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变“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我国当代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注不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创造、想象、重新生成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情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3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探究性地阅读与学习。

2、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3、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

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学科在各科评价中地位普遍偏低,人气不足。师生往往仍沉溺于应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惯于在应试的圈子里打转,而事实上导致的结果是,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分——毕竟语文优劣之间在分数上差距并不太大,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精神,总是在两难之中无所适从,处境尴尬,迷失为学生并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耗费精力的“第三世界”,甚至被认为是学与不学、学多学少无关紧要的学科,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作用失却了。

4.近年来,上海、南京等省市开展了“研究型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其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生长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趋势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整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具体目标:

(1)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2)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3)寻找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4)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地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三.理论依据

需要动机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认为,人具有不断发展和生长的内在本性,人的需要是行为的根本动力。学习要有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它是学习的最初动因,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驱力。兴趣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定向,具有较强的兴奋力,会迫使主体主动寻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内部发展需求是教学互动场构建的内在机制,尊重学生的内部发展需求是主体参与教学、促发教学互动的前提,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根据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两个维度,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现实的教学需要,以确保学生有相对较高的参与教学主体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教学需要层次,以确保学生绝对较高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合理的学习需要是动态的,教师在满足学生现有的合理需要的同时,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追求动态平衡,帮助学生不断拥有较高的学习需要的自觉性。学生有了自觉的高层次需要,其主体参与教学的境界就会更高一些,动机就会更纯一些,兴趣就会更足一些,同时就会表现出更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便是要自主探究,以求得主动发展。布鲁纳也这样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探究学习就是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主动探索精神和主动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容量的知识,还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充分研究,通过和同学的探讨,完成学习任务,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在自己的身心结构中逐步接受过来,转化积沉下来,完成内化的过程,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发展。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质量大大提高,也有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角度看,在“感性和感情的因素、文化观点、道德情节、环境意识、艺术感觉”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更多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才能实现。

从学习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上看,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必然会有新旧知识的交汇,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消除差距的矛盾转化过程中,认识得到发展。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自主探究不断激活思维,促进旧的经验和新的知识之间的融合,促进了认识的递进。在学习中总会有思考,有疑问,学习就是逐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借鉴意义。这是一种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受,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语文学科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同样存在着这两个环节。教学中教师把以课文为范例的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支配,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内容;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补充各自的看法,使得个别的认识向一般意义的认识升华。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并激励、引导儿童独立思考,自行探索,发表创见,培养创新能力。

孔子学思结合的教学法的启示。孔子认为,仅仅“多学而识”,或单从经验或书本上获得知识,而不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结果会一无所获。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收获,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究正是很好地把学和思结合了起来,因而能收到效果。而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见解则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和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引

导提供了指导。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学生)个性为归依,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过程化学习,没有过程的结论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论;不追求结果的过程也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但是,也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结果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随年级增加而逐步加深。

4、合作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文本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不但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而且还发生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探究性阅读就必然会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产生渴求与同伴协作探究新知的心理欲望,在共同对话中探究,在共同探究中求知,在共同求知中发展。

5、倾听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水平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阅读的结论常常是多元的。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己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冲突,因为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探究资源。事实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与疑惑处,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探究的终极目标奋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展开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重点,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目标。(二)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实施的程序为:质疑——选题——探究——解疑——检测。(三)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底的阅读品质:

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

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四)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选编》、《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六、课题研究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师资条件

王丽军本科中教一级

于世源本科中教一级

刘振莲本科中教一级

张世霞本科中教一级

刘士夫本科中教一级

2.实验分工

(2)理论指导:于世源

九、资料准备

(1)图书馆查阅,个人购买

(2)上网查找参考

十、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①构建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一、经费预算(略)

参考文献: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李翠萍:《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究性阅读模式》《教师报》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课题方案

内容提要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活动意识能力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听、说、读、写单项活动的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一些教师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部异化为写作课,变成给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训练。如将《这就是我》演变成纯粹的口语训练,将《我爱我家》演化成命题作文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

成果。”《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其实就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解释。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欲望。“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正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培养出适应世界的现代人,教育才完成了它的任务和使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今日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人类的科技创新和发明的速度越来越快,16世纪有26项重大发明,20世纪仅

上半叶就有961项!因此,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的通行证。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具体的还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外出活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学作品选读,主要用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主要用在平时的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方面。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9、1—2009、2)。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

具体计划,总结有关课题实验的意见。通报课题研究情况,提出课题研究要求。

举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并进行分析,同时对参与上课的学生进行诊断性检测。举行部分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

拿出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为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学生语文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微课的应用课题开题报告.docx

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小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微课”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组长:龚正强 执笔:龚正强 课题组成员:吴金国、罗鹏、石兴杰、 周琳、胡玉 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微课”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组 2016 年 2 月29 日 安康市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2016 年02 月29 日 “微课”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 课题号XKT2015094 课题名称 中应用的研究 负责人龚正强所在单位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 全新要求,互联网+ 教育应运而生,此模式要求施教者通过借助多 种网络平台达到施教目的,成为一种倍受欢迎的新型教育模式。中 职院校“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 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根据对我校大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调 研,发现在传统课堂存在部分学生因请假或者上课开小差等原因, 导致学习掉队的情况,特别是我校参与各类技能大赛的学生,长期 进行高强度的技能训练,很多课程不能随着老师同步进行,他们具 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通过中职“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 弥补所落下的课程;另外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许多专 业技能知识无法通过传统的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 教学模式讲授清楚,需要进行实验、实训才能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 接受,然而经常受实训设备条件的限制,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实训操 作,那么通过微课制作能够将教室外的现场带入教室内,把静止的 文字描述变为可视可闻的音视频,使学生更方便知识的理解与技能 的掌握;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 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微课网络平台就 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因此如何设计微课,以及将微课巧妙 的应用在课堂之上,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成为新时代下每位 老师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所以本课题小组将《微课”在中职电子 课题研究专业课程中应用的研究》作为此次小课题研究方向,旨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带动其他教学一线教师学习微课制作和使用,从而在 专业课堂推广微课应用,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专业技能。 背景和设想研究设想: 1.研究目标: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探索微课制作和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使微课为优化课堂教 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具体目标为: (1)学生的发展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新 颖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上,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达到 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教师的发展目标:增强教师资源整合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利 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自我, 成长为新一代科研型教师。 (3)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一线教师探究微课与专业技能课堂整 合的成功经验分享推广,有效提高各专业学科教学质量,走出师生 减负增效的新路,使我校教学质量跨上新台阶。 2.研究内容: (1)微课制作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及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2)微课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 (3)微课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XX职教中心专业部中报学校的校木教研课题,经学校 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一、木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木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二、木课题研究的条件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 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木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六、木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木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中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 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八、木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认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M)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己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

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 方肇飞更新时间:XX-9-3 17:26:04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和应用 申请单位江西省新建二中 填表日期XX年1月6日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课题来源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属于

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选题依据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 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 本课题旨在对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最根本的目标 是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微课堂,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 2. 3. 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效果以及积极参与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将“答疑型”微课这种教学辅助模式进行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 1. 2. 3. 4. 高中学生对于重点模块知识的学习情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针对学情做深入分析并设计出制作微课的方案。对制作“答疑型”微课所需要的技术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培训。“答疑型”微课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反馈结果并做总结。 3.课题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 学术顾问:XXX XXX 课题承担人:XXX 所在单位:XXX中学 2012年8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8月10日上午9时地点:XXX中学会议室参与人员: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及XXX中学语文教研组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语文新课改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新课程理念如雨后春笋,遍布语文教学百花园,语文课堂从此尝试力改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社会舆论责难声中进入更新一层的学习、实践、总结。于不断深刻的反思中丰富着新课程改革之理念,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专家因此脱颖而出,他们以炽热的激情诠释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书写着语文教学的华美篇章。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广大语文工作者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有建树而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仍不多,故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也鉴于目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势,我们课题组同仁觉得有必要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之一系列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知识的良性互动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而尤为重要之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实验假设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小编整理的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来参考!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

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1、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方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可进行个性化修改和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辅助系统。它不但要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要能够便捷地为师生提供有结构的教与学的材料、辅助教师备课、支持教学实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应该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它既可以用来上课,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的课堂。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沃土良田,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全力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课堂教研”新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小学科学课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农村小学教

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很强的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资源。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研究也不得力。科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校外资源的闲置浪费,课堂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堂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外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年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出现的一系列新变 化和新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 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 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农村教师成长的途径和目标 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是比较低的,在资源上和城市教师有很大差距,教师成长受到限制。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为了促进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二是为了提高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三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予农村孩子以优质的竞争力。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1.开展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操作机制。 2.在络化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网络化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新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能够恰当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民乐县三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教师32人,通过对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32名教师中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没有足够时间的占32%,没有良好环境的占45%,缺乏专业指导的占50%。如何探究出一套适宜我校教师发展的路子,是 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查我校基本情况,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还有许多困惑。我们认为在加强校本有效培训的同时,要大力强化校本有效研修的力度,才能真正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而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城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 子女、留守儿童增加,都为我们必须全面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 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为了响应党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号召,我校必须从改变教师入手,因为成就教师, 就是成就学校,就是成就学生的未来。因此,本课题探索和建立 特色式农村教师“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实施研究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特别是以运用网络研修为亮点,以实践“同课创新型再构”为创新点,进行校本有效研修,具有本地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发展性和 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具有 实用价值。 四、研究内容设计与方法的理论价值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一、开题报告正文内容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理论基础与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4.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5.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6.研究目标及内容 7.研究对象及范围 8.研究思路及方法 9.研究计划和安排 10.预期成果 11.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12.课题经费预算 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 二、开题报告规范要求 1.题目:XX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类别+“课题名称”开题报告 2.承担单位名称以单位公章为准,居中并置于题目下方 3.正文:宋体、小四;段前、段后都为0;行距:固定值20磅 4.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序号用一、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5.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序号用(一)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6.三级标题:黑体、四号;序号用1.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7.四级标题:宋体、小四,与正文一样;序号用(1)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8.五级标题:宋体、小四,与正文一样;序号用“①”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凡括弧后都不加标点符号。 教育科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背景 1、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doc

课题开题报告书写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重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

微课开题报告

开阳二小"微课在小学综合学科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微课在小学综合学科中的应用实践研究》课题,获开阳县县级课题课题(课题批准号:KYJY(1509)号),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和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都离不开深入扎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一切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是各个学科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和客观规律,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儿童对知识的学习可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动的并且容易接受的生活方式和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微"元素也在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集中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而微课程的出现恰恰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学习需要。因此研究小学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等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微课程、微学习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个性化的概念界定。分析了与小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相关的理论,提出了与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相关的原则与应用方法等;在实践方面,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将理论部分分析总结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小学微课程的实际开发应用中,尝试设计开发了适用小学教学的微课程案例,把设计的案例微课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对应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相应的分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为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来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购买了两台很专业的摄像机,综合组配备了五台电脑,还可以使用学校的其他电脑供老师们学习及微课的制作。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还有充满科研热情的年轻教师,他们都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的目的看成是人类所积累的系统知识的传递,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化为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种状况使得理解、体验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也因此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上,而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观念不更新,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教研活动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系统的微课理念。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归纳、概括,形成新的微课理念。 3、实践问题: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微课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给课题学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于发友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负责人所在部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背景 1.选题意义与价值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深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理清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对丰富教师发展理论,改进国家教师决策,提升教师发展水平和境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建设高素质、高品位的幸福的自主发展型教师,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得特别紧迫和关键。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它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作一综述。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学职业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①佩里(Perry,P.)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② ①转引自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380页。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世界的竞争,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学习、家庭压力很大,所以会遇到各种困惑,心理不安。如不及时疏导,会导致人格障碍,所以要想完成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使学生远离亚健康状态(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自杀、犯罪)使他们学会求知、生存、共处、做人、做事、理解、尊重、宽容。针对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是一个跨世纪的行为。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缩短我市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减少象马加爵那样的人和现象的发生,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新思想和和新际遇开放的人”的宗旨而展开。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状况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中揭示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和规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工作能力,心理的问题只有用心理的方法解决。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 田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原论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准确的数据采集提供就良好的条件。 杨洪:〈〈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索〉〉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转化了许多双差生,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充足的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 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极为强烈的科研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使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表层的现象感知深入到学生心灵内部,以及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别,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文化背景等领域,自觉地将个体的教育行为与个体社会化问题统一为有机整体。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1、掌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心理品质的现状,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性,供理论界参考借鉴。 2、把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动态特征,在对调查的资料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知识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心理诊治的方法、手段,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