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常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系,郑州,450015

[摘要]本文认为,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和个人学习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个人灵感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及时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创新管理,个人学习管理的重点在于针对性管理,并分别论述了三者的管理内容和相应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个人学习管理[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2797(2006)0120097205

个人知识管理无疑是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于:

一是社会中的个人存在知识管理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关注自身的知识管理问题

二是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组织知识管理,很大程度上忽略或回避了个人知识管理问题,这在理论上也是不完善的;

三是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个人的知识管理问题解决好了,会为其在组织中的知识管理活动积累经验,为组织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也会使个人留心知识管理问题,促进知识管理意识的增强,把组织知识管理中某些合适的经验、方法和技术移植或变通之后利用到个人知识管理之中,这必然会提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是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推进的结果,必然是改善双方的知识管理效果,最终必然带来个人学习、事业上的成功以及组织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

实际上,个人知识管理并不仅仅关乎个人,要想实现个人知识的充分有效的分享、利用与创新,在许多情况下就必须使管理活动超出"个人"的范畴,使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与他人、与组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组织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社会中知识管理的最小单元,它有机融合于组织知识管理和社会知识管理之中。

1对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

评述相关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为本文的研究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个合适的理由。利用笔者就读的南开大学购买的一些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发现国外很少有关于个人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章,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章总共有7篇(如果这一检索结果与实际不符,则可能是由所购买数据库的品种局限以及笔者的检索误差造成的)。这其中,

甘永成研究了电子学习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从知识流程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7个实施方法[2]。

赖纯顺和卢泽辉从知识流程的角度重点探索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3]。

刘杰针对基层科研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从知识流程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4]。

张洪彬和沈治宏研究了个人知识过程管理,认为它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5]。

汪牧青就个人知识价值观、个人知识结构、知识运用的方法以及思考与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6]。

王江在研究隐性知识的开发时提出了个人隐性知识的开发策略(方法)[7]。

赵铭建则认为信息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8]。

(1)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一是建立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研究规范",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研究模式,即"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策略)",这一"研究规范"也体现了这些成果的研究思路。

二是对个人知识管理目的的认识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与补充,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进而推动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是对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有计划地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吸收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持续地学习、更新、提高个人专

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以提升个人价值与竞争力,有效地提取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用于实际工作以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所在的机构中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元素并获得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9]四

是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策略),大家比较认同的方法(策略)是:"分析学

习中对知识资源的需求,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建立知识分类与编目准则,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维护更新,使用知识资源。"[10]

(2)研究存在的问题。

归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同行业的研究人员基于自身业务领域与知识背景,其着眼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造成了在个人知识管理概念含义的理解上有一定程度的歧义性。

二是这些文章的研究视角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从知识流程管理的角度入手,

研究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方法和策略。研究视角上的单一性造成了研究视野

的狭窄性,使一些重要的个人知识管理领域尚无人涉及或着力不够。

三是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工具)受到了关注,但是对其作用效果的认识却很不一致,因此所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中对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工具)的强调程度有明显差别。

四是由于知识流程的研究视角,对个人知识管理流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研究显得面面俱到,但重点却不突出。

五是由于不约而同地"遵循"同一"研究规范",造成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体系一定程度上的同构性和雷同性。

2本文的意图和目标

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如果只强调过程管理,往往显得过于抽象,会让人无所是从;如果还遵从上述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规范",就难以有所突破和创新。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本文将重点探索以下三个方面的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和个人学习管理。以它们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三

个重点领域的理论依据在于:

首先,学习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意味着进步,学习为个人发展打下知识基础,因而对个人学习管理不可不加以关注。

其次,个人知识项目与个人事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项目承担得多,完成得好,创新度高,个人的社会贡献就大,因此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就应当受到重视。

再次,个人灵感类知识是个人隐性知识中最活跃、最新颖及最有价值的一类,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个人灵感知识管理需要重点对待。本文一反上述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流程路向,超越其既有研究模式和"研究

规范"的樊篱,依据"重要性"从横向加以关照,目的在于指出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新的关注点和可操作的

方法。

3个人灵感知识的及时管理

灵感知识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隐性知识,具有不稳定、不成熟、易消逝和潜在价值大等特点,为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管理。鉴于个人灵感知识的上述特点,笔者把个人灵感知识管理的重点定位于及时管理。个人灵感知识管理是个人隐性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个人隐性知识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但可惜的是,笔者至今还没有明确地发现人们对它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养成一种灵感知识及时管理的好习惯。

第一步,当自己头脑中迸发出创造性思想,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灵感突然袭来,新奇的念头(有时甚至是古怪的念头)出现时,一定要加以珍惜,不可错过,不能任

其消逝,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使其清晰化、显明化,不管此时的这些思想、智慧火花、灵感、念头是否有用,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可能的转化利用创造条件。这些偶发性的灵感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管理,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对自己灵感

知识的漠视和不负责任的思想与行为,都会对个人灵感知识的转化和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损害。

第二步,要围绕这些新出现的灵感知识原料或灵感知识半成品,进行深思,看看这些知识原料或知识半成品为何会在头脑中闪现,是受到了何种事物、现象或者知识元素的刺激,与什么事物相关,与什么现象相关,与什么过程相关,与什么

人相关,与哪个特定地方相关;再看看其相关性程度有多大。这是横向的关联性思索。然后还有纵向的关联性思索,看看这些知识原料或知识半成品与头脑中原来积累的哪部分知识相关,能否被纳入到大脑知识体系中去,如果能,这些知识原料或半成品将在大脑的总体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它对大脑的总体知识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有没有改善大脑的知识结构,有无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出新的灵

感或智慧,等等。

第三步,要利用文献资料对这些知识原料或半成品进行查证,看看这些知识

原料或知识半成品能否被纳入到自己所积累起来的显性化知识体系中去,如果能,则分析其处于什么位置,有无出现知识互补或知识相互冲突之处,原因何在,等等。这其实是做知识之间的相互佐证的工作,看看这些新出现的灵感知识的正确性、准确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第四步,围绕这些知识原料或半成品与感兴趣或需要的人进行交流(交流的

对象要经过认真的选择),不是一般的交流,而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交流中

一定要使这些灵感知识作为交流的主题。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当然有很多,但总可以归结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其中直接交流中的面对面交流、座谈会或讨论会式的交流、知识沙龙式的交流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值得尝试。通过交流,会激发

出新的知识,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当然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选择网上在线

交流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或接近当面交流的效果,并

且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扩展交流的范围,加上交流大胆,往往会获得出人意料的结果。也可以选择其它的交流的方式,比如传统书信的方式,电话交流的方式,等等。不管选择哪种交流方式,一定要做好交流的准备工作,让参与人员充分了解要讨

论的主题,并让参与人员明白讨论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好交流的进程,防止或避免交流过程中偏离主题的情况出现,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第五步,进行知识评估,看看新产生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什么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应用前景如何,可以被纳入哪种正式的知识门类或知识体系之中。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大致就可以对灵感知识进行及时的转化管理,使其在可能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应用。

4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

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组织知识项目管理,因为项目常常来源于组织的委托,并且项目的经费使用、过程控制、成果鉴定和评奖活动都要由组织来执行,但知识项目最终还是由项目组中的个人来分担,因此,笔者在此强调的是个人对自己承担的知识项目的管理责任与义务。个人知识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创新管理,因为创新是知识项目的灵魂,是知识项目的核心价值所在。所谓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以笔者的理解,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项目管理,通过这种创新管理,努力使个人知识项目所产生的知识成果,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其中',新'的涵义是知识产权意义的新,即在原理、结构、功能、性质、方法、过程等方面有显著性变化,不是时间意义或地理意义的新。"[11]

4.1个人知识项目创新管理的内容

根据上述理解,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项目选题上的新颖。这是保证项目成果创新的前提。要创新、要领先,就不能重复别人的研究题目。那么怎样才能保证项目选题上的新颖呢?办法不外就是要加强对各学科领域研究前沿的跟踪,加强个人与国内国际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利用国内国际上的相关检索系统,加强对课题库的检索,等等。

其次是设定个人知识项目创新的目标。知识项目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要凝聚项目组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地攻关,使目标的达到真正成为知识项目创新的标

尺。当然目标的设定也要兼顾项目的级别、时间、经费、项目组的研究能力等

方面的限制性因素,既要讲究先进性,也要注意合理性和可行性。

再次是搞好项目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知识项目的研究中,要保证实实在在地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要研究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来,达到目标要求,任何投机取巧和"便宜从事"都是要不得的。不能只重视数量而不讲质量,只重进度而不重效果,只重结果而忽略创新。现在,科研中特别是学术研究中存在严重问题,抄袭、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已经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加强个人知识项目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创新管理。

第四是使知识成果合理地纳入个人和组织的知识积累、利用和更新的进程

之中。要保证知识成果传播和应用上的创新,使项目成果真正有效地转化、应用,发挥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不能认为,项目一旦结项、验收,任务就彻底完成了。

4.2个人知识项目创新管理的方法

笔者认为,搞好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可以从下面一些方法入手。

(1)搞好个人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的学术规范化管理。这是实施个人知识项

目创新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学术规范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知识引用的规范化,谨防过度引用或引用过度,并实事求是地做好引用标示等。知识引用的规范化隐含了一个重要原则:引用要以知识创新为宗旨,为知识创新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个人知识项目管理的目标。二是在撰写学术论著时要对该领域的知识现

状进行梳理,搞清楚前人、别人对此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所遗留的问题有哪些,辨明知识的历史脉络,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自己的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哪些工作,能做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要做一个明确的交代,一句话,要搞清自己的研究在整个领域的知识现状图中的位置[12]。

(2)树立知识创新的观念。知识创新是知识项目的生命,是个人和组织的竞

争力之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包括项目主持人、参与人等都要充分加以

认识,要树立"知识创新至上"的观念,培养知识创新的主体意识,形成"以我为主、从我做起"的知识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有"不创新,毋宁舍之"的真诚与勇气。

(3)实施个人知识创新责任制。为了推进个人知识创新,项目负责人要切实

负起责任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除保持与项目组成员的密切联系,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交流以外,还要制订和实施个人知识创新责任制,规定每个成员的知

识创新目标、奖惩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使知识创新具体落实到项目组中每一个人身上。对于知识创新不达标的成员,可以考虑在后续研究中将其排斥在研究团队之外。

(4)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进行知识项目评估。

要对项目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评估,特别是对阶段性知识成果的评估,一定要严格按照知识创新的标准来进行。

5个人学习的针对性管理

个人学习管理的重点在于针对性管理,因为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个人

学习的知识内容、途径、方式、方法、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的需要等越来

越复杂,为了保证个人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做好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理所当然的管

理重点。

首先是对个人的心智模式加以改善。心智模式是"根植于人的心中,影响人

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价值观、信仰、观念或图像、印象等。"[13]心智模式不易观察,其影响也不大容易发现。不良的心智模式阻

碍个人学习,健全的心智模式帮助个人学习。因此,作为个人,要时时注意培养、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形成健全、良好的心智模式,为个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人基于自己的经历常常形成某种看似"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无法加以改变,

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用心并且持之以恒(比如将自己的心智模式摊开,以某种优

良的心智模式为榜样,检查自己心智慧模式的缺失,然后坦率地与他人交流看法,并在行动中慢慢改变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是针对个人知识结构中的短项进行弥补式学习。根据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制约组织(个人)发展和成长的不在于其长项(强项),而在于其短项(弱项),这就是所谓的"短项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学习管理应优先吸纳的是知识结构方面的短项。弥补式学习的逻辑前提是需要考察其知识结构因某一方面的短

缺而造成的对当前环境的不适应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个人的知识结构进行横

向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弥补式学习,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为将来的综合应用,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动态地组合应用,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与

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针对个人知识结构中的强项进行加强式学习。知识强项对个人来说

更加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依靠,因此,每个人都需

要使优势保持下去,使之与时俱进,这样,进行加强式学习就必不可少。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讲的虽然是人的技能,但技能的基础是知识,或者说技能的背后是知识的铺垫。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必须使自己原来独特的知识强项加以更新,保持特色、加强优势,使自己的"招"一直"鲜"下去,使自己在职场和竞争中保有独特的地位,并且无可替代。从横向的关系来看,知

识结构的进化有一个重要原则---存同求异,对于同业者来说,基本的专业知识都需要具备,这就是家共有的那些知识,还要有自己独到的某种知识,或者说对大家共有的那些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异乎寻常,这就是"求异"。"存同"是基础,"求异"是发展。无论是对知识短项进行弥补式学习,还是对知识强项进行加强式学习,最终追求的是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整体优化。

第四是针对职场的现实需要安排个人的学习。

人在职场,经常要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职业技能所造成的压力,在竞争日益激烈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早已不存

在一劳永逸、终身好使的某种职业知识。因此,参加在职培训和学习班,学习时

下的一些热门知识,满足职场对新知识的现实需要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学习。问题和任务摆在面前,它们很可能是全新的,依靠旧知识和老经验无法解决,无法完成,在此情况下,只

能进行针对性学习或进行咨询,别无他途。实际上,通过咨询来解决问题、完成

任务,其本质是一种知识外取行为,对本单位的员工来说,仍然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第六是针对个人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首先要培养对于学习,特别是持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建立在爱好的基础上,快乐地进行学习。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显然,养成了

对于学习的爱好和乐趣,可以大大改善个人的学习效果。其次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宜的个人学习工具,安排恰当

的学习途径。比如性格开朗的人可以采用交互式学习方法,加入学习型组织,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边干边学,各种兴趣小组、专业社团以及项目组中进行交流学习。与人交流,虚心向学,可使人受益非浅,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可以在显性知识的存储与积累,在公共知识的个人转化上下工夫,适宜采用先进的知识收集加工技术和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当然,这种对应性选择并不是绝对的。再次是针对学习的对立面---教---来反思学习,从"教"的角度上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那么,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不仅要学习他人言语表达的知识,还要体会和学习他人以身作则,在行动中示范、透露出来的知识、经验,更要把自己融入到一个环境开放、交流自由、充满浓厚学习兴趣的情景中去。此外,不仅要针对过去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学习,还要在保持对环境变化和新问题敏感的基础上,甄别新知识并及时学习,使自己在知识上与时俱进,一句话,永不放弃对新知识的追逐和学习。第七是努力使学过的知识成为常识。也就是说要把知识掌握到常识的水平和程度。"常识态"知识就是已经烂熟于胸、不用再翻书本就能正确使用的知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常识越多运用能力也越强,因此,把知识变为常识,有利于知识的自觉运用,使知识产生更高价值。那么如何使知识成为常识呢?办法有两个:一是反复进行学习;二是不断运用这种知识。

6结语

个人灵感知识的及时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和个人学习的针对性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本文把淹没于纵向知识管理流程研究取向中的它们提取出来,进行研究,希望能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并引起其他研究者的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九常.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4.79页

2,10甘永成.电子学习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国电化

教育,2003(6)

3赖纯顺,卢泽辉.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初探.锦州医学院

学报,2000(5)

4,9刘杰.浅谈基层科研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的个人知

识管理.中国科学基金,2004(3)

5张洪彬,沈治宏.论个人知识管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4(1)

6汪牧青.开启"黄金屋"---析个人知识管理.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04(21)

7,13王江.知识管理中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开发利用策略.

科研管理,2003(3)

8赵铭建.信息教育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发展.聊城大学学报,2003(4)

11何传启,张凤.知识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63页

12周九常.论知识引用.情报资料2001(4)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知识管理的案例知识管理从个人做起

知识管理的案例知识管理从个人做起 在组织流程不确定及各个业务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知识管理先行很容易使共享知识成为员工的额外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还需在组织中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作为辅助。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论在个体的应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包括个人知识的识别、分类、采集、评估、利用和分享传播等环节。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最直接的结果是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对组织而言,则能够推动组织的知识管理顺利开展。实践证明,每个人紧密结合自己的岗位需求和个人的发展规划,在为组织作贡献中成就自己,那么,知识共享带来的就是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再是额外负担。本文将结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环节详细阐述其如何解决知识共享问题。 1. 树立个人知识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在组织内推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总有不少员工非常乐于参与各项知识共享活动。调查发现,这些员工已经在个人知识管理之路上摸索学习了很多年,他们从个人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中获益匪浅。因此,对组织推行知识管理非常欢迎和支持。这部分拥有个人知识管理观念的员工不仅自己愿意共享知识,还能带动周围同事参与。

2. 明确需要管理的知识 首先要认清个人的职业规划。因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管理不同领域的知识。一般来讲,个人会根据岗位的需求及未来发展管理相应知识。而组织的知识库内容也是为了满足员工岗位要求的。这样,个人做好自己的知识管理,就为组织的知识库提供了稳定。员工可以直接将自己平时工作学习中收集的知识发布到知识库,不用仅为了共享而额外花费时间收集资料。 3. 对知识进行分类 建立知识分类的一个原则是不能每次想起什么就建立什么样的文件夹或者标签,要做好规范化工作,同时持之以恒。这样一个好习惯的培养,对于扫除知识共享的障碍大有帮助。阻碍知识共享的一大原因是员工不习惯规范化管理,认为太繁琐,没必要。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员工通过自我管理,培养了规范化概念,对于组织知识管理中提出的规范标准就不会排斥,共享就会变得简单。 4. 采集知识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王连娟 E-mail: Phone:82235403, 绪论知识管理概述 1.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 ?技术学派 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4、数据、信息与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经合组织(O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know-what,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know-why, 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know-how, 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know-who, 又称人力知识)。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知识,是显性的,而后两类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是隐性的。OECD知识分类不仅可看出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还详细地给出了显、隐性知识所包括的内容 2)、知识的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5、本课程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 1)、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者 ?CKO(CIO) ?知识经理 ?知识工人(个人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客体——知识 ?知识的积累——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个人知识管理满分试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个人知识管理 考试得分100 2.0 学分!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单选题正确1. 检验知识工作者,主要看其是否做到了三点,其中不包括: 1. A 拥有知识 2. B 拥有绩效 C 3. 拥有人脉 D 4. 拥有时间正确 2.SWOT 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 1. 自己的优点 2. B 外界的知识 C 3. 自己的缺点 D 4. 外界的威胁正确3. )是最好的整理,也是最好的反省。在知识整理过程中,(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A 1. 分类 B 2. 归档 C 3. 分享 4. D 命名正确4. 知识保存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 A 书面化 2. B 内在化 3. C 数字化 4. D 云储存正确5. 在建立个人知识管理地图时,三个重要的版块不包括: A 1. 知识库 B 2. 知识技术系统 3. C 知识社区 D 4. 专家库正确 6.下列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中,互动性最强的是: 1. A / 微博社交网络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B TED/2. /MI 百家讲坛Dropbox 3. C )网络微盘(Mindmap 4. D )思维导图(正确7.“具有较强的跳跃性的思考,可以跳出框框、冲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得出有创造性的”,这种思考方式被称为:见解 A 1. 前瞻式思考 B 2. 垂直式思考 3. C 水平式思考 4. D 批判式思考正确8.这种行为属于个人通过喝咖啡、在微博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与同事交流,要多与人互动,知识管理的: 1. A 社会化 B 2. 外部化 3. C 内部化 D 4. 结合化正确9.“AAR”学习模式要求对于任何项目都要问四个问题,其中不包括: 1. A 预估会发生什么事?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2. B 预计不会发生什么事? C 3. 实际发生什么事? D 4. 应当如何改进或避免?正确10. 在进行跨领域知识管理时应当遵循五个步骤,其中第一步要做的是: A 1. 多元学习,多元接触 2. B 刺激、连结,收敛、聚焦 C 3. 交会、扩张、爆发、 误解 D 4. 建立生命、专业主轴判断题正确11.知识工作者在取得信息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散,不需要确认某个焦点。此种说法: A 1. 正确 B

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介绍

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介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管理亦如此,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用纸笔来记录知识,互联网出现之后,改用软件工具来记录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的背后,是巧妙的运用工具这条杠杆与头脑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常用到的一些工具,通过前面讲的学习知识、保存知识、使用知识、共享知识四个方面(链接)来分享下。 学习知识 平时在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通过搜索、订阅公众号、社交网络、媒体来寻找答案,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学到一些你意外的小知识。 1、搜索引擎类:谷歌、百度、必应等 搜索引擎无疑是最常用信息和知识获取工具,有效的利用这些工具需要: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特长;掌握搜索引擎的技巧。 2、百科类: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 百科属于知识学习和共享的一个渠道,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内容进行评估,保证准确性。

3、文库类:百度文库、360doc、爱问共享资料、豆丁、其他专业文库 文库都是通过整理和分享而成,相对可以比较完整的学习行业知识。 4、问答社区:百度知道、新浪爱问、搜搜问问、知乎、PMCAFF等专业性问答网站。 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老一代问答网站主要解决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以知乎为代表的新一代问答则将内容聚焦于较复杂问题。 5、订阅关注类:Google Reader、blog、公众号等 很多blog博主都转战微信公众号,所以基本上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来学习内容。 保存知识 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保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存在本地硬盘,一种是保存在网络上。保存在本地的好处是较为安全、断网的时候也能查看,保存在网络的好处是只要能上网就能查看,分享更为方便。保存知识的类型包括保存链接、保存文章、保存图片、云同步等等。 1、网盘类:百度云盘、华为网盘、360云盘、115、Dropbox、Evernote 最近国内各大网盘要么就是收费,要么就关闭服务,让不少存储在国内网盘的感到无奈,国外网盘需要撘梯子。 2、书签收藏类:chrome书签、360书签等各大浏览器

个人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

注意个人知识管理,意味着经营个人"无形资产",提升个人价值和个人竞争力 很多人之所以对知识管理抱有戒心,主要是认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就如同企业从自己身上榨取知识一样,以致让自己不再重要。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企业、经理人个人之所以不把知识管理作为必须马上解决的要项,不是因为不知道知识管理重要,而是因为知识管理不像ERP等那样,实施成功就会马上产生看得见的、可量化的成效。 知识管理创造的价值主要是间接性的(当然,出售知识库及相关服务也能产生直接价值),难以量化,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支持企业或个人把事做好,做得更有效率并可规避风险。这让知识管理在企业和个人心目中都变得有点可有可无了。 个人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 迄今为止,各种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和专业文章一再强调着机构知识管理对一个机构(尤其是商业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却极少有文章对经理人个人的知识管理进行阐述,而个人知识管理,对经理人个人的工作及成长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效用,经理人本身对此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下面我们以章经理为例,说明个人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以及他是如何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 其实,不同层级的经理人都可从知识管理中受益。对个人来说,知识管理有哪些实际作用呢? 章先生是一家国内机电设备生产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他将其归结为5个方面: 让自己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为个人能力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自己有计划地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持续性地学习、更新、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以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有效率地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用于实际工作以获得良好的个人工作绩效(效率和效果); 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所在的机构中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元素并获得更好的个人事业发展机遇。 对管理工作来说,因高价值的个人"无形资产",才能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竞争这两个方面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知识管理系统:目标与策略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

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实行有效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组

个人知识管理论文

浅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班级:09教育技术学 学号:2009105026 姓名:于洋 时间:2012年5月

浅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摘要: 尽管我们每天面临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过载与信息噪音越来越严重,但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借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相信战胜海量信息不再是困难。本文在调查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概述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分类,重点介绍了个人知识管理的七项基本技能,及对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及工具(软件)方面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一、个人知识管理概述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 A. 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已经在他们的MBA课程中列入了采用PKM概念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Frand 和Hixon (1999)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 从实用的角度来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它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英文是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kyrme (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尽管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版本的定义,其实质却都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分类

浅谈个人知识管理

浅谈个人知识管理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当想到和一个很重要的人联系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联系方式了;曾经解决过一个问题,后来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是忘了当时的解决方法只好花费时间再研究一遍;无法得到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的帮助;总是忘记一些约会和想好必须要做的事情;忙碌了一整年,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这一年到底都干了些 什么? 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要解释个人知识管理就必须理解“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从字面上来说,即是将知识管理起来。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个人知识管理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概念的延伸,它强调的是个人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过程。 个人知识管理定义有很多,但是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通过收藏、订阅、互动等方式,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转变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 工作、生活。 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有互联网帮助我们快速获得各种途径信息。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Pad等等工具帮助我们存储信息,有企业OA、CRM、Outlook等软件帮助我们检索和利用信息,但是为什么还会发生上面的那些情况 有专业研究机构的的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做的90%的所谓“创新工作”是重复工作,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存在(存在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造成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对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知识、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 (2) (一)知识的概念和分类 (2)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 (2) (三)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 (3) 三、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3) (一)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 (二)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 (4) (三)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开发技术 (5) 四、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特点 (6) 五、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 (6) (一)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6) (二)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的应用前景 (7) (三)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存在问题 (7) 六、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中文摘要:知识经济爆炸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要如何进行好知识管理,这样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工作,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分类着手,分析了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功能框架和开发技术,研究了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在社会、经济、操作三方面的特点,最后对基于Web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知识库、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Abstrat:The explosion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we have to make attention to how goo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have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go before we have to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rom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begin the classification, an analysis of Web-based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unctions and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 study of Web-based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social, economic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areas, based on the last Web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carry out the analysis. Key words:knowledge base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一、引言 写目的、意义、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走进人们的生活,知识也就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持续成长成为了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好坏直接到个人的工作效率,也就影响到个人的竞争力。尽管在现代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到我们,例如电脑,手机,还有企业的OA、ERP等系统,但是根据IDC的研究报告指出,知识工作者所做的所谓“创新工作”90%都是重复性的工作,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1.国内知识管理软件 (1)盛大麦库 这是一款采用云计算概念的网络文件管理平台“麦库”,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免费的文件保存。盛大麦库是一个免费、永久在线,安全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您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在麦库里保存笔记、备忘、写文档,存资料,并可以方便的整理和分享。麦库为用户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记录笔记备忘、管理知识文档、批量文件上传、共享我的知识等。据悉,麦库目前处于测试期,用户注册可以获得500M的空间,通过邀请好友加入麦库可以实现空间扩容。同时,麦库的内容可以分享到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等主流SNS平台。 盛大麦库的特点是采用云计算的技术,永远不会丢失自己保存的知识资料。(2)Wiz(为知) Wiz(为知个人知识管理PKM)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产品;它以用户知识数据为核心,提供实用便捷的工具集;可以强制捕捉网页文档。 Wiz能快记快找,它基于互联网,可在多台电脑和手机上使用,支持分类、标签、全文检索等组织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移动互联、数据开放、易于扩展等特点; Wiz可以当作轻量级的wiki、sharepoint来使用,可以用于时间管理、文档管理、任务管理、离线网摘、日记博客、桌面便笺等。 Wiz以统一的存储机制、安全机制、全文检索机制、插件机制和同步机制为基础,由为知管理器(WizExplorer)、同步工具(WizSync)、编辑器(WizHtmlEditor)、查看器(WizViewer)、网页捕捉工具、文档导入工具、日历(WizCalendar)和便笺(WizNote)等组成。同时还使用到知识在线服务(Wiz Online),与多类移动终端(WizMobile)进行数据同步;也可以使用专用的订阅工具(WizReader)订阅分享的内

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田志刚提到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工作者的必备能力,这句话很赞同,很多知识或信息平时大家都在说,都了解,或者有些经验完全在自己脑袋里面,经验本身没有喜欢为方法论和模式。 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德鲁克说过,没有人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而你唯一的资本就是知识。在这里我还需要补充一句就是,你唯一的能力就是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PKM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体现知识创造价值,因此就需要再次强调了不能脱离了某个场景或领域来单独的谈个人知识管理,否则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在我们平时的问题管理,工作,技术研究,学习,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无处不体现知识管理的影子。 个人知识管理涉及到个人战略,个人效率和个人资产三个方面的问题。个人战略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导向,个人资产如知识库的积累,知识的转化等是基础;而个人效率则核心是时间管理和生产率,各种工具的使用。在目标导向下,我们注重平时个人资产的积累,利用好各种工具做到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即个人知识管理的初衷。 如果从个人知识管理涉及到的技能谈,应该包括收集分类资料的能力,根据问题快速检索资料能力,分析信息能力,整合信息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知识

分享),归纳和演绎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力,工具应用能力,知识融合贯通和显隐性转化能力。如果用一句话说还是应用知识并创造价值的能力。 田志刚提到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工作者的必备能力,这句话很赞同,很多知识或信息平时大家都在说,都了解,或者有些经验完全在自己脑袋里面,经验本身没有喜欢为方法论和模式。而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文字系统和结构化的整理出来,因为沟通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得这么系统,沟通的时候往往很能说但是一让正式的写出来往往就手足无措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在知识从显性转为你隐性的经验和技能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还得讲其显性化出来,这一方面是结构化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我们知识管理里面谈到的分享创造价值的体现。所以我们平时不仅仅关注阅读,也关注写作,阅读往往是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而写作则是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两者必须要相互融合并贯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我们的学习速度是远远无法跟上知识和信息的指数级产生速度的。每个人必须设置自己的信息过滤器,许多东西就不应该在读完了才知道是垃圾,这样也浪费了你的资源---时间!那究竟应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你需要知识你的领域方向和关注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你需要知道如果从一

云平台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客户端界面设计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云平台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客户端界面 设计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教授 二○一年六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由于计算机系统通过用户界面面向用户提供数据输入环境、系统运行状态和程序运行结果,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工作要求、设计想法和问题处理意见,所以用户界面设计的好坏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学习了解云平台下应用软件、个人知识管理等相应知识,探讨云平台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客户端界面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再对现有的一些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作比较,观察一些云平台的界面设计,总结出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界面设计时应注意的地方,之后,结合具体的需求分析和选择的素材,从代表主题的登陆界面,到表现功能的主界面以及手持智能机终端界面都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总结了一些界面设计的原则和经验,并参考已有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设计了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客户端界面。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界面设计,客户端界面。

Abstract The user interface UI (User Interfac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user and the computer system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Computer system through the user interface for users with data input environment, the system operating state and the result of the program, the user through the user interface to the computer system, job requirements, design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quality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 of computer systems u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by 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softwar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cloud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client interface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cloud platform, and then compare some of the existing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observe some combined cloud platform interface design, summed up th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needs analysis and selection of material,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eme of the login screen, the main interface to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s as well as hand-held smart machine terminal the interface to conduct a detailed design description. This design summed up the interface design principles and experience,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to design their own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lient interface. Keyword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face design, client interface.

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 摘要 本文通过描述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出现的信息爆炸问题,引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首先,在文中详细解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和范围,并创造性得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参考模型。然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原则和步骤,最后还介绍了一些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实践过程。 关键字:知识管理 PKM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bstract Keyword:knowledge management PKM 引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当想到和一个很重要的人联系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联系方式了;曾经解决过一个问题,后来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是忘了当时的解决方法只好再研究一遍;遇到一个问题无法解决时,无法得到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的帮助;总是忘记一些约会和想好必须要做的事情;忙碌了一整年,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这一年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里我将引入一个概念: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定义范围非常宽泛,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 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要解释个人知识管理就必须先解释“知识管理”这个概念。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概念的变种,它强调的是个人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 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viewed as a set a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at have both a logical or conceptual as well as physical or hands-on 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 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所以个人知识管理主要讲的是一种方法论。 个人知识管理(PKM)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其实质却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 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总结

1、什么是知识: 从经济和资源观点定义: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语境信息、专家见解和直觉等要素的动态的混合体,它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知者的头脑,并为知者所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常常内嵌在文件或数据库中,而且还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简单地说,知识是可用于行动的信息。可用于行动”是指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背景下以恰当的方式获得相关的信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用它来帮助决策。知识是决策、预测、设计、规划、诊断、分析、评估和直觉判断的关键资源。它形成于个人和集体的头脑,并为之共享。它无法从数据库中产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经验、成功、失败和学习中产生。 2、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传递,数据通过加工转换 成信息。信息二数据+背景。 4、知识创造的模型:(1)一个动态交互:知识转移

(2)两种知识形式:隐性和显性知识 (3)三个知识聚合层次:个人,小组,组织 (4)四种知识创造模式:社会化:个体之间通过联合活动和接触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外部化:以易于理解的形式表达和描述显性知识的过程;组合化:将显性知识转化成更复杂的显性知识,包括显性知识的交流、分发、系统化等过程;内部化:在个体或组织规模内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过程。 (5)四个知识转移场所(Ba):起源场:指个人可以分享经验、感觉、情绪和心智模式的场合。起源场是一个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空间,个人借助同理心与同情心而超越人际间的藩篱,以关怀、爱、信任与承诺构筑人与人知识转换的基础。该空间为“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组织网络;对话场:这是提供团体分享心智模式与技能的场合,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沟通而成为共享的知识,关键成功要素在于选择具有不同特殊知识或能力的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或是跨部门的团队,通过对话平台使得这些人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化成显性知识。因此,对话场提供一种良好的“外部化”组织网络;系统化场:系统化场针对“组合化”提供一种良好的组织网络,使得显性知识能以较便利或是书面的方式在整个组织间流通。信息技术(如网络、视频会议等)为组织知识创造提供一种虚拟化且更具效率的合作环境。 行动场:行动场为“内部化”提供共享的组织网络,个人利用虚拟的沟通媒介,内化显性知识成为己身的隐性知识,例如操作手册或虚拟实境演练方案。 (6)知识创新的螺旋过程:组织内的各个场所具有动态性,能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再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从个人层次到群组层次再到组织层次,最后到跨组织层次,并借此一周期循环而持续的创造新知识。 5、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中的三个发展阶段:工业革命:知识被用来改良生产工具、流程和产品。生产力革命:知识被用来解决工作的问题。管理革命:知识运用于“知识”本身之上。 6、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流程:(1)现状评估:从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分析。(2)差距分析:如组织缺口分析。(3)策略制定:包括知识愿景的确定;优先试点的 确定;战略规划模型的确定。 7、简述知识的生产所用的工具、方法、手段:(1)个人方面:专家目录或黄页;知识地图(2)集体方面:知识产权;人际网络架构;核心流程;项目经验与教训(3)外部方

个人知识管理读后心得

个人知识管理读书心得 看完同事分享的知识管理的ppt之后,感触非常深,感触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1、信息时代的竞争已经是“知识学习速度”的竞争,快速掌握知识已经成为生存的基础。 信息时代,时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以无法估量的速度在进行,在这样的时代,知识的刷新速度也飞速进行,这点体现在软件行业更为突出,几年前C++、COM、OCX的开发还很主流,不过几年过去了,java已经大行其道,因此在开发领域,非常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在新的开发技术出现之后,谁能够快速地掌握该技术,并将此技术应用于实践,谁就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2、知识是需要分享的 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除了在分享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将知识显性化之外,还会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在此了解基础上还会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知识的分享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带徒弟、写博客、BBS、微博、微信等途径,以做学习笔记为例,通过学习获取了知识,但是如果你将学习到的知识再组织下,形成读书笔记,那么你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带徒弟或者教别人你会的知识也一样,这一点在上学的时候就很有感触,如果有个同学问了你一个问题,你就给她讲啊,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对方没有听明白你的讲法,于是你可能换个讲法,或者会发现你的理解可能也有偏差或者不深刻的地方,这时候略加思考,再讲给对方听,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更具体。 个人觉得,写博客、BBS、微博、微信等在公众平台或者朋友圈中分享知识的过程,同时具备使知识显性化、具体化,并且加深个人理解之外,也让你的朋友和同事等了解了你掌握的知识,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能力等,在此过程中,加深了朋友和同事对你的了解,遇到可以与你合作,或者可以托付给你的工作时,就会想到你,所以在此过程中,你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增加了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潜在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增强

浅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主题词:个人知识知识管理专业发展 论文摘要: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的方法,教师个人知识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点,个人知识管理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 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目前,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他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身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同样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困境。教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体,其中,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的反映一个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应当是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教师的隐性知识是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隐性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的提出对于教师再教育的改革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实效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究其原因,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师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不考虑教师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因而难以调动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教师教育形式很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呼唤以教师为主题的教育形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点。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学习等方法都是教师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教师的个人知识进行系统的更新和优化,应是改革教师教育的一条重要思路。理由很简单,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其个人知识的支配,那么优化和丰富教师的个人知识就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教师不断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然而有诸多因素阻碍了教师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 1.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在我国,教师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有调查表明,仅有16.7%的教师写教后记,83.3%的教师从不或只是偶尔通过这一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研究还发现,75%的教师认为,从教以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教师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无法找出需要创造的新知识。

互联网个人知识管理经验

互联网个人知识管理经验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需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耗在了选择和尝试工具上,切忌... 标题应该加个前提限制——互联网产品设计师,但写出来很怪,所以读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以下内容少数在UCD书友会上聊过,回来考虑了几天,分享的同时也算自我总结。《设计网事》第九章专门讲知识积累,并且结合职业生涯谈了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翻。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耗在了选择和尝试工具上,切忌。 如何获得 上次与朋友探讨到 IT 从业者获取知识主要有三条路:网络、杂志、专业书,并且这三类人群的交集不大。我自从业以来,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几乎全部来自网络。我买的第一本软件操作专业书是《 Dreamweaver 3.0 》,最后一本也是。因为我发现,书上内容免费的互联网上基本都有,并且更全、更新、更有价值。 网络来源继续细分,我对专业知识的获取超过一半来自民间个人网站和个人博客,另外有三分之一来自社会化网络(SNS)分享平台,其他少量来自专业媒体。而获取的方式主要是固定RSS订阅,部分采用全网搜索引擎,极少数去SNS和专业媒体上搜索。 我指的SNS不是Facebook、Twitter、校内网、开心网等等“纯关系”之类,这些我一概不上。我需要的是“以资源为载体”的SNS分享平台,比如Flickr, Slideshare ,我不知道 Delicious 是否也算,反正去的已经很少了。 Flickr 上的图片带给我很多灵感, Slideshare 上的演示教给了我很多写教案的技巧,都是我比较在乎的资源,其中高价值内容的比例同样不高,筛选需要技巧。 除直接“偷窥”别人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发现经验。比如我会不定期的观察分析全球做最好的几家网站或产品----- Google多个产品、Adobe官网、Apple 官网、Yahoo门户、CNN、1户等等。深入揣摩人家的信息架构、交互模式、界面代码,并学习人家怎么改版。 近几年趋势来看,一方面是市场的推动,另一方面确实大家的水平在提高。国内几大社也出了不少好书,虽然这个比例很低很低,个人也保存一些电子书,但看的不多,收获也不大。 如何积累 原则上讲,我很希望多在别人的基础上继续积累,这样不仅自己事半功倍,也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