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课报告定稿版

美术观课报告定稿版
美术观课报告定稿版

美术观课报告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快乐的人》观课报告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快乐的人》,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看了该课视频,感受颇多,具体如下:

一、教师的“教”:

1、视频导入,激发了兴趣:徐老师在导入环节,播放了巨人格列佛与小人国的民众一起快乐舞蹈的视频,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快乐的情境,迅速导入了新课,为下一步展开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师生表演,了解了动态:在探究阶段,徐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做动作表达自己的快乐,并以教师自身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动态,具体到每一个动作关系到哪些关节。师生的互动表演,直观明了,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的兴奋度再次到达顶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3、作品欣赏,研究了方法:欣赏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大师作品、学生作品的图片和作品实物,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主探究了各种制作方法。孩子们开心的观察和思考,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对“快乐的人”的特点、结构等有一定的了解。

4、尝试制作,掌握了技巧:在探究每一种制作方法时,教师能够及时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和体验,进一步掌握了制作方法和要点。

5、复习回顾,巩固了所学:在欣赏了作品,研究了各种方法之后,教师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所学的内容。

6、展示评价,收获了成功:创作结束后,教师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逐一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评、师评的方式,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

二、学生的“学”:

1、导入阶段,学生随视频一起舞蹈,通过全体参与、一起律动,很好的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充分的解放,在这种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探究阶段,不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方法探究,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3名左右的同学起立或上台展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数学生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参与率较高,基本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

3、创作阶段,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创作活动当中,多数同学按时完成了较完整的作品,体验了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4、展示阶段,有6-7名小组代表逐个上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介绍了自己的作品。

5、后面部分小组的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和评价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过程实施:

1、目标确定规范但不够简洁具体:徐老师依据教学分析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绒线铁丝线材的造型能力。(2)过程与方法: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进行快乐的人的制作。(3)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胶皮铜芯类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个人认为该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简洁,缺乏针对性,说明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还缺少一些的经验。

2、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各环节用时统计如下:导入1.5分钟、探究13分钟、创作16分钟、展示8分钟、拓展1.5分钟,给学生留出了大量时间进行创作实践和作品展示,体现了美术课精讲多练的专业特点。

3、教师基本功不够全面:教师肢体语言自然大方,语言清晰,速度适中,但板书设计不够美观,粉笔字书写能力有待提高。

4、作品展示多元评价不足:作品评价时,教师让各个小组代表逐一上台展示,场面不够壮观,缺少冲击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大都是学生自我介绍,教师点评,没有调动其他同学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符合多元评价的课改精神。评价语言比较贫乏,没有围绕本课所学的表现方法、形式美感等展开评价。整个评价过程虽用时不少但效果一般。

5、多数时间,课堂气氛过于平稳,缺少生成,不够活跃。

四、总体评价:

本节课徐老师精心设计了——激情引趣、欣赏探究、艺术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虽然徐老师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稍欠妥当,但多数环节可圈可点,整体上来说仍不失为一节生动的好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优点如下:

1、课程结构层次分明,时间安排设计合理。

2、学生随视频一起律动成功导入,为下一步展开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3、师生现场表演人物动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直观有效。

4、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寓教于乐。

5、初步尝试,由易到难,为下一步创作创造了条件。

6、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合作能力。

7、作品展示照顾了全体,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目标制定要简洁明确易操作。通过观课,本课目标可认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动态,学习用绒线铁丝等线材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制作快乐的人。(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集体合作的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教师示范不足,在方法探究环节,教师可现场演示制作一个快乐的人,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制作方法和过程的魅力。

3、作品展示阶段,可让各组同学带着作品一起上台,相互欣赏,通过自评、互评、他评、师评等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营造一种饱满、热烈、活跃的课堂氛围。

4、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本课所学的表现方法、形式美感等展开评价,体现教学重点。

5、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时刻注意他们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座位靠后的同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