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硝酸银

英文名:Silver nitrate

分子式:AgNO3

分子量:169.87

CAS号:7761-88-8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化学类别:销酸盐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结晶,有苦味。

主要用途: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能腐蚀塑料、橡胶和涂料。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

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收集回收。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高燥清洁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硫、潮湿物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防护措施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0.5mg/m3

美国TW A:OSHA 0.01mg[Ag]/m3;ACGIH 0.01mg(Ag)/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戴口罩。NIOSH 0.25mg/m3:连续供气式呼吸器、动力驱动带高效微粒滤层的空气净化呼吸器。0.5mg/m3:高效滤层防微粒全面罩呼吸器、自携式呼吸器、全面罩呼吸器。10mg/m3: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高效滤层防微粒全面罩呼吸器、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性质

熔点:212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4.35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临界温度(℃):分解温度(℃):440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还原剂、强碱、氨、醇类、镁、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50mg/kg(小鼠经口)

LC50:

致突变性DNA抑制:小鼠腹腔20g/kg。

生殖毒性大鼠皮下最低中毒剂量(TDLo):13590μg/kg(雄性交配前用药1天),对睾丸、附睾和输精管有影响。小鼠皮下最低中毒剂量(TDLo):13590μg/kg(雄性交配前用药30天),对睾丸、附睾和输精管有影响。

第十二部分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

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再生,以便重新利用。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UN编号:1493

危险货物编号:51063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1

包装类别:Ⅰ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再装入金属桶(罐)或塑料桶(罐)外木板箱。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化学危险品

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化学危险品一、化学危险物品分类说明 (1)爆炸品 此类物品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性能。当受到高热、震动、摩擦、撞击等外加作用或与酸碱等物品接触、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 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气体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 按其性质,分为四项: ①点火器材包括异火索,点火绳等; ②起爆器材包括异爆索,雷管等; ③炸药及爆炸性药品包括三硝基甲苯(梯恩梯),硝化甘油混合炸药,黑火药,硝铵炸药,叠氮化钠等;

④其他爆炸品包括猎枪子弹,礼花炮和爆竹(鞭炮)等。 (2)氧化剂 此类物品具有强烈氧化性能,具体品种之间还可能互有抵触。除部分有机氧化剂外,其本身虽不燃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受摩擦、震动撞击、高热或遇酸碱的物质,在受潮,接触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以及和性质有抵触的物品混存时,即能分解,发生燃烧和爆炸。 按氧化剂的性质将之分为四项: ①一级无机氧化剂包括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氯酸盐及高氯酸盐(如氯酸钾、氯酸钠、高氯酸钾、高氯酸钠等),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硝酸盐(如硝酸钾、硝酸钠等);

②一级有机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和硝酸的有机衍生物(如过氧化二苯甲酰、硝酸胍等); ③二级无机氧化剂包括重铬酸盐、亚硝酸盐(如重铬酸铵、重铬酸钾、重铬酸钠、亚硝酸钾、亚硝酸钠等); ④二级有机氧化剂包括过醋酸、土荆芥油等。 为了贮存上的安全、在上述划分二级四项的基础上,再划分为七个小项: 甲过氧化氢的无机衍生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 乙氯酸盐、溴酸盐、碘酸及高碘酸盐、高氯酸盐等; 丙硝酸盐(硝酸铵单存); 丁高锰酸盐及重铬酸盐;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装置、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储存场所,以及大于或等于l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安全间距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办公生活区、电力线路、相邻工矿商贸单位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以及大于或等于lO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管道,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定期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类、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甲类气体或甲类、乙A类液体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有毒且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或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l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银)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硝酸银 英文名:Silver nitrate 分子式:AgNO3 分子量:169.87 CAS号:7761-88-8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化学类别:销酸盐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结晶,有苦味。 主要用途: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能腐蚀塑料、橡胶和涂料。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 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40-91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品和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2)生产场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

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6、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甲酸)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甲酸)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甲酸蚁酸 英文名:formic acid 分子式:CH2O2 相对分子质量:46.03 CAS号:64-18-6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有机酸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0.0%;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脸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可燃闪点(℃):68.9(开杯) 爆炸下限(%):18.0 引燃温度(℃):410 爆炸上限(%):57.0 最小点火能(mJ) :0.6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但用水保持火场容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硝酸银分子式: AgNO3 分子量:169.87 英文名: silver nitrate UN编号:1493 CAS号:7761-88-8 危规号: 51063 危险性类别:5.1类氧化剂。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熔点:212℃ 相对密度(水=1):4.35 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444℃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 微溶于乙醚。 临界温度:无意义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 肤接触、眼睛接触 急性毒性: LD50 :50 mg/kg(小鼠经 口)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 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 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 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禁忌物强还原剂、强碱、氨、醇类、镁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 作总结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一年一度认真总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今后的安全生产管理一定会带来莫大的收获,据此,以下以三个标题总结201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当否请批评指正。 一、以法律、法规为武器,用安全生产知识武装员工头脑。 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和监管,必须注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教育,学会用法律、法规为武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务必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收获,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做法是: 1、利用安全月活动,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35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收入40%-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险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通过该条款学习,使企业老板首先意识到抓企业生产必须抓安全生产,从而增强了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 该条例中第36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收入的60%-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做伪证或者指使他人做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66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 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 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

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硝酸银 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的特性 标识中文名: 硝酸银 CAS号: 7761-88-8 分子式: AgNO3 危险性类别: 英文名: silver nitrate 危险货物编号:51063 化学类别: 相对分子质量: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熔点 (℃) 212 相对密度(水=1) (纯品) 沸点(℃)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车间 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TWA OSHA mg/m3 前苏联MAC(mg/m3)美国TLV-STEL ACGIH 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 康 危 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稳定性稳定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危险 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 可燃物着火时,能助 长火势。受高热分解, 产生有毒的氮氧化 物。 灭火 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泄 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 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体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程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 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品和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 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2)生产场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 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6、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 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7、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 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8、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并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

硝酸银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银 化学品英文名:silver nitrate; lunar caustic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硝酸银7761-88-8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 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 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 沸溅。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 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 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 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 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 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 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 TLV-TWA(mg/m3): 0.01[按Ag计]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知识试题

2004年度昆明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竞赛试题之三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100例 分数: 姓名: 单位: 部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日期为2002年()。 A、2月4日 B、1月9日 C、3月15日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指的危险化学品,按理化性质及危害可划分为()大类。 A、6 B、7 C、8 3、危险化学品的()和标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A、商标B、包装C、颜色 4、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时候,为防止撞击、摩擦、滚翻、拖拉,避免使用()工具,装卸机械有防止火花产生的设施。 A、橡胶 B、塑料 C、金属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实施日期为2003年()。 A、5月19日 B、7月1日 C、9月1日 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的,责令改正,并处()的罚款。 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7、日常生活需要的且购买量不超过()克(或毫升)(有特殊限量的除外)的零星危险化学品,可直接向经营企业购买。 A、500 B、1000 C、1500 8、载客的火车、船舶、飞机机舱()装运危险化学品。 A、可以 B、可以少量 C、不得 9、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市区时,中途()。 A、可以到加油站加油 B、可以把车存在停车场 C、不得随便停车 10、以下危险化学品中,()可以在露天贮存。 A、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的 B、遇潮能发生化学反应的 C、遇火、热、潮不能引起化学反应,不产生有毒气体的 11、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的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 A、劳动保护用品 B、安全监测仪器 C、手提消防器材 12、“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不仅是化学品()的具体执行部门,也是国家化学品管理的技术保障机构。 A、质量监督 B、消防监督 C、登记注册 13、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可被处()的罚款。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4、应在危险化学品包装上拴挂或加贴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

编号:CZ-GC-00425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General procedures for safe produc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s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品和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2)生产场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6、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7、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一、填空题 1、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 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全员每 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并与相应的职务、岗位匹配。 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其他主要负责人)是 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 3、岗位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了解本岗 位的职业危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 业和撤离危险场所。 4、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检查监督和考核奖惩机制,以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5、应建立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工艺管理,开停车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管理,公用工程管理,施工与检维修等安全规程。 6、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针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特性,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时完善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7、企业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8、企业要建立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带班领导负责指挥企业重大异常生产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抽查企业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企业的连续安全生产。 9、企业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机制。

10、企业应做到隐患整改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1、企业要明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2、企业应按规定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设置报警、冲洗等设施,建立从业人员上岗前、岗中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企业的安全投入要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14、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号)的规定执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15、建设项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银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lver nitr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580 CAS No.: 7761-88-8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硝酸银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 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 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CAS No. 7761-88-8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 明书

硝酸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银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silver nitr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580 CAS No.:7761-88-8 分子式:HgNO3 分子量:169.8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硝酸银7761-88-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服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能够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MSDS”是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首字母,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英文简称。“MSDS”书面上的定义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MSDS”就是一本字典手册,需要的时候,随手就能查阅。“MSDS”的关键就在于一是会使用,二是随手就能找得到。应该认识到,“MSDS”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要方便随时查阅,它是危化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和产品形影不离,就像“口袋书”一样,要让员工随时查阅。安全监管人员在检查时,不光要看“MSDS”有没有、对不对,还要考考员工会不会快速查阅,这点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十分重要。 “MSDS”实际上由四个部分构成: 一、是什么化学品,有什么危害,直接看第1、2、3部分。 二、需要紧急处置,直接看第4、5、6部分。 三、如何预防和控制危险发生,请看第7、8、9、10部分。 四、了解其它一些关于危化品安全的主要信息,就看第11、12、13、14、15、16部分。 RTECS: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RTECS,Registry of Toxic Effects of Chemical Substances)是一个记录化学物质毒性资料的数据库。它的资料均来源于公开的科学文献,不过并没有指出那些研究报道是否足够可靠。 CAS NO.: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其缩写CAS在生物化学上便成为物质唯一识别码的代称,相当于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拥有了自己的“学号” 中国MAC: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超过的浓度,在我国范围内应用。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TLVTN:车间空气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为保护作业人员而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持含量的限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全解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 序号品名危险性类 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 险性类 别 1 H2氢气 第 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 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 2 O2氧气 第 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 乙类 3 CL2氯气 第 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 乙类 4 NH3氨气 第 2.3类 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乙类 5 CO一氧化 碳 第 2.1类 易燃气体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 6 SIH4硅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应,有窒息性 影响。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燃烧时会释放出未结晶的二氧化 硅浓烟。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引起钢 瓶爆炸。若硅甲烷在高压下释放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 形成混合物而发生延迟性的爆炸。 甲类 7 AsH3砷化 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8 PH3磷化 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9 CH4甲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 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 10 CH3F氟甲 烷 第 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 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 燃。 甲类 11 CH2F2二 氟甲烷 第 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 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 燃。 甲类 12 NO一氧化 氮 第 2.3类 有毒气体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乙类 13 NF3三氟 化氮 第 2.3类 有毒气体 强氧化剂。受热或与火焰、电火化、有机物等接触会引起燃 烧,甚至爆炸。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 至引起燃烧。与还原剂能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14 C4F6 六氟-1,3- 丁二烯 第 2.3类 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5 SiH2Cl2 二氯二氢 硅 第 2.3类 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6 B2H6 第 2.1类易燃气体,剧毒。在潮湿的空气中自燃。甲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