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

2.水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熔点、沸点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故冰浮于水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

3.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组成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的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2.实验操作中试管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A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的火焰,说

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

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___

5.水的沸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的?

知识点2: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交流讨论】

1.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见,水是由氢(H)、氧(0)两种元素组成。那么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04)、五氧化二磷(P2O5)、氢气(H2)、氧化铁(Fe2O3)、氮气(N2)和氧气(O2)分别由几种元素组成的?

2.根据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特点,把上述物质中的氢气、氮气和氧气等称之为单质;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五氧化二磷、氧化铁等称之为化合物。试问: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3.上述化合物中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铁(Fe2O3)又称之为氧化物。试问:它们有又什么共同特点?高锰酸钾(KMn04)属于氧化物吗?

【阅读】阅读教材第47~48页内容和“资料”。

1.列表比较化合物和单质:

2.氧化物: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

【思考】1.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

2.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区别?

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KClO3、MnO2等。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MnO2、CO2、SO2、P2O5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1、物质的简单分类

2、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3、完成下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 49.1~4

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 .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3.将下列物质分别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分类:①空气、②氮气、

③水蒸气、④氧化铁、⑤红磷、⑥二氧化锰、⑦氯酸钾、⑧稀有气体。并填充到下面的图中

4.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实际为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的玻璃瓶中,点火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晶莹的水珠。请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5.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填空。

(1)氧气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_。(2)二氧化锰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

【中考直通车】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 .水是常见的溶剂

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

7.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8.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的A为______极,B为_______极;

(2)检验乙中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下列物质:①河水②铁粉③二氧化硫④清新的空气⑤过氧化氢⑥液氧⑦高锰酸钾⑧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物。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10.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请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某一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该标准内。

(1)标准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 2O )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 2O 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 、B 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 、B 两试管中 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 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 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

B 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

(1)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验证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2.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MnO 2

A

B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_气体。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作业布置】

13.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知识拓展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3.物质的简单分类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点燃

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

二、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体现出其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

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不足之处电解水实验时,电解的速率太慢,且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结果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初三上册化学 水的组成导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重点)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 2.水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熔点、沸点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故冰浮于水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 3.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组成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的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2.实验操作中试管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A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的火焰,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

危害以及防治办法。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https://www.360docs.net/doc/0e2152546.html,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3 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3 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二)验证实验 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包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樟复燃。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以及答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以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原子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B.氧化剂 C.催化剂D.还原剂 二、填空题(30分)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其体积比为,质量比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或,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 三、简答题(10分)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素质优化训练】 1.在有些关于水的广告中说:“某某水,有点甜.”试问:如果是纯净的水,广告中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此性质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如果固态水(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大,水中生物将会是什么命运呢 3.有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雨水,一杯是纯水,请用实验方法证明,哪一杯是雨水. 4.24.5克KClO3含有的氧元素与多少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新人教版 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重点: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难点:电解水的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及问题分析 【预习案】 使用说法、学法指导: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本课题1的基本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基本知识点概念。 2、完成知识准备和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Ⅰ、知识准备 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一种气体是氧气? 2、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把物质分为和。 Ⅱ、教材助读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氢气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氢气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思考:收集氢气的方法有哪些?。 ⑵化学性质(可燃性):根据课本实验4-5回答问题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2、水的电解实验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左边试管与右边试管里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3、现有高锰酸钾(KMnO4)、二氧化碳(CO2)、氯化氢(HCl)、氧气(O2)四种物质,小明认为它们都属于氧化物,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各有哪些?为什么? Ⅲ、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物理变化 B.氧化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四氧化三铁 4、某化学活动小组测定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进行实验如下: 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 H2的体 积分 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 体积 分数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 (1)混合气体爆炸范围,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保持试管倒置,如果只发生轻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氢气已纯”的说法其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⑴氢气具有可燃性。 ⑵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混合物。 ⑶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⑷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 ⑴点燃氢气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⑵验纯方法: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填“上” 或“下”)倾斜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听到发出尖 锐爆鸣声表明氢气;如很小的声音,则表示 氢气。 ⑶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 ⑷分析如果用氢气作燃料有哪些优点?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水电解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锌粒、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小木条、火柴、烧杯、污物杯、塑料瓶、试管、酒精灯、气球、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爱护水资源、学会了如何将水进行净化,那么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水的世界,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 【教师】请大家阅读下今天的学习目标,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板书】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师】大家明确了今天的学习任务了吗? 【学生】明确了。 【教师】好,既然确定了目标,就让我们扬帆启发吧! 环节一: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之前我们先研究下氢气。氢气都有哪些性质呢? 怎么检验氢气的纯度?每组的实验台上都有一组仪器药品,请同学们们动手操 作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 仪器和药品:氢气球、充满氢气的塑料瓶、烧杯、水。 学生观察塑料瓶中的氢气,记录氢气的颜色气味。 学生观察氢气球,发现氢气球向上漂浮,记录氢气的密度, 学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集满氢气的塑料瓶,震荡。 【学生展示】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师评价】大家都很厉害,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了氢气的性质,有同学 通过阅读课本还得知了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点燃之前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检验纯度。 【教师】对,那怎么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图4-23检验试验台上的氢气的纯度。 【学生实验】 仪器和药品:一支盛满纯净氢气的试管、一支盛有不纯的氢气、酒精灯、 火柴、污物杯。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检验氢气的纯度。 【总结】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说明氢气较纯。 【过渡】我们已经检验了氢气的纯度,氢气燃烧有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 观看实验视频。观看同时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展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过渡】无色液滴是什么物质?这个实验有没有新物质产生?是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同桌两人讨论问题,得出答案。并展示自己的结论。 【过渡】我们发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水分解又能产生什么物质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环节二的探究。 环节二:探究水的组成 【板书】探究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大约2分钟,这段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观察总结】两电极附近都有气泡产生,玻璃管内负极产生的气体多,正极产生的气体少,体积比大约是2:1。 【教师总结】现象:两电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体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总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新人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

水的组成和微粒构成物质 一、选择题: 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 ( A )Mg2+ ( B )2Mg+2 ( C )2Mg2+ ( D )Mg2 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当n=12时,该微粒是 ( ) (A)原子 (B)分子(C)阴离子 (D)阳离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 ( A )2O ( B )2O2 ( C )O2 ( D )O2- 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 (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 (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 A )氢气 ( B )金刚石 ( C )食盐 ( D )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 ) (A)NaCl (B)Cl2 (C)KClO3 (D)KClO 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 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XY2 (B)X2Y (C)XY (D)X2Y3 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 (A)S (B)SO2 (C)H2S (D)Na2SO4 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 ) (A)NO (B)N2O3 (C)NO2 (D)N2O5 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③HCl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氮; (D)氧。 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 (A)ZnCl3 (B)CaNO3 (C)KOH (D)AlO2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 ) (A)KMnO4 (B)K2CO3 (C)KClO3 (D)K2SO3 16、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2:1 (B)1:8 (C)1:9 (D)1:16 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水的组成-导学案[1]

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事实,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初步树立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守恒的观点 【重点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知识回顾】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吗? 【自学导航】 」、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木条,说明是 ;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 _________________ 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 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父亲),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 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推论:水是由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名称氢气氧气氮气高锰酸钾氯化钾 化学符号 物质名称碳硫磷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化学符号 组成特点 【归纳小结】 __________ (多种物质)如: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y____ r _______ (一种物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想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候,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水的组成(含答案解析)

水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掌握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并学会对点燃氢气前的验纯方法。 一、水的电解实验: (1)反应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 (2)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3)正、负极气体的检验: ①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正极方试管口,木条复燃,结论:氧气 ②用大拇指盖住负极所对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放开,有“噗”的一声。结论:氢气 ③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 ) 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 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大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精品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 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 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 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 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点燃

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点三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 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 2)、水(H 2O )、五氧化二磷(P 2O 5)等。 知识拓展 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3.物质的简单分类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开课教师:邹生建 【教学目的】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重点﹑难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教具】 水电解器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引入新课 我们已会写水的化学式H2O,并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个结论怎么得到的?本节要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水都有哪些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47页第二段。 【提问】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讲解】研究水的组成,首先要通过化学实验。 【展示】介绍水电解器及电解液。 【演示】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引导观察两电极上的现象及产生气体的体积,气体少的一管产生约10mL气体的停止实验。 【提问】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 【提问】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请注意观察。 【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点燃体积较多气体。 【提问】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有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

燃着木条检验体积较多气体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个反应?请同学们写出文字表达式及化学式。 【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二、水的组成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投影】课堂练习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破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 B.铁管热缩冷胀 C. 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板书】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投影】课堂练习 1、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个氢分子。若得到8mL的氧气,同时得到mL氢气。若得到8g氧气,同时可得到g氢气。 本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分析:物质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布置作业 课本P49 1,2 练习册P29 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导学案

第2节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 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1.水的电解 (1)接通电源后,电极上都有产生,而且速度不同。 (2)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 (3)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 (4)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体积小的气体是。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产生色的火焰——体积大的气体是。 (5)水电解后生成和,说明这个变化是 变化,因为生成了。 2.水分子的构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因此水是由_ 和_ _组成的。

1.(12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极,B为极,C为,D为。 (2)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为什么? 2.(4分)证明电解水的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将正极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氧气 D.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触负极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证明是氢气 3.(4分)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