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经典30句及译文

《左传》经典30句及译文
《左传》经典30句及译文

《左传》经典30句及译文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左传·文公七年》

译文:冬日温煦,令人喜爱;夏阳酷热,令人害怕。冬天严寒,人们需要温暖,故觉冬日的喜爱;夏日酷暑,人们畏惧炎热,故感夏阳的可怕。这本是自然现象和人们的自然心理,杜预在注《左传》:“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一段文字时,用了这两句话,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春秋时晋国赵衰、赵盾父子的性格特点及晋国人对他们的反映,这种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物的方法值得学习。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召来。无论灾

锅或福分,都没有定数,其降临并非出于冥冥的天意,而是由人们自己的作为导致的,这两句体现了古人在祸福问题上的唯物观念,是可贵的。多用于说明灾祸之起由于人事,应注意避祸趋福,不可怨天尤人。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国学经典200句

国学经典名句晨读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左传》经典30句及译文

《左传》经典30句及译文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古代汉语 左传部分背诵篇目简体版整理

古代汉语左传部分背诵篇目简体字版整理 (一)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音同国)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in 三声)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音同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音同衣)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音同意)!”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此段选文无) (二)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音同绍)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

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尚

春秋左传经典语录

春秋左传经典语录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3、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4、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6、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7、君处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8、渡河未济,击其中流。 9、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0、不义不昵,厚将崩。 11、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1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3、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14、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15、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1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7、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18、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19、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20、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2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2、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2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2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5、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26、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2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9、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30、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31、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32、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33、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3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3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6、天能盖地,地能容小。 37、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38、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39、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40、民之多幸,国之不幸。 41、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42、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43、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44、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 45、不以一眚掩大德。 46、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47、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4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名句汇编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论语》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18、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中国古代经典语录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语录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经典语录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的意志,永不止息的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 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 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 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 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 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 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 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 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 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 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左传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左传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左传》简介 【简介】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考证】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内容】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

春秋左传经典句子

春秋左传经典句子 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2、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3、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4、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5、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6、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8、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9、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12、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13、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14、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15、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16、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17、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9、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20、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1、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22、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23、不以一眚掩大德。 2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6、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28、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29、君处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30、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31、不义不昵,厚将崩。 3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33、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34、宽猛相济,恩威并重。

35、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36、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37、渡河未济,击其中流。 38、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 39、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40、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4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42、民之多幸,国之不幸。 43、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44、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45、天能盖地,地能容小。 46、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4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8、有容,德乃大。 49、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50、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51、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52、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中华经典文献选辑《左传(节选)》注音

第一部分 中华经典文献选辑 左传(节选) 左丘明 二èr 十sh í四s ì年ni án 春ch ūn ,穆m ù叔sh ū如r ú晋j ìn 。范f àn 宣xu ān 子z ǐ逆n ì之zh ī,问w èn 焉y ān ,曰yu ē:“古ɡǔ 人r én 有y ǒu 言y án 曰yu ē,‘死s ǐ而ér 不b ù朽xi ǔ’,何h é谓w èi 也y ě?”穆m ù叔sh ū未w èi 对du ì。宣xu ān 子z ǐ曰yu ē:“昔 x ī匄ɡài 之zh ī祖z ǔ,自z ì虞y ú以y ǐ上sh àn ɡ,为w éi 陶t áo 唐t án ɡ氏sh ì,在z ài 夏xi à为w éi 御y ù龙l ón ɡ氏sh ì,在z ài 商sh ān ɡ为w éi 豕sh ǐ韦w éi 氏sh ì,在z ài 周zh ōu 为w éi 唐t án ɡ杜d ù氏sh ì,晋j ìn 主zh ǔ夏xi à盟m én ɡ为w éi 范f àn 氏sh ì,其q í是sh ì之zh ī谓w èi 乎h ū?”穆m ù叔sh ū曰yu ē:“以y ǐ豹b ào 所su ǒ闻w én ,此c ǐ之zh ī谓w èi 世sh ì禄l ù,非f ēi 不b ù朽xi ǔ也y ě”。鲁l ǔ有y ǒu 先xi ān 大d ài 夫fu 曰yu ē臧z ān ɡ文w én 仲zh òn ɡ ,既j ì没m éi ,其q í言y án 立l ì。其q í是sh ì之zh ī谓w èi 乎h ū!豹b ào 闻w én 之zh ī,大d à上sh àn ɡ有y ǒu 立l ì德d é,其q í次c ì有y ǒu 立l ì功ɡōn ɡ,其q í次c ì有y ǒu 立l ì言y án ,虽su ī久ji ǔ不b ù废f èi ,此c ǐ之zh ī谓w èi 不b ù朽xi ǔ。若ru ò夫f ú保b ǎo 姓x ìn ɡ受sh òu 氏sh ì ,以y ǐ守sh ǒu 宗z ōn ɡ祊c ì,世sh ì不b ù绝ju é祀s ì,无w ú国ɡu ó无w ú之zh ī,禄l ù之zh ī大d à者zh ě,不b ù可k ě谓w èi 不b ù朽xi ǔ。

【国学经典】《左传》选读

【国学经典】《左传》选读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二、《鞌之战》选读 1.原文 鞌之战(1)(节选) 癸酉,师陈于鞌(2)。邴夏御齐侯(3),逢丑父为右(4)。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5)。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6)。”不介马而驰之(7)。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8),曰:“余病(9)矣!”张侯(10)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11),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2),岂敢言病。吾子(13)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14),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15)?——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16)。此车一人殿之(17),可以集事(18),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19)?擐甲执兵,固即死也(20)。病未及死,吾子勉之(21)!”左并辔(pèi)(22),右援枹(fú)而鼓(23),马逸不能止(24),师从之。齐师败绩(25)。逐之,三周华不注(26)。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28):“且(旦)辟左右(29)。”故中御而从齐侯(30)。邴夏曰:“射其御者(31),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32)。”射其左,越于车下(33)。射其右,毙(34)于车中,綦(qí)毋张丧车(35),从韩厥,曰:“请寓乘(36)。”从左右,皆肘之(37),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38)。 逢丑父与公易位(39)。将及华泉,骖(cān)絓于木而止(40)。丑父寝于轏(zhàn)中(41),蛇出于其下,以肱(gōng)击之(42),伤而匿之(43),故不能推车而及(44)。韩厥执絷(zhí)马前(45),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46),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47),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48)。’下臣不幸(49),属当戎行(50),无所逃隐(51)。且惧奔辟而忝(tiǎn)两君(52),臣辱戎士(53),敢告不敏(54),摄官承乏(55)。”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56)。郑周父(57)御佐车,宛伐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58)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59),我戮之不祥(60)。赦之,以劝事君者(61)。”乃免之(62)。 (选自《左传·成公二年》) ●注释: (1)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 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2)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师,指齐晋两国军队。陈,列阵,摆开阵势。 (3)邴夏:齐国大夫。御,动词,驾车。御齐侯,给齐侯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

《诗经》《论语》《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名句汇编

《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论语》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17.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18.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左传》经典名言30句

《左传》经典名言30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 61句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 “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 《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 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 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选编名言如下: 1、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经典古语集锦

经典古语集锦 1、祸福无门,唯人是召。《左传》 意思:祸福的到来没有一定,都是人们自己召来的。 2、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魏源集》 意思:接触实际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经过实践才会知道做事的艰难,哪里有不经过实践而获得知识的呢?只有亲自去做了才能知道结果只有亲自走过才能知道道路的艰险哪有不去做就知道结果的? 3、海内升平,路不拾遗。《资治通鉴》意思:写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意思:节俭,是有道德的人所共有的品质;而奢侈,则是罪恶的根源。 5、百尺竿头须进步。《景德传灯录》 意思:即使是已到了百尺竿子的顶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骄傲自满,而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去取得更大的胜利。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必须进行变革,变革了才能继

续发展,不断发展才能长久地存在。 7、贱不害智,贫不妨行。 意思:家境贫困,地位低下,并不妨害他成为一个聪明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8、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 意思:道德高尚的人能以忠言相告,一般的人却总喜欢以钱物相赠。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 意思:说明做事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不然将一事无成。 10、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 意思:只要于国家有利,不管死活都要全力以赴。 ----------------------------------------- 古防患篇(名言今辑1)人皆知患,莫知使患无生。 --《老子》 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孟子.离娄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系辞下》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 千丈之提,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经典著作中经典词句

《论语》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乡原,德之贼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比;依附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我,就行道于世..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抱负远大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谅:诚实,诚信 恶紫之夺朱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苦思冥想仍想不出来启:启发悱:想说又说不出来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挽回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遂事不谏;已经决定的事就不再劝谏 《大学》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心诚其意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中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也服膺:紧贴胸前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孟子》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枉:弯曲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持其志,无暴其气暴:损害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莫:没办法

儒家经典《左传》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传》《春秋左氏》《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仿照《春秋》用鲁君的世次(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编年而已。《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所以《左传》只能说是最早的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 《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左传》的思想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了对“民”的重视,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还对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作了无情的暴露和鞭挞,也对那些正直无私、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给予了高度赞扬。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左传》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并且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

《春秋左传》经典名句选编61句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

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选编名言如下: 1、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yì):下棋。耦:(ǒu偶):对手。这两句大意是: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现在多引用“举棋不定”形容优柔寡断的人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 2、从善如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