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无菌工艺验证

非无菌工艺验证
非无菌工艺验证

非无菌工艺验证

WHO第992号技术报告附录3

Annex 3 Guidelines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validation,

1. Background and scope 背景和范围

2. Glossary 术语

3. Introduction 概述

4. Process design 工艺设计

5. Process qualification 工艺确认

6. Continued process verification 持续工艺确认

7. Change management 变更管理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 Background and scope 背景和范围

WHO第937号技术报告中公布了GMP增补指南:验证,此外还公布了一些指南来支持现行的GMP实施方法。这些指南意在为WHO和ICH的质量源于设计原则(QbD)和质量风险管理(QRM)提供更多的工艺验证概念支持。

这些指南允许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工艺验证。其所描述的原则主要适用于非无菌制剂。类似方法也可以用于原料药和无菌产品。(参见WHO第957号技术报告附录2,以及WHO第961号技术报告附录6)。推荐采用基于风险的生命周期方法来进行验证。

由于现在主要聚焦于生命周期方法,因此在所有工艺验证方法中均需要对产品和工艺研发研究的深入的知识、之前的生产经验以及应用QRM原则。

生命周期方法将产品和工艺研发、商业化生产工艺的验证、在日常商业化生产中将生产工艺维持在受控状态结合了起来。

推荐使用过程分析技术(PAT),包括远线、近线和/或在线控制和监测技术,以保证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

2. Glossary 术语(略)

以下给出的定义适用于这些指南中所用的术语。在其它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含义。

3. Introduction 概述

所有产品均应生成工艺验证数据,以证明生产工艺的充分性。所实施的验证应符合GMP要求,验证数据应保留在生产场所,检查中应可以获取。

工艺验证与产品从工艺设计阶段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收集和评估过程紧密相关,它提供科学证据证明一个工艺可以持续地产生一个具备所需质量的产品。

应采用风险评估方法来确定工艺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起始物料波动。应根据设计阶段所实施的相关研究和对工艺的理解,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识别、论述和记录,在工艺验证和确认期间,应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测。

绘制要验证的工艺中所有操作和控制流程图将有所帮助。在对一个给定的操作实施QRM时,也应考虑该操作前后的步骤。

适当时应对流程图进行修正,修正内容应记录作为验证文件的一部分。

生产商应保证按本指南中所述的工艺验证的原则实施工艺验证。这包括了在工艺设计、放大、厂房确认、公用系统和设备和工艺性能确认、持续工艺确认中的各验证阶段,以保证工艺保持在受控状态。

工艺验证的目的包括保证:

- 工艺设计经过评估,显示出工艺具可重复性、可靠性和耐用性

- 对商业生产工艺进行了定义、监测和控制

- 保证工艺持续保持在受控状态

验证应包括生产产品的所有剂量,各生产场所的验证深度应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可以使用矩阵法或括号法(分组法),这些方法的使用也应该是基于适当的风险评估。

可以有不同的工艺验证方法,包括:传统工艺验证(包括前验证和同步验证)、工艺设计和之后的工艺确认和持续工艺确认,或传统工艺验证方法与这些指南中所述的新方法的结合。如果对工艺进行了变更,则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评估。

生产商应计划实施新的工艺验证方法,它包括工艺设计、工艺确认和持续工艺确认,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图A3.1展示了新的工艺验证方法的各阶段。

图A3.1工艺验证各阶段

4. Process design 工艺设计

在生命周期方法中,验证的焦点商业化批量与研发批量的一致性(CQA和CPP)。产品研究发活动提供了关键的工艺设计阶段输出,例如所需的剂型、质量属性和通用生产途径。所设计的代表商业工艺的实验室或中试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变动性。

工艺设计一般应包括实验设计、工艺研发、临床试验产品生产、中试规模批次和技术转移。在产品研发期间应对工艺设计进行确认。

工艺设计应包括原料的选择、预期生产变动、生产技术/工艺的选择、形成整个生产工艺的单个工艺环节的确认、过程控制、检测、检查的选择,以及其是否适合控制策略。

作为工艺验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一些工艺验证研究可能需要在中试批次中实施(对应至少10%或100000个制剂单位,取其中大者)。如果批量更小,和/或工艺根据特定设备的几何形状和产能定制,则可能需要提供应放大生产验证数据。

工艺确认和持续工艺确认应保持与工艺设计相关联,要参照产品研发中的关键研究所用特定批次,例如,用于关键临床评估(生物批)的批次,例如,多用途产品生物等效性测试和毒理研究。工艺设计阶段验证批次数应适当且充分,应包括(但不仅限于)预期的起始物料变化,确认设备和生产技术的适用性。基于统计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在此阶段会有所帮助。应适当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

应起草研发报告和/或技术转移文件,由研发人员正式审核和批准,由生产、工程和质量部人员正式接受。该文件可以包括一些信息如QTPP、所需要临床表现、物料的帐单、批准的供应商、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中控检测质量标准、设备建议、主批记录、主包装记录、稳定性报告、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工艺比较、制剂批数据、稳定性试验批、临床/生物批、和放大批。这些文件在生产场所应易于获得。

其目的是设计出适当的工艺用于日常商业化生产,可以持续生产出符合所需质量属性的产品。

5. Process qualification 工艺确认

在验证生产工艺之前,人员、设施、公用系统、支持性系统和设备应经过适当的确认。在验证过程中要考虑物料、环境控制、测量系统、仪器和方法。设备的确认阶段可以包括设计、安装、运行和性能(更多细节参见WHO第937号技术报告附录4)。

传统验证方法中,通常认为三批是可接受的工艺验证批次,但是,验证批次数应基于风险评估来进行论证,其中包括,例如,结果偏离工艺设计阶段、原料变化、产品历史、产品从何地转移而来及要转移到何处去。

生产商应定义在哪个阶段认为工艺是经过了验证的,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决定应包括基于工艺复杂性和预期变化以及关键质量属性(CQA)所做出的验证批次数的论证。

商业化销售要求成功完成生命周期阶段的工艺性能确认。

对商业批量放大时应进行风险评估。工艺确认应确认批量放大不会对产品特性有负面影响,按既定参数操作的工艺可以持续生产中符合所有CQA和控制策略要求的产品。

产品上市前应对商业规模批进行工艺确认。

广泛使用远线、近线、在线控制可以及时监测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应收集进厂物料或组分、在制物料和成品相关质量属性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包括属性、参数和终点的确认、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PP)趋势的评估。可以使用过程分析技术应用工具和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

鼓励生产商实施新的验证方法,以保证工艺具有已知的可接受的能力。由于全面实施本方法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传统的前验证和同步验证方法(不经常使用,仅限于第2部分所述的情形)在过渡时间内也可以接受。

如果具有适当的控制,基于科学论述和风险管理原则,将传统工艺验证方法中的元素与新的持续工艺确认方法相结合是可以接受的,

验证应根据工艺验证方案进行。

本阶段工艺验证需要有书面的方案。方案应包括,或参考至少以下内容:

- 生产条件,包括操作参数、工艺限度和组分(原料)输入

- 要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要在什么时间怎么样评估

- 要实施的检测或监测的类型(中控、放行、定性),以及各重要工艺步骤的可接受标准

- 经过科学论证的取样计划,包括各单元操作和属性的取样点、样品数量和取样频次

- 拟进行额外监测的批次数量

- 用于工艺、中控物料和产品测量的分析方法的验证状态

- 所用统计学模型或工具的描述

- 由适当的部门和质量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

- 工艺描述

- 所用设备和/或设备的详细说明(包括测量和记录设备),及其校正状态

- 要监测的变更及适当的论证

- 要取的样品---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如何取、取多少(样品数量)

- 要监测的产品性能特性或属性,以及检测方法

- 可接受限度

- 人员职责

- 记录和评估结果的方法细节,包括统计学分析

应收集数据,并按既定的可接受标准进行审核,并全部记录在工艺验证报告中。报告应反映出验证方案的要求。可以使用方案报告合并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报告的设计必须保证内容的清晰,并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记录结果。结果应确认符合可接受标准。

所有偏差(包括废弃的研究)均应进行解释和论述。

包括操作限度和总体工艺控制策略的计划商业生产和控制记录,应进入下一阶段进行确认。

6. Continued process verification 持续工艺确认

在工艺设计和工艺确认完成后,生产商应监测商业批次的产品质量,这样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工艺均维持在受控状态。

工艺确认的范围和深度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 预研究和类似产品和/或工艺生产的知识

- 研发过程和商业生产经验中获得的对工艺理解的深度

- 产品和/或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 所采用工艺自动化和分析技术的水平

- 对于遗留产品,适当时应参照自商业生产以来产品的生命周期工艺耐用性和生产历史

生产商应描述确认策略的适当性和可行性(在方案中),包括要监测的工艺参数和物料属性,以及要使用的经过验证过的分析方法。

生产商应界定

- 要实施的检测和监测的类型

- 将要应用的可接受标准

- 如何收集要进行评估的数据,要采取的措施

应对所有使用的统计学模型或工具进行描述。如果使用的是连续工艺,则应根据工艺的复杂性、预期的波动性和公司的生产经验,说明需要进行验证的商业工艺步骤。

增加取样和监测期间有助于增加对工艺的理解,成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应收集工艺趋势的信息,例如进厂物料或组件的质量、中控和成品结果和不符合性,并进行评估以确认原始工艺验证的有效性,或识别控制策略所需的变更。

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应对持续工艺确认的范围进行定期审核,必要时进行修订。

7. Change management 变更管理

在计划对已有系统或工艺进行变更时,生产商应遵守变更控制程序。

变更控制程序和记录应保证所有方面均被完整记录和批准,包括适当时的法规批准(变更)。

应产生出充分的数据来证明修订后的工艺会使得产品获得所需的质量,符合批准的质量标准。

当计划对生产和/或控制程序进行变更时,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验证。根据风险评估,可能需要进行再验证的变更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

- 主配方、方法、起始物料生产商、起始物料生产工艺、辅料生产商、辅料生产工艺变更

- 设备结构变更(例如,增加自动检测系统)

- 可能影响工艺的设备校正和预防性维保变更

- 生产区域和支持性系统变更(例如,区域重新规划,或引入新的水处理方法)

- 生产工艺变更(例如,混合时间,干燥温度)

- 工艺转移至另一场所

- 计划外变更(例如,在自检或常规工艺趋势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引起的变更)

- 标准操作规程变更

- 清洁和卫生程序变更

根据所拟变更的情况不同,变更控制过程应考虑现有已批准的质量标准是否足以控制实施变更后的产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1.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2.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规性引用文件: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组分发生改变或原检查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4.验证实施: 4.4.1 试验前的准备: 4.4.1.1 试验用具的准备:将试验需用的试管、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 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mm)、平皿、空三角瓶、称量纸等,用牛皮纸包扎 好后,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 min,在3天使用。 4.4.1.2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取适用性检查合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玫 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 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 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 菌15 min,在3周使用。 4.4.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的试剂,按照 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目录 1 概述 (1) 2 验证目的 (1) 3 适用范围 (1) 4 职责 (1) 5 验证人员 (1) 6 验证要求 (1) 7 验证工艺 (2) 8 工艺描述 (2) 9 取样计划及可接受标准 (5) 10 验证过程 (6) 11 验证结果与评价 (8) 12 偏差 (10) 13 稳定性试验 (10) 14 再验证 (10)

1概述 1.1产品描述 1.2公司生产的*****为无菌原料药,其工艺验证主要为工艺过程的验证,包括精制结晶、 过滤洗涤烘干、包装和无菌生产验证,以及不溶性颗粒的控制。 1.3验证采用同步验证,取连续三批试生产批的数据利用制图(或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 据分析。 1.4本验证是在厂房设施验证、设备验证、设备清洗验证、工艺用水验证、无菌生产验证已 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2验证目的 通过验证证明*****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处于控制状态,所有被定义为关键工艺及控制参数范围已被验证,此工艺能恒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验证 4职责 4.1生产技术部负责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起草、生产计划的安排(包括与各部门的协调)。 4.2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的进行和批生产记录的填写。 4.3质量管理部负责检验方法的验证和中间过程、产品的检测。 4.4验证工作组负责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5验证人员 6 6.1所有原辅料必须通过各个原辅料测试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 6.2

6.3 品分成三个1/3部分,在每个部分中取样,开始的1/3为B;中间的1/3为M,末了的1/3为E。 6.3.1验证时的取样除常规取样点外,还必须增加额外的取样点。 6.3.2每个部位的样品,必须单独测试有关项目。 7验证工艺 8 8.1工艺流程图及工序管理点 8.1.1工艺流程图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浙江红雨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无菌检验方法 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申请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批人: 日期: 年月日

1. 概述: 无菌检查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检查法,是作为批准无菌产品放行的检验或监督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是根据用于实验的培养基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定样品的无菌性,液体培养基变浑浊一般表明样品受微生物的污染。基于微生物污染的不均匀性,使无菌检查法结果的可信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如抑菌因素、检查法、检验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操作环境、无菌技术等。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关系到质控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 2. 验证目的: 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是否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以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3. 验证范围: 适用于创可贴无菌检查法的验证。 4.验证人员及职责 5. 文件准备和培训 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6. 验证条件 6.1. 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2. 供试品:随机抽取浙江红雨医药有司生产的3个批次医用无菌创可贴

6.3. 培养基及试剂: 6.3.1. 试剂试液: 0.9%氯化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制记录见附件1 6.3.2.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221-00 改良马丁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31118-00 营养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428-03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322-00 蛋白胨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417-00 培养基配制记录见附件2。 6.4. 验证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标准菌株购自: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中心 各验证用菌种传代记录见附件3。 6.5. 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 型号:YXQ-LS-50S11 生产厂家:上海博讯仪器有限公司 校验日期:2015-05-25 有效期:2016-05-24 生化培养箱(细菌培养) 型号:SPX-250 生产厂家: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 校验日期:2015-05-25 有效期:2016-05-24 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 型号:SPX-250B 生产厂家: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 校验日期:2015-05-25 有效期:2016-05-24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1. 概述 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操作,并接种小于100cfu 的试验菌,同时设置阳性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3~5 天,与各相应的阳性对照管比较: 如含供试品各管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可按此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管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或使用中和剂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再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2. 验证前提条件 供试品的选择原则:相同配方,不同规格的制品,选择其中装量最大的制品进行验证。种类相同,含量不同的制品,选择含量最高的制品进行验证。照此原则,多规格制 品按下表选择供试品进行验证。 3. 验证方法 3.1菌液制备 3.1.1细菌菌液制备程序 ①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营养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30~35C培养18h~24h o 同法操作,培养得第3代培养物。 ②取生抱梭菌的冻干菌种管一支,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 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o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胃酶肉肝疱斜

面上,于30~ 35°C培养18h~24h。取生抱梭菌的第二代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 体培养基中,30~35C培养18h~24h,得第3代培养物。 ③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第3代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随后用5.0ml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细菌悬浮均匀,得初步菌悬液。 ④取初步制成的上述菌悬液和生抱梭菌第3代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不高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即得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验证细菌菌液。 3.1.2抱子悬液制备程序 ①取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 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23~28C培养5~7天。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同上述条件培养得第2代培养物。取第2代培养物,同法操作,得第3代培养物。 ②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加入上述第三代新鲜斜 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脱抱子,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或纱布的毛细吸管吸出抱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不高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即得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验证抱子悬液。 3.2 薄膜过滤 3.2.1 供试品试验组 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细则》薄膜过滤后,如为不含防腐剂供试品,则往其中一只滤筒内接入100ml改良马丁培养基,往另一只滤筒内各接入100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5ml灭菌注射器抽取1ml验证菌液,从集菌培养器胶管处注入培养基中;如为含防腐剂供试品,则待供试品过滤完后,连续 3 次用

药品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和数理统计分析 文件编码:××××××××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 验证小组会签: 生产管理部经理:日期:年月日设备动力部经理:日期:年月日Q C室主任:日期:年月日质量管理部经理:日期:年月日 方案批准: 验证委员会主任:日期:年月日 方案执行: 执行日年月日

验证小组组长: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目的 三、验证组织和职责 四、数据选择和收集 五、数据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六、*******药品回顾性验证和数理统计分析 七、*******药品收率数理统计分析 八、*******药品**有效成分含量数理统计分析 九、 *******药品成品水分数理统计分析 十、偏差 十一、结果评价与结论 十三、验证小组领导意见

一、概述 为确保在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后生产出合格的*******药品,经过半年生产后对*******药品生产工艺进行回顾性验证。通过回顾性验证证明*******药品的生产工艺确实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生产工艺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 二、验证目的 在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后生产的*******药品中按相关的要求选取30批*******药品,通过统计分析。检验证实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能够符合质量标准。确认本生产工艺稳定、操作规合理,工艺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确保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三、验证组织和职责 1 、验证小组成员表 验证小组成员表

2、职责 2.1验证委员会 2.1.1 负责审阅并批准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2.1.2负责验证结论的判定批准。 2.2质量管理部 2.2.1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及各部门的协调,保证验证工作有序的进行。 2.2.2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操作过程中对验证文件修订的审核工作。 2.2.3负责验证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归档工作。 2.2.4负责审核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2.3生产管理部 2.3.1负责编写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2.3.2负责完成工艺回顾性验证。 2.3.3审阅工艺回顾验证方案﹑数据和最后的报告。 2.3.3审核验证对所需的测试项目是否全部完成可上报批准。 四、数据的选择和收集 1、数据的选择和收集依据 1.1 生产记录是在同一生产工艺下完成。 1.2检验结果是在同一检验环境下完成。 1.3生产记录和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 1.4选择和收集的数据不少于10批,最好在20批以上。 1.5选择和收集数据的批次是连续生产的。

除菌过滤后消毒剂无菌验证方案

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0 概述 (3) 1.1 目的 (3) 1.2 范围 (3) 1.3 职责 (3) 2.0 可接受标准 (4) 3.0 确认前条件 (4) 1.1 人员确认 (4) 1.2 文件确认 (5) 4.0 文件记录要求 (5) 5.0 程序 (5) 5.1 仪器的确认 (5) 5.2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 (5) 5.3 验证步骤 (7) 5.4 验证总结 (9) 6.0 再确认 (9) 7.0 偏差 (9) 8.0 变更 (10) 9.0 术语 (10) 10.0 参考文件 (10) 11.0 修订历史 (10) 12.0 附录列表 (10)

1.0概述 1.1目的 2010版GMP附录无菌第九章第四十四条A/B级洁净区应当使用无菌的或经无菌处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本公司在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有75%乙醇、过氧乙酸消毒液PAA,清洁剂为注射用水。 按2010版GMP第七章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该除菌方式进行验证。 1.2范围 本确认方案时应用于江苏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工作。 1.3职责 1.3.1QC检验员职责 QC检验员,同时作为验证实施部门,职责如下: 1.3.1.1起草验证草案,完成验证报告; 1.3.1.2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验证工作按方案进行; 1.3.1.3负责本方案的实施,验证数据的收集及数据分析; 1.3.1.4协调进行验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完成变更的书面记 录、完成验证报告; 1.3.1.5负责向QC部门经理及时报告验证中出现的问题。 1.3.2QC部门经理职责 1.3. 2.1QC经理审核本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 1.3. 2.2负责指导验证中发生的偏差的调查及审核验证期间发生的 偏差; 1.3. 2.3负责安排具有资格的操作人员开展验证工作; 1.3. 2.4负责验证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等其它工作。 1.3.3QA职责 1.3.3.1负责确认工作实施的监督; 1.3.3.2协调进行验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完成变更的书面记 录; 1.3.3.3为制定和实施本验证方案提供相关程序等必要文件、技术支 持;

无菌检验验证方案样本

类别:编号: 部门:页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版次:□新订口替代: ________________ 制定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 H 日审批会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确认所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一次性活检钳的无菌检查。 1.2 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及检查方法的完整 性。 2. 验证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活检钳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 ISO11737-2: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 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 生物学试验方法 4. 验证器材 4.1 检验环境: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操作。 4.2 设备: 医用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 电热干燥箱、霉菌培养箱、数显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4.3 培养基及稀释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pH7.0 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0.1% 蛋白胨水溶液、营养琼脂。 4.4其它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w 0.45um,直径约50mm)、无菌过滤杯、无 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钳子、无菌手套、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培养皿。

5.1 原理: 活检钳的形状为不溶物, 为微生物转移更彻底, 特选用无菌检查法中的 薄膜过滤法。 5.2 设备器材: 验证中所用器材、设备已经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有鉴定证书。 5.3 培养基: 验证中所用培养基以经过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检测合格。 5.4 操作步骤: 5.4.1 供试品的取样按照GB/T 2828.1- 相关规定进行逐批取样。 5.4.2 将所需物品, 供试品表面消毒, 经过传递窗, 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无菌室紫 外线消毒半小时。 5.4.3 操作人员用洗手液、自来水清洗双手, 关闭紫外灯, 换拖鞋, 脱外衣放入衣 柜, 穿洁净白大衣, 进入缓冲间, 再用洗手液、纯化水清洗双手, 用75% 乙醇对手进行消毒, 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5.4.4 进入菌检室, 打开医用洁净工作台风机, 运行至少15分钟以上。 5.4.5 将所需物品由传递窗取出, 两只消毒液桶分别放置于菌检洁净工作台一侧, 其余物品放置于传递窗一侧的方形桌上, 剥去牛皮纸外包装。 5.4.6 医用洁净工作台内点燃酒精灯。打开3个养琼脂平板, 置于医用洁净工作 台的不同位置。 5.4.7 取供试品, 在医用洁净工作台内, 打开包装袋, 小心将供试品取出, 将其剪成 约10cm的小段,浸入500ml 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中,充分振摇作为供 试液。 5.4.8 将供试液平均转入三个薄膜过滤器的滤杯中, 开启电动吸引器开关进 行过滤,用pH7.0蛋白胨-氯化钠缓冲液每次100ml冲洗滤膜三次,用平口镊子夹取滤膜(过程保持滤膜的完整性) , 一张转移到100ml 改

无菌灌装验证方案

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方案 验证分类:工艺验证 验证部门:冻干粉针剂车间

1.概述:为证明在确定的环境、工艺和操作下,生产过程能有效地防止微生物污染,使产品达到无菌要求,需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来验证所提供产品的无菌可靠性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这是GMP对非最终灭菌无菌冻干粉注射剂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无菌制剂工艺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此试验不能对常规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是指由掌握了无菌操作的人员在一个有控制的环境中,利用适宜的设备系统,将经灭菌(或经除菌过滤)的无菌培养基灌装于事先灭菌的容器中,制成无菌药物的过程。该验证是在与无菌灌装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验证如:洁净厂房、公用系统(工业用水系统等)、设备(包括蒸汽灭菌柜、隧道式干燥灭菌器等)等验证合格后,且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岗位SOP后进行的。 采用培养基代替药品进行无菌灌装对无菌工艺进行验证,即用经过湿热灭菌(除菌过滤)的液体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代替产品药液,进行无菌灌装、半加塞操作,灌装后的样品送入冻干箱内放臵产品冻干程序所需时间,再进行压塞、轧盖,然后进行培养观察,以确认无菌灌装工艺的可靠性,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应模拟正常的产品生产时的最差状态。 培养基灌装作为无菌灌装的模拟实验,可以直观、方便、准确地反映出无菌灌装过程的污染情况及问题。 2.目的:通过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来确认在冻干粉针剂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为今后对粉针车间进行冻干粉针剂灌装作业管理确定依据,即通过对经过培养的灌装样品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读可以综合评估无菌工艺的可靠性,借以确定实际生产中产品被污染的概率,确保无菌产品的无菌性。 3.范围:此验证方案适用于粉针车间,非最终灭菌的无菌生产工艺模拟试验。 4.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QY·TS·05·007-00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QY·TS·05·007-00 第1 页/共11页批准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QY·TS·05·007-00 第1 页/共11页分发单位: 备注:

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目录 1.验证目的 2. 验证频次 3. 验证操作内容与要求 3.1. 验证操作试验 3.2 试验菌要求 3.3.验证方法步骤 3.4. 验证准备 3.5验证试验操作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5.附件

安徽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编号QY·TS·05·007-00 页数共11 页 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相关部门 1.验证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 验证频次 2.1. 建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法时 2.2. 修订检验方法时 2.3. 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 3. 验证操作内容与要求: 3.1.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要求进行验证操作试验: 3.1.1. 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3.1.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 孢梭菌。 3.1.3.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3.2 试验菌要求: 3.2.1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培养基模拟灌装无菌生产工艺验证方案11.docx

审批 部门姓名签名日期起草人品质管理部 起草人生产技术部 起草人针剂车间 审核人针剂车间 审核人生产技术部 审核人质检中心 审核人品质管理部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分发部门: 培养基模拟灌装(小容量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验证小组 一、概述 厂区无菌操作生产线,按2010 版 GMP及其附录要求进行设计,是专用于小容量注射剂非最终灭菌产品 生产使用。 某某产品因无法进行F0≥8 分钟湿热灭菌,以达到SAL≤ 10-6,但处方可以通过微生物滞留过滤器过滤,

故采用除菌过滤和无菌工艺相结合的灭菌方法。 无菌生产工艺是制药领域中最难的工艺之一,确保产品无菌是该工艺最大的难点,减少无菌工艺药品污染风险的两项重要措施为:①人员的培训②无菌工艺验证。 按 SFDA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培养基灌装验证是对设备、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的一种系统验证, 是判断无菌保证水平的关键手段。故在正式生产前必须按某某产品生产工艺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1 本次验证关键生产工艺流程图 安瓿的清洗称量配料工器具清洗和灭菌 除菌过滤 干热灭菌 灌封 灯检 D级背景 C 级背景 A 级背景一般区 2验证原理 将培养基暴露于设备、容器密封系统的表面和关键环境条件中,并模拟实际生产完成工艺操作。对装有培养基的密闭容器进行培养以检查微生物的生长并评价结果,确定实际生产中产品污染的可能性。对于失败的验证进行菌种分析并调查,确认并解决可能造成失败的原因后,重新进行验证。 3验证次数 按 2010 版 GMP附录 1 要求因该生产线为新建厂区设施,为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故需进行 连续三个批次的验证活动。 二、验证目的 1通过该工艺验证活动证明新设计厂房采用既定的无菌生产工艺能保证产品的无菌要求; 2通过该工艺验证活动证明无菌操作相关人员资格,降低人员带入无菌的风险; 3通过该工艺验证活动确保生产符合现行GMP法规要求。 三、验证范围和实施时间 1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厂区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无菌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前某某品种小容量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活动;

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第二稿) 目录 1概述 (2) 2制剂湿热灭菌工艺 (3) 2.1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3) 2.1.1 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3) 2.1.2过度杀灭法的工艺研究 (5) 2.1.3残存概率法的工艺研究 (5) 2.2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7) 2.2.1物理确认 (7) 2.2.2 生物学确认 (9) 3制剂无菌生产工艺 (10) 3.1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0) 3.1.1无菌分装生产工艺的研究 (10) 3.1.2 过滤除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1) 3.2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2) 3.2.1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12) 3.2.2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 (14) 4原料药无菌生产工艺 (17) 4.1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 (18) 4.1.1 溶媒结晶工艺 (18) 4.1.2 冷冻干燥工艺 (19) 4.2 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 (19) 4.2.1 验证批量 (19) 4.2.2 最差条件 (19)

1概述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按工艺的不同分为最终灭菌工艺(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其中最终灭菌工艺系指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由此生产的无菌制剂称为最终灭菌无菌药品,湿热灭菌和辐射灭菌均属于此范畴。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无菌操作来生产无菌药品的方法,除菌过滤和无菌生产均属于无菌生产工艺。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药品称为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基于无菌药品灭菌/除菌生产工艺的现状,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在注射剂与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湿热灭菌与无菌生产工艺进行讨论。本指导原则中的湿热灭菌工艺验证主要包括灭菌条件的筛选和研究,湿热灭菌的物理确认,生物指示剂确认等内容;无菌生产工艺验证主要包括无菌分装、除菌过滤、培养基模拟灌装、过滤系统的验证等验证内容。 最终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无菌的方法有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决定了由这两类工艺生产的产品应该达到的最低无菌保证水平的巨大差异。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为残存微生物污染概率≤10-6,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至少应达到95%置信限下的污染概率<0.1%。由此可见,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概率远远高于最终灭菌无菌产品,为尽量减少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污染微生物的概率,鼓励企业在生产中采用隔离舱等先进技术设备。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的理念,为保证无菌药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符合要求,研发者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应根据药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灭

无菌检验验证方案

类别:编号: 部门:页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版次:□新订□替代: 制定人: 年月日审批会签: 批准人: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

1.验证目的 1.1确认所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一次性活检钳的无菌检查。 1.2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及检查方法的完整性。 2.验证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活检钳无菌检验。 3.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无菌检查法 ISO11737-2:2009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4.验证器材 检验环境: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操作。 设备:医用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电热干燥箱、霉菌培养箱、数显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培养基及稀释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蛋白胨水溶液、营养琼脂。 其他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直径约50mm)、无菌过滤杯、无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钳子、无菌手套、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培养皿。 5.验证方案 原理:活检钳的形状为不溶物,为微生物转移更彻底,特选用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 设备器材:验证中所用器材、设备已通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有鉴定证书。 培养基:验证中所用培养基以通过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检测合格。 操作步骤: 供试品的取样按照GB/T 相关规定进行逐批取样。 将所需物品,供试品表面消毒,通过传递窗,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无菌室紫外线消毒半小时。 操作人员用洗手液、自来水清洗双手,关闭紫外灯,换拖鞋,脱外衣放入衣柜,穿洁净白大衣,进入缓冲间,再用洗手液、纯化水清洗双手,用75%乙醇对手进行消毒,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 无菌检验方法 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申请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批人: 日期: 年月日

1. 概述: 无菌检查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检查法,是作为批准无菌产品放行的检验或监督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是根据用于实验的培养基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定样品的无菌性,液体培养基变浑浊一般表明样品受微生物的污染。基于微生物污染的不均匀性,使无菌检查法结果的可信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如抑菌因素、检查法、检验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操作环境、无菌技术等。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关系到质控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 2. 验证目的: 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是否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以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3. 验证范围: 适用于医用纱布无菌检查法的验证。 4.验证人员及职责 5. 文件准备和培训 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6. 验证条件

6.1. 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2. 供试品:随机抽取*******医药有司生产的3个批次医用无菌医用纱布6.3. 培养基及试剂: 6.3.1. 试剂试液: 0.9%氯化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制记录见附件1 6.3.2.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改良马丁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营养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蛋白胨生产厂家:批号: 培养基配制记录见附件2。 6.4. 验证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标准菌株购自: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中心 各验证用菌种传代记录见附件3。 6.5. 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 型号:生产厂家: 校验日期:有效期: 生化培养箱(细菌培养) 型号:生产厂家:

无菌试验方法验证方案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无菌试验 方法验证方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验证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培养基的适用性、无菌性、灵敏度。 2.样品信息 3.实验设备及器材 3.1使用仪器及器具:大试管、灭菌锅、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3.2使用材料及菌种: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饱梭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 4.验证组成员及职责 姓名部门职责 品质部组长: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核准并负责验证报告的核准 品质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起草并组织实施 品质部负责验证过程中现场的监控及验证实施和试验过程的操作 5.验证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和GB/14233.2-2005 6.验证步骤 6.1检测设备计量有效性验证 确认以下设备经过校量并在有效期内 设备名称是否校验是否在有效期内备注 灭菌锅 洁净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电子天平

电热恒温箱 霉菌培养箱 确认人/日期:审核/日期: 6.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6.2.1无菌性检查:取每种每批培养基5支(瓶),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6.2.2灵敏度检查 6.2.2.1菌液制备方法描述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者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胞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或者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5%(ml/ml)聚山梨酯80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6.2.2.2培养基接种 取每管将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饱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 6.2.2.3结果判断,空白对照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批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6.2.2.4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培养基试验液是否长菌菌生长情况培养条件判定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 菌1ml 1. 30℃-35℃培 养3天 2. 铜绿假单胞菌 1ml 1. 2. 生饱杆菌1ml 1. 2. 空白对照 胰酪大豆胨枯草芽孢杆菌 1.20℃-25℃培

现代化背景下探讨关于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新举措

现代化背景下探讨关于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新举措 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阶段投入多,对工艺适应性了解越多,对生产工艺验证特点了解越多,通过详细的生产设计和验证,就会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保证越高,使药品生產企业建立高度自信。重视药品生产工艺验证,了解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特点,对药品生产企业也有益处。所以对药品生产企业增加法制规定对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监督和管理内容,引导并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做好药品生产工艺验证工作,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1 工艺验证的基础 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基础完成了工艺设备及辅助系统的验证,并且是符合要求的。在工艺验证前需要对重要的要素进行属性认定,其中包括分析检验规程,仪器仪表校准,重要支持系统,操作人员培训,原材料和包装材料,设备等等要素。并需要在产品验证及试生产完成之后,进行技术检查,包括产品规格标准语实际合格产品的比较,确定产品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等等。 2 工艺验证组成特点 2.1 开发期验证 开发期验证是从实验工厂报告递交时开始,由药物研发部门撰写,内容包含了推荐采用的厨房和制造说明等。 2.2 预验证 预验证是指在新产品或采用了影响性产品特性,修改工艺生产的产品,在正式投产上市前的质量验证活动。一般采用预验证很容易让研究结论被接受,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基础。其中预验证的工作程序又包括了设计验证,安装验证,运行验证,产品验证等。 2.3 同步验证 同步验证是指在生产运行的同时对某项工艺进行的验证,包括对罕见药物,低容量产品及临床应用等领域实用此种验证方法。同步验

证需要三个完成的批次,其所选的批次时间间隔单独放行且比较长。 2.4 回顾性验证 回顾性验证指对已经上市并进行销售的产品生产工艺天剑进行验证。具有丰富的资料,能从大量数据中回顾性分析整个生产工艺控制全貌的优点。 2.5 再验证 再验证是指药品生产设备变更或生产工艺规程修改时,证明已经验证过的状态没有遭到破坏而进行的验证。适用于设备大修变更,改变处方等情况。 3 工艺参数确认步骤 3.1 关于工艺验证的规模和批次 工艺验证的规模应该是要中试以上或者是生产规模,根据以往国际中心临床研究品种的资料可知,中试规模通常是生产规模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比如对于处理第二期临床研究的样品,临床研究的生产规模是在五十万到七十万片时,中式的规模样品量通常是在二十万片左右。 3.2 关于生产工艺验证的有关步骤 (1)审阅处方以及制造说明,并且决定在(生产)过程中哪些是重要的。在审阅处方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用于产品的原材料采样以及分析要做出决定。同时也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查以决定原料是否具有代表性,在这一问题方面,其他的处方所用的已经过验证的同样原料是可以用来进行比较的。 (2)要根据样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决定索要采集的样品形式以及数量。在无菌固定的混合生产过程中,通常是需要采集两种类型的样品,第一是活性成分含量的均匀度所用,第二是为颗粒大小分析以及松散度或者是密度测量用。要是因为格局采样计划得到的样品太少而不能适用,进而产生一些问题,那么采样计划就必须要根据生产的方式来进行修改,比如,要是经过灭菌混合之后产品灌入到桶中,那么就可以在底部、中部以及顶部采集双方样品,同时也是为了能够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是作为无菌产品批放行的重要依据及药监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如何确保无菌检查方法的准确可靠至关重要,而检查方法的验证是保证检查结果的公正、科学和准确的基础,因此各个主要国家的GMP或药典都对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010版中国药典对分析方法验证和检查的要求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是GMP检查中检查的重点和容易发现问题的区域。 验证要求与方法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这里,验证的重点环节包括: 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 菌种的选择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CMCC(F)98 003]代表霉菌。 菌液的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告报告2015

编号:FAL-YZ-003.1 无菌检查方法 验证报告 科技发展

目录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 1.目的 通过对培养基无菌性检查、灵敏度检查,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无菌检查日常检测。 2.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的建立和确认。 3.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 GB/T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实验方法 4. 职责权限 5. 验证方法 实验前的准备 a仪器设备

b操作环境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c稀释液和试剂: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d器具无菌注射器仪液器 YT-603集菌仪 5.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批号20140408 生产厂家:日水生物技术 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批号20151023 生产厂家:尼赛欣合生物技术

5.1.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瓶),培养 14 天,应无菌生长。 5.1.2灵敏度检查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 0 代),试验用菌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 003〕 5.1.3菌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微生物培养基质控品,使用前注入1.1ml稀释液充分溶解后,在漩涡混合器上震荡混匀,制成10-100 cfu/0.1ml菌悬液,3-5天用完。 5.1.4培养基接种取每管装量为12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 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 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 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 支,另1 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 天。逐日观察结果。 5.1.5结果判定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