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章节试题

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章节试题
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章节试题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编写人:张强姓名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1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 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 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m。

四、课堂检测:

1.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是相同的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节日期间从龙岩到连城冠豸山旅游,为测乘车时间采用的测量工具较恰当的是()

A.摆钟B.秒表 C.石英表 D.日晷仪

3.若以秒为单位,正常人心脏跳动的间隔时间约为( )

A.103 B.102 C.101D.100

4.下列四个速度中,最大的是( )

A.750m/min

B.15m/s C.36㎞/h D.425㎝/s

5.如图3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板的长度为㎝。

6.描述大海的“潮起潮落”这是以为参照物;“风儿像流水

一样在花枝中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以为参照物。

图3

7.学习物理必需关注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量。根据生活经验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教室的宽度约为m。

8.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数据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9.小宇在体育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______。

10.一位同学开始跑步,在第一秒内跑了2m,在第二秒内跑了3m,在第三秒内跑了4m,那么他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11.如图4是探究小汽车在直线运动过程中任意三个过程速度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小汽车做怎样的运动?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图4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声现象》、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课时)

编写人:张强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反射规律(三条:三线关系、两角关系)。3.知道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四个关系。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声音是由物体的发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传播需要,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

3.乐音的三个特性:、、。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和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不同。声音的强弱以为单位。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和。▲

4.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处减弱;(2)在过程中减弱;(3)在处减弱。▲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的传播速度最大,近似等于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6.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的两侧;等于。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反射面时,入射角为,反射角为。▲

7.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像,像与物体的相等,像与物体到_____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位置的连线与镜面。▲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剧《共和国摇篮》在革命老区龙岩拍摄。剧中扮演老一辈革命家的特型演员除了要模仿扮演对象的动作形态,还得模仿他说话

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9·龙岩)图1中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3.(06·龙岩)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图2中的入射光线,并注明入射角的大小。

4.(06·龙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5.(05·龙岩)下列现象属于光反射的是( )

A.人影相随B.凿壁借光 C.镜花水月D.手影游戏

四、课堂检测:

1.当一个人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图1

图2

30°

图4

2.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的是( )

A.水中倒影 B.影子的形成 C.日食现象 D.小孔成像

3.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听见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 .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

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4.弦乐器在试音时都可以通过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声音,这么做主要是调节声音的(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04·龙岩)在演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老师先拿了一个与镜前相同的物体放在镜后,让它与镜前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和确定出像的位置。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填“控制变量”或“替代”)法。接着老师又拿了一个光屏放到镜后承接物体的像,结果光屏承接不到像,这是为了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6.太阳光斜射在平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射到白纸上则不会产生光斑,这是由于光射到平面镜上会产生反射;射到白纸上会产生反射造成的。

7.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进网里,可见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将耳朵贴在铁轨上会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运动的声音,这说明也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而且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要快。

8.上课时学生听到教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教师的声带,使空气产生再使学生的耳膜。 9.家长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在书房学习,家长为不影响孩子学习会调小电视的音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还会关上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这是在减弱噪声,孩子会戴上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10.已知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0,则入射角为。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少到30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1.外科手术室使用的无影灯,可以避免手术时手及医疗器械由于光沿

传播而产生黑影,这种无影灯是由(填“一个”或“多个”)

发光而较大的光源组成。

12.画出图3中的反射光路。

13.在图4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所给物体的像。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二课时)

编写人:张强姓名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三线的关系、两角的关系)。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图3

矫正方法。4.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二、基础知识及方法:

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入射角。▲

2.透镜: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3.近视眼矫正应配戴透镜;远视眼矫正应配戴透镜。▲ 物体的位置 像的性质 像距v 与焦距f 关系 应用实例 在透镜两倍焦距之外

f<v<2f 在透镜的焦点到两倍焦距之间

v>2f 在透镜焦点内

5.白光是由色光组成。色光的三基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剧《共和国摇篮》在革命老区龙岩拍摄。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拍摄时演员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09·龙岩)画出图1中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3.(09·龙岩)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让一束平行光经过

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2所示),测得凸

透镜的焦距是c m。将物体放在点(选填“A ”、“B”、“C ”或“D”),

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4.(08·龙岩)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另一侧距透镜10cm 处的

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这个透镜去观察

小蚂蚁时,蚂蚁与透镜的距离应该10cm(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正立、

的虚像。

四、课堂检测:

1.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于入射角(填“大”或“小”)。

2.在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漫步在湖边,观赏平静的水面下小鱼在树林倒影中游动,看到水中树林的倒影是光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的像是光的现象。

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当物体距透镜45 cm 时,所成的像是_____、_ __的__像。 图1

图2

水 空

图3 4.小敏是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所成的是_______、___ ____的__像。

5.(04·龙岩)用一个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手指纹,则手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 .大于10cm B.10cm~20cm 之间 C.小于10cm D .大于20cm

6.在手表的表面上滴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表盘上的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什么像?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7.现有下列光学器件:(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牙科医生观察牙齿用的镜子;近视眼镜用;远视眼镜用。

8.请在图3中完成光路图或在方框中填上适当

类型的透镜名称。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园艺家为什么失败?

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的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可是园艺家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爱的(或者说恰恰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只是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因为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缓慢,甚至枯萎。

请回答:

(1)绿色植物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2)由此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它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3)文中提到,“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文章中有没有提到或暗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如果有,请在文章中用波浪号“”标出来,并概括出结论。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编写人:张强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两个作用效果。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3.知道重力(定义、施力物体、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知道弹力。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两个因素有关。知道

图 1 图2 图3 增大和减少摩擦的三种方法。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基础知识及方法:

1.力是的作用。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a .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简称形变);b.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力的、和叫力的三要素。力的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4.力的单位是,简称___,用符号____表示。常用的测量力工具。▲

5.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簧测力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6.重力:(1)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G =(g=)

要注意只有m 用Kg 做单位,G 的单位才是N 。(2)方向:。(3)作用点:在物体的上。(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7.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③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在互相接触的摩擦面之间加形成一层油膜,或加压缩气体形成一层气垫。▲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上龙岩籍选手获得三枚金牌。其中

林丹获得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球拍击打羽毛球时两者均要形变,说

明力的作用是的;球拍击球的效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

化,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09·龙岩)画出图1中小明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3.(04·龙岩)书架里书压得越紧,从中抽出一本书就越费力;

下雨天,在路面上铺上碎石或煤渣,可以防止汽车打滑。由此可以猜想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4.(05·龙岩)图2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

图3中物体A 的重力为N 。

四、课堂检测:

1.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2.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

A .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教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套:沪教版第二套:沪科版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 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 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 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 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1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

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最新沪科版中考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精华版)

力学部分练习题 一、选择题部分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 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最大 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乙车的速度最少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2、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3、小明同学对2010年广州亚运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作用 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 5、对如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人的重力势能 B.图b中,硬币“跳杆”说明了硬币上方的气体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C.图c中,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图d中,表明锤头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钳子 B.镊子 C.天平 D.筷子a下滑梯 b硬币跳杆 c 推船 d 套紧锤头

6、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D.物体被小球撞击得越远则原来滚动的小球具有的能量越大 7、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快的高速列车如图,运行速度可达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对灾区投放物品,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9、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10、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是(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指的是:。 功勋卓著的物理学:①蒸汽机、②电子时代、③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 2、测量长度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认、放、看、读、记。 身上的尺:。 :3、测量时间: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 4、误差:定义: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5、尝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 科学探究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比较法图像法,一般用于数据处理。 本章考点突破: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张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2、传播: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传声的效果一般不 同。 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传播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感知:气传导: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引起耳膜振动,经神经传给大 脑。 骨传导:声波通过、颌骨,经传给大脑。

4、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秒。 5、声音特征: 1)、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 单位:分贝,用符号表示。 影响因素:和。 生活相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声音响亮。 2)、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声音刺耳、女高音、男低音、地听。 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 区分乐音和噪音。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 6、人能听见的声音乐音:指的声音。 噪音:以环保角度定义为:。 现代城市噪声源:。 控制噪音、减少噪声从、、三方面入手。 7、人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频率高于的声音。主要应用有、、。 次声:频率低于的声音。主要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直线传播直 线传播的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 m/s 。光在液体中、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用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模型法。(相关:磁感线)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1. 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2.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和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o, 反射角也为0o,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漫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3、常见面镜及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2)温度不变。 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 ℃℃℃℃ min min min min 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的世界 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 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6、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①传递信息:例B超、声呐等②具有能量:例消毒、超声牙刷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二章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0×108m/s. 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

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资料-沪粤版(全册)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

目录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2)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 第三章《光和眼睛》 (2)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2) 第六章《力和机械》 (2) 第七章《运动和力》 (2)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2)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 (2)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2) 第十一、十二章《简单电路》 (2)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2) 第十四章《能和热机》 (2) 第十五、十六章《电与磁》 (2) 第十七、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 (2)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2)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2)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