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系列课件2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计量经济学系列课件2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计量经济学系列课件2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2.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及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检验的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以表征拟合程度的指标,在这里称为统计量,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从检验对象中计算出该统计量的数值,然后与某一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结论。有人也许会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已经保证了模型最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还要检验拟合程度?问题在于,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做得最好的并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普通最小二乘法所保证的最好拟合,是同一个问题内部的比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所表示优劣是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例如图2.3.1和图2.3.2中的直线方程都是由散点表示的样本观测值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对于每个问题它们都满足残差的平方和最小,但是二者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

.......

..

图2.3.1 图2.3.2

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i i Y X ,i =1,2…,n 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

i

i X Y 10???ββ+= 而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Y Y y i i -=可分解为两部分之和:

i i

i i i i i y e Y Y Y Y Y Y y ?)?()?(+=-+-=-= (2.3.1) 图2.3.3示出了这种分解,其中,)?(?Y Y y i

i -=是样本回归直线理论值(回归拟合值)与观测值i Y 的平均值之差,可认为是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i

i i Y Y e -=是实际观测值与回归拟合值之差,是回归直线不能解释的部分。显然,如果i Y 落在样本回归线上,则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全部来自样本回归拟合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即完全可由

i e =i y =i y

?=

Y

i X X

图2.3.3

对于所有样本点,则需考虑这些点与样本均值离差的平方和。由于

∑∑∑∑++=i i i i i e y e y

y ?2?222

可以证明∑=0?i i e y ,所以有

∑∑∑+=222?i i i e y y

(2.3.2) 记TSS Y Y y i i =-=∑∑22

)(,称为总离差平方和(Total Sum of Squares )

,反映样本观测值总体离差的大小;ESS Y Y y i

i =-=∑∑22

)?(?,称为回归平方和(Explained Sum of Squares ),反映由模型中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RSS Y Y e i

i i 22

)?(,称为残差平方和(Residual Sum of Squares ),反映样本观测值与估计值偏离的大小,也是模型中解释变量未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

(2.3.2)表明Y 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回归线,另一部分则来自随机势力。因此,可用来自回归线的回归平方和占Y 的总离差的平方和的比例来判断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读者也许会问,既然RSS 反映样本观测值与估计值偏离的大小,可否直接用它作为拟合优度检验的统计量?这里提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作为检验统计量的一般应该是相对量,而不能用绝对量。因为用绝对量作为检验统计量,无法设置标准。在这里,RSS ,即残差平方和,与样本容量关系很大,当n 比较小时,它的值也较小,但不能因此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就好。

2、可决系数2

R 统计量

根据上述关系,可以用

TSS

RSS TSS ESS R -==12 (2.3.3) 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称2R 为可决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显然,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回归平方和所占的比重越大,残差平方和所占的比重越小,则回归直线与样本点拟合得越好。如果模型与样本观测值完全拟合,则有12=R 。当然,模型与样本观测值完全拟合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2R 不可能等于1。

但毫无疑问的是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在实际计算可决系数时,在1

?β已经估计出后,一个较为简单的计算公式为: ???

? ??=∑∑22212?i i y x R β (2.3.4) 这里用到了样本回归函数的离差形式来计算回归平方和:

∑∑∑===221212?)?(?i

i i x x y ESS ββ。 在例2.1.1的收入-消费支出例中,

9766.04590020

7425000)777.0(?22

2212=?==∑∑i i

y x R β 说明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家庭消费支出总变差(variation )中,由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变差解释的部分占97.66%,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由(2.3.3)知,可决系数的取值X 围为102

≤≤R ,是一个非负的统计量。它也是随着抽样的不同而不同,即是随抽样而变动的统计量。为此,对可决系数的统计可靠性也应进行检验,这将在第3章中进行。

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或者说考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影响。

从上面的拟合优度检验中可以看出,拟合优度高,则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就高,线性影响就强,可以推测模型线性关系成立;反之,就不成立。但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推测,不能给出一个统计上的严格的结论。因此,还必须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未知总体分布的某些方面的假设作出合理的判断。

假设检验的程序是,先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提出一个论断,称为统计假设,记为H 0;然后根据样本的有关信息,对H 0的真伪进行判断,作出拒绝H 0或接受H 0的决策。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为了检验原假设H 0是否正确,先假定这个假设是正确的,看由此能推出什么结果。如果导致一个不合理的结果,则表明“假设H 0为正确”是错误的,即原假设H 0不正确,因此要拒绝原假设H 0。如果没有导致一个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则不能认为原假设H 0不正确,因此不能拒绝拒绝原假设H 0。

概率性质的反证法的根据是小概率事件原理,该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原假设H 0下构造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在“原假设H 0是正确”的条件下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随机抽取一组容量为n 的样本观测值进行该事件的试验,如果该事件发生了,说明“原假设H 0是正确”是错误的,因为不应该出现的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因而应该拒绝原假设H 0。反之,如果该小概率事件没有出现,就没有理由拒绝原假设H 0,应该接受原假设H 0。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用以进行变量显著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三种:F 检验、t 检验、z 检验。它们的区别在于构造的统计量不同。应用最为普遍的t 检验,在目前使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包中,都有关于t 统计量的计算结果。我们在此只介绍t 检验。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1

?β,已经知道它服从正态分布 ),(~?2211∑i

x N σββ 进一步根据数理统计学中的定义,如果真实的2σ未知,而用它的无偏估计量)2?22-=∑n e i σ

替代时,可构造如下统计量 1?112

21

1???βββσββS x t i -=-=∑ (2.3.5)

则该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2(-n 的t 分布。因此,可用该统计量作为1β显著性检验的t 统计量。

如果变量X 是显著的,那么参数1β应该显著地不为0。于是,在变量显著性检验中设计的原假设为:

0:10=βH

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α,查t 分布表(见附录),得到一个临界值)2(2

-n t α。因为t 分布是

双尾分布,所以按照α查t 分布表中的临界值。于是

t >)2(2

-n t α

(这里的t 已不同于(2.3.5) 式,其中01=β)为原假设H 0下的一个小概率事件。在参数估计完成后,可以很容易计算t 的数值。如果发生了t >)2(2

-n t α,则在(1-α)的置信度

下拒绝原假设H 0,即变量X 是显著的,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如果未发生t >)2(2

-n t α,

则在(1-α)置信度下接受原假设H 0,即变量X 是不显著的,未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0β,可构造如下t 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

0?002

2

20

0???βββσββS x n X t i i -=-=∑∑ (2.3.6)

同样地,该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2(-n 的t 分布,检验的原假设一般仍为00=β。

在例2.1.1及例2.2.1的收入-消费支出例中,首先计算2

σ的估计值 134022

107425000777.045900202?2?22212

2

2=-?-=--=-=∑∑∑n x y n e i

i i

βσ 于是0

?β和1?β的标准差的估计值分别是: 0425.00018.07425000/13402?22?1

====∑i x S σβ 41.98742500010/5365000013402?222?0=??==∑∑i i x n X S σ

β t 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

29.180425.0777.0?1

?11===ββS t 048.141.9817.103?0

?00-=-==ββS t 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α=0.05,查t 分布表中自由度为8(在这个例中8)2(=-n )、α=0.05的临界值,得到=)8(2αt 2.306。可见1t >)2(2

-n t α,说明解释变量家庭可支配收入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即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但0t <)2(2

-n t α,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无

法拒绝截距项为零的假设。

三、参数的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可以通过一次抽样的结果检验总体参数可能的假设值的X 围(最常用的假设为

总体参数值为零),但它并没有指出在一次抽样中样本参数值到底离总体参数的真值有多“近”。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地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可能性(概率)包含着真实的参数值。这种方法就是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

要判断估计的参数值i

β?离真实的参数值i β有多“近”,可预先选择一个概率)10(<<αα,并求一个正数δ,使得随机区间(random interval ))?,?(δβδβ+-i

i 包含参数i β的真值的概率为1-α。即:

αδββδβ-=+≤≤-1)??(i

i i P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区间,称之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1-α称为置信系数(置信度)(confidence coefficient ),α称为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 );置信区间的端点称为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 )或临界值(critical values )。

在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已经知道:

t s i i

i =- βββ~)2(-n t 1,0=i

这就是说,如果给定置信度()1-α,从t 分布表中查得自由度为)2(-n 的临界值t α2

,那么

t 值处在(,)-t t αα22

的概率是()1-α。表示为:

P t t t ()-<<=-ααα22

1

P t s t i i i ( ) -<

-<=-ααββαβ22

1 P t s t s i i i i i

( ) βββαααββ-?<<+?=-221 于是得到()1-α的置信度下βi 的置信区间是

( , ) ββααββi i t s t s i i

-?+?22 (2.3.6) 在例2.1.1与2.2.1中,如果给定α=001.,查表得:

355.3)8()2(005.02

==-t n t α

从假设检验中已得到:

042.01?=βS , 41.980

?=βS 于是,根据(2.3.6)计算得到β1、β0的置信区间分别为

(0.6345,0.9195)

(-433.32,226.98)

显然,参数1β的置信区间小于0β的置信区间。

由于置信区间一定程度地给出了样本参数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值的“接近”程度,因此置信区间越小越好。如何才能缩小置信区间?从(2.3.6)式不难看出:(1)增大样本容量n 。在同样的样本容量下,n 越大,t 分布表中的临界值越小;同时,增大样本容量,还可使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减小;(2)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因为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与残差平方和呈正比,模型优度越高,残差平方应越小。

《计量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含课后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参考重点: 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 第一章课后题(1.4.5)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5.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考重点: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联系以及区别? 2.总体随机项与样本随机项的区别与联系?

计量经济学系列课件2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2.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及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检验的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以表征拟合程度的指标,在这里称为统计量,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从检验对象中计算出该统计量的数值,然后与某一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结论。有人也许会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已经保证了模型最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还要检验拟合程度?问题在于,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做得最好的并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普通最小二乘法所保证的最好拟合,是同一个问题内部的比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所表示优劣是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例如图2.3.1和图2.3.2中的直线方程都是由散点表示的样本观测值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对于每个问题它们都满足残差的平方和最小,但是二者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 ....... .. 图2.3.1 图2.3.2 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i i Y X ,i =1,2…,n 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 i i X Y 10???ββ+= 而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Y Y y i i -=可分解为两部分之和: i i i i i i i y e Y Y Y Y Y Y y ?)?()?(+=-+-=-= (2.3.1) 图2.3.3示出了这种分解,其中,)?(?Y Y y i i -=是样本回归直线理论值(回归拟合值)与观测值i Y 的平均值之差,可认为是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i i i Y Y e -=是实际观测值与回归拟合值之差,是回归直线不能解释的部分。显然,如果i Y 落在样本回归线上,则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全部来自样本回归拟合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即完全可由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006年 217656.6 77597.2 63376.86 2007年 268019.4 93563.6 73300.1 2008年 316751.7 100394.94 79526.53 2009年 345629.2 82029.69 68618.37 2010年 408903 107022.84 94699.3 2011年 484123.5 123240.56 113161.39 2012年 534123 129359.3 114801 2013年 588018.8 137131.4 121037.5 2014年 636138.7 143911.66 120422.8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模型的检验及结果的解释、评价 (一)OLS 法的检验 相关系数: Y X1 X2 Y 1 0.9799919175967026 0.98352422945 0628 X1 0.97999191759 67026 1 0.99756527944 46187 X2 0.983524229450628 0.99756527944 46187 1 线性图: 100,000 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Y X1 X2 估计参数: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4/15 Time: 14:47 Sample: 1985 2014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775.319359 326024 8769.9280467 183 0.4304846447 102545 0.67026006 64360232 X1 -0.91272630 85551189 1.9385186318 83585 -0.470837005 9194414 0.64153894 75333828 X2 5.522785592 51161 2.2548570541 42605 2.4492841275 08302 0.02108703 0146243 R-squared 0.967586049 4429319 Mean dependent var 173871.823 3333334 Adjusted R-squared 0.965185016 0683343 S.D. dependent var 187698.441 4104575 S.E. of regression 35022.22758 863741 Akaike info criterion 23.8599929 764685 Sum squared resid 3311702348 2.29852 Schwarz criterion 24.0001127 1463471 Log likelihood -354.899894 6470274 Hannan-Quinn criter. 23.9048184 8460881 F-statistic 402.9873385 683694 Durbin-Watson stat 0.54328498 36158895 Prob(F-statistic) 7.850214650 723685e-21 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从上表可以得到R2=0.9675860494429319,修正后的可决系数R2=0.9651850160683343,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针对H0: (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所有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全)

计量经济学所有检验方法 一、拟合优度检验 可决系数 TSS RSS TSS ESS R - ==12 TSS 为总离差平方和,ESS 为回归平方和,RSS 为残差平方和 该统计量用来测量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调整的可决系数)1/() 1/(12---- =n TSS k n RSS R 其中:n-k-1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n-1为总体平方 和的自由度。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 0:β1=β2=β3=…βk =0 H 1: βj 不全为0 统计量 )1/(/--= k n RSS k ESS F 服从自由度为(k , n-k-1)的F 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 界值F α(k,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F 的数值,通过F>F α(k,n-k-1)或F ≤F 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 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 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决定是否作为解释变量被保留在模型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0:βi =0 (i=1,2…k );H1:βi ≠0 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界值t α/2(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t 的数值,通过 |t|> t α/2(n-k-1) 或 |t|≤t α/2(n-k-1) 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从而判定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应包括在模型中。 四、参数的置信区间 参数的置信区间用来考察:在一次抽样中所估计的参数值离参数的真实值有多“近”。 统计量 )1(~1??? ----'--= k n t k n c S t ii i i i i i e e βββββ 在(1-α)的置信水平下βi 的置信区间是 ( , ) ββααββ i i t s t s i i -?+?2 2 ,其中,t α/2为显著性 水平为α、自由度为n-k-1的临界值。 五、异方差检验 1. 帕克(Park)检验与戈里瑟(Gleiser)检验 试建立方程: i ji i X f e ε+=)(~2 或 i ji i X f e ε+=)(|~|

计量经济学简单线性回归实验报告精编

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常住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销售量也不断增长。研究粮食年销售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粮食年销售量的增长的规律性有重要的意义。 2. 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粮食年销售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选择“粮食年销售量” 为被解释变量(用Y 表示),选择“人均收入”为解释变量(用X 表 示)。本次实验报告数据取自某市从1974 年到1987 年的数据(教材书上101页表3.11),数据如下图所示:

1粮食年销售量Y/万吨人均收入X/ rF1974[ 9& 45153.2 1975100.7190 pl1976102.8240.3 1977133. 95301.12 [61978140.13361 71979143.11420 8—1980146.15491.76「91981144.6501 101982148. 94529.2 1 11-1983158.55552. 72匸1984169. 68771.16 131985P 162.1481L8 14二1986170. 09988.43 1519871F& 691094.65为分析粮食年销售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做下图所谓的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粮食年销售量与人均收入大体呈现为线性关 系,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现行回归模型: 3?估计参数

Y t = ■? 1 2 X t ——I t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中的随机扰动项叫满足各项古典假定,可以 用OLS法估计其参数。 通过利用EViews对以上数据作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0/15/11 Time 14 49 Sample- 1 14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99 61349 6 431242 15 489000 0000 X0.0814700.010738 7.5071190.0000 R-squared0 827493Mean dependent var142 7129 Adjusted R-squared0 813123S.D. dependent var26.09805 S E of regression11 28200Akaike info criterion7 915858 Sum squared resid1527 403Schwarz criterion7 907152 Log likelihood-52.71101F-statisti c5756437 Durbin-V/atson stat0 638969Prob(尸-statistic)0 000006 可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A Y t =99.61349+0.08147 X t (6.431242)(0.10738) t= (15.48900) (7.587119) R2=0.827498 F=57.56437 n=14 4?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A A 所估计的参数1=99.61349, 1 2=0.08147,说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元,平均说来可导致粮食年销售量提高0.08147元。这与经济学中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作业 1985~2014年中国GDP与进口、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 一、概述 在当今市场上,一国的GDP与多个因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等都是影响一国GDP 的重要因素。本次将以中国1985-2014年GDP和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两个因素因素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强调贸易对GDP 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 二、模型构建过程 ⒈变量的定义 解释变量:X1进口贸易总额,X2出口贸易总额被解释变量:Y国内生产总值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解释原油产量与进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 ⒉模型的数学形式 设定GDP与两个解释变量相关关系模型,样本回归模型为: ⒊数据的收集 该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共有两个变量,分别是中国从1990-2006年民用汽车拥有量、电力产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总量,因此为时间序列数据,最后一个即2006年的数据作为预测对比数据,收集的数据如下所示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出口总额(人民币亿 元) 进口总额(人民币亿 元) 1985年9039.9 808.9 1257.8 1986年10308.8 1082.1 1498.3 1987年12102.2 1470 1614.2 1988年15101.1 1766.7 2055.1 1989年17090.3 1956 2199.9 1990年18774.3 2985.8 2574.3 1991年21895.5 3827.1 3398.7 1992年27068.3 4676.3 4443.3 1993年35524.3 5284.8 5986.2 1994年48459.6 10421.8 9960.1 1995年61129.8 12451.8 11048.1 1996年71572.3 12576.4 11557.4 1997年79429.5 15160.7 11806.5 1998年84883.7 15223.6 11626.1 1999年90187.7 16159.8 13736.5 2000年99776.3 20634.4 18638.8 2001年110270.4 22024.4 20159.2 2002年121002 26947.9 24430.3 2003年136564.6 36287.9 34195.6 2004年160714.4 49103.3 46435.8 2005年185895.8 62648.1 54273.7

计量经济学 Chow(邹氏)检验 检验模型是否存在结构性变化 Eviews6

数学与统计学院实验报告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号:姓名: 实验课程:计量经济学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实验时间:2017年 3 月15 日 一、实验课题 Chow检验(邹氏检验)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 建立财政支出模型 表1给出了1952-2004年中国财政支出(Fin)的年度数据(以1952年为基期,用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后得数据)。试根据财政支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模型。 表1 obs Fin obs Fin obs Fin 1952 173.94 1970 563.59 1988 1122.88 1953 206.23 1971 638.01 1989 1077.92 1954 231.7 1972 658.23 1990 1163.19 1955 233.21 1973 691 1991 1212.51 1956 262.14 1974 664.81 1992 1272.68 1957 279.45 1975 691.32 1993 1403.62 1958 349.03 1976 656.25 1994 1383.74 1959 443.85 1977 724.18 1995 1442.19 1960 419.06 1978 931.47 1996 1613.19 1961 270.8 1979 924.71 1997 1868.98 1962 229.72 1980 882.78 1998 2190.3 1963 266.46 1981 874.02 1999 2616.46 1964 322.98 1982 884.14 2000 3109.61 1965 393.14 1983 982.17 2001 3834.16 1966 465.45 1984 1147.95 2002 4481.4 1967 351.99 1985 1287.41 2003 5153.4 1968 302.98 1986 1285.16 2004 6092.99 1969 446.83 1987 1241.86 步骤提示: (1)做变量fin的散点图,观察规律,看在不同时期是否有结构性变化。

计量经济学判断题 )

1. 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 对 ) 2. 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着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解释变量均是统计显着的。( 错 ) 3. 多重共线性只有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才可能发生。( 对 ) 4. 通过作解释变量对时间的散点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 错 ) 5. 在计量回归中,如果估计量的方差有偏,则可推断模型应该存在异方差( 错 ) 6. 存在异方差时,可以用广义差分法来进行补救。( 错 ) 7. 当经典假设不满足时,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一定不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 错 ) 8. 判定系数检验中,回归平方和占的比重越大,判定系数也越大。( 对 ) 9. 可以作残差对某个解释变量的散点图来大致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 错 )做残差 ) n 5、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LRM )中的干扰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OLS 估计量将有偏的。错,,即使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LRM )中的干扰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OLS 估计量仍然是无偏的。 因为222)()?(βμββ=+=∑i i K E E ,该表达式成立与否与正态性无关。 1、在简单线性回归中可决系数2R 与斜率系数的t 检验的没有关系。错误,在简单线性回归 中,由于解释变量只有一个,当t 检验显示解释变量的影响显着时,必然会有该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大,拟合优度高。 2、异方差性、自相关性都是随机误差现象,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正确,异方差的出现总是与模型中某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有关。自相关性是各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具有相关关

系。3、通过虚拟变量将属性因素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与模型有无截距项无关。错误,模型有截距项时,如果被考察的定性因素有m个相互排斥属性,则模型中引入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模型无截距项时,若被考察的定性因素有m个相互排斥属性,可以引入m个虚拟变量,这时不会出现多重共线性。 4、满足阶条件的方程一定可以识别。错误,阶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即满足阶条件的的方程也可能是不可识别的。 5、库依克模型、自适应预期模型与局部调整模型的最终形式是不同的。错误,库依克模型、自适应预期模型与局部调整模型的最终形式是相同的,其最终形式都是一阶自回归模型。2、多重共线性问题是随机扰动项违背古典假定引起的。错误,应该是解释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引起的. (3) 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因变量是自变量的线性函数。(错) (4)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对) 1、虚拟变量的取值只能取0或1(对) 2、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可以对模型的参数变化进行检验(对) 1、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相同的。错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里除了对随机误差项提出假定外,还对解释变量之间提 出无多重共线性的假定。 2、在模型中引入解释变量的多个滞后项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对 在分布滞后模型里多引进解释变量的滞后项,由于变量的经济意义一样,只

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

#学术探讨# 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 李子奈刘亚清 内容提要:本文对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解析,指出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模型理论体系,包括基于研究对象和数据特征而发展的微观计量经济学、基于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而发展的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基础而发展的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基于非设定的模型结构而发展的非参数计量经济学,并对每个分支进行了扼要的描述。最后在/交叉与综合0的方向上提出了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研究前沿领域。 关键词:经典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体系。一般认为,可以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将计量经济学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etrics)和现代计量经济学(Mo dern Eco no metr ics),而现代计量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四个分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Tim e Ser ies Econo metrics)、微观计量经济学(M-i cro-econometrics)、非参数计量经济学(Nonpara-m etric Econometrics)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Panel Data Eco nom etrics)。这些分支作为独立的课程已经被列入经济学研究生的课程表,独立的教科书也已陆续出版,应用研究已十分广泛,标志着它们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成熟。 据此提出三个问题:一是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地位问题。既然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已经成熟,而且它们都是在经典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那么经典模型还有应用价值吗?是不是凡是采用经典模型的研究都是低水平和落后的?二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的发展导向问题。即它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三是现代计量经济学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基点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对于正确评价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水平,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所谓/问题0,包括研究对象和表征研究对象状态和变化的数据。研究对象不同,表征研究对象状态和变化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用以进行经验实证研究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既然不同,已有的模型理论方法不适用了,就需要发展新的模型理论方法。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用图1简单地描述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与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与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讨论,以期对未来我国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分析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地位,明确它在现代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卢卡斯批判0的实质进行讨论;然后依次讨论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回答它们是以什么问题为导向,以什么为目的而发展的;最后以/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的分解与综合0为题,讨论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及从对我国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 22 )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01,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的资助。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

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南疆五地州为例 学生姓名方芳 学号1075717008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1 引言 (1)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 2.1数据来源 (1) 2.2研究方法 (2) 3 模型检验与结果 (3) 3.1初始模型计量 (3) 3.2检验 (3) 4 结论与建议 (4) 5 参考文献 (4)

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以新疆南疆五地州为例 方芳 摘要: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一变化使得自然灾害频发,甚至危及人类安全,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对新疆南疆五地州的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对农作物的总产值影响极大,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要发展低碳农业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应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应改进装置,利用新技术生产化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关键字:低碳农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高温热潮、暴雨连连、旱灾、沙尘暴频发事件的概率持续增加,CO2是造成该现象的源头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2014 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我国将于2030 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的庄严承诺,2015 年12 月12 日,195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了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议》,提出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内的目标。农业碳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成为第二大排放源,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7%。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肩负着与重要世界经济资源大国沿边开放的重任。同时,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基地,以8%的绿洲面积承载了90%以上的人口、耕地和生产总值,绿色生态压力相当严峻。新疆南疆位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四周高山环抱。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克孜勒苏、和田等五地州及生产建设兵团的四个农业师。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它由西向东1321km,流域覆盖新疆南部地区,面积102万km2,人口825.7万 ,分别占新疆自治区的61%和 47%,是我国重要的棉花基地。冉锦成、苏洋等人研究表明,南疆各地 (州,市) 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因此,通过对农业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回归分析,试图找到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促进农业实现低碳生产。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是新疆2006--2016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其中包括:农业总产值(亿)Y,化肥施用量(万吨)(X1)、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X3),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6),数据见表1。 表1 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6样本数据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概述 当今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多个因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人均工资收入,人均农林牧渔产值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等。本次将以安徽1995-2009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与人均工资收入,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等因素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强调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二、模型构建过程 ⒈变量的定义 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y 解释变量:人均工资收入x1, 人均农林牧渔产值x2 人均生产费用支出x3 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x4。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解释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工资收入,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⒉模型的数学形式 设定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五个解释变量相关关系模型,样本回归模型为: ∧Y i=∧ β + ∧ β 1 X i1+∧β 2 X i2+∧β 3 X i3+∧β 4 X i4+e i ⒊数据的收集 该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共有四个变量,分别是中国从1995-2009年人均工资收入,人均农林牧渔产值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因此为时间序列数据,最后一个即2009年的数据作为预测对比数据,收集的数据如下所示: ⒋用OLS法估计模型 回归结果,散点图分别如下:

Y?=33.632+0.659X1+0.59X2-0.274X3+0.152X4 i d.f.=10 ,R2=0.997116 , Se=(186.261) (0.1815 (0.1245) (0.2037) (0.5699) t=(0.1805) (3.632) (4.741) (-1.347) (2.674) 三、模型的检验及结果的解释、评价

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七章 计量经济学应用 §7.1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的主要根据: 1) 研究目的; 2) 已有理论模型。 通常是根据研究目的所涉及的范围,决定需要分析哪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再设定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设定变量关系式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模型、经济恒等式、经济关系式来确定(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若没有已知的关系式可用,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人为设定。 变量间具体表达式的选择 若经济理论已给出具体表达式,就直接套用。否则,可以直接假设为线性函数。其原因是经济中的所使用函数大多数都认为是连续可微的函数,因而可以用线性函数近似。 §7.2 数据调整 由于统计指标与经济变量的含义、口径一般不会一致。在模型估计之前,如有可能,应先进行调整,使统计指标的口径尽可能的接近经济变量的含义。 §7.3 变量的选择 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及统计指标间的相关性,在设计模型结构时,需要筛选变量。 假设模型已转化为简化型,即设模型为 ??? ????++++=++++=++++=k p kp k k k p p p p x x x y x x x y x x x y εαααεαααεαααΛΛΛΛ2211222221212112121111 变量筛选有两层含义: 1) 对内生变量T k y y y ),,,,(21Λ有重要影响的外生变量是否都选入模型了? 2) 模型内的外生变量T p x x x ),,,(21Λ对内生变量T k y y y ),,,,(21Λ是否都有重要影 响? 判别准则 1) 复相关系数R (一般要求R>0.8),或方程的F -统计量; 一般来说,若R>0.9或经F-检验是显著的,则从整体上说,方程几乎包含了对响应变量有重要影响所有外生变量,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否则,表明方程遗漏了一些对内生变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需要增加外生变量。 当模型用于结构分析时,R 值可以低一些,用于预测时,R 值应比较大。 2) 系数显著性检验t -统计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变量筛选算法。这些算法都是一对多回归模型的搜索算法。 记in Ω是在回归模型内的预测变量集,out Ω是在回归模型外待检的预测变量集,del Ω是

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实验报告

回归模型分析报告 背景意义: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与教育经费收入的增加有着某种联系,而人口的增长也必定会对教育经费收入产生影响。本报告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1991年~2013年的教育经费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年末城镇人口数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试建立教育经费收入Y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X1和年末城镇人口数X2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年份教育经费收入 Y(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X1(1978年=100) 年末城镇人口数 X2(万人) 199131203 199232175 199333173 199434169 199535174 199637304 199739449 199841608 199943748 200045906 200148064 200250212 200352376 200454283 200556212 200658288 200760633 200862403 200964512 201066978 201169079 201271182 201373111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根据经济理论和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知道,教育经费收入Y依赖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X1和年末城镇人口数X2的变化,因此我们设定回归模型为 Y Y=Y0+Y1Y1Y+Y2Y2Y+Y Y 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结果如下表 Y?Y=5058.835+28.7491Y1Y?0.3982Y2Y

R2= Y???2= F= 异方差的检验 1.Goldfeld-Quandt检验 X1和X2的样本观测值均已按照升序排列,去掉中间X1和X2各5个观测值,用第一个子样本回归: Y?Y=?3510.668+5.9096Y1Y+0.0839Y2Y SSE1= 用第二个子样本回归: Y?Y=178636.6+107.5861Y1Y?4.7488Y2Y SSE2=6602898 H0=u t具有同方差, H1=u t具有递增型异方差 构造F统计量。F=SSE2 SSE1=6602898 45633.64 =>(9,9) = 所以拒绝原假设,计量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 2.White检验 因为模型中含有两个解释变量,辅助回归式一般形式如下 Y?Y2=Y0+Y1Y Y1+Y2Y Y2+Y3Y Y12+Y4Y Y22+Y5Y Y1Y Y2+Y Y 辅助回归式估计结果如下 Y?Y2=??40478.23Y Y1+1067.432Y Y2?18.9196Y Y12?0.0202Y Y22 +1.3633Y Y1Y Y2 因为TR2=>Y0.12 (5)= 该回归模型中存在异方差 3.克服异方差 以1/X1做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计量经济学经济模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量因素分析 2010级工程管理赵莹2010002711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 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拉动作用。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特别市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 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我选取了全国1990年-2009年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详情如下表 所示。 1、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导入数据后得到下表: Dependent Variable Y FzlethGid Least Squares Date 12-13/12 Time: 22:19 Sample 1990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卜 Statist 祀 Prob X1 0 402900 0 046073 z 743759 0..0000 X2 -0 023108 0 016025 -1 442040 0 1G8G X3 0-004474 0.005581 0 001593 0-4345 C -78 54985 50 62100 -1 554796 0 1396 R-squared 0.999564 Mean dependent \ar 3923.300 Adjusted F?-squared 0 999463 S D dependent var 2406 042 S.E. of regression 54.7193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1.01317 Sum squared resid 47907 22 Sch.varz Gritericin 11 21831 Log likelihood ■106 1917 F-statistic 12239.64 Du 市in-Watson stat 0 92174-9 Pro biF-stati stic; 0 000000 表2 由表2可知,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Y? 0.403X 1 0.023X 2 O.OO4X 3 78.550 (0.046) (0.016) (0.006) (50.521) t= (8.743) (-1.442) (0.802) (-1.555) R 2 0.999564 R 2 0.999483 F=12239.64 n=20 D.W.=0.9217 、异方差性的检验 用怀特检验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得出下表: ^Equation: IHITITLEB To rkfile: 越莹\Hntitled 冋区 V Proc Object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2 ?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 。(1分) 3 ?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 的果。(2分) 4 ?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 果。(1分) 5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 (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 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1分) 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 (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 (1分)前期的外 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1分) 7 ?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 (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分) 8 ?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 (2 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 ?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 (2分)是以数学形式 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1分) 10 ?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 y 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 y 与这 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分) 11 ?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 y 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 y 与这个变量 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分) 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 的估计值。(3分) 20 ?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 (3分) 21 ?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 (3分) 22?显着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 (3分) 23 ?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2分),表示x 对y 的线性影响(1分)。 24 ?剩余变差:简称 RSS 是未被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2 分),是由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影响( 1分)。 25?多重决定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 1分),也就是在被解释变量的总变 差中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变差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多重决定系数,仍用 氏表示(2分)。 2 26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又称修正后的决定系数,记为 R ,是为了克服多重决定系数会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 12 ?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13.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 马尔可夫定理。(3分) OLS 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3分) 这一结论即是高斯- :在回归模型中, :在回归模型中, 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3 分) 15. 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释的变差。(1分) 16. 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 17 ?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 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 (3分) 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 :在回归模型中, 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 (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 (3 分)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例如上节中的生产函数 就是一个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一个变量来表征技术。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与“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