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doc

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

邢台市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现发布2015年《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15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将其列为全市“四项战略重点”之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出台了《邢台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三年行动纲要》、《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邢台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7)》等环境治理规划,实施蓝天、碧水、增绿、养山“四大攻坚工程”,实行“河长”治水,制定了《邢台市大气环境质量奖惩办法(试行)》,严格考核,刚性问责,推进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与2014年相比,分别削减了 4.21%、3.05%、5.44%和21.02%,超额完成了2015年和“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境内河流水质除朱庄水库上游、临城水库上游为Ⅱ类外,其他为劣Ⅴ类;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与2014年相比有较大的改善,PM2.5浓度同比下降22.9%,优良天数为140天,同比增加53天,比2013年增加102天,重度及以上天数50天,同比减少64天,比2013年减少95天;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水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河流水质状况

邢台市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除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临城水库上游、朱庄水库上游和七里河外,其他河流均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无天然径流。2015年14条有水河流的监测结果显示,境内河流水质除朱庄水库上游、临城水库上游为Ⅱ类外,其他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按污染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依次是:牛尾河、汪洋沟、围寨河、滏阳河、滏东排河、滏阳新河、洨河、小黄河、老漳河、清凉江(引黄济津干渠)、七里河、卫运河、临城水库上游、朱庄水库上游。

图1:河流综合污染指数2014、2015年对比图

邢台市四个出市河流断面分别为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和西沙河出市断面。2015年,滏阳新河、滏阳河两个出市断面COD、氨氮浓度年均值和滏东排河氨氮浓度年均值较2014均有下降;西沙河COD、氨氮浓度年均值和滏东排河COD浓度年均值较2014年有所上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5年出市河流断面水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

2、水库水质状况

朱庄和临城两座大型水库,所测项目除总氮外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

3、地下水水质状况

邢台市城区地下水水质良好。浅层水总体水质为良好,深层水总体水质为优良。所测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

4、水源地水质状况

市区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董村、紫金泉和韩演庄水源地

水质均为优良,所测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备用水源地朱庄水库,所测项目除总氮外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二)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8995.8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989.85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006.00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和纸制品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洗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9.84万吨,其中工业源COD排放量为2.38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4.19%;生活源COD排放量为2.8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9.17%;农业源COD排放量为4.5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46.65%。

(三)行动与措施

严格执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落实了水环境整治三年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治理水环境。一是实行“河长”治水。9名市级领导任“河长”,16名县级领导任“河段长”,分包全市16条河流。重点对涉水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对河道实施清淤,对市区水系全方位整治。二是强化污染治理。列入2015年深度治理计划的79家工业企业全部按照一级A标准进行了治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三是严格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市环保局每月对跨县(市、区)断面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对超标的县(市、区)政府按有关政策进行财政扣缴,专项用于水污染综合整治、

水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四是抓好水源保护。15个县市区编制完成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报告》;共设置市区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49块,交通警示标牌36块;制定落实了《邢台市饮用水安全工作沟通协作机制》,实施朱庄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和澧河两旁村庄污水整治。

大气环境状况

(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邢台市城区共设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是:达活泉子站、邢师高专子站、市环保局子站和路桥公司子站。

图2:邢台市区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布图2013年1月1日开展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六项污染物监测,监测结果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 663-2013)进行评价。

表2: 2015年环境空气六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

注:O3(8h)、CO没有年平均浓度标准限值

2015年,市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40天,同比增加53天,占全年天数的38.4%;轻、中度污染175天,同比增加11天,占全年天数的47.9%;重度污染以上天数为50天,同比减少64天,占全年天数的13.7%。

(二)废气排放

201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494.76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90万吨,比上年减少0.57万吨,下降5.44%,其中工业排放7.60万吨,生活排放2.30万吨(包括农村散煤燃烧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9.18万吨,比上年减少2.44万吨,减少21.02%,其中工业排放5.00万吨,城镇生活源排放0.56万吨(包括农村散煤燃烧排放量),机动车排放3.63万吨。

(三)行动与措施

狠抓污染治理革命性工程,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传统治理向“智慧环保”转变,全面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制定了《邢台市2015年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邢台市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和《邢台市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工业企业整治、拆除燃煤锅炉、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治理等重点任务,逐项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二是狠抓企业深度治理。2015年全市投入22.2亿元,对35家重点企业实施治理项目184个。深入开展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拆除粘土实心砖瓦窑、拔烟囱三大专项行动,全市11家燃煤电力企业22台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拆除燃煤锅炉358台、实心粘土砖瓦窑355座、板厂小锅炉633台,完成79个料场封闭改造项目。全年淘汰炼焦落后产能50万吨、水泥80万吨、玻璃443万重量箱。三是实施“气化邢台”工程。市区52个村1.7万多户实施“煤改气”;3400多户实施“煤改电”,1.5万多户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和节能环保炉具。四是深化面源管控。同城管、建设、交通等部门一道,持续开展城市扬尘专项整治,严把渣土运输关,严禁秸秆焚烧;市区主要道路全部实现机械化湿式清扫,重要路段变湿扫为保湿;全市开展了取缔非法开采和矿山关闭、停产整治、地貌恢复等行动,完成了2015年矿山整治各项任务。五是严控车辆污染。挤出资金支持淘汰黄标车和购买电动公交车,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11309辆,油改气、旧换新公交车740辆,老旧公交车更新电动车370辆。

城市声环境

(一)声环境质量

城市声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

邢台市噪声源构成比例

42.6%

21.3%

13.9%

(GB3096-2008)。

1、区域环境噪声

影响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它噪声五类,分别占42.6%、21.3%、13.9%、10.2%和12.0%。

我市区域声环境属较好等级。区域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3 dB(A)。1类区昼间达标率为91.1%,2、3类区昼间达标率为100%。

2、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好等级,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5.2 dB(A);车流量较上年有所增加,昼间道路加权平均车流量为1589.9辆/小时。路段达标率为100%。

3、功能区噪声

图3:邢台市噪声源构成比例

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1类区昼间51.4 dB(A),夜间40.7 dB(A);2类区昼间52.7 dB(A),夜间42.7 dB(A);3类区昼间53.7 dB(A),夜间45.9 dB(A);4a 类区昼间66.5 dB(A),夜间54.4 dB(A)。

2015年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1、2、3、4a类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

(二)行动与措施

2015年重点开展高、中考期间环境噪声严查行动。高、中考期间,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严禁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向施工工地运输原料,加强对工业噪声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等有效措施,为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清静、舒适的应考环境。

固体废物防治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力度。

(一)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31.73万吨,综合利用量984.79万吨(其中综合利用上年贮存量1.49万吨),处置量17.11万吨,贮存量31.32万吨。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8313.47吨,安全处置17162.44吨,安全贮存2851.77吨。

(二)行动与措施

完善危废管理台账,对133家产生危险废物单位全部建立了危废动态管理台账。严格执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向工业企业发放危险废物转移联单239批次,批准和安全转移危险废物2687.32吨。

辐射环境管理

(一)辐射源监测情况

2015年,邢台市辐射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扩项评审。对我市112家核技术应用单位进行了辐射安全防护年度评估监测;对30家辐射安全许可证到期的核技术应用单位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换发监测;对全市新增的5家核技术应用单位进行了验收监测;完成了320座移动通讯基站和23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二)行动与措施

始终把废旧放射源监管当作辐射安全的重中之重抓好落实,认真检查、梳理辐射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通过拉网式排查,2015年,共发现废旧放射源44枚,全部安全送至省放射性废物库贮存。严格审批核技术利用单位环评文件、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督促辐射工作单位建立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015年,共审批辐射环评文件10个,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7个。组织

900多人参加了河北省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为确保辐射环境安全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

(一)生态环境状况

1、土地和耕地

全市总土地面积1243325.97公顷,2014年现有耕地面积694670.1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5.9%。

2、森林与草地

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333.4千公顷,其中人工林地面积311.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7%。林木蓄积量820万立方米。全市现有森林公园6个,面积97.24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草地面积130.84千公顷,其中人工草地面积15.48千公顷。

3、动植物种类

全市共有陆生野生动物种类187种,野生动物种类与去年相同。其中哺乳类24种、鸟类146种、爬行类13种、两栖类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24种,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40种。主要珍稀动物种类有燕隼、苍鹰等,主要珍稀植物种类有黄连木、臭檀、文冠果等。

4、矿产

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品种数量达47种,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有78处。全市共有矿山企业253个,矿区总面积

302.78平方公里,其中露天采矿面积29.85平方公里,地下开采矿区范围总面积272.93平方公里。

(二)行动与措施

2015年,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开展环保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争取省以上农村环境治理资金8900万元,占全省支持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五分之一。对2个片区437个村庄进行了环境整治。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生态镇3个、生态村2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7个、生态村74个;邢台县、巨鹿县2个县被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增造林面积7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7%。

环保专栏

(一)污染减排

2015年,全市共完成污染减排项目401个,其中水污染减排项目269个(工业企业工程减排项目12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个,结构减排项目48个,畜禽养殖减排工程204个),完成大气污染减排项目132个(工业企业工程减排项目109个,结构减排项目23个),淘汰“黄标车”11309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削减4.21%、3.05%、5.44%、21.02%,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环境执法

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与“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与公安

部门协调联动,对违法排污行为形成高压态势。2015年,全市环保系统和公安部门共联合出动执法人员3.45万人次,共检查10155家(次)企业,关停取缔185家,限期改正或限期治理364家,查封扣押19家,公开曝光151起,移送公安机关74起,极大震慑了违法排污行为;全市19个县(市、区)、2个开发区(管委会)建立了21个一级网格、234个二级网格、5151个三级网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网络,做到“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将“一城五星”、“五大行业”及重点河流沿岸112家重点企业300台在线监测装置全部纳入市环保局统一监管,对异常情况做到及时转办、快速反应、快速查处,提升了环境监管水平。2015年,全市共征收排污费1.3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14年翻了一番;发放排污许可证911件,其中市级发证51件。

(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市环保局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17个,项目总投资279.58亿元,环保投资4.79亿元;“三同时”环保验收项目121个,总投资为118.30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84亿元。

(四)环境应急管理

按照《邢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精准治霾,抽调9名科级干部24小时专门值守,依据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精准指挥调度;对市区监测点周

边重点区域实行局长分包制,实施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针对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问题,与气象局加密会商,准确预测,全年启动预警17次,调整预警6次,做到精准应对,实现“削峰降速”。 9·3阅兵期间全市实现了4天连优。

(五)环境监测管理

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邢台市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8月顺利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新增23个分析方法,现具备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和振动、煤质、土壤及危险废物鉴别等6大类别198项参数的监测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服务体系,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我市16个县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均按时完成了上收一级并委托第三方运行维护。加强了对邢台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督和质控工作,以及对第三方的监督考核工作,确保能如实反映我市空气质量状况并能及时向国家监测总站和省监测站实时报送监测数据。加强了对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时与市气象台联合发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及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

(六)污染治理投资

2015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20多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6.84亿元。同时,积极为各县(市、区)政府和企业争取省以上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1.36亿元,比上年全年3.9亿元增加7.46亿元,是上年争取资金的2.91倍,创历史新高。

(七)排污权交易

积极推动排污权交易工作,全年共交易94笔,出让化学需氧量407.6422吨、氨氮39.6282吨、二氧化硫430.433吨、氮氧化物366.468吨,出让金645.241992万元,全部纳入同级财政一般预算管理。

(八)环境信访

全力保障12369环保举报热线24小时畅通,开通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坚持及时处理、及时回复,确保群众投诉的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2015年办理环境信访举报案件2015件,信访量首次实现下降。做到群众投诉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查处的“每一个案件”都有结果。按时办结率、有效举报及时回访率均为100%。

(九)宣传教育

2015年,对上宣传报道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提高,全市环保系统在各级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类媒体发表稿件1001篇(条)。“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紧紧围绕“践行绿色生活”这一主题,在《邢台日报》刊发环保专版,并加印报纸1500份向公众发放,在市区400辆公交车后窗LED屏宣传环保。公布2014年度邢台市环境状况公报,开展环保宣传一条街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邢台市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环保天地》栏目,搭建了环保宣传工作的新平台。参加邢台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11次,处理、反馈公众反映问题71个。调查处理并反馈邢台网“民意通”网友投诉环境污染问题89个。

(十)科技与对外合作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污染防治对标工作。2015年,全市共有57家企业通过了河北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加强与全国各地的优秀环保公司联系沟通,引进国内外先进治污技术,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主要完成了我市“百家院所邢台行”、“百家优秀民企进邢台”等多项对外工作。与德国能源署、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推广第三方治污模式,引进30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开发区建立邢台市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促进我市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