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ABSTRACT: Trans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with ultra-high voltage has been very popular these days, but most people in the society do not know much about it. In this essay, we will have a short cover about ultra-high voltage technology and focu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ultra-high voltage for China to develop this technology, some difficulties in this process, and finally some sample projects in destruction.

KEY WORDS:ultra-high voltage, electrical power

摘要:特高压输电,作为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示范项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社会中的绝大部分群体对这一新兴概念并不十分了解,本文对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讨论,重点介绍我国现阶段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期间面临的一些反对意见和应对措施、我国现阶段对特高压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已建成的或在建的特高压示范工程规划。

关键词:特高压,电力系统

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有: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交流220kV及以下的称为高压(HV),330kV到750kV为超高压(EHV),交流1000kV及以上为特高压(UHV),通常把1000KV到1150kV这一级电压称为百万伏级特高压。对于直流输电,±600kV及以下的为高压直流(HVDC),±600kV以上为特高压直流(UHVDC)。

对于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快速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用电总量快速增长。1978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498 亿千瓦时,到2007 年达到32565 亿千瓦时,是1978 年的13 倍,年均增长9.45%。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逐步扭转了单纯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轻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用电增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六五”、“七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52%、8.62%,其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我国用电增速曾连续6 年(1982~1987 年)逐年上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增速上升周期。1990 年以来,在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下,我国经济掀起了新的一轮发展高潮。“八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增长明显加快,年均增长10.05%。“九五”期间,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年均增长6.44%,尤其是1998 年,增速仅为2.8%,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进入“十五”以来,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拉动,我国经济驶入快速增长轨道,经济结构出现重型化,用电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2.96%,尤其是2003 年、2004 年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用电增长高峰,增速分别为15.3%和15.46%。“十一五”前两年,我国用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均高于14%。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动和发展,我国用电量逐年增加,在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动下,预计我国到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5~7.5 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将达到5.5%~6.6%;人均用电量达到4500~5200千瓦时,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 年代的水平。所以,要求现有的电力系统增大发电容量,满足用电需求。

(2)我国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

受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生产增长的强劲拉动,我国电力需求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我国用电增长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看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电强劲增长,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分布较多的省区用电增长幅度也较大,中部地区增长较慢,我国电力系统的负荷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但是,我国的资源分布却呈现出相反的情况,水能、煤炭等电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远离东部的集中用电区域,这同

样需要对电能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

(3)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需要特高压电网

我国北方煤电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远景外送规模均可达1亿kW。接受这样大规模的电力,需要大规模的坚强受端电网,初步分析受端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合理规模应在5~7亿kW。华北、华中、华东三大电网位置相互毗邻,互补性强。因此,采用特高压交流形成坚强灵活的“三华”同步电网,将为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奠定物质基础。对1150kV的电网,输送距离按500到1500km计,发电容量可达400到800万千瓦,采用1100kV输电的容量可达到500kV输电的5倍。

(4)联网综合效益

超高压的同步联网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确保对用户安全经济连续供电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电网和发电的经济效益,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都能在联网中获得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在高峰用电负荷时段可经济合理地输入电力,减少网内发电机组的最大出力,相互之间实行错峯填谷调节,从而减轻电网内的发电电源应对峯谷差的压力,提高发电利用率,进而减少电网内装机容量。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可共享大电网运行备用容量(又称旋转备用),从而可显著减少网内的运行备用容量。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可减少检修备用容量。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间经济功率与电能量的交換,可降低用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频率质量。电网规模越大,频率波动偏差越小,频率动态稳定性越好。各电网运行得到相互支持,用户供电可靠性更高。

(5)节约输电走廊

特高压输电有利于节省线路走廊。输电线路走廊是指线路路径的通道,线路走廊宽度一般由地面电场强度满足有关要求来确定。我们知道,输电线路输送自然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的波阻抗成反比。用自然输送功率作为比较,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一回1000千伏的线路相当于五回500千伏线路。按照我国环保标准规定的线路走廊宽度,一回1000千伏电压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约为五回500千伏线路走廊宽度的40%。也就是说,输送同样的功率,采用1000千伏线路输电与采用500千伏的线路相比,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6)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

特高压输电有利于节约投资和节省运行费用。从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经验看,高一级电压输电比低一级电压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一条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和500千伏超高压线路相比,前者的输送容量是后者的5倍,单位输送电量投资,前者是后者的73%左右。以金沙江水电向华东送电为例,经过初步技术经济比较认为,输送容量在1000万~1500万千瓦,输送距离2000公里以上,用特高压输电比超高压输电要经济。当我们需要输送容量1000万千瓦时,采用500千瓦电压需约10回线路,每回中间需约7个开关站,投资估计370亿元。而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时,仅需2回线路、中间4个开关站,投资估计240亿元。因此,用特高压输电比用500千伏输电可节省投资130亿元左右。另外,在导线总截面和输送容量相同的情况下,1000千伏线路的电阻损耗约是500千伏线路的1/4。因此,采用特高压输电可以明显减少线路损耗,降低电网运行成本。

(7)短路容量超标问题

采用1000kV级电压大容量输电,有利于解决500kV输电时电网中出现的输变电设备短路容量超标的问题。

(8)减小运输压力,减轻人口密集区环境污染

特高压输电有利于减少煤电对人口稠密区环境的污染。采用特高压输电,把电力送到华东、华北、广东等人口稠密的负荷中心,可以减小对人口密集区的污染,减轻人口密集区环境容量的压力。另外也可以减少因铁路和公路运输远距离发电用煤所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换言之,输电比输煤污染要小得多。

特高压输电可以满足环保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并采用一系列环保技术措施,特高压输电完全符合环保标准。如沿用500千伏输电线路环保技术,增加铁塔高度、杆塔基础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同塔双

回采用逆相序排列、采用紧凑型线路、采用新型耐热和扩径导线、采用大截面导线、线路路径选择采用海拉瓦技术等措施。对1000千伏输电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些措施以后,在输电线路下方、跨越公路和邻近民房处的水平与500千伏线路完全相同,工频磁场远低于现行环保标准规定的最大值,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特高压输电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特高压也遇到了一些反对意见,不过,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特高压建设的反对理由都没有足够的信服力,对各种反对意见,我们都能给出一定的反驳。

首先,国外特高压输电建设处于低潮期甚至完全废弃阶段,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历经四十余年至今,仅有俄罗斯和日本各建设有一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且长期降压运行。但是,应该看到,其他国家这么做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日本,他们国家的电力系统已经相当完善,用电负荷一直保持着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所以发展特高压的必要性并不十分明显。

其次,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只需要上800kV,而不需要上1000kV的特高压,认为800kV输电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成熟的,我国现有的电压等级中,就有500kV级和750kV级的,它们之间的电压比只有1.5,而比较好的数值应该在2到2.3之间;而且现在上800kV输电的话非常不经济,对输电容量增加不多;另外,现有的500kV输电系统不能解网,电磁环网多,潮流控制困难,运行复杂性增加。

第三,有的人看到直流特高压输电的一些优势,建议只上直流特高压,不上交流特高压。的确,直流特高压输电在超远距离大容量的点对点输电上有一定优越性,在适当范围内,比较经济,而且没有稳定性问题。但直流特高压也有较多的不利因素,比如只能进行点对点的输电,中间落点复杂困难;多回直流线路集中在一个地点落点;初期故障率较高,维护困难;接地极电流对交流系统影响,容易造成变压器偏磁、震动发热等问题;最后,我国是世界上直流线路最多的国家,大量发展直流输电存在较大潜在风险。所以,发展直流要有坚强的交流电网做支撑,相互补充,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电力系统。

最后,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概况以及示范规划工程,首个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长640公里,纵跨晋豫鄂三省,其中还包含黄河和汉江两个大跨越段。线路起自山西1000kV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1000kV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1000kV荆门变电站。2008年12月30日22时,该工程投入试运行,2009年1月6日22时,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直流方面,四川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是目前规划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8月12日首度公布,到2015年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同日,国家电网宣布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特高压已不再是“试验”和“示范”阶段,后续工程的核准和建设进程有望加快。未来5年,特高压的投资金额有望达到2700亿元,这较“十一五”期间的200亿投资,足足增长了13倍之余。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发展特高压输电势在必行。根据特高压输电的作用,以及我国发电资源和负荷中心的地理分布特点,初步预计,我国特高压输电将从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工程或跨省区电网的互联工程开始。随着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将新建更多的大容量电厂和发电基地,跨区输电容量也将持续增加,特高压输电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特高压输电,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红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用电状况分析》

[2] 中电联,《发展特高压输电建设节约型社会》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ABSTRACT: Trans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with ultra-high voltage has been very popular these days, but most people in the society do not know much about it. In this essay, we will have a short cover about ultra-high voltage technology and focu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ultra-high voltage for China to develop this technology, some difficulties in this process, and finally some sample projects in destruction. KEY WORDS:ultra-high voltage, electrical power 摘要:特高压输电,作为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示范项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社会中的绝大部分群体对这一新兴概念并不十分了解,本文对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讨论,重点介绍我国现阶段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期间面临的一些反对意见和应对措施、我国现阶段对特高压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已建成的或在建的特高压示范工程规划。 关键词:特高压,电力系统 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有: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交流220kV及以下的称为高压(HV),330kV到750kV为超高压(EHV),交流1000kV及以上为特高压(UHV),通常把1000KV到1150kV这一级电压称为百万伏级特高压。对于直流输电,±600kV及以下的为高压直流(HVDC),±600kV以上为特高压直流(UHVDC)。 对于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快速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用电总量快速增长。1978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498 亿千瓦时,到2007 年达到32565 亿千瓦时,是1978 年的13 倍,年均增长9.45%。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逐步扭转了单纯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轻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用电增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六五”、“七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52%、8.62%,其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我国用电增速曾连续6 年(1982~1987 年)逐年上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增速上升周期。1990 年以来,在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下,我国经济掀起了新的一轮发展高潮。“八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增长明显加快,年均增长10.05%。“九五”期间,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年均增长6.44%,尤其是1998 年,增速仅为2.8%,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进入“十五”以来,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拉动,我国经济驶入快速增长轨道,经济结构出现重型化,用电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2.96%,尤其是2003 年、2004 年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用电增长高峰,增速分别为15.3%和15.46%。“十一五”前两年,我国用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均高于14%。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动和发展,我国用电量逐年增加,在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动下,预计我国到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5~7.5 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将达到5.5%~6.6%;人均用电量达到4500~5200千瓦时,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 年代的水平。所以,要求现有的电力系统增大发电容量,满足用电需求。 (2)我国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 受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生产增长的强劲拉动,我国电力需求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我国用电增长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看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电强劲增长,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分布较多的省区用电增长幅度也较大,中部地区增长较慢,我国电力系统的负荷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但是,我国的资源分布却呈现出相反的情况,水能、煤炭等电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远离东部的集中用电区域,这同

特高压输电技术知识

特高压输电技术知识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在送受关系明确的情况下,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实现交直流并联输电或非同步联网,电网结构比较松散、清晰。 (2)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两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方向和大小均能方便地进行控制。 (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高、输送容量大、线路走廊窄,适合大功率、远距离输电。(4)在交直流并联输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有功功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与其并列的交流线路的功率振荡,包括区域性低频振荡,明显提高交流的暂态、动态稳定性能。 (5)大功率直流输电,当发生直流系统闭锁时,两端交流系统将承受大的功率冲击。 特高压输电与超高压输电经济性比较 特高压输电与超高压输电经济性比较,一般用输电成本进行比较,比较2个电压等级输送同样的功率和同样的距离所用的输电成本。有2种比较方法:一种是按相同的可靠性指标,比较它们的一次投资成本;另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寿命周期成本。这2种比较方法都需要的基本数据是:构成2种电压等级输电工程的统计的设备价格及建筑费用。对于特高压输电和超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和设计所进行的成本比较来说,设备价格及其建筑费用可采用统计的平均价格或价格指数。2种比较方法都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通过分析计算,提出输电工程的期望的可靠性指标。利用寿命周期成本方法进行经济性比较还需要有中断输电造成的统计的经济损失数据。 一回1 1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达到500 kV 常规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4 倍以上,即4-5回500 kV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相当于一回1 100 kV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显然,在线路和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方面,特高压输电所需的成本将比超高压输电少得多。线路的功率和电能损耗,在运行成本方面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输送相同功率情况下,1 100 kV线路功率损耗约为500 kV线路的1/16左右。所以,特高压输电在运行成本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特高压知识问答(17) 问:交流特高压电网电气设备的绝缘有什么特点,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现代电网应具有安全不间断的基本功能。实践表明,在全部停电事故中,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绝缘闪络或击穿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为了保证电网具有一个可接受的可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成本价值评估报告 摘要 编号:融矿矿评字()号 重要提示:“以下内容摘自本勘查成本价值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部情况,请仔细阅读勘查成本价值评估报告全文”。 评估机构:重庆融矿资产评估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人:河南省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 评估对象: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成本价值。 评估目的:“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核实报告”已经评审备案,按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通知的意见(豫国土资发【】号)及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有关工作的意见(豫国土资办函【】号)及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该建设项目压覆区进行勘查成本价值评估,为确定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区应当缴纳补偿费用提供依据。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评估委托人提供该压覆区勘查成本在本评估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及评估基准日时点上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年月日。 评估方法:勘查成本效用法、地质要素评序法。 评估报告主要参数: (一)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西峡县大香沟金矿预查”主要实物工作量: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点距);;∶土壤测量(×)。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二)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内乡县大桥—淅川县上集一带钒矿普查”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工作(钻孔,孔深;钻孔,孔深);槽探();勘探线剖面测量,工程点测量个;地质填图约;地质测量约。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调整系数。 (三)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唐河县常湾东塔院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常湾重点工作区,该区目前仅施工钻孔,暂未开展其它勘查工作,建设项目距离钻孔约。建设项目未压覆河南省唐河县常湾东塔院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任何实物工作量。 (四)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桐柏县黄金冲金银多金属矿预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地质简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五)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普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简测,地质修测。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六)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桐柏县沙子岗一带萤石矿预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地质简测,∶高精度磁法测量。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评估结论:经评估人员现场调查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矿业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仔细计算,确定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成本价值在评估基准日年月日所表现的价值为人民币万元,大写人民币壹佰肆拾万捌仟叁佰元整。 其中:“河南省西峡县大香沟金矿预查”项目压覆区勘查成本价值为人民币万元,大写人民币玖仟捌佰元整;

高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优缺点比较

高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优缺点比较 从经济方面考虑,直流输电有如下优点: (1) 线路造价低。对于架空输电线,交流用三根导线,而直流一般用两根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时只要一根,能节省大量的线路建设费用。对于电缆,由于绝缘介质的直流强度远高于交流强度,如通常的油浸纸电缆,直流的允许工作电压约为交流的3倍,直流电缆的投资少得多。 (2) 年电能损失小。直流架空输电线只用两根,导线电阻损耗比交流输电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没有集肤效应,导线的截面利用充分。另外,直流架空线路的“空间电荷效应”使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都比交流线路小。 所以,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在线路建设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上均较交流经济。 直流输电在技术方面有如下优点: (1) 不存在系统稳定问题,可实现电网的非同期互联,而交流电力系统中所有的同步发电机都保持同步运行。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和距离不受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还可连接两个不同频率的系统,实现非同期联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 限制短路电流。如用交流输电线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短路容量增大,甚至需要更换断路器或增设限流装置。然而用直流输电线路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直流系统的“定电流控制”将快速把短路电流限制在额定功率附近,短路容量不因互联而增大。 (3) 调节快速,运行可靠。直流输电通过可控硅换流器能快速调整有功功率,实现“潮流翻转”(功率流动方向的改变),在正常时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健全系统对故障系统的紧急支援,也能实现振荡阻尼和次同步振荡的抑制。在交直流线路并列运行时,如果交流线路发生短路,可短暂增大直流输送功率以减少发电机转子加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没有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稳态时无电容电流,沿线电压分布平稳,无空、轻载时交流长线受端及中部发生电压异常升高的现象,也不需要并联电抗补偿。 (5) 节省线路走廊。按同电压500 kV考虑,一条直流输电线路的走廊~40 m,一条交流线路走廊~50 m,而前者输送容量约为后者2倍,即直流传输效率约为交流2倍。 下列因素限制了直流输电的应用范围: (1) 换流装置较昂贵。这是限制直流输电应用的最主要原因。在输送相同容量时,直流线路单位长度的造价比交流低;而直流输电两端换流设备造价比交流变电站贵很多。这就引起了所谓的“等价距离”问题。 (2) 消耗无功功率多。一般每端换流站消耗无功功率约为输送功率的40%~60%,需要无功补偿。 (3) 产生谐波影响。换流器在交流和直流侧都产生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使电容器和发电机过热、换流器的控制不稳定,对通信系统产生干扰。 (4) 缺乏直流开关。直流无波形过零点,灭弧比较困难。目前把换流器的控制脉冲信号闭锁,能起到部分开关功能的作用,但在多端供电式,就不能单独切断事故线路,而要切断整个线路。 (5) 不能用变压器来改变电压等级。 直流输电主要用于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交流系统之间异步互联和海底电缆送电等。与直流输电比较,现有的交流500 kV输电(经济输送容量为1 000 kW、输送距离为300~500 km)已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提高电压等级,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一) 调研题目:关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内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认真分析和研判从检索、查询、索取等多渠道获得大量的技术文献,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据此完成本调研 报告,为我省未来特高压的规划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编写人员:何旭东、王瑗、刘斌蓉 调研时间:2005.4. ~2005.9 调研地点:成都 1.背景 自从电能作为人们生活中廉价而又清洁的能源以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输电电压经历高压、超高压两个发展阶段,目前又跨入了特高压输电的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发展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近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1993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与电网技术综合学术年会上发表《关于着手开展特高压输电前期科研的建议》以来,各方面的人士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那么何谓特高压输电呢?特高压输电系指比交流500kV输电能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的新的输电方式。它包括两个不同的内涵:一是交流特高压(UHC),二是高压直流(HVDC)。具有输电成本经济、电网结构简化、短路电流小、输电走廊占用少以及可以提高供电质量等优点。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10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在我国,常规性是指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我们国家是在何种情形下进行特高压研究的呢?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从能源利用上来说,看国际上常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耗的能源水平很低,如果在21世纪中叶赶上国际中等发达水平,能源工业将要有大的发展。据最近召开的世界能源第十七次会议预测,世界能源工业还要进一步发展,到2030年,世界的能源产量将翻一番;到21世纪末再翻一番,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电力将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到2003年、2010年、2020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 【摘要】直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力大国解决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电网互联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特点,问题,必要性,发展前景 0.引言 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瑞典Chalmers 大学1966 年开始研究±750kV 导线。1966 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20 世纪80 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均在80 年代末得出结论:根据已有技术和运行经验,±800kV 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2002 年Cigre又重申了这一观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成为必然,为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1.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组成形式与超高压直流输电相同,但单桥个数、输送容量、电气一次设备的容量及绝缘水平等相差很大。换流站主接线的典型方式为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单元串联,也可用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单元并联。特高压直流输电采用对称双极结构,即每12脉动换流器的额定电压均为400kV,这样的接线方式使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大为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方式有:双极运行方式、双极混合电压运行方式、单击运行方式和单极半压运行方式等。换流阀采用二重阀,空气绝缘,水冷却;控制角为整流器触发角15°;逆变器熄弧角17°。换流变压器形式为单相双绕组,油浸式;短路阻抗16%-18%;有载调压开关共29档,每档1.25%。换流站平面布置为高、低压阀厅及其换流变压器采用面对面布置方式,高压阀厅布置在两侧,低压阀厅布置在中间。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在送受关系明确的情况下,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实现交直流并联输电或非同步联网,电网结构比较松散、清晰。 (2)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两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方向和大小均能方便地进行控制。 (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高、输送容量大、线路走廊窄,适合大功率、远距离输电。 (4)在交直流并联输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有功功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与其并列的交流线路的功率振荡,包括区域性低频振荡,明显提高交流的暂态、动态稳定性能。 (5)大功率直流输电,当发生直流系统闭锁时,两端交流系统将承受大的功率冲击。 1.3 与超高压直流输电比较 和±600千伏级及600千伏以下超高压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摘要:本篇文章在对一次性能源具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对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技术研究设备进行研究之后,分析了实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并结合当下雾霾给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下一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相应的规划。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研究成果 近年来,雾霾对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会议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解决雾霾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实施跨区域的送电项目。有关人员认为,这一举措实质上就是预示着特高压提速的信息。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上目前解决高电压以及远距离输送的重要措施。直流输电是把交流电通过电流转换器变换成直流电,再由直流输送电路将电流送至受电的一端,并在最后通过换流器再将其变为交流电的过程 1.我国实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发现的煤炭有2/3部分在我国北部地区,有2/3的水电在我国西南地区,但是我国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地区既不是西南地区也不是北部地区,而是在东南部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据测量,能源产地和需求地区间的距离大约在1000km~2500km 之间。一次能源的分布情况和能源需求明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正因为这样,一定要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能源需求方式,进而不断提高对能源的输送效率。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雾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快特高压输电技术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首要措施。 2.我国实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找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良好措施,中国的电力企业正在积极规划对电网和电源的有关建设,并随着能源以及需求中心距离不断加大的趋势影响下,这种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在我国特高压技术研究的不断推动之下,特高压输电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研究的热度又一次进行了升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我国对±800kV直流输电设备的研究基础之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逐渐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化和科技化,经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已有一些制造的厂家研究成功了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 3.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建设 依据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市场的需求分析,我国在未来要建设有以下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现状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现状 褚国阳 (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08级物理教育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2009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在北京召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验收会,国网电科院承担的“1000kV同塔双回线路真型塔外绝缘特性试验研究”、“特高压交流单回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研究”和“超/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对金属管线影响及防护研究”三项重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评审,其研究成果对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0kV同塔双回线路真型塔外绝缘特性试验研究”项目,对保证该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外绝缘设计的经济性具有重要价值。 “特高压交流单回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测量的空白,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 “超/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对金属管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项目,可以解决我国超/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与长金属油气管道在并行接近时两者间的电磁兼容问题,对线路与管道工程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输电;直流输电 作者简介:褚国阳(1988--),男,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大庆师范学院物电学院学生, 0引言: 2003年北美大停电,持续29个小时的大面积停电,给5000万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罪魁祸首是配电网设计不合理。由于天气炎热,用电量猛增,各电厂开足马力进行供电。一家发电厂突然出现了故障,开关自动跳闸,其他电厂马上自动增加发电量进行支援。这些电厂本来就处于饱和状态,由于一下子超负荷运转,结果电厂全部发生跳闸。在短短9秒钟之内,美国7州和加拿大1省就引发了灾难性的多米诺效应。 我国电力工业:截止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亿千瓦。其中,水电占22.9%,火电占75.6%,核电占1.5%。 2005年全国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46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5%。人均用电量1800多千瓦时。居民用电量约占11%,人均218千瓦时。 全国人均用电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到1/10。 随着西北部煤电基地的开发以及清洁能源风能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特高压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骨干网架预计也将进入建设高峰期。投资预计达5000亿元,其中特高压交流投资3000亿元,特高压直流线路投资将达2000亿元。[1]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全电压启动过电压研究(已看)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全电压启动过电压研究 黄源辉,王钢,李海锋,汪隆君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全电压启动过电压是直流输电中直流侧最严重的过电压情况。本文以PSCAD/EMTDC为工具,以正在建设的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参数为依据,建立全电压启动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对各种全电压启动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全电压启动的影响,并与±500KV HVDC系统的全电压启动过电压作了比较,获得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全电压启动;过电压 0引言 为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战略方针[1]。随着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绝缘费用在整个系统建设投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确定直流线路和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成为建设时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在种类繁多的直流系统内部过电压中,全电压误启动多因为的过电压是其中最严重和最重要的一种。它的幅值最大,造成的危害最大,在选择直流设备绝缘水平和制订过电压保护方案时往往以此为条件[2]。因此,对特高压直流系统的全电压启动过电压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为降低启动过程的过电压及减小启动时对两端交流系统的冲击,直流输电的正常启动应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3]。正常情况下,在回路完好、交直流开关设备全部投入且交流滤波器投入适量等条件满足后(α≥90°),先解锁逆变器,后解锁整流器,按照逆变侧定电压调节或定息弧角调节规律的要求,由调节器逐步升高直流电压至额定值,即所谓的“软启动”。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如控制系统异常),两端解锁过程紊乱,逆变侧换流器尚未解锁而整流侧却全部解锁,此时若以较小的触发角启动,全电压突然对直流线路充电,由此直流侧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过电压。 1云广直流系统简介 南方电网正在建设的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系统双极输送功率5000MW,电压等级为±800kV,直流线路长度约1438km,导线截面为6×630mm2,两极线路同杆并架。送端楚雄换流站通过2回500kV 线路与云南主网的昆西北变电站相连,西部的小湾水电站(装机容量4200MW,计划2009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2011年全部建成)和西北部的金安桥水电站(总装机2400MW,计划2009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2011年全部建成)均以2回500kV线路接入楚雄换流站。受端穗东换流站位于广东省增城东部,500kV交流出线6回,分别以2回500kV线路接入增城、横沥和水乡站[4]。楚雄换流站接入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楚雄换流站接入系统 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系统交流母线额定电压为525kV,整流侧无功补偿总容量为3000MV Ar,逆变侧无功补偿总容量为3040MV Ar。平波电抗器电感值为300mH,平波电抗器按极母线和中性母线平衡布置,各为150mH。直流滤波器采用12/24双调谐方式。避雷器使用金属氧化物模型。每极换流单元采用2个12脉动换流器串联组成。 2云广直流系统模型 本文以PSCAD/EMTDC为工具,以南方电网建设中的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参数为依据,建立了全电压启动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换流站内的单极配置如图1所示。

特高压输电工程发展状况

特高压输电工程发展状况 特高压输电分为:特高压交流输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这两种输电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以下优越性: 1.1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 采用l 000kV电压长远距离输,可以降低电网的短路电流。比如若长运距离输送l 000万kw电力,可以减少相当于本地装机17台60万kW的机组。每台60万kW的机组对其附近区域500 kV电网的短路电流将增加1.8 kA。而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分层、分区布局电网,则可以优化电网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短路电流超标,从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 1.2够更为经济地提高大容量、远距离送电能力。 研究表明:1条l 000 kV线路的输送客量相当于5条500 kV线路的输送容量,这样能够使包括变电站在内的电网建设成本降低10%~15%。我国的电站建设多集中于煤矿资源丰富的华北和水资源丰富的两南,用电负荷又集中在华东、华中。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西电东送。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ll 亿kW。依靠目前的500 kV电网无论是输送距离还是输送容量,都

无法承受,只能依靠技术进步,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及特高压输电电网建设,将大型水电、煤电基地的电能输送到所需目的地。 1.3够大量节约电网建设用地。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程定,邻近民居的地面电场强度不能大于4 kV /m,500 kV的输电线路走廊宽度要为10~48 m,而l 000 kV线路走廊要为8l一97 m。通过理论计算得知,输送同样的功率(如500万kW),采用l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比采用500 kV高压输电线路节约60%的建设用地。所以说.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大量节约电网建设用地.是资源节约型建设丁程。 特高压输电技术主要的技术难关: 2 .1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在特高压输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将承受操作冲击、故障冲击、雷电冲击等引起的过电压。由于目前我国尚无特高压过电压标准,因此,对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进行研究,选择正确和经济的方式降低设备的过电压水平和绝缘水平,对系统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特殊性,导线的布置方式有多种选择,绝缘子串型和塔头间隙种类较超高压线路多,如同杆并架,导线水平排列、垂直排列,绝缘子I 串、v 串甚至Y 串等。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高海拔地区的国情还决定必需对不同海拔条件下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特性进行研究。因此,在常规研究项目基础上,研究不同条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 电网是指交流1000kV、直流正负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60年代后半期。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在快速增长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都制定了本国发展特高压的计划。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均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相关输变电设备。 前苏联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1150kV输电工程的建设。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运行情况表明:所采用的线路和变电站的结构基本合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自投运后一直运行正常。在1991年,由于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电力需求明显不足,导致特高压线路降压至500kV运行。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个采用交流百万伏级电压等级输电的国家。为满足沿海大型原子能电站送电到负荷中心的需要并最大程度地节省线路走廊,日本从1973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不仅因为特高压系统的输电能力是500kV系统的4~5倍,而且可解决500kV系统短路电流过大难以开断的问题。对于输电电压的选择,日本在800kV至1500kV之间进行了技术比较研究,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选定1000kV作为特高压系统的标称电压。目前已建成全长426km的东京外环特高压输电线路。为保证特高压系统的可靠运行,日本建设了盐原、赤城两个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运行情况良好,证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可满足系统的可靠运行。 国外的试验及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输电技术和输电设备的科研成果可满足和适应工程需要。只要有市场需要,特高压输电工程可随时启动。 我国是从1986年开始立项研究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前期研究包括国内外特高压输电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内容涉及特高压电压等级的论证、特高压输电系统、外绝缘特性、电磁环境、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特高压输电工程概况等。八五

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背景资料

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背景资料 一、特高压直流线路基本情况 ±800kV复奉直流线路四川段起于复龙换流站,止于377#塔位,投运时间2009年12月,长度187.275km,铁塔378基,途径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高县、长宁县、翠屏区、江安县、泸州市纳溪区、江阳区、合江县共8个区县,在合江县出境进入重庆境内。线路全部处于公司供区,途径地市公司供电所35个。接地极线路79公里,铁塔189基。±800kV 复奉线输送容量6400MW。 ±800kV锦苏直流线路四川段起于锦屏换流站,止于987#塔位,投运时间2012年12月,长度484.034km,铁塔988基,自复龙换流站起与复奉线同一通道走线,途径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普格县、昭觉县、美姑县、雷波县、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水富县、宜宾市屏山县、宜宾县、高县、长宁县、翠屏区、江安县、泸州市纳溪区、江阳区、合江县共16个区县,在合江县出境进入重庆境内。线路处于公司供区长度268.297公里、铁塔563基,途径地市公司供电所44个;另有0036#-0344#、0474#-0493#区段(长度153.268公里、铁塔320基)处于地方电力供区,0494#-0598#区段(长度62.469公里、铁塔105基)处于南方电网供区。接地极线路74公里,铁塔207基。±800kV锦苏线输送容量7200MW。

±800kV宾金直流线路工程四川段起于宜宾换流站,止于365#塔位,试运行时间2014年03月,长度182.703km,铁塔366基,途径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珙县、兴文县、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共5个区县,在古蔺县出境进入贵州境内。线路全部处于公司供区,途径地市公司供电所22个。接地极线路101公里,铁塔292基。±800kV宾金线输送容量8000MW。 线路名称线路长度 (km) 杆塔数量投运时间 途径区县数 量 途径属地公 司供电所 ±800kV 复奉直流 187.275 378 2009.12 8 35 复龙换流站 接地极线路 79.106 189 ±800kV 锦苏直流 484.034 988 2012.12 16 44 锦屏换流站 接地极线路 74.147 207 ±800kV 宾金直流 182.703 366 2014.03(试 运行)5 22 宜宾换流站 接地极线路 101.174 292

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工业刚刚兴起;本文从可观需求上对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特高压技术的难点、重点;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予以了展望;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难点;展望 特高压电网在我国家电网中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包括1000kV级交流输电系统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网组成的超巨型电网。从1960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掀起了一股研究特高压输电的电网之风。随着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国输电负荷的节节攀升。我国有必要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中获得新的成果来减少输电线路在远距离输电上的损耗,改善我国以往输电损耗的过大现象,节约电力资源。 一、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煤炭、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距比较大,西部发展相对于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来说较落后,电力发电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更好的实现利用自然发电资源,我们需要在能源配置上重新规划考虑,把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通过建设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系统,提高我国长距离、大规模的输送电力资源,帮助我国自然电力资源跨地区合理高效的利用。我国电力资源与电力我国电力需求地区不相统一,所以需要考虑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系统改善电力能源的传输问题。我国电网结构、功能、运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目前广泛应用的500kV级电网输送系统对于电力能源缺乏的地区的供应量满足不了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其次,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布置,导致在电力资源需求量大的中部地区对高电压直流输电线路系统的短路电流控制上面还缺乏有效手段;第三,输电电网在电压稳定方面还有一定受扰动问题。特高电压输电线路系统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超高电压在远距离、高容量电力的输送,从电力资源中心向中部、南部大部分地区散射开来,提高电力网络的稳定性

特高压输电技术有关知识

特高压输电技术有关知识 一、特高压电网 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 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对输电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发展“西电东送”的需要;电网增容及改善电网结构的需要;全国联网的需要: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需要。而特高压电网能够提高输送容量;缩短电气距离,提高稳定极限;降低线路损耗;减少工程投资;节省走廊面积;降低短路电流;加强连网能力。其经济高效使特高压输电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概念 直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力大国解决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电网互联的一个重要手段。直流输电是将交流电通过换流器变换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至受电端并通过换流器变成交流电,最终注入交流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Ultra High V 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是指±800kV(±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及相关技术。 三、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Chalmers大学1966年开始研究±750kV导线。1966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80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1978年,前苏联曾动工建设哈萨克斯坦——中俄罗斯的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2400km,电压等级±750kV,输电容量为6GW。试制出工程所用的全套设备,两端换流站完成了大部分土建及设备安装工作,直流线路建成1090km,不过最终没有投入运行。1994 年为了开发亚马逊河的水力资源,巴西电力研究中心和ABB 组织了包括±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发工作,后因工程停止而终止了研究工作。目前巴西又将亚马逊河流的水力资源开发列入议事日程,准备恢复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工作。我国与印度也在积极开展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1]。从2003年8月开始,南方电网公司就组织开展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8月10日,由国家电网组织、中国电科院承担的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成功奠基。2007年5月,北京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投入使用。2008年,西藏高海拔直流试验基地建成。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对±800kV 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2010年,国家电网将进一步推进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加快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核准建设进度。 四、典型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举例 2007年4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式核准建设第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至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本工程西起向家坝复龙换流站,东至上海奉贤换流站,采用±800kV 直流输电方案,直流电流按4kA 设计,输电能力为6200~6400MW,航空直线约1715km,方案长度1916.5km,包括4 次长江大跨越。向家坝2上海±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创下了18项世界纪录,是迄今为止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难度最复杂的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水电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节能减排,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该工程的成功建设,对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电网建设具有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树立国家电网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组成形式与超高压直流输电相同,但单桥个数、输送容量、电气一次设备的容量及绝缘水平等相差很大。换流站主接线的典型方式为每极2组12脉动换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摘要:通过总结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国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结论,在 分析我国西部水电和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以及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电能需求日 益增加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开发我国西部水电和“三西”(山西、陕西、内蒙 古西部)煤电资源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 引言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年代,瑞典Chalmers大学1966年开 始研究±750kV导线。1966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 电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电 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均在80 年代末得出结论:根据已有技术和运行经验,±800kV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2002 年 Cigre又 重申了这一观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自然条 件以及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成为必然,为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前苏联曾动工建设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为2400km,电压等级为±750kV,输电容量为 6GW。该工程将哈萨克斯坦的埃基巴斯图兹的煤 炭资源转换成电力送往前苏联欧洲中部的塔姆包夫斯克,设计为双极大地回线方式,每极由两个 12 脉动桥并联组成,各由 3×320Mvar Y/Y 和3×320Mvar Y/Δ单相 双绕组换流变压器供电;但由于 80 年代末到90年代前苏联政局动荡,加上其晶 闸管技术不够成熟,该工程最终没有投入运行。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同开发的 伊泰普工程采用了±600kV 直流和 765kV 交流的超高压输电技术,第一期工程已于1984 年完成,1990 年竣工,运行正常。 3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特高压直流输电无需复杂的系统设计,基本可以采用±500kV 和±600kV 直流输电系统类似的设计方法,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外部绝缘和套管的设计等问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输电能力主要受导线最高允许温度 的限制。交流线路的无功补偿对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至关重要;而直流输电线 路本身不需要无功补偿,在换流站利用站内的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即可向换 流器提供所需的无功功率。一般来讲,对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直流方案优于交流 方案,特高压方案优于超高压方案。表 1 为输送功率为 10GW 输送距离为 2000km 时交、直流以及不同电压等级直流的投资及线路走廊占用情况比较。 表1 10GW 电力输送 2000km 的交、直流输电方案 由表 1 可见,特高压直流输电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 4 我国能源和负荷的分布特点 水能资源和煤炭作为我国发电能源供应的两大支柱,今后的开发多集中在西南、西北和 晋陕蒙地区,并逐渐向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而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发展导致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使得我国能源配置的距离、特 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决定了能源和电力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 (1)水电东送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