH 3 39. CH 3CH=CHCHO 40.+ CH 3I OH 41. CH 3CH(Br)CH=CH 2 42. CH 3COC 2H 5 OH 43.CH 3CH=CHCH 2OH 44. NHCOCH 3 45.CH 3CH=CHCOOH 46. N NO 2 47. CH 3NCH 2CH 3 48.RCH 2NH 2 + CO 2 49.A CH 3CH 2CH 2Br B CH 3CH=CH 2 50.A CH 3CH(OH)CH(CH 3)2 B CH 3COCH(CH 3)2 C CH 3CH=C(CH 3)2 51. A CH 3CHO B CH 3CH(OH)C 2H 5 C CH 3CH=CHCH 3 52.A (CH 3)2CH(OH)CH 3 B (CH 3)2C=CHCH 3 53—72 CBDCD BCBCB ACACB DBDBC 73.下、上 左、右 74.亲电取代(离子型)、自由基 75.B A C 76.N,N-二甲基丙酰胺 77.(Z )-3-甲基-3-庚烯 78.稀碱性 79.白色 80.(CH 3)4N +OH - 81.负 正 82. C 2H 5C=CH 22H 5 83.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3版)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 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2)药物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3)药物: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选择题药物作用的1方式:兴奋、抑制2治疗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1)副反 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药物1)效应: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相互作用而引起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改变2) 最大效能:是指在量效曲线上,随药物浓度或剂量的增加,效应强度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效应(即为最大效能) 3)效应强度:是指在量效曲线上达到一定效应水平时所需的剂量(等效剂量)大小 4.药物安全性的评价能够引起50%动物产生效应或引起50%最大效应的剂量称为 ED50;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LD50。药物的安全性可用治疗指数(TI)来表示: TI= LD50/ ED50。用TI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 5.1)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的药物。它们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 在活性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在活性,但是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它们能激动受体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并用时

第八版人卫出版社生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围绕在许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regulation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内一些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应这些变化,最终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体内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前馈feedforward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经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第二章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一些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指物质在膜蛋白(生物泵)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转运。 被动运输 胞吞 通道扩散 载体扩散 伴随运输 出胞exocytosis 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 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细胞死亡碎片等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效应的过程。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是兴奋标志。 电紧张电位

有机化学综合测试题3(人卫版)

综合测试题(三)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标出D/L,R/S构型)或写出结构式 1. CH3CH2CHCHCH3 CH3 CH2CH3 2. CH3 H H OH 3. CH3COCH2COOH 4. COOH NH2 H 3 (标出R/S构型) 5. CHCH=CHCHO 6. (E)-3-甲基-2-己稀 7. 2-丙基甲苯8. N-甲基苯胺 9. 3-己稀-2-酮10. β-D-吡喃葡萄糖 二、填空题 1. 己烷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是,其碳链在空间呈现出状分布。 2. 写出1-甲基环己烯分别与HBr和KMnO 4 /H+试剂的反应式: 3. 写出甲苯分别与Br 3+FeBr 3 和KMnO 4 /H+试剂的反应式: 4. 甲苯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芳香性,芳香性化合物具有的特殊结构。 5. 甲酚是、和三种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甲酚还有两种官能团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其中对氧化剂稳定的是。 6. 邻羟基苯甲酸俗称水杨酸,其构造式为,分别写出水杨酸与乙酐、水杨酸与甲醇在浓硫酸存在下的反应式: 7. 丁酮二酸又称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有稳定的烯醇式异构体,写出其烯醇式结构: ;草酰乙酸受热易发生反应。 8. 卵磷脂的组成成分有甘油、高级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它们通过和 彼此结合而成,在生理PH下,卵磷脂主要以形式存在。 9. 丙氨酸(PI=溶于纯水中,其PH所在范围为。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σ键的是()。 A. CH 3CH 2 CHO B. CH 3 CH=CH 2 C. CH 3 CH 2 OH D. OH

2.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种官能团的是()。 A. CH 3CH 2 CHO B. CH 2 =CHCHO C. CH 3CH 2 CH 2 OH D. HOOCCH 2 COOH 3. 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顺反异构的是()。 A. CH 3CH=CHCH 3 B. (CH 3 ) 2 C=CHCH 3 C. CH 2=CHCH=CH 2 D. CH 3 CH=CHCHO 4. 下列化合物中,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是()。 A. 甲烷 B. 甲醇 C. 乙醚 D. 乙酸 5.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丁酸 B. 丁醇 C. 2-羟基丁酸 D. 丁醛 6. 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 乙胺 B. 苯胺 C. 二乙胺 D. N-乙基苯胺 7.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酮体的是()。 A. 丙酮 B. 丁酸 C. β-羟基丁酸 D. β-丁酮酸 8. 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丙烷 B. 丙醇 C. 丙醛 D. 丙酮 9. 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高的是()。 A. 丙酸 B. 丙酮 C. 乙醚 D. 甘氨酸 10. 在稀碱液中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A. 甲醛 B. 丙醛 C. 苯甲醛 D. 丙酸 11.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1-丙醇 B. 2-丙醇 C. 丙醛 D. 3-戊酮 12. 加热能脱羧的二元酸是()。 A. 丙二酸 B. 丁烯二酸 C. 戊二酸 D. 邻苯二甲酸 13. 下列化合物中,与亚硝酸反应有黄色油状物生成的是()。 A. 苯胺 B. N-甲基苯胺 C. 苄胺 D. N,N-二甲基苯胺 14. 具有变旋光现象的葡萄糖衍生物是()。 A. 葡萄糖酸 B. 葡萄糖二酸 C. 葡萄糖醛酸 D. 甲基葡萄糖苷 15.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水解的是()。 A. 油脂 B. 神经磷脂 C. 甲基葡萄糖苷 D. 胆固醇 16. 下列二糖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A. 蔗糖 B. 乳糖 C. 麦芽糖 D. 纤维二糖 17. 鉴定氨基酸常用的试剂是()。 A. Schiff试剂 B. Benedict试剂 C. 茚三酮溶液 D. Molisch试剂 18. 谷氨酸在纯水中带负电荷,其pI可能是()。 A. B. 9.40 C. D. 19. 根据下列油脂的皂化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油脂是()。 A. 猪油(195~203) B. 奶油(210~230) C. 牛油(190~200) D. 豆油(189~195) (二)多选题 1. 关于“必须脂肪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必须脂肪酸”是含有奇数个碳原子的不饱和酸 B. “必须脂肪酸”是含有偶数个碳原子的不饱和一元酸

卫生学考试重点(人卫第8版)

1、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预防疾病既包括防止疾病发生也包括防止疾病的发展和组织伤残。 3、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早隔离,早报告以便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积极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由理化,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和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构成)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6、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8、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得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 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0、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 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1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称二次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性三废’粪尿,污水,垃圾” 12、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分为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13、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若事先给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2受体作用占优势,使升压转为降压。 21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23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总称。 25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7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28抑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 3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表示。 33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转低,解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霉素蓄积中毒 34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35 强度:又称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36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7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38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39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40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41安全范围: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考试试题

测试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就是 A自由基反应就是按共价键的异裂进行的 B醛酮的加成主要就是亲核加成 C 叔丁基溴在NaOH的水溶液主要按S N2机制进行水解 D溴甲烷在NaOH的水溶液主要按S N1机制进行水解2.仲丁基的结构为 A(CH3)3C B CH3CH2CH2CH2C CH3CHCH2CH3 D(CH3)2CH 3.在室温下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的就是 A 环己烷 B 苯 C 环戊烷 D 环丙烷 4.能与FeCl3溶液显色的就是 A苯B苯酚C甲苯D硝基苯 5.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活性最强的就是 A CH2Cl B Cl C CH2CH2Cl D Cl 6.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就是 A乙醇 B 丙醇C异丙醇D叔丁醇 7.下列化合物中,没有手性碳原子的就是 A 1,2-二溴丁烷 B 2-溴丁烷 C 2-溴-2-甲基丁烷 D 1-溴-2-甲基丁烷 8.CH2=CHCH2OH与沙瑞特试剂(三氧化铬的吡啶溶液)反应生成 A CH2=CHCHO B CH2=CHCOOH C CO2+HOOCCOOH D CH2(OH)CH(OH)CHO 9.不能与饱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化合物就是 A乙醛B 2-戊酮C苯乙酮D环己酮 10.下列酸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就是 A 丙酸> 2-氯丙酸> 3-氯丙酸> 2,2-二氯丙酸

B 2,2-二氯丙酸> 2-氯丙酸> 3-氯丙酸> 丙酸 C 2,2-二氯丙酸> 3-氯丙酸> 2-氯丙酸> 丙酸 D 3-氯丙酸> 2-氯丙酸> 2,2-二氯丙酸> 丙酸 11.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就是 A 甲胺B氢氧化四甲铵C二甲胺 D 三甲胺 12.下列化合物醇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就是 A乙酰氯> 乙酸酐> 乙酸乙酯> 乙酰胺 B乙酸酐> 乙酸乙酯> 乙酰氯> 乙酰胺 C乙酰胺> 乙酸酐> 乙酸乙酯> 乙酰氯 D乙酸乙酯> 乙酸酐> 乙酰氯> 乙酰胺 13.磺酰化反应可以鉴别 A伯、仲、叔醇B伯、仲、叔卤代烃 C 伯、仲、叔胺 D 叔醇与叔胺14.鉴别苯甲醛与苯乙醛可用的试剂为 A饱与亚硫酸氢钠B2,4-二硝基苯肼 C Tollens试剂 D Fehling试剂 15.按次序规则,基团最大的就是 A –CH2OH B –COOH C -CHO D -OH 16. CH3 CH3 与HBr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H3C A CH3CHC(CH3)3 Br B CH3CH2CH2C(CH3)2 Br C BrCH2CH(CH3)CH(CH3)2 D Br (CH3)2CHC(CH3)2 17. CH=CH2 H OH CH2CH3的对映体就是 A CH=CH2 H CH2CH3 HO B CH=CH2 H CH2CH3 HO

有机化学综合测试题人卫版精编版

有机化学综合测试题人 卫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综合测试题(一)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包括构型标记) 1. H 3C Br CH 2CH 3 H 2. N CON(CH 2CH 3)2 3. HO C CH 2OH H H 2C O P OH OH O 4. CH 3COOCH(CH 3)2 5. C H CHO C 6H 5 H 6. CH 3OCH 2CH 3 7. COOH H Cl COOH HO H 9. O H 3C O 10. NO 2 SO 3H 二、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草酰乙酸 2. 硬脂酸 3. 尿嘧啶 4. 溴乙烷的最稳定构象(Newman 投影式) 5. 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 6.(R )-半胱氨酸 7. 水杨酸甲酯 8. 2,3-二巯基丙醇 9. 乙酰胆固醇 10. γ-谷胱甘肽 三、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选择题 果糖的糖脎和下列化合物中( )的糖脎是同一物质。 A. D- 甘露糖 B. L-葡萄糖 C. D-半乳糖 D. D-核糖 2.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乙胺 B. 苯胺 C. 胆碱 D. 尿素 3.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H 3C C O NH 2 B. H 3C C Cl O C. CH 3COOC 2H 5 D. (CH 3CO)2O 4.在常温下,最容易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是( )。 A. 2-溴-2-戊烯 B. 3-溴-2-戊烯 C. 5-溴-2-戊烯 D. 4-溴-2-戊烯 5.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甘氨酸 B.赖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谷氨酸 6. 下列化合物中,可用于重金属离子中毒的解毒剂是( )。 A. H 3C CH 3 O B. H 3CH 2C S CH 2CH 3 C. CH 3CH 2SH D. NaOOCHC SH CHCOONa SH 7.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异丙醇 B. 1-丙醇 戊醇 D. 丙醛 8. 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稳定烯醇式结构的是( )。 A. HOOC H 2C COOH B. H 2C CHCHO OH OH C. H 3C C CH(COOC 2H 5)2O D. H 3C C CH 3 CH 3COOC 2H 5 O 9.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缩二脲反应的是( )。 A. H 2C CHCONHCH 2CONHCHCOOH NH 2 OH CH 3 B. HO CH 2CHCONHCHCOOH NH 2 C H 2 C. H 2N C C NH 2O O D. H 2N H N C NH 2 O O 10.能将仲丁醇、叔丁醇和正丁醇一一加以鉴别的试剂是( )。 A. 无水ZnCl 2+浓H 2SO 4 B. K 2Cr 2O 7+ H 2SO 4 C. I 2+NaOH D. 浓H 2SO 4 11.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 甲酸 B. 乙醇 C. 二甲胺 D. 丙烷 12.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对映异构(旋光异构)的是( )。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第8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二)地位桥梁学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具有的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 (3)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

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内容(部分)

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部分 一、肺癌 1、肺腺癌: 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第七版为鳞癌)。 旧称的细支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肺泡上皮,影像学呈特征性的摩擦玻璃样病灶(GGO),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不侵犯间质。 2、临床表现: (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下列症状和体征:@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肺上沟癌;@副癌综合征: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样综合症)。 3、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II、III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IIIB、IV期肺癌,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2)靶向治疗:对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对于携带EGFR

基因突变的肿瘤,EGFR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东亚肺腺癌病人中,特别是女性和非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高于其他人种。 二、尿石症(黄健教授主编,P577): 上尿路结石治疗: (1)药物治疗:结石<0.6cm (2)体外碎石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比输尿管镜取石低。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2cm的肾结石,以及部分L4以上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 术中术后出血是最常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术中如出血明显应终止手术置入肾造瘘管压迫止血。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拔出肾造瘘管后,如出血凶猛应立即行经血管介入止血。确实无法止血时应切除肾以保存病人生命。 下尿路结石治疗: 1、经尿道膀胱镜取石:结石<2-3cm 2、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为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膀胱感染严重者,应先做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待感染控制后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三、上尿路肿瘤(P584) 膀胱肿瘤 【病理】 原位癌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不良,向肌层浸润性进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考试试题电子版本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考试试题

测试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自由基反应是按共价键的异裂进行的 B 醛酮的加成主要是亲核加成 C 叔丁基溴在NaOH的水溶液主要按S N2机制进行水解 D 溴甲烷在NaOH的水溶液主要按S N1机制进行水解 2.仲丁基的结构为 A (CH3)3C B CH3CH2CH2CH2 C CH3CHCH2CH3 D (CH3)2CH 3.在室温下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的是 A 环己烷 B 苯 C 环戊烷 D 环丙烷 4.能与FeCl3溶液显色的是 A 苯 B 苯酚 C 甲苯 D 硝基苯 5.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 CH2Cl B Cl C CH2CH2Cl D Cl 6.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醇 B 丙醇 C 异丙醇 D 叔丁醇 7.下列化合物中,没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 1,2-二溴丁烷 B 2-溴丁烷 C 2-溴-2-甲基丁烷 D 1-溴-2-甲基丁烷

8.CH2=CHCH2OH与沙瑞特试剂(三氧化铬的吡啶溶液)反应 生成 A CH2=CHCHO B CH2=CHCOOH C CO2+HOOCCOOH D CH2(OH)CH(OH)CHO 9.不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化合物是 A 乙醛 B 2-戊酮 C 苯乙酮 D 环己酮 10.下列酸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丙酸 > 2-氯丙酸 > 3-氯丙酸 > 2,2-二氯丙 酸 B 2,2-二氯丙酸 > 2-氯丙酸 > 3-氯丙酸 > 丙 酸 C 2,2-二氯丙酸 > 3-氯丙酸 > 2-氯丙酸 > 丙 酸 D 3-氯丙酸 > 2-氯丙酸 > 2,2-二氯丙酸 > 丙 酸 11.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A 甲胺 B 氢氧化四甲铵 C 二甲胺 D 三甲胺 12.下列化合物醇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乙酰氯 > 乙酸酐 > 乙酸乙酯 > 乙酰胺 B乙酸酐 > 乙酸乙酯 > 乙酰氯 > 乙酰胺 C乙酰胺 > 乙酸酐 > 乙酸乙酯 > 乙酰氯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答案.docx

1—20 BCDBA ACACB BACDD DCCAC 21.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22.由下而上、下进上出 CH3 N 23.(CH 3)3COH24. H 25. 硝基苯,苯,苯酚乙基苯胺 27.CH3 CH(Cl)CHO28.CH 3 OCH(CH 3 ) 2 29.亚油酸,α - 亚麻酸,花生四烯 (也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30.CH2=CHCH 2CH 331. Br2水32.硝化,氧化33.β-丁酮酸,β -羟基丁酸 CH3 CH2MgBr C2H 5 CH 3C(Br) 2 CH 3CH CH CN 34.35.36.37.32 CH 3 OH CH3CH=CHCHO+ CH 3I 38.. CH 3 CH(Br)CH=CH 2 41. OH NHCOCH 3 CH3 COC2 H5 42.H43.CH 3 CH=CHCH 2OH44. 45.C H 3CH=CHCOOH NO 2 CH3 NCH2 CH3 46.N47.NO48.RCH 2NH 2 + CO 2 CH 3CH 2 CH 2Br B CH 3CH=CH 2 CH 3CH(OH)CH(CH3) 2B CH 3COCH(CH 3 )2C CH 3CH=C(CH 3)2 51.A CH 3 CHO B CH 3CH(OH) C 2H 5C CH3CH=CHCH 3 (CH 3)2CH(OH)CH 3B(CH 3)2C=CHCH 3 53—72CBDCD BCBCB ACACB DBDBC 73. 下、上左、右74. 亲电取代(离子型)、自由基A C ,N- 二甲基丙酰胺77.(Z)-3- 甲基 -3- 庚烯78. 稀碱性 79.白色 80.(CH ) N + OH- 81. 负正 3 4

有机化学综合测试题(人卫版) (2)

综合测试题(一)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包括构型标记) 1. H 3C Br CH 2CH 3 H 2. N CON(CH 2CH 3)2 3. HO C CH 2OH H H 2C O P OH OH O 4. CH 3COOCH(CH 3)2 5. C C H CHO C 6H 5 H 6. CH 3OCH 2CH 3 7. 8. COOH H Cl COOH HO H 9. O H 3C O 10. NO 2 SO 3H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草酰乙酸 2. 硬脂酸 3. 尿嘧啶 4. 溴乙烷的最稳定构象(Newman 投影式) 5. 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 6.(R )-半胱氨酸 7. 水杨酸甲酯 8. 2,3-二巯基丙醇 9. 乙酰胆固醇 10. γ-谷胱甘肽 三、完成下列反应式 1. H 3CHC CH 2 HBr NaCN H +/H 2O 2. 2CH 3 CH 2CH 2CHO NaOH/H 2O 3. COOH COOH 4. CH 3NHCH 3NaNO 2 + HCl 5. C O Cl +(CH 3)2NH

6. H 3C H OH H 2C COOH 7. H 3C C C H CH 3 CH 3 KMnO 4/H + 8 H 3CH 2CC CH +[Ag(NH 3)2]NO 3 9. CHO H OH H OH HO H H OH CH 2 OH +H N H 2N 10. H 2NCHCH 2CH 2CONHCHCONHCH 2COOH COOH CH 2SH pH=3.2的溶液中 四、选择题 1.D-果糖的糖脎和下列化合物中( )的糖脎是同一物质。 A. D- 甘露糖 B. L-葡萄糖 C. D-半乳糖 D. D-核糖 2.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乙胺 B. 苯胺 C. 胆碱 D. 尿素 3.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H 3C C O NH 2 B. H 3C C Cl O C. CH 3COOC 2H 5 D. (CH 3CO)2O 4.在常温下,最容易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是( )。 A. 2-溴-2-戊烯 B. 3-溴-2-戊烯 C. 5-溴-2-戊烯 D. 4-溴-2-戊烯 5.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甘氨酸 B.赖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谷氨酸 6. 下列化合物中,可用于重金属离子中毒的解毒剂是( )。 A. H 3C S CH 3O B. H 3CH 2C S CH 2CH 3 C. CH 3CH 2SH D. NaOOCHC CHCOONa 7.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异丙醇 B. 1-丙醇 C.3-戊醇 D. 丙醛 8. 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稳定烯醇式结构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