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第四章种质资源

名词:种质、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同源平行变异率、种质保存、双圃制、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利用保存、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填空:

1.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和。

2. 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3.影响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4. 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5.用于保存种子的短期库,一般可存放年左右。

6.用于保存种子的中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7.用于保存种子的长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8.种质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和。

9.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

选择:

1.()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各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2.()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栽培的品种。()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3.()是第一个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A.中国起源中心;

B.中亚起源中心;

C.地中海起源中心;

D.中美起源中心

4.()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A.迁地保存;

B.种子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利用保存

5.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6.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保护区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7.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8.种质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

A.资源收集;

B.资源利用;

C.资源保存;

D.资源评价

9.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用于制订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

A.级差评价法;

B.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C.状态归类评价法;

D.模糊三级评价法

10.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评价,如果实的纵径、横径,节间的长短等,取样量应不少于()。

A.10;

B.20;

C.40;

D.60

11. 对种质资源比率性状的评价,如自交结实率、病叶率等,取样量应在300-500之间,不少于()。

A.50;

B.100;

C.200;

D.400

判断:

1.权衡种质资源的丰度,在于其遗传的多样性,不在于蕴藏的数量和质量。()

2.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属于同一概念。()

3.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很容易导致成千上万的基因被少数基因型所替代。()

4.现在栽培的果树、蔬菜和花卉均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5.瓦维洛夫指出,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

6.初生起源中心经常包含大量遗传上显性的性状。()

7.当物种远离初生起源中心,到达新的隔离环境时,杂交或突变常导致出现隐性的遗传性状。()

8.种质资源征集应尽力争取样本的遗传多样性。()

9.种质资源征集时,对濒危植物应尽可能从所有植株上采种,随机取样。植株较多可从其中10-15株采种,采种量不少于1000粒。()

10.所有种子均可通过适当降低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延长其贮藏时期。()

11.种植保存方法保存种质资源时,资源圃地点应接近多样性中心,采用双圃制。()

12.种质资源评价资料要确切反映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而不是表型差异。()

13.种质资源综合性状评价,常根据不同种类组成性状的相对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感官为主进行百分制评定。()

14.

简答:

1.迁地保存的保护策略?5分

2.采用种植保存方法保存种质资源时,资源圃的规划应注意哪些方面?5分

3.种质资源评价的具体原则?5分

4.种子保存有几种不同类型,他们在库温、保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点?承担任务有什么不同?9分

5.哪些因素造成种质资源的流失?应采取什么抢救措施?5分

第五章、引种

一、名词:

引种、有意引种、无意引种、

二、填空:

1.根据植物在引种前后是否发生遗传适应性改变,引种可概分为和。

2. 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具主导作用的限制性因子。

三、选择题:

1.()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具主导作用的限制性因子。

A.湿度;

B.降水;

C.土壤;

D.温度

2.冬季开花的枇杷,()是北引的主要限制因子。

A.高湿;

B.干旱;

C.低温;

D.强光

四、判断

1.引种是解决园艺生产所需种类品种的重要手段,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优良品种引进后直接用于生产。()

2.引种过程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同等重要的,彼此不可替代。()

3.引种过程中,在某一生态因子不足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其它因子补偿。()

4.高温是植物南引的主要限制因子。()

5.福建南部及其以南的地区,桃树很少作为经济栽培的原因是冬季没有足够低的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

6.作为春甘蓝栽培的品种,必须选用冬性强的品种,否则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

7.长日照植物在日照长的时期才能开花结实。()

8.历史上经历的生态条件愈复杂,植物的适应能力就愈广泛。()

9.引种材料能否繁殖推广,应用于当地生产,通常必须经过引种试验。()

10.引种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

11.引入植物能否生存是判断引种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五、简答

1.为什么引种工作必须经过引种试验。6分

第六章选择育种

一、名词:

选择育种、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选择差、芽变、饰变、营养系选种、实生选种

二、填空:

1.选择育种的实质。

2.选择育种中,单一性状的选择方法和。

3.选择育种中,综合性状的选择方法、和。

4.有性繁殖植物的选种程序一般要设置、、、

、等圃地。

5.芽变选种第一阶段(初选)的主要工作、、。

6.芽变发生的遗传学原因有、、。

三、选择

1.选择育种时,()选择有利于中等数值的表型时,中等类型的比率逐代增多而极端类型逐代减少。()

A.正常化选择;

B.稳定性选择;

C.单向性选择;

D.分裂性选择

2.选择育种时,()选择有利于分布范围的某一极端类型。()

A.正常化选择;

B.稳定性选择;

C.单向性选择;

D.分裂性选择

3. 选择育种时,()在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选留下来,使中间型减少的选择。

A.正常化选择;

B.稳定性选择;

C.单向性选择;

D.分裂性选择

4.()适合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原始群体。

A.单株-混合选择法;

B.混合-单株选择法;

C.母系选择法;

D.集团选择法

5.()适合于株间无明显差异的原始群体。

A.单株-混合选择法;

B.混合-单株选择法;

C.母系选择法;

D.集团选择法

6.已知732株实生核桃单果重12.8g,选其中平均单果重17-19g的26株进行高接换种,使选择后的群体平均单果重提高到1

7.8g,核桃单果重的遗传力h2=0.86,

则选择反应为(),下一代平均过重可预测为()。

A.2g,16.5;

B.3.2g,16.0g;

C.4.3g,17.1g;

D.5.6g,21.4g

7.生产试验宜安排在当地主产区,面积一般不少于(),代表性的试验点不少于()个。

A.300m2, 3;

B. 667m2,5;

C. 1000m2, 8;

D. 2000m2, 10

8.根据稍端组织发生层学说,芽变性状在有性过程中能够遗传与()有关。

A. LⅠ

B. LⅡ

C. LⅢ

四、判断

1.选择育种通常适用于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基本符合要求,只有少数经济性状较差,而且这些表现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变异较大的群体。()

2.单株-混合选择法的选择效果不及多次单株选择法。()

3.自花授粉植物一般采用单株选择法。()

4.自交衰退明显的园艺植物,多采用单株选择法。()

5.选择育种时,当h2接近0时,则子代平均值趋向于原始群体的平均值。()

6.选择育种时,当h2愈大,则子代平均值约接近于入选群体的平均值。()

7.选择育种时,植物群体的入选率越高,选择差就越小。()

8.一般情况下,性状在群体内变异幅度越大,则选择潜力越大。()

9.品种比较试验必须按照正规田间试验要求,设对照,有3次以上的重复,。试验时间为2-3年。

10.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可同时进行。()

11.菊花、山茶花的‘二乔’、‘跳枝’类型均属于芽变的嵌合体。()

12.丝兰的‘金边’、‘银边’、‘金心’类型均属于芽变的嵌合体。()

13. 芽变选种的突出优点是可对优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进行修缮,同时基本保持其原有综合优良性状。()

14. 扇形嵌合体稳定性最差,往往会在以后的生长发育或营养繁殖过程中发生转化。()

15.芽变选种只要抓住目标性状最易发现的时期即可。()

16.为使芽变嵌合体达到同型化或稳定,可采用短截修剪的方法。()

17.营养系微突变的突变频率较高,一般有害的遗传效应较小。()

五、简答

1.制定选择标准应掌握的基本原则?6分

2.什么是稳定性选择?怎样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5分

3.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区别?6分

4.加速有性繁殖植物育种进程的措施?6分

5.芽变的主要特点?5分

6.芽变选种时,如何分析变异,筛除饰变?(5分)

第七章常规杂交育种

一、名词:

常规杂交育种、回交、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饱和回交、添加杂交、合成杂交、株系、系统群、姊妹系、异地加代。

二、填空:

1.常规杂交育种,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叫。

2.常规杂交育种,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然后将2个单交杂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

3.杂交育种时,亲本的隔离方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4.常规杂交育种时,采用异地加代主要是解决问题。多采用、

方法

三、选择

1.添加杂交的亲本,一般以()为宜

A.3-4;

B.6-8;

C.8-10;

D.10个以上

2.杂交育种时,十字花科和伞形科植物应选()、番茄以第()花序上的第1-3朵花较好,葫芦科植物以第()朵雌花才能结出充实饱满的果实和种子。()

A.侧枝、4、4-6;

B. 主枝、4、2-3;

C. 主枝、2、4-6;

D. 主枝、2、2-3

3.运用系谱法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时,数量性状一般从()世代进行选择。

A.F1

B.F2

C. F3

D.F4

四、判断

1.回交育种时,要求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要特别突出。()

2.回交可以增加轮回亲本在后代中的遗传贡献率。()

3.为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的混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父本和母本都需要隔离。()

4.添加杂交,优良性状多的亲本及性状遗传力低的亲本应较晚的参加杂交。()

5.添加杂交,早期参加杂交的亲本在杂种遗传组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6.杂交亲本的选配,亲本双方可以有共同的有点,不允许有共同的缺点。()

7.亲本选配时,一般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8.在亲本选配时,如果两个亲本的花期不遇,一般用开花晚的材料作母本。()

9.回交育种时,一般野生种或近缘种用作非轮回亲本。()

10.回交育种时,一般野生种或近缘种用作轮回亲本。()

11.如果连续对2个以上材料去雄,给下一个去雄时,所有用具及手都必须用70%酒精处理,以杀死前一个亲本附着的花粉。()

12. 收集的园艺植物花粉,一般都在低温、干燥、黑暗的条件下贮藏。()

13.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检验花粉生活力,如果花粉呈红色,则花粉无生活力。()

14.为防止收获杂交种子时发生差错,挂牌标记时,牌子必须挂在杂交花枝最下面的一朵花的下面。()

15.杂交授粉后的管理,在雌蕊接受花粉的有效期过去后,应及时摘袋。()

五、简答

1.常规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原则?(6分)

2.常规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原则?(6分)

3.在常规杂交育种中,回交亲本的选配特点?(5分)

4.杂种后代培育应遵循的原则?(3分)

5.回交的亲本选配特点?(5分)

6.杂交育种过程中,如果父母本花期不遇,可采取哪些措施调节?(6分)

六、论述:

1.论述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例,论述常规杂交育种的有性杂交技术关键环节及其注意事项。

2.论述如何运用系谱法对常规杂交育种的杂交后代开展选择育种工作。

第八章优势育种

一、填空

1.杂种优势的度量标准、、和离中优势。

2.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取决于所携带的S基因是否与雌蕊所带的S基因是否相同。

3.目前,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方法主要是和。

4.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由、互作控制。

5.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须实现、、

三系配套。

6.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需要设立和2个隔离区。

7.杂交种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和。

8.选育自交系的方法和。

9.在选定的杂交亲本配组时,由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该杂一代称为。

10.在选定的杂交亲本配组时,先用2个亲本配成单交种,再用另一个亲本与单交种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品种是。

11.在选定的杂交亲本配组时,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作。

12.在选择杂交制种途径时,主要应考虑两方面因素和。

13.为提高生产用种杂种植株百分率,可利用苗期标记性状来淘汰假杂种,苗期标记性状应具备的条件是和。

14.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方法是。

15. 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时,常在开花期用喷洒花序,每隔2-3d喷一次,任其自由授粉。

16.以果实或种子为产品的园艺植物,三系配套制种时,F1的父本必须是。

二、选择

1.植物杂种优势是18世纪中期首先在()作物中发现。()

A.菊花

B.萝卜

C.辣椒

D.烟草

2.无性繁殖植物固定杂种优势可采用()。

A.诱变育种法

B.染色体加倍法

C.无性繁殖法

D.有性繁殖法

3. 一般配合力高和特殊配合力低时,宜用()。

A.优势育种

B.淘汰

C.常规杂交育种

D.倍性育种

4. 一般配合力低和特殊配合力高时,宜用()。

A.优势育种

B.淘汰

C.常规杂交育种

D.倍性育种

5.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低时,宜用()。

A.优势育种

B.淘汰

C.常规杂交育种

D.倍性育种

6.繁殖雌性系育种材料时,由于雌性系几乎没有雄花,一般用()诱导雄花。()

A.硝酸银

B.乙烯利

C.生长素

D.脱落酸

7.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时,常在开花期用喷洒花序,每隔2-3d喷一次,任其自由授粉

A.0.5%的尿素

B.5%的食盐水

C.5%的磷酸二氢钾

D.2%的硼砂

三、判断

1.优势育种的育种程序是先纯后杂。()

2.利用苗期标记性状生产杂交种时,通常以隐性纯合的类型作父本,相应的显性类型作母本。()

3.常规杂交育种的育种程序是先杂后纯。()

4.常规杂交育种的育种程序是先纯后杂。()

5.优势育种的育种程序是先杂后纯。()

6.优势育种的育种程序是先纯后杂。()

四、名词

杂种优势、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自交系、配合力、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

五、简答

1.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应具备的条件?6分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第四章种质资源 名词:种质、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同源平行变异率、种质保存、双圃制、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利用保存、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填空: 1.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和。 2. 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3.影响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4. 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5.用于保存种子的短期库,一般可存放年左右。 6.用于保存种子的中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7.用于保存种子的长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8.种质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和。 9.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 选择: 1.()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各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2.()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栽培的品种。()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3.()是第一个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A.中国起源中心; B.中亚起源中心; C.地中海起源中心; D.中美起源中心 4.()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A.迁地保存; B.种子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利用保存 5.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6.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保护区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7.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8.种质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 A.资源收集; B.资源利用; C.资源保存; D.资源评价 9.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用于制订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 A.级差评价法; B.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C.状态归类评价法; D.模糊三级评价法 10.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评价,如果实的纵径、横径,节间的长短等,取样量应不少于()。 A.10; B.20; C.40; D.60 11. 对种质资源比率性状的评价,如自交结实率、病叶率等,取样量应在300-500之间,不少于()。 A.50; B.100; C.200; D.400 判断: 1.权衡种质资源的丰度,在于其遗传的多样性,不在于蕴藏的数量和质量。() 2.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属于同一概念。() 3.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很容易导致成千上万的基因被少数基因型所替代。() 4.现在栽培的果树、蔬菜和花卉均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5.瓦维洛夫指出,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资源植物学 题目龙眼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11级生物科学B班

龙眼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龙眼,又称桂圆,果实营养价值高,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是著名的食药兼用的热带特色果树。原产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龙眼。中国龙眼种植历史悠久, 是世界龙眼的主要生产国。龙眼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龙眼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龙眼蜜是蜂蜜中的上等蜜。龙眼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圆干肉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龙眼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龙眼全身是宝,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龙眼;开发利用;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保护 一、前言 龙眼属于无患子科( Sapindaceae)龙眼属(D imocarpus Lour. )。该属中的栽培种龙眼(D imocarpus longanaLour. )具有约2000年的栽培历史。据不完全统计,龙眼有400多个品种,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印度、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方。我国是龙眼的原产地之一,中国龙眼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龙眼栽培业的首位。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一直声誉卓著。中国拥有丰富的龙眼遗传资源,种类多,分布广, 野生、半野生变种多。在我国的云南和海南分布有野生龙眼。云南是野生龙眼的自然分布区,西南部南起孟连县南垒河流域及其分支水系, 北到施甸县波多河流域。已发现野生龙眼大树7万多株, 其中孟连县约2万多株,临沧县澜沧江流域约3万多株,耿马县、镇康县各约1万多株, 施甸县、永德县共约5000株。海南野生龙眼分布在岛中部、南部、西南部的五指山区、尖峰岭、万盖岭、坝王岭等的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 1 ]。 二、龙眼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概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一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 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⑵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13.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形成特定的形态。细胞分裂间期称为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14. A染色体:通常把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染色体:把细胞中除正常染色体以外,额外出现的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也成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15?染色体组:生物为完成其生活机能所必需的包含了最小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又称染色体基数(X)。 16?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17.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8?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9?组型:又称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0. 组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组排列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又称核型分析。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 21.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22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其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减数分裂。 2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24. 四合体:一个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为四合体。 2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花朵间的授粉。 26?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问授粉。 27.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I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28.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29?双受精: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30.转录: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记载到mRNAb的过程。 31 .翻译: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k的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的过程。 32. 三联体密码:mRNAt,三个相连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的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 4 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是生物学上的中心法则。 33.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 经典遗传学:基因是突变、交换、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最小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_(大题目)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大题目)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 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 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 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 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 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 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1 资源植物学-药用植物2020_

第?章药?植物第?节概述

1、概念 含有药?成分,具有医疗?途可作为药物开发利?的植物。 2、研究范围 (1)药?植物资源的普查 例如:《???胜各族?治县药?植物资源调查》

???胜各族?治县药?植物资源调查 ?歆怡(??师范?学硕?论?) ??法:通过?献资料整理、野外调查与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对?胜各族?治县药?植物资源特点、野?重点调查药?植物、珍稀濒危药?植物资源、?族医药?化等进?分析,探讨县域内药?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的途径。 ?研究结果如下:经过调查统计,县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束药?植物1640种(包括种下单位,下同),?属222科817属。其中药?蕨类植物共有144种,?属43科75属;药?裸?植物共有20种,?属9科16属;药?被?植物共有1476种,?属170科726属……

(2)药?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合理采收?法 (3)药?植物的引种驯化、栽培 (4)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红枣芦丁提取的最佳?艺研究刘晓静?菊何伟平??的: 研究提取红枣中芦丁的最佳?艺。?法: 以红枣为原料,以?醇为有机溶剂提取?标产物芦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响应?法优化红枣中芦丁的提取?艺,建?该?艺的?次多项数学模型,研究?醇体积分数、浸取温度、料液?、p H值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对提取?艺的影响。结果:最佳?艺条件为:?醇体积分数74%,浸取温度72℃,料液?43 mL/g,p H值8,芦丁理论提取率达7.58 mg/g。结论在此?艺条件下,进?的3次平?实验验证,得到芦丁提取率平均值约为7.56 mg/g,符合误差要求,为开发和利?红枣中的芦丁提供了依据。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 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 +”,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0.5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_和_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 和___ 三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丽不厂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 。 3、兰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 , 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分,前者称种子,后者 称种子。 5、禾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 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____ 、____ 、___ 、_____ 、 ___ 和____ 六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 和_____ 。 10、小抱子母细胞进行减^^前?1雨101二般岳厂、、和组成。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壁一般 只留下和。 11、被子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生次。 四、选择题(10分,1分/个) 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 .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2、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 .导管和管胞;B.管胞;C.筛管;D .筛胞 3、成熟蚕豆种子的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是。 A .种脊;B.种脐;C.种阜;D.种柄 4、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A .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 5、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A .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薄壁组织;D.石细胞 6、栅栏组织属于。 A .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机械组织 7、以下所列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A .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摹养、芋头; C .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 .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8、具的花为整齐花。 A .舌状花冠;B.唇形花冠;C.蝶形花冠;D.十字花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A.1 B.2 C.3 D.4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植物生物学复习题集200712

植物生物学复习题集(2007年12月) 一、名词概念(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其生物学意义,一般要求举例说明,每小题3分) 原生质体,原生质,细胞质,微管,微丝,细胞骨架,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纹孔,初生纹孔场,单纹孔,具缘纹孔;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繁殖,细胞编程性死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胞质分裂,细胞版,成膜体;细线期,偶线期与联会,粗线期,双线期,交叉与染色体片段互换; 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管胞,导管,导管分子;筛胞,筛管,筛管分子;保卫细胞,副卫细胞,气孔器;薄壁组织,同化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周皮,石细胞,皮孔;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异形胞,隔离盘,藻殖段; 衣藻型细胞结构,松藻,水綿,石莼,甘紫菜,海带; 同型世代交替,异型世代交替;接合生殖;壳斑藻; 黏菌,发网菌;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果,子囊孢子,产囊体,受精丝,钩状构成;担子果,担孢子,锁状联合,菌褶,菌环; 颈卵器,精子器,原丝体,蒴苞和假蒴苞,孢蒴,弹丝,蒴齿,环带,蒴盖,蒴轴,蒴台与蒴壶,蒴帽;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真中柱,星散中柱;孢子叶球(穗),厚壁孢子囊或后囊性发育孢子囊,薄壁孢子囊或薄囊性发育孢子囊,大型叶,小型叶,孢子囊群,囊群盖,原叶体; 根冠,根毛,内皮层,凯氏带,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内起源,主根与侧根,定根与不定根,主根系与须根系; 顶芽与腋芽,枝芽花芽与混合芽,芽鳞痕,攀援茎,缠绕茎,茎卷须,球茎,鳞茎,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原套与原体,髓射线与维管射线,外始式发育,外起源,维管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木栓形成层,软树皮或内树皮,硬树皮或外树皮,心材与边材,年轮,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面叶,异面叶,叶脉,复表皮,气孔窝,C3植物,C4植物,花环式构造,泡状细胞,单叶与复叶,互生对生与轮生,叶卷须; 子房上位,子房下位,心皮,背缝线与腹缝线,边缘台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湿柱头与干柱头,胚珠,胚囊,绒毡层,双受精,花粉管; 羽状大孢子叶,珠领,珠鳞或种鳞,胞鳞,球果,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大孢子叶球(雌球花); 托叶环痕,蓇葖果,角果,荚果,瓠果,蒴果,柑果,双悬果,瘦果,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四强雄蕊,杠杆雄蕊,聚药雄蕊,蝶形花冠,唇形花冠,筒状花,舌状花,假舌状花,禾本科植物小穗,禾本科植物小花,颖片,稃片,浆片,合蕊柱,肉穗花序,佛焰苞,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轮伞花序,复伞形花序,头状花序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资源植物学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命有机体的种类和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生物多样性类型: 1. 遗传多样性 2. 物种多样性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水分、氮素和营养元素的循环、捕食、共生、物种形成等生态过程密切相关,构成生物圈的基本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保护和永续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可被人类广泛直接用于食物、医药、工业原料和繁殖良种的遗传材料等。由于保护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因此生物多样性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冲刷、保持土壤肥力和控制病虫害等生态过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A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B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生物种内不同群体:生态型、变种、亚种,品种、品系等。 形态学(表型性状)水平—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单基因性状,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 细胞学(染色体)水平—染色体数目、组型。 生理生化(蛋白质多态性)水平—同工酶、蛋白质多态性等。 分子水平— DNA多态性、线粒体DNA序列、核糖体DNA。 检测原理:由于大部分分子水平的变异会通过上述的遗传中心法则影响到转译后的各个层次上或水平上,因此遗传多样性可以从分子、蛋白质、细胞、器官以及形态学水平上反映出来,并由此得到检测。 一、植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植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植物固定太阳能、而且提供化学能的主要源泉所以,植物多样性程度的降低,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影响。 二、全球植物受威胁概况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最为丰富。 1、热带雨林迅速减少 热带雨林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当前,世界上已有40%的热带雨林被砍掉,现在每年仍要砍伐15.7万kM2的热带森林,由于热带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出于薪柴和出口木材的需要.大片的热带雨林被夷为平地。 2、植物生存遭受极大威胁 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对植物不合理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许多植物已经处于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境地。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2—2.5万种高等植物已陷入遭受濒临灭绝的受威胁状态,占总数约27万种高等植物的近10%。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 (Wall.ex Hook.)Tryon ?桫椤科树形蕨类。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少。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ides Hu et Cheng.杉科 落叶大乔木,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活化石。20世纪40年代在湖北、四川交界处磨刀溪发现的原植株至今仍存活。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地区,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 (C.chrysantha (Hu) Tuyama) ?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瓣金黄色具蜡质光泽。分布于广西南部,宝贵的种质资源,被誉为“茶族皇后”。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蓝果树科落叶乔木,在头状花序基部有两个白色苞片,形如飞鸽的翅膀,故有鸽子树之名,中国特有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分布于西南地区和湖北、湖南、陕西,在研究古植物区系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孑遗植物。分布于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和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40 分) 1. 品种: 2. 有性繁殖 3. 春化作用 4. 诱变育种 5. 种质资源 6人工种子 7.原生质体 8.细胞全能性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 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 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1.5 分)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 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和三 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3、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 分,前者称种子,后者称种子。 5、禾本科植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 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和六部分。其中最主 要的部分是和。 10、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花粉囊壁一般由、、和组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考试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基因型: 2、相对性状: 3、杂种优势: 4、芽变选种: 5、选择育种: 6、表现型: 7、单位性状: 8、自交不亲和性:9细胞质遗传:10母性影响填空、选择、判断改错题涉及的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章第十二条指出:“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 制度,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具备新颖性、_______、一致性、__________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2、“临界剂量”是指照射植物某一器官成活率占____%的剂量。 3、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_________;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发 育的现象称之为_________。 4、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 5、连锁遗传中,若亲本的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联系在 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_________;若一亲本的显性性状和另一亲本的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_________。 6、正常的2n个体称为双体,缺体可表示为_________,单体可表示为________, 三体表示为_________。 7、秋水仙碱能抑制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__的形成,使已正常分离的染色体不 能拉向两极。 8、A、B、C、D四个亲本参加多系杂交,如进行添加杂交,可用简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如进行合成杂交,可用简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9、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______;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10、通常以引种植物在新地区能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种驯化的基本要求。1、 选择按人类是否参与可分为: 11、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有两种基本的选择法,即: 12、杂交的遗传学基础是什么,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性杂交可分为: 13、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从大的角度而言可分为 14、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和重组型配子所占的百分数的关系计算 15、选择的实质 16、种质资源按来源分类可分为 17、杂种优势按其表现可分为: 18、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 19、基因突变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20、概率计算 21、发生点突变时,根据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可把点突变分为哪三种类 型 22、基因定位所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是 23、核不育/细胞核不育/核质不育型雄性不育材料的育性特点是 24、秋水仙碱的使用一般采用的浓度范围在0.01%~1.0%,以_____%最为常用。 25、电离辐射作用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物理阶段、化学阶段和______阶段;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辐射的直接物理作用的结束和化学作用的开始。 26、在园艺植物遗传育种领域中有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植物生理学课后的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