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计

浅析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计
浅析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计

浅析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计

【摘要】由于道路工程的不断发展,低等级公路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计问题在道路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低等级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低等级公路安全保障的设计与设置及对某省道某路段的安全设计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等级;公路;设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行业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虽然我们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一些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计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加强低等级公路中的安全质量控制,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运行,对我国道路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低等级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1、路侧无安全护栏或防撞缓冲设施

我国低等级公路路侧几乎都没有设置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有的的是采用红白相间的警示柱,而且设置间距较远,它们仅仅起到安全警示作用,根本起不到防止车辆冲出路外的作用。

2、交叉路口无交通标志

我国现有的低等级公路的的平面交叉路口很多,设置交通标志的很少。对不熟悉线路及周围路网体系的外地驾乘人,不能及时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势必造成交叉路口车辆无先后次序得混乱的交通状况。

3、路面交通标线施画不系统、不规范

由于我国低等级公路管养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易造成路面标线模糊不清晰,视认效果差,有的路段几乎是看不见标线,导致驾乘人员对交通法规的淡薄和疏忽,随意进入其它车道行驶,从而引发交通安全隐患。

4、道路无中间隔离设施

我国低等级公路,由于道路没有设置中间隔离安全设施,容易形成交通隐患和事故多发路段,尤其是在双车道的转弯路段,再就加上视距不良,很多车辆越过道路中心线行驶在对向车道上,会发生车辆相撞事故。

5、路侧无轮廓标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11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 全(正式版)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概论 1. 研究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强调,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第一个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道路的设计中,通过

完善的道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2.公路几何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目的 公路安全性评价(Highway Safety Audit,简称USA)是从公路使用者行车安全的角度对公路设施的规划、研究、设计成果或现有公路路况影响行车安全的潜在因素进行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多采用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改线等措施降低运营期间的公路交通事故率,效果虽然很好,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造成很多人员和财产损失之后才来逐步解决。如果能在交通事故发生前或在公路设施规划、研究、设计阶段就能发现公路设施存在着影响交通安全的潜在因素并加以纠正,就能大大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公路安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0 1985年前后,英国首先开始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公路安全评价技术,并规定从1991年起对所有新建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进行公路安全评价。1992年以后,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丹麦、荷兰等国家相继开展了公路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公路安全研究起步很早,1967年AASHTO就发表了“考虑公路安全的公路设计与操作实践”,1974年修改、扩充再版;1985年建立了公路安全信系统,积累交通事故数据,从1990年开始进行公路安全评价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991年形成AASHTO标准《道路安全设计与操作指南》,1997年AASHTO又公布了《道路安全设计与操作指南》的最新版;2003年推出了路侧安全分析程序Roadside Safety Analysis Program(RSAP)和交互式公路安全设计程序Interactive Highway Safety Design Model(IHSDM),使公路安全性评价从定性评价方式过渡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x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告 年第号 关于发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规范》(——)和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 术规范》(—),自年月日起施行,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 施工技术规范》( —)同时废止。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第..条第()、()款;第.. 条第()款;第..条;第..条;第..条第()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版中关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及施工技术规范》( —)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该两本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编制单位交通部公 路科学研究院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若有修改意见请函告交通部 公路科学研究院,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主题词:发布公路规范 交通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六年七月七日 年月日印发 为更好地适应公路建设的需要,交通部交公路发[]号文决定对年月 日实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进行修订,并委托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 修订工作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建设理念;在全面总结年以来我 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经验,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的指导思想。修订后的规范分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 计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三册。本《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修订后分为十章,分别是:总则、施工准备、 路基护栏、桥梁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栅和桥梁护网、防眩设施、轮廓 标、活动护栏。与原规范相比,《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扩大到新建和改建的各等级公路;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 各防撞等级护栏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规定;新增加了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活动护栏的内容;吸收、借鉴了近年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栅、防眩设施、轮廓标、活动护栏等领域 涌现出来的成熟的新材料、新工艺,并在许多规定上与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最新标准相衔接,使本规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增加了验收规定。 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交科 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号,邮政编码:,电话: ,:..),以便下次修订时研用。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606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概论 1. 研究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强调,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第一个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道路的设计中,通过完善的道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2.公路几何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标准版)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公路近年来交通发展飞快,然而交通安全是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造成交通事故不仅仅是人为,更多方面是公路设计不合理等客观因素引起的。本文就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作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改善交通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交通部副部长强调,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第一个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

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公路的设计中,通过完善的公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1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2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

JTGD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 护栏相关知识 :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 :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渡设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 0.75kN/m,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应采用1.0kN/m。 PDF page26-36 6护栏和栏杆 6.1一般规定 6.1.1公路路侧或中央分隔带应通过保障合理的净区宽度来降低车辆驶岀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严重程度。净区宽度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净区宽度得不到满足时,应按护栏设置原则进行安全处理。 6.1.2护栏设计应体现宽容设计、适度防护的理念 6.1.3护栏标准段、护栏过渡段、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防撞端头及防撞垫的防护等级及性能,应满足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O5-01)的规定。需要采用其他防护等级或碰撞条件时,应进行特殊设计并经实车碰撞试验。 6.1.4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于公路土路肩内。应根据路侧护栏和缓冲设施需要的宽度加宽路基或采取其他措施。 61.6中央分隔带护栏应与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地不管线相协调。 90%),或路侧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宽度小于规定宽度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急剧上升,然而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车、路、环境及交通管理水平等。本文从各方面研究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有关改善方法,从而达到减少或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的目的。 标签: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1事故成因分析 2006年中国交通年鉴统计中公布的关于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原因的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意外原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 3.68%,由机动车驾驶员原因导致的事故占94.54%,由非机动车原因导致的事故占0.72%,行人、乘车人原因占0.83%,而道路原因的比例仅在0.06%以内。 然而有关的研究表明,这种简单的将事故原因倾向于人的因素的统计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符,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以上数据失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我国交通事故的数据采集、统计和管理由公安部门负责,除公安系统外,道路部门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交通安全研究的交通事故数据库系统。公安部门将事故定义为以上诸类,一方面是由于车辆、驾驶员均有保险,便于事故的后续处理;另一方面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一线事故处理人员在处理事故时,只看重事故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如因道路连续下坡而导致的制动失效的事故,往往归结于驾驶员采取措施不当或机械故障,而忽略了道路设计有无不当的原因。 2公路设计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 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交通系统中某一个环节的失调所致,而通常是两个或多个因素失调的综合体现。仅仅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人的因素是不客观的,公路路线设计因素在交通事故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视距道路提供给驾驶人员的视野和视距是最重要的安全因素。良好的视距不仅能够保证驾驶员正确判断道路的行车环境,决定正确的驾驶行为,而且决定了驾驶行为的有效操作时间。行车时注视的位置是在车道的前进中心线上,其目高是以车体低的小客车为标准。在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有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了不同道路等级的视距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引用时仍然有欠缺:我国混合车流中,小汽车的比例及数量在逐渐增加、小客车的全高有所降低;我国驾驶员的身高普遍比较矮,这些因素与视距和设计速度有密切关系:再有,我国驾驶员对速度的守法意识比国外发达国家要差得多,所以规范中所确定的视距值比较保守。双车道公路的行车特征是超车时经常要占用对向车道,为保证行车安全,规范规定:双车道公路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但对于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的比例、设置形式并没有严格界定。设计中应该注意沿线视野和视距要满足道路条件允许超速情况下行车视距和行车净空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目的 公路安全性评价(Highway Safety Audit,简称USA)是从公路使用者行车安全的角度对公路设施的规划、研究、设计成果或现有公路路况影响行车安全的潜在因素进行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多采用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改线等措施降低运营期间的公路交通事故率,效果虽然很好,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造成很多人员和财产损失之后才来逐步解决。如果能在交通事故发生前或在公路设施规划、研究、设计阶段就能发现公路设施存在着影响交通安全的潜在因素并加以纠正,就能大大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公路安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0 1985年前后,英国首先开始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公路安全评价技术,并规定从1991年起对所有新建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进行公路安全评价。1992年以后,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丹麦、荷兰等国家相继开展了公路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公路安全研究起步很早,1967年AASHTO就发表了“考虑公路安全的公路设计与操作实践”,1974年修改、扩充再版;1985年建立了公路安全信系统,积累交通事故数据,从1990年开始进行公路安全评价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991年形成AASHTO标准《道路安全设计与操作指南》,1997年AASHTO又公布了《道路安全设计与操作指南》的最新版;2003年推出了路侧安全分析程序Roadside Safety Analysis Program(RSAP)和交互式公路安全设计程序Interactive Highway Safety Design Model(IHSDM),使公路安全性评价从定性评价方式过渡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0.2适用范围 由于我国公路安全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工作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主,因此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为提高行车安全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扩建之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指导改扩建工程设计。 1.0.3代表车型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代表车型一般情况下应为小客车,但对于车型以大货车为主的公路,对大货车控制的技术指标(如视距等)评价时,宜采用大货车车型进行评价。 1.0.4评价阶段 在目前已开展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国家,评价工作大都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试通车及运营等五个阶段。由于我国公路基本建设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内容深度与其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用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通用版)

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用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公路近年来交通发展飞快,然而交通安全是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造成交通事故不仅仅是人为,更多方面是公路设计不合理等客观因素引起的。本文就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作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改善交通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交通部副部长强调,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第一个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公路的设计中,通过完善的公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在促进公路整体工程质量显著提升的基础上,有助于为帮助司乘人员及时的预见公路方向的变化和掌握实时的路况,行车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有效的强化,各种交通事故也能够及时的预见,进而促进了公路安全性和时效性的显著提高。 1关于公路交通标志的具体设计 1.1概述 顾名思义,公路交通标志设计,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具体的符号和图片等多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向行人以及车辆驾驶人员传递各类需要警惕和知晓的信息,并且借助公路沿线标志牌,对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教育,甚至是警告和管制,因此,这类公路交通标志是隶属于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种,属于交通附属设施。实践证明,通过对交通标志牌的合理设计及配置,往往可以有效促使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交通堵塞以及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由于设计的多样性,往往也可以提升整体公路的外在形象,提高美观性。因此,在具体的设置交通标志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通俗易懂、醒目以及公众满意的设计原则。 1.2公路交通标志的具体设计 公路交通标志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需遵循一定的工序。首先,

如果是在同一个地点,对多种标志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及设置,可以选择在一根标志性的柱子或者新建柱子上进行交通标志的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交通标志往往不允许超过四种,如果种类多了,反而需要行人及驾驶员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辨别,由此不但给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且极易诱发交通事故,因此数量必须把握好。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科学严谨地按照相应的顺序,对于第一根支柱,如果设置了相应的标志牌,则必须对以上标志牌进行科学排序,严禁出现颠倒顺序的情况。此外,标志牌之间不能出现混设的现象,即:不能将先行、让行、解除限制等标志混合起来,而是要单独设置。其次,还要注意,为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标志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建议让具体的交通参与者通过感官接受到相应的信号和信息,这就要求交通安全标志必须设计在比较醒目的位置。 2公路交通护栏设计原理与方法 交通护栏作为公路安全设施之一,其设计的原理又体现在防撞机原理层面,以护栏弹塑性变形吸收车辆碰撞能量,保障乘客安全,与其他设施区别,护栏更注重在护栏变形、车辆变形下,防止有严重伤害事故出现。 2.1护栏形式的合理选择 护栏设计中首先要求做好护栏形式的选择,选择中可遵循安全、经济、可靠、美观等原则。常见的护栏形式主要表现为:①普通波形梁护栏。 该类型护栏本身为半刚性护栏,在吸收碰撞能量中主要借助横梁、立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和设计细则在线自测2018年最新

单项选择题 第1题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不得低于() 级。 A、三(Am) B、二(Bm) C、四(SBm) D、一(C) 答案:A 第2题位于桥梁人行道的栏杆从人行道顶面起,最小高度应为() cm。 A、100 B、110 C、140 D、150 答案:B 第3题除特殊情况外,交通标志应设置在公路前进方向的车行道()。 A、上方或右侧 B、右侧 C、上方 D、左侧 答案:A 第4题公路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时,事故严重程度为(),必须设置护栏。

A、中 B、无 C、高 D、低 答案:C 第5题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优先选择()。 A、护栏 B、交通标志 C、主动引导设施 D、隔离栅 答案:C 第6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加强与公路()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的协调。 A、桥梁工程 B、路面工程 C、隧道工程 D、土建工程 答案:D 第7题护栏防护等级一般分为()个等级。 A、6 B、8

C、3 D、9 答案:B 第8题交通标线应采用()标线。 A、自发光 B、成型 C、反光 D、不反光 答案:C 第9题未设置相应指路标志或警告标志的公路沿线较小平面交叉两侧应设置道口标柱,其颜色应为()。 A、黄黑相间 B、红白相间 C、红色 D、黄色 答案:B 第10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方向左侧应按()设 置。 A、中央分隔带护栏 B、右侧护栏 C、整体式护栏 D、路侧护栏

答案:D 第11题计算防眩设施的眩光距离采用()m A、100 B、80 C、120 D、160 答案:C 第12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 A、技术设计 B、技术设计 C、结构设计 D、功能设计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第13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 A、同时设计 B、分期实施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答案:A C D 第14题护栏设计应体现()的理念

最新公路安全性评价与安全设计

公路安全性评价与安 全设计

公路安全性评价与安全设计 (交流材料)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周荣贵 2010年3月

公路安全性评价与安全设计要点 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近10年,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里程年均增长5千公里,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国、连接周边的等级公路网络。我国的公路建设只用10余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不和谐的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 是地形复杂地段和互通立交区域内,交通事故的绝对量与相对水平居高不 下,事故严重程度和人财物损失也相对较大。据资料统计,国外高速公路每 百公里事故发生率仅为普通公路的1/3,每百公里的事故死亡率仅为普通公路的1/2~1/10,而交通流量却是普通公路的10倍左右。高速公路被认为是安全程度最高的公路。但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国 外发达国家同类型公路的交通事故相比要高出很多。高交通事故不但给国家 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公路的基本服务职能,使得 国民最基本的安全出行需求无法保障,给交通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交通事故调研及生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道路使用者、道路设计、交通流与车辆、交通环境等影响因素有着系统的关联。如果产生交通事故的几个因素同时存在,则交通事故难以避免。但如果(消除)

其中一个诱因特别是消除道路本身的安全隐患,就会有效地阻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或极大地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从而改善公路的整体交通安全水平。 公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实体,一旦路线的几何参数确定并按设计规范建成通车后,其安全性能即安全空间也就确定了。换言之,正是由于道路设施能提供一定的安全空间,那么在良好的道路环境、驾驶行为与车辆状况下,是可以保障行车安全的;但当道路系统中环境、驾驶员与道路设施等其他因素产生变化时,就会使道路交通原有的安全空间缩小,使交通事故风险上升。如果产生交通事故的几个因素同时存在,则交通事故难以避免。 在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交通事故报告中,引起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机动车驾驶员失误,比例高达87%,而道路因素不足1%。 如果由此而得出结论,认为道路条件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这不仅不符合事实真相,并且还会使道路工作者忽略自己的责任,在道路设计时过多地强调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为道路交通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人、车、路及环境构成了交通系统中,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醉酒和疲劳驾车外,只是由于驾驶员一方面的错误,决不会引起最严重的事故。理论上,要求驾驶员对各种道路因素的变化应立即有所反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要有所预见,如果道路设计中存在突变,即设计连续性不好,这种要求是苛刻的,特别对于陌生的驾驶员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不是完美的,驾驶员对前方道路风险的感知是基于目前的道路状况的,不是凭空设想的,再加上部分驾驶员开车存在侥幸心理,无意识地更加降低了对风险的感知能力。这样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就极有可能犯错误,出事故。

公路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案例

城市建筑┃道路桥梁┃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R OAD A ND B RIDGE 285 公路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 Analysis of the Safety Design Concept and Cases of Highway Roadside ■ 姜 昉 宋宾林 ■ Jiang Fang Song Binlin [摘 要] 为了加强道路通行的安全功能,将通行车辆发生冲出道路之外的危险降到最低,提高道路路侧安全性,本文结合实际设计经验与设计案例对公路路侧安全设计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公路 设计理念 案例分析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function of road tr- affic, minimum the risk of vehicle out of the road outside, imp- rove the road side safet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design experience and design case this paper discusses briefly on the roadside safety design of highway. [Keywords] highway, design concept, case analysis 伴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安全相关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越来愈多人的重视。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在2010~2012年全部的公路安全事故统计中,道路路侧方面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为13%,伤亡总人数占到了20%之多,与其它方面的安全事故相比较,其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都比较高。由此可知,开展合理的公路路侧设计,降低通行车辆冲出公路之外的事故发生率,降低车辆坠落悬崖或者是高桥的危险,增强公路的安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主动引导与被动防护设计对策 保证通行车辆可以在正规的车道中通行是避免与降低出现路侧安全事故的最关键对策之一,在开展路侧安全设计的过程中,这点也是设计工作人员首先要考量到的,一般来说避免通行车辆超出正规车道行驶在提高安全相关对策方面也是最具有性价比的。拟定避免车辆行驶入路侧的基本思路就是进行“主动引导与被动防护”。所谓的“主动引导”指的是在道路上设计安设交通安全相关设备,并采取相关措施有效完善公路行驶环境,满足司机和公路的良好互动性的需求,让司机可以依据道路行驶环境所传递的安全信息自动自觉地将其行驶操作动作改变为安全措施,转换其通行方向,在司机和道路环境所进行的信息互动性的过程之中,道路环境所起的作用应当是主动性的指引作用,这样才可以将道路路侧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一般主动引导的安全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路侧地物、安装线形诱导标、将错觉标线明显标志出来等等。 主动引导是第一道防线,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引导手段使车辆正常行驶,不至冲出路外。首先,在路侧设置轮廓标,通过视线诱导,让驾驶员知道路侧的位置,这样驾驶员就不会偏离中心车道行驶。另外,针对司机疲劳驾驶的状况,在路侧设置振动标线,车辆在冲出公路前碾轧标线时,会产生共振摇晃并发出一种低沉的“轰隆”声,警示司机,避免事故。 主动引导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在长大下坡路、小半径曲线段或者在上坡竖曲线前方视距不足路段等处设置减速标线,通过速度控制这种引导手段,提醒司机减速。另外,在有些路段,司机驾车时,会从心里感觉到道路越走越窄,从视觉上感到前方将是一条狭窄的道路,这是错觉标线在起作用,由于强烈的视觉冲击,司机会不由自主地刹车减速。 改善线形对于提高路侧运行安全性是一种投资大、实施周期长,但可能是最为根本的改善方法。对于以前修建的交通事故多发的不良线形组合路段,运用运行车速理论,改善线形,可以有效提高行驶安全性。 如某路段的地势比较险要,虽然选择具有主动性的引导安全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但是较多的路侧安全事故相关记录显示单靠这些主动引导措施还不能达到设计的道路安全值,这种情况之下有选择性地安装防护措施,如防护栏杆等则是设计工作人员更好的选择。 假设道路的曲线半径不大,且路侧事故发生较少时,为了加强道路的安全性能,可以采取在道路曲线外侧安装双向的线形诱导标,具体如下图1所 示。 图1 道路曲线外侧双向线形诱导标 二、 路侧净区让事故车辆“软着陆“ 如果引导手段不能完全避免路侧事故,当车冲出路外时,道路设计时应该尽可能提供路侧净区,使事故车辆“软着陆”。路侧净区是指由车道边缘线开始向路外延伸的平缓、无障碍物区域。在实际中,净区条件很难达到理想化,所以课题组制定了优先顺序对策。路侧危险物能移除就移除;不能移除的可以移位,让危险物离道路更远;如果既不能移除也不能移位,就要采用解体消能设施或装置,来降低车辆与其碰撞的严重性;必要时还需对危险物进行标识和防护。 路侧净区的设置方法:车驶出路外,首先遇到的是路肩,如路肩够宽,可提供比较大的容错空间;接着就是边沟,其中交通量、排水量都不大的道路可采用浅碟形边沟,如用矩形边沟要硬化路肩,并在边沟上加盖板,使净区由原来的硬路肩处一直延伸到路堑边坡的坡角处,净区宽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路侧安全性大幅增加(如图 2)。 图2 路侧净区设置效果图 三、 因地制宜,分级处置相关措施 所谓的分级处置,指的是依据公路路侧危险等级,选择科学的防护对策。针对出现严重程度不大、较为一般的安全事故的路段,可以选择平常性的安全处理对策;针对出现较为严重的重大安全事故的路段,则必须加强关注,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在考量安装防护栏杆的时候,不仅需要考量道路路侧危险性与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严重等级之外,还需要结合公路交通量、路侧事故发生相关记录、道路周边环境特点、道路等级情况、道路通行功能等方面的因子,进而选择出最恰当的防护等级与最有效的防护栏杆。 例如,如果路段的路旁一侧为农业用地,虽没有较陡的地势,但有约3 m 高的路堤,并且其边坡较陡,假设行驶车辆出现事故行驶出道路安全范围,很容易出现翻车的安全事故。对于这个情形,设计工作人员设计了具有B 级防撞等级的防护栏杆。而如果道路的一侧为陡崖,并且该路段有较多的弯道,日常通行量较大,在历史记录中可以找到大量车辆 翻下深谷的恶性安全事故,根据这些情况,设计工作人员在该路段设计了防撞等级较高的波形梁防护栏杆。 四、 全时保障设计措施 所谓的全时保障,指的是24 h 全天候都可发挥防护性能的保障措施。然而在不同条件之下,安全防护措施的防护性能会有明显差别。如交通标志、线形诱导标、轮廓线、路面突起路标等依赖其材料的反光性能发挥其防护功能的设备,在不同的天气条件和道路路面材料下发挥的功效就不同。 即使当前工程级别或更高级别的反光防护膜一般都可以达到视认功能的需求,然而在条件不佳的情况之下,例如大雾天气又或者是大雨天的时候,再加上长时间维护不足,导致道路路面老化,又或者是防护标识的表层积淀有过多的灰尘等情形之下,就会大大减弱其反光防护功能,即使是在一般情况之下,跟其余的有源设施比较起来说,其反光防护效果也远远达不到有源设施的防护效果。伴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加上在社会上其应用也得到逐步开拓,太阳能防护产品在道路设计中也获得各方面的肯定。 (下转第295页)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正式版) 护栏相关知识 1.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2.0.1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围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4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2.0.5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护栏。 2.0.6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7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0.8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 2.0.9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0.10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2.0.11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2.0.12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2.0.14桥梁与高路堤坝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出口分流三角端应设置防撞垫。 3. 4.3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 3.3.4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应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隔离设施。 3.4.6路侧有不满足计算净区宽度要求的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海等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 3.4.7设置避险车道时,应设置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防护、缓冲等设施。

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法探究

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9-04-11T09:21:47.34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4期作者:李波[导读] 本文从旅游公路的分类出发,以四种公路交通流需求为导向,对旅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法展开了探究。 李波 四川川康公路规划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0摘要:我国各个地区都在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如何在保证旅游需求的同时,完善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本文从旅游公路的分类出发,以四种公路交通流需求为导向,对旅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法 一、旅游公路的分类 随着汽车种类与价钱的多样化,公路旅游或将公路作为达到旅游景区的方式都使得公路的功能广泛化,因此,旅游公路的概念应运而生。旅游公路比起普通的公路,多了为旅游服务的功能。但目前的大多数公路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不能承载旅游交通流,而且不同公路上旅游交通流的结构和性质也有所不同。按照旅游交通在总交通流中的比重、旅游交通流的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旅游目的地的联系紧密程度等因素将旅游公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旅游可选路径旅游可选路径是依据旅游交通的特点划分出来的。一些公路,像国道、省道,连接了很多不同的旅游景区,对于不同的旅游景区,其交通量有所不同,旅游公路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类旅游公路的特点是占据旅游交通流中大部分位置,公路分布广泛,能到达大部分景点,但距离较远,可选择性较大,属于旅游交通中的集散路径。 (二)旅游主路径旅游主路径是游客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在旅游交通流中占据重要位置,其特点:公路分布交往为集中,距离景区较近,为必经之路或主要道路。 (三)旅游景区道路随旅游景区道路在旅游交通流中占有的比例可以说是100%。这类公路是游客自驾游进入景区之后需要行驶的道路,位于景区内部,通往各个景点,属于旅游景区专用道路。 旅游公路在交通设计上既要考虑到旅游的特点又要顾及游客对交通的需求。上述的三类旅游公路有着不同的作用,占据的比例也不同,因此,在旅行公路设计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详细设计,发挥各自的作用,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整体优化目标规划 公路的所有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为了满足道路交通流的使用需求,在规划设计的整体优化目标时,必须要考虑交通的目的和使用需求。 从其性质出发,可将公路交通流的需求分为四类: 1.安全需求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交通流对于道路行驶的最基本需要。交通安全包括:人的安全、车辆的安全和交通设施的安全。 2.效率需求 在安全需求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交通流希望能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到达目的地,因此,效率的提高是交通流对公路建设的迫切希望。 3.享受需求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游客也希望能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在行驶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感受,能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4.特殊需求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驾驶人员出于特殊原因而需要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需求。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特殊需求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过分要求。 不同类型的需求之间存在一致与矛盾,因此,在设计整体优化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以保证人员安全为首,对于安全需求的设计一定要优于普通公路。 第二,存在某一公路只是旅游可选路段,在设计整体优化时,可对享受需求进行优化,但要在不影响交通流的安全与效率需求的前提下。 第三,在景区专用道路上,以最大呈现享受需求为主要目的,因此,在设计中,遇到享受需求与安全、效率需求产生矛盾,后者可以为为前者适当让步,为游客呈现舒适为主。 三、旅游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 (一)安全控制措施公路的功能虽然主要是满足百姓的出行需求,但一条公路的安全系数达不到要求,无论它通向的是多么热闹的景区,也不会有很多人从此经过。因此,旅游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一定要放在首位解决。通过对旅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来确保安全控制设施的具体化。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由防撞护栏、标志、标线、防眩设施、隔离封闭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组成。 1.护栏 护栏的使用可谓广泛,有高速公路使用的路侧护栏;有隔离对向车道的中央分隔带护栏;有桥梁护栏;有路基与桥梁连接处的过渡段护栏等等。在汽车失控的时候,这些护栏及时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2.防眩设施 防眩设施是防止夜间行车时对向车辆的前照灯炫目的人工采取设施,在服务区、停车区、互通立交桥道路线形变化较为频繁的路段,前后都应该设置防眩设施。防眩设置设置的位置一般在道路的中央,与护栏、隔离封闭设施配合使用,以到达理想效果。 3.隔离封闭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