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代码:B082300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课系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总学时:64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

后续课程:《数据库系统分析与设计》、《Web 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高级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案例》、《移动端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能源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

一、课程教学目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研究关系代数,函数依赖,多值依赖,Armstrong公理,关系模式的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 2. 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全面讲授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开发技术。

课程目标3. 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以及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系统。

课程目标4:对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动态,如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也作简略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指标点课程目标

毕业能力G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信息管理和信息课程目标1

系统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能力G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

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毕业能力G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信息管理

和信息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

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4

三、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信息系统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2、作业

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

3.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有关数据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数据库基本设计实现方法,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态度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4、思政进课堂

每节课讲述一个与本课或本专业相关的人物介绍、历史事件或新闻事件,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鼓励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教学内容

(1) 阐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

和发展的背景;

思政: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王珊为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 简要介绍了概念模型的概念和ER方法;

(4) 数据库系统的3级模式结构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讲解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习后续各个章节的基础。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层次数据模型及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 DBA的职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等。

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如关系、属性,域、元组、主马、分量、关系模式;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级印象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

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常用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的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方法;

熟练掌握:通过E-R反方法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4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介绍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以及关系完整性约束三个组成部分;

(2) 讲解关系代数以及元组关系演算。

2.教学目的及要求

系统地讲解关系数据库的重要概念,并着重对关系数据模型进行讲解。从具体到抽象,先讲解实际的ALPHA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然后讲解抽象的元组关系演算。

了解:关系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关系演算

的概念;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

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域、关系、笛卡尔积、关系的分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模式)。

掌握;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熟练掌握: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以及广义笛卡尔积等),并能够使用这些运算完成各种数据操作。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8学时)

1.教学内容

(1) SQL简介;

(2) 数据查询语句;

(3) 数据操纵语句;

(4) 数据控制语句。

2.教学目的及要求

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本章总体要求是: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熟练应用。

了解:SQL语言的产生历史,关系数据库技术和RDBMS产品的发展过程;

掌握:SQL语言的特点与两种使用方式、SQL语言与非关系模型数据库语言的不同、视图的概念和作用、SQL语言对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支持。

熟练掌握:使用SQL语言完成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特别是SQL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2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介绍计算机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进展;

(2) 详细讲解数据库安全性问题和实现技术;

(3) 讲解了用户身份鉴别,自主存取控制和强制存取控制技术,视图技术和审计技术、数据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等;

(4) 讲解存取控制机制中,用户存取权限的授权与回收,合法权限检查,数据库角色的概念和定义等。

2.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问题;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统计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

掌握: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哪些;数据库中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存取控制方法。

熟练掌握:使用SQL语言中的GRANT和REVOKE语句来实现自主存取控制。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3。

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2学时)

1.教学内容

(1) 详细讲解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

(2) R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实现机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己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3) 约束的定义机制、完整性检查机制和违背完整性约束条件时RDBMS采取的预防措施,触发器的概念,及其在数据库完整性检查中的应用。

2.教学目的及要求

理解并牢固掌握完整性控制机制的三个方面,即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违约反应。需要举一反三的用SQL语言定义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与应用有关的完整性。

了解: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分类,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熟练掌握:用SQL语言定义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与应用有关的完整性、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使用触发器定义完整性。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3。

第6章关系数据库理论(8学时)

1.教学内容

(1) 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包括,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的概念;码,候选码、外码的概念,多值依赖的概念);

(2) 范式的概念、1NF、2NF、3NF、BCNF、4NF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教学目的及要求

关系数据理论既是关系数据库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理论指南和有力工具。要掌握规范化理论和优化数据库模式设计的方法。

了解:规范化理论的重要意义;数据库模式的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的概念;数据库模式好与坏的衡量标准。

熟练掌握:关系的形式化定义。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范式的概念;从1NF到4NF的定义;规范化的含义和作用。

熟练掌握:四个范式的理解和应用,各个级别范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能够依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7章数据库设计(6学时)

1.教学内容

(1)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2)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字典的内容;

(3) 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设计目标、方法等。

2.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实用性较强,学完本章,学习者应具有设计简单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评价;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具体设计内容、设计描述、设计方法等。

熟练掌握:E-R图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2。

第8章数据库编程(4学时)

1.教学内容

(1) 嵌入式SQL、游标的概念;

(2) SQL过程化扩展PL/SQL;

(3) 存储过程和自定义函数;

(4) ODBC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5) 简要讲解DBC和OLDB编程与ODBC编程。

2.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各种编程方法,具有正确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开发应用系统的能力。

了解:SQL编程技术可以有效克服SQL实现复杂应用方面的不足,提高应用系统和RDBMS之间的互操作性。

掌握:嵌入式SQL中游标的概念和使用方法;T-SQL和存储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语句语法和用法。

熟练掌握:能在实际安装的RDBMS上通过编程的方式开发应用程序,完成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2。

第9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4学时)

1.教学内容

(1) 通过实例讲解关系数据库查询优化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 讲解RDBMS的查询处理步骤。

2.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运用本章学习的查询优化知识,对于复杂的查询,尤其是涉及连接和嵌套的

查询,写出适合RDBMS自动优化的SQL语句。对于RDBMS不能优化的查询需要重写查询语句。进行手工调整以优化性能。不能把优化的任务全部交给RDBMS。

了解:关系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全关系系统的12条准则。

掌握:最小关系系统、关系完备系统、全关系系统和关系系统查询优化的概念。

熟练掌握:画出一个查询的语法树,以及优化后的标准语法树。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3.

第10章数据库恢复技术(2学时)

1.教学内容

(1) 首先讲解事务的基本概念和事务的ACID性质;

(2) 数据库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

(3) 数据库恢复中,最经常使用的技术——数据转储和登录日志文件;

(4) 详解日志文件的内容及作用,日志文件所要遵循的原则;

(5) 针对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等不同故障的恢复策略和恢复方法;

(6)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数据库镜像功能。

2.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事务的基本概念和事务的ACID性质。了解数据库恢复技术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掌握恢复数据库的策略和方法

了解:什么是数据库的一致性状态;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及它们对数据库的破坏;数据转储的概念和分类;什么是数据库镜像功能;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掌握:事物的基本概念和事物的ACID性质;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技术;日志文件的内容和作用;登记日志文件所要遵循的准则。

熟练掌握:恢复的基本原理;针对不同故障的恢复的策略和方法。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3。

第11章并发控制(4学时)

1.教学内容

(1) 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实现技术:包括封锁技术、封锁协议、活锁和死锁的概念;

(4)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冲突可串行化调度,两段锁协议,封锁的粒度、意向锁。

2.教学目的及要求

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来协调并发用户的并发操作,并保证并发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掌握: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发操作产生的数据不一致性(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的确切含义;

理解;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实现技术。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3。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数据库和基本表操作(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熟悉SQL Server 2012系统环境,了解SQL Server基本管理工具、实用程序的使用。掌握利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ransact SQL语句进行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定义、修改和删除。掌握主马,外码及约束的创建和应用。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二) 数据操作(1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熟悉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操作,能够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三) 表单查询(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SQL查询语句的一般格式,熟练运用SQL语言实现表单数据基本查询。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四) 多表连接查询(1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SQL查询语句的一般格式,熟练运用SQL语言实现表单数据基本查询。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五) 嵌套查询与集合查询(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SQL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等各种高级查询的设计方法等。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六) 索引及视图(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验证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索引设计原则和技巧,能够创建合适的索引以提高数据库查询、统计分析效率。熟悉SQL语言有关视图的操作,能够熟练使用SQL语句来创建需要的视图,并能使用所创建的视图实现数据管理。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七) T-SQL程序设计(2学时):

(1)项目类别:选做

(2)项目性质:设计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库T-SQL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及T-SQL程序设计的控制结构、自定义函数和程序设计方法。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八) 存储过程(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设计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库T-SQL编程语言,以及数据库存储过程的设计和使用方法。(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九) 触发器(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设计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库触发器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十) 数据库安全(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验证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自主存取控制权限的定义和维护方法。

(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实验项目(十一)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2学时):

(1)项目类别: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库数据转储备份、逻辑恢复和物理恢复的方法。(4)主要仪器:

计算机

(5)实验考核方法:

过程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

六、学时分配

章目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实验/上

机学时

一绪论 4

二关系数据库 4

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8 8

四数据库安全 2 2

五数据库完整性 2 2

六关系数据库理论8

七数据库设计 6

八数据库编程 4 2

九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 4

十数据库恢复技术 2 2

十一并发控制 4 2

总计64

七、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细则分值(或百分比)考勤、作业随堂检查(点名表、课堂问答、作业)20%

实验报告检查10%

期末成绩考试70%

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高等教出版社,2014年9月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实验与习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二)主要参考资料:

1.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第3版),万常选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黄雪华,徐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

3.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刘金岭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九、授课教研室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信息科学技术教研室

学院审核:系部审核:执笔人:吴华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90251 英文名: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管理学原理等 后置课:采购及供应、仓储管理等 学分: 3学分 课时: 48课时(含实验课8课时) 主讲教师:吴志华宫丽等 选定教材: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第2版)[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及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管理战略及策略、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物流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 、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 、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 、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 、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诀窍。 6 、掌握快速反应( QR )、有效客户反应( ECR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制定人: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711064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 二、实验简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 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 (三)实习(实验)内容 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系统的名称; 2.系统概述; 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四)实习(实验)地点 竞秀楼或竞慧楼机房 实验二:系统设计(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习CASE工具(Visio或SA2001)的使用,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2.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验)内容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实验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3009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建议开设学期:5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平台基础课。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数 学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本课程系统阐述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数字通信各个主要环节的基本原理,使学生 掌握现代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数字通信 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无线通信网络安全》 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 2学时) 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掌握信息及其度量、通信系 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基本要求 (1)了解通信消息、信息、信号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 (2)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及其调制和解调。 (3)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分类及模型,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 重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特点。 难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特点。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通信方面相关资料 (二)无线传输信道( 4学时) 了解信道的定义和模型,理解加性噪声。掌握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和路径损耗的分类及 特点。了解信道容量与信噪功率比、信道带宽的相互关系。 1.基本要求 (1)了解无线信道传播特性。 (2)掌握衰落信道路径损耗。 (3)掌握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原理。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Database Principles 学时/学分:58学时/3.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48学时,实验上机1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院(系、部、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要求学生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掌握关系代数的基本理论,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并能初步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工作,了解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6学时 1.引言 (1)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2)理解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管理员(DBA)的概念。 2.数据模型 (1)知道数据的三个范畴; (2)了解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3)掌握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E-R表示方法; (4)了解层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5)了解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6)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7)理解各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数据库系统结构 (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2)理解数据库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单用户数据库系统、主从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1)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2)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难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重点: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E-R)表示方法,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二)关系运算 7学时 1.关系数据模型

本科-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

附件1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供应链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XX年XX月X日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X年 X 月

《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XX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适用学期:第六学期执笔人: XX 学时: 36 制(修)订时间:XX年X月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属专业教育必修课。本课程教研 组成员通过对物流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岗位人员进行调研,在专业带头 人的组织下,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任教师配合,设计了《供应链管理》以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参照 了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打破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依据物流技术标准和物流工作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 制订了全新的课程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供应链管理的工作原理、特性、 应用及供应链流程基本设计方法。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正在逐渐演化成一个科技含量更高、更加复杂的实体,这要求 学术部门开发更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教育项目,提供具有技术革新能力和能够管 理联盟性组织的专业人才。但是,学术界所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教育与潜在劳动 力与产业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这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劣势。显然,在供应链管 理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供应链管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 够用于管理实践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传统职能如营销、研发、制造和物流都融人 到一体化的供应链中。由于供应链的整合特征,在教学时也不能把供应链的各个 职能分离开来。供应链管理属于交叉学科,供应链管理人才需要接受的教育包 括基本的管理理论先进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原理。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等多样 化的教学过程,按照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培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 2008 R2-教学大纲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008 R2)》 课程大纲

目录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 1.课程的性质 (1) 2.课程的作用 (2) 二、课程目标 (3) 1.能力目标 (3) 2.知识目标 (4) 3.素质目标 (4)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形式 (5) 四、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6) (一)设计学习情境 (6) 1.学习情境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维护 (6) 2.学习情境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维护 (7) 3.学习情境3—企/事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维护 (8) (二)设计教学单元 (9) 1.学习情境1的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形式 (10) 2.学习情境2的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形式 (12) 3.学习情境3的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形式 (14) 五、课程教学条件 (15)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5) 1.课程教学团队规模 (15) 2.课程负责人要求 (15) 3.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及能力要求 (15) 4.兼职教师要求 (15)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5) (三)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6) 1.以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的主教材 (16)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配套教学资源 (16) 3.本课程的省级精品课程网站 (17) 4.推荐参考书 (17) 5.推荐参考网站 (17) 六、其他说明 (18)

(一)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18) (二)校企合作方式 (19) (三)教学模式建议 (19) 1.教学形式 (19) 2.教学方法 (21) 3.教学手段 (21) 4.组织安排 (22) 5.考核评价 (22)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1711课程性质学科方向(选修) 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Ⅰ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一)供应链管理概论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2. 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 3. 供应链的流程及类型 4.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5. 供应链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6.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思想 7. 供应链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 8.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化供应链的方法和实现手段;电子商务支持供应链管理的途径等) (二)供应链管理的构建 1. 供应链体系设计策略与原则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3. 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内构筑战略伙伴关系与信任机制;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等) (三)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与策略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业务外包战略 客户资源管理战略 准时采购策略 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 用户化定制与延迟策略 (四)供应链管理下的管理与运作 1.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采购目标与策略;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与组织;电子采购等) 2. 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管理(传统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下的预测与计划等) 3.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策略等) 4. 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国际物流;物流运作结构;物流中的储存控制;第三方物流等) 5.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QR;ECR;CM;ERP等) (五)供应链管理中的业务流程重组 1. 供应链企业关系和业务流程重组的意义 2.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和实施过程 3. 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分析方法 4. 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设计 (六)供应链管理系统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基础与实现实训学时:42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 编写大纲教研室/实训室:计算机信息管理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实训目的: 掌握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会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表及表的相关操作,能进一步理解视图、索引和函数的运用,掌握T-SQL高级语言的运用,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SQL数据库开发出具有一定实用效率的数据库系统,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2.要求: 独立认真完成每次实训内容。 二、实训方式 1. 由指导教师讲清实训的基本原理、要求,实训目的及注意事项。 2. 学生阅读实训指导书。 3. 教学实践除巩固课程理论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调试的能力。 4. 要求学生填写实训报告,记录实训经过、实训结果。实训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训目的和内容; (2)实训的简单过程; (3)实训的结果。 三、考核方法 1. 实训后,学生将按要求写成实训报告文档,符合实训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 认可。 2. 指导教师对实训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 采用操作考试考核方式。 4. 由于该门实训课程依附于理论课,课程总成绩应为实训与理论的综合,其中实训课 程成绩计入总成绩,占30%,理论课成绩占70%。 四、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实训指导书:采用自编的实训指导书 主要参考资料: 1.《SQL Server 2005应用开发教程》何文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数据库原理技应用技术教程》佟勇臣主编科学出版社 3.《SQL Server 实用教程》郑阿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4.《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王姝主编科学出版社 5.《SQL 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虞益诚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五、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训项目一览表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数据库原理/ Principle of DataBase 课程代码:x305002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设置类别:非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课程总学时:64课程总学分:4.0 实验学时:16实验学分: 开实验学期:第三学期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实验目的: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SQL语句的实际使用,学生应会在SQL Server的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和对数据库的查询、更新等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理论的认识,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实验项目设置

三、实验报告要求、实验考核方式、内容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报告要求: 填写完整,独立完成,符合报告填写规范。 考核方式: 实验的出勤情况、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 成绩评定标准: 没有完成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实验报告抄袭者,不及格。 独立完成实验,但实验报告中错误较多,及格。 完成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符合基本要求,有一些错误,中。 完成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符合基本要求,有较少错误,良好。 完成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符合基本要求,没有错误,优秀。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与开发》, 姜桂洪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姜桂洪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数据库实用教程》, 聂培尧等,科学出版社,2005 《SQL Server 从入门到精通》明日科技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SQL Server 数据库教程(2008版)》郑阿奇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4月 执笔人:谭丹丹审核人:张玉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5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开课对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科) 开课分院、系: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据库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SQL语言,关系数据库及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保护以及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库的应用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4学时) [1]基本概念 [2]数据库技术及发展 [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基本要求: ①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情况,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②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4学时) [1]信息的三种世界 [2]概念模型 [3]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①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深刻理解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②掌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表示方法。 3.关系数据库(4学时) [1]关系模型及其定义 [2]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 ①了解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②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方法。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学时:51 学分:3 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过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检测器(光接收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实验课,以及课下自学,基本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概况,熟悉光纤通信在电信、通信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光通信发展史及其优点(1学时) 第二章光纤的传输特性(2学时) 第三章影响光纤传输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5学时) 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中的光无源器件(9学时) 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光有源器件(3学时) 第六章光纤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光放大器(4学时) 第七章光纤传输系统(4学时) 第八章光纤网络介绍(6学时) 第九章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17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电光信息转换、光电信息转换,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光电新产品开发举例。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教学时数具体见附表1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见附表2) 六、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以多媒体和模型教学为主,必要时开展演示性实验。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 《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以及就业实习。 八、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具体有三种。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兴趣而定其中一种。第一种是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对于理论和常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二种是采用课程设计(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三种是采用课程论文(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教材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吴德明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9月 2.参考书 (1)《光纤通信原理与仿真》,郭建强、高晓蓉、王泽勇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3年5月 (2)《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朱勇、王江平、卢麟,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8月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学习大纲详细

《现代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技术》 课程编号:学时数:56 学分数:3.5 适应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所有专业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现代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也是今后若干年内研究和应用的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因此,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特别是以应用为目标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具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知识。本课程通过介绍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基本管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下的SQL语言运用及PL/SQL程序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以后,能够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某一门高级语言和Oracle,开发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据库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数据库基础知识 1.2关系数据库系统 1.3 Oracle基础知识 (1)Oracle的发展历史 (2)Oracle的特点 第二章O racle体系结构(6学时) 1、教学内容: 2.1 Oracle 体系结构概述 2.2Oracle的存储结构 (1)物理存储结构 (2)逻辑存储结构 2.3Oracle的实例 (1)Oracle内存结构

(2)Oracle进程 2.4数据字典 2、教学重点:Oracle的物理结构、oracle实例、Oracle的逻辑结构 3、教学难点:数据库实例与进程 第三章O racle11g的安装(2学时) 1、教学内容: 3.1 Oracle 11g环境介绍 3.2Oracle 11g for Windows的安装 (1)安装Oracle 11g服务器 (2)Oracle 11g与Windows (3)安装Oracle 11g客户端 3.3 Oracle 11g 的卸载 2、教学重点:学会Oracle的安装 第四章O 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及网络配置(2学时) 1、教学内容: 4.1 SQL*Plus命令 (1)设置SQL*Plus 运行环境 (2)常用SQL*Plus命令 (3)格式化查询结果 4.2 Oracle企业管理器 4.3 数据库配置助手 4.4 启动与关闭oracle实例 2、教学重点:学会使用SQL*Plus 第五章S QL语言基础(5学时) 1、教学内容: 5.1SQL简介 5.2SQL的基本语法 5.3数据查询语言 5.4数据操纵语言 5.5数据定义语言 5.6数据控制语言 5.7常用函数 5.8 事务处理 2、教学重点: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控 制语言 3、教学难点:SQL的基本语法 第六章P L/SQL编程(8学时)(课本第6,7章) 1、教学内容: 6.1PL/SQL基础 (1)变量及声明 (2)数据类型 (3)表达式 (4)PL/SQL程序块结构 6.2PL/SQL控制结构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现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传输性能。 2、知识要求: 本课程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3、能力要求: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模型、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实际物理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分析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通信的概念。了解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的概念及定义。 2.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通信的方式。 3.掌握通信系统性能度量的指标。 [教学内容] 1.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通信的方式。 2.信息及其度量,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 3.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重点难点] 信息、信息量的定义及平均信息量的计算,通信系统性能的度量。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3道 [课时] 3 第二章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1.巩固确定信号与线性系统,积分变换的内容。 2.了解随机过程的概念及一般表述。 3.理解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的基本内容。 4.掌握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基本描述。 5.掌握加性高斯白噪声、低通噪声的特点和功率谱密度。 [教学内容] 1、信号通过系统的过程。确定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傅立叶变换关系式,傅立叶变 换的主要运算特性,常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2、卷积定义式,时域卷积定理,频域卷积定理。 3、信号的能量和能量谱密度;信号的功率和功率谱密度。 4.随机过程的概念及一般表述。 5.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 6.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7.加性高斯白噪声、低通噪声的特点和功率谱密度。 [重点难点] 随机过程的概念、窄带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高斯白噪声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作业] 6道 [课时] 9 第三章模拟线性调制 [目的要求] 1.了解幅度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2.理解频分复用(FDM)的概念 3.掌握幅度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教学内容] 1.幅度调制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及频谱表示方法。 2.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技术》教案大纲 适用专业 :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时学分 : 48 学时, 3 学分 课程类型 : B 类(理论 +实践)课 课程性质 : 必修课 课程编号 : 20302600 执笔人 : 蔡贵荣 审定人 : 蔡江云 编撰日期 : 2009 年 8 月修订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 B 类(理论 +实践)课, 3 学分,计划 48 学时,其中实践 24 学时,占总学时 50%,是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和实际 应用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SQL Server 2005 的实用技术、掌握 T-SQL 编程技 术、掌握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的技术、掌握数据库常规管理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完 成数据库工程的分析和设计,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开发实际的数据库工程。 、教案内容和要求 第 1 单元 SQL Server 2005 基础知识 教案内容: 1.1SQL Server 2005 概述 SQL Server 2005 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 SQL Server 2005 1.2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Microsoft SQL Server 的安装 1.3SQL Server 2005 的配置 注册服务器 配置服务器选项 1.4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教案要求: 1. 了解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2. 了解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3. 理解 SQL Server 体系结构的特点和 数据库引擎的作用 4. 理解数据库和组成数据库的各种对象的类型和作用 5. 熟练掌握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工具的使用 第 2 单元数据库对象建立与维护 教案内容: 2.1 数据库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创建 数据库的修改 删除数据库 2.2 表 表的数据类型 创建表 创建约束 向表中添加数据 查看表 修改、删除表 的特点 的安装 版本的特点 的运行环境要求 管理工具的使用 的特点 的安装和配置

SQL SERVER教学大纲

衡水职教中心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SQLSERVER数据库管理和开发 课程类别: 计算机专业课 编写单位: 信息部办公教研组 开课对象:北大青鸟中专二年级 课时: 48学时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应用型基础课,主要内容有: SQL语句构成部分,服务器的管理及数据库的创建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对SQLSERVER数据库的库表进行基本管理,能够利用T-SQL 语言操作数据,为后续开发动态网站课程,增加数据交互功能奠定基础。 三、训练的技能: 1、掌握数据库的概念 2、掌握SQLSERVER的基本配置管理:启动停止服务、注册服务、分离附加,备份库,用户权限的简 单管理。 3、能够熟练地使用T-SQL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五、选定教材: SQLSERVER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 ISBN:978-7-5023-5919-5 六、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认识数据库 1、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总体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使用企业管理器,第三部分是上机实练部分,重点介绍使用企业管理器注册数据库服务器,建立登陆用户并为用户赋予数据库操作权限。上机实练部分主要巩固使用企业管理器注册数据库服务器,建立登录并赋予权限。 2、基本要求 1) 了解什么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 2) 掌握RDBMS基本概念术语; 3)掌握SQLSERVER2000的主要应用组件; 4)会使用企业管理器管理数据库。 3、本章的学习任务:注册数据库服务器;创建登录用户并赋予权限。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031 课程总学时:80 实验学时:8 课程总学分:4.5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一、本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是提高同学们深入理解课堂内容的重要环节。本实验课是配合理论学习单独开出的课程,要学习独立分析和设计基本单元电路,简单的通信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调试电路的能力。通信原理实验是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实验可巩固和加深对通信原理、通信电路理论的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通信原理中的基本单元电路的了解,搞清调幅、调频等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电路。基本任务是:了解每个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的合理性,理解实验原理,弄清实验电路的结构和组成。有效测出所需数据和波形,判别数据和波形的正确性;能应用理论对测得的数据和波形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实验目的作出结论。将上述各项要求及实验结果编写成实验报告。 二、本课程实验项目 注:1、类型---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2、该表格不够可拓展。 三、各实验项目主要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一 幅度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的关系。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类型 必做/选做 所需主要设备 1 幅度调制及解调 2 验证 必做 实验箱+示波器 2 FM 调制及解调实验 2 验证 必做 实验箱+示波器 3 调幅及FDM 频分复用传输实验 2 验证 必做 实验箱+示波器 4 FSK 调制及解调实验 2 验证 必做 实验箱+示波器

《现代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数据库技术 课程英文译名称:Modern database technology 课程编码:05141090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总学时:32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8 学分:2.0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开课院(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以ORACLE 11g为开发、管理环境,是继《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之后的又一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的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主要介绍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3种主要的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具的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内部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模式对象的应用与管理;oracle数据库的创建与配置、启动与关闭方式、网络服务管理与配置、安全性管理与配置、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另介绍PL/SQL程序设计,开发数据库下的函数、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让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管理工作和信息管理数据库端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教学部分应坚持理论与具体例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部分例题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堂课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来帮助消化所学内容。 3、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动手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oracle环境 (一)讲授内容: 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2 数据库应用系统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3023 课程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专门研究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运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采购相应知识,并具有独立采购运作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购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采购作业的流程,采购管理的组织,供应商管理,采购的招标与投标,采购价格与谈判,采购绩效评估、供应链下的采购发展等知识和实际应用,以便学生将来在实际中可以以理论指导采购实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应链的含义、结构模型,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供应链下采购模式的发展;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作业流程,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过程和技巧、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采购流程体系,采购管理的目标与组织,供应商管理,采购的招标与投标,采购价格和谈判,采购的绩效评价,采购模式的发展。本课程主要先修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等。 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通过讨论课和实验课,加深对采购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加深对采购实务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选择本着实用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俱备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4学时)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 学时数:84学分数: 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年9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章信道与噪声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集接收。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幅度(AM、DSC、SSB、VSB)、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章数字调制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PCM系统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匹配滤波器。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第10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与码分复用。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主要应用。 第11章同步原理 载波同步的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位同步的方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群同步的方法。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教学内容 1. HDB3编译码实验 2. 移频键控(FSK)实验 3. 移相键控(PSK)实验 4. 抽样定理与脉冲调幅实验 5.PCM编译码实验 6. △M编译码实验 7.循环码(15,6)纠错编码实验 四、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