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而这种差距, 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使其不再公平,这又导致了社会发展不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下面, 我就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观点解析。

农村学生在高等学校学生中的比例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统计1978-2005 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来源发现,1978-1998 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在中国农业大学,2002 年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占到34.66%,2011 年这一比例跌破30%,为28.26%。最近,大连理工大学也做了一个统计,在招生政策没有大的调整情况下,2008级和2012级本科生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6.04%和31.63%,五年间下降了近 5 个百分点。带来的影响:

1、贫富差距引发并导致平等受教育权的失落,而得不到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就意味着未来改变命运、改变贫富差距现状的通路被阻断,必将引发贫穷走向贫

穷的恶性循环

2 、优秀师资的流失, 即大量的教师队伍会涌向教育资源占绝对优势的重点学校或发达城市, 想方设法离开物质待遇较差个人发展受限的贫困学校, 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以上俩点重要因素就会严重的导致人才的流向, 最后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会导致某些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整体下滑, 资源的流失对学校的发展是致命的打击, 升学率的下降及社会美誉度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流失, 同时开始进入到“恶性循环”的圈子中来。

出现以上现象, 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岗位日益基层化。由下面两幅曲线图(图片来自图

表网)可以看出,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 “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少数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干脆放弃上大学,提前就业谋生。在这种背景下, “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少数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干脆放弃上大学,提前就业谋生。

历年犬学生毕业生总数,累计未就业毕业生总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 2009^ 2010 年 年册 |毕业生总锁C 万人) 累计未社业毕业生总救<J5A)

历年大学生毕业总数

今年大学生就业率情况

2、受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影响,不少农村学生考不上大学,特别是好大学。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与城市相比普遍偏低, 不少

农村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很刻苦,但依然考不了好分数,上不了大学特别是好 大

学。由于贫富差距

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优秀教师,教学设备等集中在经济水平高 的

城市,贫富差距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农村学生所受的教育质量比不 上城市

的学生,考不上好的大学,三本及专科学校学费较贵,

并且教学质量普遍较 低。

贫穷家庭的孩子们在艰难求学

地暖空调、教室配有洗手间、楼间电梯、阳光房以及连很多老师都不会用的设备,投资1.1亿元的苏州阳澄

湖小学富贵逼人”被称苏州最豪华小学”。

3、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一部分农村学生上不起大学。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进

一步扩大。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偏低,生活拮据,家里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养大学生,这也是导致许多家长和孩子对上大学望而止步的一个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教育支出已成为导致家庭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教育投资的数额大幅度增加,已经成为家庭开支中最大的一笔支出。从孩子出生,父母就开始为孩子的教育不断投资,不断储蓄,甚至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老本也投资进来。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贫困家庭只有远离教育。如果从家庭消费支出的角度观察贫困现象,仅仅是基础教育支出就使一些处在贫困线边缘的农民家庭陷入贫困。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的农户,难以为子女的基础教育提供财务保障。

对于这一问题,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 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充实农村师资力量,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农村地区,尽可能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差不多的教育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问题,让他们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去竞争。

其次要不断的完善教育立法, 以促进教育公正, 国家的教育立法是解决教育公正的有效途径,具体细节的实施也是通过立法来得到保证的, 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于以制裁和打击, 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正的坚强保障树立教育部门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让人民在教育中、教育公正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得到个人更有利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区域间、城乡间的分配不均衡的现实, 这与教育的价值相违背, 教育的价值基础就是公平。因而政府应该把“无差别教育”作为教育的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育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国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修订,为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的规范和依据。尽量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平等接受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 不要让个人与个人之间在起点上就不平等。法律与政策的完善是保障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教育健康的发展手段, 只有法律与政策的真正推动才能保证促进教育公正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与进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