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义务教育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教科版义务教育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师: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 1 8.31-9.1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2 9.4-9.8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 3 9.11-9.15 一2观察一棵植物 4 9.18-9.22 机动 5 9.25-9.30 一3观察叶 6 国庆节机动 7 10.9-10.13 一4这是谁的叶 8 10.16-10.20 一5植物是“活”的吗 9 10.23-10.27 一6校园里的植物 10 10.30-11.3 机动 11 11.6-11.10 二1在观察中比较 12 11.13-11.17 二2起点和终点 13 11.20-11.24 二3用手来测量 14 11.27-12.1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15 12.4-12.8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6 12.11-12.15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 17 12.18-12.2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8 12.25-12.29 机动 19 1.2-1.5 总结评价

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发展目标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主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为此,教材慎重地选择了这两个单元作为开篇,作为小学一年级起始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活动类型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系统运用。一年级的活动设计也不例外,并且应该担负起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任务。因此,我们除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外,特别强调了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个人记录和班级记录),强调了要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强调了展示证据的重要,强调了同伴合作和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们形成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行为,注意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一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将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只要肯于钻研,你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将体验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内心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他们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所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把《科学》课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科版(2023秋)科学一年上册《植物》第二课《 观察一棵植物》说课课件(共25张PPT)(附反思、

教科版(2023秋)科学一年上册《植物》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说课课件(共25张 PPT)(附反思、板书) (共25张PPT) 《观察一棵植物》说课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观察一棵植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观察一棵植物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节课内容主要有: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观察它的根茎叶。本课以观察,记录,交流为重点,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发现大自然中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乐意去做,乐意去学。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一个植物世界,一个快乐的学生大舞台,把植物以亲切美丽的形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语言的描述,观察植物等形式,发展观察力,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一个植物的王国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顺序进行科学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科学、想科学、用科学。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用MV导入课程。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上课铃声响了,他们还在惦记外面的事情。我就用一首他们熟悉的欢快的歌《小松树》去吸引他们。从动态的MV到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植物的美,激发他们想了解植物的欲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教学课件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1.剪子和刀具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学探究 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 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STSE 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 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其他种类的刀和剪、手套、石块。 做小挂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笔、裁纸刀、线绳、胶水,薄厚不同的彩纸。 三、教学时间 1至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各种漂亮的窗花图片。 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纸裁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 (二)新课学习 1.分开一张纸 (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张大纸分开,怎样才能分开呢? (2)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种方法(图片):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 (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 (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害自己,也要防止伤

害他人。 (5)教师示范操作。 (6)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 (7)再次比较3种分纸效果。 (8)小结。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达到要求,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制作小挂件 (1)出示小挂件的图片或实物,提出任务:过新年,我们一起制作一些小挂件装扮教室,烘托节日气氛。 (2)思考:做这样的小挂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怎样做? (3)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并解读小挂件设计图、分步制作示意图。 (4)根据教师的范例,学生分组交流并口述设计及制作思路。 (5)教会使用剪刀的小窍门(用剪刀的刀口后部剪硬纸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纸剪成碎纸条)。 (6)交待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安全。 (7)分发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种颜色的彩纸、线绳、胶水;工具:剪子、裁纸刀、笔等)。 (8)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 (9)作品展示和交流。用挂件装饰教室。 3 .认识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 (1)出示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实物,配图简介名称,并演示操作其用途。 (2)观察剪子和刀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4.了解科技史——石刀、石斧 (1)解说古人发明石刀、石斧的过程。 (2)与现在相比,古人的石刀、石斧很粗糙,提示当时的材料和技术与现在的材料和技术的不同。 (三)整理材料,下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知道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一部分。2、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 物,我们的食物,衣服,住房,家具等都有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了解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制 造清新空气。植物可以做药,给人治病。 科学态度目标:让学生有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 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 的和谐。 【教学难点】在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的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苹果,面包等食物。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家想不想欣 赏一下?(课件出示花草树木图片)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呀? (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都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植物,人类的生活与植物是密切相关的。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这一课。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出示实物,自主探究。 (一)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构成。 都说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么一位植物朋友,一起来认识它吧。 1、出示一株橘子树的图片。提问:通过观察,你觉得一株完整的植物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2、学生交流讨论。 3、认识一株橘子树的六个器官。(教师课件出示) 4、小结:很多会开花的植物都与橘子树一样具有根、茎、叶等多种结构,但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和橘子树一样,同时存在的这六个器官的。 (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于植物 (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真是太大了,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觉得过分。 (2)小组活动: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于植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交流汇报。 2、调查我们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 (1)谈话:在教室里就有好多物品来自于植物,那么,我们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为方便大家思考,请大家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看谁有一双神奇的慧眼,发现植物的贡献最多。 (2)小组先讨论,然后再交流汇报。 (3)师生共同探讨一天生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A、我们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察看一棵植物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认识植物的根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察看一棵植物的外面形态特色。 2、试试用科学词汇描绘察看到的信息 3、自己着手画一棵植物。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有植物的外在特色研究兴趣,培育学生认真察看,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课要点:植物拥有根、茎、叶等构造。 教课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课准备:记录单,学生活着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察看法 课型课时:新讲课1课时 教课过程: 一、聚焦。 1、礼拜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乐。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 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同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 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焦急呀!你们能帮帮 他吗?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二、察看一株植物 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认真察看并谈谈看到的状况。认识这株植物 的构造:根、茎、叶 2、察看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察看的更认真,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认真看看它 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能够用眼睛察看,还能够用什么来察看?〔在沟通 中板书:鼻子、手、同时重申要轻轻触摸〕 2〕请大家认真察看茎和叶。 〔3〕沟通察看到的信息。 全班沟通并重申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株植物 喜羊羊听了大家的察看沟通。感觉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

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一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取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次序、方法。 边察看边画,按茎------叶-------根的次序。 3、沟通评论画的植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培养的核心技能是观察能力。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先前种养植物时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本课教材让学生紧紧围绕“植物的变化”来观察无生物应激性的植物,让学生经历提出疑问-找寻证据-分析证据-得到结论的过程,符合课标要求。所以,找到明显又合理的证据对证明“静态”的植物是“活”的就尤为重要。整个观察实验由短期和长期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分析组成。短期的时间范围为数天或者数周,植物会经历发芽,生长,叶茂等阶段。长期的时间范围为一年四季,植物会经历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到叶片凋零下落的阶段。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植物变化都较为明显,便于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总结。 在观察分析后,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活的植物所具备的特征,通过完成班级记录表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是对前4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学情分析与教法】 在先前4课的学习中,尤其是第1课,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过种植与观察植物的任务,并且活的植物的特征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当他们真正区分真假植物时,他们仍然会有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在教材的基础上,可选择以时间线为轴,以真假植物的及时对比开展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并且大都结合自身进行对比、表述。板书的清晰和直接对引导学习尤其重要,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设计板书。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很容易接受“动”的动物是活的。本课使得他们学会找寻静态的植物活着的依据。实际上有些植物存在应激性,是动态的,可适当增加“动”的植物知识。采用动静结合的观察方式能加深学生对植物有生命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植物3观察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观察叶 (1)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观察叶》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内容来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观察叶》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植物,学习了《观察一棵植物》之后,缩小观察对象,通过对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的观察。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四个:1.观察不同植物的叶;2.画一片叶;3.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4.制作叶画。通过四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比较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即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又存

在差异,并体会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比较一根枝条上的叶能够让学生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画叶、做叶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的叶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叶的研究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叶比较熟悉,尤其是认识一些特殊形状的叶,如银杏叶、槭树叶和枫树叶等。学生对观察叶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被多样的植物的叶吸引。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可以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帮助观察,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植物的叶,获取信息。本课延续了之前画图记录的方法,通过画一片叶表现出叶的特点。 三、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叶具有结构上的共同特征,但在形状、大小、颜色 等方面又存在差异。 2.学生通过观察同一棵植物上的叶,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3.通过“画一片叶”、“做叶画”,学生进一步感受叶的特点,培养对叶的研究兴趣。 四、学习重点: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五、学习难点:认识到叶具有结构上的共同特征 六、教具准备: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叶子、双面胶、剪刀、“画一片叶”记录单、“做叶画”记录单、大树模型、带字树叶。 七、评价任务 1.能简单说出叶在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 2.能使用“叶片、叶柄、叶脉”这些科学词汇描述植物叶的简单结构。 3.知道叶是有有生命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八、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2.激发观察兴趣。这小小的叶子里面可是暗含着很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的大家庭,一起来观察叶。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a. 你在哪见过植物的叶?你还记得它们的样子吗? 学生举手汇报自己见过的叶以及叶的样子。 b. 叶有什么特点呢?各种各样的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桌两人一组,认真观察叶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课件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课件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工作: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大烧杯、记录纸。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课时精心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诵大诗:“因为存有你,小草显得嫩绿;因为存有你,鱼儿地便雀跃;因为存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阐明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有赖于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鼓励学生重新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有赖于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探讨:哪些地方存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要办法把增添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一看它们所含多少水?比一比,谁想要的办法不好。比如说手挤到、刀拍摄、炖煮、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使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附带的水多?哪种植物体附带的水太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受伤著手、损毁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通常由叶片和叶柄共同组成,叶片上存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带材料扔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存有大小相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数据搜集至的树叶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第五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拃)来测量。在这一课中,学生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前对桌子高度进行预测有“几拃”。同时教师向学生指明,预测不是猜,而是依靠经验和实在观察所作出的判断。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具有多样性,即每个人手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一(5)班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不久,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全部保持精神集中,所以我加大在活动时间所占比例,力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手测量物体。该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本次课中布置的任务要求细致和准确,保证学生在活动前能准确获取要求信息,活动时能按照要求探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教学特色】 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重兴趣,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通过对表象的分解、组合、类比、联想,强化形象思维。进行简单推理,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会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植物及叶、茎等结构,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能综合运用学习的观察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在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名称和特

征。 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能用图画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问题。 知道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极交流,尊重他人。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 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4.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1-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1-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5.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五、课时作业 我们知道的植物 基础性作业 请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塑料花是植物么? 发展性作业 课下种一棵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观察一棵植物 基础性作业 选择一棵植物,观察它的茎和叶,说说其特点。 选择一棵植物,画出这棵植物。 发展性作业 观察一棵树,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叶 基础性作业 叶有什么特点?它会怎样变化? 画一片叶,尽量画完整。 发展性作业 课下做一幅叶画,与同学分享。 这是谁的叶 基础性作业 在校园中捡一片落叶,请同伴观察判断是哪种植物的叶。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一单元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 名称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察一课植物》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内容主要有“选择一课植物进行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观察它的根、茎、叶”三个内容。本课重在引导观察植物的根、茎、叶,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发现大自然中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他们就乐意去做,乐意去学。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四、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绿萝。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播放儿童歌曲《小松树》。 【设计意图:用MV导入课程。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上课铃声响了,他们还在惦记外面的事情。我就用一首他们熟悉的欢快的歌《小松树》去吸引他们。从动态的MV到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植物的美,激发他们想了解植物的欲望。】 1.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等植物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远观大树。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三课。本课在前两课学习比较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尝试用人体的某些部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知道用人体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可以用数据来描述。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到,手的长短因人而异,因此测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并体验到测量单位要首尾相连。后续的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测量”都是在本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本课的学习为后续的课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课的教材主要分为4部分。聚焦:教材中通过“测量,使比较更准确”的导语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比较转向测量。探索:教材通过驱动任务指导学生利用手一拃一拃地测量桌子的高度。研讨: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意识到用手测量存在不足。拓展活动:在活动手册中,引导学生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家庭尺寸图。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持久性不足。同时,基于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对“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也略知一二。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使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这种模糊测量的方法是不多见的,会使用这种测量技能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 学生迷思概念调查: 访谈法:教师课前问多位学生: 1.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2.用手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存在迷思概念分析: 从课前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用尺子来测量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时:绝大部分(90%)的学生都认为手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个别(5%)学生认为见过大人用手量物体的长度、或是通过课外书籍和电视知道古人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所以本课学生的迷失概念在于认为尺子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手是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六、校园里的植物 1.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3.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5.一些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木樨(桂花)、侧柏、银杏、槭树、竹子、三叶草、鸡冠花、迎春、月季、丁香、栀子花、绣球花、凌霄、紫藤、睡莲、......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一、在观察中比较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使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将恐龙放在同一平面上,用同一起点比较高度、比较长短,会比较公平和准确。 4.恐龙模型排序方法:从高到矫、从长到短、从胖到瘦、从头大到头小、...... 二、起点和终点 1.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是起跳点(即起点)到落地点(即终点)之间的距离。 4.通过比较纸蛙跳远的距离,我们可以知道哪只纸蛙哪次跳得最远。 三、用手来测量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使比较更准确。 2.用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如用手、脚、步等测量。 3.“一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间的最大距离。测量时从起点开始,每一拃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4.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可以化垂直的测量为水平的测量,让测量更方便也更准确 5.用手测量尽管比较方便,但因为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拃”的长短不同,进而导致测量相同物体的结果不够准确,难以交流和比较。 四、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1.生活中许多物体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回形针、小棒、橡皮、立方体等。 2长的工具便干测量长的物体,测量物体长度要选搔合适的测量工具。 3.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一般不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基本相同,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4.用不同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用同一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5.用固定长度的物体(如:橡皮、立方体等)比用不固定长度的物体(如:手)测量,能产生更准确、一致的结果,更便于结果的比较和信息的交流。

一年级上册 科学-《1、4这是谁的叶》(教案)- 教科版

《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叶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实验-运用-分析的思维过程,知道同种植物的叶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叶的大小、形状、叶缘形状、厚薄等描述叶的主要特征。学生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叶的同时也能感知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同种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的特征”的核心概念,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让学生在观察叶的过程中知道可以用大小、形状等特征来区分叶子;第二个活动是到校园里找一找这是谁的叶,学生运用归纳出的认识叶的特征去找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叶,进一步认识到同种植物的叶子有相似的特征。最后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可以依据叶的哪些特征找到植物,加深学生对叶的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课堂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容易兴奋。因此,课堂组织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教师课前要立好规矩、安排好小组(小组成员分布合理有善于组织者和善于绘画者),课堂上一定要明确任务、规定好活动范围、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校园中常见植物叶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并描述一片叶子有哪些特征。 2.能够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找到这是哪种植物的叶。 3.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叶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认识不同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认识到植物作为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叶,认识到地球上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知道在观察研究时要保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 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l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 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 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全册精品 2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课 课 练

第一单元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图我们发现,种植植物后,植物() A.没有变化 B.能生长 C.不需要水 D.不需要阳光 2.下列选项中, ( )不是植物。 A.萝卜 B.小草 C.塑料花 D.凤仙花 3.下列关于植物的相同点描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B.所有的植物都会生长、发育 C.有的植物会繁殖后代,有的植物不会繁殖后代 D.植物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 4.我们经常在 ( )看到大树。 A.天空中 B.大海里 C.陆地上 D.沙漠里 5.下列能说明植物是活的理由是( )。 A.植物会长大 B.植物是绿色的 C.植物有香味 D.植物叶子是黄的 答案:1.B 2.C 3.D 4.C 5.A 二、判断题 1.塑料花是植物。( ) 2.狗尾草是一种植物。( ) 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 4.植物生长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 5.水葫芦没有生命( ) 答案:1.× 2.√ 3.√ 4.× 5.× 2.观察一棵植物 一、选择题 1.一棵植物可能没有的器官是 ( ) A.根 B.叶 C.花 D.茎 2.下列植物不可以吃的是( ) A.西红柿 B.绿萝 C.西瓜 D.小白菜

3.在观察植物的时候,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植物的( ) A.茎 B.根 C.叶 D.果实 4.下列花朵中的牵牛花是 ( ) A. B. C. D. 5.不可以吃的是 ( ) A.大葱 B.西红柿 C .马蹄莲 D.土豆 答案:1.C 2.B 3.B 4.C 5.C 二、判断题 1.我们食用蔬菜时,吃的都是蔬菜的叶。( ) 2.我们可以通过尝味道来观察和认识植物。( ) 3.向日葵没有果实。( ) 4.种子和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 ) 5.植物开了花就一定能结出果实。( ) 答案:1.× 2.× 3.× 4.√ 5.× 3.观察叶 一、选择题 1.松树的叶子是( ) 。 A.细长的 B.椭圆的 C.红色的 D.扇形的 2.哪片树叶是柳树叶?( ) A. B. C. D. 3.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长在( ) 上 A.根 B.茎 C.叶 D.花 4.判断两片叶子是否属于同种植物,主要看 ( )是否相同 A.颜色 B.大小 C.形状 D.气味 5.下列选项中, ( )是银杏叶。 A. B. C. D. 答案:1.A 2.C 3.B 4.C 5.C 二、判断题 1.所有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 2.桑树叶表面是光滑的。( )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研究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因此,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 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在“植物”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到植物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方法。 在“比较与测量”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到比较和测量的基本概念 和方法。这两个单元的研究将为学生打下科学研究的基础。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总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学生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此外,学生还将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最后,学生将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并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学生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惯。 四、教学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