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研究报告

海洋产业是人类在海洋、滨海地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以发展海洋经济的事业。这种活动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对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所进行的一次性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海洋科学研究、教育、技术等其他服务管理。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主要涉及的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

图表1海洋产业分类

海洋经济分类主要构成

主要海洋产业传统海洋产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

业、滨海旅游业

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

船舶业、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教育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地质勘察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行政管理、海洋保险与社会保证业和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

海洋相关产业

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

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稳健,势头良好。从产出规模来开,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为主力的海洋经济产出规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实现三二一的格局,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不断向好;从产业空间布局看,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但海洋经济发展单一、粗放的模式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各地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从国际空间格局看,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大、速度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和国际涉海企业竞争力都相对偏弱。

1、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2009-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由31964亿元增至834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73%左右,占GDP比重随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增速及占GDP比重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稳定在7%与9.5%左右,海洋经济在经历2004-2006及2010年前后的高速增长后,目前正保持与GDP相对同步的增速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长阶段。

图表22009-2018海洋经济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

2、海洋产业结构情况

2018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916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

自2009至2018的十年间,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经历着动态演进与优化调整。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三二一结构基本成型,但二三产业之间差距较小,格局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的调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对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目标设定为:2020年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实现2:3:5的比例结构,目前正积极向该目标结构调整。

图表32009-2018年全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海洋经济主要产业构成

2018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滨海旅游业占比最大,为47.8%,全年实现增加值16078亿元,比上年增长8.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次,占比较大的是海洋交通运输业,为19.4%,全年实现增加值65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总体处于稳定状态。

海洋船舶工业占比为3%,全年实现增加值997亿元,比上年下降9.8%。受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减弱和航运能力过剩的影响,造船完工量显著减少,海洋船舶工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总体而言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7.8%、19.4%和14.3%。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为9.6%、12.8%。

图表4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2018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426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293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

图表52018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分地区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2018,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我国海洋经济分布中,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构成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分布区域,由各自的资源环境及经济条件造成其海洋经济规模上的差异,形成各自具有一定特色的主要海洋产业结构。

5、海洋经济相关政策

近年来,围绕着国家总体规划的涉海部署,海洋领域出台了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防灾减灾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这些涉海专项规划明确了本领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支撑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

图表6全国海洋经济产业重点政策规划汇总时间政策名称主要内容

2008年2月《国家海洋事业发

展规划纲要》

到2020年,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民海

洋一是普遍增强,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监管立

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的综

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国

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得到有效

维护和保障。初步实现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

海洋、和谐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8月《全国海洋功能区

主体规划》

规划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是海

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规划范围为我

国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

2016年12月《全国科技兴海规

划(2016-2020)》

到2020年,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兴海

长效机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5%,海洋科

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发明专利

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20%,海洋高端装备自给率达

到50%

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

展“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综

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

局更趋合理,海洋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国际合

作取得重大成果,海洋经济调控与公共服务功能进

一步提升,形成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

格局

2017年5月《“十三五”海洋领

域科技创新专项规

划》

提出重点任务,包括深海探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

安全保障、深水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海洋

生物资源科持续开发利用、极地科学技术研究、开

展海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2018年2月《全国海洋生态环

境保护规划

(2017-2020年)》

明确了“绿色发展、源头护海;顺应自然、生态管

海;质量改善、协力净海;改革创新、依法治海;

广泛动员、聚力兴海”的原则,确立了海洋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海洋环境监测和

风险防范处置能力显著提升4个封面的目标,提出

了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大陆自然岸线保有

率等8项指标

2018年9月《关于促进海洋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实

施意见》

明确将重点支持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海洋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提升、重大涉海基础设施建

设、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发展领域,并加强对

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

圈、“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金融支持

2018年11月《关于建设海洋经

济发展示范区的通

知》

支持山东威海等10个市级及天津临港等4个园区的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明确了个示范区的总

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6、我国海洋经济资源分析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长达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跨越了南海、东海、渤海等诸多海域;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广

阔的海域面积和众多的海岛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我国拥有海洋生物2万多种,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草、红树植物、珊瑚等,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且我国濒临舟山、北部湾、黄渤海以及南海沿岸四大渔场,这些地区多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的数值胶东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有有机质,为我国发展海洋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海洋矿产能源方面,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铜、煤、硫、磷、石灰岩等矿产;化学资源包括海水中可直接提取的溴、镁、钾等化学元素;能源资源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潮汐发电、温差发电等资源。其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约240亿吨和16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超过30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为海洋矿业、油气业、海洋电力等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图表72018年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

海区

海洋石油(万吨)海洋天然气(亿立方米)累计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剩余技术

可采储量

累计探明

技术可采储量

剩余技术

可采储量

合计124303.460878.26649.45087.2

渤海79565.247304806.4507.3

东海1437.7927.418241698.3

南海43300.512646.840192881.6

资料来源:2018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其中,截止2017年底,我国海洋石油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124303.4万吨,剩

余技术可采储量60878.2万吨;海洋天然气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6649.4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078.2亿立方米。其中,渤海海区海洋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占到总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75%以上;南海、东海海区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分别占到目前剩余技术可采量的56%、33%左右。

在滨海旅游资源方面,我国拥有长达3200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包含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横跨38个纬度,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礁石滩、滩涂、沙滩各种类型同时存在,资源丰富。但也需要关注到两方面的限制因素:热带海滨的沙滩比较适合度假旅游开发,而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影响,滨海和海岛的冬季旅游项目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加之我国的工业项目建设要占用大量的优质岸线。因此,在我国真正适合度假开发的海岸线是及其宝贵的资源,真正能够全天候和全年开发的休闲岸线较少。

7、海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亟须升级

虽然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式、掠夺式海洋资源开发和集约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以高耗能和资源依赖型产业作为依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海洋捕捞作业监管缺失,海水养殖业污染过度,海产品深加工技术粗糙;滨海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发展对自然海岸线的破坏非常严重;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工艺低端,油气资源的勘探规模有限、效率低、效益不高,污染严重。围填海造陆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

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亟待优化

我国海洋经济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2018南海洋产次结构为4.4:37:

58.6,总体趋于合理化。但是我国目前的海洋产业结构仍旧不平衡,海洋服务业发展不足,新兴海洋产业比重较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海洋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效率较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相对较低;海洋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力不足,海洋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十分明显,而向前的关联效应不显著;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既存在分化现象,也存在趋同现象,区域海洋产业结构联动性较差,难以支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亟须完善

我国海洋经济数据统计开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分类还不细致;统计指标鲜有季度数据和月度数据;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不强;重要部分的海洋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缺失;全国、省、市、县等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尚不统一。

8、海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近海资源破坏和海洋污染严重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虽然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我国近岸海域整体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河流排污量大,局部海域初现较严重的污染。部分沿海省份不断开始涉水工程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建设诸多大型海上项目,大规模的围海造田等,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给邻近海域造成巨大污染。近海生态环境大面积受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对沿海省份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多片海域初现污染,各大渔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受污染的海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严重影响了我国海盐的质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环境恶化、药用资源不足也对我国海洋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造成影响。对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科学利

用,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维护海洋产业健康发展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亟需关注的问题。

2)近海海域资源匮乏枯竭

海域资源的匮乏是由两方面导致的,其一是市场导致,其二是认为破坏。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国近海海域海洋捕捞业非理性扩张,海水捕捞强度不断加强,实际捕捞量远大于最佳可捕捞量。捕捞船队主要是小型渔船,捕捞范围基本在近海区域,很大程度地破坏了近岸地区的可再生能力,且水产养殖网密度过大,加之养殖海域水质污染严重,海域生态环境的质量不断降低,制约了海洋捕捞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相关人才结构及培养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临港大工业、港口服务业和海洋渔业等领域,而在相对较高层次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高端海洋服务业的人才十分匮乏,与发达国家间有一定差距,亟须扩充这方面的海洋人才。

而目前海洋经济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但相对缺乏实际应用、技术创新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加之目前我国海洋科研机构分布在高等院校中,因经费缺乏等原因,海洋科研力量闲置,导致海洋科研资源浪费,使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无法实现产学研的协同进步。

日本、美国等海洋强国十分注重海洋产学研的结合,并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些国家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都是重要的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承担培养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的责任。

因此,为了高效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应加紧产学研的结合,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明确对重大海洋科技项目的目标要求,多方位共同管理,在技术和实践中培养和聚集海洋

科技高端人才。

4)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海洋科技水平仍难以满足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我国海洋产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等海洋新兴产业对于发展资金、海洋科技的依赖程度较高,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使我国海洋产业的科研力量落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另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自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目前,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沿海省份都有相应的涉海研究技术及资源,但地域上的分离与隶属关系的分散,使海洋科技不能有效整合,科技力量无法集中。其一是部门沿海省份对海洋科技的发展缺少统一的指导规划,导致其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工作滞后。其二是海洋科技项目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海洋科技项目的目标不够长远,技术开发往往限于局部而忽视整体性,应用研究也过于片面而缺乏全局性,这使海洋科技项目应有的集群效应大打折扣。

9、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1)海洋产业高端化

海洋经济高端化,一方面将表现为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倾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海洋经济各行业向各自产业链高端环节迈进。把“人才链+产业链+创新创业链”作为集聚创新资源的战略基点,以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来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兴海洋产业迅速成长,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重点。新兴海洋产业作为沿海省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力量,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迅速增长的态势。经过产业化初期的迅速增长,新兴海洋产业必将面临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以海洋工程

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海洋产业,是未来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关键点。随着未来我国海洋经济在政策层面的推动、海洋产业配套基础的完善及在技术领域的不断提升进步,也将带动各新兴海洋产业突破各自发展瓶颈。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规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化、推动海洋新材料适用化、海洋服务业多元化。

海洋经济向产业链高附加价值环节转移。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目前我国海洋渔业已进入到以海水养殖为主的阶段,未来有进一步替代近海捕捞的趋势,并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向水产品精深加工延伸。随着技术提升及我国制造能力的不断增强,以LNG船舶、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也将随着市场倒逼、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强等大环境因素逐步实现国产化。

2)海洋产业集群化

海洋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关联广泛的特点,链条式、集群化发展能够更好地产生规模效应,提高创新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方面,在沿海区域发展以产业园为主体的海洋经济集群,另一方面,可以协调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协调区域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避免产业结构同质化。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培育产业链条,构建企业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内部联系,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海洋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在产业增长速度、市场占有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将产生较强的正面影响,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产生集聚效应。具有共同生产要求的企业共享各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节约原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扩散。二是提高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经营效率。集群内大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环节完善、功能齐全的企业功能生态网络,既有利于大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也有利于小企业的经营专业化,提高专业化效率。三是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市场信息相对透明,企业间既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便于开展各种形式

的合作,强化区域核心竞争力。四是刺激企业创新行为。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集合涉海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中介服务组织,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联结在一起,进行海洋科技研发、产业化等一系列活动和服务,通过相互学习和竞争,提高创新动力和创新效率。

3)绿色低碳化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如何实现由“蓝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平稳过渡,重要的是充分注重发展质量。

在海洋管理角度,保障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海洋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将逐步实现区域内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节能减排政策有效衔接,完善跨界污染防治的协调和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海陆两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产业发展角度,培育绿色产业,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来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拓宽海洋绿色养殖空间,发展现代绿色海洋渔业。加大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力度,发挥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遵循绿色发展路径,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攀升,构建绿色海域经济链,打造沿海绿色产业经济带。

三是以低碳化为引领,构建“立体海洋”绿色发展新模式。通过构筑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型和集约型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四是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推进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建设。完善金融服务、科技研发、行业中介等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海

洋信息技术和资源,加快现代海洋服务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

4)海洋产业国际化

海洋本来就是面向国际的。海洋是一个通道,它是全球化的一个边界,也是一个平台。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协作,分享全球分工协作的好处。

以船舶工业为例,近年来我国船企利用国际航运市场小幅上涨,新船市场持续活跃的契机,积极开拓市场。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2.9%、91.5%和90.8%。造船工业出口船舶的高占比、产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国际化趋势都对我国制造业及产业链协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表82014-2019年中国造船工业出口船舶全国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克拉克森研究,前瞻产业研究院

5)海洋产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智慧海洋”建设事关重大战略和国家利益,是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洋信息化发展正步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实力的增强,海洋信息化技术装备得到快速发展,但相对于迫切的现实需求和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加速推动海洋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形成“信息透彻感知、通信泛在随行、数据充分共享、应用服务智能”的海洋信息化体系。

10、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1)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一方面协调海陆经济,扩大海洋经济,实现陆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协调好海洋产业布局,避免区域之间恶性竞争,引导和推动海洋产业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2)创新“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

通过推动海洋传统产业逐步向智能生产、智能销售等新模式转变,引导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海洋重点实验室,从而提升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打造适应需求、高级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

3)培育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逐步实现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二、海洋经济各行业发展概况

1、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中的传统产业之一,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也涵盖与海洋渔业相关的配套服务如水产品加工、鱼苗鱼种服务等。2008年-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年均增长速度为8%,属于平稳增长型,2018年全国实现增加值4801亿元。

图表92008-2018年海洋渔业增加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就全世界来看,海洋渔业与内陆渔业产量均相对稳定,海洋渔业年产量在一亿吨左右,内陆渔业产量将近6000万吨,海洋渔业构成渔业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洋渔业范围内,海洋捕捞产量在8000万吨左右,海水养殖产量略大于2000万吨,海洋捕捞产量占海洋渔业的80%左右。在利用量上,人类消费量远远大于非食用量,人均

表现消费量在过去五年间呈增长趋势。

图表102011-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情况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产量(百万吨)

捕捞

内陆10.711.211.211.311.411.6海洋81.578.479.479.981.279.3捕捞总计92.289.590.691.292.790.9水产养殖

内陆38.64244.846.948.651.4海洋23.224.425.426.827.528.7水产养殖总计61.866.470.273.776.180.1

世界渔业和水

154155.9160.8164.9168.8171产养殖总计

利用量(百万吨)

人类消费130136.4140.1144.8148.4151.2非食用2419.620.62020.319.7人口(10亿)77.17.27.37.37.4人均表现消费量18.619.219.519.820.320.4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而就我国来看,近年来渔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远洋渔业、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使海洋渔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幅度。同时,我国海洋渔业已经进入了以海水养殖为主的阶段。过去我国的海洋渔业长期以来一直以海洋捕捞为主,自2007年以来产值结构发生改变,海水养殖产值开始超越海洋捕捞,近五年来海水养殖地位不断巩固,2017年海水养殖产值达3307亿元。

图表112013-2017年海洋养殖及捕捞产值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关于海洋渔业的未来发展,一方面,要考虑海产品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丰富,契合消费者的喜爱。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性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海洋渔业未来增产潜力十分有限。

加快生产结构调整,变粗放型渔业为新型高效渔业是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应关注海水健康养殖、远洋渔业、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发展模式。

1、海洋油气业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上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加上私有化的浪潮,正在重新塑造电力工业,使电力工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工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归纳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 电力工业的市场化体制改革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美国和英国发动的电力工业市场化体制改革,即所谓自由化、民营化、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电力部门的"自由化"及其伴生的"民营化",它的优点和缺点并存,因为电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公用事业,任何政府都不会让它只处在市场控制之下。"自由化"和"民营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可靠、长期充足的电力和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符合环境标准、面向更广泛的用户。这种改革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待。 2. 更加广泛地使用电力 世界上至少今后20~30年还将主要靠化石燃料提供能源,但化石燃料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排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求更加广泛的使用电力。我国早在1985年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1995年又提出能源建设要以电力为中心,这个方针与世界潮流是一致的。 --从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实践来看,电力增长越快,总的能源需求增长越慢;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越大,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费(即能源强度)越低; --电力工业是最能清洁利用化石燃料的部门,也是效率最高地利用化石燃料的部门,发达国家几乎把污染最严重的煤炭的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发电; --电力还有改善地区环境的作用,在能源利用密度大的大中城市,如果用电力来替代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直接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他污染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解决大中城市污染问题的最好办法。 但是电力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燃气和秸杆等能源的速度,决定于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经济水平,决定于石油、天然气的可供应能力,以及电力对其他能源的竞争能力。我国目前电气化的水平还很低,按计算我国1990年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的比重约为7.5%,而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为15%,大致相差一半。经济合作组织国家预计到2050年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有可能达到36%。我国如果要在今后50年中,电气化程度要赶上经济合作组织国家,而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占36%,其他64%还是要依靠化石能源解决,粗略估计,固体燃料占16%,液体燃料占27%,气体燃料占17%,热力占4%。这就是说今后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必然要逐步上升,即使到2050年电力成为终端能源中的第一位,也还有64%的终端能源要依赖化石能源。电力在进行能源替代时,必然要在竞争力最强,最经济的领域首先替代。 3. 电力工业把注意力转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电力工业初期依靠水电和凝汽式火力发电站,工业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大部分开发后,电力发电技术在狭窄的领域里进行,即不断提高汽轮发电机的温度、压力,由低温低压、中温中压、高温高压、并向亚临界、超临界的方向发展,采用更大型的发电机、汽轮机和锅炉。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凝汽式发电机技术几乎没有多大进展,电站的平均效率稳定在35%左右。而且新电站比老电站造价要高得多,且可靠性差。但是电力部门认为这是暂时的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当今世界教育与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纪初教育及教育管理改革 发展的基本趋势 贺乐凡 一、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融合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教育改革,并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是教育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的教育改革;一是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的教育改革。这两类国家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也互有区别。两种思潮相互碰撞,形成了融合的趋势。 所谓融合,即各国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合,有人称它为融通,也有人称它为整合,还有人从东西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它称之为“东西合壁”,提法虽然有区别,但其精神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其优势,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好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差的教育;第二、将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的优势相整合,形成新的理念和做法;第三、教育改革要以发扬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教育全球化要以民族化为基础,离开民族化,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球化。1 二、融合趋势下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 (一)教育管理理论 在融合的大趋势下,世纪初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确有了新的发展。 在管理科学的对象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管理规律,并严格地按照规律所确立的原则进行管理。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不仅要依据科学,而且要讲艺术,要提倡管理艺术的创造性。有的校长还提出,学校管理是一种技术,校长的培训,要重视管理技术的培训2。 在管理的目标取向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而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就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组织要有共同的目标,但组织的共同目标,往往是反映一种理想的追求,带有口号激励的色彩,难以具体操作。而个体的目标,则是千差万别的,生动具体的,易于操作,管理应定位干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 在管理的组织结构上,过去人们强调严格的组织层级划分,宝塔式的结构,按照层级原理进行管理。现在人们按照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主张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岗位间的协作和人员的一专多能,目的在加速信息的传输和人员的流动,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思想,也叫“企业重构”或“组织重建”3。有人说,“组织重建”的思想,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之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可见其重要性。其理论的基点,是在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重新强调管理的效率。 1参阅:①薛峰:《融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报》2003年1月1日;②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参阅:C·沃纳:《为领导者设的课》,《1997年中美教育研讨会论文集》第87页 3参阅:王东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3,341页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摩根士丹利2008 年 5 月的研究报告,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 亿欧元,约合 4,400 亿元。 根据国外研究,目前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合6000 亿元人民币。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将保持15% 左右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推算,近年来全球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规模平 均增速约 10%,到 2015 年全球检验检测服务业容量超过 1.2万亿元。 据预测,2020 年全球潜在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0 亿欧元,细分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20 亿欧元以上,包括消费品、农产品、油气;第二层次: 10 到 20 亿欧元,包括建筑、化学品、矿业、制造、交通、汽车、电力;第三层次: 10 亿欧元以下,包括政府、船舶、健康、银行、其他。

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保持了 15% 左右的快速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 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进程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如下: 第一阶段:检验检测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 第三阶段: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第五阶段: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三)我国检测市场规模 2002 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出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 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庞大,机会仍旧专门多,然而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猛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以后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庞大,市县级都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立即开启! 按照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进展统计公报》来看,以后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专门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同时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青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都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同意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需求群体市场。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升。而关于一般投资者来讲,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持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庞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差不多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估量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进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时期,尽管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依旧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而中小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下同)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展现状 (一)电力建设快速发展 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4年9月,随着青海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建成投产,我国水电装机超过了1亿千瓦,达到1083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6%,目前在建规模约4700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70万千瓦。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到2004年底,已投运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火电机组约55台,其容量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0.7%,在今后4年中将有60台以上的超临界机组建成投产,60万千瓦机组中超临界机组已经占有主导地位,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开始兴建,到2010年将有10台以上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 关停了一大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小机组,自2000到2002年,关停的小机组约1000万千瓦。洁净煤发电技术得到应用,采用引进技术自主设计制造的30万千瓦CFB锅炉,正在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的有10余台,2004年末约有2000万千瓦脱硫装置投入运行或在建,近几年新建火电机组几乎均同步安装烟气脱硫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0333040105 柯敏 引言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得到共识。本文将从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缺陷带来的恶果和悲剧、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我国教育的成败。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落后都意味着灾难。“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5]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只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大学本科、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2]、“扁平化”[2]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6]或“过度教育”[6]等问题。 2.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近些年来,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育体系重组、学校管理、教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趋势Word版

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从隋唐开始,中国就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用来选拔官员。而到了如今,中国的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有文科与理科之分,供学生适应选择自己的专项。 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弊与利,在我国社会民众中有较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利大于弊,也有的认为弊大于利。大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只凭试卷考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标准状况,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到底教育目的价值在哪?教育家罗崇敏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

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目前,教育部也在积极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改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德”与“体”提升到与“智”相同的地位,三者共同发展,缺一不可。一个学生,他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的弊端。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

中国应用软件企业岗位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应用软件企业岗位状况调查报告 软件的分类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就如同没有磁带的录音机和没有录像带的录像机一样,与废铁没什么差别。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工作。它使计算机具有非凡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也正是这一原因,决定了计算机的任何动作都离不开由人安排的指令。人们针对某一需要而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程序连同有关的说明资料称为软件。配上软件的计算机才成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较常见的如: 1、文字处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编辑、打印文字材料等,例如word、wps 等。

2、信息管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检索各种信息,例如工资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仓库管理软件、计划管理软件等。这种软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各个单项的软件相互连系起来,计算机和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种信息在其中合理地流动,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 3、辅助设计软件 用于高效地绘制、修改工程图纸,进行设计中的常规计算,帮助人寻求好设计方案。 4、实时控制软件 用于随时搜集生产装置、飞行器等的运行状态信息,以此为依据按预定的方案实施自动或半自动控制,安全、准确地完成任务。 软件的岗位

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it岗位也越来越火爆,目前的应用软件岗位主要有: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售前支持顾问、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销售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质量经理、产品市场经理、项目实施工程师、渠道经理、系统架构师、it系统及网络专家及售前咨询顾问…….. 软件公司是一个综合的运作体,需要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同时,软件由于使用面的不同,组织结构也会相应的有很多变化,例如,软件外包的公司,其组织当中的成分就会相对少些,更多的是以“技术密集型”管理结构。 软件工程师很多人都认为就是编程的,非常枯燥,其实,软件工程师更多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这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工作,常常要接触很多不同企业或业务单位,了解各种不同的运作及管理流程。 软件人才 软件企业能够在如此迅猛发展的it行业保持竞争优势,关键是拥有大批新型it应用技术及创新思维的人才。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1-2015年中国培训市场前景预测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