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设工程2010版计价依据综合解释》(二)

《浙江省建设工程2010版计价依据综合解释》(二)
《浙江省建设工程2010版计价依据综合解释》(二)

附件:

浙江省建设工程2010版计价依据综合解释(二)

一、《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

1、管沟土方回填工程量,是否需要扣除管道所占体积?

答:管沟土方回填,不分管径,均按实计算。

2、锚杆(土钉)钻孔孔径,定额是按多少考虑的?如设计孔径与定额不同时,如何调整?

答:定额仅适用于基坑围护的土钉墙,孔径按100mm以内综合考虑。孔径超过100mm,在150mm以内时,定额中的纯水泥浆、木质素磺酸钙和灰浆搅拌机、液压注浆泵的用量,按比例换算。

3、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及其有防水等特殊要求的内墙,设计要求采用止水对拉螺栓时,如何套用定额?

答:施工组织设计未明确时,每100平方米模板定额中的六角带帽螺栓增加85kg、人工增加1.5工日,相应定额的钢支撑用量乘以系数0.9。

4、设计采用螺纹钢筋作为箍筋时,定额如何套用?

答:普通钢筋制作安装定额按圆钢、螺纹钢分别编制,当设计采用螺纹钢筋作为箍筋时,其箍筋的制作安装套用圆钢相应定额进行换算。

5、何谓实腹和空腹钢构件,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实腹钢构件是指腹部构件能够在模型中参与承受轴力及弯矩(如H型钢柱等),如:H型钢柱、角钢、槽钢、工字钢、方管、矩管、箱形构件、T型钢、C型钢、Z型钢、圆管等;

空腹钢构件的腹杆或腹板不考虑承受轴力及弯矩,只对翼缘构件相对形状及稳定性起支撑作用,减少翼缘构件的计算长度(如格构式构件、蜂窝梁等)。如:格构式构件、桁架、蜂窝梁、腹板连续开孔并且无补强的梁柱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腹板在轴线方向有否断开或减弱,有则是空腹构件,反之则是实腹构件。如下图示:

6、需勘误的内容

(1)上册P.68页,定额2-132、2-134中的轻便钻孔机XJ-100台班单价为84.9,定额机械费分别为138.82、281.87,定额基价分别为1627、2070,分别更正为:台班单价为149.53,定额机械费为192.46、496.44,定额基价为1681、2284。

(2)上册P.84页,定额3-13和3-14表头中的“混凝土实心砖基础”增加一栏规格,分别为240和190。

(3)上册P.173附注,“阳台、雨篷支模高度超高时按板定额计算”,更改为“阳台、雨篷支模高度超高时,按板的超高定额计算;有梁时,展开计算并入板内工程量。”

(4)下册P.107,定额12-5中项目名称“水泥砂浆”更改为“石灰砂浆”,材料表中的水泥砂浆1:2.5(单价:210.26元/m3)改为石灰砂浆1:2.5(单价:206.86元/m3),定额基价及定额材料费相应调整为定额基价908元;定额材料费238.73元。

(5)下册P.110,定额12-21中的材料“铝合金T型龙骨H=22”的计量单位为“m”、单价为3.50元,分别应更正为“m2”、12元;同时,定额的基价、材料费分别应由1589元、874.74元,更正为2490元、1775.74元。

(6)下册P.162,工程量计算规则第四条附表(二)其他金属面工程量系数表内第三行的项目“操作台、走台、制动梁、钢梁车档”,更正为“操作台、走台”。

二、《浙江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

需勘误的内容

(1)市政工程第二册道路工程定额2-157~2-166中的沥青碎石(黑色)含量分别调整为8.739、10.924、13.109、15.294、2.185、8.739、10.924、13.109、15.294、2.185,定额材料费和定额基价按下表作相应调整:

(2)市政工程第四册隧道工程定额4-1~4-24、4-31~4-36中的轴流风机100kW改为轴流风机30kW,台班单价为158.83元,定额机械费及定额基价按下表作相应调整。

三、《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

1、电气安装工程中,管内仅穿钢丝不穿导线时,该如何套用定额?

答:管内仅穿钢丝不穿导线时,套用以下补充定额。

工作内容:扫管、穿引钢丝。计量单位:100m

2、电气安装工程中,利用建筑物主筋作为引下线且主筋采用钢套筒连接的,定额如何套用?

答:套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定额4-807利用建筑物主筋引下子目,基价乘以系数2.0,其跨接不再另外计算工程量。

3、户内干包式电力电缆头制安不装终端盒时如何套用定额?

答:干包电缆头不装“终端盒”时,称为简包电缆头,适用于一般塑料和橡皮绝缘低压电缆。套用4-644~646定额时,取消未计价主材“电缆终端盒”。

四、《浙江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

1.定额编号1-308散播是指什么?

答:该定额名称有误,“散播”应更正为“散铺”,同时将本页附注中的“散播”更正为“散铺”。

五、《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费用定额》(2010版)

1、单独发包的打桩工程如要求做围护桩时,如何套用费率?

答:单独发包的打桩工程如要求做围护桩时,其围护桩并入打桩工程项目套用专业打桩相应费率。

2、小区内道路施工套用何专业工程费率?

答:需要市政道路专业施工资质施工的小区道路工程,按市政工程道路相应费率执行。

3、使用《浙江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2003版)》时,施工取费如何计算?

答:由于2010版计价依据未编制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2011年1月1日以后的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使用2003版《浙江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时,施工费用的取费基数及费率仍按2003版计价依据的规定计算。由于03定额与10定额之间存在定额水平差,对应《浙江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2003版)》的市场人工信息价,可按当地市场人工信息价乘0.95系数作为《浙江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2003版)》的市场人工信息价。

4、2010版计价依据未编制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请问房屋修缮工程如何计算造价?

答:2010版计价依据未编制建筑工程、仿古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的修缮定额,为方便计算,建筑工程、仿古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的修缮项目,经双方约定,可按2010版相应预算定额项目的(人工费+机械费)乘1.15系数后计算其直接工程费及施工技术措施费,施工取费按2010版费用定额的相关规定计算。

二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的力。 2.向里(推)能把门打开,向左边(拉)能把窗户打开。当你力气(小)的时候会推不动箱子。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物体发生形状的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 3.用力拉橡皮泥,橡皮泥会发生(形状的变化)。5.用力压,能把橡皮泥压(扁);拉一拉,可以让橡皮泥变成(长条形),接一搓,橡皮泥会变成(圆圆)的形状。 6 .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体积或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7.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8.我们对物体用力,再慢慢去掉所用的力,会发现有的物体(能)恢复原样,有的物体(不能)恢复原样。 9. 打开门,关上窗,(推力)(拉力)来帮忙:力的作用效果多,会让物体(变形状)。 10.春天来了,(燕子)开始筑巢了,天气变得(温暖),柳树抽出(新枝),农民伯伯下地(耕种)了。 11.大雁会在春天飞向(北方)。 3.春天(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12.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 2.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13.(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 14.夏天天气(炎热),动物(活跃),植物(茂盛)。 15.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16.我们在夏天经常穿(浅色单薄)的衣服。 17.(春风)徐徐,繁花似锦;(夏日)炎炎,绿树成荫。 18.蚂蚁跑来跑去,他们生活在(土壤)里。 19.生活在土壤里的有(蚯蚓),(蚂蚁),(田鼠)等动物。 20.我们应该(爱护)动物。 21.蚂蚁是非常小的,我们可以利用(放大镜)来观察蚂蚁。 22.校园的植物都生长在(土壤)里。 2.小草生长在土壤里,并需要(浇水)。 23.植物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 4.小草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和养分 24.我们种豆子需要经过(松土)、(浇水)、(浸种)、(播种)、(出苗)等步骤。 25.通过对植物进行(浇水和不浇水)、(黑暗和阳光)的对比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与(阳光)。 26.对比试验是指设置一个(实验对象),两个或两个以上(干扰因素),通过比较得出不同因素对此实验对象的影响。 27.你在西,我在东,(方向)必须要讲清;要想准确说(位置),离得远近须说明。 28.早晨太阳在(东方),我的左边是(北),教学楼在我的北边。 29.我们看地图时,首先应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0.我们可以通过(参照物)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31.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 (参照物) 、(方向)和(距离)。 32.我们可以通过建立 (坐标轴) 确定方向和距商。 33.做好一名导游首先要掌握景点的(位置)和(方向)。 34.导游主要工作内容为引导游客感受山水之美,解决旅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并给予游客 (食)、(宿)、(行)等方面的帮助。 35.画图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原则。 36.我们画校园图需要用的工具有(白纸)、(铅笔)、(橡皮)、(直尺)。 37.(校园模型)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描述校园。 38.我的校园什么样,观察(位置)和(方问);绘制准确(平面图),做出模型真漂亮。 39.我们经过(剪操场)、(捏花坛)、(画房屋)、(做国旗)、粘在(底板)上,最终完成校园模型。 40.如果我们的模型还有物体位置不够准确等缺点,我们应该继续(改进)。 41.制作校园模型我们需要(胶水)、(彩带)、(剪刀)、(卡纸)、(颜料)、(胶帯)、(铅笔)等材料。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教学措施: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光明山小学刘瑜 2018.9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工具: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桌椅、铅笔、橡皮等 2、常见的工具的功能及用途: 剪刀的特点及用途:剪刀有两个刀刃,两刃交错可以开合,是剪布、纸、绳等的片状或线状物体的便捷工具。 3、剪刀与刀和钳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刀都有刀刃 钳子能绕固定轴转动,省力 不同点 刀只有一个刀刃,且没有支点。剪刀有两个刀刃且有支点钳子的头部厚重,未开锋。剪刀刀刃锋利 3、一般拧螺丝时,多数螺丝是往右拧时是紧,往左拧是松即顺时针是拧紧,逆时针是松 4、连线 十字螺丝一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六角螺丝 一字螺丝刀扳手、活口扳手十字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刀 5、举例说出常见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工制造的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 提供了很多便利。 7、纸的制造过程:木屑——制浆——抄纸压光——纸张 8、举出废物再利用的例子: 废旧的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以及废掉的电池、手机、电脑都可以再利用

8、秋、冬季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秋季天气变凉了,人们都穿上长袖长裤了,谷子、玉米、南瓜等 很多农作物都成熟了,人们还可以收获苹果等食物。很多树叶开 始变黄或者变红,大雁南飞,蝴蝶也不见了。 冬季天气寒冷,还会下雪,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衣服。熊、蛇、 青蛙等动物开始冬眠。落叶树木开始休眠,常绿植物生长减慢, 草木枯黄。 9、常见的磁铁的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磁 铁可以直接或者隔着一段距离吸引含有铁、镍的材料。 10、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若一块磁铁摔断了每一段仍 然存在着两个磁极。若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形成新的磁铁,这 块新磁铁仍然存在两个磁极。 11、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静止后两段分别指向南北,指南的一 端叫做南极,也叫 S 极,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也叫 N 极。 12、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左右两端,环形磁铁的磁极在上下两面。 13、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14、指南针里的指示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标有红色或 者其他特殊标记的一端是N 极,指向北方。 15、在使用指南针时要先把指南针水平静置,等待指针停止转 动,然后转动底盘,让“北”与N 极重合,最后根据刻度,确定 周围方向,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2018年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尬藏的是什么? 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五、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教学重难点: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教学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教,、学生动手实验 2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结论。.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师巡回指导。三、汇报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 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四、拓展延伸气体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师总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鱼就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教学目标: 1、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2、尝试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教学重难点: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教学准备:清水、盆、沐浴乳、洗洁精、肥皂、洗发乳、塑料管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 1、游戏“抓泡泡”引入。这泡泡是从哪来的吗?是老师做的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吹泡泡

二年级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科学知识点.doc

二年级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科学知识点 【篇一】 青少年,向烟草说不 5月26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北京十一学校举办了以“不吸烟我健康我时尚”为主题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青少年控烟活动。 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吸烟率为6.9%,尝试吸烟率为19.9%,还有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的危害。青少年正处在发育时期,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对他们的危害更大。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伴随一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李浓副司长指出,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控烟工作,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政府、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控烟政策,建设控烟支持性环境,加强控烟健康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控烟的社会氛围。 据记者了解,自2016年始,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试点建立青少年志愿者团队,通过志愿者联盟组织开展控烟活动,让学生成为控烟活动的主体。今年,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于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了“全国青少年控烟志愿者联盟”,呼吁青少年加入,参与控烟志愿者的控烟活动,开启了全国青少年控烟的新篇章。

李浓认为,组建青少年控烟志愿者联盟,目的就是动员更多的青少年行动起来,除做到自己不吸烟外,还鼓励他们承担控烟的社会责任,推动青少年控烟工作,培养学生担当精神。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孙佳妮认为,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因为烟草而导致的疾病,如果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做,这个数字只会呈指数上升。 中国减少烟民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全世界减少烟民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因为中国烟民占全球的1/3,烟草消费占全球的44%,中国的控烟做好了,不仅保护了国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全世界的巨大贡献。由于烟草业的营销和广告,把烟草包装成时尚、酷炫、优雅的代名词,让其成为了青少年炫耀的装饰品,并且*青少年更多的关注。不管烟草业如何变换花样进行营销,也不管烟草如何强大,只要大家有敢于直面烟草及二手烟危害的勇气及投身于控烟活动中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带动更多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一个无烟的未来,希望志愿者们敢于向烟草说"不"。期待今后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控烟队伍,出现在控烟的舞台上,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控烟队伍增加新生力量,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篇二】 2018年5月25日是第12届“5·25全国护肤日”,在5月25日召开的2018护肤宣传日主题活动上,中国医师协会发布“清洁、保湿、防晒”指南的科普解读版,向公众推广、传播正确的护肤知识。活动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承办。 每天都在洗,你洗对了吗?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学计划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学计划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科学

2019-2020年度二年级科学(上)整体备课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院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溶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本课教材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示例聚焦一类比举证一提炼概念一判断检验—拓展迁移”的活动流程,建构溶解概念,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对比实验、制作与调试等技能。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本课教材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思路,布设“兔子的反应”“蜗牛的反应”“有趣的动物反应”三课,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对比实验、描述等技能。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类比人的眼、耳、鼻、舌等感官功能,观察发现兔子感知环境的特点再针对蜗牛的不同感官,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各自的功能,最后采用观察交流会的方式,驱动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感官功能及对环境的反应,让学生体会到了解这些反应对更好地关爱和饲养动物的意义。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是儿童经常感知的天体,教材中布设“发光发热的太阳”“看太阳认方向”和“变化的月相”三课,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太阳和月亮,发现并应用其特征、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收集证据、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一课旨在引领学生寻找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和太阳对动植物、人类的影响的证据,体会阳光对生命的意义;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依据太阳晨升晚落与东南西北的方位关系,学会“看太阳认方向”,为下一单元描述物体的位置做好铺垫;第三课旨在引领学生有计划地长期观察月相,自主发现并描述月相圆缺变化的特点。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教材中布设了由定性到定量描述物体位置的两课它在什么方位”和“它有多远”,用“小猫在哪里?“旗杆在哪里?”等活动引领学生描述物体的方位、远近,抽象归纳位置描述的要素,用“小兔子吃萝卜“找地雷”等趣味游戏,驱动学生自主运用前面的方法描述位置,判断位置 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教材创设“没有尺子测量课桌长度”的需求情境,驱动学生重演尺子科技发展史中那些关键的步骤:身体尺一物品尺一标刻度的尺子一统一长度标准一现代尺子,引领学生了解尺子技术发展史,感悟“统一标准”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测量、制作、评估等技能。 教学建议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观察要求,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推拉游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但要逐步过渡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一些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特征。教材按概念建构的认知流程:“示例聚焦(“推手”与“拔河”游戏)一一类比举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一归纳提炼(初步认识什么是推力、拉力)→拓展迁移(寻找生活中的推力与拉力的例子)”,同时按由近及远、由自身直接体验到间接观察的顺序(“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探究过程,引领他们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体验中觉察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可能存在关联,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第一个活动(“推手与拔河游戏”)包含两个小活动,一是推手游戏,感受推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二是拔河游戏,感受拉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与体会推与拉的作用效果的异同;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并比较、分析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接着用场景讨论图,引导学生在调取已有的感知经验基础上,加以梳理和提升,初步建立推力与拉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前一活动的拓展迁移,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片,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图中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

力还是拉力。在四幅图片中有两幅有人出现,还有两幅图片则完全没有人出现,旨在引领学生类比推理物体对物体的“推、拉作用”,逐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关注力的共同特征“相互作用”",隐性渗透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改变运动”“改变形状”,加深对“力”的认识,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 活动1是活动2的铺垫,建议活动1教师定位于“教”和“扶”,活动2教师定位于“扶”和“放”。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 的相同与不同。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认识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重点: 体验并感悟用力的感受,并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 四、教学难点: 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安全、有序的教学组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 1、小小工具用处大,生活处处需要它。 2、怎样才能把纸整齐的分开?用小刀割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切开。在这个过程中小刀、剪刀、裁纸刀都是工具。 3、剪刀的种类可真多,有常用的剪刀、理发剪刀、花边剪刀,它们都有两个刀刃,但刀刃形状不一样。 4、剪刀的特点:有两个刀刃;中间有轴,可以开合;用来剪东西。 5、用剪刀尖剪细叶,用花边剪刀剪花边。刀刃锋利,注意安全! 6、螺丝的用处可真大,用螺丝和螺母可以把有孔的带条连接起来。 7、螺丝的种类很多,有十字螺丝、一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内三角螺丝、六角螺丝。 8、用扳手可以拧六角螺丝,用钳子也可以拧六角螺丝。 9、十字螺丝要用十字形螺丝刀固定。 10、人工制造的产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11、拧螺丝的步骤是握住、插紧、拧动。 12、拧螺丝时向右为拧紧,向左为松开,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13、山水草木,秀出自然世界。舒适便利,智造人工生活。 14、树是自然生长的,小草是自然生长的,绿萝是自然生长的。塑胶地面是人工制造的,衣服也是人工制造的。 15、大自然里有山,有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等,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 16、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

17、木屑可以造纸,造纸的过程是:木屑、制浆、抄纸压光、卷纸、纸张。 18、用废纸作原料可以制造再生纸。 19、秋风吹,树叶飘;冬天到,穿棉袄。 20、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大雁排着队飞走了。 21、暑假时我们穿短袖衣服,秋天到了,我们开始穿长袖衣服了。 22、我们可以用美丽的树叶制作好看的书签和小贴画。 2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4、玉米、苹果、南瓜等都是我们的美食,它们都在秋天成熟。 25、秋天的收获按用途可分为食物原料和纺织原料。 26、食物原料有玉米、稻谷、南瓜、柿子、梨等。纺织原料有棉花、亚麻。 27、一年四季收获多。春天摘樱桃,夏天摘西瓜,秋天收谷子,冬天收白菜萝卜。 28、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小虫子不见了,树叶飘落了,动物冬眠了。 29、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冬天的特点不尽相同。昆明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上海比较冷。哈尔滨非常寒冷。 30、冬天游戏趣味多,比如做冰灯、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溜冰等。 31、磁铁按形状分可以分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 32、磁铁形状真不少,吸引物体本领高。转来转去指南北 ,相吸相斥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 推拉游戏 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认识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教学重点: 体验并感悟用力的感受,并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 教学难点: 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似与不同;安全、有序的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 活动1 “推手”与“拔河”游戏 第一个游戏的名字“推手”游戏,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怎么做呢?先请两名同学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两人面对面站立,同时后退一步,并伸出自已的 右臂,掌心相对。老师说“开始”后,两人同时用力推。在这个游戏中谁的脚先 移动,谁输;谁的脚后移动,谁赢。比一比谁更有力气。 可以多比几次,在推的过程中,体会下你胳膊的感受。 刚オ我们在“推手”游戏中用的力叫——推力。大家一起说一下——推力。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 第二个游戏的名字叫“拔河”比赛,同样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同时需要 根小木棍。怎么做呢?先请两名同学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两人面对面站立,同时后退一小步。两人分别伸出右手握住小木棍的两头。老师说“开始”后,两人

同时用力拉。在这个游戏中谁的脚先移动,或者木棍先离开手,谁输;谁的脚后移动,或者木棍后离开手,谁贏。比一比谁更有力气。 可以多比几次,在拉的过程中,体会下你胳膊的感受。 刚オ我们在“拔河”游戏中用的力叫——拉力。大家一起说一下——拉力。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拉力 讨论:;通过两个小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力和拉力,与周围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在推和拉时,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力。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你用力推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你用力拉木棒的时候木棒又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有了这些活动感受后,你对“力”有什么认识? 活动2 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你会判断吗?看看书中这些场景中,哪些地方有推力或拉力的作用?说一说这些カ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汇报交流:逐一说说图片中什么地方用到了什么カ,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并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巩固;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片分析(机动,灵活处理) 六幅图片,将属于推力的用红色笔圈出,属于拉力的用蓝色笔圈出。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知识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0e963991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填空 1.磁铁包括()磁铁、()磁铁、()磁铁。 2. ( )又叫磁石,磁石吸铁就像慈母拥抱自己的孩子,因此磁石原写作()。 3. 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还能吸( )和()。 4.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 5.磁铁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6.磁铁隔着()也能吸铁。 7.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磁力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铁有( )个磁极,()个磁极磁力最强。 8.无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个磁力最强的地方。条形磁铁的()吸引力最强。 9.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 10.两个磁极接近,有时(),有时()。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1.磁极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指南针由()和()组成。 12.磁铁有两个极,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北极用字母()表示,南极用字母()表示。 1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的特点制成的。 14.()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九百多年前,我国海船已经用()导航。 15.握住磁铁的磁极位置( )摩擦钢针,多摩擦几次,能使钢针变成()。 16.磁针穿过吹塑纸()次,就可以把磁针与吹塑纸装在一起。 17.我们把磁铁两个相同的磁极叫(),把两个不相同的磁极叫()。 18.把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级(),异极()。 19.我们把磁铁指北的磁极叫(),磁极指南的磁极叫()。 20.不接触小车,用磁铁既可以把它()过来,又可以把它()出去。 2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 )。生活中常见的带有磁铁的物品有()、 ( )、()等。 22.磁悬浮列车的列车和轨道上都装有(),利用(),列车就悬浮在轨道上了。 23.我们在许多方面(),又在一些地方()。 24.人体可以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观察身体,比如()胳膊,可以感觉到骨头的存在。 25.我们可以利用()、()、()、()、()来发现和感知。 26.()、()、()、()和()、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7.利用(),我们能进行(),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28.在游戏中,我们经常用到()、()、()、()()等器官。 29.每个人对刺激做出的反应速度快慢()。 30.我们出生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说话,并在不断()。

20189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计划资料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 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 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 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 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 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 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 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 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 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 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 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 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 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2)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填空 1.磁铁包括()磁铁、()磁铁、()磁铁。 2. ( )又叫磁石,磁石吸铁就像慈母拥抱自己的孩子,因此磁石原写作()。 3. 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还能吸( )和()。 4.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 5.磁铁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6.磁铁隔着()也能吸铁。 7.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磁力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铁有( )个磁极,()个磁极磁力最强。 8.无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个磁力最强的地方。条形磁铁的()吸引力最强。 9.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 10.两个磁极接近,有时(),有时()。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1.磁极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指南针由()和()组成。 12.磁铁有两个极,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北极用字母()表示,南极用字母()表示。 1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的特点制成的。 14.()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九百多年前,我国海船已经用()导航。 15.握住磁铁的磁极位置( )摩擦钢针,多摩擦几次,能使钢针变成()。 16.磁针穿过吹塑纸()次,就可以把磁针与吹塑纸装在一起。 17.我们把磁铁两个相同的磁极叫(),把两个不相同的磁极叫()。 18.把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级(),异极()。 19.我们把磁铁指北的磁极叫(),磁极指南的磁极叫()。 20.不接触小车,用磁铁既可以把它()过来,又可以把它()出去。 2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 )。生活中常见的带有磁铁的物品有()、 ( )、()等。 22.磁悬浮列车的列车和轨道上都装有(),利用(),列车就悬浮在轨道上了。 23.我们在许多方面(),又在一些地方()。 24.人体可以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观察身体,比如()胳膊,可以感觉到骨头的存在。 25.我们可以利用()、()、( )、()、()来发现和感知。 26.()、()、()、( )和( )、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7.利用(),我们能进行(),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28.在游戏中,我们经常用到()、()、()、()()等器官。 29.每个人对刺激做出的反应速度快慢()。 30.我们出生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说话,并在不断()。 31.我们可以通过()、()、和()来发现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的生长。 32.()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身体的表面。 33.()可以从外界接收到冷、热、痒、痛、触、压等大量信息并向()汇报。 34.(皮肤)是一个良好的保护罩,能阻挡水、尘土、病菌和有害光线。 35.()是人体的(),可以凭借出汗等来调节体温。 二、简答 1.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 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子。 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有: 磁铁不能吸引的物体有: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 的是什么? 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 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 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 →微粒→"化"在水中。五、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 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 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教学重难点: 观察溶解现象, 了解溶解过程教学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 否溶解?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7 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入学教育 1、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重新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3、总结上期考评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发新书。 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 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 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

第一单元溶解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 28 课题1、它溶解了吗?第1课时总2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STSE 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 活的自主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把看 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 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 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 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 师相机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 2 :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 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

2020小学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范文精选

【篇一】 预防青少年近视 6月1日召开的“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毛群安局长指出,近视目前已成为青少年儿童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检出率一直在上升,低龄化趋势明显,峰值年龄提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晓芃副主发布了2017北京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2.84%的学生报告课桌椅高度从未调整过;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家学习时,不能做到台灯和房间照明同时使用;43.41%的学生报告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间超过20分钟;体力活动一周内能达到5天及以上的仅有8.07%。 根据调查结果,报告的建议是: 1、加强学校教室物质环境检测,提高学生课桌椅符合率。近三年来,北京市疾控中心每年制作身高课桌椅尺不干胶发放到各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张贴一张身高课桌椅尺,让学生主动调整使用符合自己身高的课桌椅。 2、增加户外活动时长。那上孩子白天看书学习时,尽量使用自然光源,晚上看书学习时,要使用台灯和房间照明灯。多接触阳光,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避免长时间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 建议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设备,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 4、家长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注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一、二年级应使用2号、3号字,小学三、四年级应使用3、4号字,其他年级应使用小4号字。 5、保持适宜的用眼距离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大于30厘米,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大于50厘米,与电视的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5倍。 专家表示,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可能导致多种致盲性并发症。2015—2016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57%,这距《“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的目标尚有差距,同时,北京市个别区视力不良检出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 毛群安认为,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要多措并举,实施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专业机构“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控策略。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5.1做尺子

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第一课做尺子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如拃、小方块、小木棍、硬纸条等)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设计、制作测量工具),并完成任务。 2.技术和工程 能口述制作尺子的需求目的;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口述做尺子的想法;能模仿或按图示方法学做一把尺子。 3.科学态度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自己的尺子,培养创新意识。 4.STSE 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尺子的发明史,了解尺子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方块、小木棍、硬纸条(长短不一样若干)、木条、塑料条、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读一读:比高矮,测短长,做尺子,来帮忙。 (二)新课学习 1.测量桌面的长度 (1)学习古人,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例如:用手测量课桌,看看有几拃。 (2)讨论:大家量的都一样吗?为什么呢? (3)思考: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

(4)引导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的含义。 (5)出示小方块和小木棒,各小组可自行选择测量单位,测一测,量一量。 (6)思考:怎样做才方便测量? 2.制作尺子 (1)明确任务:用小方块或小木棒制作尺子,十个刻度作为一尺。 (2)制作指导:把10个小方块或10根小木棍放在硬纸板上连直,以1个小方块的边长或1根小木棍的长度为一个刻度,在硬纸板上依次画出十个刻度,用小剪刀减去硬纸板上多余的部分。 (3)展示尺子。 3.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科学书的长和课桌长,并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用“×个小方块”或“×根小木棍”表示。 (2)讨论:大家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三)整理,下课。

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

第一单兀磁铁 第一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1、磁铁有各种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3、通常情况下、物体由铁制成或其中含有铁的成分、磁铁、 镍(ni耳、钻(g?都能被磁铁吸引。 4、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第二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在磁铁与物体的中间放置一张纸、一块布或一片玻璃,磁铁对物体仍然有吸引力。 3、磁力看不到,摸不着,但和推力、拉力一样,是确实存 在的力。 4、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2、我们把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3、磁铁不同部位磁力有强有弱,在磁极处的磁力最强。(磁铁两端磁力最强) 4、无论是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还是其他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5、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磁铁具有两个磁力最强的部分。

第四课、磁极与方向 1、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2、用悬挂法探索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指示方向。 3、磁铁的红色部分代替磁铁的北极,表示地球的北方。蓝色部分代表磁铁的南极,表示地球的南方。 第五课、做一个指南针 1、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利用磁石制造出能够指示方向 的仪器一一司南。900多年前,出现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后来,人们把磁针和方位盘结合在一起,制造了罗盘,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2、(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仪器。 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一一(司南)。 4、利用磁铁来(磁化)钢针,以制成磁针。 5、指南针使用方法:①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 南(5)、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6、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 (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7、磁铁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