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长度是用来表示物体长短的,计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如计算课本的长、宽就用长度单位。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的,计量面积时就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如课本封面的大小就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叫课桌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要大。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用的单位,这就要求大家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就选用厘米、分米,而较长的物体就用米作单位。同样道理,物体面比较小的用较小的面积单位,物体面比较大的则用较大的面积单位。

1/ 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

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数学思考: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来吗?(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口答 1厘米=()毫米 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0厘米=()分米 1 米=()分米 10分米=()米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厘米与毫米的换算: (1)(拿出一枝铅笔芯)猜一猜这枝笔芯大约几厘米?我们来量一量 (出示直尺量自动铅笔芯放大图) 提问:通过测量,你知道这根自动铅笔芯有多长吗?(6厘米) 引导思考:如果用毫米作单位,这根笔芯长多少毫米?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各种想法依次板书在黑板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用的方法。) A:1毫米1毫米地数出来的 B:10毫米10毫米地数出来的 C:推想出来的:1厘米=10毫米,6厘米是6个10毫米,也就是 60毫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A:学生各自动手量一量各条边是多少厘米,全班校正。 B:各自再把量得的厘米数换成毫米数,全班校对 每题选一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C:你有什么发现要告诉小朋友吗?(各条边的关系) (4)填空:5厘米=()毫米 9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5)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 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二年级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2、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对比、推想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合适的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长度观念,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突破方法:借助已有的测量物体的经验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借助已有的测量物体的经验,想一想,比一比。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同时,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也已经基本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再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做参照物,运用合适的方法,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合理的运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等。 学生: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说说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2、对于这两个长度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知识,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160()。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探究旗杆的高度。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我们学过的长度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问题。(课件定格:旗杆图片,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板书问题)(1)说说看,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 生1:(用手比划)1厘米这么长,13厘米就这么一点高,旗杆不可能是13厘米这么矮,所以,一根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 2、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量厘米); 3、认识线段并能测量它的长度。 重点: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对线段有初步认识。 难点:利用长度单位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点1】认识刻度尺-厘米(cm) 1、上图是一把直尺,从刻度“0”到刻度“1”是()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7”是()厘米。 【知识点2】测量物体的方法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经典例题剖析 知识重难点梳理 教学目标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2、 这支铅笔长()厘米这个大头针()厘米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注】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其他刻度时,就用物体所对着的两个刻度相减,也会得到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3】认识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的线 3、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画“√”,不是的画“×”。 ①②③④⑤ ()()()()() 4、数一数,下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知识点4】画一段已知长度的线段。 5、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

米的地方。 6、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知识点5】认识长度单位米(m) 上图是一把米尺,每1小格代表1厘米,总共有100个小格,也就是100厘米,因此1米=100厘米 我们在测量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米是量较长的物体。 常识: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7、测量书本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 位厘米和米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 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5米○5厘米 1米20厘米○100厘米 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 98厘米○1米 1米○1厘米 5米○50厘米 3米○13厘米 70厘米○1米 1米-30厘米○60厘米 4米+5米○10米 200厘米○2米+3米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三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三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毫 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题1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题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2.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4.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准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5.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6.一个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7.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8.小明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6角的邮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9.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我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张村共养了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10.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11.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25米,小明游了3个来回。他游了多少米? 13.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14.有9600千克的货物,两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15.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要求平均每层放几本?可以先求: 16.豆腐店有10袋黄豆,每袋50千克。1千克黄豆能做4千克豆腐。这些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17.奶牛场有4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2头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 18.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9.一辆货车一次能送8台电视机,每天送3次,一个月(按30天算)能送多少台电视机? 20.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 21.一辆自行车120元,3辆自行车多少元? 22.一辆汽车3时行了261千米,照这样计算,5时能行多少千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 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例8,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和P9~10“练习一”中第8~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估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观体验 1.复习旧知识。 师: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同学们能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经验,很容易说出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让学生课前完成学习单,导入新课。 师:看来大家前几节课都学得不错,那你们的学习单完成得怎么样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用到了“厘米”和“米”的地方,例如:尺子的长度约是15厘米,筷子的长度约是20厘米,门高约2米,跳绳长约2米…… 师:厘米和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课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物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1.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7例8。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7323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分钟)教 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 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 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 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 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 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 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 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 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 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作品编号:51897654258769315745896 学校:五朱角市鸟砟镇四灵小学* 教师:猴挪黑* 班级:占卜参班* 第3课时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厘米才对。 个我那么长了,1.填空。 (1)6米=(600)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2.在○里填上“>”、“<”或“=”。3米>30厘米 80厘米>79厘米 1米=100厘米 295厘米<3米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小华今年读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28厘米。(√)(2)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3)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开始画到刻度8。() (4)爸爸的身高是178米。() (5)一座楼房高20米。(√)(6)一张桌子长1厘米。() (7)小明的手掌宽8厘米。(√) (8)一个杯子高10厘米。(√) 米。

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长度单位的。先找到一个参照物,然后用参照物 和旗杆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今后在确定某个物体的单位时,就 可以用找参照物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 想法。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里) (1)一把凳子大约高(B)。 A.42米 B.42厘米 (2)一棵树大约高5(A)。 A.米 B.厘米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 第8题,并说一说自己的理 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 单位。 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3()。 手指宽为1()。 一本书厚约1()。 手掌宽约8()。 操场长为60()。 课桌高约65()。 一条跳绳长2()。 1.独立完成,并交流判断的依据。 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做法。 小明身高120(厘米)。 黑板长3(米)。 手指宽为1(厘米)。 一本书厚约1(厘米)。 手掌宽约8(厘米)。 操场长为60(米)。 课桌高约65(厘米)。 一条跳绳长2(米)。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 这部分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

1.统一长度单位

一 统一长度单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二.在○里填上>.<或=。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最新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最新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2、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对比、推想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合适的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长度观念,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突破方法:借助已有的测量物体的经验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借助已有的测量物体的经验,想一想,比一比.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同时,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也已经基本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再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做参照物,运用合适的方法,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合理的运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等. 学生: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说说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2、对于这两个长度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知识,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160().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探究旗杆的高度.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我们学过的长度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问题.(课件定格:旗杆图片,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板书问题)(1)说说看,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

统一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乌市第八小学王冬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 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介绍: 在很久很久以前,尺子还没有发明出来。裁缝师傅做衣服时,都是用手来量的,他们把大拇指和中指使劲叉开,之间的距离叫做一扎。他们就用一扎作标准,来量衣服的长度。 讲故事: 有一天,王师傅的裁缝店里来了一名顾客,想要做件上衣。于是王师傅用他的大手量了身长3扎,师傅让小徒弟去做。于是徒弟就根

据这个尺寸,用自己的手在布料上量出了3扎。第二天,顾客一试穿,发现衣服太小了。师傅很生气:“告诉你身长3扎,怎么做成了2扎?”徒弟也想不明白,“怎么回事呢?” 师:同学们,请帮小裁缝想一想: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呢?谁来说说?生:是因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的一扎比徒弟的大,所以同样是3扎,但是徒弟量的就少,所以衣服就做小了。 师:恩,小朋友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测量数学课本的宽。 师:那么我们要量物体的长度时怎么办呢?比如说故事中,裁缝师傅是用手做标准量衣服的,那咱们呢,也可以选一些物品作为我们的标准来量,对不对?好,现在呢,咱们要量这本数学书的宽度,同学们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做标准来量呢? 生:硬币、小方木块、回形针、三角片。 师:还有什么呢? 生:火柴棍 师:火柴棍啊,恩,可以,还有小刀、橡皮,你们的方法可真多!师:那,同学们,下面咱们就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课本的宽吧!好,开始! 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与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就是正确得?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得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得纸条、塑料绳等,瞧一瞧,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得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得两臂伸平,瞧一瞧到什么地方就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得身高就是()米()厘米 1.把尺得“0”刻度线对准物体得左端。 2.把尺沿物体放平。 3、再瞧物体右端对着几,这个物体得长度就就是几厘

(2)自己坐得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得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得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得画“√”,错得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得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得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与一条厘米长得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得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得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 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5米○5厘米 1米20厘米○100厘米 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 98厘米○1米 1米○1厘米 5米○50厘米 3米○13厘米 70厘米○1米 1米-30厘米○60厘米 4米+5米○10米 200厘米○2米+3米三、在()里填上合适得长度单位。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就是1()46();(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习字本长32() (11)河水深8()(12)学校操场长200() (13)一个茶杯高11() (14)电梯高18() (15)一根跳绳长2() (16) 课本得宽约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