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7.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7.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7.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

试卷7

一、单项选择题

1 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可证实

(A)两种记忆说

(B)加工水平说

(C)多贮存模型

(D)工作记忆理论

2 詹金斯和达伦巴赫(Jenkins&Dallenbach,1924)进行了“睡眠记忆”的实验,结果发现学习后立即睡觉比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对学习项目的保持量要高。该研究支持遗忘的

(A)衰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提取失败说

3 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说明中央执行系统具有

(A)协调功能

(B)转换策略的功能

(C)选择性注意功能

(D)操纵注意资源功能

4 巴德利(Baddeley,1966)考察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策略的功能采用的范式是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随机生成任务范式

5 “物体决定任务”通常用来研究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元记忆

6 测量内隐记忆的加工分离程序试图分离

(A)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

(B)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D)完全加工和部分加工

7 科瓦维拉什维利(Kvavilashvili)以成年人为被试研究前瞻记忆。被试被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中执行一个实验任务,为了“在他们的测试期间保证安静”,拔掉了房间里的电话,并要求被试在5分钟的测试时间结束后重新挂好它。此时,前瞻记忆任务为被试是否记得把电话挂起来。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自然法

(B)实验法

(C)情境模拟法

(D)访谈法

8 在前瞻记忆的研究中,进行中任务和靶事件加工类型一致时,前瞻记忆的表现好于不一致时。这一现象称为

(A)TAP效应

(B)情境依存性效应

(C)状态依存性效应

(D)编码特异性效应

9 既可以考察对单词,也可以考察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是

(A)错误联接范式

(B)联想研究范式

(C)KK范式

(D)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10 提取诱发遗忘研究通常采用的实验范式是

(A)单字方法

(B)字表方法

(C)提取练习范式

(D)自由回忆实验

11 定向遗忘效应产生时

(A)TBR的成绩显著高于TBF的成绩

(B)RR的成绩显著高于CR的成绩

(C)对Rp-样例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对Nrp样例的回忆率

(D)对Rp+样例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对Nrp样例的回忆率

12 学习一组刺激后,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顺序依次将呈现的刺激回忆出来。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A)系列回忆法

(B)再认法

(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13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采用的情绪的研究方法属于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一反应法

14 可以操纵情绪状态以探讨情绪和其他心理变量间关系的情绪研究方法是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一反应法

15 情绪的主观体验的测量方法主要是

(A)量表法

(B)生物反馈技术

(C)情绪识别技术

(D)情境模拟技术

16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朵听到的声音。结果表明,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地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差。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过滤器理论

17 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这种实验范式是

(A)搜索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过滤范式

(D)提示范式

18 某个目标刺激在某个位置呈现后400毫秒在同一位置呈现和在其他位置呈现,被试的反应时不同,前者慢于后者。这种现象是

(A)注意瞬脱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非注意盲视

19 当N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

(A)注意瞬脱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负启动

20 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这种注意研究的范式是

(A)整体一局部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双侧任务范式

(D)提示范式

21 在ERP的各种成分中,通常被作为指标的成分是

(A)P1

(B)P2

(C)N2

(D)P3

22 测量生理活动的变化或异常引起的血氧含量变化的技术是(A)事件相关电位

(B)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C)脑磁图

(D)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

23 双手调节器通常用来研究

(A)注意分配

(B)情绪特性

(C)思维特征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二、多选题

24 无意识知觉研究的范式有

(A)Stroop效应范式

(B)错误再认范式

(C)排除测验范式

(D)空间线索范式

25 在无觉察知觉的研究中,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有(A)通过注意分配控制意识

(B)通过刺激条件控制意识

(C)通过情绪调整控制意识

(D)通过反应方式控制意识

26 下列选项中,支持知觉间接性观点的是

(A)“视崖”知觉实验

(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不可能图形

(D)知觉恒常性实验

27 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证据包括

(A)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B)产生效应研究

(C)保持复述效果研究

(D)系列位置效应的研究

28 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有(A)点探测实验

(B)心理扫描实验

(C)Stroop实验

(D)心理旋转实验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朱滢《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统考2016年研] A.笛卡儿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答案】B 【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统考2016年研]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答案】A 【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

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D项,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统考2016年研] A.库珀(L. 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 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 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答案】B 【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该实验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特点,就好像打开窗子一样,一目了然。“开窗”实验以字母转换实验为例,根据反应时间的数据揭示了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统考2016年研] A.PET B.fMRI C.MEG D.ERPs

心理学统考模拟试题7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2. 行为主义认为( )。 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3. 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4. “眼观六路,耳闻八方”体现的注意的哪个特性( )。 A.集中性 B.指向性 C.选择性 D.分配性 5. 通过对(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 B.失语症病人 C.割裂脑 D.脑成像 6. 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 A.依恋 B.伙伴交往 C.角色学习 D.自我同一性 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 8.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 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C.树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

9. 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A.生理因素 B.环境因素 C.认知因素 D.以上都不对 10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 )。 A.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11.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 )。 A.James-Lange B.Cannon C.Ekman D.Wundt 12.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3.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4. 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15. 情绪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7.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 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19. 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念是基于他提出的 (分数:2.00) A.发现学习理论 B.编码系统理论 C.表征系统理论√ D.学习过程观 解析:解析: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理念,强调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该在任何阶段能够教给任何学生,要实现这一课程理念,他提出表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顺次叠加的方式产生三种表征方式,分别是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样当学习内容能以这三种形式进行表征的话,就可以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了。因此本题选C。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分数:2.00)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解析: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4.学生通过学习“0和正整数”掌握“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了“负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解析:解析:学生开始学习0和正整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负数,负数虽然是数的下位概念,但是它却改变了学生对于数的看法,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包括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5.下面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分数:2.00)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 C.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D.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析:选项A涉及的学习行为是发现学习或探究学习。选项B涉及的是通过记忆树学习,由学生自己完成。选项C涉及的是试误学习。选项D则是由教师进行讲授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6.从奥苏伯尔提出的理论来看,下面不属于有意义学习的是 (分数:2.00)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精编版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个性心理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间接的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幸福的笑,苦涩的笑,痛苦的笑,奸诈的笑,艰难的笑,得意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尽管笑的内容、笑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属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正是通过观察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勤思心理学魏老师整理这里是我总结的实验心理学的一些复习题,都是各高校内部的一些复习题,如果需要其它科目的复习题,可以与我索要。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单选题) 1、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 ) A. 冯特 B. 费希纳 C. 艾宾浩斯 D. 斯蒂文斯 2、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 ) A. 视觉反应时 B. 听觉反应时 C. 触觉反应时 D. 视听联合反应时 3、配对组设计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设计范畴() A、实验前后设计B、混合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被试间设计 4、如果被试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被试内实验设计 B、被试间实验设计 C、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混合设计 5. 强度不同的声音作为自变量,那么这种自变量属于( ) 。 A. 刺激特点自变量 B. 环境特点自变量 C. 被试特点自变量 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6. 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所罗门设计 7.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 A 可靠的 B 有效的 C 敏感的 D 有信度的 8. 1 / 2

2015年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7)

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务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 A.情绪 B.认知 C.人格 D.道德 2.在我国心理学通常按照个体把14~18岁的人群叫做( )。 A.少年期 B.学龄中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 )越大。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强度 5.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个组块。 A.6±2 B.7±2 C.8±2 D.9±2 6.如幼儿把香蕉和苹果归为一类,口琴和皮球归为另一类,由此形成的概念是( )。 A.普遍概念 B.析取概念 C.合取概念 D.抽象概念 7.( )是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轻微的致幻剂。 A.可卡因 B.MADA C.咖啡因 D.苯丙胺类 8.( )是内驱力的主要代表,认为机体需要产生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 A.弗洛伊德 B.奥尔德弗 C.马斯洛 D.赫尔 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

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 ( )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投射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认知是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务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包括(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E.想象 2.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 )。 A.延续性 B.丰富性 C.曲折性 D.内隐性 E.特异性 3.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是( )。 A.认知定向阶段 B.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C.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D.活动的定向阶段 E.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 4.光的物理特征有( )。 A.波长 B.色调 C.振幅 D.纯度 E.明度 5.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根据表象的来源的感觉通道可分为( )。 A.视觉表象 B.听觉表象 C.动觉表象 D.嗅觉表象 E.味觉表象 6.下列概念属于单独概念的有(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60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作为心理健康重要指标的人格特征是 (分数:2.00)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解析: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从上述人格的概念来看,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包括:(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3)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应对方式,这是人格功能的表现。(4)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因此本题选C。 3.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 (分数:2.00) A.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D.动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解析:解析: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所共有的特质,它们是在共同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某特定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并表现出个人独具的人格倾向。个人特质又为三个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代表人格中最典型、最概括、最具独特性的人格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渗透并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倾向与表现。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因此本题选A。 4.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认为每个人有5~10个 (分数:2.00)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解析: 5.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的结构网络中,最重要的一层是 (分数:2.00) A.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17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17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略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

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

心理学基础历年考试试题

江西财经大学 06-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9002A 授课课时:36节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适用对象:大学本科 一、名词解释分)分,共16(每小题4 4.似动2.无意注意,3.晶体能力,1.个性心理特征,二、填空题) 15分(将每空格处的正确答案添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1.注意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的基本方法有2.保持量测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象基本特征是、为之程称象形的心理过一个栩栩如生的林黛玉的脑看5.完《红楼梦》后中产生。______________ 。、_____ ___6.斯腾伯格把人的智力分成三元 _______ _、_____ ___三、判断说明题分;32分,说明(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20分)分,共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每小题51.暗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不断下降的过程。 2.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150%保持量最佳。3.过度学习 4.气质有好坏之分。四、简答题分)分,共24(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出解释。每小题6 1.什么是表象与想象?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内驱力、动机与诱因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五、论述题分)12.5分,共25(回答要点,并作出相应论述。每小题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请结合自己,论述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能力?2.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竞赛题目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目 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 2.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是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5.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A自由联想B显相联想C阻抗D移情 6.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B意识训练C家庭治疗D交朋友 7.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8.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0.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1.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12.下述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描述哪一个是最为准确的?(C) A当该病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人中症状会更严重一些 B发病的高峰期在中年或成年期后期(45岁以后) C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人早期 D在各个年龄组出现的概率均等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 1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2019年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汇总

2019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 1.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1)心理学个院校参考书目 0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大出版社。 《现代管理心理学》(第四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02北京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舒华张学民韩在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03深圳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淡蓝色封皮) 《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朱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底红皮)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底红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019年新版心理学模拟试卷与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 2. 个体在3~6岁处于()期。 A.童年 B.幼儿 C.少年 D.青年 3.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有经验引起相对()。 A.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4. .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 逐步减慢 C.先慢后快 D.逐步加快 6. 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7. 意识的()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8. ()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达成的欲望。 A.成就需要 B.交往需要 C.权利需要 D.进食需要 9.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10. ()是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即信息通过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从信息源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 A.信息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接受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理想 2.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垂体 B.脑 C.面神经 D.脊髓 E.脊神经 3.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 A.逻辑技能 B.动作技能 C.具体技能 D.抽象技能 E.智力技能 4. 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 A.纹理梯度

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 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 2、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特征中的 3、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的结果。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 品质称为意志的。 5、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主 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6、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的特性。 7、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8、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思维的是指个体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10、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被称 为。 11、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12、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 13、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 14、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分别是: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 1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实践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16、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看见蓝色觉得清凉,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现象。 19、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特征。 20、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这之前的心理学被 称为心理学。 17、当环境或任务发生了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 18、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是意志的的表现。 1、看小说时,我们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这个人的模样,这种心理活动是一 种。 2、人在感知活动中能够从周围环境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地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的原故。 3、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这是一种的心理现象。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 品质称为意志的。 5、人们常说“江山易移,禀性难改”,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的特性。 6、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7、和是思维的敏捷性两个重要指标。 8、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被称 为。 9、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的特点。 10、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 11、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12、,感觉、知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主观题

目录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 二、实验设计(一) (1) 三、实验设计(二) (2) 四、实验设计(三) (3) 五、实验设计(四) (8)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请阐述或简述某一人物的贡献(方法学&后续影响) 1. 费希纳 感觉测量;发展出了心理物理法 2. 冯特 心理学独立;实验法;培养学生;促进心理学诞生 2. 艾宾浩斯 高级心理过程;无意义音节;节省法;遗忘曲线;拓展领域 (二)请简述开展人类或动物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类:知情同意;退出自由;免遭伤害;保密 动物:人道;遵法;培训;减少不适感;不可替代才可伤害;麻醉;接受生命减少痛楚 (三)请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或文章的基本构成 课题选择和文献检索;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实验设计和实施;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标题或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被试、仪器和材料、程序、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和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结果分析和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脚注,附录等。 二、实验设计(一) 题目: 1.中度怎样诊断:要有判断标准;研究参与者要给出年龄;分组方法要给出(随 机分组);问卷的数据:信度、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训练时间要给出;组内设计则需要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第二章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请简述心理实验的特点 1. 操纵或控制变量; 2. 目的在揭示因果关系; 3. 严格的设计、程序 (二)请简述三种变量及相应的操控方法

1. 自变量:选择、操纵;操控:操作定义和处理水平(数量、间距和范围); 2. 因变量:行为结果、测量;操控:操作定义和标准(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3. 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有一定影响、控制;操控: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三)实验设计题1 考察陪审员行为中性别和体态吸引力偏见的实验。 1.请问最少有几个自变量? 2.并由此产生最多可能有几个主效应? 3.最多可能有几个交互作用》 参考答案: 1.最少有三个自变量:性别(男女)、体重水平(平均和超重);吸引力(吸引 力高低); 2.根据三个自变量可推测,3个主效应; 3.(2^n-n-1=8-3-1=4)四个交互作用,自变量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有3个,三 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有1个; (四)实验设计题2 说明本方案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给的内容很简单:自变量和因变量)注:这种类型的题目就是从自变量的划分和控制是否合理,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合理的角度来考虑。 参考答案: 1.自变量的选择: 5分钟和7分钟之间的界定依据不充分,有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可以选取刚学会和150%学会的时间。 2.因变量的测量: 10词词表有可能过于简单,没有反应时的测量。可以增加词量,测量反应时。(五)实验设计3 自变量:圆儿的个数、训练时间 问: 1. 请拟定该实验的目的; 2. 最好采用何种实验设计,如果有180个研究参与者该如何分配被试; 3. 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 4. 该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不同训练时间和任务难度对图形追踪正确率的影响; 2.(学习的任务往往有延后效应/学习效应/训练效应,不适合做组内设计)采 用组间设计,每组30人; 3.有两个组间自变量,训练时间3个水平、任务难度3个水平,因变量是自变 量; 4.因变量敏感性问题,存在天花板效应(4个圆儿的时候不同学习时间之间没 有差异)。 三、实验设计(二) (一)请简述三种实验的关系(紧紧抓住随机和控制)

2013年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七)

全真模拟试卷(七)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创始人是()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涂尔干 D.沛·西能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对人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4.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的年龄阶段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的() A.天才儿童 B.后进生 C.特长生 D.每个学生 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A.1958年 B.1982年 C.1990年 D.1995年 7.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在教室和校园以外开展,是为了() A.实践课堂所学的知识 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8.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 A.教学原理

B.教学程序 C.基本要求 D.教学模式 9.我国中小学生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0.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主要影响,一是表现在______上,二是反映在______。 12.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______和______的总和。 13.陶冶教育主要有人格感化、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4.教师的能力素养,一般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______能力;______能力;

基础心理学课程模拟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基础心理学》课程考试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基础心理学 模拟试卷 系 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概念题 1、感觉 2、思维 3、气质 4、学习动机 5、智力 二、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 2、大脑皮层分四个叶,即 、 、 和 。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 与视觉有关, 与躯体感觉有关。 3、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过程,观察力是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画家善于 记忆,数学家善于 记忆。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 。 6、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和 。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 和 。 7、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 、 和 。 8、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 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的体验。 9、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 、 和 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 装 订 线

三、选择题 1、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下列那项内容:() A、学习 B、反应 C、气质 D、技能 2、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最好:() A、33% B、78% C、100% D、150% 3、下列是一些学生的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需要层次最高:() A、舒适的学习环境 B、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C、在社会上受人尊重 D、搞小发明、小创造 4、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的()特点。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情感 5、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 B、记忆 C、观察 D、思维 6、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诞生于()年的比奈-西蒙量表。 A、1906 B、1905 C、1916 D、1915 7、小明解开了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A、美感 B、心境 C、激情 D、理智感 8、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9、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0、“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的反映。 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11、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3、指战员看军事地图,读者欣赏文艺作品时的想象是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