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化学反应的定量描述和计算

考点16化学反应的定量描述和计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C.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

3.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 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1:m2=3:7

B.m1﹣△M1<m2﹣△M2

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4.将50克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盐酸越少

B.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总质量22克

C.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D.反应结束后共生成55.5克氯化钙

5.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2.0 gCO2气体B.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 g

C.生成了5.6 gCaO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 g 6.取—定质量Fe

和CuO的混合物与12g碳粉混合均匀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O3

金属和二氧化碳。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6g B.32g C.48g D.64g

7.以FeSO4为原料制备铁黑颜料Fe3O4(其中Fe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图:

“转化”过程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若原料中含FeSO49.12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与Fe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4.8t

B.理论上“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0kg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t

D.若“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偏小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9.某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可能是由C2H4和C2H2组成

B.该气体一定含有C2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H4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4、C2H2

10.一定质量的木炭在氧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生CO和CO

2

,且反应后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A.20% B.10% C.30% D.40%

11.实验室里Na2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

12.已知:2CO

2+2Na2O2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 CO

2

与一定量的Na

2O2

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8g气体全部是O

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

2CO3

的质量为15.9g

13.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46% C.50% D.55%

14.在一定质量的盐酸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反应完全,产生沉淀(AgCl)的质量与原盐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A.25.4% B.24.6% C.21.5% D.17.7% 15.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

C.3组D.4组

16.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41.2% B.53.8% C.58.3% D.70.0% 17.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16.6% B.6.1% C.12.2% D.9.1% 18.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MgCO3和Na2CO3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2CO3的一边

B.若天平平衡,两烧杯中的酸一定完全反应

C.若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天平一定平衡

D.若天平不平衡,两种碳酸盐一定都没有剩余

19.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A.0﹣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D.m=2.33

20.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 .a 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 .bc 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D .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

21.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8.8g

B .12g

C .15.7g

D .20g

22.Fe 2O 3、ZnO 、CuO 的混合粉末a g ,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 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

4.82g ,将生成的CO 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10.00g 白色沉淀,则a 的数值为( )

A .14.82

B .4.92

C .6.42

D .7.18

23.为了测定某含有氧化铜杂质的铜粉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使用了a g 氢气,用来还原W 1g 样品,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W 2g ,则该样品的纯度是( )

A .80W 2-64W 116W 1

B .80(W 1-W 2)16W 1

C .W 1-40a W 1

D .40a W 1

24.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 中常常混有少量Cu 2O 。Cu 2O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 2SO 44+Cu+H 2O 。现将5gCu 与Cu 2O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4.8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单质铜的质量为( )

A .4.80g

B .4.72g

C .4.60g

D .4.64g

25.50g 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 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 .2g

B .3g

C .3.5g

D .4.5g

26.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往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后称

量,与原来铁粉的质量相比增加了0.4g。则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是()

A.50g B.49g C.98g D.19.6g

27.有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5.0g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5g

C.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大于NaHCO3

D.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产生4.4g CO2

28.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5.3g碳酸钠,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铁片。要使天平最终仍保持平衡,投入铁片的质量应是()

A.61.6g B.5.3g C.3.2g D.3.1g

29.某氯化钙样品中混有FeCl

3、MgCl

2

、NaCl、Na

2CO3

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取11.1g

样品溶解得无色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g沉淀,由此可知,样品中所含杂质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有NaCl B.一定无Na

2CO3,可能有FeCl

3

C.可能有NaCl和Na

2CO3D.一定有MgCl

2

,可能有NaCl

30.一包不纯的Na

2CO3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

4

、KNO

3

、CaCl

2

,NaHCO

3

中的一种或

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6g,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

4、CaCl

2

,一定有NaHCO

3

B.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

3,可能含有KNO

3

C.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9.8%

D.样品中Na

2CO3和NaHCO

3

的质量之比可能为106∶84

31.金属氧化物陶瓷的可用作着色剂,有时需测定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含量。现将Fe2O3、CuO、Al2O3的混合物16克,与109.5克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

A.20% B.70% C.73.5% D.80%

32.某只含铁、氧两种元素的样品X,高温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被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测定沉淀的质量恰好为原样品X质量的两倍。如果X中只含两种物质,则X中一定含有()

A.Fe B.FeO C.Fe

3O4D.Fe

2O3

33.取三份镁铝合金粉末分别加入200g浓度相等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如下数据。则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可根据实验1的数据求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B.可根据实验1的数据求得合金中镁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4∶54

C.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无法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D.实验2和实验3消耗镁、铝两种金属的质量完全相同

34.已知碱式碳酸镁固体受热分解的反应为:Mg(OH)

2CO Δ

2

↑+H

2O

。现将

一包由镁粉与碱式碳酸镁粉末组成的a g固体混合物,放在氧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所得残留固体质量为b g。a与b的比较,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b B.a

C.a=b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二、计算题

35.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主要含铜锌)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100g 14.6%的稀盐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_____。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6.将19.45克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放置于烧杯(重50克)中,加入一定量

的水,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7.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2KCl xCaCl ?(x 是2CaCl 的系数)。它是一种天然的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 和2CaCl 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 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 和2CaCl 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23Na CO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3Na CO +CaCl CaCO +2NaCl ↓,产生的沉淀与加入23Na CO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 段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①样品中2CaCl 的质量是多少?

②所用23Na CO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①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②氯化钙钾石化学式中的x 值是多少?

三、多选题

38.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一定为40∶3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39.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B.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

C.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的质量比为23∶24∶65

D.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的原子个数比为2∶1∶1

40.将10%的Na

2CO3溶液逐滴加入CaCl

2

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

2CO3

溶液的质量

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的pH大于c点时溶液的pH

B.b点时,溶液中有两种盐

C.x值为106.0

D.原混合溶液中m(CaCl

2

):m(HCl)=111:73

41.将5.4g金属铝投入一定量的混合盐溶液中,反应后可得到36.0g金属单质(无气体产生)。则原混合盐的组成可能为()

A.AgNO

3和Cu(NO

3

)

2

B.Fe(NO

3

)

2

和Zn(NO

3

)

2

C.Sn(NO

3)

2

和Mg(NO

3

)

2

D.Pb(NO

3

)

2

和Hg(NO

3

)

2

4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

2、CO、CH

4

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

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含有H

2、CO、CH

4

B.该气体可能含有H

2

和CO

C.该气体可能含有CO和CH

4D.该气体可能含有CH

4

43.通过煅烧MnSO

4?H

2O

可制得Mn

x O4

,如图是煅烧MnSO

4

?H

2O

时温度与剩余固体质

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中A段表示的物质是MnSO

4

B.Mn

x O4

中x=3

C.曲线中A段表示的物质是MnO

2

D.Mn

x O4

中x=5

四、科学探究题

44.活性碳酸钙(3

CaCO)和炭黑(C)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现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4.0g,为测定其中活性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全反应后,此时电子秤在反应前归零后的示数稳定在2.2g。

(1)在点燃酒精喷灯前,要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若不采取该操作,则测定结果会_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理由是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

CaCO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3)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样品中活性3

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详解】

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

MnO

2H2O+O2↑,A、因为反应生成了水,故溶液

中水的质量逐渐变大,错误;

B、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该反应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只是反应速度慢,错误;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液体的质量变小,故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正确;

D、生成物中的氧元素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错误。故选C

2.C

【详解】

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应该逐渐的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

C、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固体质量不变,然后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固体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每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故D错误。故选C。

3.B

【详解】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221

Mg+2HCl=MgCl+HΔM

24224-2=22

221

Fe+2HCl=FeCl+HΔM

56256-2=54

A、由图示,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此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56=3:7,正确;

B、由题意,m1﹣△M1、m2﹣△M2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m1﹣△M1=m2﹣△M2,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正确;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为氯化亚铁和HCl,正确。故选B

4.A

【详解】

A、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50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是20g,所以

2

Ca CaCl

40111

20g55.5g

生成的氯化钙也始终是55.5g,消耗盐酸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根据CaCO3高温

CaO+CO2↑,可以计算,生成22g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根据CaCO3高温

CaO+CO2↑,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煅烧后固体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

故C正确;

D、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所以生成的氯化钙也始终是55.5g,故D正确。故选A。

5.A

【详解】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8.0g×50.0%=4.0g,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4.0g÷ 40/100×100%=10.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8.0g=2.0g;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点燃

CaO + CO2↑

100 56 44

Y X 2.0克

列比例式得:100:Y=56:X=44:2.0克 解得X=2.55克,Y=4.55克;

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剩余的碳酸钙的质量10.0g-4.55g=5.45g ,原来碳酸钙一共有=5.45+4.55=10克。故选A 。

6.B

【解析】

【详解】

Fe 2O 3和CuO 与碳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 2O 3高温 4Fe+3CO 2↑,C+2CuO 高温2Cu+CO 2↑.由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量不变,则得出:C ~CO 2~2O ,

设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是x ,则

C 1212g ~CO 2~2O 32x

12

12g =32x x=32g

故选B 。

7.B

【详解】

在FeSO 4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SO 4+2NaOH= Fe(OH)2↓ +Na 2SO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 灰绿色,最终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OH )2+O 2+2H 2O=4Fe (OH )3,

A 、设理论上与FeSO 4反应的NaOH 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4

224FeSO +2NaOH =Fe(OH)+Na SO 152

809.12t x 15280=9.12t x

x=4.8t ,

4.8t/10%=48t

故错误;

B、理论上“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y,则

42

4FeSO O

60832

9.12t y

60832

=

9.12t y

y=0.48t=480kg

故错误;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z

9.12t×56

152?100%÷

563

232

?

=4.64t

故正确;

D、若“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变大,故错误。

故答案:C。

8.D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采用平均值计算,设金属为M

2442

M+H SO=MSO+H

M2

5.6g0.38g

M/2=5.6g/ 0.38g

M=29.9

所以混合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9,符合题意为选项D

9.C

【分析】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9×)=6:1,故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详解】

A 、C 2H 4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C 2H 2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气体不可能是由C 2H 4和C 2H 2组成;错误;

B 、若是含一个CH 4和一个

C 2H 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该气体中不一定含有C 2H 4,错误;

C 、若是含一个CH 4和一个C 2H 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正确;

D 、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 4、C 2H 2、C 2H 4,错误;故选C 。

10.B

【解析】

【详解】

采用反应极值法判断:若木炭全部转化为CO :据C~CO 可知,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28,则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24%×28/12=56%,若木炭全部转化为CO 2,据C~CO 2可知,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44,则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24%×44/12=88%,则混合物中氮气的含量为:44%>N 2的质量分数>12%。故选B 。

11.B

【详解】

实验室里Na 2CO 3试剂可能混有Ba(NO 3)2、KCl 、NaHCO 3杂质,今取10.6g 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钡,因为溶于水碳酸钠能与其形成沉淀;另取10.6g 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 2;因为纯净的碳酸钠10.6g 生成二氧化碳4.4g ,故一定含有的杂质为氯化钾,可能含有的杂质为碳酸氢钠;故答案选择B

12.B

【解析】

【详解】

设反应的CO 2的质量为x ,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 ,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 ,则:

2CO 2+88x

2Na 2O 2

=2Na 2CO 3+156212y z O 232m Δm (气体减少的量)88-32=566.6g -3.8g=2.8g 88x =156y

=212z =32m =562.8g

解得:x=4.4g,y=7.8g,z=10.6g,m=16g

A、由计算结果可知,3.8g气体有CO

22.2g,O

2

1.6g,A错误;

B、将该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CO

2

被吸收,气体减少2.2g,B正确;

C、反应中CO

2过量,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反应后的固体只有Na

2CO3

,是纯净物,C错误;

D、生成Na

2CO3

的质量为10.6g,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

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

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75g=7.7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7.7g,x=42g;

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2g=33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g 75g

100%=44%。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AgNO

3↓+HNO

3

可知HCl与AgCl的质量比为36.5:143.5,设生成的AgCl的质

量为143.5g,则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36.5g,则原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ω(HCl)=36.5g÷143.5g×100%=25.4%。

故选A。

15.C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种物质混合,当总质量一定时,无论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如何,燃烧生成水的质量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混合的两种物质氢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详解】

①乙炔(C2H2)和苯(C6H6)中,由于二者碳原子和氢原子两种原子个数比相同,都为1:1,故二者所含氢元素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

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由于二者碳原子和氢原子和氧原子三种原子个数比相同,都为1:2:1,故二者所含氢元素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

③由于每个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相等,但二者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每一个乙醚分子比一个丁烷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故错误;

④每个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分子中都含有8个氢原子,由于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甲苯(C7H8)的相对分子质量=12×7+8=92;甘油(C3H8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2×3+8+16×3=92].即所含氢元素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故答案为C。

16.C

【详解】

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也就是硝酸溶液中的水全部参与化学反应生成Ca(NO3)2?6H2O晶体,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5H2O═Ca(NO3)2?6H2O.

设硝酸的质量为126g,则:

CaO+2HNO3+5H2O═Ca(NO3)2?6H2O

126 90

126g 90g

所以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26g

100%58.3% 126g+90g

?≈

故选C.

17.D

【详解】

由方程式: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CO2↑+H2O 可知:同样质量的稀盐酸与MgO和MgCO3反应时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故可按只有氧化镁计算,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为:156g-150g=6g 。

设6g 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

2

2+2=MgO HCl MgC +409l 5

g x

H 6O 406g =95x

解得x=14.25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4.25g 100%156g

? ≈9.1%。故选D 。

18.D

【分析】 碳酸钠和碳酸镁均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计算相同质量的Na 2CO 3和MgCO 3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的大小,天平的指针会偏向质量大(下沉)的一方。

【详解】

设加入的MgCO 3和Na 2CO 3的质量均是106g ,则: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23224

H SO 10698

4Na CO C 410644g O g ↑~

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106g 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g ;

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设106g 碳酸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m , 2324

CO CO Mg H SO 8498

44106g

m ↑~

84106g 44m

= m ≈55.5g >44g 。 A 、由上分析可知,等量固体反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质量减轻少,托盘下沉;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 2CO 3的一边,A 正确;

B 、酸完全反应,根据硫酸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可知等量硫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天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1.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他于1840年提出盖斯定律,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C.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反应的反应热 D.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解析:盖斯定律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故C错。 答案:C 2.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甲所示:ΔH1=ΔH2+ΔH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乙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A→F ΔH=-ΔH6 B.A→D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解析:A→F与F→A互为逆反应,则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正确。 答案:D 3.已知: 2H2(g)+O2(g)===2H2O(g) ΔH1 3H2(g)+Fe2O3(s)===2Fe(s)+3H2O(g) ΔH2

2Fe(s)+O 2(g)===Fe 2O 3(s) ΔH 3 322Al(s)+O 2(g)===Al 2O 3(s) ΔH 4 32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1<0,ΔH 3>0 B .ΔH 5<0,ΔH 4<ΔH 3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3=ΔH 4+ΔH 5 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ΔH 3<0,A 错误;将上述反应分别编号为 ①②③④⑤,反应⑤是铝热反应,显然是放热反应,ΔH 5<0,将反应④-反应③可得反应 ⑤,即ΔH 5=ΔH 4-ΔH 3<0,B 正确,D 错误;将反应②+反应③可得反应3H 2(g)+O 2(g) 32===3H 2O(g),故ΔH 1=(ΔH 2+ΔH 3),C 错误。 23答案:B 4.已知1 mol 红磷转化为1 mol 白磷,吸收18.39 kJ 热量。 ①4P(红,s)+5O 2(g)===2P 2O 5(s);ΔH 1 ②P 4(白,s)+5O 2(g)===2P 2O 5(s);ΔH 2 则ΔH 1与ΔH 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供信息,由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可得,4P(红,s)===P 4(白,s); ΔH =ΔH 1-ΔH 2=+18.39 kJ/mol×4=+73.56 kJ/mol >0,故ΔH 1>ΔH 2,B 正确。 答案:B 5.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 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 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 H 2(g)+O 2(g)===H 2O(l) 1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试题与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与解析 1.(200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 ====BaCl 2(s)+2NH 3(g)+10H 2O(l) Δ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思路解析: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H 2SO 4的浓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答案:D 2.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ΔH=-92.0 kJ ·mol -1,将此温度下的0.1 mol N 2和0.3 mol 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等于92.0 kJ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进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可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反应热。 答案:A 3.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C(s)+ 21O 2(g)====CO(g) ΔH=-110.35 kJ ·mol -1,CO(g)+ 21O 2(g)====CO 2(g) ΔH=-282.57 kJ ·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 489.44 kJ C.784.92 kJ D.3 274.3 kJ 思路解析: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3 1121001??-mol g g ,这些物质的量CO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31121001??-mol g g ×282.57 kJ · mol -1=784.92 kJ 。 答案:C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O(g)+ 2 1O 2(g) ====CO 2(g) ΔH =-283.0 kJ ·mol -1 C 8H 18(l)+ 225O 2(g) ====8CO 2(g)+9H 2O(l) ΔH=-5 518 kJ ·mol -1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 2(g) B.CO(g) C.C 8H 18(l) D.CH 4(g)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ΔH=-2 kJ/mol (2)4Al(s)+2O3(g)===2Al2O3(s)ΔH=-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3(g)===3O2(g)ΔH=-kJ/mol,可知等质量的O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 A.B. C.D.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2、CO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kJ;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两者之比约为,故答案为D。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规律方法指导】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依据归纳 1、根据实验测得热量的数据求算 反应热的定义表明: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例如:燃烧6g炭全部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g水由20℃升高到67℃,水的比热为42/(g·℃),求炭的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它是指在101pa时,1l纯净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题意,先求得1g水吸收的热量:Q=△t=1974,由此得出该反应燃烧热为3948/l。 (△H=-3948/l) 2、根据物质能量的变化求算 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热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

量的差值。当E1(反应物)>E2(生成物)时,△H<0,是放热反应; 反之,是吸热反应。. △H=ΣE生成物-ΣE反应物 3、根据反应实质键能的大小求算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其中旧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由此得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H =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求算 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H的大小与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大小成正比。 例如:H2 (g) + 2 (g) = H2 (g)△H =-2418 / l 则: 2 H2 (g) + 2 (g) = 2H2 (g)△H =?/ l 分析:当物质的系数变为2倍时,反应热也同时变为2倍。 所以△H=-4836 / l 、根据盖斯定律的规律求算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其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已经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它是间接求算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进行△H的加减运算。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主备人:陈丽辅备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3.以“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4.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Ⅱ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Ⅲ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Ⅳ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例,引出定律盖斯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研究经过讨论、交流,设计合理的“路径”,根据盖斯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1、什么叫做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各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展示: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盖斯定律 讲解: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年原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就越大 B、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ΔH=-571.6 kJ·mol-1的含义是指每摩尔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KJ C、如果用E表示破坏(或生成)1 mol化学键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则求2H2(g)+O2(g)===2H2O(g)的反应热时,可用下式表示:ΔH1=2E(H—H)+E(O===O)-2E(H—O)。 D、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分别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的ΔH不同。 答案:B 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3| 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 答案 A 3、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 O3+Cl===ClO+O2ΔH1 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 B.O3+O===2O2是吸热反应 C.ΔH=ΔH1+ΔH2

D .ΔH = E 3-E 2>0 答案 C 4、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12 O 2(g)===CO(g) ΔH 1=-110.5kJ·mol - 1 C(s)+O 2(g)===CO 2(g) ΔH 2=-393.5kJ·mol -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 A .+283.5kJ·mol - 1 B .+172.5kJ·mol - 1 C .-172.5kJ·mol -1 D .-504kJ·mol - 1 答案 B 5、已知反应: H 2(g)+1 2O 2(g)===H 2O(g) ΔH 1 1 2N 2 (g)+O 2(g)===NO 2(g) ΔH 2 12N 2(g)+3 2 H 2(g)===NH 3(g) ΔH 3 则反应2NH 3(g)+7 2O 2(g)===2NO 2(g)+3H 2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2ΔH 3 B .ΔH 1+ΔH 2-ΔH 3 C .3ΔH 1+2ΔH 2+2ΔH 3 D .3ΔH 1+2ΔH 2-2ΔH 3 答案 D 6已知: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 1 ②2C(s)+O 2(g)===2CO(g) ΔH 2=-220kJ·mol - 1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已知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 1、496kJ·mol -1 和462kJ·mol - 1,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 D 7发射火箭时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g)+12O 2(g)===H 2O(l)ΔH 1=-285.8kJ·mol -1 ②H 2(g)===H 2(l) ΔH 2=-0.92kJ·mol - 1 ③O 2(g)===O 2(l) ΔH 3=-6.84kJ·mol -1 ④H 2O(l)===H 2O(g) ΔH 4=+44.0kJ·mol -1 则反应H 2(l)+1 2 O 2(l)===H 2O(g)的反应热ΔH 为( )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苏教版选 修 (一 ) 授课班级课时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盖斯定律难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

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讲1840 年,盖斯( G H 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 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

高中化学反应热焓变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第 1 周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课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焓) 课的类型新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 教学目标知 识 与 能 力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过 程 与 方 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 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 学 难 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 媒体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思考讨论后回答(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 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 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 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 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 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 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 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 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 位:kJ/mol 或kJ?mol-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 首先要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明确中各个量的含义和单位,如:以具体 某一种物质 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的单位一般用mol/L表示,而△t的单位一般用s(秒)、min (分钟)、h(小时)等表示,所以v的单位可以是 等。对于反应 ,有,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很方便地求算出不同物质表示的v的数值: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及其应用: 1.物质的量(或浓度)一时间图像及应用此类图像能说明反应体系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情况。如A(g) +B(g)3C(g)的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要注意此类图像各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例如:某温度时,在恒容(V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

(1)计算某物质在O一t3刻的平均反应速率、转化率,如 , Y的转化率为. (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1一n3):(n2一n3):n2。 2.全程速率一时间图像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 解释原因:AB段(v增大),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BC段(v减小),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c(H+)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分析时要抓住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认真分析。 3.速率一温度(压强)图像这类图像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一温度(压强)图,二是隐含时间变化的速率一温度 (压强)图。以,△H< 0为例,V一T(P)图像如下:

(技巧)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盖斯定律。 【方法一】方程式加合法: 根据可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需要应用盖斯定律来分析问题。解题时,常用已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互加合(加、减等数学计算),得到未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相应的反应热做相同的加合即为所求的反应热。 例1.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反应1: C(s)+O2(g)====CO2(g)ΔH1=-393.5 kJ·mol-1 反应2: CO(g)+1/2 O2(g)====CO2(g)ΔH2=-283.0 kJ·mol-1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C (s)+1/2 O2(g)====CO(g)的反应焓变ΔH3 解读: 根据反应3找起点:C(s),找终点:CO(g);找出中间产物CO2(g);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列式ΔH1-ΔH2=ΔH3=-110.5kJ·mol-1 【方法二】平均值法:平均值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计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总存在一个平均值,解题时只要抓住平均值,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平均值法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体积法、平均原子法和平均反应热法等。平均反应热法是利用两种混合物中每摩尔物质在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平均值推断混合物质组成的解题方法,常用于有两种物质反应热的计算。

例2: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889.5kJ ·mol -1 C 2H 6(g )+2 7O 2(g )==2CO 2(g )+3H 2O (l )ΔH =-1583.4kJ ·mol -1 C 2H 4(g )+3O 2(g )==2CO 2(g )+2H 2O (l )ΔH =-1409.6kJ ·mol -1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 =-1298.4kJ ·mol -1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ΔH =-2217.8kJ ·mol -1 如果1mol 上述烃中的两种混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1518.8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不可能是( ) A. CH 4和C 2H 4 B.CH 4和C 2H 6 C.C 3H 8和C 2H 6 D.C 3H 8和C 2H 2 解读: 混合烃的平均燃烧热为1518.8kJ ,则混合烃中,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大于1518.8kJ 另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小于1518.8kJ ,代入各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AC 【方法四】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设计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mol ·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溶液25.00ml 。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 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已知:H2(g)=2H (g)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2H (g)+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专题讲解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理解 (1)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始态和终态相同反应的途径有如下三种: 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 2.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如下两个反应 Ⅰ.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Ⅱ.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 选用两种方法,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1)虚拟路径法 反应C(s)+O 2(g)===CO 2(g)的途径可设计如下: 则ΔH =-110.5 kJ·mol -1。 (2)加合法 利用“加合法”求C(s)+12O 2(g)===CO(g) ΔH 的步骤: ①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在各反应中的位置, C(s)+12O 2(g)===CO(g)。 ②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变形,得反应Ⅲ, CO 2(g)===CO(g)+12O 2(g) ΔH 3=283.0 kJ·mol -1Ⅲ; ③将热化学方程式相加,ΔH 也相加:Ⅰ+Ⅲ得, C(s)+12O 2(g)===CO(g) ΔH =ΔH 1+ΔH 3,

则ΔH =-110.5 kJ·mol -1。 例1 已知: ①Zn(s)+12O 2(g)===ZnO(s) ΔH =-348.3 kJ·mol -1 ②2Ag(s)+12O 2(g)===Ag 2O(s) ΔH =-31.0 kJ·mol -1 则Zn(s)+Ag 2O(s)===ZnO(s)+2Ag(s)的ΔH 等于________。 特别提醒 (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也相应加倍。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同种物质之间可加减,反应热也相应加减。 (3)将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正负必须随之改变。 例2 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 1①P(红磷,s)+54O 2(g)===14P 4O 10(s) ΔH 2=-738.5 kJ·mol -1② 试用两种方法求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1)“虚拟路径”法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虚拟如下过程: 根据盖斯定律 ΔH =ΔH 1+(-ΔH 2)×4=-2 983.2 kJ·mol -1+738.5 kJ·mol -1×4=-29.2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2)“加合”法 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1 P 4O 10(s)===5O 2(g)+4P(红磷,s) ΔH 2′=+2 954 kJ·mol -1 上述两式相加得: 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二、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例3 已知:C(s)+12O 2(g)===CO(g) ΔH =-110 kJ·mol -1,6 g 炭不完 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例4 已知下列反应: ①SO 2(g)+2OH -(aq)===SO 2-3(aq)+H 2O(l) ΔH 1 ② ClO -(aq)+SO 2-3(aq)===SO 2-4 (aq)+Cl -(aq) ΔH 2 ③CaSO 4(s)===Ca 2+(aq)+SO 2-4(aq) ΔH 3 则反应SO 2(g)+Ca 2+(aq)+ClO -(aq)+2OH -(aq)===CaSO 4(s)+H 2O(l)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期中必备知识点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期中必备 知识点2019 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规律方法指导】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依据归纳 1、根据实验测得热量的数据求算 反应热的定义表明: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例如:燃烧6g炭全部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kg水由20℃升高到67℃,水的比热为 4.2kJ/(kg℃),求炭的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它是指在101Kpa时,1mol 纯净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题意,先求得1kg水吸收的热量:Q=cm△t=197.4kJ,由此得出该反应燃烧热为394.8KJ/mol。 (△H=-394.8KJ/mol) 2、根据物质能量的变化求算 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热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值。当E1(反应物)E2(生成物)时,△H0,是

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反应实质键能的大小求算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其中旧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由此得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H =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求算 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H的大小与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大小成正比。 例如:H2 (g) + O2 (g) = H2O (g)△H =-241.8 KJ/ mol 则:2 H2 (g) + O2 (g) = 2H2O (g)△H =?KJ/ mol 分析:当物质的系数变为2倍时,反应热也同时变为2倍。所以△H=-483.6 KJ/ mol 5、根据盖斯定律的规律求算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其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已经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它是间接求算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进行△H的加

高二化学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情境创设】 在化学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的获得。为了方便反应热的计算,我们先来学习盖斯定律。 【问题设计】 1、盖斯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盖斯定律的应用? 3、已知: ①H2(g)+1/2O2(g) = H2O (g) △H1=-2 41、8kJ/mol ②H2O(g) = H2O (l) △H2=-44 kJ/mol则: ③H2(g)+1/2O2(g) = H2O (l) 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关系,求反应③的反应热。 4、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 CuSO4(s)+5H2O(l) △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 A、Q1>Q2 B、Q1=Q2 C、Q1

6、已知:2H2(g)+O2(g)===2H2O(l);ΔH=-5 71、6 kJ?mol-1CO(g)+ O2(g)===CO2(g) ;ΔH=-2 82、9 kJ?mol-1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 13、74 kJ的热量,同时生成 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1 D、2∶ 37、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 49、5kJ热量,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H2O(g)=H2O(l)△H=- 44、0kJ/mol,则 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8、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 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 2、444kJ,则氢气的燃烧热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