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30T16:20:58.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解辉

[导读] 摘要:本文以某学术报告厅为例。

中轻建设(安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合肥 230041

摘要:本文以某学术报告厅为例。针对该工程中存在的大跨度结构,从结构受力、正常使用状态等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结构设计。

关键词:结构分析;大跨度结构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n academic lecture hall as an example. In view of the large-span structure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rom the structural stress and normal service state, and chooses the optimal scheme for structural design.

Keywords:Structural arrangement; Long-span structur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不断提高,大跨度建筑被广泛的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场所中。大跨度建筑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实际施工中难度都较大,本文主要是通过某一大跨度工程为实例,对其从结构方案、结构概念、结构设计与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1 工程概况

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建设地点位于蚌埠市,为公共建筑,建筑主要功能为会议、办公。采用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地上两层为办公及报告厅,建筑总高度20.1m。

2 结构概念

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0.10g),地震设计分组为一组,II 类场地,特征周期 0.35s【1】。基本风压

0.35KN/m⒉,地面粗糙度B类【2】。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存在多处的大跨度结构,重点以平面图中部大跨度结构为例,柱网8.4m×21m,详见典型结构平面图如图一

图一典型结构平面图

2.1抗震等级

该房屋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由《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3条第二款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设防烈度(7度)确定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计算用7度确定地震加速度等),抗震措施(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8度)确定。故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均为二级。但大跨梁及与大跨梁相关的框架柱竖向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为一级。

2.2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1】。对于大跨度结构部分若选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截面过小,往往带来配筋超筋,挠度裂缝难以满足要求。但当梁截面偏大时,由于自重过大,大跨度结构往往带来弯矩急剧增加。

学校报告厅方案设计V

深圳市美中学校报告厅多媒 体音视频 设 计 方 案

2016年01月06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4) 第一章项目设计概述 (6) 1.1项目概述 (6) 第二章系统设计思路 (6) 2.1系统设计依据 (6) 2.2系统设计原则 (6) 2.3设计标准规范、安全要求 (7) 第三章项目设计方案详述 (8) 3.1 250平米多功能报告厅 (8) 3.1 .1 场地概述 (9) 3.1 .2 设计简述 (9) 第四章选型产品技术参数详述 (10) 4.1 扩声系统 (10) 4.1 .1 主音箱 (10) 4.1 .2 辅助音箱 (11) 4.1 .3 超重低音音箱 (12) 4.1 .4 D类数字功放 (13)

4.1.5 数字调音台 (14) 4.1.6 数字信号处理器 (15) 4.1.7 时序电源器 (16) 4.1.8 手持无线话筒 (17) 4.1.9 头戴无线话筒 (17) 4.1.10 鹅颈话筒 (17) 4.2、视频显示部分 (18) 4.2.1投影机 (18) 4.2.2幕布 (19) 4.3、舞台灯光部分 (19)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多功能报告厅系统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和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并且可以根据要求发言讨论功能以及会议视频系统。它由投影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以及舞台灯光。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议室现代化的建议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议室已从一个单纯的以听、闻、为主的交流场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交流场所,幻灯机、投影机、摄录放像器材、扩声器材等各类电子设备大量进入会议场所,使会议系统的配置越来越专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因此,目前的会议系统可以称之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对于这方面的设计,也已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现代型会议室的具体需求 多媒体报告厅最基本的用途需求主要如下: ●满足会议、讨论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演讲、讲座、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 ●根据具体使用要求的不同,满足其他一些诸如同声传译、远程电视会议、DVD碟片式的环绕声电影播放、卡啦OK演唱,节目演出等等方面的需要。 以上基本涵盖了目前现代型多媒体报告厅的用途及使用功能需要,虽然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由于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处理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各种针对不同需求的电子设备越来越细化,需要操作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如果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则多媒体会议系统至少要提供如下操作功能: ●具备良好的现场拾音、扩(放)音、录音功能,简而言之是说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固;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浅谈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的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30T16:20:58.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解辉 [导读] 摘要:本文以某学术报告厅为例。 中轻建设(安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合肥 230041 摘要:本文以某学术报告厅为例。针对该工程中存在的大跨度结构,从结构受力、正常使用状态等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结构设计。 关键词:结构分析;大跨度结构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n academic lecture hall as an example. In view of the large-span structure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rom the structural stress and normal service state, and chooses the optimal scheme for structural design. Keywords:Structural arrangement; Long-span structur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不断提高,大跨度建筑被广泛的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场所中。大跨度建筑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实际施工中难度都较大,本文主要是通过某一大跨度工程为实例,对其从结构方案、结构概念、结构设计与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1 工程概况 某大跨度学术报告厅,建设地点位于蚌埠市,为公共建筑,建筑主要功能为会议、办公。采用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地上两层为办公及报告厅,建筑总高度20.1m。 2 结构概念 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0.10g),地震设计分组为一组,II 类场地,特征周期 0.35s【1】。基本风压 0.35KN/m⒉,地面粗糙度B类【2】。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存在多处的大跨度结构,重点以平面图中部大跨度结构为例,柱网8.4m×21m,详见典型结构平面图如图一 图一典型结构平面图 2.1抗震等级 该房屋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由《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3条第二款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设防烈度(7度)确定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计算用7度确定地震加速度等),抗震措施(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8度)确定。故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均为二级。但大跨梁及与大跨梁相关的框架柱竖向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为一级。 2.2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1】。对于大跨度结构部分若选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截面过小,往往带来配筋超筋,挠度裂缝难以满足要求。但当梁截面偏大时,由于自重过大,大跨度结构往往带来弯矩急剧增加。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项目设计方案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项目设计方案 第 1 章. 概述 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系统随着以电脑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提高,给会议工作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近几年,视频会议、远程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等可视化信息技术在会议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如现场会议、学术报告、培训教学的实况直播会后点播等应用)得到迅速普及。在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里不管是作报告、总结、汇报、介绍产品等等,用电脑互动操作的图、文、声、影、画展示以及利用先进的演播系统对报告厅内的重要活动进行了实时的录制、导播、直播,充分调动了与会者(观众)以及远程与会者(观众)的感官知觉,大大提高了会议效果。报告厅(会议室)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现代多媒体报告厅(会议室)已成为现代新型办公建筑越来越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时间的发展,对音视频高质量和网络化集成都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对多媒体报告厅的方案设计及系统集成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本项目采用我奥威亚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多媒体录播系统作为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演播系统部署的核心,系统充分满足了多媒体报告厅内组织各种大型学术报告、专家讲座以及各种精品课程评比活动时图像、声音全方位记录,以及网络直播、点播的需求。 第 2 章. 方案设计 多功能报告厅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个是会议、讲演、国际学术交流和报告等活动;一个则是利用多媒体演播系统对上述活动进行辅助交流、直播演示、资源生成等应用功能,它将,目前流行的各种媒体的节目,通过本地视频显示系统和高保真的音响设备以及通过网络客户端进行会议的实况直播等应用,实时展现给所有观众。使会议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系统充分体现了现代多媒体演播设备的作用。 2.1系统整体部署 多媒体报告厅系统可包含(不限于)以下设备:如,音响系统(录音机、DVD 影碟机、功放、调音台、话筒等)、显示系统(液晶电视、投影机、会议电脑客户端等)、多媒体录播系统(录播设备、跟踪设备、摄像机设备等)、中控系统、数字会讨系统、以及相关视音频源(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实物展台、有线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组成;

学术报告厅音视频设计方案

XXXX 学术报告厅 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4 - 1.1.工程概况 (4) 1.2.设计依据 (4) 1.3.设计指标 (6) 1.3.1. 报告厅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 - 6 - 1.3.2. 报告厅视频系统设计指标 ........................................................ - 7 -1.4.设计理念 (7) 1.4.1. 先进性原则................................................................................ - 7 - 1.4. 2. 可靠性原则................................................................................ - 9 - 1.4.3. 通用性与适应性原则 ................................................................ - 9 - 1.4.4. 安全性、标准性原则 .............................................................. - 10 -第二章报告厅扩声、视频系统 ........................................................... - 11 -2.1.扩声系统组成 .. (11) 2.1.1. 扩声系统.................................................................................. - 11 - 2.1.1.1. 扬声器系统布置原则........................................................ - 12 - 2.1.1.2. 扬声器布局主要技术特点 ................................................ - 13 - 2.1.2. 功率放大器.............................................................................. - 14 - 2.1. 3. 音频控制、处理与传输系统 .................................................. - 15 - 2.1. 3.1. 调音台控制系统................................................................ - 16 - 2.1.4. 声源拾取及重放系统 .............................................................. - 16 - 2.1.4.1. 话筒设备 ........................................................................... - 17 - 2.1.4.2. 重放系统 ........................................................................... - 17 - 2.1.5. 设备工作原理:...................................................................... - 18 - 2.1.6. 声场模拟图.............................................................................. - 19 -2.2.LED显示系统 . (19) 2.2.1. 显示系统组成.......................................................................... - 19 - 2.2.1.1. 显示屏屏体 ....................................................................... - 19 - 2.2.1.2. 显示屏控制器 ................................................................... - 20 - 2.2.1. 3. 显示屏工作计算机............................................................ - 20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1结构分析及设计分析 1.1分析三种重要的体系 1.1.1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特性同剪力墙的开洞情况联系密切,其中依据轧受力特性的不同,单片剪力墙可以分为特殊开洞墙和单肢墙。类型不同的剪力墙,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截面应力分布,所以,在对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时,也应该对不同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进行使用,将平面有限元法应用到剪力墙的结构计算中。此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计算,能够应用到各类剪力墙之间,然而,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于这种方法中,其有着较多的自由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时,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开洞墙这一类型。 1.1.2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分为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核心筒受力特点为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筒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变性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但抗侧刚度较大。依据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处理手段,有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为离散化方法、三维空间分析和连续化方法,其中三维空间方法的精确性会更高。 1.1.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位移和内力等计算方法尽管种类较

多,然而,连梁连续化假定方法会经常被使用,在对位移协调条件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框架水平位移和剪力墙转角进行设计,将外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用微分方程建立起来。然而,应该考虑需求和因素量会存在的差异,所以,也会有着不同形式的解答方式。 1.2具体的设计与分析 1.2.1合理地确定水平荷载 每一个建筑结构都应该一同承受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对于抵抗地震的能力也应该具备。高层建筑中,尽管结构设计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竖向荷载的影响,然而,水平荷载却占据着重大的比重。随着不断增多的高层建筑层数,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楼面使用荷载和楼房自重在竖构件中发挥的功能,对应水平荷载会将一定的倾覆作用施加到结构中,并且竖构件中就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也会跟着建筑结构的动力情况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1.2.2合理地确定侧控 同低层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经成为 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不断增加的楼层数量,结构侧移在水平荷载侧向变形下会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不但规定结构要有一定的强度,对于荷载作用带来的内力能够有效的予以承受,同时,还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在某一限度内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出现的侧移情况。

报告厅方案

报告厅方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及主要功能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是我院教学设施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内涵主要体现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建设思想。主要功能为学术报告、教学竞赛、精品课全自动录播、视频会议和其它中型会议等,本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的建成将显着提升我院办学环境条件。 二、建设任务 1、声学装修。弥补原有建筑声学缺陷,有效控制混响时间及背景噪声,以简洁、严肃、庄重、大气的装饰风格,达到良好的建筑声学效果。 2、桌椅。定制发言席、主席区、观众区前排桌椅,安装液晶显示器升降装置。观众区礼堂吸声座椅并配备手写翻板,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符合声学设计的吸声系数要求,自动回翻过程无噪声,保持场所的静音效果。 3、灯光系统。以三基色冷光源为主,为报告厅提供普通会议照明,并为视频会议和精品课录播提供专业照明。主要包括三基色筒灯、聚光灯、柔光灯,吊杆、阻燃电缆、接插件,电源分配箱、数字调光台、数字调光硅箱、信号控制等。 4、音响系统。全数字音源、扩声、控制系统,红外无线会议系统(20个单元),为会议、报告、竞赛、精品课互动提供良好扩声效果。 5、大屏显示系统。DLP无缝拼接大屏幕,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宽视角、高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另在拼接大屏幕上方配LED字幕显示条屏。

6、全自动录播系统。对讲座、竞赛、精品课,实现老师、学生、板书、课 件等场景的全方位全自动录播、直播和点播,实现实时和课后微格教学点评。 7、空调及新风系统。独立的空调和新风系统,达到良好的气温和新风调节 效果,满足国家要求的空气指标。 8、集中控制系统。具有多种接口、可扩展性、兼容性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对DLP大屏显示系统、全自动录播、音响系统、灯光系统等进行便捷高效的遥控操控。 9、消防报警。温感烟感报警系统。 10、网络集成。网络、供电、音视频、监控、电话、机房设备的防雷接地等强弱电综合布线。 11、其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迁移整合,观众席台阶八字形改造及垫高、报告厅南侧15米栈桥、2个空调室外主机水上平台、控制室加层、室内外安防监控等。 三、工程技术标准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的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相关行业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GB/T15381-94 3、《Electrical and audio requirements of the conferences systems》IEC914 4、《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

报告厅建筑设计

第三节报告厅(多功能厅) 学术报告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管理、交流机构,建一个报告厅也是必要的。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的图书馆一般都设 置了报告厅或者多功能厅,为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的设计应 以不影响馆舍的整体使用为前提。报告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嘈杂,首先应满足闹静分区。另外,由于使用时人流集中,而且人流的性质与目的与阅览人流区别较大,最好 与主楼隔开,可单独设出人口,做到能分能合为最佳。报告厅要求大空间,一般考虑 设置200~500的座位,其空间特性(跨度、层高、荷载)等结构方面的要求,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藏阅空间的“三统一”的模数,而且功能上也有其相对的不确定性。所以 报告厅设计时超过300个座位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于图书馆馆舍之外,自成体系; 单独设出人口及休息、接待室和专用厕所等,并与图书馆主体有方便的内部联系通道,也有将报告厅置于顶层,避免厅中有柱。但是大量人流上下登楼,不够方便,且易造 成对阅览区的干扰,同时,独立开放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 电影和投影、扩音等使用功能的要求。以下介绍几个图书馆的报告厅设计实例及简要 分析。(1)新建上海图书馆结合地形,将1000座的多功能演讲厅以及声像资料部布置 在基地东北的斜角,位置突出,分合两便,闹静隔离,疏散直接,是现代图书馆处理 的比较好的范例,参见实例12。(2)浙江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可由北人口进入专用的休息厅。报告厅设有200个座位,有电动黑板、电声设备、电影放映室和专用空调系统,并附有贵宾接待室和相应服务设施,可以举办高层 次的学术活动。报告厅单元与主楼之间隔一小庭院,借以分隔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及 美化环境。同时,从目录厅也可以通向报告厅和接待室,以便馆内使用和管理(图8-9)。报告厅如果规模小,也可以设置在主楼内。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听讲人流与一般读 者人流完全分开。通常设在图书馆的底层,有单独的出人口。如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其主人口设在2层,而可容纳100人的小报告厅则设在底层东北角,有单独的出人口,与大量的读者人流分开。由于其面积较小,故可安排在统一的柱网内,参见实例6。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在主楼内。由于其规模较大,为了满足空间要求.只 得将其设置在顶层——4楼上(图8—10)。为了防止外来听报告的人流对馆内的干扰,将东北侧门作为报告厅出入专用。但投人使用后,由于报告厅使用范围扩大,东侧门 不便利用,仍走正门。每逢报告厅有会议时,人流穿行正门及中央的共享大厅,尤其 在会间休息时,声音嘈杂.严重地干扰阅览环境,而且不便于闭馆后报告厅单独使用。报告厅的规模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任务而定。一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 小型能容纳200—300人,中型为400—600人,大型为1000-2000人。每人占建筑 面积0.8—1.0nl真。300座以上的报告厅宜与阅览区分开,单独布置,并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如果报告厅是单独功能,地面要有升起,设主席台,座椅固定。如报告 厅有多功能要求,除举办报告、会议以外,还兼作展厅、放映厅等其他功能,则地面

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案例样本

大跨度空间结构案例及分析

1、大跨度空间结构选型的概念 跨度超过30米的空间结构就是大跨度空间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使建筑实现较大的跨度, 满足建筑大空间的使用要求, 而且结构轻巧, 造型优美, 受力合理, 实用耐久, 用钢量低。大跨度空间结构不但使空间的水平分隔的灵活性增大, 而且也增大了垂直方向的自由调整的可能性。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选型即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方案的优化选择, 实际上就是对适合建筑设计的多种结构体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假设、择优的过程。 2、大跨度空间结构选型的原则 大跨度建筑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使建筑功能愈来愈复杂; 另一方面则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 促进了大跨度建筑的进步。因此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是在结构受力合理, 造型美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下发展起来的。各种结构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只有将它们合理的运用起来, 才能达到技术与艺术都最合适的结构选择, 甚至创造出完美的建筑。 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引入现代预应力技术, 不但使结构体形更为丰富而且也使其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得到充分展示。经过适当配置拉索, 或可使结构获得新的中间弹性支点或使结构产生与外载作用反向的内力和挠度而卸载。前者即为斜拉结构体系, 后者则为预应力结构体系。这一类”杂交”结构体系将改进原结构的受力状态, 降低内力峰值, 增强结构刚度、经济效果明显提高。

一、案例 南京医科大学新建新基础医学教学与科研楼/教研服务中心工程, 位于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分教学楼和教研服务中心两部分。其建筑群皆为四周办公楼中间设中庭的结构形式,中庭跨度约55米,屋面采用折叠钢屋架结构,钢屋架上铺设玻璃采光天窗,有效的解决了楼内的采光问题,外观造型线条优美,气势磅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1.1 工程概况 中庭钢结构屋面, 结构形式为一倾斜的折叠钢屋架。位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之间, 高端支撑于一区和四区的屋面钢结构上, 经过固定支座与一区和四区的屋面钢结构相连; 低端支撑于二区和三区的屋面钢结构上, 经过滑动支座与一区和四区的屋面钢结构相连, 边榀下设箱型柱支撑。 中庭折叠钢屋架由5榀正三角形管桁架组成, 两边悬挑。低端钢桁架下弦标高从15.831米至17.271米, 上弦标高从17.940米至19.080米, 高约2米, 宽23.477米; 高端下弦标高20.490米至22.274米, 上弦标高从24.752米至26.524米, 高约4米; 跨度: 第一榀40.306米, 第二榀48.133米, 第三榀56.825米, 第四榀58.673米, 第五榀53.862米, 钢折梁屋面部

报告厅设计说明

海军总医院学术报告厅声学设计说明 一.建筑概况及使用要求 海军总医院学术报告厅总面积约650 m2,顶棚为钢网架夹心钢板轻型屋盖,钢网架下侧安装吊顶,吊顶高度为3。2---5.5m,总容积3242.7m3.观众人数650-700人,折合每座容积约为4.6 / m3人.海军总医院学术报告厅使用要求为:以会议报告为主,兼顾放映电影及舞会娱乐等多功能使用. 二.建筑声学设计指标 根据使用要求,为了保证会议语言清晰饱满并兼顾电影放映,经与甲方剧场专家协商,确定报告厅最佳混响时间为中频1.0±0.1秒(500Hz). 三.室内音质设计 因在进行建筑声学设计前,报告厅土建结构及网架屋盖已经完成,而且内装修设计方案已完成且正式通过甲方认可,因此,在本室内音质设计的重点是,在不变更原结构形式和原装修风格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吸声结构和吸声材料,保证达到中频1.0s的混响时间设计指标. 报告厅设计装修形式为:吊顶中间部分为正方形铝格栅吊顶内嵌灯带,四周为平面吊顶;舞台后墙0.3m以上为软包材料,下做木墙裙;舞台两侧音控室墙面为通高装饰榉木板;两侧墙及后墙1.4m以上为软包材料,1.4m以下为石材墙裙,墙上通高装饰柱为石材.室内座椅为软座倚. 根据装修方案及声学指标要求,各部分材料及做法说明如下(详细设计见声学设计图);吊顶四周部分采用纸面石膏板吊顶(基本无吸声性能);栅格吊顶上部加装一层经防火处理的穿孔五夹板吊顶(用以吸收低频),孔径5mm,孔中--中间距20mm,穿孔率1.8%,五夹板后放25mm厚容重24Kg/m3玻璃棉板;舞台地面采用架空实木地板(可少量吸收低频);舞台部分天花吊顶采用纸面石膏板实贴矿棉吸音板(用以防止舞台天花和地板之间产生颤动回声);舞台后墙采用25mm厚玻璃棉防火软包材料,后留空腔250mm(用以吸收中高频,控制混响时间,并防止颤动回声);舞台两侧音控室墙面采用做防火处理的两层三夹板叠和,后留200mm空腔(用以吸收低频).两侧墙及报告厅后墙软包部分采用25mm厚玻璃棉防火软包材料,后留空腔250mm(用以吸收中高频,控制混响时间,并防止颤动回声).地面和墙裙为石材(基本无吸声作用). 报告厅座椅为软座椅,因数量较多,对室内吸声影响很大,根据设计,座椅需采用中频吸声量为0.3---0.4m2的软座椅.设计时,甲方尚不能决定采用何种座椅,故座椅的声学数据为推算得来.为了保证声学效果,在大厅装修工程完工后,座椅未安装前,应对大厅空室混响时间进行测量,并对所采用座椅的吸声量进行测量,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确定所采用座椅是否能够满足声学要求. 四.隔声问题 为了防止报告厅使用时的声音传出干扰周围环境,亦防止周围环境噪声传入

报告厅方案设计

报告厅方案设计 一、系统概述 多功能厅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报告厅,学术讨论厅,培训厅等),特别适合我国国情需要,并在这几年的时间得到迅速普及应用。在初期的建设投入上可能要高於单一功能的投资建设,并且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对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有一定的技术复杂度,尤其对用户方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一种技术来综合管理不同功能的A/V设备使其相互协调的工作,这种技术就是中央控制技术。二、用户需求 整个系统要高效率的完成会议室任务,结合各个系统,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现代化的会议、教学、培训、学术讨论。 (一)多媒体显示系统: 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液晶投影机和电动屏幕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信息的大屏幕显示。由於会议室面积较大,为了各个位置的人都能够更清楚的观看,整个系统设计了2套投影机显示系统。 (二)A/V系统: A/V系统由4台计算机、摄像机、DVD、VCR(录像机)、MD机、实物展台、调音台、话筒、功放、音箱、数字硬盘录像机等A/V设备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信息(包括各种软体的使用、DVD/CD碟片、录像带、各种实物、

声音)的播放功能;实现多功能厅的现场扩音、播音,配合大屏幕投影系统,提供优良的视听效果。并且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能够将整个过程记录在硬盘录像机中。 (三)会议室环境系统: 会议室环境系统由会议室的灯光(包括白炽灯、日光灯)、窗帘等设备构成;完成对整个会议室环境、气氛的改变,以自动适应当前的需要;譬如播放DVD时,灯光会自动变暗,窗帘自动关闭。 (四)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采用目前国内档次最高、技术最成熟、功能最齐全,用途最广的宏控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多媒体电教室各种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要求操作简单、人性化、智能化; ?要求整个系统可靠性高; ?尽量多的体现出各种设备的卓越功能,让所有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 ?能够控制DVD、录像机、MD 进行播放、停止、暂停等功能; ?能够控制投影机,进行开/关机、输入切换等功能,并能够控制电动吊架、屏幕,实现上升、停止、下降等功能; ?能够控制实物展台进行放大、缩小等功能; ?能够控制音量,进行音量大小的调节功能;

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钢网架结构设计分析

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钢网架结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15T16:04:56.18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作者:苏海丽[导读] 近些年,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城市建筑技术快速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空间需求的增大,城市建设中超大型复杂结构的建筑物不断涌现,钢结构有多方面的优势,在此类建筑中广泛运用。苏海丽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摘要:近些年,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城市建筑技术快速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空间需求的增大,城市建设中超大型复杂结构的建筑物不断涌现,钢结构有多方面的优势,在此类建筑中广泛运用。文章分析了大跨度空间钢网架结构的设计要点,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钢网架结构;设计 引言 近些年来,钢网架结构设计在我国的空间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自身重量较强,实际安装操作比较简便,受力传递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刚度以及抗震性,所以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优点,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自由创作,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展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可以适用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在外形上可以形成椭圆面、球面以及旋转抛物面等各种形式,所以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外观。因为钢网架的杆件以及节点能够进行定型化,所以可在工厂中进行批量的定制,实施工业化生产,可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合理构思,在保证各项技术参数合理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从而达到最高的性价比。 1钢网架结构的选型 钢网架结构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大跨度屋顶结构。这种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防震性能好。网构架高度较小,能利用较小杆形构件拼装成大跨度的建筑,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大跨度网架结构,外形可分为平板型网架和壳形网架两类,能适应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多种平面形状。平板型网架多为双层,壳形网架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并有单曲线、双曲线等屋顶形式。钢网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的选型,才能确认整体结构。钢网架结构是空间铰接杆系结构,一定要全面考虑到整体结构在力学上的问题,确保结构更加稳定。按现行标准要求,网架结构设计要满足受力需要,对外部压力、受力方向要严格遵守设计要点,保证在受到任何外力作用下,网架结构均稳定平衡,不发生几何变形问题,实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要想从根本上确保网架结构稳定,就需要对网架结构做合理的选型,合理的选型结构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型,保证安全稳定。选型时,一要全面考虑几何问题,因为结构几何不确定则会出现更多的可变量,影响到结构稳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网架结构样式非常多,要根据使用功能、所处区域特征做好选型,在具体选择时,要看建筑平面、尺寸、荷载、网架、安装及成本,做好全面选择,以经济性原则为出发点,从几个设计方案中择优选择一个设计思路。在选型时,要全方位考虑,一是看用钢量多少,用钢量是主要考虑的方向,要在经济性原则基础上,确保用量最少,材料最少;二是连接节点造价,杆件与节点连接部位造价也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成本最低;三是安装费用,各种材料运输和安装费用也关系到经济效益,所以要综合考虑各项经济指标。通过实践证明,选型最好的结构是三角锥网格和四角锥网格,按这种几何单元确定的网架结构非常稳定,是施工中经常用到的几何单元形式,能够保证各个结构单元上的稳固,具有不变性的明显特点。 2大跨度钢网架结构的设计要点 大跨度钢网架结构的荷载形式应被重点关注,设计时应全面考虑荷载类型,荷载类型则主要包含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三个方面。设计取值时,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荷载则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偶然荷载,是按照设计的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下面就这几种荷载类型做具体说明。 2.1永久荷载 大跨度钢网架结构在设计时,永久荷载包含网架结构的自重、檩条的自重以及屋面覆盖材料的自重。网架结构的自重计算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屋面覆盖材料的自重计算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或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檩条的自重根据檩距、拉条及撑杆的布置进行计算。屋面覆盖材料通常是指防水层、屋面板、屋面保温层等所有上盖材料的自重总和,此外,检修马道、屋内吊顶或设备管道等装修构造,则按实际情况计算。 2.2可变荷载 (1)屋面活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相关规定,屋面活荷载一般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计算。对不上人的大跨度钢网架结构屋面,屋面活荷载标准值采用0.5kN/m2,但当施工或维修荷载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设计取值,或在维修施工中采取特殊措施。 (2)雪荷载。屋面雪荷载取值主要考虑屋面几何形状、朝向和风向等相关要素。屋面雪荷载通常小于基本雪压,但有时也会产生积雪,如双跨或多跨曲面屋顶的交接处等,此时应该考虑雪荷载不均匀分布的情况。 (3)风荷载。当建筑周围的空气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挡时,就会在建筑物表面的方向形成吸力或压力,这些吸力或压力即设计时须考虑的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由于风的特性,使得风荷载取值设计时须考虑风的静力和动力作用的双重特点。对风敏感的或大跨度(大于60m)的柔性屋盖结构,须考虑风压脉动对大跨度钢网架结构屋盖产生风振的影响。这种情况须先进行风洞试验,根据结果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确定风荷载取值。 3钢网架结构设计方法 3.1网架结构杆件设计 钢网架是网架结构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主要以Q235和Q345钢材较多。这两种钢材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并且焊接性能较佳,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作为钢网架结构中的杆件,其截面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的空腹载面较好,包括圆钢管和方钢管,这两种截面形式在各向惯性矩方面都较强,易于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在空腹截面焊接封闭后,内部不易受到腐蚀,并且在表面不易积水积灰,所以防腐性能较佳,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原因。

学术报告厅音响系统解析

学术报告厅音响系统 一、设计原则 在整个方案设计、施工、售后过程中,本着对客户负责到底的精神,力求突出以下原则: 安全可靠性 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高度可靠;所选设备、材料均为专业厂家的成熟产品,均经过了严格测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公司从人员选择、施工程序、各项参数标准到工程监理、及时监控、质量责任等等各项,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误差留在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对用户单位的系统负责人进行培训,指出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及应急措施,从各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 成熟实用性 保证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属世界主流产品,在相应的应用领域内占有较大的用户市场,其相关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系统的各项指标应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可靠。同时,从应用角度出发,在满足用户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设备所需费用,争取达到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可扩展性和远瞻性 考虑到本系统将在以后若干年内长期使用,在选择技术时,具有一定超前性,留出相应接口和扩展空间,以备在未来更先进的技术出现时,能与本系统友好连接,互相兼容,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投资。

技术先进性 无论是各种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双向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是未来的网络视频会议技术等,我们的科研队伍都处于本行业的前沿位置。 二、系统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15-87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GB/T4959-1995 《剧场、体育场馆、电影院和用途厅堂声学设计规范》GBTXXXX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器配接值》SJ2112-XX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GB24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名词术语》(GB2422) 三、方案说明 学术报告厅是现代化的会议设施。该系统包含了全部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演示的手段,能够播放目前流行的各种媒体,是目前最受欢迎、最便于使用、效果最理想的教学演示系统,适用于各种公司、企业、学校、培训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专题演讲、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 学术报告厅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个是会议、讲演、国际学术交流和报告等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