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

编写人:段慧辉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学情分析】

关于人口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本节内容虽然比初中内容深化一步,但难度不是很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较易理解。

【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基础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内容,归纳要点,并进行同桌相互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各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变动,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哪?

2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 表现为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2)读图回答下题:

10 20 30

(1)、A、B两地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A、B两地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3、分析: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

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图1-1-6 、图1-1-7、图1-1-8及相关课文,结合完成Ⅰ、“高高低”模式

⑴、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⑵、“高高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⑶、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Ⅱ、过渡模式

⑷、该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⑸、高增长阶段的特征什么?原因是?

⑹、高增长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⑺、增长下降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原因是?

⑻、增长下降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Ⅲ、“三低”模式

⑼、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⑽、“三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⑾、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自读:人口金字塔图,了解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认识金字塔与人口的增长状况。

●合作探究

(1)怎样的人口增长才是合适的?

(2)、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在哪些人口增长阶段?

(3)三种人口增长模式(1-1-6、1-1-7、1-1-8)分别对应哪种人口金字塔图1-1-4?(4)、为什么1-1-8模式死亡率高于1-1-7?

(5)、人口金字塔按ABC标号的话,A图和C图人口金字塔在年龄上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会带来什么影响?解决措施是?

(6)、在图1-1-3上绘制出总人口增长曲线

●易错点和易混点

①、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当我国人口出生率等于人口死亡率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

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

⑤、理想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后保持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人口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课时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读表1―1―1(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分析回答:

(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结论:两类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读图1―1―9(世界各洲人口增长及2006年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回答:

(1)图里描述哪些要素?如何看?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地区?

(3)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少?

(4)1900-1950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1950-2006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

(5)欧洲和北美洲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你会阅读和分析图1―1―10(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静动态发展吗??

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发展中国家:

问题:

对策:

△发达国家:

问题:△

对策:

●小结: 【过关检测】

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回答1—2题: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是1997年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3~4题: 3.能够表示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①比③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C ) A .③的生活水平高 B .①的环境污染严重 C .①的人口老龄化严重

D .③已完成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5.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是( A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生育观念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营养水平不同

6.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D )

A .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 .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 .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

过重

读右上图“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判断7-8题

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 A 、39% B 、23% C 、13% D 、78% 8、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 )

A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B 、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

C 、逷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青少年儿童比重

9.读“1950~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图”和“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再生产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表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大洲名称后面。非洲______、______,北美______、______,欧洲______、______,拉美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二战后,__________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增长模式考点训练

人口增长模式考点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世界人口的增长呈“J”形曲线。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根本因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历史时期:A新石器时代,B铜器时代,C铁器时代。

教材金句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1)公式: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结论:自然增长率相同的地区,人口基数越大,年净增人口越多。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因自然增长导致的人口净增数量不一定多,反之,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净增数量不一定少。 (2)曲线图示意如下:

结论:自然增长率上升至最高时人口并不是最多,下降至最小时人口并不是最少;当自然增长率下降至零时人口最多,当自然增长率上升至零时人口最少。 1.(4月浙江选考)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 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图示显示,该城市二孩出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均处于较低水平,较高生育率年龄段集中在33岁以前,且以一孩生育率占主导,故①正确。平均初婚年龄越大,则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父母年龄越大,则生育二孩的意愿会更弱,故②错误。二孩生育率越高,则自然增长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故③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越完善,生育意愿会随之降低;且经济越发达,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越高(教育等投入巨大),生育意愿也会随之降低,故④正确。 (天津文综)读图,完成下题。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 编写人:段慧辉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学情分析】 关于人口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本节内容虽然比初中内容深化一步,但难度不是很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较易理解。 【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基础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内容,归纳要点,并进行同桌相互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各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变动,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哪? 2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 表现为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2)读图回答下题: 10 20 30 (1)、A、B两地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A、B两地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3、分析: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 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图1-1-6 、图1-1-7、图1-1-8及相关课文,结合完成Ⅰ、“高高低”模式 ⑴、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⑵、“高高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⑶、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Ⅱ、过渡模式 ⑷、该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⑸、高增长阶段的特征什么?原因是? ⑹、高增长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⑺、增长下降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原因是? ⑻、增长下降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Ⅲ、“三低”模式 ⑼、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⑽、“三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⑾、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doc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 式及地区分布》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

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人口增长特点导学案(1)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导学案 主备人:陈彩娥 一、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3.知道世界不同国家和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三、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2. 理解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和应对措施。 3. 掌握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和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四、 课堂设计 (一)温故习新、导引自学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现状: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 到 亿。 2.人口增长曲线:“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3.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直接因素:人口增长快 慢与 的高低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决定因素): (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5.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某国人口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人口增长模式练习题(附答案)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现代型 B、②——传统型 C、③——原始型 D、④——过渡型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导学案 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见右图。(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 (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 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4)现代 反思归纳 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 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 探究点二 (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问题: 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 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 年轻恶性控制人口增长上升老龄化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 课后演练测评一(1.1)答案: 1-10 DCACA DADAD 11.(1)现代型(2)0.223% (3)主要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4)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高些。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 要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三者共同决定人口增长模式 2. 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 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分析归纳地球历史上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1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特征。 2.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列表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迎来了世界60亿人口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图片展示) 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专门为其颁发了第13个公民荣誉证书。(图片展示) 这两个小孩的出生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

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长摸式。 [个人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势图。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2.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了解各人口增长模式的代表性国家。 3.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由这组图片可以看出: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 长模 式。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学案第一部分[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势图。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 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 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2)根据你所绘制的人口增长趋势图,结合课本P6 案例1 说说芬兰的人口增长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特点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角度阐述) 【教师提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这三者之间有没有关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弄清这个问题之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这个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点评】 【教师讲解】我们在判断人口增长快慢时,除了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外,还可以用定量判读。即 三个阶段 1790年以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790年~1970年“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970年以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拓展提升】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同学们还可以观察一下:在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中,谁首先下降?(死亡率)什么原因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人口增长模式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典型例题]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4.03.02.01.0 00 1.0 2.0 3.0 4.0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 生率(%) A B C D (1)图中A 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B 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C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D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2)A 、B 、C 、D 表示四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列①英国②埃及③芬兰④尼加拉瓜⑤意大利⑥瑞典六个国家中,属于A 类的是 ,属于C 类的是 ,属于D 类的是 。 (3)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A 、B 、C 、D 中的 类接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解析:第(1)小题通过读图获得A 、B 、C 、D 四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再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即可得到C 、D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解第(2)小题通过各点人口增长模式的情况,结合各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可得出答案。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城市已基本实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答案:(1) 2.5 0.6 3 2.8 0.05 -0.3 (2)②④ ①③ ⑤⑥ (3)C 实行计划生育 2、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 1.0 2.03.04.0 1.0 2.0 3.0 4.0 ① ② ③ ④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有“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等不同模式。“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是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目前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此种人口增长模式。本题可通过读图得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学案导学 1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 先学后教 1.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数量:已超过___________ (2)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增长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增长速度____________,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___。 2.增长速度: (1)表示方法: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了负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表示方法: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稀疏。 小组合作

1.综合分析人口稠密区的地理共同点? 当堂达标 (2014.厦门)读图1,完成1~3题。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3.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013.潍坊)读 甲、乙两个国家 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5、6小题。 5.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分别是51.7人/千米2和229.9人/千米2 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4%和0.01% 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学案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5 备课人:邓威时间:2014年2月20日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基础自主预习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 ②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后(1950年),世界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 ③二战后,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 1 、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和变化的结果,出生率—死亡率=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正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出生、死亡、增长”到“出生、死亡、增长”,再到“出生、死亡、增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具有的特点。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种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模式,即“高高低”模式;第二种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模式,即“三低”模式;第三种是从“高高低”向“三低”的过渡模式。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自读:人口金字塔图,了解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认识金字塔与人口的增长状况。 ●易错点和易混点 ①、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当我国人口出生率等于人口死亡率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 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 ⑤、理想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后保持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人口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处于______阶段。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字母代号填入图(图1-1-4)中的相应括号中。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英国、丹麦 B.德国、巴西 C.埃及、加拿大 D.日本、印度 图1-1-3 图1-1-4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学案1湘教版必修2.doc

地理必修 2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导学稿【预习练习】 一、人口增长 1. 1999 年,世界人口超过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亿。2.人口增长呈形曲线。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相应地,就快,反之则慢。 4、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 - 高 - 低”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人口增长模式社会时期 和 基本特点 两类 生产力水平(原因)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 (二)、“高 - 低 - 高”模式(过渡型) 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结束的时间是。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从起,“高 - 低 - 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低 - 低 - 低”模式(现代型) 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基本步入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 或。 3 、 200 4 年,、、、等国人口呈负增长,、、、、等国人口呈零增长,、、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转变。已完成转变,正在转变。到2004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 。 【我的笔记】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符合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顺序的是 A.传统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原始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B.原始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D.原始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 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 B. 亚洲、非洲D. 欧洲、南美洲 3.产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 A. 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C.人口死亡率高 B. 生产力水平低 D. 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4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 工业化社会 B. 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 高度发达的社会 5.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_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呈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活动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某经济开发区2009年年底有人口总数50万,2009年中出生人口2500人,死亡人数1500人。问: (1)该开发区人口的出生率是多少 (2)该开发区人口的死亡率约是多少

(3)该开发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活动2:完成课本第2-3页活动题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活动3:完成课本第3页活动题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受到规律的制约,也受到从到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高-低”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和两类。 (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结束的时间是。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

2、从起,“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基本步入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或。 3、2004年,、、、等国人口呈负增长,、、、、等国人口呈零增长,、、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转变。已完成转变,正在转变。到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增长模式

学习目标 ①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 ②根据资料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率的数值特征。 ③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 ④根据资料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 ⑤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⑥运用图表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重点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难点人口增长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填空 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人口变化过程呈曲线。P1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 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死亡 率 农业革命期 间人口数量增,增长速 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 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 改善,死亡率逐渐 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2、人口增长模式P1-P7 A.“高—高—低”模式:以前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 B.“高—低—高”模式:以后,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 洲、洲、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

C.“低—低—低”模式: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 举例:、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 二、补充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 判断:甲图是型,乙图是型,丙图是型,丁图是型。 5.我国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 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 ⑴“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 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⑶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 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

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易)

当前测评试卷: 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 (第1周) 适用对象:高一 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 套题难易程:易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A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低死亡率、低出生 率,(均小于1%),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 布 【难易程度】易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③接近2%,最高,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解析】选B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依据图示,故选B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4.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严重老龄化 B .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答案解析】选D 。目前中国人口状况刚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5.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生育观念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营养水平不同 【答案解析】选A 。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

普通高中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地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地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地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地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地关系地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地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地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地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地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地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地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地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地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地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地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地历程?人类地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地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地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地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地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