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1 伟大的改革开放

素养目标

1.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

3.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要点晨背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3.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4.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自主学习

【学新知】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序幕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这是中国的重新出发。

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伟大的转折点。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2.突破口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78年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惊雷,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历经争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82年终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农村改革初尝胜利果实。

3.深化推进

(1)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3)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流行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4.新阶段、新水平

(1)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全方位——针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宽领域——由经济领域到科教、文化等领域;多层次——由东到西,沿海沿江沿边层层开放。

5.新时代、新格局

(1)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的成就

(1)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中国人民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3)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到建党10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将改革进行到底。

3.启示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练疑难】

1.判一判: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

提示:×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

提示:√

(3)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 )

提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决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提示:×主要是因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5)党的十五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提示:×党的十四大。

(6)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实行改革开放。( )

提示:×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7)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提示:√

2.连一连: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1.21

探究1:据材料分析,1978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困境?

提示:思想僵化,“左”倾错误延续;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探究2:材料二讲述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探究3:据材料三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探究4:据材料四分析,我国当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有何弊端?我们又是如何改革的?

提示: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探究5:据材料分析,我国GDP总量及世界排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②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名师点拨】

改革开放

(1)必经之路

①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②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③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2)标志

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改革开始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历史经过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③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④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⑤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⑥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⑧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⑩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1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5)成就

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提高。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7)启示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对点训练】

训练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解析: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答案:B

训练2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设立。这句歌词指的是设立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故选D。

答案:D

随堂检测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2.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诞生是1921年;曲折探索的时间是1966年;历史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

大革命,时间是1966~1976年,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③开始设立经济特区④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解析: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是1978年底;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时间是1982年;③开始设立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③②④,本题选C。

答案:C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A

5.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 )

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

D.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

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宣传标语,联系所学知识,这是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提倡利益和效率,故C项正确;A项是20世纪90年代;B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是十五大上,时间都不符。

答案:C

课时作业5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________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

A.对外开放B.发展经济

C.改革开放 D.深化改革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答案:C

2.1978年,思想理论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结果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全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因此,本题选择C。A、B、D都不是思想理论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结果,排除。

答案:C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此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解析: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社会主要的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做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正确决定。故选D。

答案:D

5.如果请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在你所拟的提纲中绝对不能出现的内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解析: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十年动乱刚结束,要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所以答案为B。

答案:B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解析: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C都是两个基本点。D本身错误,因此,本题选择B。

答案:B

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邓“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解析: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8.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故选A。

答案:A

9.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答案:B

10.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是指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解析:本题用排除法,从题干时间“1980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1988年开放的海南岛,排除A项;经济特区没有高度自治权,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C 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D

1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B.引进外国管理经验

C.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引进外国企业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最终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D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但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C,注意区分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最终目的。

答案:C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其中,我国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从经济特区开始,最后到内地,因此正确答案是B,做推导题可以用首尾法。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1)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78年12月,北京;邓小平。

(3)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神化般地崛起座座城”是指我国政府所建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境内的有哪些?

(2)歌词中“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什么事件?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解析:本题以《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为载体,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准确识记史实的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歌词中提供的时间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设问要求组织答

案。

答案:(1)深圳、珠海、汕头。

(2)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3)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格局: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