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基本知识

1.概述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送风温度低、送风温差加大,降低了输送管道和空气处理设备的体积以及送风机能耗等。

冰蓄冷系统可以方便地得到低温冷冻水,因此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空调相结合是最佳组合,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

空调系统分类及所需冷媒温度

空调系统类型

送风温度(℃)

冷媒温度(℃)

范围

名义值 常温送风系统

12~16 13 7 低温送风系统

9~11

10 4~6 6~8 7 2~4 ≤5

4

≤2 2. 系统工作原理

基本公式

)

6.3)6.3s n x

s n q

t t c Q I I Q L -(=

-(=ρρ

式中:

L 送风量 Is 送风空气焓值 Qq 送风要吸收的余热全热 tn 室内空气温度 Qx 送风要吸收的余热显热 ts 送风温度 ρ 空气密度 c 空气定压比热 In 室内空气焓值 ●

工作原理

由供冷能源中心来的低温(1~4℃)液体送入空调机表冷器,使出风温度达到4~10℃,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房间温度要求调节送风量,自控系统根据各末端的风量风压要求调节系统送风量,使送风温度稳定不变。

3. 低温送风系统的优点

这样低的送风温度通常借助于冰蓄冷系统的1~4℃的低温冷冻水或载冷剂。将低温送风技术和冰蓄冷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一次性投资,提高空调品质,改善储冷空调系统的整体效能。

1)与常规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可以降低初投资

——减少系统设备费用一直是推动低温送风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较低的送风温度和较大的供回水温差减少了所要求的送风量和供水量,降低了空调机组、风机和水泵以及风管和水管的投资,从而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费用,并减少设备机房和管道的占用空间,节约初投资,一般低温送风系统的设备费用可降低约10%,

2)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度

——因供水温度低,低温送风系统除湿量大,因此能维持较低的相对湿度,提高了热舒适性。实验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湿度下,受试者感觉更为凉快和舒适,空气品质更可接受;并可相应提高房间设计温度,减少能耗

3)建筑物投资降低

——降低层高或增高有效层高;

——设备占用面积减少,办公有效面积增加;

——压缩建筑物高度,电梯、台阶建设费用减少。

4)节约运行费用

低温送风系统由于送风量和供水量的减少,可以有效的减少风机和水泵能耗,从而降低运行费用。一般低温送风系统的风机和水泵的能耗可降低约30%。

与冰蓄冷相结合,能起到削峰填谷缓解城市电网压力的作用,并可节约运行能耗。

对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建议采用变风量形式。在部分负荷时,定风量系统只能通过提高送风温度满足要求,而变风量系统能一直保证大温差送风。并且和运行费用

——空气输送设备容量减少意味着电力基本费用降低;

——空气输送动力减少意味着电力附属费用也降低。

4.低温送风的特殊问题

1 结露问题

需对末端风口、水管阀门和所有风管采取防止结露措施。

2 冬季送热风问题

3 不采用二次盘管问题

4 风管泄露问题

5.适用范围

在许多工程中,大温差送风特别有吸引力,这样的情况包括:

?降低层高将显著地降低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从而降低了总的建筑造价;

?用于布置风管或空气处理设备的空间有限;

?希望降低房间湿度;

?冷负荷已经增加到了超出现有分布系统的能力。

当然,在某些工程中,采用大温差送风应该小心。这种工程包括了以下情况:

?无法制取1-4℃的冷冻介质;

?房间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高于40%;

?需要高的通风换气量;

?全年中有许多小时,可以利用7-13℃的室外空气来做省能器供冷。

这样的一些工程应该进行逐个分析,以便确定大温差送风是否适用。对于给定项目,大温差送风的适用性取决于对所有适用技术与经济因素的一项全面而有充分依据的评价。6. 变风量末端装置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一种通过改变送风量来调节室内负荷的空调系统。6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占世界空调系统30%的份额,并且将成为空调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温送风系统一般采用全空气系统,由于变风量系统能进行区域个别控制、具有良好的节能性。因此,低温送风系统与变风量系统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效能和优势。

●性能特点

节能:空调机组送风机采用变频调节,大幅度减少送风机的动力消耗

新风作冷源:VAV 系统在过度季可采用新风为冷源,相对风机盘管系统而言,减少了制冷主机能耗,并且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无凝结水害:VAV作为全空气系统,可避免风机盘管系统因产生冷凝水造成滴漏而污染吊顶

灵活性好:在二次装修过程中,可通过软管连接而任意改变风口位置

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实行联网控制

●变风量末端的类型:

按控制方式分类:

压力有关型:阀门的执行机构直接由房间温控器来控制。

压力无关型:阀门的执行机构由流量控制器来控制,而流量控制器由房间温度控制器来控制。

压力有关型末端:不带风速传感器,控制器根据室温偏差直接调节风阀。房间温度易波动。

压力无关型末端:设有风速传感器,控制器根据风量偏差值调节风阀。房间温度稳定

目前常用的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采用的末端形式:

1、直接送风型:采用单风道末端或并联型VAV Box加特殊的低温风口。

2、末端二次回风型:采用串联型VAV Box或诱导式VAV Box加普通风口。

单风道型末端

系统图

工作原理:根据室温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来满足负荷变化。特点:结构简单;通常适用于无热负荷的空调内区系统;在低温送风系统中应用需选择低温风口。

●串联型风机动力箱

系统图

工作原理:风机与一次风呈串联状态,根据室温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来满足负荷变化。

特点:功率高;风机连续运行,运行费用高;适用于低温送风系统,对散流器无特殊要求。

●并联型风机动力箱

系统图

工作原理:风机与一次风呈并联状态,根据室温偏差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来满足负荷变化。在设计制冷工况下,调节一次风阀,但风机通常不开,只在制冷小负荷或加热工况下才开启风机。

特点:通常用于常规送风系统;功率较小;系统静压要求比串联型高约10%。

双风机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系统图

工作原理:一次风机吸取来自组合式空调器处理后的冷风,回风机吸取室内回风,混合后送至空调区域。当存在室温偏差时,控制器通过无级调节一次电机的转速而非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来改变一次风的风量。供冷时回风机连续运行,且与一次风机同步调节风量,但有一个最小送风量限制,以保证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

特点:随负荷变化调节风机转速,运行费用低廉;适用于低温送风系统;可降低中央送风机的功率要求;采用可通讯液晶显示温控器;温控器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温度,并与设置温度进行比较,调节风机转数;在上微机或下微机上实时显示设置温度、实测温度、风机运行状态、供冷/热模式;在上微机或下微机上发送指令,更改设置温度。

低温风口

系统图

工作原理:一次低温风以较高的速度经过喷口,产生对周围环境空气强烈的诱导和卷吸,风口下部的档板具有回风孔便于对回风的诱导,从而在离开风口很短的距离内,送风气流成为一次低温风与一部分室内空气的混合体而温度急剧上升,使送风气流在离开风口时已具备等同于甚至高于常规送风的气流温度,同时风量也急剧增加。一次风机吸取来自组合式空调器处理后的冷风,回风机吸取室内回风,混合后送至空调区域。当存在室温偏差时,控制器通过无级调节一次电机的转速而非调节一次风阀的开度来改变一次风的风量。供冷时回风机连续运行,且与一次风机同步调节风量,但有一个最小送风量限制,以保证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

特点:送风芯体采用绝热材料模具成型,防止风口结露现象;优化设计的喷口结构保证高诱导比和卓越的气流组织;送风外壳采用专用铝合金型材整体拼装而成,粉末喷塑,新颖美观,下挡板装饰面提供个性化设计;无运动部件,安静运行提高空调舒适性,免维修;品种丰富,具有长形和方形应用于不同场所。

全新风空调机组设计

一、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定义: 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处理后送入封闭区域、房间的机组,其蒸发器进风方式为全部新风(或者新风量占总送风量50%以上的也可以参考本规范),特点是工况恶劣、工况变化大。此类机组包括制冷、制热、加湿、除湿、通风、洁净等功能。 其目的是为了配合回风机组,对房间工况进行调节,一般精度要求不高。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 1、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满足室内人员生理所需。 2、对新风进行热湿处理,避免对室内工况造成冲击,一般而言,新风的热湿负荷占 整个空调系统相当大的比例。 3、在有精度要求的环境中,保证室内对外界保持正压,避免未经处理的空气通过门、 窗缝渗入。 4、在卫生医疗场所中,通过控制新/排风比,控制室内正压/负压,确保室内空气不 受外界干扰(正压),或者室内空气经过处理后才排到外界(负压)。 二、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类型: 1、直冷式:单冷型、单冷加热型(有电加热、蒸气加热、热水加热)、恒温恒湿型、 热泵型、除湿型(包括普通除湿、降温除湿、调温除湿)。 2、冷冻水式:各种风柜,ZK及YJS等。 三、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额定工况: 1、处理焓差:制冷约35~40kJ/kg,制热约20~25kJ/kg。 2、进风工况及系统设计工况按下表,需注意:本规范目前仅规定制冷时的设计要求, 制热时的设计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后再予以修改、补充。 3、出风工况:以尽量不对房间工况造成冲击为目的。制冷时,干球18-22℃(DB), 相对湿度80-90%RH。 4、调温除湿机:出口温升10℃。 四、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一般设计原则: 1、带压缩机的全新风空调机组:由于工况变化范围大,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可靠性, 应对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高温时压缩机过载,低温时蒸发器结霜或蒸发器回液,以及保证低负荷时制冷系统的回油。 制冷系统的进风工况及设计方案见表1示。对非标和常规作如下规定: 1)全新风空调常规机:风量为回风型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18~22℃,单压缩机系统24~43℃运行制冷,并联压缩机或螺杆机系统,20~43℃运行制冷,按表1方案。 2)全新风空调非标机:风量为回风型的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18~22℃,制 冷系统15~43℃范围允许运行制冷,按表1方案;风量为回风型30~40%或焓 差>40kJ/kg的非标机,需考虑系统分级方案(见表4)。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基本知识 1.概述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送风温度低、送风温差加大,降低了输送管道和空气处理设备的体积以及送风机能耗等。 冰蓄冷系统可以方便地得到低温冷冻水,因此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空调相结合是最佳组合,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 空调系统分类及所需冷媒温度 空调系统类型 送风温度(℃) 冷媒温度(℃) 范围 名义值 常温送风系统 12~16 13 7 低温送风系统 9~11 10 4~6 6~8 7 2~4 ≤5 4 ≤2 2. 系统工作原理 ● 基本公式 ) 6.3)6.3s n x s n q t t c Q I I Q L -(= -(=ρρ 式中: L 送风量 Is 送风空气焓值 Qq 送风要吸收的余热全热 tn 室内空气温度 Qx 送风要吸收的余热显热 ts 送风温度 ρ 空气密度 c 空气定压比热 In 室内空气焓值 ● 工作原理 由供冷能源中心来的低温(1~4℃)液体送入空调机表冷器,使出风温度达到4~10℃,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房间温度要求调节送风量,自控系统根据各末端的风量风压要求调节系统送风量,使送风温度稳定不变。 3. 低温送风系统的优点

这样低的送风温度通常借助于冰蓄冷系统的1~4℃的低温冷冻水或载冷剂。将低温送风技术和冰蓄冷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一次性投资,提高空调品质,改善储冷空调系统的整体效能。 1)与常规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可以降低初投资 ——减少系统设备费用一直是推动低温送风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较低的送风温度和较大的供回水温差减少了所要求的送风量和供水量,降低了空调机组、风机和水泵以及风管和水管的投资,从而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费用,并减少设备机房和管道的占用空间,节约初投资,一般低温送风系统的设备费用可降低约10%, 2)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度 ——因供水温度低,低温送风系统除湿量大,因此能维持较低的相对湿度,提高了热舒适性。实验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湿度下,受试者感觉更为凉快和舒适,空气品质更可接受;并可相应提高房间设计温度,减少能耗 3)建筑物投资降低 ——降低层高或增高有效层高; ——设备占用面积减少,办公有效面积增加; ——压缩建筑物高度,电梯、台阶建设费用减少。 4)节约运行费用 低温送风系统由于送风量和供水量的减少,可以有效的减少风机和水泵能耗,从而降低运行费用。一般低温送风系统的风机和水泵的能耗可降低约30%。 与冰蓄冷相结合,能起到削峰填谷缓解城市电网压力的作用,并可节约运行能耗。 对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建议采用变风量形式。在部分负荷时,定风量系统只能通过提高送风温度满足要求,而变风量系统能一直保证大温差送风。并且和运行费用 ——空气输送设备容量减少意味着电力基本费用降低; ——空气输送动力减少意味着电力附属费用也降低。 4.低温送风的特殊问题 1 结露问题 需对末端风口、水管阀门和所有风管采取防止结露措施。 2 冬季送热风问题 3 不采用二次盘管问题

世图兹精密空调产品介绍

世图兹精密空调产品介绍CCD201A性能参数:

Minispace系列描述:

Minispace机组特点: 德国STULZMinispace产品,该产品系列在同行业产品中,技术成熟可靠,性价比咼,产品系列晚辈,具有多种制冷方式机组,多种送风方式选择,具有高实用性、高稳定性的特点。 Mini space空调产品系列是在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而形成的经典一代高可靠性和高科技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能特点:节能、高可靠性、环保、低噪、风量大、方便。 1、STULZ Minispace系列空调具有高显热比特点:■ |

通讯机房内电子设备释放出大量的显热。Minispace针对机房特点实现0.9 以上的高显热比,在机房环境下使用,相对于普通舒适性空调节省20-30%的能 耗,并因此避免过度除湿和送风带雾。 2、功能强大的新一代C5000微处理控制器 控制器是空调系统的核心。在以前C1002控制器的基础上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技术不断更新的STULZ新一代的控制器C5000 采用先进的“模 糊”控制理论作为其控制的基础,可对机房环境-温度、 湿度、洁净度进行连续的24 小时精密控制,并具有自学 习、分析、预测、自动控制功能,是一种新型智能控制 器。 1)大屏幕汉语显示,方便用户使用; 2)可显示24小时温、湿度曲线,简学、清晰、明显; 3)可实现对空调机组的分散独立的智能化控制; 4)记录各功能部件的运行时间,如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 5)80条报警记录,且有断电数据保护; 6)在机组出现高压或者低压警告和停机,可实现自动重启功能,停电机组也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到场工作,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 7)控制板可配置标准RS485通信接口,,与BMS连接时无需额外的硬件支出,可接打印机; 8)机房参数的三级控制:参数新型的显示监控,报警参数的设置,系统基 本功能的设置。所有参数都有断电记忆保护,并能在断电恢复后自动延时启动机组; 9)精密控制:所有模块可设置成以温度为0.3 C为梯度的制冷模块,当热负荷增加时自动加载,模块可故障自停和自投、高效节能;湿度以1%RF为梯度进行设置; 10)全面的自动自检测:具有自动检测并具有双控制器功能,可增加一台控制器作为监控器使用。多种检测报警系统:高/低压报警,高/低湿度报警,气流阻塞报警,压缩机高温报警,加湿报警等共32种报警信息;

通风空调复习题库(全)

名语解释: 1.事故通风:当生产设备发生偶然事故或故障时,可能突然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性气体进入车间,这时需要尽快地把有害物排到室外,这类通风称为事故通风。 2.置换通风:置换通风是通过把较低风速(湍流度)的新鲜空气送入人员工作区,利用挤压的原理把污染空气挤到上部空间排走的通风方法,它能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础上与辐射吊顶(地板)技术结合实现节能的目的。 3.粉尘的分散度:通风除尘系统处理的是由粒径不同的粒子集合组成的,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称为粉尘的分散度。 4.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改变送风量而保持一定的送风温度,适应空气调节区的负荷变化,达到调节所需要的室内温湿度。这类系统称为变风量系统。 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最高容许浓度:即为工人在此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而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病的浓度,亦即为车间空气中有害物不应超过的浓度。 6.换气次数:是指通风量与通风房间体积的比值。 7.空气平衡:对于通风房间,不论采用哪种通风方式,单位时间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总是和同一时间内从此房间排走的空气质量相等,也就是通风房间的空气质量总要保持平衡,我们称此为空气平衡。 8.热平衡:要使通风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要求并保持不变,必须使房间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即保持房间热量平衡,我们称此为热平衡。 9.过滤风速:是指气体通过滤袋表面时的平均风速。 10.防火分区: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分成若干个分区,称为防火分区。 11.防烟分区:为了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防烟隔断将一个防火分区划分成多个小区,称为防烟分区。 13.群集系数:系指人员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以及密集程度等情况的不同而考虑的折减系数。年龄不同和性别不同,人员的小时散热散湿量就不同。 14.单风管空调系统:机房内空气处理机组只处理一种送风参数(温,湿度)的空气供一个房间或多个区域应用。只送出一种空气参数的系统。 15.水源热泵(WSHP):是一种采用循环流动于共用管路中的水,从水井,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在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或冷(热)水的设备;包括一个使用侧换热设备。压缩机,热源侧换热设备,具有单制冷或制冷和制热功能。 16.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简称多联机系统,是一台室外空气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空调区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系统。 17.分区两管制系统:是指按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将空气调节水路分为冷水和冷热水合用的两个两管制系统。 18.空调冷热水系统:是指由冷水机组(或换热器)制备出的冷水(或热水)的供水,由冷水(或热水)循环泵,通过供水管路输送至空调末端设备,释放出冷量(或热量)或的冷水(或热水)的回水,经回水管路返回冷水机组(或换热器)。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得热与温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得热与温升 作者:李莉, 张建一, Li Li, Zhang Jianyi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厦门,361021 刊名: 低温工程 英文刊名:CRYOGENICS 年,卷(期):2005(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4条) 1.李莉;朱彩霞;张建一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期刊论文]-低温工程 2004(05) 2.吴喜平;朱喆冰蓄冷空调系统中的低温送风风管和保温[期刊论文]-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2(04) 3.Kirkpatrick A T;Elleson J S;汪训昌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指南 1999 4.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杨国荣.叶大法.方伟.魏炜.胡仰耆.Yang Guorong.Ye Dafa.Fang Wei.Wei Wei.Hu Yangqi低温送风系统风管保冷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06,36(9) 2.杨向红.徐稳龙.Yang Xianghong.Xu Wenlong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空调设计[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07,37(6) 3.徐亚娟冰蓄冷低温送风末端的比较分析和应用[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2002(2) 4.王勇常规送风口用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问题分析[期刊论文]-节能2004(4) 5.丁瑞星.Ding Ruixing华润二期空调设计[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四川)2009,23(6) 6.唐雷.张春雨.李宏民.张红.Tang Lei.Zhang Chunyu.Li Hongmin.Zhang Hong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总统套房空调设计[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05,35(3) 7.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期刊论文]-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1,22(4) 8.魏艳萍.郭庆斌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施工安装技术[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02,32(6) 9.吴开强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设计[会议论文]-2009 10.张登春.Zhang Dengchun低温送风空调方式的节能分析[期刊论文]-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0,19(4) 引证文献(1条) 1.李莉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风管路计算与经济分析[期刊论文]-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5) 引用本文格式:李莉.张建一.Li Li.Zhang Jianyi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得热与温升[期刊论文]-低温工程2005(6)

精密空调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目录 一、恒温恒湿空调设计选型 (2) 1.1、设计依据 (2) 1.2、恒温恒湿空调产品选型 (2) 1.3、产品选用 (3) 1.4、地面处理部分建议 (4) 1.5、气流组织方式 (4) 二、安装与调试 (6) 2.1、安装指导的内容 (6) 2.2、系统的调试 (7) 三、施工组织方案 (8) 3.1、本空调工程概况 (8) 3.2、施工安装调试组织设计 (8) 3.3、工程界面综述 (10) 3.4、安装施工及调试验收方案 (11) 3.5、安装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3) 3.6、恒温恒湿空调安装环境要求 (14) 3.7、布局 (14) 3.8、交付使用 (15) 四、售后服务承诺及培训计划 (16)

一、恒温恒湿空调设计选型 1.1、设计依据 本工程应遵循(但不限于)以下现行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具体为: 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版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其它相关的规范和规定 1.2、恒温恒湿空调产品选型 1、现使用空调系统说明 根据用户机房面积XXm2计算,应使用XXKW风冷式机房精密空调,送风方式为下送风。建议使用XX牌XX型号,制冷量为XXKW。 2、总体选型思路 网络区机房采用精密空调。目标:提高网络机房空调系统的可靠性,使机房环境温度稳定在夏季22℃±2,相对湿度在45%-65%,冬季温度20℃±2,相对湿度在45%-65%。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新风作为机房空调调节设计的重要内容。新风维持机房内的正压,同时稀释室内不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防止控制品质变化。同时,利用回风、减少新风是节能的需要,特别在夏季温差大的情况下,混入的回风越多,使用的新风量越少,就越节能。但无限制减少新风,又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因此为了解决节能和舒适度的矛盾,就要规定新风量供应的标准。 机房新风设计标准,空调新风系统的新风量依据规范应取以下三项中的最大值:一是保证工作人员每人40米3/小时;其二,室内总风量的5~10%;其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即主机房对室外9.8Pa,其他房间相对室外4.9Pa。 而实际情况下多是采取经验值的计算方法:按照室内容积的循环次数来计算新风量。根据不同机房环境,2~4次/H的新风量系数能较好的满足人方面的需求。 新风引进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新风小室,对新风进行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送到机房或者机房专用空调柜内。这种传统方式费用高,占地大。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新风设备处理后送入空调柜内。包括通过管道送风的工程类新风设备、柜式和窗式新风处理设备(处理风量2500m3/h以下),可以设置在室外或机房内,处理灵活,造价低,维护方便。 ●风道送风系统包括静压箱、风管、散流器、轴流风机等等。风

管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作。风管保温材料应考虑非燃烧材料。通常采用矩形风管,其宽高比宜小于6,最大不超过8,考虑气流衰减,风管选择为变截面方式。 潜热微小的环境导致需要大风量的空调系统。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内不同位置的IT设备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工作条件下,数据中心内显热庞大。就必需正确设计数据中心的送风和回风的气流组织。下送风方式更易于调节风量、空调近端和远端的温度更接近。 数据中心常采用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风管上送风方式、架高电地板下送风方式。 采用架高地板下送风方式时,防静电地板下的空间可用作为一个静压箱(静压送风风库)。冷空气从空调进入静压箱,通过带气流分布风口的活动地板将机房空调送出的冷风送入室内及发热设备的机柜内(即通过地板送风口送至机柜前部的冷通道)。由于气流风口地板与一般活动地板可互换性,因此可自由调节机房内气流的分布。这样无论通信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风口得到空调送的冷空气。 若机房采用了静电地板,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高度为300~350mm,且其空间内无阻隔物,可以形成送风通道并作为静压箱,那么可选择下送风、上回风方案如图所示。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原理、特点、选型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原理、特点、选型VAV变风量集中空调系统,是相对于传统的定风量集中空调系统较先进的一种空调方式,是通过改变送入被控房间的风量(送风温度不变)来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保证房间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并保持恒定,例如,夏季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就提高送风量,反之减小送风量;冬季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就减小送风量,反之提高送风量;VAV变风量集中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的一种类别,60年代起源于美国,自80年开始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变风量空调系统巨大的节能优势。经过十几年的普及和发展,目前变风量空调系统己占据了欧、美、日集中空调系统约30%的市场份额,并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应用。进入90年代以来,采用VAV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的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已达到95%,已被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楼宇采用,并成为现代化智能化大楼的一部分,这种空调方式可以显著的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和改善空调系统的性能,提高空调系统的舒适度。 一、VAV变风量空调系统组成:变风量空调系统有各种类型,他们均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变风量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箱、房间温控器)、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风管系统(新风/排风/送风/回风管道)及自动控制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图 二、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原理:在空调系统中冷机风机、水泵是主要的耗电设备,要想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只能从这些设备中去考虑,而从根本上来说,空调系统的总能耗的多少最终是由室内达到的温湿度环境决定的,即空调系统的能耗维持着建筑物内温湿度与室外温湿度的差,要想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即合理的室内温湿度环境上进行分析研究,显 2 然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任何情况下所需求的等于所供给的,VAV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正是通过改变送入各房间的风量(改变风量调节温度)来满足室内人员对房间不同温湿度的要求,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机组在低负荷时的送风量下降,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转速也随之而降低,并自动适应室外环境对建筑物内温湿度的影响,真正达到所需即所供,据国外多年成熟工程案例测算,总能耗相比FC+新风空调系统可节约30%~40%,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三、VAV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点(详见VAV系统与FC+新风系统技术分析表)变风量空调系统区别于其它空调形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由于空调系统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而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来调节室温的,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少送风风机的动力耗能。据模拟测算,当风量减少到80%时,风机耗能将减少到51%;当风量减少到50%时,风机耗能将减少到15%。全年空调负荷率为60%时,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静压控制)可节约风机动力耗能78%。 2、新风作冷源因为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在过渡季节可大量采用新风作为天然冷源,相对于风机盘管系统,能大幅度减少制冷机的能耗,亦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无冷凝水烦恼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冷水管路不经过吊顶空间,避免了风机盘管系统中令人烦恼的冷凝水滴漏和污染吊顶问题。 4、系统灵活性好现代建筑工程中常需进行二次装修,若采用带VAV空调箱装置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其送风管与风口以软管连接,送风口的位置可以根据房间分隔的变化而任意改变,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风口,而在采用定风量系统或风机盘管系统的建筑工程中,任何小的局部改造都显得很困难。 5、系统噪声低风机盘管系统存在现场噪声,而变风量空调系统噪声主要集中在机房用户端噪声较小。 6、不会发生过冷或过热带VAV空调箱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与一般定风量系统相比,能更有效地调节局部区域的温度,实现温度的独立控制,避免在局部区域产生过冷或过热现象。 7、可实现远程集中监控,提高楼宇智能化程度采用DDC数字控制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联网运行,接入到楼宇自控系统中,从而提高楼宇智能化程度。

全新风空调机组设计

、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定义: 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处理后送入封闭区域、房间的机组,其蒸发器进风方式为全部新风(或者新风量占总送风量50%以上的也可以参考本规范),特点是工况恶劣、工况变化大。此类机组包括制冷、制热、加湿、除湿、通风、洁净等功能。其目的是为了配合回风机组,对房间工况进行调节,一般精度要求不高。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 1、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满足室内人员生理所需。 2、对新风进行热湿处理,避免对室内工况造成冲击,一般而言,新风的热湿 负荷占整个空调系统相当大的比例。 3、在有精度要求的环境中,保证室内对外界保持正压,避免未经处理的空气通 过门、窗缝渗入。 4、在卫生医疗场所中,通过控制新/ 排风比,控制室内正压/ 负压,确保室内 空气不受外界干扰(正压),或者室内空气经过处理后才排到外界(负 压)。 二、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类型: 1、直冷式:单冷型、单冷加热型(有电加热、蒸气加热、热水加热)、恒温恒湿 型、热泵型、除湿型(包括普通除湿、降温除湿、调温除湿)。 2、冷冻水式:各种风柜,ZK及YJS等。 三、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额定工况: 1、处理焓差:制冷约35~40kJ/kg ,制热约20~25kJ/kg 。 2、进风工况及系统设计工况按下表,需注意:本规范目前仅规定制冷时的设计 要求,制热时的设计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后再予以修改、补充。 3、出风工况:以尽量不对房间工况造成冲击为目的。制冷时,干球18- 22℃ (DB),相对湿度80-90%RH。 4、调温除湿机:出口温升10℃。 四、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一般设计原则: 1、带压缩机的全新风空调机组:由于工况变化范围大,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可靠 性,应对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高温时压缩机过载,低温时蒸发器结霜或蒸发器回液,以及保证低负荷时制冷系统的回油。 制冷系统的进风工况及设计方案见表 1 示。对非标和常规作如下规定: 1)全新风空调常规机:风量为回风型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18~22℃,单 压 缩机系统24~43℃运行制冷,并联压缩机或螺杆机系统,20~43℃运行制冷,按表 1 方案。 2)全新风空调非标机:风量为回风型的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总结篇】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2015-03-17 10:25 专业分类:暖通空调浏览数:567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目录: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 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四、电蓄热空调系统 五、风冷热泵空调系统 六、溴化锂空调系统 七、VRV空调系统 八、热泵空调系统 九、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十、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十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十二、冰蓄冷与水源热泵的结合 十三、水蓄冷系统 十四、温湿独控空调系统系统 正文: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 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

优点: 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不足之处: 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2003、2004年夏季空调主机减半运行,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效果。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6)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该技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韩国转移1KW 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2000美元,美国一次性奖励500美元,等等。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地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全国采用蓄能技术的空调系统大幅度增加,2001年10月举办APEC会议的10万㎡的上海科技城、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13万㎡、广州大学

精密空调特点

第一章机房空调 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空调机是在近30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而使用通用的恒温恒湿空调机,虽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适宜环境,但是运行费用偏高,同时也存在也存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方面的一系列的不足。为了适应通信事业的发展,针对机房空调环境的特点,未来的空调品质会更加卓越 机房专用空调机,通常具有如下一些性能特点: 1.1 大风量、小焓差 与相同制冷量的舒适性空调机相比,机房专用空调机的循环风量约大一倍,相应的焓差只有一半,机房专用空调机运行时通常不需要除湿,循环风量较大将使得机组在空气露点以上运行,不必要像舒适性空调机那样为应付湿负荷而不得不使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故机组可以通过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的热效率,从而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根据经验,显热比为1.0的机组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是显热比为0.6的机组的60%左右。同样,机房要求温湿度指标相对稳定,较大的循环风量将有利于稳定机房的温湿度指标,显然,在制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量的增大将导致焓差的减少,因而通常机组只能在显热比相当高的工况下运行,这恰恰与机房的负荷特点相适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常舒适性空调冷负荷中有30%是为了消除潜热负荷,有70%是为了消除显热负荷。对机房来讲,其情况却大不相同,机房主要是设备散出的显热,室内工作人员散出的热负荷及夏季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的热湿负荷(仅占总负荷的5%)。并且冬季是需要加湿而不是减湿,即使在冬季机房仍需要消除热负荷,特别是程控机房更是如此。鉴于以上特点,如将一般舒适性空调机组用于机房,则会造成能量浪费。例如一个热负荷为7056kcal/h的机房,若使用机房专用空调机组,则总耗电量为2.7kw,而舒适性空调机组则需耗电8.1kw,即多耗电两倍。同样制冷量的空调机其风量各异,舒适性空调机的风量与冷量比为1:5,而恒温恒湿机风量与冷量比为1:3.5,机房专用空调机具有大风量、小焓差、高显热比的特点,通常焓差为2kcal/kg左右。也就是说,机房的热负荷90%~95%是显热负荷,同样的热负荷显热比越高要求送风量越大。这就要求机房的空调系统能够提供较大的送风量,所以一般机房送风量要比通常舒适性空调房间所需的送风量大1.6~2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2 机房的热负荷变化幅度较大

中央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安装工艺

一、变频多联家用中央空调安装工艺 1、空调系统管道及设备安装 (1)冷媒管安装 1)冷媒管管径大于2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1.5m;冷媒管管径小于2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1m。 2)铜管切割必须采用专用切割刀具,避免管口产生毛刺。 3)必须保证冷媒管的清洁干燥、需用氮气吹净。 4)为避免空气里杂质对冷媒管的氧化作用,在采用钎焊时应对冷媒管用氮气吹净,使用氮气替换冷媒管的空气。 5)在冷媒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对冷媒管进行包扎封盖,防止水份、脏物或灰尘等杂质进入冷媒管。 6)封盖冷媒管可采用未端钎焊的方法或PVC带子包扎的方法。 7)冷媒管必须选用满足JIS标准要求的去氢磷铜无缝管。 8)冷媒管的钎焊方法应采取向下或水平侧向进行,应尽可能避免仰焊。 9)液管和气管端管必须注意装配方向和角度,以免油的回流或积蓄。 10)冷媒管的联接形式可采用扩口联接和法兰联接。 11)冷媒管道的长度不得超过300m。 12)室外机高于室机时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50m。 13)室机高于室外机时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40m。 14)室机相互之间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15m。 15)系统第一级分支距最远室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40m。 (2)室外机的安装 1)有关设备要汇同有关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开箱点件,办理移交手续。 2)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损伤。 3)检查设备尺寸和基础预留尺寸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按土建预留标记对基础标高和中心线进行确认划线。 4)设备二次搬运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损伤。 5)室外机务必固定牢固,室外机与基础垫橡胶减振,室外机的位置应便于维护。 6)为便于室外机散热及减少噪音传播方向,室外机风扇吹出侧背向建筑立面。 7)室外机的吊装需争取总包及甲方的支持,提供塔吊或室外施工设备。

低温送风系统

低温送风系统 1.低温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比较 低温送风空调是随着冰蓄冷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而冰蓄冷技术的发展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峰谷差愈来愈大而发展起来的。低温冷冻水具有相对大的冷量,在输送中可以减小管道的尺寸,减少泵的电耗。在空气处理设备中,由于低温水的送人,可减小空气处理设备的尺寸,同样也可减少风机电动机的电耗。因此,低温送风空调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与冰蓄冷系统相结合的集中空调系统中,应用低温送风,具有降低一次投资、降低峰值电力的作用,同时可减少电耗,节省建筑物面积和空间。所以,低温送风空调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图9-19 常规空调风机盘管图9-20低温送风末端装置由于冰蓄冷系铰可以提供较低温度的冷冻水(一般在1.5~4℃之间),因此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具有较强的降湿能力。根据ASHRAE手册,1977的舒适图:在风速都是0.15m/s,而相对湿度30%,干球温度26℃;或相对湿度50%,干球温度25℃;或相对湿度70%,干球温度为23℃,这三种不同组合的环境条件,给人体的舒适感是一样的。所以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由于相对湿度较低,如果适当提高1~2℃左右的干球温度,可以获得同样的舒适感。 图9-19是常规空调的风机盘管。图9-20是低温送风空调中的末端装置。两者均带有独立新风,未经处理。在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详见图9-21,其中虚线表示常规空调盘管处理过程。 从图9-21中可以看出,常规空调盘管处理的比焓差为: 53.2-34.3=18.9KJ/kg 低温送风盘管处理的比焓差为: 53.2-26.8=26.4KJ/kg

由此得出,低温送风盘管处理的比焓差,比常规空调盘管处理的比焓差增加(6.3~4.5)/4.5=40%。可见,空气处理设备在冷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可缩小40%左右的大小。风管尺寸、送风机功率也可相应减少40%左右。当然这是粗略的计算,是以常规空调送风温度为13℃、低温送风空调送风温度为10℃为条件的,而且新风占送风量的15%;室外新风状态以上海地区为准,即以t=34℃,ts=28.3℃(湿球温度),室内设计状态tn=22℃,φ=60%为根据的。如果上述条件变化,计算结果会有所差异。但低温送风系统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送风 一次投资少,这是肯定的。至于相差多少,与设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 图9-21空气处理过程 由于低温送风系统风机功率减少,使高峰电力需求降低,可以减少电增容费,同时也可节省运行费用。由于低温送风空调一次风的送风温度低,因而含湿量低,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由上面分析可知,在同样舒适感的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室内的干球温度1~2℃,因而也可节省空调的冷负荷和运行费用。由于空气中含湿量低,因而室内空气品质较好。 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中,由于空气处理设备和风管比常规空调的小,因而可少占用建筑空间和建筑面积,从而降低建筑造价。特别是新建筑物的层高由于送风管的减少而降低,减少建筑物造价的优点更加突出。 低温送风空调是指从集中空气处理设备送出温度较低的一次风经高诱导比的末端装置送人空调房间的送风系统。由于一般低温送风空调的一次风送风温度在8~11℃之间,所以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末端只要加设一般风口即可,而不需要高诱导比的空气混合箱的末端装置。详见图9-22,图9-23。

精密空调下送风与上送风有什么区别

精密空调下送风与上送风有什么区别 机房精密空调的送风和回风方式有多种,上送风、下送风、上回风、下回风等,针对不同的机房环境和设备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来保障机房稳定高效的运行,机房专用空调机送风形式有上送风和下送风。 什么是下送风精密空调? 下送风在地板上开孔,将地板下作为一个静压箱,在机架下方装有出风口,使经过空气调节的较低温度气体自下而上流过程控机架,将热量带走,精密空调冷风向下排出,将冷风送向机房内设备达到制冷,从而保证程控机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什么是上送风精密空调? 上送风系统与下送风送风方式相反,在机房顶部安装散风口,冷风从出风口排出对机房内制冷,这种送风方式由于冷风先与空气混合,影响制冷效果,一般适合用在小型机房或是散热量小的机房一般也采用将天花板以上作为静压箱来处理,当有的用户需要接风管是时候,我

们希望风管不宜过长,应保证静压消耗小于75Pa,如确实需要较长风管,考虑采用增压风机系统来弥补。 机房精密空调上下送风的区别 下送风方式的优点 (1)下送风方式是将低温空气直接从底部送到通信设备内,吸收通信设备的热量后,从机房顶部回到空调机组顶部。空调风流动方向与空气特性相一致,容易得到好的空调效果。 (2)地板下的空间比风管断面的面积要大许多,这就形成了静压箱,因此下送风方式送风均匀,整个机房区域的温差小。 (3)因为送风是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下风的距离与上送风方式在同等条件下,所需的送风风压低,空调设备和送风噪声相对会低一些。(4)单从空调专业的角度出发,下送风方式不需送风风管和送风口,对于设计施工来说,相对简单方便,空调设备的摆放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由于下送风将通信工艺所需的各类管线,空调专业的管线均隐藏在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_杨国荣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暖通空调HV&AC 2012年第42卷第11期15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国荣☆ 摘要 简述了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的功能和传感器设置。详细阐述了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基本控制要求、控制原理图及风量控制方法。介绍了新风的控制要求、控制原理图及最小新风量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 变风量空调系统 末端 空气处理机组 控制 方法 原理 最小新风量Control of variable air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By Yang Guorong★ Abstract Briefly describes the function of VAV terminals and sensor setting.Expounds the basiccontrol requirement,control principle chart and air volume control methods of VAV air handling units.Represents the control requirement and control principle chart of outdoor air and the minimum outdoor airrate demand. Keywords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terminal,air handling unit,control,method,principle,minimum air rate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China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上海13栋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1]起,变风量空调系统逐渐在高级办公建筑中得到应用。到21世纪初,变风量空调系统已普遍应用在高级、高层办公建筑。近年来,变风量空调系统开始应用到别墅等非办公类民用建筑中。 变风量空调技术的发展与其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自控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引领了变风量空调技术的发展。自变风量空调系统在我国应用以来,暖通空调和楼宇控制方面许多专家对该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丰硕的成果,推进了变风量空调技术的发展。《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全面介绍了变风量末端装置及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要求[2]。童锡东等人在分析变风量末端装置和空调方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种变风量系统的控制特点[3]。陈武等人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热力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建立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动态模型和风机控制方法[4]。刘涛及胡益雄等人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特点,研究了该系统及末端的模糊控制策略[5-6]。李超等人与钱以明等人结合全空气系统特点研究了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控制要求的控制策略[7-8]。 在工程实践方面,我国基本建立起从末端装置、控制系统到运行调试的整个变风量空调系统供应体系。数百栋办公建筑采用了变风量空调系统。但是,就已建成的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办公建筑而言,运行和控制效果良好的建筑物不是很多,节能的建筑物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面:空调系统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或难以满足空调使用和运行要求;变风量末端装置选型不合理,偏大或偏小;空气处理机组的组合方式不合理,其功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机组的风量或机外余压偏大或偏小;控制策略和控制要求不明确,没有向自控承包商提供要求明确的控制需求信息。 2)业主方面:将变风量系统中的末端装置采购与控制系统采购分开进行,没有一个承包商对整个系统负责;重视末端装置与控制器等硬件设备,轻视调试等软件服务,采购合同中服务部分所占费用比例较低,难以保证系统调试质量。 *☆杨国荣,男,1957年6月生,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电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 200002上海市江西中路246号6楼 (021)63217420-6043 E-mail:guorong_yang@ecadi.com 收稿日期:2012-07-20

空调系统新风处理进展

空调系统新风处理进展 摘要本文就空调系统新风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内容包括了目前新风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风处理的方法和新风供给的方式等。另外还对最新涉及新风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新风处理热回收技术室内空气品质规范标准 1 引言 新风量的增加受到新风处理能耗的制约。过去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设计者和业主几乎只考虑到空调系统运行的温度和运行费用。通风只是传递温度的媒介,忽略了“新风”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保障人体健康的影响。在过去发生SARS其间人们谈空调而色变,美国“911”事件后连续出现多起恐怖主义分子投放炭疽病毒等事件后使得各国更加密切关注建筑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另外,随着建筑密闭性的提高以及各种装修材料的应用,室内空气环境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一切也暴露出空调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空调通风系统的日益广泛应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很多国内外专家都开始研究如何创造健康建筑,避免病态建筑的产生。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很多,向室内通入新风是最有效的消除室内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暖通空调领域已将如何对新风进行处理以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作为主攻研究方向之一,各个空调厂家也纷纷研制出了各自的新风处理产品。本文就空调系统新风处理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同行们今后的空调设计带来一些帮助。 2 空调区域新风供给的必要性 2.1 目前新风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新风量而言,室内新风供应量越多,对人们的健康越有利。国内外许多实例表明,“建筑物综合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风供应量不足。目前室内新风供应量不足、换气次数不够是普遍现象。当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最小新风量为30m3/h·人[1],这个新风量标准仅仅相当于美国标准50m3/h·人的60%。在已投入运营的众多大厦中,为节能或降低造价等原因,许多建筑的新风量达不到标准,这使室内产生有害气体和和多种污染物,并且不能及时合理的稀释和置换。有害污染物的显著增加,使室内空气品质劣化。另外,新风送风量计算仅仅考虑空气中的 CO2含量,新风由采风口进入,经新风机组处理后,通过风管送入室内这个过程可能会受到许多污染。 目前,虽然空调领域已加大了对节能的重视,但是在新风处理过程中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有待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2.2 新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随着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也日益增加,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已

AHU空调系统简介

AHU空调系统简介 1、新风段:新风段主要是接受室外新风,沉淀新风中的杂质;新风阀安装风阀执行器(开关量),与风机联锁。建议在室外背阴出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于回风温度补偿。 2、过滤段:过滤新风的一般为初效(或叫粗效)过滤,主要是过滤体积较大的杂质;回风段之后的过滤器一般为中效过滤器,一般过滤体积较小的杂质;如果是净化空调还会有亚高效和高效过滤段。所有过滤网前后均应安装压差开关,用于检测过滤网的清洁度,如果堵塞杂质较多,会发出报警信号。 3、回风段:回风段主要适用于混合新风和回风;回风口处的风阀安装风阀执行器(模拟量)用于调节回风量,当室外温度较热或较冷的季节,在保证一定新风量的前提下,尽大限度地利用回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排风口处的排风阀安装风阀执行器,与回风阀执行器连锁,动作方向相反。回风管路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回风的温室度(从而知室内温湿度的平均值),为控制冷水阀、加热阀、电加热和加湿阀提供依据。 4、表冷段:表冷段主要是给送往室内的空气降温,并兼起降温除湿的功能(可选),并且除湿优先。表冷器的进水口安装温度调节阀(三通),当回风温湿度达到设定要求时,温度调节阀关小或关闭,多余的冷冻水通过第三通路回流,防止调节阀在关小或关闭时阀前后的压差过大而造成其它管件或水泵憋坏,并且影响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另外,表冷器表面安装防冻开关用以保护空调设备,与风机、风阀连锁。 5、加热段:加热段冬季使用(或除湿过冷后生温),其工作原理同表冷段。两管制系统的加热和制冷的表冷器共用。 6、电加热:电加热一般是在当加热段不能满足热量要求或或除湿过冷后生温时使用。 7、加湿段:加湿段作用为防止冬季干燥加湿或特殊工艺要求加湿,加湿方式一般为湿膜加湿或蒸汽加湿。 8、送风段:送风段的作用是向室内送风,又称风机段。送风口处的风阀一般安装执行器(开关量、可选功能),与风机联锁。 1、空调的各段的使用需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而自由组合! 2、不同厂家组合顺序不同! 空调系统中PAU、MAU、AHU的区别是什么? PAU(Pre-CoolingAirHandlingUnit)预冷空调箱。对室外新风进行预处理,在送至风机盘管(FCU)。 MAU(Make-upAirUnit)全新风机组。这个就不用说了。 AHU(AirHandleUnit)空调箱。主要是抽取室内空气(returnair)和部份新风以控制出风温度和风量来并维持室内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