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同学们:大家好!现将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参考答案发给你们,难免有错误之处,望参考回答。其余部分将陆续发给你们,希望同学们按作业要求认真完成,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儿童心理学作业1

一、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是通过观察,记述婴儿的发展,并加以编排、描述和说明。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

3、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初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他们甚至可以被随意的杀害或抛弃。直到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父母们仍有权杀死其残废、非

婚生或其他不想要的婴儿,或将他们弃置于荒郊野外,任其生死,或是卖给他人做奴隶。人们从未想过,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年龄特征,拥有他们自己的权利。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来养育、教育儿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并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夸美纽斯的儿童观对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具有重要影响。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所以他认为,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他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和教育观点。他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baby biography)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他每天都记录其儿子早期的发展。达尔文对儿童发展的好奇心源自其早期的进化理论。

尽管婴儿传记并不是对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皮亚杰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多数学者认为,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发展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机械模型和机体模型。

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

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

儿童心理学作业2

一、概念题

1、气质:气质是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2、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阿普加量表: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

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

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4、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5、补偿性生长:

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

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例如就IQ而言,遗传力就是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对IQ影响的比率。

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

2、简述胎儿身体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胚种期也称为细胞和组织分化前期,大约持续两周。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3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8周结束。胎儿期也叫器官和功能分化期,从怀孕第3个月到出生为止。

分娩是指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孕妇身上分离、排出的过程,这可以说是女性有生以来最为艰苦的一项体力劳动。

分娩过程通常要经过三个明显的阶段。

分娩过程并不都是很顺利的,有些婴儿很容易发生分娩并发症,特别是那些母亲孕期身体健康状况很差、又没有好的医疗护理或有孕期病史的婴儿。通常有三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缺氧、早产和低重儿。

缺氧

如果婴儿在脱离母亲的氧气来源后不能立即开始呼吸,就会出现缺氧现象,一旦缺氧超过3、4分钟,将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通常把妊娠少于38周,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早产儿。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都是健康的,但还不够成熟,而且对疾病也比较敏感,体重增加较慢。

足月低体重儿是指足月出生,但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婴儿。妊高症及胎盘功能异常是足月低重儿的主要原因。如果照顾不周,低重儿在体形上可能一直会比正常孩子瘦小,并可能遇到更多的情绪问题,在智力和学业成就上表现出一些长期的缺陷。

3、简述新生儿的反射:

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吸吮反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表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反射

名称反应发展和出现的时间

生存反射呼吸反射反复的吸气和呼气终生

眨眼反射闭眼或眨眼终生

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终生

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几个星期内消失,后被自主性

的头部转动所取代

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的物体终生

吞咽反射吞咽终生

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

曲脚趾

一般在8个月到1年时消失

手掌抓握反射弯曲手指去抓握物体在3、4个月之内消失,后被

自主性的抓握所取代

摩罗反射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

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

背呈弓形,两只胳膊并拢,好

像去抓什么东西

胳膊动作和背部弓形变化在

头4到6个月消失;以后被惊

吓反射取代

4、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含义: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5、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

儿童大脑的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

大脑两半球看起来很对称,但是,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是个体的优势脑半球。大约有90%的人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的动作。

6、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原则向外生长

儿童身体外部构造的变化和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一样,都遵循相同的模式——即在婴儿期发育很快,在儿童早期和中期发育较缓慢,在青春期发育又再一次快起来。但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略有不同: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7、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遗传和激素

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营养

2岁以前,孩子们的食欲一般都不错,他们喜欢吃各种谷类食物。3岁后,幼儿可能开始挑食,这是因为他们的生长速度减慢了。

疾病

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如风疹、水痘甚至肺炎等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受伤

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很多意外伤害,如跌落、噎塞、误食、烫伤、夹伤、溺水、利器伤害、交通意外等,都是在儿童早期最常见并导致儿童受伤甚至夭折的主要原因。婴儿期是意外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段,其次就是儿童早期。

情感

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

8、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涂写。书画同源,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一开始,幼儿往往是乱涂记号、乱画线条,以此代表某些他们心中想表达的事物。

(2)模仿和临摹。在早期书写中,幼儿毫无文字意识,但是,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对文字的注意和感知,有助于孩子提高对线条和顺序的认知程度。由于手眼协调程度的影响,到5岁时,大多数幼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笔能力差。

(3)流畅书写。6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稍加训练,孩子就可以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名字。当然,受空间知觉能力所限,他们写出来的字会过分紧密或过分松散。

9、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别差异

儿童出生后,动作随之开始发展。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和身体及神经系统发展一样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即由上至下——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有近及远——近躯干的肢体动作先发展,远离躯干的手、腿等后发展,即头、躯干、手臂的动作发展先于双手和手指的发展。

儿童早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生理成熟有关,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但是由于遗传、环境、营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动作发展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示范,也是影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业3

一、概念

1、视觉偏好法:所谓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

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深度知觉是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我们之间距离的一种能

力。吉布森等人精心设计了一种装置——视觉悬崖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知觉整合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

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

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感知运动图式是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

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客体概念是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

——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

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照顾者与幼儿的互动,逐渐受到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养育者与

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2、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反射练习期(0—1个月)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

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

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8—12个月)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

心理表征阶段(18个月—2岁)

3、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

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皮亚杰用著名的守恒任务来研究幼儿的直觉思维。守恒是指尽管物体的外观发生改变,但它特定的自然特征仍保持不变的特征。

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

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弗林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种人群总体智商持续稳定升高的现象被称为“弗林效应”。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Q持续下降的儿童一般都生活在贫困的环境里。贫困的环境会阻碍智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抑制效应会随时间而累积,所以,个体处于贫困环境中越久,智力测验的成绩就越差。明显,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父母给予的爱和温暖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预测性最好。由于父母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他们就会鼓励孩子获取新知识,训练孩子的认知技能,而这些正是完成智力测验所需要的。因此,来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力测验分数也会较高。

5、举例说明词义的过度扩张、词义的过度缩小和语言的过度规则化:

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赋予他说出的单词很多不同的意义,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

浩浩把奶,妈妈的奶,或者牛奶,都称呼为“牛奶”,这就是很典型的“过度扩张”

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

爸爸对爷爷:爸,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4岁的浩浩:他是爷爷!

爸爸:是,他是你爷爷,他也是我的爸爸呀。

浩浩:不,他是爷爷!他不是爸爸!

还会出现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过度规则化还表现在幼儿对句子的理解中,如“妈妈被小明背着”,孩子们也会理解成“妈妈背着小明”。过度规律化的现象在幼儿期非常普遍,这与幼儿的概括能力发展有关,同时,这种倾向也有利于幼儿迅速理解和掌握母语。

5、举例说明母亲会哪些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言语陈述作出的反应。

母亲会以三种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陈述作出反应:扩充——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述儿童的陈述(儿童:“要牛奶!”妈妈:“哦,你要喝牛奶了”);重新塑造——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儿童:“叔叔有小小个狗”,妈妈:“对,他的狗很小”);澄清问题——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流尝试(儿童:“今天雨下大。”妈妈:“哦?下雨了?”)。这些反馈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比较好的互动方式,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作业4

一、概念题

1、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

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情绪理解是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

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

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5、依恋: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6、拟合模型: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

的匹配。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7、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

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8、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优势反应就是儿

童最想做的事:得到某个东西或者进行某种活动;劣势反应就是儿童应该去做的事。

9、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10、性别概念:性别概念,就是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

无法改变的特征。

二、简答题

1、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霍夫曼(Hoffman,1987)认为,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

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3岁之前很难正确地命名图片人物或木偶的表情,他们还是喜欢滥用“快乐”这个情绪标签。3-5岁,幼儿逐渐掌握了正确命名他人或木偶面部情绪的词汇,除了偏爱“快乐”这个标签以外,他们开始使用“伤心”(或“生气”)来形容一系列消极情绪。4-5岁的儿童则逐渐学会使用“恐惧”(用以表示害怕)这个标签。当儿童进入小学中期后,他们开始能使用“惊讶”或“厌恶”等标签来形容更为复杂的情绪,比如自豪、羞愧、内疚等。

除了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幼儿还能对身体动作所蕴含的情绪信息加以识别。在观看成人富有各种情绪的舞蹈时,5岁的儿童都能区分一些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而8岁儿童基本上能够正确地识别舞蹈者所有的富有表情的动作所蕴含的情绪:快乐、伤心、生气或害怕。

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在幼儿阶段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混合情绪是指个体对同一情境产生两种不同情绪的现象。

3、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3-6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用语言和认知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自言自语,“打针不疼,打了针病就好了。”);通过限制感觉输入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快闭上眼睛,我怕大鲨鱼”,或是闭上眼睛挡住强光,捂住耳朵防止刺耳的声音);通过改变目标来转换心情(如被一个游戏小组拒绝后,决定参加另一个小组的游戏);用一些愉快的念头来克服负面情绪(“妈妈离开我,但是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去看电影了”);重新解释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他(电

影演员)没有死,是在演戏,是假的”)等。幼儿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能力的经典研究范式是马歇尔的“糖果实验”。

4、简述情绪表达规则

四类情绪表达规则。

①最小化规则:即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

②最大化规则:主要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增强。

③面具规则:即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

④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通常是相反的)情绪代替另一种情

绪。例如,当你收到的礼物并不尽如人意时,也要抑制住自己的失望表情,而表达高兴的情绪。

5、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

依恋是婴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非常稳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首先,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婴儿与母亲的交往经历会促使婴儿对他人、自我、世界以及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产生期待和信念,形成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被称为“内部工作模式”,它将成为日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范型,并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中。

其次,依恋会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很多纵向研究表明,与母亲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在2岁时会表现出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喜欢参与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象征性游戏,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同龄人中也更受欢迎。而那些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在学前期和学龄期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并可能被同龄人排斥,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安全感。

第三,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和父母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成年后与他们的配偶也有安全的亲密关系,当他们成为父母后,更有可能以积极、敏感的方式抚养他们的孩子,并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亦然。

6、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气质是由神经类型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虽然气质与遗传有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整体中处于两极的儿童,即最为抑制的儿童和最不抑制的儿童,其气质才会保持长久的稳定性,其余多数儿童的抑制水平会因时间变化而发生相当大的改变。

气质的不稳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

如比较喜欢哭闹的孩子,当他们学会了自我控制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安静。

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如早期活动水平高的孩子,可能比较容易哭闹、不容易被安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更敏感、更喜欢探索。

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抚养实践、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气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7、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

自我认识一旦形成,幼儿对自己的生理特征、物理特征的认识就会加强,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或需要,他们对自我主张的坚持也会越来越多。他们开始用“我”来宣称自己的需要、情感或物品,用“不”来宣称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和支配能力。他们变得不愿“分享”了——“这是我的!”也变得“不听话”了——“不!”

其实这些都表明,幼儿已经有了自我认识,建立了自我概念。对2、3岁幼儿的逆反和他们对自我主张的坚持,以及对“物权归属”的坚持等让人烦恼的行为,父母和教师应持保护性的态度,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用各种策略引导孩子服从那些必须服从的规则,而对孩子们不违反规则的自我坚持,则给以鼓励、接受和支持,这样,幼儿就能逐渐学会在自我坚持和遵守规则、在自我主张和考虑他人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自我概念。

8、简述自尊的起源和自尊的评价

自尊最初来源于早期的亲子互动中。那些在婴儿期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我价值感,获得较高的自尊水平。

自尊水平取决于儿童在许多不同领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因此,在测量儿童自尊时,可以让儿童根据各种特定的情境对自己分别做出评价,每个领域的评价都不会对其他领域的评价产生影响。研究者将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分为了以下五方面:

学业能力:儿童如何看待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

运动能力:儿童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感受;

社会能力:儿童是否感到自己受同伴的欢迎;

外表长相:儿童觉得自己有多好看;

行为举止:儿童认为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接受的程度。

儿童心理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1、 婴儿大脑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1 分) A.大脑单侧化 B.大脑重量的增加 C.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D.大脑形态的发展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2、 对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叫做()。(1 分) A.观察学习 B.延迟模仿 C.模仿 D.再现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3、 一般而言,达到数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是在()。 (1 分) A.6~8岁 B.7~9岁 C.8、9~10岁 D.11~12岁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4、 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1 分) A.易受感染性 B.冲动性 C.两极性 D.不稳定性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5、 在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上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左右。

(1 分)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6、 ()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1 分) A.3~6岁 B.7~10岁 C.8~9岁 D.11~12岁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7、 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是在()。 (1 分) A.小学一、二年级

B.小学三、四年级 C.小学四、五年级 D.小学五、六年级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8、 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 (1 分) A.小学二年级起 B.小学三年级起 C.小学四年级起 D.小学五年级起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9、 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后,小学儿童还是认为两者大小一样,且形状可以改变回来,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具有()。 (1 分) A.反演可逆性 B.类别系统化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60分) 阶段测验一 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 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研究法 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研究 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 横向研究 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 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8 概念题08. 替代强化 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doc

1. 2. 3. 4. 5. 6. 不断积累的过程。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与年龄偏小。 自然前提。 社会条件。 组成的。 三神方法。 两大类。 电大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2010-05-28 16:20:40) 转载 @1标签:分类:悠西悠随意 浙江电大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 作业答案 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 (第1至2章)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句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 格等,从而构成个体I'可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 1)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0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作业以及答案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试题(20181124,深圳) 拟题人:陆小英学生姓名:18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的括号中。) ( B )1. 普莱尔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 B )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学家的是______。 A.霍尔 B.荣格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 A )3.在相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是______。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 ( A )4.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主动与内疚 B.勤奋与自卑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亲密与孤独 ( D )5. 埃里克森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两性期儿童应重点解决的发展危机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奋-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D.亲密-孤独 ( A )6.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从“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姐的妹妹”,这是因为儿童不具备能力。

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迟模仿 ( B )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中,证明_______是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A.味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 ( D )8.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是______。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内化 ( C )9.“三山实验”用来论证儿童思维的______。 A.象征性机能 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观点采择能力 ( C )10.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双生子爬梯说明了______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 C )11.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是______。 A.三山实验 B.类包含实验 C.视崖实验 D.照镜子法 ( A )12.“儿童的游戏就是在复制人类祖先的行为”,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A.霍尔 B.彪勒 C.席勒-斯宾塞 D.格罗斯( C )13.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是一种______。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 A )14.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这说明其处于阶段。

模板-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第一次话题讨论一位幼儿园教师建议父母:不要太担心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冲突只表示他们遇到了问 题并开始尝试处理问题,孩子们可能会有建设性地解决他们的 冲突并从中获得成长。请问这位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谈谈你的观点。 答: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体儿童会主动地东来和自我创原有的经验经 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或小横手,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 和可望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 和学习,微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诚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 引领和支持作用第二次话题讨论怀孕了两月的文清对自己 腹中的胎儿很好奇,她说:“我现在看起来还不像个孕妇,这是不是表示胎儿还没怎么发育?胎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请你给她一些答复。 答:现在胎儿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手指和脚趾间看上去有少量的蹼状物,他(她)像跳动的豆子一样开始有运动。孕2个月末时,胎儿已经能辨别头、躯干的轮廓,尾巴也小了一些,眼睛、耳朵、口唇大致出现,已经有脸的轮廓,但眼 睛还分别长在两侧,骨骼还是软骨状态。心、肝等内脏已经初

具规模,大脑在迅速发育中,羊膜腔里有羊水,胎宝宝好像漂浮在上面。 第三次话题讨论 5岁的浩浩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他甚至能 自己读他喜爱的故事书了。可是他经常念错字,如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读成“克克业业”等,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他以后汉字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答: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刚开始认汉字时都会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可能还会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对汉字有兴趣,愿意多读多看,是一个好现象。 但孩子总是容易辨认出事物的突出明显的特征,比如提到小白兔,他想到的就是长耳朵,提到大象,他立刻想到长鼻子,而不会去注意一些细节信息。他们观察事物也常常表现得有些马虎大意。因为他注意不到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才成为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念成克克业业;同时孩子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也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东西相联系,所以他会执著地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对学习书面语言产生反感。家长应当引导分析字有哪些不一样,告诉他正确读音,并鼓励他念正确。 第四次话题讨论 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学习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图表、_______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______、排除法、_______、_______。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________之间或者_________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________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____________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___________、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同学们:大家好!现将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参考答案发给你们,难免有错误之处,望参考回答。其余部分将陆续发给你们,希望同学们按作业要求认真完成,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儿童心理学作业1 一、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是通过观察,记述婴儿的发展,并加以编排、描述和说明。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 3、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初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他们甚至可以被随意的杀害或抛弃。直到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父母们仍有权杀死其残废、非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业1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臵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下列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2、保育员道德品行素质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 (人格) 3、婴幼儿(3-4 岁)时说谎为正常现象。 4、孩子在初入园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行为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造成的。 5、幼儿的需要主要有生理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 等。 6、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 化)、易受感 染和易外露。 7、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8、婴儿生理性流涎发生的原因是(唾液腺发育完善,唾液分泌旺盛)。

9、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10、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1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情绪)。 12、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和与成人的关系。 13、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等。 14、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 影响、 (遗传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15 、记录(个别儿童的情况)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体弱儿童的身体和活动情况以及个别需要帮助的儿童的情况。 16、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 新)的基本要求。 17、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18、(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19、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上。 20、幼儿衔接工作主要是培养(入学的适应 性)而非小学化。 2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22、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3、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 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 24、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25、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6、(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1)可 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27、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儿童心理学作业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 分,共40 分) 1 、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 、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 、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 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 世纪末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英国哲学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 年德国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 )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 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 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 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 的层次。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连续与非连续之争 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 展的关系问题。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一位4 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 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 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 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 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请分析 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 题。这位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 征决定的,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遗 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但这 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 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 因素包括教育干预举措、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 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事实上,遗传与环 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 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 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 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 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岁儿童的 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 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 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它具有较 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 征。研究儿童的发展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 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 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 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性本能 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 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 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 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 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 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 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 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 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 人格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 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 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 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 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 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 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 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 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 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 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 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 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 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 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 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 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 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 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 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 4、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 性的含义。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 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 元的分化。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 “突触”。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 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5、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 偏好的形成。 (1)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 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 (2)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 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 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 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 制着身体的左侧。(3)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 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 成了用手偏好。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经验对用 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6、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 育的不同步性。 (1)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在婴 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 育也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年里生长最快。1 岁后到青春 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躯干将在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 展最快的身体部位。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 原则向外生长。先是胸腔和内部器官,然后是胳膊和 腿,最后是手和脚。(2)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神 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 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 慢。而生殖系统在 4 岁前仅 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 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 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7、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 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 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 长发育。(2)睡眠 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3)营养: 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 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 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 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 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如果儿 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 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 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5) 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 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 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 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 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 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 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 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 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8、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 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涂写。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 不出来的。(2)模仿和临摹。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 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到5 岁时,大多数幼 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 笔能力差。(3) 流 畅书写。6 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 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9、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 个别差异。 (1)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遵循头尾原则 和近远原则,即由上至下——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 于腿和下肢的发展;有近及远——近躯干的肢体动作先发 展,远离躯干的手、腿等后发展,即头、躯干、手臂的动 作发展先于双手和手指的发展。(2)儿童早期动作技能 的掌握与生理成熟有关,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但是由于遗 传、环境、营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动作发展上存在 很大的个体差异。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儿 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还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成人的鼓励、期 望和榜样示范,也是影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9分,共36 分) 1、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 (1)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 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 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 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 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2)唤起性 的互动:是指由 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 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如爱笑、好 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闷不乐、消 极被动的婴儿多; (3)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 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儿 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 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 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例如,有社交倾 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 参加各种活动。于是,喜欢社交的孩子,社会交往机会更 多,社交能力更强了。 2、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 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请问影响 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致畸因子: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 坏的因子。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 接的。它可能取决于致畸因子的剂量;遗传特征;暴露于 致畸因子的时期。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 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咖啡因饮料(如咖啡、 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 和一些辐射(如X 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 等)。(2 )母亲的其他因素:母亲的疾病、母亲的营养 和母亲的情绪压力。 3 、9 月份年轻的芳芳老师刚刚接手一个“全托”的 小班。她应该怎样安排孩子中午的午睡和晚上的睡眠?请 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 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 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 —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 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 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 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 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 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适 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认知结构,或皮 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 整合经验、解决问题。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 而成为新的、复杂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 促进适应。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补的活动而发 生的。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 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 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 与失衡,就是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发展经历了四 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 岁)、前运算期 (2—7岁)、具体运算期(7—11 岁)、形式运算 期(11、12 岁以后))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 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 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 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 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 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 计划、问题解决及书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 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 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 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 要因素。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 “现有发展水平” 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 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 )社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 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 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 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 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 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 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5 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 成。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二及参考答案一、概念 题(每题2分,共10 分) 1、气质: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 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 差异。 2、人格: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 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 3、阿普加量表: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 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 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4、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 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 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5、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 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 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54 分)1、简述遗传力 及其研究方法。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 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 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 究, 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 略。 2、简述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 发症。 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 270 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 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分娩是指 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孕妇身上分离、排出的过程,通 常要经过三个明显的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胎儿娩出、 胎盘娩出。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有缺氧、早产、足月 低体重儿。 3、简述新生儿的反射。新生儿的反射包括生存反 射如呼吸反射、 。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和原 始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 射、行走反射。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 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吸吮反 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 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 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而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有什么 用处,但是它们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