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西安钟楼远景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西安钟楼

建筑特色

形制

西安钟楼远景

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钟楼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

门窗浮雕

西安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8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故。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在1953年拍摄的西安钟楼照片

浮雕艺术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第二层南门,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东向西依次为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西安钟楼的地下通道

第二层北门,为“仙醉酒”,自西向东共八依次仍为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荻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结构特点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纹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浮雕艺术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这三块牌匾由于钟楼2楼展厅装修的原因,现在已经被展柜遮挡住了)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文物陈设

巨钟

西安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原为长安城内的景龙观(现西安西大街)所用,明初移至西安钟楼。1953年景云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

西安市文物局仿制了景云钟,1997年1月30日将其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现对游客开放。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 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碑刻

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西安钟楼

楹联

西安钟楼二层四面的门柱上各有一幅楹联,均为今作。

北面: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西面:十代京畿六合一统,九州奥域八水分流

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新风开元焕物华

东面: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设计构造

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

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

清代时期的西安钟楼

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构造技术上即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不少改革和创新。楼的建筑为生檐三滴水,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两层楼四周均有名柱回廊。登高望远,西安壮丽的市容一览无余。钟楼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钟楼属于宫廷建筑,劳动人民是无权享用的。解放后,劳动人民才成为钟楼的主人。[1]

名楼文化

西安钟楼近景

中国自古就有“盛世修史、丰年盖楼”之说。历届政府在对钟楼的利用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管理和奉献工作:清代的康熙三十八年、乾隆五年和道光二十年分别对钟楼进行了大范围以及大规模的整修,而新中国成立50年中又大修过五次。从1956年8月钟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1996年11月再被国务院布公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明代建筑在战火的洗礼和沧桑风雨中已巍然矗立了600多个春秋冬夏。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20年至今,钟楼先后接待过如朱德、陈毅、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1999年“千禧”年来临之际,中国推出三大城市作为重大庆典活动中心,西安即是其中之一,而活动中心的主会场就设在钟楼。为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自强不息的“钟楼人”,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古建筑的同时,抓住其人文景观独特魅力以及已成为西安市重点旅游热点的良好挈机,使其在新时代中发挥着更好的作用。钟楼上成功举办的齐白石画展、明清名人字画展、仿秦乐府编钟表演、于佑任字画、钟楼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大型展览及“晨钟暮鼓”仿古仪仗表演,均受到中外游客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在2006年4月份,西安钟楼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景区”评选活动中获银奖殊荣。

整体迁移

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迁移。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迁移。

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迁移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关于这次整体搬迁的原因,人们却更喜欢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万历年间,关中发生了大地震,人员死伤无数,传言四起,说有妖怪作乱。当时著名的道士高承之向知府进言:“钟楼东迁半里地到十字街口,地动必除。因为此地有条千年鳌鱼在作怪。”知府听后,决定采纳其建议。后知府和高承之一起来到十字街口,命令士兵用钅矍头刨开地面,见露出4块大石头,揭开石条,果见下面有一深井,听到流水哗哗响。不一会儿,一股水柱夺井而出,冲向天空,随即见到一鳌鱼头伸出井外。高承之走过去用宝剑按住鳌鱼头,叫士兵用铁链将其锁住,然后将铁链和鳌鱼一同沉入水底。知府征用5000工匠,夜以继日赶修钟楼。从此以后钟楼巍然屹立,鳌鱼被镇压在水底,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

上了年纪的西安人大都曾听过一种说法,在钟楼附近的地上或钟楼的墙边仔细去听,能听到汩汩的水声。向刘遵祖求证此事,刘老说类似这种传说多了,不过他翻阅了大量史料,确认钟楼下的确有口水井,民国初年周边居民还曾在井里打水吃,但具体在什么位置,有人说是在西门洞的东北角,有人说是在东南角。刘老还曾向上级申请要挖这个井,但因为出于保护文物的种种考虑,并没有开挖。至于说水声,刘老解释:“那不是井水的声音,而是风从钟楼的门洞经过发出的声音,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2]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的明代铁钟

巨钟轶闻

西安钟楼里现有的明代古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好另外铸造更换。

钟楼作用

钟楼除了报时,还曾以派过许多用场。辛亥革命时,义军曾与在钟楼布防的清军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潘正是从钟楼开始了反对袁世凯的暴动。192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声电影院,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抗战时期,钟楼由于其地势高拔,而成为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国民党反动派也曾经利用钟楼的四面门洞,关押刑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解放后,逢五·一和国庆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许多中外友人也在钟楼留下了他们传播友谊的足迹。

钟楼记录着西安苍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两千年一步步朝我们走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夜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西安人,将在钟鼓楼广场敲响千面锣鼓,迎接新千年。钟楼是古老的,钟楼是年轻的。它与鼓楼晨昏相伴,与西安四门遥相呼应。由此东去,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轻最宽阔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楼林立的科技文化区。钟楼与西安人一起迈向辉煌的未来。[1]

浮雕故事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许多古代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虬髯客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单刀赴会

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旅游攻略

门票

西安钟楼交通示意图

门票价格:15元。

学生票:钟鼓楼联票30元,不卖单票。

乘车路线:市内有很多公交车经过钟楼,可参考下面的内容。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西安钟楼远景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前言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是在1983年钟楼广场与鼓楼广场合而为一的旧广场规划的基础上,新兴而建的沉降式交通广场。 该广场位于西安旧城中心——钟楼的西北角,东起钟楼盘道,西至鼓楼中轴线,沿西大街靠北而建。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近百米,占地约有两万六千平方米,由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北侧的下沉式商业步行街、靠北的关中传统风格商业建筑、鼓楼西南侧的小型地面停车场共六部分组成,其中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和下沉式商业步行街构成了整个钟鼓楼广场的主体核心。 一、“多元化”空间的广场设计——文化、商业与交通在此交汇 1、绿化广场城市绿化广场 的建设是为了丰富了城市空间, 为市民提供交流,休憩,娱乐的 室外绿色空间。地方特色与历史 文脉的集成使得绿化广场这一符 合传统广场立意的最大单元,当 之无愧的成为了钟鼓楼广场的主 要使用部分。以泉塔为附近为主 入口,附加可坐憩的长条石台使 人们在纵览钟鼓楼遥相呼应的美 景之余,拥有一些休息的空间。 广场以网格草坪为主基调,草坪的四角各设石凳一个,相邻的“田”字草方格四角的石凳相对,从而在宽阔的广场上虚拟的围合出一个可供人坐赏美景的怡人空间。草坪北部则略微下降了近八米侧宽的范围,成排的圆石櫈与石板组合成了独立的带状休息空间,高度的差别削弱了外界的喧嚣,相对安静的环境成为了游客把酒抒怀的好场所。整个广场的设计中都流露着秦风秦韵,浓郁的文化内涵使得来访的游客与市民产生了共鸣式的归属感。 2、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出 现将整个钟鼓楼广场分割成不同层面 的一大一小两个广场。它的出现打破 了钟鼓楼广场原有的空旷感与因而产 生的视觉的单一感,垂直高差的空间 分割手法的使用不仅在空间与视觉效 果上给予游客巨大的落差变化,更创 造了地下商城这一的独特的商用空间使得整个广场的空间出现了新的拓展功能与价值的增益。这是一个交通广场,是人们从钟楼盘道进入地下商城的要道。通长的台阶增强了这个下沉式广场的

西安钟楼导游词_钟楼导游词

西安钟楼导游词_钟楼导游词 西安钟楼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

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钟鼓楼介绍

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西安:回民对猪很敏感,注意尊重民族和宗教。 我说几点来西安的注意事项。 1、烤面筋最好不吃(卫生角度出发); 2、叫卖的小商贩如果只有数词,没有量词,多是挖坑; 3、西安的单行道比较多,去和回的出租车价钱往往不等,非宰客,是事实; 4、使用年票的外地朋友要注意,最近骊山风景区管得严,没有陕西的一些证明很难使,但是,总体还是很划算。 给即将要来西安的朋友们提个醒,买68元的旅游年票还是很划算的,光城墙和钟楼鼓楼的票价加起来都80元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用年票上城墙一定要从大南门、大东门、大北门、西门四个门点上城,全城有10个上城口,但是只有这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范文3篇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范文3篇 西安钟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钟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钟楼导游词,欢迎参考! 西安钟楼导游词篇1 钟楼地处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它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之日起,钟楼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始建于1384年。钟楼的基座是正方形,占地平方米,高米,宽米,全部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观。斗拱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我国青铜器的花纹上,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斗拱图象。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

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钟楼导游词篇2 西安钟楼,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覆着深绿色琉璃瓦,顶尖用真金铂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门洞,门洞间互通,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门洞通过,如今门洞已封闭,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通道。 进入钟楼的入口就在这地下通道内,有楼梯可盘旋登楼。钟楼内有一口仿制“景云钟”,原件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现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 站在钟楼上,能够看到从钟楼延伸出来的东、南、西、北四条大

西安钟楼作文4篇

西安钟楼作文4篇 我的家乡在西安,说到西安大家都会想到兵马俑,“西安的兵马俑甚是好玩!”这可是句老俗话了,作为一个西安的本地人我想给大家推荐一个比兵马俑还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钟楼。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西安钟楼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西安钟楼 上回说到回民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们下一站就去钟鼓楼。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再

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妈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钟鼓楼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观! 2钟楼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西安的钟楼游玩。 在西安最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巍然屹立着一座雕梁画栋、气质雄伟的古典建筑物,它古时用来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日起,钟楼一直被看作是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保护单位。 我们一上钟楼就看见它的右边挂着一个大大的钟,很多人围在旁边准备敲钟,我也毫不犹豫的跑上去敲了一下钟,钟发出咚的一声,仿佛在告诉西安人民,我来到了西安的钟楼。在大钟的旁边,有大小不同的钟,大厅里,还有编钟、弹古筝、琵琶的表演,演员们表演得有声有色、婉转动听。还有展出的齐白石亲赠书画也颇为珍贵。 钟楼的门扇槁窗碉楼精美繁富,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 在钟楼旁边,每家小店里摆的物品都是琳琅满目、各种各样,走到下面的?条小街,里边都是西安的著名小吃饭每种商品。 我和妈妈在钟楼游玩的很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3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范文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范文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1 Today we will visit the city wall, the bell tower and the drum tower. Its my pleasure to serve you. The ancient castle we now see is the Ming xi an city wall, which wa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imperial city of tangan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it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of China, and 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lete defense facility of ancient military castles in the world. Xi an, a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millennium, has built the wall many times in the past. Most of them are buried by the dust of history. The walls we see now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 西安钟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钟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钟楼导游词,欢迎参考! 西安钟楼导游词1 钟楼地处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它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之日起,钟楼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始建于1384年。钟楼的基座是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宽35.5米,全部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观。斗拱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我国青铜器的花纹上,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斗拱图象。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

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钟楼导游词2 西安钟楼,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覆着深绿色琉璃瓦,顶尖用真金铂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门洞,门洞间互通,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门洞通过,如今门洞已封闭,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通道。

钟鼓楼广场调研论文

西安市城市开放空间调研报告 —以钟鼓楼广场为例分析 摘要:以对西安市钟鼓楼广场的调研为例,对广场的尺度、内外部空间、广场环境、交通能力、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注重以人为本,人是广场的使用者,注重文化的传承,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的钟楼和鼓楼之间。通过深入的中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城市广场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以人为本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广场地域文化 一.概述 1.1调研背景 1.1.1钟鼓楼广场简介 西安钟鼓楼广场又叫尚书省广场,面积达6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在盛唐时期这里是执行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所在地。广场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2.18公顷,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其中,北配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商场建筑面积(上、下两层)31000平方米,绿地60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中心城市中最大的一个绿化广场. 1.1.2钟鼓楼广场的周边环境 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城市中心的钟楼与鼓楼之间,广场南对钟楼饭店,东临邮电大楼,与开元商场隔街相望,处于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调研方法 1.2.1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雁塔南广场现实状况进行了解,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收集大量资料。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 1.2.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了解有关大雁塔北广场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内容。形成关于大雁塔北广场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观察法。 1.2.3现象学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以人的视点为依据,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能够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 1.2.4统计学方法:通过归纳,列表,类比的一系列手段。对人群组成分析,广场使用程度等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1.2.5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 1.2.6形态学方法:既注重部分的微观分析也注重总体上的联系,不只将广场分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而且把广场作为一个整体,当作有机的系统看待。用于分析建筑风格,规划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组成的方法。

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的来历: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钟楼的结构: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

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 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构造技术上即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不少改革和创新。楼的建筑为生檐三滴水,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两层楼四周均有名柱回廊。登高望远,西安壮丽的市容一览无余。钟楼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钟楼属于宫廷建筑,劳动人民是无权享用的。解放后,劳动人民才成为钟楼的主人。 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迁移。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

霍松林题西安钟楼长联

霍松林题西安钟楼长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历史长河,浩瀚烟波。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文学,秦碑、汉赋、南北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对联一直属于末流,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朝代的代表文学,甚至没有名气,默默无闻,直到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的时候,才勉强给对联提价,这固然和朱皇帝个人的文学修养和兴趣爱好有关。再者明清时代八股的盛行和建筑点缀的需要,对联也迎来了“野百合的春天”。 一般认为长联是22字以上,目前最长的最有名气的对联应属孙髯翁题云南大观楼联,180字,当时学习的时候老师似曾说过这幅对联是模仿前人的,不过模仿的非常巧妙,以至于独树一帜,成为“天下第一长联”。反正天下文章一大抄,李太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是模仿的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这也丝毫不影响不影响这首《登金陵凤凰台》的知名度。 如果说西方建筑的美是崇高美,那么东方的一定是对称美。在西安,大到整个内外城,小到屋瓦檐角结构,也都是严格按照对称均衡的规矩来的。明初建筑——钟楼,也是森严等级制度和皇权作用下的产物,也不容例外,处处透露着

对称规整的气息。 钟楼的二楼就有这么一副气势恢宏的长联,一个古香古色的戏台,一套整齐规律的编钟,台柱两侧,道尽了古今兴衰: 上联是:八水绕西都自轩圣奠基而后周龙腾秦虎视汉振天声唐昌伟业猗欤盛哉赖雍土滋根繁荣华胄历五千载治乱兴衰古国犹存继往开来扬大纛 下联是:四关通异域怠清廷败绩以还俄蚕食日鲸吞英驱巨舰美耀精兵呜呼危矣喜延河秣马再造神州集十亿人经营创建新风蔚起图强致富展鸿猷 值得一体的是这幅长联书写格式用了龙门对,表现在这幅对联上就是两长+一短(下)=一短+两长(上),状似门字形,上款、下款分别落在上联、下联联文余下的空白处,上下款文之首字对齐。 这幅长联宽40公分,长达5米,116字,霍松林先生撰,沈南华先生书。 从整体看全联,意蕴深远,所谓盛中有衰,衰中求盛。大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在其中,周秦汉唐中国雄踞,猗欤盛哉!俄日美英中华告急,呜呼危矣……经历了五千载的治乱兴衰,雄踞东方,继往开来;集结十亿人的经营创建,大展宏图,图强致富。 如此绝妙的好联,自当配大气的书法。沈兰华先生的行

西安旅游行程表

产品亮点 ■游蔡侯祠,赏参天古柏,感受造纸术的独特魅力。■临帝国军阵,访秦皇旧址,一日看尽长安珍品。■食在回民街,味寻永兴坊,寻味三秦,美酒佳肴看尽长安月。 ■观兴汉盛境,穿越时空,找寻两汉起源。 行程说明 行程详情 第1天杭州汉中 游客自发前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合。后乘坐飞机飞往汉中,抵达后乘车前往市区,汉中市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

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入住酒店 参考航班:GJ8779 起飞18:05/20:35(航班依出团通知单为准) 三餐: 住宿:汉中 第2天汉中西安 早餐后酒店集合,后乘车(60KM/1.5小时)前往洋县,游览【蔡伦墓祠】(游览时间约为1.5小时),蔡伦墓是中华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长眠之所,祠内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

风景秀丽而幽静。 【蔡伦墓祠看点】: ■游蔡侯祠,赏参天古柏,观古碑奇石林立,了解蔡伦生平,感受造纸术的独特魅力。 随后乘车(240KM/3小时)前往西安市区,午餐后前往西安人民的会客厅【钟鼓楼广场】(游览时间约为1小时)。 【钟鼓楼广场看点】: ■晨钟暮鼓”古今结合,感受长安“城市客厅”的独特风景。 随后乘车前往游览西安传统美食街【回民街】在这里,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各种摊铺,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烤肉串、涮牛肚的烟火弥漫整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边逛、边吃,一切都充满真实热

西安钟楼作文

西安钟楼作文 篇一:《美丽的钟楼》 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该感谢这群建设工人,即使是寒风呼啸,亦或烈日当空,也依旧抵挡不住工人们施工的热情。即使是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日子,他们依旧坚守阵地。现如今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已经通车。改造后,游园广场,文化景观,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古韵色彩浓郁的公交站台也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鼓楼南北街作为临汾最古老的“母亲街”,代表了临汾,承载了临汾,此次改造,让临汾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感。 夕阳西下,落日残阳,昏黄的光打在行人的身上,来往的车上,静止的物上,那么唯美。那条路也变得金灿灿的,临汾也变得金灿灿的,一如宏伟的鼓楼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临汾,多么平凡的两个字,组成了最难忘的两个词,我爱临汾,那是我的家,是我的挚爱,我的寄托。他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努力,我都一直陪他经历,与他同进退。鼓楼南北街的改造,不单单只是便利了交通,那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临汾的进步与努力,象征着临汾会越来越好,更象征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西安钟楼作文 我的家乡

初(15)班张正英 我的家乡临汾位于山西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与陕西隔河相望。临汾,也是他没有优美的风景,没有先进的科技,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但是他见证着我的一步一步的成长,见证这我的长大成人,我在这里结识朋友,获得友谊,在这里学习,获得知识,我在这里喜怒哀乐,和朋友疯,和兄弟闹,感受着家人的关爱。 今年,临汾近年来最为浩大的一场工程——“临汾鼓楼街‘母亲街’改造启动开工”。鼓楼南北街,建国后曾七次改造,地下新旧管道交叉杂乱无章,地面坑洼不平,拓宽一条二十年来未改的老街,施工难度相当大。然而,临汾毅然喊出“决战八个月,拿下鼓楼街”的口号。2月27日晚,封路。2月28日,开工,限号。4月11日,地下管网改造提前一个半月。路基建设,拆迁工作,建设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该感谢这群建设工人,即使是寒风呼啸,亦或烈日当空,也依旧抵挡不住工人们施工的热情。即使是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日子,他们依旧坚守阵地。现如今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已经通车。改造后,游园广场,文化景观,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古韵色彩浓郁的公交站台也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鼓楼南北街作为临汾最古老的“母亲街”,代表了临汾,承载了临汾,

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3篇

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3篇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下面是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常导吧。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篇二: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西安钟鼓楼广场规划设计 转

西安钟鼓楼广场规划设计转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及前期分析 一、规划区位及范围 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中心,旧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商业大街的交汇处。本次规划针对钟鼓楼广场及其周边地区提出改造、整治方案。该区域北接北院门历史街区,南至西大街南侧约50米范围,东至开元商城,西到西安市公安局,覆盖面积约15.37Ha。 二、现状概况 西安钟鼓楼屹立于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商业大街的交汇处,现已基本形成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竹笆市、德福巷、书院门、碑林、北至化觉寺、清真寺的城市文化旅游中心。但作为西安市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以及城市商业中心,钟鼓楼广场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功能结构、交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对该地区的发展及城市形象的展示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现状存在问题 1.广场功能结构 (1)广场上功能分区不明确;; (2)钟鼓楼广场和鼓楼西广场缺乏空间上的联系,广场空间形态不完整; (3)现存文物古迹保护范围不明确; 2.广场交通组织 (1)麦当劳餐厅北侧社会停车场停车混乱; (2)鼓楼前及其四周环道机动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交叉;

(3)鼓楼北侧(北院门南口)电动车随意停放、载客; (4)广场南侧沿西大街上公交车停靠港湾设置不合理; 3.广场周边建筑 (1)麦当劳餐厅招牌、广告牌及宣传画颜色过于鲜艳、张贴杂乱,建筑北侧 屋顶架设的通讯设施及其支架有碍观瞻; (2)钟鼓楼广场(东广场)北侧建筑外墙面颜色陈旧,餐厅店面招牌及霓虹灯广告牌形式杂乱; 4.广场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 (1)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2)广场上的花坛外壁和石栏杆面砖局部脱落、有污垢; (3)钟鼓楼广场上的公共厕所过于突现,破坏广场整体形象; (4)变电室距离鼓楼太近,外形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5)广场上标识系统缺乏; 四、规划目的及依据 1、规划目的 通过对广场现有功能的整合、环境的整饬,科学合理的进行提升改造规划。钟鼓楼广场将成为以展示古城风貌为依托,以钟楼鼓楼为背景,以旅游商业服 务为特色,以市民休憩娱乐及旅游观光为主体的功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 文特色突出、发展优势明显的多功能、多元化的城市广场。 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西安钟楼

西 安 钟 楼 班级:化142-1 姓名:郑西洋 日期:15/05/22

前言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现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属碑林区管辖)。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它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首。

一、历史由来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 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 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 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 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 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

西安可以逛的地方

你好!我是西安的姑娘,西安逛街的地方有这么几个,我可以给你做一下介绍:,以便你的选择: 首选是钟鼓楼广场:钟楼从四个方向分了东,南,西,北四个大街:东大街是专卖店一条街,有各式各样品牌专卖店,主要对象针对的是学生;西大街是仿古一条街,有好几家大型购物广场,针对的人群比较广泛;北大街到西华门是西安市主要的手机卖场,买手机那里是首选;南大街也有许多品牌专卖店,但针对的是年龄稍大一些的人群,比如白领。此外,四个大街都有多家的影院,饭店和快餐店。这里特别推荐你一定要去鼓楼下面的回民巷,是西安的特色,有很多西安的招牌小吃,是外国旅游的人必去的地方。 东大街骡马市,是年轻人逛街非常好的地方,有地上广场和地下广场,上下都有很多特色饭店,各式快餐店和商店,是年轻人买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饰品的好去处,东西不贵而且饭也很好吃。 小寨广场,和骡马市基本差不多,针对的也是年轻人,所以东西也不贵。因为周围高校多的缘故,去那里逛的主要人群是学生。 还有西安的东郊,从康复路到金花路,这一路上都是批发市场,包括了康复路批发市场,西北服装城,多彩服装城,轻工业批发市场,茶叶批发市场,小食品批发市场及很多商场和饭店等等。一路上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你几乎可以买到你想买到的任何东西,但别忘了和卖家讲价哦! 以上我的介绍几乎涵盖了西安所有逛街的主要去处,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做出选择,如果你从没来过西安,那我建议你还是先去钟鼓楼广场吧。毕竟那里是西安的招牌嘛。祝你能在西安玩的开心哦! 主要购物街区: 1.书院门文化街主要销售文房四宝、字画、各种旅游纪念品。 2.回民街主要销售各种土特产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 3.解放路-东大街-钟楼-南大街-西大街沿线,是商业气息浓厚的购物街区,现代购物场所林立,汇集了许多中高档百货及各种专卖店,也有数家大型超市。 4.大雁塔十字周边是电脑、各种数码产品及配件的专业市场,有多家大型数码卖场。 5.小寨商圈除有大型百货外,还是潮流小店扎堆的地方,是年轻人逛街购物的天堂。 6.康复路和轻纺市场主要大量批发各种服饰及小商品,有好眼力和砍价的功夫会在这里买到许多低价的好东西。但是市场环境略显杂乱,不建议外地游客到此购物。 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 在西安可以买到许多陕西的名优土特产品,如核桃、石榴、稠酒、水晶饼、腊牛肉、黄桂稠酒等。这些特产在的各大超市一般都开辟有特产专区来销售,省去游客寻找的麻烦。回民街里也有许多商铺经营各种特产和特色果干、糕饼,可以还价。 一些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如各种大小型号兵马俑复制品、剪纸艺术品、埙、户县农民画等,也是游客购买留念或赠送亲友的佳品。这些工艺品在一些百货里辟有专柜销售,但相对较贵;书院门和回民街里销售这类物品的店面很多,而且都可以讲价。 小贴士 1、购买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时,要谨防“碰瓷”。易损坏的东西请店家动手拿起来看,如瓷器、玉制品、陶制品、“古董”之类。不要自己动手拿东西看,尤其是根本不打算买的时候。在书院门、回民街化觉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5篇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5篇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

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