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0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点规范练20 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点规范练第40页

下面图1和图2是我国某大城市的城区略图及城区的人口密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城市的形态是( )

A.带状

B.棋盘状

C.星状

D.组团状

图1

图2

2.形成图中该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河流阻隔

B.地形平坦

C.交通便利

D.人口增长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由该城市人口密度等值线图可以看出,该城市存在三个人口密度高值区,说明这三个高值区为城市的三个发展中心,城市用地比较分散,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属于组团状的城市形态。故选D项。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位于两河交汇处,由于河流的阻隔,形成了组团状的城市。故选A项。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租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从区位上看,图中最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4.图中四条曲线不能准确表示该城市主要街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图中A地占地面积最小且地租最高,是中心商务区;B地面积较大,可能是一般

住宅区;C地地租最低,距市中心最远,可能是工业区;D地面积较小,临近河流,地租较高,可

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第4题,曲线②有一段地租低于两侧地区,因此②不能准确表示城市主要

街道。

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下面为南京市主城区天际

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2000—2012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及其原因是( )

A.东南旧城改造

B.东北工业区迁移

C.西南新区开发

D.西北保护文化古迹

6.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从南京市的城市天际线变化可知,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出现较高大的建筑物,可

判断南京市向西南扩张,主要是由新区开发所带动的,故选C项。第6题,建设新区,部分人口、

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B项。

读图,根据中心地理论,完成第7~8题。

7.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 )

A.门槛人口增加

B.功能增多

C.级别增高

D.消费人口增多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副中心城市影响的范围与人口数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A、B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答案:7.D 8.D

解析:第7题,新建高速公路,使得较远距离的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间有了便捷的交通,会使较远区域的人群和产业进入中心城市,所以中心城市的消费人口增多。第8题,小城镇M位于副中心城市A、B之间的中点位置,且A、B规模相当,因此二者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下表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四个小区的相关资料。据此完成第9~10题。

小区均价

(元/m2)

用地面

积(m2)

楼房

走向

容积

率(%)

建蔽

率(%)

甲 5 800 9 500 南北140 50

乙 4 500 6 800 东北—西南300 60

丙 2 800 13 000 东西270 30

丁 3 600 8 600 西北—东南180 50

9.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上表四

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按此标准,

上表四个小区楼盘中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我国东部城市普遍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

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或东北风,表中甲、丙两个小区楼房走向为南北和东西

方向,不利于“狭管效应”的形成,首先排除A、C选项;乙、丁两个小区都有可能存在“狭管

效应”,但表中乙地的建蔽率较高,不利于通风,所以瞬间强风出现的可能性增强,B选项符

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第10题,主要考查建筑物“容积率”和“建蔽率”的相关知识。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

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甲小区的“容积率”和“建蔽率”分别为140%、50%,所

以甲小区单层建筑面积为9 500×50%m2,地上总建筑面积9 500×140%m2,所以该小区楼层数

量为140%÷50%,可以理解为楼层数量等于容积率/建蔽率,利用此规律可以测算甲、乙、丙、

丁四座楼盘的楼层数分别为2.8层、5层、9层、3.6层,所以只有丙地楼盘符合我国《工程

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某城市星期日9:00到12:00百度热力地图(利用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流聚集

区),数值越高人越密集。该地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甲区域可能为( )

A.工业区

B.学校文教区

C.公园绿地公共区

D.商业区

12.若利用该数据可做( )

A.城市PM2.5污染物扩散研究

B.城市道路规划研究

C.城市局部地区降水分析

D.城市热岛强度分析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甲地9:00到12:00人口密度小,人口非常少,结合选项判断,该地

最可能为公园绿地。第12题,该数据显示的主要是人口密集区,城市道路规划要考虑不同区

域的人口密度。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

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 )

A.仓储区

B.大型居住区

C.绿地

D.学校

14.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

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仓储区和学校对安全要求很高,实施“街区式”对二者安全隐患很大;绿地实施“街区式”会减少绿地面积,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大型居住区占地面积大,实施“街区式”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故选B项。第14题,材料中提到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的转变,可以增加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和线路总里程,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和1993—2006年香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统计图。

(1)说出图中甲功能区的名称,并简述该功能区的特点。

(2)据图归纳1993—2006年间香港土地利用的特点。

(3)分析香港工业区形成图中布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1)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特点: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地价高;占地面积较小等。

(2)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建筑面积增加最多,水域、其他用地、滩涂持续减少。

(3)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远离市区,能有效减小对市区的污染;临海分布,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

解析:第(1)题,根据甲所处的位置、面积等判断其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根据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结合香港的实际说明其特点。第(2)题,根据1993—2006年香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统计图归纳其特点,注意指出以哪些为主和有何变化。第(3)题,结合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和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从位置、交通、地价等方面分析。

16.读我国江南某城市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甲、乙两处商业区分布的异同点。

(2)简要评价该市的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的优缺点。

(3)假如你的父母打算在A、B两处楼盘中选一处购买,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其利弊。答案:(1)相同点:甲、乙均位于交通方便、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不同点:甲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以市场最优为原则,一般经营零售业;乙位于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般经营批发业。

(2)优点:接近原料、燃料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离铁路线近,交通便利。(任答两点)

缺点:离主城区较近,位于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容易污染主城区,此外会污染水体和土地,影响主城区。

(3)A楼盘:接近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城区,房价一般较低;但是上下班和购物不太方便。B楼盘:位于主城区,上下班、购物和生活比较方便;房价可能较高;容易受到钢铁工业的污染。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从交通、人流量、市场等方面比较甲、乙两处商业区分布的异同点。第(2)题,从原料地、燃料地、运输、水源等方面说明丙处布局钢铁工业的优点;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与城区远近的角度分析其缺点。第(3)题,从环境、房价、生活工作的便利性等方面评价A、B两处楼盘的利弊。任选一处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