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笔记

三级网络技术笔记
三级网络技术笔记

三级网络技术笔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 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 P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11、应用软件包括:桌面应用软件、演示出版软件、浏览工具软件、管理效率软件、通信协作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12、程序与文档: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计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

13、软件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子阶段:

⑴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14、编程语言:(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依赖于具体的机器,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都需要编译)

⑴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速度快,但该种语言难记、难学、难懂。

⑵汇编语言:用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码,使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汇编语言要通过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

⑶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面向问题或过程的语言。它是近似于日常会话的语言。它不但直观、易学,而且通用性强。高级语言要通过编译(或解释)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15、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1) 媒体的概念:信息的载体

(2)媒体的分类:传输媒体、表现媒体、表示媒体、感觉媒体

16、多媒体的基本概念:指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可划分为偏硬件技术和偏软件技术两部分。

17、MPC的组成:具有CD-ROM、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具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18、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芯片与插卡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19、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1)超文本是非线性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的顺序的。

(2)超文本概念: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3)超媒体的组成: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4)超媒体系统的组成:编辑器、导航工具、超媒体语言。

第二章网络的基本概念

1、信息技术涉及内容: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与利用。

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

(2)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自治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进行互联实现共享资源信息传输。

5、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现代网络机构的特点:微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7、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点--点式网络(通过存储转发实现)。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8、按规模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1)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联。

(2)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3)几种常见的广域网的特点:X.25、FR、SMDS、B-ISDN、N-ISDN、ATM

(4)广域网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局域网增强了资源共享的深度。

(5)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6)各种城域网建设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交换接点采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9、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0、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

(1)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2)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11、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2)奈奎斯特准则:信号在无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3)香农定理: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 Rmax=B*LOG⒉(1+S/N)其中: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4)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传错的除以总的)

a、误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b、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造价越高.

c、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d、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大,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12、网络协议

(1)概念: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2)协议分为三部分:

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概念: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现出的两个内涵请补充)

(2)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可以有以下好处: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14、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 /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功能:构建网络和设计网络时提供统一的标准

(2)概述: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实现了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3)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补充服务、接口、协议的概念).

(4)OSI七层:

1 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NIC、HU B)

2 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和LLC,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NIC、SWIT CH)

3 网络层: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使用TCP和UDP协议(ROUTER)

4 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使用TCP协议。

5 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协议。

6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15、TCP/IP参考模型

(1)TCP/IP协议的特点:

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

c、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各层功能见教材P33)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 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 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 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 桥信息网Chi 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 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 LCD)操作系 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

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L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 K B、MB GB 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 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 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 特点10个请看书P8)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 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 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 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 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

2016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16年3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 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 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 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 上行速率在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在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 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三级网络技术

A类地址范围为:1.0.0.0 – 127.255.255.255 B类地址范围为: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范围为:192.0.0.0 – 223.255.255.255 D类地址范围为:224.0.0.0 – 239.255.255.255 E类地址范围为:240.0.0.0 – 247.255.255.255 网络地址为: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的结果。 相与:相同为全为1则为1。 通过子网掩码得到网络号为前11位,后21位为主机号。直接广播地址为: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 主机号:将IP地址的网络号置为0。 子网内的第一个可用IP地址:网络地址加1。 子网内的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直接广播地址的前一位。

如下图所示,某校园网用10Gbps 的POS 技术与Internet 相连,POS 接口的帧格式是SDH 。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案是校园网内部采用OSPF 协议,校园网与Internet 的连接使用静态路由协议。校园网内的路由协议R1设为DHCP 服务器,可分配的IP 地址是221.89.23.192/26,其中221.89.23.200-221.89.23.254地址除外,地址租用时间为5小时30分。 问题: 请阅读以下R3和R1的部分配置信息,并补充下列空白处的配置命令或参数,按题目要求完成路由器的配置。 R3的POS 接口、OSPF 和缺省路由的配置信息如下: Router-R3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R3 (config)#interface pos4/0 Router-R3 (config-if)#description To Internet Router-R3 (config-if)#bandwidth 10000000 Router-R3 (config-if)#ip address 211.68.69.170 255.255.255.252 Router-R3 (config-if)#【crc 】32 配置crc 的校验功能 Router-R3 (config-if)#pos framing sdh Router-R3 (config-if)#no ip directed-broadcast Router-R3 (config-if)#pos flag s1s0 2 Router-R3 (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R3 (config-if)#exit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0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 点总结 1、删除第七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但大纲上明确表示有这一章,不敢保证不考,所以您应该有保留旧版本教材的必要); 2、拆分第五章因特网基础为第五章第六章; 3、原来第六章网络安全顺延到第七章,部分内容有更新; 4、改动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为网络应用技术(组播技术、 P2P网络、即时通信系统、IPTV、VoIP、网络搜索技术); 5、其他章节部分有改动,比例约为20%;不影响以前的知识点。 6、笔试教材习题改动较大(新版习题也将是09年3月考试的重要题目); 7、虽然新教材部分变动,如您能保证自02年笔试历年真题都会做且理解,保证您xx年9月及格,但更好成绩需要您努力。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 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 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 C、RIS 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 工作站。

2017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等级考试/备考辅导 2017年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计算 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书 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CSMA/CD发送流程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冲突延迟、后重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他的核心技术起源于ALOHA 网(无限分组交换网)。 进行冲突检测的两种方法:比较法和编码违例判决法。 以太网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16次,则进入“冲突过多”结束状态,当某个节点完成一个数据帧的接收后,首先要判断接收的数据帧长度。 以太网将接收出错分为:帧校验出错、帧长度错与帧位错。 CSMA/CD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当通信负荷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 在以太网结构中,1字节的帧前定界符的结构为10101011. 目的地址与源地址长度均为6B(48bit),即6个字节,1字节=8bit。 目的地址第一位为0 第一节点地址该帧只能被目的地址所指节点数接收。 目的地址第一位为1 多点地址该帧只能被一组节点接收。 目的地址全为1 广播地址,该帧将被所有节点接收。

类型字段值等于Ox0800,表示网络层使用IP协议。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最大长度为1500B。 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18B。 10Base-T RJ-45接口连接非屏蔽双绞线。 10Base-5 AUI接口连接粗同轴电缆。 10Base-2 BNC接口连接细同轴电缆。 域名解析是将某一域名映射为相应的IP地址。 ATM采用的传输模式为同步串行通信,使用的是信元传输。 物理地址或硬盘地址(MAC)固化在计算机的网卡中。 硬盘地址通常称为MAC地址、物理地址或以太网地址。其长度为48位。 传统局域网技术是建立在“共享介质”的基础上的。 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CSMA/CD、令牌环和令牌总线。 无论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提高到多少,以太网帧结构都是不变的。 10Base-T标准定义了介质独立接口(MII),将MAC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 10Base-Tx和10Base-Fx都是一个全双工系统,每个节点同时以100Mpbs的速率发送与接收数据。 10Base-Tx支持2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或2对1类屏蔽双绞线。 10Base-F4支持4对3类UTP,其中3对用于传输,1对用于冲突检测。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三级网络技术归纳知识点

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小汇总 计算类选择题 1.问传输速度 ①OC-3=155.520Mbps; ②OC-12=622.080Mbps; 方法:这类题目只需要记住OC-1=51.84Mbps即可计算。 2.求交换机带宽 ①一台交换机具有48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1000Mbps端口,如果所有端口都工作在全双工状态,那么交换机总带宽应为()。 A)8.8Gbps B)12.8Gbps C)13.6Gbps D)24.8Gbps ②两台交换机分别有16个和8个100/1000Mbps全双工下联端口,它们的上联端口带宽至少为()。 A)8Gbps和4Gbps B)16Gbps和8Gbps C)32Gbps和16Gbps D)64Gbps和32Gbps 方法:题目中不管要求交换机总带宽还是上联端口带宽,均用公式:端口数*端口速率*2(不同层级的互联是1:20,汇聚层→核心交换层是1:20,同层还是1:1)。 3.系统可用性 ①系统可用性99.9%→停机时间≤8.8小时; ②系统可用性99.99%→停机时间≤53分钟; ③系统可用性99.999%→停机时间≤5分钟; 方法:记住系统可用性与停机时间的对应关系; 4.子网掩码 IP地址块10.15.15.136/12的子网掩码可写为()。 A)255.224.0.0 B)255.240.0.0 C)255.255.128.0 D)255.255.0.0 方法:/12代表是子网掩码的前12位为1,后20位是0,所以子网掩码的十进制表示为255.240.0.0。

5. IP地址块聚合 ①问聚合后的地址块 方法:将3个IP地址转化成二进制,相同位保留,不同位取0,然后在转换成十进制即可得出聚合之后的地址为192.67.159.192/26 ,子网掩码是/26,则主机位占6位,可用的IP地址数是26-2(全0和全1)=62个。 ②若某大学分配给计算机系的IP地址块为202.113.16.128/26,分配给自动化系的IP地址块为202.113.16.192/26,那么这两个地址块经过聚合后的地址为()。 A)202.113.16.0/24 B)202.113.16.0/25 C)202.113.16.128/25 D)202.113.16.128/24 方法:3个IP地址转换成二进制直接聚合,方法见上; ③IP地址块202.111.15.128/28、202.111.15.144/28和202.111.15.160/28经过聚合后可用的地址数为()。 A)40 B)42 C)44 D)46 方法:这类题目答题方法见无忧通关班课程第三章内容讲解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 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 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 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 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 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2018年版)

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网络技术考试大纲(2018年版)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网络系统规划、管理方法; 2.具备中小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的基本技术; 4.掌握企事业单位中小型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基本技术; 5.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考试内容 一、网络规划与设计 1.网络需求分析。 2.网络规划设计。 3.网络设备及选型。 4.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5.接入技术方案设计。 6.IP地址规划与路由设计。 7.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二、网络构建 1.局域网组网技术。 (1)网线制作方法。 (2)交换机配置与使用方法。 (3)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交换机VLAN配置。 (5)交换机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与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2)路由器接口配置。

2  (3)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4)RIP动态路由配置。 (5)OSPF动态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级功能。 (1)设置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 (2)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协议。 (4)配置IPSec协议。 (5)配置MPLS协议。 4.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三、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 1.网络环境配置。 2.WWW服务器安装调试。 3.E-mail服务器安装调试。 4.FTP服务器安装调试。 5.DNS服务器安装调试。 四、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管理 1.网络安全。 (1)网络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的安装与使用。(2)网站系统管理与维护。 (3)网络攻击防护与漏洞查找。 (4)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设备的安装与使用。(5)其他网络安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2.网络管理。 (1)管理与维护网络用户账户。 (2)利用工具软件监控和管理网络系统。(3)查找与排除网络设备故障。 (4)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五、上机操作 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内容:1.交换机配置与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3.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4.网络管理与安全设备、软件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考试方式 上机考试,考试时长120分钟,总分100分。

201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真题及答案

(如有雷同不要介意)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我国互联网界曾发生所谓3Q大战,根据你的了解它们发生在哪两个公司 (D) 之间? A.3Com与百度之间 B.3Com与腾讯之间 C.奇虎360与百度之间 D.奇虎360与腾讯之间 (B) (2)我国早期批量生产的计算机是 A.103计算机 B.104计算机 C.DJS-130计算机 D.PDP-130计算机 (C) (3)关于客户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智能手机不能用作客户机 B.平板电脑能用作客户机 C.笔记本电脑能用作客户机 D.高端台式机能用作客户机 (B) (4)关于笔记本电脑配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必须用Intel双核奔腾芯片 B.通常有多个USB接口 C.内存不超过1GB D.一般用nVIDIA网卡 (C) (5)关于软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系统软件比应用软件更贴近硬件

B.软件由程序代码与相关文档组成 C.共享软件都是自由软件 D.数据库软件是应用软件 (D) (6)关于多媒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熵编码属于有损压缩 B.源编码属于无损压缩 C.有损压缩的压缩比小 D.无损压缩是可逆的 (B) (7)关于OSI参考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OSI参考模型由IETF制定 B.按功能可以分为7个层次 C.OSI的含义是操作系统互连 D.详细定义每层的实现技术 (D) (8)在TCP/IP参考模型中,实现可靠到端通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A) (9)以太网帧的地址字段使用的是 A.MAC地址 B.IP地址 C.域名 D.端口号 (B) (10)关于无线自组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对等结构的无线网络 B.需要基站的支持 C.在军事领域中有较多的应用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三级网络技术重要知识点笔记

三级网络技术重要知识点笔记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时间。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 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 3.分支预测:通过分支目标缓存器,用来动态地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提高流 水线的吞吐率。 4.双Cache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5.固化常用指令:用硬件实现诸如MOV,ADD,INC等指令。 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32位)而与存储器的外部总线(64位) 7.采用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标准的局部总线(解决I/O瓶颈) 8.错误检测(内部的偶校验)及功能冗余校验技术(比较双工系统的运算结果) 9.内建能源效率技术(自动进入睡眠,快速回复) 10.支持多重处理:(即支持多CPU系统) 各个芯片采用的指令技术: ●286,386采用复杂指令系统(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技术) ●奔腾采用精简的指令系统(RISC (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技术) ●安腾芯片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技术(EPIC (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 技术) 主板的分类方法:

操作系统的分类: 1. 批处理操作系统(作业处理系统):成批装入输入井—>通过调度算法运行 输出——优: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 缺:交互能力比较差(用户不能直接干预其作业的执行)。 2. 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 特点:同时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 对 普及计算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起了积极作用。 3. 实时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 件]:特征:★快速的处理能力 有高精度的实时时钟 快速的中断响应、处理能力 数据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 4. 网络操作系统 5. 分布式操作系统 常用的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法FCFS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 2. (时间)轮转法RR (Round Robin )基本思想:每个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等待时 间与享受服务的时间成比例。 3. 最高优先级算法:HPF (High Priority First ):静态法 & 动态法 4. 多级反馈轮转法:(Round Robin with Multiple Feedback )

2018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看书第一遍: 仔细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字;结果:知道大纲就行。第二遍: 详细,理解,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解决所有课后题。 第三遍:理解所有内容,熟悉课本T做历年真题前4套T结合真题看课本T做剩下几套真题T看书、真题T过关。 自2018 年 3 月的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采用16 年版新版笔试教材,部分内容有改动;上机考试采用在xp 操作系统下VisualC++环境的C语言编程,您可以认为无变化;另,考试大纲没有变化,虽然称16年新大纲,但继续 采用的13年版(您也可以认为是08 年版)考试大纲。 笔试教材部分变动主要如下: 1、删除第七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但大纲上明确表示有这一章,不敢保证不考,所以您应该有保留旧版本教材的必要); 2、拆分第五章因特网基础为第五章第六章; 3、原来第六章网络安全顺延到第七章,部分内容有更新; 4、改动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为网络应用技术(组播技术、P2P网络、即时通信系统、IPTV、VoIP、网络搜索技术); 5、其他章节部分有改动,比例约为20%;不影响以前的知识点。 6、笔试教材习题改动较大(新版习题也将是09 年3 月考试的重要题目); 7、虽然新教材部分变动,如您能保证自02年笔试历年真题都会做且理解,保证您2018年9月及格,但更好成绩需要您努 力。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 6 个的选择题和 2 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 3、104机)、小型机阶 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 是 1 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 1 983年正式使用TCP/IP 协议;在1991 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 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 年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 CAM CAE CAI, CAT卜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 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 103GB^ 106M衣109KB~ 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 (8位)T Intel8088 (16位)T奔腾(32位)T安腾(64位)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 间。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 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D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增为64位。(7)采用PCI (外围部件接口)标准的局部总线。(8)错误检测既功能用于校验技术。(9)内建能源效率技术。(10)支持多重处理,即多CPU系统;目前的CPU由提高主频到多核处理。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 奔腾系列为32位,精简指令技术RISC;286、386复杂指令系统CISC。奔三增加了:SSE StreamingSIMDExtensions 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主机板简称主板或母板,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与主板的分类(cpu、插槽、T、X)。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a: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讯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b: 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形成数据帧,差错校验,发送接收等。c: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10、jsj 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具有同步性。 11、软件的分类:按用途: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最核心部分)、应用软件;按授权:商业、共享、自由软件; 12、软件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子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