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煤气

水煤气
水煤气

水煤气

1、简介

水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后排放水和二氧化碳,有微量CO、HC和NO X。燃烧速度是汽油的7.5倍,抗爆性好,据国外研究和专利的报导压缩比可达12.5。热效率提高20-40%、功率提高15%、燃耗降低30%,尾气净化近欧IV标准,还可用微量的铂催化剂净化。比醇、醚简化制造和减少设备,成本和投资更低。压缩或液化与氢气相近,但不用脱除CO,建站投资较低。还可用减少的成本和投资部分补偿压缩(制醇醚也要压缩)或液化的投资和成本。有毒,工业上用作燃料,又是化工原料。

向固定床煤气化炉交替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制得的煤气。其组成大致为:CO25%、H250%,CO40%,N25%。以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连续通入气化炉,在高温下进行煤气化反应。调节空气与水蒸气的比例,气化炉可以自热运行,制得的煤气称为发生炉煤气。其组成大致为:CO25.5%,CO29%,H210.5%,N255%。发生炉煤气氮含量很高,不适于作合成氨原料气,但可以和水煤气掺混使用。也可以直接作为低热值燃料煤气或作为城市煤气的掺混气。

2、制作方法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现象为火焰腾起更高,而且变为淡蓝色(氢气和CO燃烧的颜色)。

C+H2O===(△)CO+H2。这就是湿煤比干煤燃烧更旺的原因。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难闻气味的气体,目的是CO和H2

为无色无味气体,当煤气泄漏时能闻到及时发现。甲烷和水也可制水煤气:CH4+H2O===CO+3H2

另:

一种低热值煤气。由蒸汽与灼热无烟煤或焦炭作用而得。主要成分为氢气与一氧化碳,也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氮气和甲烷等组分;各组分含量取决于所用原料及气化条件。主要用作合成氨和合成液体燃料等的原料,或作为工业燃料气的补充来源。

工业上,水煤气生产一般采用间歇周期式固定床生产技术。炉子结构采用UGI气化炉型式。在气化炉中碳与蒸汽主要发生如下水煤气反应:

C+2H2O===(高温)CO2+2H2

以上反应均是吸热反应,因此必须向气化炉内供热。一般先送空气入炉,烧掉一部分燃料,将热量蓄存在燃料层与蓄热室里,然后将蒸汽通入灼热燃料层进行反应。由于反应吸热,燃料层及蓄热室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又重新送空气入炉升温,如此循环。当任务是生产燃料气时,为提高煤气热值,有时提高出炉煤气温度,借以向热煤气里喷入油类,使油类裂解,即得所谓增热水煤气。

3、用途

气体燃料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氢和一氧化碳。由水蒸气和炽热的无烟煤或焦炭作用而得。工业上大多用蒸气和空气轮流吹风的间歇法,或用蒸气和氧一起吹风的连续法。热值约为10500千焦/标准立方米。此外,尚有用蒸气和空气一起吹风所得的“半水煤气”。可作为燃料,或用作合成氨、合成石油、有机合成、氢气制造等的原料。可用喷射式无焰烧嘴进行燃烧,空气和煤气不用预热。

4、安全隐患

但水煤气存在着许多隐患,水煤气发生炉长期运行后极易产生大量硫化氢、焦油、酚水等污染物,影响半径达500米,对农作物、空气环境和人体等都有较大的损害。它产生的多种废气和恶臭,会引起人头痛、头晕,居民难以承受。此外,由于水煤气主要由一氧化碳、氢气等易燃气体组成,一旦泄漏,则极可能发生爆炸和中毒,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对于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在其后煤气燃烧后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水,因此,在燃煤气的炉窑中燃烧后尾气中有二氧化硫,需要脱硫处理,但是时下使用的较少。

另:

一种低热值煤气。由蒸汽与灼热的无烟煤或焦炭作用而得。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也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氮气和甲烷等组分;各组分的含量取决于所用原料及气化条件。主要用作合成氨、合成液体燃料等的原料,或作为工业燃料气的补充来源。

工业上,水煤气的生产一般采用间歇周期式固定床生产技术。炉子结构采用UGI气化炉的型式。在气化炉中,碳与蒸汽主要发生如下的水煤气反应:

CO+H2O===(高温、催化剂)CO2+H2

以上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因此必须向气化炉内供热。通常,先送空气入炉,烧掉部分燃料,将热量蓄存在燃料层和蓄热室里,然后将蒸汽通入灼热的燃料层进行反应。由于反应吸热,燃料层及蓄热室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时,又重新送空气入炉升温,如此循环。当目的是生产燃料气时,为了提高煤气热值,有时提高出炉煤气温度,借以向热煤气中喷入油类,使油类裂解,即得所谓增热水煤气。

5、后记

近几年来,正在开发高温气冷堆的技术,用氦为热载体将核反应热转送至气化炉作为热源,以生产水煤气。

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研究新进展【文献综述】(20210228192459)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 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一、前言部分 水煤气是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后排 放水和二氧化碳,有微量CO、HC和NO x。燃烧速度是汽油的7.5倍,抗爆性好,据国外研究和专利的报导压缩比可达12.5。热效率提高20-40%、功率提高15%、燃耗降低30%,尾气净化近欧IV标准,还可用微量的铂催化剂净化。比醇、醚简化制造和减少设备,成本和投资更低。压缩或液化与氢气相近,但不用脱除CO,建站投资较低。还可用减少的成本和投资部分补偿压缩(制醇醚也要压缩)或液化的投资和成本。有毒, 工业上用作燃料,又是化工原料。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1负载金超微粒子WGS催化剂 金由于化学惰性和难于高度分散,一般不用作催化剂。传统上金催化剂的制备大多采用浸渍法,无法制得具有高活性的金超微粒子。因此,并未显示出较其它金属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性能。80年代以来,人们通过改变制备方法获得高度分散态金催化剂,显示出其超常的催化性能。它对许多反应都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如CO,H2氧化、烃类完全氧化、N0直接分解或用CO还原、CO加氢反应等;而且催化反应温度较低,如在200K 就能催化氧化CO。亦适宜作金属和载体相互作用及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模型。因此,近年来有关金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日趋活跃。本节简述负载型金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1.1载体种类的影响

采用不同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催化剂,其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文献【14?24】中采用的载体有a-Fe2O3,Al2O3,TiO2,ZnO,ZrO2,CeO2,Ni(OH)2,Co3O4 和沸石分子筛等。研究发现,以Fe2O3, CeO2, ZrO2或TiO2为载体制备的负载型金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Andreeva等比较了Au/Fe2O3, Au/Al 2O3, CuO/ZnO/Al 2O3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在240?360C温度范围内Au/ a Fe2O3催化剂 的活性比纯a-Fe2O3的高,与CuO/ZnO/Al 2O3相当;而在较低温度下(120?240E),显 示出比CuO/ZnO/Al2O3更高的活性。在同样测试条件下,Au/Al 2O3催化剂的活性极低。 纯a- Fe2O3在较高温度才具有很低的活性。以Fe2O3,AI2O3作载体,都能获得高分散态的金粒子(均处于几个纳米级),但催化活性差别很大。纯载体ZrO2,TiO2对水煤气变换反应都没有活性,负载金后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因此,负载型金催化剂获得高活性的基本条件是具有高分散态的金超微粒子以及金和载体间某种协同作用的存在。Sakurai 等研究了不同载体负载金超微粒子的催化性能。 虽然负载型金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其稳定性差,表现在活性在测试过程中逐渐下降。Tabakova等用ZnO,ZrO2对Fe s O3进行改性,以期提高金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未能达到改性目的,发现载体的结晶性质与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采用结晶度好的ZrO2,Fe2O3作载体制备的金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而以无定型或结晶度差的ZnO,ZrO2,Fe s O3之rO2, Fe2O3-ZnO作载体,催化活性大大下降。后者在反应前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反应后孔体积显著减小。 Fu等分别用CeO2作载体制备金催化剂。发现它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150?650E)具有很高的活性,稳定性也相当好。他们认为,CeO2不仅在反应条件下容易被还原氧 化(室温下即可发生),具有较高的储氧能力。而且还能促进负载金的分散,并且保持金粒子的高度分散状态,甚至有促使金粒子在反应过程中减小的趋向。 综上所述,采用不同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催化剂时,金的分散度、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因而活性和稳定性均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另一方面,载体负载金后,其物化性质发生变化,促进负载型金催化剂的性能。如F62O3负载金有利于非化学计量尖晶石相 r- Fe2O3的形成;Fe2O3向Fe3O4的还原温度大大降低,提高其催化性能。CeO2负载金后其还原氧化性能得到改善,发生还原氧化的温度大大下降引。

第二章反应动力学基础.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在一体积为4L 的恒容反应器中进行A 的水解反应,反应前 A 的含量为12.23%(重量),混合物的密度为1g/mL ,反应物A 的分子量为88。在等温常压 解:利用反应时间与组分A 的浓度变化数据,作出C A ~t 的关系曲线,用镜面法求得t=3.5h 时该点的切线,即为水解速率。 切线的斜率为 0.760.125/.6.1 α-==-mol l h 由(2.6)式可知反应物的水解速率为 0.125/.-==dC A r mol l h A dt 2.2在一管式反应器中常压300℃等温下进行甲烷化反应: 2423+→+CO H CH H O 催化剂体积为10ml ,原料气中CO 的含量为3%,其余为N 2,H 2气体,改变进口原料气流量Q 0解:是一个流动反应器,其反应速率式可用(2.7)式来表示 00000(1)(1)-= =-=-=-A A R A A A A A A A A dF r dV F F X Q C X dF Q C dX 故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000 0(/)==A A A A A R R dX dX r Q C C dV d V Q 用X A ~V R /Q 0作图,过V R /Q 0=0.20min 的点作切线,即得该条件下的dX A /d(V R /Q 0)值α。 0.650.04 1.79 0.34 α-== 故CO 的转化速率为 40030.10130.03 6.3810/8.31410573--? ===???A A P C mol l RT

430 0 6.3810 1.79 1.1410/.min (/)--==??=?A A A R dX r C mol l d V Q 2.3已知在Fe-Mg 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20.850.4 /-=?w CO CO r k y y kmol kg h 式中y CO 和y CO2为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瞬间摩尔分率,0.1MPa 压力及700K 时反应速率常数k W 等于0.0535kmol/kg.h 。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0m 2/g ,堆密度为1.13g/cm 3,试计算: (1) 以反应体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V 。 (2) 以反应相界面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g 。 (3) 以分压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g 。 (4) 以摩尔浓度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C 。 解:利用(2.10)式及(2.28)式可求得问题的解。注意题中所给比表面的单位换算成m 2/m 3。 33230.450.45 33 0.45(1) 1.13100.053560.46/.6(2) 1.7810/.3010 11(3)()()0.05350.15080.1013..()8.3110700(4)()(0.05350.333(0.1)ρρρρ-==??=-= = =???==?=??==?=v b w b b g w w v b n p w n c w k k kmol m h k k k kmol m h a kmol k k P kg h MPa m RT k k P km 0.45)().kmol ol kg h 2.4在等温下进行液相反应A+B →C+D ,在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1.50.5 0.8/min =?A A B r C C mol l 若将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3mol/l 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求反应4min 时A 的 转化率。 解:由题中条件知是个等容反应过程,且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相等,即为1.5mol/l ,故可把反应速率式简化,得 1.50.5222 00.80.80.8(1)===-A A B A A A r C C C C X 由(2.6)式可知 00 (1)?? ???? --==-=A A A A A A d C X dC dX r C dt dt dt 代入速率方程式 22 00.8(1)=-A A A A dX C C X dt 化简整理得 00.8(1)=-A A A dX C dt X 积分得 00.81= -A A A X C t X 解得X A =82.76%。

水煤气变换反应

.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专外与文献检索》 课程考查成绩细则
成绩组成及比重
具体项目及分数
检索策略(15)
基本格式(5)
摘要(5)
关键词(5)
论文(80%)
前言、正文、结论(30) 文中是否按顺序标明文献出处(5)
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10)
中英文文献数量(5)
摘要原文及翻译(20)
合计(100)
作业(10%)
出勤(10%)
成绩:
得分
.

.
《专外与文献检索》课程考查
课题名称
(2 分)
中文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研究进展 英文 Low-Temperature Water-Gas ShiftReactionResearch
Progress
一.课题简介(4 分)
水煤气变换反应(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简称 WGSR) 的工业应用已有
90 多年历史,在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氢工业和合成氨工业具有广泛
的应用,在合成气制醇、制烃催化过程中,低温水气变换反应通常用于甲醇重整
制氢反应量 CO 的去除,同时在环境科学甚至在民用化学方面所起作用也不可忽
视,如汽车尾气的处理、家用煤气降低 CO 的含量等。近年来由于在燃料电池电
动车上的应用,这一经典化学反应的研究再次引起国外同行极大关注。近年来近
年来,负载型催化剂一直是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负载
金超微粒子催化剂研究,因此,探究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研究进展,研究起催化
剂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文检索词及基本检索策略(列出检索字段及逻辑运算关系)(3 分)
中国知网 具体日期 2005.1.1-今天
.

反应工程 课后答案 第二版

1 绪 论 1.1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 3222CH OH O 2HCHO 2H O +→+ 32222CH OH 3O 2CO 4H O +→+ 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反应后甲醇的转化率达72%,甲醛的收率为69.2%。试计算 (1)反应的选择性; (2)反应器出口气体的组成。 解:(1)由(1.7)式得反应的选择性为: 0.629Y S 0.961196.11% X 0.720==== (2)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当进入反应器的总原料量为100mol 时,则反应器的进料组成为 2由甲醇的转化率达72%2y x +=72%; 4 .27x =69.2% 解得x=18.96; y=0.77 所以,反应器出口气体组成为: CH 3OH: %1002 21004.27?+ +--y x y x =6.983%

空气: %1002 210023279.54?+ +-- y x y x =40.19% 水: %10022100281.17?+ +++y x y x =34.87% HCHO: %10022100?+ +y x x =17.26% CO 2: %1002 2100?+ +y x y =0.6983% 1.2工业上采用铜锌铝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其主副反应如下: 23CO 2H CH OH +? 23222CO 4H (CH )O H O +?+ 242CO 3H CH H O +?+ 24924CO 8H C H OH 3H O +?+ 222CO H O CO H +?+ 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甲醇,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生产上采用循环操作,即将反应后的气体冷却,可凝组份变为液体即为粗甲醇,不凝组份如氢气及一氧化碳等部分放空,大部分经循环压缩机后与原料气混合返回合成塔中。下图是生产流程示意图 放空气体 Akmol/h 原料气和冷凝分离后的气体组成如下: 组分 原料气 冷凝分离后的气体 CO 26.82 15.49 H 2 68.25 69.78 CO 2 1.46 0.82

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AuFe2O3催化剂的相关影响因素

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Au/Fe 2O 3催化剂的相关影响因素 薛学良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通过H2-TPR、CO-TPD-MS、BET、XRD、UV-VIS、XRF等表征手段,初步考察Au/Fe 2O 3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原因,并分析讨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助剂、金载荷量、、沉淀剂种类、烘焙温度、沉淀PH值、氢气氛处理等对Au/Fe 2O 3催化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水煤气变换反应,Au/Fe 2O 3催化剂,助剂,金载荷量,沉淀剂种类,烘焙温度,沉淀PH值,氢气氛处理引 言 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是三效催化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时发生的一个重要反应。不仅能有效促进CO的消除,而且生成的H 2也有利于去除NO X 。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正在兴起,但制氢过程产生的CO会对铂电极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可利用水蒸气将C0变换成H 2和CO 2,或再引入氧气选择性氧化CO。鉴于WGSR在尾气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甲醇燃料电池汽车上原料气(H 2)净化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该反应再次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目前,负载型金催化剂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它对许多反应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如CO,H 2氧化、烃类催化燃烧、NOX直接分解或用CO还原、CO 2加氢反应、氯氟烃的催化分解以及不饱和烃的选择加成等。国外对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金催化剂作了较多研究。自从Andreeva 等首次报道了Au/Fe 2O 3具有较高的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活性后,人们对金催化剂的制备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金催化剂的活性受制备方法的影响较大。国内迄今未见负载型金催化剂用于该反应的研究报道。由于金为贵金属,其价格相对较昂贵。文献[]系统地考察了制备参数、预处理条件以及金负载量对Au/Fe 2O 3催化剂的低温水煤气变换活性影响。但金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易失活,稳定性差,制约了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Kim等对金催化剂的失活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催化过程中CO 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碳酸盐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1.1催化剂的制备 1. 1.1 共沉淀法(CP) 按一定比例将0.2mol/L HAuCl 4溶液和110mol/L Fe(NO 3)3溶液混合,获得的混合溶液(Au与Fe的原子为1∶60)和沉淀剂K 2CO 3溶液(1.0mol/L)并流加入到强烈搅拌下的底液(pH 值为8.0的K 2CO 3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参数如下:反应温度60℃,pH 值8.0,搅拌速率250r/min ,陈化时间1h.将所得沉淀物洗涤至检测不到氯离子为止,再经120℃

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学

课后习题 思考题(第一章)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2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3简述石油化工原料乙烯的用途? 4利用合成气可以合成哪些产品? 思考题(第二章) 1为什么说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它们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 2生物质和再生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 3何谓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说明工艺流程是如何组织的。 4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它有什么优缺点? 5何谓转化率?何谓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6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7在天然气开采中,有时可获得含有C6~C8烃类的天然汽油,为了改善其辛烷值,用蒸馏塔除去其中的轻组分。如果天然汽油、塔顶馏出物和塔底中等辛烷值汽油的摩尔百分数组成为: 物料名称天然汽油中等辛烷值汽油塔顶馏出物 1.C6H1425060 2.C7H162521.530 3.C8H185078.510 假设它们的密度为0.8g/cm3,那么,从5000桶天然汽油中能生产出多少吨中等辛烷值汽油?(1桶=42US加仑,1US加仑=3.78541dm3,1dm3=103cm3) 8某蒸馏柱分离苯-甲苯混合物,其质量组成各占50%,进料流量为10000kg/d,从柱顶冷凝器回收的产品含95%苯;柱底馏出物含95%甲苯。离开柱顶进入冷凝器的产物蒸气流量是8000kg/d,全部冷凝为液体后,部分产品作为回流液返回蒸馏柱的上部,其余取出即为产品。求回流与取出产品量之比。 在一个加氢裂化器中,较大分子烃经加氢裂解成较小分子烃。已知输入和输出的烃类组成为: a)烃类输入输出 b)C5H1210mol% c)C6H1440mol% d)C7H1620mol% e)C12H26100mol%30mol% (1)每100kmol原料烃可生产出多少C5~C7烃产品? (2)每100kmol原料烃消耗多少氢气? (3)如果原料烃的密度是0.9g/cm3,输出烃的密度是0.8g/cm3,那么每输出10m3的烃物料需要输入多少m3原料烃? 9假设某天然气全是甲烷,将其燃烧来加热一个管式炉,燃烧后烟道气的干基摩尔组成为

高温煤气脱硫及其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

第30卷第2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0 No.2 Jan.15, 2010 56 2010年1月15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0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 (2010) 02-0056-06 中图分类号:TQ 544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20 高温煤气脱硫及其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夏迎迎,付炜,王亦飞,于广锁,王辅臣 (煤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徐汇区 200237) Hot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Reverse Water Shift Reaction XIA Ying-ying, FU Wei, WANG Yi-fei, YU Guang-suo, WANG Fu-chen (Key Laboratory of Coal Gasificatio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Natural limestone was adopted as high temperature desulfurization sorbent, tests for hot gas desulphur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reactor. The influence of desulfuriz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grain size, desulfurization sorbent dosage, temperature, and H2S concentration in the inlet were investigated.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of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on the reverse water shift reaction was studied. The conversion curve of calcium in limestone was obtained. It is showed that the grain siz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the size of 0.38~ 0.9mm has the best desulfurization effect. With the increase of desulfurization sorbent dosage, gas-solid contact chance increases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reacts more fully.The temperature has complicated influence on desulfurization, the best one is on which the desulfurization sorbent was completely calcined. The reaction rate slows down and completely breakthrough time extends with the decrease of H2S concentration in the inlet gas;Desulfurization sorbent acts as a catalyst for the reverse water shift reaction, enhancing its reaction rate. But CaS blocks micropores, reduces reaction activity and the reverse water-shift reaction rate slows down. KEY WORDS: high-temperature desulfurization; high temperature desulfurization sorbent; limestone; reverse water shift reaction 摘要:采用天然石灰石作脱硫剂,在固定床上进行高温煤气脱硫,研究脱硫剂粒径、用量、温度和入口H2S浓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及脱硫反应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并得到CaO的转化率曲线。结果表明:粒径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很大, 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620);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08XD140130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计划项目(863计划)(2008AA05Z310)。 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Changjiang Scholar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University(IRT0620);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863 Programme)(2008AA05Z310).其中以0.38~0.9mm的石灰石脱硫效果最佳;脱硫剂用量增加,气固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脱硫反应进行得更完全;温度对脱硫过程的影响比较复杂,最佳的脱硫温度为脱硫剂完全煅烧的温度;在一定的空速下,随着入口H2S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脱硫剂明显加快逆水煤气变换的反应速率,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是产生的CaS堵塞了脱硫剂的微孔,催化活性减弱,使逆水煤气变换反应速率减慢。 关键词:高温脱硫;高温脱硫剂;石灰石;逆水煤气变换 反应 0 引言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ntegration gasifi- cation combination cycle,IGCC)是21世纪很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高效率、低污染的燃煤发电技术。高温煤气脱硫是实现IGCC)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1-2],先进的高温煤气脱硫是直接在高温下将硫脱除,然后煤气以较高的温度进入燃气轮机,省去了冷却和加热等热交换过程和废水处理过程,充分利用煤的显热和潜热,使整个系统的热效率大大提高,并可简化操作系统,降低成本。在气化炉还原性气氛下,硫主要以H2S的形式存在。据研究如果能将中高温煤气中的硫降至20×10?6以下,可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3-4],因此,高温煤气脱硫已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开发的高温脱硫剂种类很多,从物系上分,大体可分为锌系、铁系、钙系、铜系和复合金属氧化物等[5]。石灰石为钙系脱硫剂,作为常用的高温脱硫剂,不仅有很好的脱硫效果,而且原料廉价易得[6-7],因此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直接加入气化炉内的脱硫及加压脱硫实验等[8-11]。石灰石煅烧、脱除H2S的反应方程式分

水煤气变换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工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设备的构造及工程设计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各种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工艺的设计任务,并通过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形式正确表述。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题目 年产六万吨、七万吨、九万吨合成氨厂水煤汽变换工段工艺设计 2、设计条件 (1)年生产天数310天 (2)原料 变换系统入口压力:0.88MPa;出口压力0.8 MPa; 半水煤气温度:35℃;变换气温度:38℃ 吨氨耗半水煤气3100 Nm3; 半水煤气组成 组分: H2 CO CO2 O2 N2 CH4 摩尔组成:42.2 30.0 7.8 0.3 18.7 1.0 变换气中一氧化碳(干基):5.0% (3)其他有关规定的数据 流程选择方式:半水煤气冷激降温方式(冷气位置自定)和水冷激降温方式(水温自定); 水加热器出口变换气温度138~145℃ 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均取为80kJ/kmol.K; 催化剂:中变催化剂选择B117和耐硫变换催化剂B302Q。 B117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参阅文献《B117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中温变换的本征动力学》 B302型低变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 r=1822exp 8.0 2 3.0 2 4 2 0.6 10 0351 .1- - ?? ? ? ? ?? - H CO O H co y y y y RT (1- O ycoyH yH yco 2 2 2 ) 各流体的热容值随温度和组成而变,可查手册;

关于催化剂动力学的研究

常杰,滕波涛,白亮 Co/Zr O2/Si O2催化剂费- 托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在典型的Co 系催化剂工业操作条件范围(T =473 -503 K,P = 1. 5 -4. 0 Mpa ,H2/CO 体积比= 1.0:3.0 )内,采用等温积分固定床反应器对Co/ZrO2/Si O2催化剂进行了F- T 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依据详细可靠的基元反应机理,按照Langmuir-Hi nshel wood- Hougen- Watson 动力学推导方法,获得了Co 系催化剂上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动力学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基于COs直接解离并以烷基为链增长中间体的表面碳物种机理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Co/ZrO2/Si O2催化剂上的F- T 合成反应结果,该模型可自洽地描述F- T 合成过程中的合成气消耗和烃产物分布状况,且获得的反应活化能等关键动力学参数与文献报道的理论结果基本一致.F- T 合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F- T 合成过程的认识,解释实验室规模的反应结果,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工业放大操作提供理论指导,是F- T 合成研究中联系基础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具体分析Co/Zr O2/Si O2催化剂上F- T 合成的反应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L~~W 型详细机理动力学模型,可以较为全面而准确地描述Co/Zr O2/Si O2催化剂上的F- T 合成反应行为. CO的解离活化是F- T 合成反应的重要步骤,由于F- T合成的活性碳源经由CO 解离产生,因而该步骤的快慢将决定F- T 合成反应的速率. 碳链增长的C-C偶合反应是Co/Zr O2/Si O2催化剂上F- T 合成反应途径中的快步骤,因而在Co/Zr O2/Si O2催化剂上链增长因子较高,反应倾向于生成高碳数烃类产物.甲烷生成的活化能垒高于其它烃类产物,因而高温下甲烷选择性呈上升趋势. 烷烃和烯烃具有相近的生成活化能,Co/Zr O2/Si O2 催化剂上烯烃选择性较低的原因是烯烃的二次反应. M0/ZSM一5催化剂上NO催化还原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韩灵翠,任攀杰,李哲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ZSM-5催化剂样品,在内径为6mm的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上进行活性和反应速率的测定.所用催化剂为8%Mo-zsM-5,催化剂用量O.2 g(粒径0.450~0.280mm).实验条件:原料气为自行配置的混合气体,其标准组成为:O.05%NO,0.05%NH3,2%一5%O2,高纯N2为平衡气体,气体总流量为300 mL/min.原料气和反应尾气中NO、NO2、O2的分析是在英国产KM-9106型燃气分析仪上进行,NH3和N20的含量的测定分别在DX2500型离子色谱仪和GC MS(Varian GC,ITD一800)上进行. 并以氨为还原剂对其NO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以及N0转化的反应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Mo/zSM-5催化剂上不会发生N0氧化成NO2的反应,也没有N20生成,然而有少量的NO分解反应发生.在氧气存在条件下,M0/ZSM-5催化剂E上NO-NH3-02的SCR反应遵循LH机理.NO、O2和NH3首先吸附在Mo/zsM-5表面,吸附态No物种与吸附NH3物种直接反应生成氮气,气相氧的作用是加强N0吸附、补充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物种.并由此推导出N0转化的速率方程式,分别计算和模拟了在不同02浓度、N0浓度和反应温度条件下N0的反应速率r NO值及其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理论模拟值能够与实验值很好地吻合,所推测的机理能够很好地描述Mo-zsM-5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9)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专题(09)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19高考真题 1.【2019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g)+I 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C(s)+H 2O(g) H 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2C(?)已达平衡,则A 、C 不能同时 是气体 D .1mol N 2和3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时H 2转化率为10%,放出热量Q 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 NH 3分解为N 2和H 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热至Q 2,Q 2不等于Q 1 2.【2019江苏】在恒压、NO 和O 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 转化为NO 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2NO(g)+O 2(g)=2NO 2(g)的ΔH >0 B .图中X 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 转化率 C .图中Y 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 2的浓度不能提高NO 转化率 D .380℃下,c 起始(O 2)=5.0×10?4 mol·L ?1 ,NO 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 >2000 3.【2019新课标Ⅲ卷】水煤气变换[()()2CO g H O g +()()22CO g H g +]是重要的 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2H 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 s ,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 ),平衡后气体中2H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 s ,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水煤气变换反应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外与文献检索》 课程考查成绩细则 成绩:

《专外与文献检索》课程考查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研究进展 摘要:低温水煤气变化反应由于它在许多工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一直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低温水煤气反应与起反应机理,对国内外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与总结,重点陈述了负载金超微粒子催化剂的发展、催化机理、制备方法及载体的选取。 关键字:水煤气变换反应反应机理催化剂负载金催化剂低温 水煤气变换反应(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简称WGSR) 的工业应用已有90多年历史,在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氢工业和合成氨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合成气制醇、制烃催化过程中,低温水气变换反应通常用于甲醇重整制氢反应中大量CO 的去除,同时在环境科学甚至在民用化学方面起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汽车尾气的处理、家用煤气降低CO的含 量等。近年来由于在燃料电池电动车上的应用,这一经典化学反应的研究再次引起国内外同 行极大关注。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的进展。 1.WGSR的反应机理 WGSR是一放热反应, 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 但反应温度过低则会影响反应速率[1],从纯化学的角度来看,WGSR反应的正向反应是水合反应,逆向反应是一个加氢及脱水反应,对于这类反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CO+H2=CO2+H2△H=-41.1kJ/mol 水煤气变换反应属于中等程度放热。按照操作温度, 可分为低温水气变换反应( 180~250℃) 和中温水气变换反应( 220~350℃)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WGSR 进行了广泛而深的研究, 但但鉴子各个研究者的实验手段及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着不 同的看法。截止目前, 已见报导的低变反应机理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2]: (1)氧化还原机理 H2O+M=H2+MO MO+CO=CO2+M M为铜系金属,MO为与M相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2)三途反应机理 H2O+(CO)=CO2+H2CO+(H2O)=CO2+H2 CO+MO=CO2+M H2O+M=H2+MO

焙烧温度对低温水煤气变换AuFe 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 Acta Phys.鄄Chim.Sin .,2008,24(6):932-938 Received:January 23,2008;Revised:March 3,2008;Published on Web:April 7,2008.English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022497.html,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qizheng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022497.htm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1012)和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2H026)资助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 [Article]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022497.html, June 焙烧温度对低温水煤气变换Au/Fe 2O 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李锦卫 詹瑛瑛 林性贻 郑 起?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摘要:采用改性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低温水煤气变换Au/Fe 2O 3催化剂,发现经300℃焙烧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运用N 2物理吸附、原位X 射线粉末衍射(in situ XRD)、程序升温还原(H 2?TPR)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探讨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机制,同时对样品的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与焙烧温度引起的金和载体氧化铁的相互作用以及载体还原性质的变化密切相关.XPS 表征结果说明,尽管反应后在催化剂表面有碳酸盐或类碳酸盐物种生成,但半定量分析表明这些物种的形成不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根据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过程中Au/Fe 2O 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明显下降,载体的结晶度也明显提高,推断Au/Fe 2O 3催化剂载体的结构性质的变化才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关键词:水煤气变换;焙烧温度;失活;Au/Fe 2O 3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O643 Influenc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Au/Fe 2O 3 Catalysts for Low Temperature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LI Jin ?Wei ZHAN Ying ?Ying LIN Xing ?Yi ZHENG Qi ?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hemical Fertilizer Catalysts,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2,P.R.China ) Abstract :A series of Au/Fe 2O 3catalysts for the water gas shift (WGS)reaction were prepared by modified 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method.The sample calcined at 300℃show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better stability than other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022497.html,ing N 2physisorption,in situ XRD,H 2?TPR,and XPS techniques,the influenc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Au/Fe 2O 3catalyst was explored,and the cause of deactivation was analyzed as wel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behaviors were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u and Fe 2O 3,and the reductive property of support,both of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alcination temperature.Furthermor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XPS,although stable carbonate and carbonyl surface species were found on the spent catalysts,the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specie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not the main cause of the deactivation.In fact,the deactivation of Au/Fe 2O 3was sensitive to the structure change of support.During the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Fe 3O 4particle would aggregate and crystallize leading to increase in the crystallinity of support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atalysts,which resulted in the deactivation of Au/Fe 2O 3.Key Words :Water gas shift;Calcination temperature; Deactivation; Au/Fe 2O 3catalyst The water gas shift (WGS)reaction is a key reaction in the pro duction of hydrogen for a number of process,including petroleum refining and chemical synthesis.An emerging application for the WGS is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fuel cells.This reac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removes CO,a poison to the fuel cell electrocatalysts,which is produced during the steam reforming and/or partial oxidation re-actions.Cu ?based and Fe ?Cr ?based WGS catalysts are commer-cially used in current chemical plants.However,they are unsuit-able for PEM system because they are pyrophoric and they do 932

水煤气变换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一.对课题的概述 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会燃烧的气体,工业上把这样的混合气叫“水煤气”。CO 和H2因为水(H2O)的分子里有一个氧(O)原子和两个氢(H)原子,水一遇上火热的煤(C),氧原子立刻被煤(C)夺走了,结果生成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水煤气一种低热值煤气。由蒸汽与灼热的无烟煤或焦炭作用而得。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也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氮气和甲烷等组分;各组分的含量取决于所用原料及气化条件。主要用作台成氨、合成液体燃料等的原料,或作为工业燃料气的补充来源。 工业上,水煤气的生产一般采用间歇周期式固定床生产技术。炉子结构采用UGI 气化炉的型式。在气化炉中,碳与蒸汽主要发生如下的水煤气反应: C+H2O→CO+H2 C+2H2O→CO2+2H2 以上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因此必须向气化炉内供热。通常,先送空气入炉,烧掉部分燃料,将热量蓄存在燃料层和蓄热室里,然后将蒸汽通入灼热的燃料层进行反应。由于反应吸热,燃料层及蓄热室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时,又重新送空气入炉升温,如此循环。当目的是生产燃料气时,为了提高煤气热值,有时提高出炉煤气温度,借以向热煤气中喷入油类,使油类裂解,即得所谓增热水煤气。 近年来,正在开发高温气冷堆的技术,用氦为热载体将核反应热转送至气化炉作为热源,以生产水煤气。 在工业生产中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在变温条件下进行。这一方面由于 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热效应,有些热效应还相当大,即使采用各种换热方式移 走热量(放热反应)或者输入热量(吸热反应),对于工业反应器都难以维持等温。 特别是气固相固定床催化反应器,要想达到等温更为困难。另一方面许多反应过 程等温操作的效果并不好,而要求有一最佳温度分布。如工业上进行合成氨,合 成甲醇之类的可逆放热反应,便属于这种情况。再者,对于一些复杂反应、其主、 副反应的活化能大小不同,温度的高低对主、副反应速率的影响也不同。所以, 可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来改变产物的分布,使目的产物的收率最大。 当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很大时,无论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采用绝热操作将会 使反应器进出口的反应物料的温差很大。对于放热反应,反应温度沿轴向而升高, 这对于不可逆反应来说,问题不大,但由于其他原因反应温度一定要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时,绝热反应器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反应是可逆的,温度升高而平 衡转化率减低,应用绝热反应器就不可能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在绝热反应器中进 行吸热反应时,无论是可逆还是不可逆,反应温度总是沿轴向而降低,使反应速 率越来越慢,若反应是可逆的,还使平衡转化率下降,从而不可能获得高的转化 率。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在化学反应进行的同时必须与环境进行热交换,若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