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整理

近代史整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社会阶级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生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中国资产阶级: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家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a) 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 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 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 抢掠财富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 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中国内部
1. 社会制度的腐败
2. 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很大。康有为在1898年4月的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种话民族的凝聚力。

太平天国: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发农民动,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洋务运动: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一、 兴办近代企业
二、 建立新式海陆军
三、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维新运动:维新主张:
a) 向皇帝上书
b) 著书立说
c)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d) 办学会
e) 设学堂
f) 办报纸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a) 要不要变法
b)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变法开始。并在此后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新政令,史称“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意义:
A. 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 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 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局限: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一,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
第二,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第三,旧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的原则区别:
(1)是否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土地纲领。
(2)是否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目标。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许多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后来陆续参加中国共产党或成为共产党的忠诚朋友,这不是偶然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的努力有哪些:
A.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a) 黄花岗起义
b) 保路风潮
B.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辛亥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三次)
a) 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

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b) 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c)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内开始滋生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重点章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在中国行不通。这就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探求更好的方式挽救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启示我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能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俄国领导者的阶级属性是一致的,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且,十月革命中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选择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
中国的先进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引发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以工人阶级为主,联合农民、学生等各界群众的新的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成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组织基础。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了肥沃的土壤。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的作用。他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萧楚女曾两次到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她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给学生讲《共产党宣言》,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在校内外组织领导青年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张伯简曾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社会进化简史》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开始着重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学习了列宁的著作;有些组织还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还到工人中去宣传和组织。这无疑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反映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的改造中,诞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中意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动的活动:
一、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 到工人中去宣传和组织工作
三、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有12名代表
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1922

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及失败原因和教训:
背景:二七惨案后,共产党意识到,单凭自己的的力量,不能取得胜利,必须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基础: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尽管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且成分复杂严重地脱离群众,但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因此应当争取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失败原因:
一、 客观方面: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二、 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教训: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即决定参加共产国际。但由于共产国际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除了一些错误的主意。幼年的中国共产党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做出的探索:
1. 准备南昌起义
2. 组织秋收起义
3. 召开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4. 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反围剿战争和土地革命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军队
1938年3月李宗仁实施台儿庄战役
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37年8月,中共在洛川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国共合作的原则和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1945年5月)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

国性的内战。

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