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思路方法规律(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思路方法规律(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思路方法规律(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Word版含答案

思路方法规律(一)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1.分离定律解题依据—六种交配组合

2.由亲代推断子代(解题依据正推)

(1)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A_)。

(2)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

3.由子代推断亲代(解题依据逆推法)

(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 ×AA 或AA ×Aa 或AA ×aa 。

二、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

(1)规律

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为Tt ,连续自交n 代,F n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若每一代自交后将隐性个体淘汰,F n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

①自交n 代

?????杂合子所占比例:12n 纯合子TT +tt 所占比例:1-12n ,其中TT 和tt 各占1/2×? ??

??1-12n

②当tt 被淘汰掉后,纯合子(TT)所占比例为:

TT TT+Tt =

1/2×

?

?

?

?

?

1-

1

2n

1/2×

?

?

?

?

?

1-

1

2n+

1

2n

2n-1

2n+1

杂合子(Tt)所占比例为:

Tt

TT+Tt

=1-

2n-1

2n+1

2

2n+1

(2)应用

①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

也就是提高纯合子在子代中的比例。解答此题时不要忽略问题问的是“显性纯合子比例”,纯合子共占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即1/2-1/2n+1。

②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三、遗传概率的计算

1.概率计算的方法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数)×100%

(2)概率计算的原则

①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为各个独立事件几率的乘积。也就是一件事情需要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计算出概率后相乘,即为这件事情的概率。

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分别是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属于两个独立事件。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 ,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 ,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4 。

②加法原理:互斥事件中有关的事件出现的几率,等于各相关互斥事件的几率之和。

所谓互斥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出现可能有几种形式,但一个事件的发生只能是几种形式的一种,不可能把几种形式都包在一个事件中。即互斥事件的特点是,一种形式的事件出现,其他形式的事件就被排除。也就是一件事情分几种情况进行,每种情况计算出概率后相加,即为这件事情的概率。

例如: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的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概率是1/4,1/2,1/4。然而这些基因型都是互斥事件,一个孩子是AA,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其他。所以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 。

2.解决遗传系谱中的概率问题

(1)规律

①若父母无病,出生小孩有患病的,则该病为隐性遗传

病,可以记为“无中生有为隐性”;如图乙。

②若父母都有病,出生小孩有无病的,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以记为“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甲。

③若父母无病,出生小孩有患病的,有不患病的,则不患病小孩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因正常小孩遗传因子组成只能为1/3AA和2/3Aa两种.

(2)应用

多指是一类由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已知某女患者的家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设A、a是与该病有关的遗传因子):

①据图谱判断,多指是由__________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②写出Ⅲ中女患者及其父母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女患者____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该女患者与多指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

④如果该女患者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患多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从遗传系谱图可知,正常个体7号的双亲(5、6号)均为患者,所以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②Ⅲ中7号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所以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女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 或2/3Aa。③多指男患者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或Aa,所

以该女患者与多指男患者结婚,后代所有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④正常男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只有女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时才会有正常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1/2=1/3,所以子代患病概率为1-1/3=2/3。

答案①显②AA或Aa Aa Aa③AA、Aa、aa ④2/3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1.概念

(1)自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植物是指自花传粉。

(2)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

2.交配组合

若某群体中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

(1)自交方式有AA×AA、Aa×Aa、aa×aa三种。

(2)自由交配有九种组合方式。

(3)示例: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让

纯种长翅果蝇和纯种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产生F2,将F2中的残翅个体全部除去,让长翅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3中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

分析:长翅为显性性状,F2中长翅遗传因子组成为AA 或Aa,分别占1/3和2/3。

方法一:F2中长翅果蝇自由交配有四种组合方式。

①♂1/3AA×♀1/3AA→1/9AA长翅;

②♂2/3Aa×♀1/3AA→2/9A-长翅;

③♂1/3AA×♀2/3Aa→2/9A-长翅;

④♂2/3Aa×♀2/3Aa→3/9A-长翅+1/9aa残翅

因此后代中长翅果蝇比例为:1/9+2/9+2/9+3/9=8/9。

方法二:F2中只有Aa×Aa后代才出现残翅果蝇,故残翅果蝇所占比例为2/3Aa×2/3Aa=2/3×2/3×1/4=1/9,则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1-1/9=8/9。

[典例赏析]

类型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例1]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a、b、c、d、e、f、g七棵植株进行交配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从理论上说,

子代高茎豌豆植株中高茎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A.10% B.25% C.50% D.66%

[思路点拨]

据后代性状分离比?

亲本遗传

因子组成

?

推测杂交组合

的性状表现

精讲精析a、b组合的子代为高茎∶矮茎=21∶7,即3∶1,符合杂合体自交后代分离比,理论上讲,高茎纯合体为7株;e、f组合的子代为高茎∶矮茎=1∶1,符合测交类型,子代高茎全为杂合体;c、d组合的子代全为矮茎,说明c、d均为矮茎;g、d组合的子代全为高茎,则子代高茎全为杂合体。因此子代高茎豌豆中高茎纯合体所占比例为7/(21+20+29)×100%=10%。

答案 A

类型二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分析

[例2]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A.1/4,7/16 B.1/4,7/9

C.1/8,7/9 D.1/8,1/16

[思路点拨]首先确定自交后代中每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概率,特别注意逐代淘汰不抗病水稻后遗传概率的变化。

精讲精析根据分离定律知,杂合子(Tt)自交,根据杂合子连续自交规律,子三代(F3)中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TT∶Tt∶tt=7/16∶1/8∶7/16,因此Tt占1/8;若每一代去除

不抗病水稻,根据杂合子连续自交规律,TT所占比例为2n-1 2n+1

=7/9。

答案 C

类型三分离定律与遗传图谱分析

[例3]某种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正常(A)对白化病(a)为显性。下图是一个该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图中Ⅰ1、Ⅰ3的遗传因子组成和Ⅲ1为该病患者的概率分别为()

A.AA、Aa和1/16 B.Aa、Aa和1/9

C.Aa、AA和1/4 D.Aa、Aa和1/64

[思路点拨]由系谱图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Ⅱ2、Ⅱ3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和Aa,概率分别为1/3和2/3。

精讲精析Ⅰ代四个个体全部正常,Ⅱ1和Ⅱ4为患者,推出Ⅰ1、Ⅰ2、Ⅰ3、Ⅰ4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Ⅱ2、Ⅱ3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Ⅲ1为患者的概率为2/3×2/3×1/4=1/9。

答案 B

[专项突破]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试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全为紫花②紫花×紫花→601紫花

201白花③紫花×白花→全为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D[判断显性和隐性的方法一般可认为“无中生有”有为隐性的方法来判断,另外根据分离定律,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 A.1/4 B.3/4 C.1/16 D.9/16

D[该夫妇均为双眼皮,能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推

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双眼皮孩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这两种遗传因子组成为互斥事件,AA出现的概率为1/4,Aa出现的概率为1/2,则双眼皮孩子出现的概率为1/4+1/2=3/4,两个孩子每个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为3/4,这是两个独立事件,应用乘法原理计算,为3/4×3/4=9/16。]

3.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用红果与黄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或1∶1 B.1∶0或1∶2∶1

C.1∶2∶1或1∶1 D.1∶1∶1∶1

A[红果可为纯合子,也可为杂合子,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红果;若为杂合子,则子代为红果和黄果,比例为1∶1。]

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B[该种群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只有RR、Rr,二者在种群中各占4/9,即在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中各占1/2,故该

种群的配子比例为R∶r=3∶1,r配子的概率为1/4,故子代中rr的概率为1/4×1/4=1/16。]

5.用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灰鼠和白鼠进行杂交育种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如果来自组合Ⅳ的灰色雌鼠亲本与来自组合Ⅱ的灰色雄鼠亲本交配,那么下列4种情况最可能的是() A.所有后代都是灰色的

B.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

C.后代中的一半是灰色的

D.后代中的1/4是灰色的,或者后代中的1/4是白色的

A[根据杂交组合Ⅱ,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灰色)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判断灰色是显性,且亲本灰色全是杂合子。根据杂交组合Ⅳ,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灰色),判断亲本中的灰色雌鼠是纯合子。

杂交组合Ⅳ的灰色雌鼠(纯合子)与组合Ⅱ的灰色雄鼠(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灰色。]

6.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双眼皮孩子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C[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遗传因子的携带者。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7.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下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C[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比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其中AA与aa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b曲线也可以表示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变化。]

8.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F2代种子共8 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 002粒。试分析完成:

(1)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3)F1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是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4)F2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其中子叶绿色为____________粒。

(5)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F1性状知子叶黄色是显性性状,子叶绿色是隐性性状。由此推知双亲子叶黄色为YY、子叶绿色为yy,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求出其他各项。

答案(1)子叶黄色子叶绿色(2)YY yy(3)Y和y 1∶1(4)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 2 001

(5)YY、Yy、yy1∶2∶1

9.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根据组合_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填“顶生”或“腋生”)。

(2)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其后代腋生中杂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

解析(1)(2)组合二中,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性状腋生是显性,且双亲均是杂合子Bb,杂交后代个体中BB占1/4,Bb占1/2,因此后代腋生中杂合子比例为1/2÷(1/4+1/2)=2/3。(3)组合三后代中腋生∶顶生=1∶1,符合测交实验,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Bb,后代中腋生豌豆全是杂合子(Bb)。

答案(1)二腋生(2)Bb Bb2/3(3)100%

10.下图所示是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与此相关遗传因子设为A、a)

(1)该病致病遗传因子是________性遗传因子,Ⅰ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3)Ⅲ10与Ⅲ11是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双亲(Ⅰ1和Ⅰ2) 均正常,而后代(Ⅱ5)出现了白化病,可推知控制白化病的是隐性遗传因子,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患者的正常双亲应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Aa。依据表现性状写出各个个体相应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下图所示),Ⅱ6、Ⅲ8、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均有两种可能:1/3AA 或2/3Aa。

(2)Ⅱ6(1/3AA或2/3Aa)和Ⅱ7(aa)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为2/3×1/2=1/3。

(3)Ⅲ10与Ⅲ11(Aa)属近亲结婚,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

答案(1)隐Aa(2)1/3(3)1/6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 1、(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 2、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3、基因型为Dd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上有D基因,那么与其共用一个着丝点的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是()A.d B.D C.D或d D.D和d 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DD、dd、Dd的分离分别发生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③有丝分裂过程中()A .①①②B.③③①C.②②①D.③③③题型四:相对性状 ....的区分 注意点:①同种生物②同一性状 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题型五:显、隐性状的判别(方法1、2) 7、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 B.非甜是显性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 题型六: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别.对植物而言,可用自交(最简便)和测交。对动物而言,只能用测交。 8、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题型七: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9、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题型八:基因型的推断 10、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种植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这株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1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试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12、牛的无角性状(B)对有角性状(b)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有角小牛,则这头公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 1.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2.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3.说出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知识点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01测交实验,即F1与□02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071∶1。 3.实验验证 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后代性状比例。 4.实验结论: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081∶1,符合预期的设想,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问题探究为什么用测交法可以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 [例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可检测F1遗传因子组成 B.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根据孟德尔假说,推测测交结果为高茎∶矮茎=1∶1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题分析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应为隐性纯合子。 答案 D [例2]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①性状的显、隐性②产生配子的比例③遗传因子组成④产生配子的数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③④ 解题分析测交实验是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不能用来推测显、隐性,①错误;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推测产生配子的数量,②正确,④错误;测交可用来推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③正确。 答案 C 知识点二分离定律 1.分离定律 (1)分离定律的内容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01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02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03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的时间:有性生殖形成□04配子时。 (3)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分离定律解题思路

遗传规律中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 (1)AA ×aa Aa 纯合体杂交类型 (2)Aa ×Aa AA 2Aa aa 3:1 杂合体自交类型 3)Aa ×aa Aa aa 1:1 测交类型 AA ×AA AA 另aa ×aa aa AA ×Aa AA Aa 一、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1.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双亲表现型不同),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后代表现型相同),则子代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双亲都是纯合体 2.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红花×红花→红花、白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子代出现的白花为隐性性状。 Aa ×Aa AA 2Aa aa 杂合体自交类型 二、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方法 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两类: (一)正推类型 己知双亲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及比例。此类型可画出遗传图解,直接推出(注意遗传图解格式) 例:27页例1 棋盘法交叉线图解法 (二)逆推类型(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及比例推双亲的基因型。这类题最多见也较复杂。 方法1: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1)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有关基因及遗传图解 (2)后代若有隐性纯合体,则两隐性基因来自双亲 例1。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羊与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试问: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羊又是什么基因型? 练习:28页例229页第1、2题(2)、3题(1) 2. 根据后代分离比推基因型(课本29页2题(2) A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 杂合子(Bb)。即Bb ×Bb →3B_:1bb B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 ×bb →1Bb:1bb C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 ×BB或BB ×Bb 或BB ×bb 三遗传规律中有关几率问题几率——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 1 亲代基因型已知情况下,如何求后代某一个体的几率画遗传图解,直接求 (1)已知所求个体表现型,求几率例如:一对多指杂合子的夫妇,生了一个多指的孩子,问这个孩子是多指杂合子的可能性?多指纯合子的几率? 先列出该表现型的各种情况及比例,再算出所求几率课本29页3题(3)小题 (2)所求个体表现型未知 例如:一对多指杂合子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问这个孩子是多指杂合子的可能性?多指纯合子的几率? 1/2 1/4 先列出该个体在后代出现的各种情况,再求几率

解题技巧:专题四《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解题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在教学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 题形式多以综合性题目出现,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但如果能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发 掘其中一些内在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那么解答此类试题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在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规律、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 一、熟记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这是基因分离定律中最基本的交配组合, 熟记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又 可以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打基础,以提高解题速度。 二、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A.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种性状为显性。 如:某植物红花×白花→子代全开红花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B.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 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某植物红花×红花→子代有红花、有白花红花为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白花为隐性性状。 例1:在不知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显性或隐性性状 A.黑色×黑色→全是黑色B.黑色×白色→100黑色︰150白色 C.白色×白色→全是白色D.黑色×黑色→3黑︰4白 【解析】只有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规律,就能很快 解决此题。 【参考答案】 D 三、已知表现型,如何确定基因型 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根据表现型,写出大致的基因型:隐性个体直接写出基因型,对显性个体,先写出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待定。 (2)根据该个体的亲代或子代中是否有隐性个体,写出另一个待定基因:若亲代或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待定基因为隐性基因;若亲代或子代中无隐性个体,则待定基因为显性基因。 例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 根据子代性状分析: 黄花X 白花T 黄花( __________ 为显性性状); 黄花自交后代既有黄花又有白花( ______ 为隐性性状) 2、 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T F2性状分离比为3: 1 T 分离比为 _____________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 练习1:(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 A .紫花X 紫花=紫花 B .紫花X 紫花=301紫花+ 101白花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 测交法(已知显隐性) 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 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 2、 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 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_______ 3、 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 __________ ;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 对于动物来说,可用测交法鉴别;对于植物,自交法更简便 练习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 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三、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 (正推型): 分 离 定 律 的 常 见 题 型 C ?紫花X 白花=紫花 练习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 (A 和a )控制的, 用 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 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 有白色果实南瓜,让 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下 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C . 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D . P 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D .紫花X 白花=98紫花+ 102白花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aa aa Fi x 白果 ① F 黑 ②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练习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遗传的基本规律检测题 命题人: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宋春霞 一、选择题: 1、美与丑、聪明与愚蠢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一个美女对萧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生 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萧伯纳却说:如果生的孩子像你一样愚蠢,像我一样丑,那该怎么办呢?下列关于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美女和萧伯纳都运用了自由组合定律 B.美女和萧伯纳都只看到了自由组合的一个方面 C.除了上述的情况外,他们还可能生出“美+愚蠢”和“丑+聪明”的后代 D.控制美与丑、聪明与愚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棒 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形触角(a)或正常类型(A)。据下面杂交试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 A. Ccaa(父)× CcAa(母) https://www.360docs.net/doc/0e6491115.html,Aa(父)× CcAa(母) https://www.360docs.net/doc/0e6491115.html,AA(父)× CCaa(母) https://www.360docs.net/doc/0e6491115.html,AA(父)× Ccaa(母) 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 立遗传。先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

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4、豌豆子叶的黄色、圆粒种子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 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5、以基因型为Aa的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相同基因型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水蜜桃果肉 基因型是杂合体的几率为() A.0 B. 25% C.50% D.100% 6、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的下 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 )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肌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7、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 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性状为______性状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则新性状为_________性状,亲本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份的性状为_________性状 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____________,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_______________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______________;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或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被鉴定个体为___________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所用的方法为: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采用测交、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单。 针对训练: 1、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色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授粉,观察果穗 2、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A.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3、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三、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或表现性状的推导 (1)正推类型:依据双亲推子代 可依据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或性状表现类型推子代 (2)逆推类型:依据子代推亲本 ①隐性纯合子突破法:隐性类型一旦出现即可写出遗传因子组成,可判断双亲中至少各有一个隐性基因 ②分离比推导法 子代分离比为3:1→双亲均为杂合子子代分离比为1:1→双亲为测交类型 子代全为显性→双亲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子代全为隐性→双亲全为隐性纯合 针对训练: 4、控制蛇皮颜色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进行传递,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黑斑蛇遗传因子组成与亲本黑斑蛇相同 D.乙实验中,F2黑斑蛇遗传因子组成与亲本黑斑蛇相同 5、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 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断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6、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 B.30 C.60 D.90 7、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③测交后代的表现性状类型比④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⑤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8、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25% B.12.5% C.32.5% D.75%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分析: 黄花×白花→黄花(为显性性状); 黄花自交后代既有黄花又有白花(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 练习1:(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 A.紫花×紫花=紫花 B.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C.紫花×白花=紫花 D.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练习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 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 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 对于动物来说,可用测交法鉴别;对于植物,自交法更简便 练习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三、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正推型):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即Bb×Bb→3B ︰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即Bb×bb→1Bb︰1bb。

经典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1.(2016·深圳调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答案 C 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 D.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解析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 答案 C 3.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A.雌A∶雄a=1∶1 .雌A∶雄a=3∶1 C.雄A∶雄a=3∶1 .雌A∶雌a=1∶1 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Aa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各有A、a两种,并且两种雄(或雌)配子的数量相等。 答案 D 4.(2016·山东日照调研)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中后代无性状分离现象;②中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条件。 答案 D 5.(经典题)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短尾鼠)∶tt(正常尾鼠)=2∶1,解析由题干可知,Tt(短尾鼠)×Tt(短尾鼠)→T - 又因短尾鼠×tt(正常尾鼠)→正常尾鼠∶短尾鼠=1∶1,得出存活的短尾鼠一定是杂合子(Tt),所以排除其他致死因素,则致死的小鼠一定是纯合短尾鼠。 答案 A 6.(2017·西安模拟)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将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进行测交实验(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 (1)上述实验是由________及其________两个实验构成的。 (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可见,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研究分离规律的方法是________;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独立性的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五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目标 (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2)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3)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4)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义。(5)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③测交实验及分析,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说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交流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本课题知识和第五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但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且那部分知识本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 是第五 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 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目标 (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 (2)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 (3)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 (4)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 义。 (5)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 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 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 8 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 因, 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③测交实验及分析,④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说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 交流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本课题知识和第五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 但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且那部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许多学生对减数分
1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Ⅱ导学案

分离定律(Ⅱ) 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验证 b b 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 显性的相对性 a a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 c c 课时 要求 1.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 2.辨别显 性的相对性。 根据孟德尔提出的基因相互分离的假设,能圆满的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理论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是怎样验证他的解释呢? 孟德尔提出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建立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的,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定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一种科学方法——“假设——推理”法。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 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分离假设的验证方法——测交法 (1)实验原理 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一种配子,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出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实验预期 (3)实验结果:F1×白花植株→85紫花∶81白花,接近1∶1。 (4)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

分离定律。 杂交、自交和测交在遗传中各有不同的用途,请分析以下遗传问题: 1.已知豌豆豆荚的绿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如何来确定二者的显隐性关系? 答案用纯合的绿豆荚豌豆和纯合的黄豆荚豌豆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如何鉴定该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让该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高茎豌豆,则该豌豆是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豌豆是杂合子。 3.羊的白毛对黑毛是显性,现有一只白毛公羊,如何鉴定该白毛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还是杂合? 答案让该白毛公羊和多只黑毛母羊交配,子代如果出现黑毛羊,则该白毛羊的基因型为杂合,若子代全为白毛羊,则该白毛羊的基因型为纯合。 知识整合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用纯合子杂交;鉴定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动物一般用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 1.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基因型 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产生配子的数量 D.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数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数一致,即测交后代中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也能因此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但是测交无法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2.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纯合子B.黑色杂合子 C.红色纯合子D.红色杂合子 答案 C 解析选隐性类型即红色纯合子与黑色母牛交配,若后代全为黑色,则该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红色个体出现,则该个体为杂合子。 归纳总结几种交配方式的比较 含义作用

高一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08?上海生物,30)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 B ) A.1/16 B.1/8 C.1/4 D.1/2 解析 O型血儿子的基因型为ii,又根据题意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为IAi,妻子的基因型为IBi,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女儿的概率为 1/2IA×1/2i×1/2(♀)=1/8。 2.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D ) A.是否是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 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3.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 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1/2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Hh、hh的比例为1∶2∶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答案 C 4.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 D ) A.2/3 1/9 B.1/9 2/3 C.8/9 5/6 D.5/6 8/9 解析 F1个体中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是1/3AA、 2/3Aa,自交时,F2中A个体所占比例为1/3+2/3×3/4 =5/6;自由交配时,利用基因频率计算,F1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2/3,a为1/3,则 F2中A个体所占比例为2/3×2/3+2×2/3×1/3=8/9。 5.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 如果杂交Ⅳ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

高中生物第四章小专题大智慧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一、分离定律的问题类型 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型和逆推类型。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 亲本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 全是显性 AA×Aa AA∶Aa=1∶1全是显性 AA×aa Aa 全是显性 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是隐性 (1) (2)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 2.由子代推断亲代基因型、表现型 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显AA×__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aa×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Aa×aa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隐=3∶1Aa×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Aa×Aa→3A_∶1aa。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 或AA×aa。 二、遗传概率的计算 1.概率计算的方法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基因型数/总组合数×100%。 (2)用配子法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2.概率计算的类型 (1)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某一性状(基因型)出现的概率。 实例:两只白羊生了两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白羊×白羊→黑羊和白羊,推出白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本为杂合子,设用B、b表示基因,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子代白羊的基因型为BB或Bb,黑羊为bb。 方法一: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Bb×Bb→1BB∶2Bb∶1bb,可推知后代为白色的概率是3/4。 方法二:用配子法。 Bb亲本产生B、b两种配子的概率均为1/2,则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4。 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2×1/2=1/2。 所以后代是白色的概率是1/4+1/2=3/4。 还可参考这样的思路:后代中白毛的概率=1-后代中黑毛的概率。 (2)亲代基因未确定,求子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实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解答此题分三步进行。 ①确定夫妇双亲的基因型。正常双亲生出白化病儿子,双亲都为杂合子,用Aa表示。 ②确定夫妇的基因型。Aa×Aa→1AA∶2Aa∶1aa,夫妇正常,基因型为AA或Aa,概率分别为1/3和2/3。 ③计算生一白化病孩子的概率。只有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均为Aa才能生出白化病孩子,这对夫妇都为Aa的概率是2/3×2/3,所以他们婚后生一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2/3×1/4=1/9。 三、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植物是指自花授粉。 (2)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进行交配。 (3)示例: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

高一下册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下册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2019 生物学科不仅研究一切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它还与生命轨迹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9上海生物,30)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 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 的女儿的概率是( B ) A. 1/16 B.1/8 C.1/4 D.1/2 解析O 型血儿子的基因型为ii, 又根据题意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为IAi,妻子的基因型为IBi,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女儿的概率为 1/2IA1/2i1/2( ? )=1/8。 2. 通过测交, 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D ) A. 是否是纯合子 B. 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3.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基因型HHHhhh 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 A.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若双亲有角, 则子代全部有角 C. 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 1 :1 D.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 的分离定律。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 代中1/2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 Hh、hh的比例为1 : 2 : 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 1 : 1。 答案C 4. 一种生物个体中, 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 一个杂合子(Aa) 自交, 得子一代(F1) 个体, 在F1 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 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 总数的( D ) A. 2/3 1/9 B.1/9 2/3 C.8/9 5/6 D.5/6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