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邵阳市新邵县第一中学尹建平

一、教材简析

本课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上承秦朝, 下启明清,, 点多面广, 于是我在明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 既体现了古人的政治智慧, 又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且, 直到现在, 这些制度对中国的政治运行规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等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难点: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这个比较抽象和复杂, 需要分析、概括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我在教学中注重史实的归纳概括, 帮助学生理解渗透,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影视片段, 文字、图片等情景材料。

2

☆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古人的政治智慧。

☆认识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和创新对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性。

☆思考现代社会应怎样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 情境教学法, 材料分析法, 讨论探究法。( 力求教与学和谐发展。)

四、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特色:

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环节: 力求课堂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有特色。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小结提升; 练习反馈。

教学特色:

创设情境独具匠心; 选择材料新颖恰当;

探究活动精心设计; 联系现实贴近生活。

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情景导入。制度文明之探索

五千年中华文化, 两千年制度文明……

学习新课: 三大版块

3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板块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用关键词梳理线索, 充分利用史料,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 把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 养成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一: 推恩令 ( 汉)

出示材料, 要求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思考。

汉高祖确立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为什么要搞双轨制?留下了怎样的后患?

材料一

汉兴之初, 海内新定,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于是剖裂疆土, …然诸侯原本以大, 小者淫荒越法, 大者睽孤横逆, 以害身国。

知识清单: 制度: 郡国并行制

原因: 历史—吸取秦亡的教训

现实—汉初形势

后患: 王国问题

汉武帝时: 同样设计了三道问题, 措施? 内容? 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材料二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 实分其国, 不削而稍弱矣。”

知识清单: 措施: 推恩令

内容: 政治体制上实行强干弱枝

4

作用: 削弱王侯权力

关键词二: 藩镇割据( 唐)

播放安史之乱视频, 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思考:

”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其实质是什么?

知识清单: 原因: 节度使权力大, 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

实质: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然后出示图片: ”安史之乱”后, 星罗棋布的藩镇, 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安史之乱的后患。

关键词三: 强干弱枝 ( 北宋)

首先引领学生角色体验:

出示宋太祖问话: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

教师设问: 为什么? 怎么办? 你的主意……

学生自由讨论, 模拟文臣、武将, 帮宋太祖出主意。

最后教师出示宰相赵普的建议: ”此非她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因此治之, 亦无她奇巧, 惟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然后看漫画思考: 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何影响? 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归纳概括

在此基础上思维延伸:

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