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 1.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1、能近怯远(近视眼) (2)

2、干眼症(白涩症) (9)

3、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4)

能近怯远

(近视眼)

能近怯远是指视近清晰,视远物模糊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近视眼。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学生和从事文字工作近距离工作的人。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可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视衣脱离等并发症,严重损害视力。

西医认为,近视眼(myopia)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像,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近视是危害青少年视力的首要原因,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一般近视眼到成年后不再发展,25岁以后仍继续发展者称为进行性近视眼。从屈光度来说,超过6.0D就称为高度近视眼。又因这类近视眼均有眼部的病理变化,亦称病理性近视或退行性近视眼。高度近视眼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国内调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几乎所有高度近视眼都有眼轴增长及眼球后极部巩膜的显著变薄,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逐年加重。因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可以致盲,是我国位居第6位的致盲性疾病。其主要的并发症有:

1.飞蚊症:高度近视眼可以发生真正的玻璃体变性或液化,引起明显的飞蚊症。自觉眼前光芒、火星、闪光或黑影漂动。

2.后巩膜葡萄肿: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发生率越高。

3.视网膜变性、出血、裂孔和脱离:由于眼轴变长,眼球后半部变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出现裂孔,引发出血和范围不等的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另外黄斑区变性也是高度近视眼的最大危险,表现视物变形,视力下降,最终导致失明。

4.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比常人高6至8倍,但由于青光眼临床症状不明显,视功能下降又往往被高度近视的症状所掩盖,易被忽略。高度近视眼并发晶状体后极部皮层混浊者亦多见,且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后,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因而使其暗适应时间相对延长。

目前,近视眼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引起国内外眼科界的关注。近年来,不论是在流行病学研究、临床治疗研究,还是在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方面,近视眼已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我们威海市中医院眼科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近视眼好发于青少年的特点,提出了肾气未充,气血不足的新观点。并完成了科研课题《中小学生近视眼的综合防治临床研究》,取得了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其做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又对全市的中小学生做了的推广应用。

病因病机

1、书写或阅读姿势不正或工作、学习光线暗,劳瞻竭视,损伤肝血,目中经络涩滞,筋失所养,失去正常的舒张功能,而出现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自幼近视眼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足,遗传有关。父母有高度近视眼者,子女多患近视,是目中光华不能发越于远处所致。

2、心阳衰弱,或过用目力,耗气伤神,神伤气损,以致目中经筋失养,神光难于发越于远处。

3、劳瞻竭视,营养不良,真阴暗耗,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及远。

诊断标准

1、视远模糊,视近一般清晰。

2、高度近视眼前常有黑影飘动,眼球突出,甚或外斜。

3、眼底呈近视眼改变。

4、验光检影为近视眼。

西医诊断标准

1、用远视力表检查远视力,远视力低于1.0,眼底检查无近视眼眼底改变以外的任何器质性病变,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诊断为真性近视眼。

2、用远视力表检查远视力,远视力低于1.0,眼底检查无近视眼眼底改变以外的任何器质性病变,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正视眼、视力恢复正常者,诊断为假性近视眼。

辩证论冶

一、内治

1、肾气未充,气血不足(此型为我院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应用最多,临床疗效显著,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证:视近袪远,眼前渐生黑花。查视眼部,可见玻璃体液化混浊,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全身可见发育迟缓,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或小便余沥,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补血养血、滋补肝肾、开窍明目

方药:菖蒲洋参丸(院内制剂)

菖蒲15g、远志9g、茯苓12g、甘草6g、丹参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柴胡12g、白术12g、西洋参15g

方义:目失五脏六腑之精气所养,神光不能发越,是近视眼发病的主要原因。肝失条达,气机不畅,阳气无力温煦推动气血运行,而致经络气血阻滞是近视眼发生之标。治疗上以健脾益气、补血养血、滋补肝肾、开窍明目,则阴阳平衡,经筋舒缩有度,气血和畅,晶珠发光远近正常。方中:枸杞子、菟丝子滋补肝肾以充肾气,益精明目;西洋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菖蒲散肝舒脾,开心利窍,宁神健胃,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柴胡条达气机,丹参养血活血通络,还能缓解睫状肌的收缩紧张状态,对治疗近视眼十分重要。全方共奏补肾气,健心脾,滋肝脏,明目益智之功效。

2、心阳不足,气虚伤神

主证:视近清晰,视远模糊,查视眼部,眼底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全身可兼见面色晄白,心悸神疲,眠差多梦,健忘心烦,体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方药:定志丸加减。

药物组成:菖蒲12g,远志9g,茯神12g,甘草9g,人参15g。

若阳气加黄芪20g、当归15g、肉桂9g以益气血,温阳。心悸重,加五味子18g、酸枣仁30g、柏子仁30g以养心气。

方义:人参大补元气,补心气。菖蒲开通心窍,交通心肾之气,茯苓能交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心属离火,火旺则光能及远也。

3、肝肾两虚,目失濡养

主证:视近袪远,眼前渐生黑花。查视眼部,可见玻璃体液化混浊,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全身可见头晕耳鸣,腰膝竣软,小便余沥,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

治疗法则: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驻景丸加减。

前方以滋养肝肾见长,证偏肝肾肝肾阴虚者可用;后方以填精补血见长,精血亏虚者宜用。若气虚,加黄芪30g、党参30g益气;眼前有黑花者别丹参30g、郁金20g以活血化瘀。

熟地黄30g,炒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山萸肉10g,玄参10g,陈皮10g,石斛12g,麦门冬12g.

二.外治

1、点眼药法,初发本病的青少年患者,可选用珍视明眼药水,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每日2次。

2、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年龄滿18周岁的近视眼,近视度数稳定,无其它眼疾,有摘镜意愿者。

三、其它疗法

1、针刺治疗:以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主穴选承泣,配医明、风池。或在承泣、医明、四白、头维、球后、光明、太冲、照海、丝竹空、睛明、瞳子廖、合谷等数组穴中,每天选一组针灸,10天为一疗程。

2、耳针:常取眼、目

1、目

2

、肝、脾、肾或在耳区探索痛点,埋进耳针。

3、耳穴压豆: 用王不留行压穴,每天自行按摩3次。每次50-100下。常取

眼、目

1、目

2

、肝、心、肾、内分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主要采用这种方法治疗,

实践证明,此种方法疗效好,病人比较容易接受,易推广。

4、“傍晚远眺青山法”。傍晚远眺青山法即在每天傍晚太阳落山1小时或半小时前,放眼远望青山,直至看不见为止。这种方法是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学生在暑假期间做,若结合晶状体操疗效

更好。

5、晶状体体操

晶状体体操可保持晶状体弹力,并维持调节晶状体的睫状肌功能不衰退。首先,身体端坐,排除杂念,精神内守,意念青春,面带微笑。目不转睛看远方的物体10秒钟。如从窗口望远处景色,最好的是绿色的树木等,甚至天花板一角也可。然后,再观看近距离的物体,例如自己的手或书本之类,要放到自己仍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也静静注视10秒钟,反复进行20次。每日治疗2次,可在白天稍事歇息或工作疲劳时进行,另一次在就寝前。

6、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通过按摩推拿眼周围的穴位,以达到消除眼疲劳,保护眼的健康和预防近视的目的。按压穴位要有一定的力度,要有酸、麻、胀、感,共有四节,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节揉天应穴(攒竹下三分):以左右手大拇指罗纹面分别按左右眉头下面的上眶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撑在前额上,按揉面不要大。

第二节挤按睛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挤按鼻根,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一按一挤共一拍。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颌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用食指在面颊中央部按揉。

第四节按太阳穴及轮刮眼眶:拳起四指,以左右手大拇指罗纹面按住左右太阳穴,以左右手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先上后下。上侧从眉头开始到眉梢为止,下侧从内眼角起至外眼角上,轮刮上下一圈计四拍。

7、气功治疗近视眼(张琼芳)

一、静立

(1)清晨,空腹,宽衣松带,站在树下或阳台,去眼镜。

(2)两脚相距如肩宽,足趾微向内扣,成内八字,脚掌微提,使涌泉穴虚离地面。

(3)双目平闭,露一线之光,收敛思潮入静。

(4)胯关节、腰、腹、胸部自然放松,脊椎正直,臀部略收,不挺胸,不凸腹。

(5)两肩放松,微向前合,两臂自然下垂,小指靠裤缝前,手心空,中指舒展,肩与腕之间微弯似弓。

(6)头部保持正中,颈似顶物而又不紧绷。下颚向里收合,不可外突。口齿自然轻闭,舌抵上颚。

(7)全身放松,意识上想着“松”,从上松到下,松静得能感到遍体温暖,手热,甚至出汗,或觉得有丹田气上升。静立时间可在十五分钟左右。

二、运气

(1)姿势不变,保持松静状态,眼仍闭着。

(2)双手徐徐就势向前举起到腕与肩平为止,手心相对,相距如肩宽,两臂对称曲肘成弧形。

(3)少顷,两手心会感到麻胀,这时就用意而非用力地将两手慢慢并拢,好像按一气球,有阻力之感;俟两手合到相距二、三寸时停止内合,再用意将两手慢慢平行拉开,可拉到比肩略宽,但不能拉直。此时会感到两手之间似乎有气相连,有拉不开之感。

(4)这样内合外拉三十六次,可觉两手之间产生吸力,且逐渐增强。

三、治眼

(1)前小臂上举;沉肩坠肘,两腋虚空,双手慢慢转动至手背向下,手心向下,手指与肩齐。

(2)掌心(劳宫)对准微闭的双目,意想掌心之气向双目放出,双掌随意自下而上向双目推近然后拉开,意想掌心之气与双目相连,双目有向内压向外突之感。效果较好的,眼中可能出现绿、黄、白、紫、蓝等光彩。

(3)如此推拉持续十五分钟。

四、收功

(1)闭目敛神,手心朝上,直臂抬起,渐渐回至胸前,手心再翻朝下,轻轻往下按到腰、胯之间,恢复静立状态。

(2)一分钟后,眼睛慢慢睁开,平视前方,不要马上把眼镜戴上。

(3)这时会感到醒脑舒身,眼睛明亮,慢慢向前走几步,即可结束。之后戴上眼镜,半小时后可进食。

注意事项

(1)入静前,可慢跑一阵,使周身血脉贯通。

(2)静立的时间可逐次增加,除了每日早晨做,晚上加做一次更好。

(3)看完电视做一次气功。

(4)需坚持炼功,才有良好的效果。

(5)效果因人而异,不宜追求看到光彩或感觉。

疗效标准

1、治愈:视力达1.0或1.0以上者,散瞳检查屈光检影为正视者为治愈。

2、好转:提高3行以上为有效,提高5行以上为显效。

3、未愈:视力提高2行以下为无效。

白涩症

本病指白睛不红不肿而自觉眼内干涩不舒的眼病。白涩症之名首见于《审视瑶函.卷之三.白痛》,该书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相当于西医学干眼症。

病因病机

1、外感疫邪停留或余邪未尽,隐伏肺脾之络所致。

2、肺阴不足,目失濡润。

3、饮食不节,或嗜烟酒,或偏好辛辣之品,致使脾胃蕴积湿热,气机不畅,目窍失养。

4、肝肾不足,阴血亏损,目失濡养。

诊断要点

1、患眼干涩不爽,频频舜目,或微畏光。

2、白睛赤脉隐隐。或可查见黑睛点状荧光素染色。

西医诊断标准

干眼诊断标准:

1.主观症状(必需):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

2.泪膜不稳定性(必需):泪膜破裂时间(BUT)

3.泪液分泌的减少:泪河高度测定schirmer test。

4.眼表面损害(加强诊断):FC染色、RB染色。

干眼诊断实验标准:

1.泪膜稳定性:BUT:正常>10s 异常≤5s 绝对异常<2s。

2.泪液分泌量:

泪河高度:正常高度0.5—1.0mm,可疑<0.5mm,严重干眼,无。

Schirmer__la试验:(基础+部分反射性)正常>15mm/5min,异常<10mm/5min。

Schirmer__lb试验:(表麻下了解基础分泌量)正常>10mm/5min,异常<5mm/5min。

棉线试验:<10mm/15s。

3.眼表损害:2%荧光染色,4个象限12分。

辩证论冶

(1)肝肾阴亏,肝经郁热(此型为我院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干眼症的治疗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分型,临床证明应用此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好,地杞润目丸己申请院内制剂)

症状: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全身证见头晕、耳鸣健忘、心悸、潮热、心烦口干、多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腰膝酸软,目涩目糊,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疏肝、润燥爽目。

方药:地杞润目丸(院内制剂)

熟地20g,枸杞子15g,麦门冬15g,沙参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0g,玄参20g,菊9g,蝉蜕9g,枇杷叶10g,柴胡12g。

方中重用熟地滋肾阴,益精髓,生地清热凉血,二药相配,补清结合,标本同治共为君药。枸杞子养阴明目,沙参、麦门冬养阴润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与熟地配伍具有增水行舟之功,以缓解肝肾不足引起的干眼症状,共为臣药,君臣共奏滋阴补肾、生津养血之功,佐以玄参、枇杷叶润燥生津,木贼草、菊花、柴胡、蝉蜕清热散瘀,疏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滋阴润燥,清热爽目之功。本方以补为主,以清为辅,补清结合,补中有清,补中有散,滋补而不腻,清散而不过。

(2)邪热留恋证

症状: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微感畏光流泪,少许眼眵,干涩不爽,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亦轻度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辩证要点:因热邪伤阴,余邪未尽,隐伏于肺脾两经,故辩证以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后出现上述眼症为要点。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审视瑶函》卷三。

若阴伤而无湿者,可去方中之茯苓、泽泻。

桑白皮15g,泽泻6g,黑元参6g,甘草6g,麦门冬(去心)15g,黄芩9g ,旋覆花9g,菊花10g,地骨皮9g,桔梗9g,白茯苓9g。

(3)肺阴不足证

症状:眼干涩不爽,不耐久视,白睛如常或少有赤脉,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反复难愈;可伴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苔薄少津,脉细无力。

辩证要点:肺阴不足,目乏津液濡润,故辩证以眼干涩不爽,不耐久视,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及全身症状为要点。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大生地30g,麦冬12g,生甘草6g,玄参15g,贝母9g(去心),丹皮9g,薄荷6g,炒白芍9g。

可于方中加太子参15g、五味子18g以益气养阴;黑睛有细点星翳者,可加蝉蜕12g、菊花12g、密蒙花12g以明目退翳。

(4)脾胃湿热

症状:眼内干涩隐痛,眦部常有白涩泡沫样眼眵,白睛稍有赤脉,病程持久难愈;可伴口粘或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苔黄腻,脉濡数。

辩证要点:脾胃湿热,气机不利,湿滞热蒸,故辩证以白色泡沫样眼眵积全身症状为要点。

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寇仁6g,淡竹叶6g,厚朴6g,生薏仁18g,半夏15g。

若白睛赤脉稍显者,可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丹皮以清热泻肺,凉血退赤。

(5)肝肾阴虚证

症状:眼内干涩不爽,双目频眨,羞明畏光,白睛隐隐淡红,久视后则诸证加重,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可伴口干少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舌红,苔薄,脉细。

辩证要点: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所养,辩证以久视后则眼症加重及全身症状要点。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口干少津明显者,可加五味子、玄参、沙参以养

阴生津;白睛隐隐淡红者,可加地骨皮、桑白皮以清热退赤。

枸杞子24g、菊花24g、熟地黄24g、山茱萸(制)24g、牡丹皮6g、山药6g、茯苓6g、泽泻6g。

杞菊地黄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杞菊地黄丸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减少东莨菪碱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还有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

其它治疗

1、局部热敷,常用药渣煎水作湿热服,每日2-3次。

2、自制枸菊明目滴眼液(枸杞子、菊花、决明子)滴眼。

3、针刺治疗:常用穴有睛明、瞳子廖、丝竹空、太阳、合谷。每次取局部穴2次,远端取1-2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此方法经我们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属我院特色疗法之一。

雾化药物组方:鬼针草30g、菊花15g、赤芍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 等,水煎取汁250ml,每次取10ml雾化,每天一次。

5、手术:泪小点栓塞术。

6、浴眼保健操:这是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创制的,具体做法是,先让病人两手掌相对,用力相搓极热时,立即用两手分别捂住双眼3-5分钟,然后再重复多遍,闭目运眼,转动眼球,顺时针8下,逆时针8下,意念青春,两目光彩,炯炯有神。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角膜染色消退,Schir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大于10mm/5min;

好转:症状减轻,角膜染色减少,Schir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有所增加;

未愈:症状无改善,角膜染色无变化或增多,Schir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未增加。

消渴目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名,但对消渴病会引起视力障碍则有所认识。如明代戴元礼《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中有“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的记述,其中“盲”、“内障”、“目无见”等症,应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并发性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的眼病在内。在此我们所说的消渴目病,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可归属于“视瞻昏渺”、“暴盲”、“青盲”等领域。在十五国度计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归属于瞳神疾病的“消渴目病” 范围,张梅芳《眼科血证》中归属于“内眼血证”,或有称之为“消渴目衄”等。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是糖尿病(消渴)日久,精亏津少,阴虚燥热,阴损及阳,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目睛失养或瞠目络阻滞而形成本病。但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详细病因病机及证治前人所论甚少,现代中医根据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结合其眼底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以阴虚燥热或脾虚气弱为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由阴虚内热到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的病程,而血瘀则贯穿本病的始终,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有多种学说。近年来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建立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主要是代谢障碍和血管病变。主要包括有:①微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神经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和神经组织缺氧;②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产生的终产物干扰和损害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③高血糖引起的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导致山梨醇的蓄积等。其他相关因素还有脂质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学说等。总之,本病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所致,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西医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最常见、最严重好的眼部并发症,属微血管病变。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网膜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期呈现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破裂可致玻璃体混浊、积血、机化,视网膜增殖改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病因病机

1、病久伤阴或素体阴亏,虚火内生,火性炎上,灼伤目中血络,血溢络外。

2、气血两亏,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络不畅,而成内障。

3、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或情志伤肝,肝郁犯脾,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4、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劳伤过度,伤耗肾精,脾肾两虚,目失所养。

诊断要点:

1、自觉症状早期眼部常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加重,可有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飞动及视物变形等,严重者可视力丧失。

2、眼部检查根据眼底表现可分为单纯期各增殖期。单纯期可见微动脉瘤、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有斑点状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黄斑水肿;增殖期还可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大片出血,出血量多还可出现琉璃体混浊、积血,玻璃体可有灰白色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或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可见纤维增殖等。

3、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下可出现多种异常荧光形态、如微动脉瘤呈点状高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出血的遮蔽荧光、毛细血管的无灌注区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血管造影对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范围、大小可作出定量估计;对黄斑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作出诊断;对新生血管的部位、活动度进行估计。因此可对本病的诊断、治疗,疗效提供根据。

诊断依据

1、确认为糖尿病患者。

2、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微动脉瘤、出血、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或发

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荧光素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糖尿病史;

2.视力下降伴眼底表现;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4.暗适应和电生理检查也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诊断以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主要手段。根据眼底改变,目前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及分期:

Ⅰ期: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Ⅱ期: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Ⅲ期: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此3期统称为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静脉病变。

Ⅳ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Ⅴ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网膜脱离

后3期统称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指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延伸超过内界膜,表现为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辨证论治

1、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此型是我院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的一分型,主要用于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较好,枸杞山药丸已申请院内制剂)

症状: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渗出水肿、出血、有棉絮斑形成;形体偏瘦,身体某单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少,脉涩。

治法:补气养血、活血明目

方药:枸杞山药丸

枸杞子30g,山药30g,菟丝子30g,山茱萸3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5g,虻虫5g,西洋参20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是发病日久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或因气虚血运失统,溢于脉外而成瘀血;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目无所养发为本病。方中西洋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枸杞子、菟丝子、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肾;桃仁、红花、水蛭、虻虫活血袪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养肝明目之功。

2、气阴两虚证

症状: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

虚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利水化瘀

方药:六味地黄汤全生脉散加减。

人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2g、生地30g、山药24g、山萸肉24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

自汗、盗汗加黄芪、生地、牡蛎、浮小麦以益气固表;视网膜水肿,渗出多者,宜加猪苓、车前子、益母草以利水化瘀;视网膜出血者,可加三七、旱莲草以活血化瘀。

3、脾肾两虚证

症状: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棉絮斑出视网膜渗出出血等;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萎、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严重者尿少而面色晄白,舌体胖,脉沉弱。

治法: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方药:加味肾气丸加减。

附子(炮)15g,白茯苓30g,泽泻30g,山茱萸(取肉)30g,山药(炒)30g,车前子(酒蒸)30g,牡丹皮30g(去木),官桂(不见火)15g,川牛膝(去芦,酒浸)15g,熟地黄15g。

视网膜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兰以利水渗湿;视网膜棉絮斑多者,宜加法夏、浙贝、苍术以化痰散结;夜尿频、量多清长者酌加巴戟天、淫羊蒮、肉苁蓉等温补肾阳。

4、瘀血内阻证

症状: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发生大量出血,视网膜增殖;兼见胸闷,头昏目眩,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或细涩。

治疗: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0g、生地30g、川芎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2g、牛膝9g、甘草6g。

视网膜新鲜出血者,可加大蓟、小蓟、生蒲黄、生三七粉以止血通络;陈旧出血者,加牛膝、葛根以活血通络;有纤维增殖者,宜加生牡蛎、僵蚕、浙贝、

昆布以除痰散结。

5、痰瘀阻滞证

症状: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出血、玻璃体可有灰白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视网膜增殖膜;形盛体胖,头身沉重,身体某单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瘀袪瘀

方药:温胆汤加减。

半夏12g、陈皮12g、甘草9g,炙茯苓12g、枳实12g、竹茹12g、生姜五片,大枣一枚,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方中另丹参、郁金、山楂、僵蚕以袪痰解郁、活血袪瘀;玻璃体有灰白增殖条索、视网膜增殖膜者,酌加浙贝、昆布、海藻、莪术以活血软坚散结。

6、阴虚燥热证

眼底可见微动脉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淡薄白,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凉血化瘀

方药:玉泉丸合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黄连9g、干葛15g、天花粉15g、石膏20g、知母9g、麦门冬(去心)12g、人参15g、五味子12g、生地汁30g、莲肉12g、乌梅肉12g、当归12g、甘草6g 方中可加丹皮、赤芍以凉血化瘀。口渴甚者可酌加天冬、麦冬、元参、石斛以润燥生津;尿频者可加山药、枸杞子、桑螵蛸以滋阴固肾;视网膜出血鲜红可加白茅根、槐花、大蓟、小蓟以涼血止血。

外治

1、中药药渣做湿热敷,根据辩证分型,将中药煎汤作湿热敷。

2、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足光明、风池、合池。

3、耳穴治疗,取肝、脾、肾、内分泌、眼行耳穴压豆。

4、浴眼保健操(此疗法为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所创):先让病人两手掌相对,用力相搓极热时,立即用两手分别捂住双眼3-5分钟,然后再重复多遍,闭目运眼,转动眼球,顺时针8下,逆时针8下,意念青春,两目光彩,炯炯有神。

5、激光光凝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光凝的原理是破坏缺氧的视网膜,使其耗氧量减少,避免产生新生血管,并使其消退,同时封闭渗漏的病变血管及微动脉瘤以减轻视网膜水肿。

6、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玻璃体出血以及机化条索达拉视网膜脱离。

疗效标准

1、治愈:视力、视野基本恢复正常,眼底视乳头色泽有所改善。

2、好转:视力有所提高、视野部分恢复,眼底无明显改善。

3、未愈:视力、视野无改善,眼底病变无好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