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1(答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1(答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1(答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答案01

绪论

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2、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经历了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和标准化测量时期五个阶段。

第01章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指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P15)。

2、测验:指为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P15)。

3、测量包括待测属性或特征、法测和数字符号三要素。

4、测量量表:指测量所获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P16)。

5、测量量表实数列具有顺序、距离、原点三种特性。

6、测量量表分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四类。其中名称量表和有序量表为低级量表,其余为高级量表。

7、以下为两名运动员鹤立试验数据,试比较其平衡素质的稳定性。

列表计算如下:

结论:运动员甲平衡素质的稳定性较运动员乙差。

8、误差可分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抽样误差四类。

9、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谈谈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测量可分三过程:

(1)测量第一过程误差即观测值与现象真值间的误差,此误差主要来源于测试者。控制测量第一过程误差的方法有:①提高测试者水平。包括熟练掌握测量技巧,端正工作态度等。②提高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规范化要求过程合理,如要求随机抽样,样本大小合适等;标准化要求过程统一,包括统一测试方法、仪器、指标、顺序、间隔时间、测试的练习次数、测试时间、测试细则、仪器的使用方法等。③尽量选择可以客观定量测量的指标。④提高测量尺度的测量精度。包括明确评分标准及实施细则等,以尽可能减少因测试者把握测量尺度不统一而导致的误差。⑤适当增加测试者人数,并以均值为最终成绩,以减少测试者的随机误差。

(2)测量第二过程误差即现象真值与指标真值间的误差,此误差主要来源于受试者。控制测量第二过程误差的方法有:①提高受试者能力水平。受试者训练水平越高,运动成绩与技术水平也越稳定;样本的个体间差异越大,样本整体的可靠性水平越大。②选择适宜的重复测量间隔时间。重复测量的间隔时间应视具体的指标特点而定。例如,短跑的重复测量间歇时间可短些,长跑则要长些。③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易行的测试项目,而且在正式测定之前多给受试者以一定的练习机会,也可在测定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便使受试者发挥自己最好的能力水平。④适当增加重

复测量的次数,并以均值为最终成绩,以减少受试者的随机误差。

(3)测量第三过程误差即指标真值与待测属性间的误差,此误差主要来源于指标。控制测量第二、三过程综合误差,提高测验有效性的方法有:①选择可靠性高的测量指标。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有效性系数上限为可靠性系数的平方根。②选择有效性高的指标为效标。③选择适宜于受试者总体特征的指标进行测量。例如,采用引体向上测上肢力量,男生的有效性要明显大于女生的有效性。④测量指标的数量要适宜。数量太少,无法反映测量属性全貌,测量有效性会偏小;数量太多,各指标间可能发生属性重叠,也会造成测量有效性下降。⑤测量指标与总体属性的相关性要大,测量指标间的独立性要强。⑥测量指标的难易度要适中(之间),区分度要大(>)。

10、测验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测验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