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_陈伟明

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_陈伟明
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_陈伟明

复合材料学报第23卷 第4期 8月 2006年A cta M ateriae Co mpo sitae Sinica

Vo l .23

N o .4

A ugust

2006

文章编号:10003851(2006)04002907

收稿日期:20050911;收修改稿日期:20051230通讯作者:王成忠,讲师,主要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E -mail :czw ang @mail.bu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

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陈伟明,王成忠*,周同悦,杨小平

(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 要: 在分析T 800碳纤维表面上胶剂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适用于制备高性能T 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测试了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研究了树脂基体对T 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 800碳纤维表面上胶剂中酯基含量较高,与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经复配和优化的树脂体系其T 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38M Pa ,N O L 环拉伸强度达到2530M Pa ,玻璃化温度(T g )达到213℃,具有优异的界面性能和耐热性能。关键词: 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A

High -performance resin matrix for T800carbon fiber composites

C H EN Weim ing ,WANG Chengzhong *,ZH OU To ng yue ,YANG Xiaoping

(Institute of Car bo n F iber and Compo site ,Beijing U niver sity of Chemical T echnolog y ,Beijing 100029,China )A bstract : H ig h -pe rfo rmance ca rbon fiber has been wide ly used in commer cial and military fields because o f its hig h streng th ,lig ht w eig ht and high stiffness.How ever ,the applicatio n of hig he r perfo rmance carbo n fiber (e.g.T 800)wo uld cause w o rse mechanical perfo rmance s because of the ex treme inertness o f its surface caused by the alig nment of g raphitic cry sta llites.In or der to pro duce the hig h -pe rfo rmance re sin mat rix ,w hich can bond T 800carbo n fibe r (CF )well ,the sizing of T 800CF w as analyzed.T he effect o f resin matrix 's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 n T800CF co mpo site wa s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 sis.M eanw hile ,the mechanical pro pe rty and ther mal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resin and its car bo n fiber com po site w ere analy zed.T he results sho w that T 800sizing po ssesse s hig h content of ester ,which can possess excellent inter facial proper ties with g ly ceride epox y.W ith the help of the o ptimized resin sy stem ,the T 800CF compo site po ssesse s ex cellent interfacia l proper ties and heat -r esistance proper ties.T he inter -laminar shea r streng th (IL SS )o f the composite is 138M Pa ,the te nsile str eng th o f N O L ring s is 2530M Pa ,and the glass t ransition temperature (T g )is 213℃.

Keywords : T 800carbo n fiber ;epo xy re sin ;co mpo sites

碳纤维具有高强、质轻、耐疲劳等优异性能,以其为增强材料制备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航空航天等领域。T300、T700等通用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已有较多的研究与应用,而对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T800碳纤维的表面状态的分析

[1-4]

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上[5]

。T800较T300及T700碳纤维的单丝直径小,纤维表面性能差别较大,而且T800表面结晶结构较完整,导致其表面惰性高[6,7]

。所以,现有的常规树脂基体不适用于T800碳纤维的成型工艺,不能发挥T800碳纤维应有的

强度,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甚至低于T300、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8,9]。

商品碳纤维在出厂时表面涂有一层上胶剂,这层上胶剂在碳纤维成型过程中起到保护碳纤维的作用,同时又能增强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粘接强度

[10,11]

。不同牌号的碳纤维,其上胶剂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根据T800碳纤维的表面特性,研究适用于T800碳纤维的树脂基体。

本文作者分析了T800碳纤维的表面特性,系统研究了适用于T800碳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树脂体系,使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界面

DOI 牶牨牥牣牨牫牳牥牨牤j 牣cn ki 牣fhclxb 牣牪牥牥牰牣牥牬牣牥牥牰

性能和耐热性能,有效地发挥了T800碳纤维高性能的特点。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树脂基体采用三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环氧树脂:

(1)双酚A 二缩水甘油醚(CYD -128),岳阳石

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环氧值0.51,粘度约为2.0Pa s (25℃)。

化学结构式为

(2)1,2-环氧环己烷4,5-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 -85),天津津东化工厂生产,环氧值0.85,粘度约2.0Pa s (25℃)。

结构式为

(3)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胺(AG -80),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生产,环氧值0.80,粘度约40Pa s (25℃)。

结构式为

表1 碳纤维的基本参数

Ta ble 1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CFs

Carbon fiber Diameter of single fiber /μm

Tensile streng th /GPa

Tensile m odulus /GPa

Elon gation /%

T300B -3000-40B 7 3.5230 1.70T 700S C -12000-50C 7 4.9230 2.10T800HB -12000-40B

5

5.5

294

1.90

固化剂: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 eTH PA ),

二氨基二苯甲烷(DDM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自制改性芳香胺固化剂;活性稀释剂:自制低粘度环氧化合物;碳纤维,如表1所示,日本东丽公司生产。

1.2 试样的制备

1.2.1 碳纤维表面上胶剂的提取

将碳纤维浸泡于丙酮中,在回流装置中沸腾回流丙酮24h ,过滤后蒸馏去除丙酮,得到碳纤维表面上胶剂进行红外分析。1.2.2 试样的制备

将树脂与固化剂按配比混合均匀,真空脱泡后浇注到标准浇注体拉伸模具中,在烘箱中按照80℃/2h +120℃/2h +150℃/5h 的条件固化并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备浇注体拉伸试样;将碳纤维丝束涂胶并给予一定的张力,在层压模具中按照同样条件加压固化并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备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体积分数60%。

NOL 环的制备:将配好的胶液倒入恒温浸胶槽(35℃),恒定张力25N ,在六维数控缠绕机(M ikrosam 公司的M AW20-LS1-6型)上进行NOL 环缠绕成型,固化工艺则与相应的树脂浇注体相同。1.3 分析测试

采用LICOKT -210型红外光谱仪分析碳纤维表面上胶剂结构;采用NDJ -8S 型旋转粘度计测试树脂粘度;在INST RON -1185万能材料实验机上分别按照GB2568-1995测试树脂浇注体的拉伸性

能,按照JC /T773-1996测试平板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按照GB /T1458-1988测试复合材料NOL 环的拉伸性能;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Rheo metric Scientific 公司的DM TA V 型)测定复

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频率1H z ,升温速度10℃/min ;在扫描电镜(Stereo scan 250M K3型,英国剑桥)下观察材料表面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T800碳纤维表面化学状态分析

商品碳纤维的表面均含有上胶剂,一般为双酚

30 复合材料学报

A 环氧树脂及其改性物,不同牌号的碳纤维的表面上胶剂可能不同,上胶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影响很大。T800碳纤维的单丝直径较细,树脂对纤维的渗透浸润过程相对困难,如果树脂基体与碳纤维上胶剂又不能很好匹配,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将会很差。因此,对T800碳纤维表面上胶剂的分析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首要步骤。

对用丙酮回流的方法取得的T800碳纤维的表面上胶剂进行FT -IR 分析,并与典型的双酚A 环

氧树脂(DGEBA )进行对比(图1)。T800碳纤维上胶剂的谱图与双酚A 环氧树脂的谱图有所差别,T800碳纤维上胶剂的谱图包含了部分DGEBA 的特征峰,含有环氧基和苯环。另外,T800碳纤维上胶剂谱图中有在1725cm -1处较强的酯基峰和3300cm -1处的羟基峰,该上胶剂很可能含有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或其改性物。

在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时,应针对上胶剂的结构特性,选择合适的树脂基体,使复合材料形成良好的界面层,才能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强度

图1 T800碳纤维表面上胶剂及双酚A 环氧树脂的FT -I R 谱图Fig.1 FT -IR of the sizin g of T800carb on fiber and DGEBA

2.2 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配方设计2.2.1 树脂基体及固化体系的选用

选用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结构类型树脂,分别采用酸酐固化剂和芳香胺固化剂,考察了树脂浇注体的拉伸性能和T800碳纤维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并对比了T300碳纤维和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表2)。芳香胺固化剂采用二氨基二苯甲烷(DDM )和自制的改性芳香胺。

由表2看出,采用酸酐固化剂时树脂浇注体的拉伸强度普遍低于采用芳香胺固化体系,芳香胺固化的TDE -85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的浇注体拉伸强

度最高,超过100M Pa ,其他树脂体系的拉伸强度相差不大,约在70MPa 。三官能度的TDE -85树

脂固化后交联密度较大,但分子结构中的大量酯键提供了较好的韧性,其浇注体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四官能度的AG -80树脂主链刚性较大,固化后交联密度更大,表现出较大的脆性,使浇注体拉伸强度降低。

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以TDE -85/改性胺体系最

高,达到113M Pa ,明显高于T300和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其次是AG -80环氧树脂,采用酸酐和芳香胺固化剂其层间剪切强度均超过了100M Pa ;而对于CYD -128树脂来说,无论采用何种固化剂,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均非常低,都在60~70MPa 之间,甚至低于T300和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主要取决于树脂基体的结构与性能,由于T800碳纤维表面上胶剂的酯基含量较高,极性较大,当采用含有极性较高的酯键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或含有叔氨基的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为基体时,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不同树脂基体对T300和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影响较小,而对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影响较大,所以,制备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树脂基体的研究。

从表2可同时看出,AG -80环氧树脂浇注体的

拉伸强度并不高,但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却很高,接近于TDE -85/改性胺体系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可以考虑以TDE -85树脂和AG -80树脂复配使用时是否可以提高T800碳

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3是两种树脂在不同质量配比时的树脂浇注体性能和T800碳纤维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以及缠绕成型的NOL 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固化剂采用改性胺。

由表3可知,在加入少量AG -80环氧树脂的情况下,树脂浇注体的拉伸强度提高,达到110M Pa ,T800碳纤维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也有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但是NOL 环缠绕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却明显降低,完全发挥不出T800碳纤维应有的强度,这是因为加入AG -80树脂后体系的粘度增大,采用缠绕成型等快速成型工艺时,树脂难以快速浸润到每根纤维

31 陈伟明,等: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之间,使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下降,材料受力后迅速从界面产生破坏。因此,T800碳纤维适用的树脂基体除了要与碳纤维有良好的匹配性外,还要研究其粘度对浸润性的影响。

表2 各种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oxy resins and C F composites

Resin

Cu ring agent Tensile strength /M Pa

Elongation /%

Ten sile modulu s /M Pa

ILSS /M Pa T300T 700T800CYD -128

M eTH PA

59 2.31970787567DDM 74 3.12100717268M odified Amine 73 2.33152806865TDE -85

M eTH PA

60 2.72810827777DDM 98 3.53900818091M odified Amine 102 4.3345688

83

113AG -80

M eTH PA

65 2.82370108DDM 71 2.92700101M odified Amine

68

3.1

2838

105

表3 复配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Table 3 Properties of mixed resins and their T800composites

TDE -85/AG -80(mass ratio )

T ensile strength /M Pa

Elongation at b reak /%

T en s ile modulus /M Pa

ILSS /M Pa NO L ten s ile s trength /M Pa

100/0102 4.33456113223090/10110 3.82894126202080/20108 3.72918124195060/40

91

3.5

2600

120

1890

表4 稀释剂对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Table 4 Influence of diluter on properties of resin and T800composites

Dilu ter /ph r

Viscocity 25℃/(Pa s )

Ten sile s trength of resin /M Pa

Elongation of resin /%

Flexu re streng th of resin /M Pa

ILSS /M Pa NO L ten s ile s trength /M Pa

0 1.40110 3.81561262020100.6898 4.31541322320200.5790 3.41301352440250.5188 3.2128138253030

0.44

81

3.1

124

133

2470

2.2.2 稀释剂对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T800碳纤维单丝直径小,纤维表面积大,要

求树脂基体的粘度较低,以便在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时树脂能快速浸润。降低树脂基体粘度一般采用添加活性稀释剂的方法,表4是活性稀释剂对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树脂基体采用TDE -85/AG -80/改性胺体系。随着活性稀释剂的加入,树脂体系的粘度迅速降低,由于稀释剂的主链结构为柔性的脂肪链,在

32 复合材料学报

参与固化后降低了交联密度,使树脂浇注体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所下降,但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NOL 环拉伸强度却得到了提高。在稀释剂加入量为25份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38M Pa ,NO L 环拉伸强度达到2530M Pa ,其NOL 环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文献中的T700体系[12],有效地发挥了T800的强度。当树脂基体的粘度下降后,树脂可以较为充分地渗透浸润纤维,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一步降低粘度使树脂基体的柔性增大,浇注体强度下降,复合材料的性能也相应下降。由此可见,树脂浇注体性能难以直接反映出复合材料的性能,只有树脂体系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软硬段比例时复合材料才有较高的界面性能

图3 T 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断面电镜照片

Fig.3 The S EM photograph s of flexu ral fractu re surfaces of T800C F comp os ites

2.2.3 固化反应机理分析

TDE -85/AG -80/Modified Amine /Diluter /T800体系的固化反应包含了三部分:TDE -85/AG -80与胺固化剂的反应;活性稀释剂与胺固化剂的反应;上胶剂与胺固化剂的反应。前面红外分析结果表明,T800碳纤维上胶剂中含有双酚A 型环氧树脂,且实验所用活性稀释剂属于小分子环氧化合物,其参与反应的基团也是环氧基团,因此这三部分的反应可以同时表示为图2。首先是胺固化剂中的伯胺与环氧基反应使之开环生成仲胺(反应1);然后仲胺继续与环氧基反应生成叔胺(反应2);接下来反应1和2中生成的羟基与环氧基起醚化反应。体系三部分固化反应是同时发生且相互交叉,最后生成三向相互交联的大分子[13,14]

图2 环氧树脂与胺固化剂反应式Fig.2 M ain reaction s of epoxy -amine system

2.3 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

对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弯曲断面进行SEM 观察可以看出树脂基体的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图3(a )是以CYD -128/M eTH PA 为基体

的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弯曲断面,碳纤维与树脂间存在明显的界面裂缝,纤维脱粘现象明显;以TDE -85/AG -80为复合树脂并加入稀释剂体系的复合材料弯曲断面(图3(b ))平整,纤维和树脂粘附紧密,每根纤维都粘附树脂。这表明双酚A 缩水甘油醚树脂与T800碳纤维界面相容性较差,复合材料破坏主要是发生在纤维与树脂的界面,导致纤维脱粘;而以缩水甘油酯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由于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接较强,材料受力后树脂可以将应力传递给纤维,使碳纤维均匀破坏,有效地发挥了碳纤维的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性能。

33 陈伟明,等: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2.4 动态热机械分析

图4是界面性能良好的TDE -85/AG -80复合

树脂体系添加稀释剂前后的浇注体热机械性能。未添加稀释剂的树脂浇注体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为226.40℃,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添加25份稀释剂之后,树脂浇注体的T g 仅下降了10℃,为216.14℃,这说明适量稀释剂的加入对树脂基体的耐热性影响不大

图4 树脂浇注体的动态力学性能(tan δ)Fig.4 tan δthermographs of the tw o resin sys

tems

图5 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tan δ)Fig.5 tan δthermograp hs of T800carbon fib er composites

图5为四种树脂基体与T800碳纤维制备了单向复合材料进行DM TA 测试的tan δ谱图。以TDE -85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和耐热性均明显优于以CYD -128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树脂体系中加入AG -80环氧树脂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耐热性能有大幅度提高;而在复合树脂中加入稀释剂之后,稀释剂对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同样影

响不大,但复合材料的tan δ峰值进一步下降,界面性能优于未加稀释剂的复合树脂,这与前面力学性能的分析结果一致。

3 结 论

树脂基体对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影响较大,T800碳纤维表面上胶剂中含有较多的酯基,与TDE -85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有较好的相容性,TDE -85树脂经芳香胺固化后与T800碳纤维有良好的界面性能;加入适量的AG -80环氧树脂后,树脂体系具有协同效应,使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进一步提高,达到138M Pa ;活性稀释剂能有效提高T800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且对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影响不大,使复合材料T g 达到213℃;采用该树脂体系制备的NOL 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2530MPa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 曾金芳,乔生儒,丘哲明,等.纤维表面处理对碳纤维复合材

料剪切性能影响[J ].固体火箭技术,2002,25(4):45-49.Zeng Jinfang ,Qiao S hengru ,Qiu Zheming ,et al.E ffect of fib er su rface treatment on shear p roperties of carb on compos -ites [J ].J ou rnal of Solid Rocket T ech nology ,2002,25(4):45-49.

[2] Fjeldly A ,Olsen T ,Rys jedal J H ,et al.Influ ence of the fiber

su rface treatment and hot w et environment on the m ech anical behavio r of carbon /epoxy composites [J ].Composites Part A ,2001,32(3):373-378.

[3] 郭慧玲,仲伟虹,张佐光,等.几种碳纤维的表面状态表征与

分析[J ].复合材料学报,2001,18(3):38-43.

Guo H uiling ,Zhong Weihong ,Zhang Zuoguang ,et al.C har -acterization an d analysis on several carb on fibers [J ].Acta M 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 ,2001,18(3):38-43.

[4] 王 斌,金志浩,丘哲明,等.几种高性能纤维的表面性能及

其对界面粘接的影响[J ].固体火箭技术,2004,27(3):224-228.

Wang Bin ,Jin Zhihao ,Qiu Zheming ,et al.S urface perform -ance and effects on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several high perform -ance fib ers [J ].J ou rnal of Solid Rock et Technology ,2004,27(3):224-228.

[5] 陈祥宝.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J ].航空材料学报,

2000,20(1):46-54.

Chen Xiangbao.Developm en t of ad vanced polymer com posites [J ].Journal of Aeron autical M aterial ,2000,20(1):46-54.[6] Bogoeva -Gaceva G ,M ?der E ,H ?u ssler L ,et al.Character -ization of the surface and in terphase of plasma -treated HM

34 复合材料学报

carb on fibers[J].C om posite Part A,1997,28(5):445-

452.

[7] H ughess J D H.T he carb on fiber/epoxy interface:A review

[J].Composite S cience and Techn ology,1991,41(2):147-

159.

[8] 包建文,唐邦铭,沈宝华.5228/T80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J].纤维复合材料,1997(4):28-31.

Bao Jianw en,Tang Bangming,Shen Baohu a.S tudy on th e

m ech anical property of5228/T800carb on fiber composites

[J].Fiber C om posites,1997(4):28-31.

[9] Lee J,Soutis C.Thickness effect on the compressive s trength

of T800/924C carbon fibre-ep oxy laminates[J].Composites

Part A,2005,36(2):213-227.

[10]Ivens J,Alberts en H,Wevers M,et al.Interlaminar fractu re

tough nes s of CFRP influenced by fiber su rface treatm entⅡ: M odeling of the interface effect[J].Composite S 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54(2):147-159.

[11]M arieta C,S chu lz E,Iru sta L,et al.Evaluation of fiber sur-

face treatment and toughening of thermoset m atrix on th e in-terfacial behaviou r of carbon fib er-reinforced cyanate matrix

com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5,

65(14):2189-2197.

[12]陈 平,蹇锡高,陈 辉,等.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用

韧性环氧树脂基体的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2,19(2): 24-27.

Chen Ping,Jian Xigao,C hen Hui,et al.S tudy of toughened

epoxy resin s matrix for carbon fiber com posite m otor case[J].

Acta M 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2002,19(2):24-27. [13]Cede no A J,V z qu ez-Torres H.Kinet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poly(ph enyl su lfone)on the curing of an epoxy/amine resin by

conventional and by temperature m odu lat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J].Polymer International,2005,54(8): 1141-1152.

[14]Ramosa J A,Paganib N,Riccardib C C,et al.Cu re kinetics

and s hrinkage model for epoxy-amine systems[J].Polymer,

2005,469(10):3323-3328.

35

陈伟明,等:高性能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体系固体材料。它充分发挥了各组分材料的特点和潜在能力,通过各组分的合理匹配和协同作用,呈现出原来单一材料(均质材料、单相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的新性能,从而达到对材料某些性能的综合要求。复合材料的出现在材料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极大重视。其发展之迅猛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已在工业、农业、交通、军事、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广为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技领域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结构材料。无怪乎有人认为21世纪将进入“复合材料时代”。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得最多、应用得最广的一种复合材料。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模量大、耐腐蚀性好、电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加工成型简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具有材料可设计性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性能,如减振、消音、透电磁波、隐身、耐烧蚀等特性,已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无法取代的重要材料。在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使用最多的树脂仍然是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酪树脂和环氧树脂这三大热固性树脂。这三种树脂阶性能各有特点: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较高、耐酸性好、固化速度快,但较脆、需高压成型;不饱和聚酪树脂的工艺性好、价格最低,但性能较差;环氧树脂的粘结强度和内聚强度高,耐腐蚀性及介电性能优异,综合性能最好,但价格较贵。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多用于对使用性能要求高的场合,如用作结构材料、耐腐蚀材料、电绝缘材料及透波材料等。 1、环氯树脂复合材料的分类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简称环氧复合材料,也有人称为环氧增强塑料)的品种很多,其名称、含义和分类方法也没有完全统一,但大体上讲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按用途可分为环氧结构复合材料、环氧功能复合材料和环氧功能型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是通过组成材料力学性能的复合,使之能用作受力结构材料,并能按受力情况设计和制造材料,以达到材料性能册格比的最佳状态。功能复合材料是通过组成材料其他性能(如光、电、热、耐腐蚀等)的复合,以得到具有某种理想功能的材料。例如环氧树脂覆铜板、环氧树脂电子塑封料、雷

高性能基体树脂 复合材料增韧新途径

高性能基体树脂和复合材料增韧新途径前言:材料复合化是新材料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所谓高性能复合材料,是指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及多功能的复合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主要以高性能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为主,基体树脂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及成本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用的高性能树脂基体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先进复合材料基体,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使用。环氧树脂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树脂之一。EP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耐磨性、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性,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较好的应力传递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高,呈三维网状结构,存在内应力、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耐冲击性差等不足,以及剥离强度、开裂应变低和耐湿热性差等缺点,加之表面能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因此,对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一直是人们改性环氧树脂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高性能基体树脂及其复合 1. 高性能基体树脂 材料是先进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以高科技含量的航空航天领域为例,新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诞生往往建立在先进新材料研制的基础上,航空、航天飞行器性能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发展水平的制约[1]。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比强、高比模、高耐温和极强的材料一性能可设计性而成为发展中的高技术材料之一,其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是航空、航天材料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目前通用的高性能树脂基体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典型的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包括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醚砜、液晶聚酯、聚醚醚酮等。由于高性能热塑性树脂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和熔体黏度,作为复合材料基体使用时成型工艺性差,高温使用时易发生蠕变,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使用[2]。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复合材料制备(精)

双酚 A 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复合材料制备 姓名:贾训祥 学号:0840605115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逐步聚合预聚体的合成方法和环氧树脂的实验室制法。 2. 了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 掌握复合材料样条的制备与其力学性能的测试过程。 二、实验原理: 环氧树脂是指那些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反应性的环氧基团的树脂化合物。环氧树脂经固化后有许多突出的优异性能, 如对各种材料特别是对金属的粘着力很强, 有卓越的耐化学腐蚀性,力学强度很高,电绝缘性好,耐腐蚀,等等。此外,环氧树脂可以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固化, 而且固化时体积收缩很小。环氧树脂的上述优异特性使它有着许多非常重要的用途。广泛用于粘合剂(万能胶 ,涂料、复合材料等方面。 合成环氧树脂的方法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用含有环氧基团的化合物(如环氧氯丙烷或经化学处理后能生成环氧基的化合物(如 1.3-二氯丙醇和二元以上的酚(醇聚合而得。另一类是使含有双键的聚合物(如聚丁二烯或小分子(如二环戊二烯环氧化而得。双酚 A 型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个品种,它是由双酚 A 和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生成的:

原料配比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如反应介质,温度和加料顺序 ,可制得不同软化点, 不同分子量的环氧树脂。式中 n 一般在 0到 25之间。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环氧树脂可以分成各种型号。一般低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的 n 平均值小于 2、软化点低于 50℃, 也称为软环氧树脂; 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的 n 值在 2~5之间、软化点在 50℃~95℃之间; 而 n 大于 5的树脂(软化点在 100℃以上称为高分子量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对软化点的影响见图 1。 图 1 在环氧树脂的结构中有羟基(>CH-OH 、醚基(-O -和极为活泼的环氧基存在。羟基、醚基有高度的极性, 使环氧分子与相邻界面产生了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而环氧基团则与介质表面, 特别是金属表面上的游离键起反应, 形成化学键。因而, 环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_上官倩芡

第37卷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 o.3 2008年6月J ou rnal of ShanghaiNor m alUn i versity(Natural S ci en ces)2008,J un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上官倩芡,蔡泖华 (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要:叙述了碳纤维的结构形态、分类以及在力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介绍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分类、选择和应用,指出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O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37(2008)03-0275-05 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耐辐射、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还具有纤维的柔曲性和可编性[1~3].碳纤维既可用作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作者就碳纤维的特性、分类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介绍. 1碳纤维特性、结构及分类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由有机纤维原丝在1000e以上的高温下碳化形成,且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1密度小、质量轻,碳纤维的密度为1.5~2g/c m3,相当于钢密度的1/4、铝合金密度的1/2;o强度、弹性模量高,其强度比钢大4~5倍,弹性回复为100%;?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耐骤冷、急热,即使从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摩擦系数小,并具有润滑性;?导电性好,25e时高模量碳纤维的比电阻为775L8/c m,高强度碳纤维则为1500L8/c m;?耐高温和低温性好,在3000e非氧化气氛下不熔化、不软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也不脆化;?耐酸性好,对酸呈惰性,能耐浓盐酸、磷酸、硫酸等侵蚀[4~7].除此之外,碳纤维还具有耐油、抗辐射、抗放射、吸收有毒气体和使中子减速等特性. 碳纤维的结构取决于原丝结构和碳化工艺,但无论用哪种材料,碳纤维中碳原子平面总是沿纤维轴平行取向.用X-射线、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真实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而是属于乱层石墨结构[8],如图1所示.构成此结构的基元是六角形碳原子的层晶格,由层晶格组成层平面.在层平面内的碳原子以强的共价键相连,其键长为0.1421n m;在层平面之间则由弱的范德华力相连,层间距在0.3360~0.3440n m之间;层与层之间碳原子没有规则的固定位置,因而层片边缘参差不齐.处于石墨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和层面内部结构完整的基础碳原子不同.层面内部的基础碳原子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处于表面边缘处的碳原子受力不对称,具有不成对电子,活性 收稿日期:2008-01-0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06D Z034). 作者简介:上官倩芡(1974-),女,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环氧树脂(EP)/碳纤维(CF)复合材料是CF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EP/CF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优异的性能不断凸现,促使其用量不断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前,EP/CF复合材料被视为昂贵的材料,价格约为玻璃纤维(GF)增强复合材料的10倍,只用于军工、宇航等尖端技术行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CF工业和EP工业迅速发展,EP/CF复合技术不断进步,加入到EP中的CF比例不断上升,目前CF的体积分数已可达60%以上,使EP/CF复合材料的质量提高而价格下降,拓宽了其应用领域,进一步促进了EP/CF复合材料的发展。 1 CF及其EP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 1.1 CF的特点和基本成分 CF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其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CP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各向异性显著,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制备CF的主要原材料有人造丝(粘胶纤维)、聚丙烯腈(PAN)纤维和沥青等。通常制备高强度、高模量CF多选用PAN为原料。制备CF需经过拉丝、牵伸、稳定、炭化、石墨化5个阶段。 1.2 EP基体的作用 EP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其固化收缩率低,粘结性能优异。复合材料中EP的主要作用是把CF粘在一起,分配CF间的载荷,保护CF不受环境影响。 1.3 EP/CF复合材料的特性 EP/CF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取决于CF、EP及EP与CF之间的粘结特性。EP/CF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与钢相比,EP/CF复合材料的比强度为钢的4.8-7.2倍,比模量为钢的3.1-4.2倍,疲劳强度约为钢的2.5倍、铝的3.3倍,而且高温性能好,工作温度达400℃时其强度与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此外还具有密度和线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抗蠕变、整体性好、抗分层、抗冲击等,在现有结构材料中,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最高。在加工成型过程中EP/CF复合材料具有易大面积整体成型、成型稳定等独特的优点。 2 EP/CF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2.1 手糊成型 手糊成型是依次在模具型腔表面涂布或铺迭脱模剂、胶衣、粘度适中的EP(胶衣凝胶后涂覆)和CF,手持辊子或刷子使EP浸渍CP,并驱除气泡,压实基层。铺层操作反复多次,直到达到制品的设计厚度。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可室温成型,设备投资少,模具折旧费低;可制造大型制品。主要缺点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制品质量由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决定;手糊用树脂分子量低,通常可能较分子量高的树脂有害于人的健康和安全。

超好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英文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content/30/19/1621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DOI: 10.1177/0731684411426810 2011 30: 1621 originally published online 7 November 2011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N. Venkateshwaran, A. ElayaPerumal and M. S. Jagatheeshwaran Effect of fiber length and fiber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anana fiber/epoxy composite Published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 can be found at: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Additional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for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cgi/alerts Email Alerts: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subscriptions Subscriptio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journalsReprints.nav Reprints: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journalsPermissions.nav Permissio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content/30/19/1621.refs.html Citations: What is This? - Nov 7, 2011 OnlineFirst Version of Record - Dec 16, 2011 Version of Record >>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用于承力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的是它的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其力学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特性由组分材料的性质、增强材料的取向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决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宏观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复合是一种混合效应,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它是组分材料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平均,界面缺陷对它作用不是明显。 由于制造工艺、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复合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残余应力、空隙、裂纹、界面结合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材料的弹性性能。此外,纤维(粒子)的外形、规整性、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能。但总体而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相材料稳定的宏观反映。 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结构,基于单层的不同材质和性能及铺层的方向可出现耦合变形,使得刚度分析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单层的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设计,进而选择铺层方向、层数及顺序对层合结构的刚度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首先和破坏联系在一起。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破坏模式复杂。各组分性能对破坏的作用机理、各种缺陷对强度的影响,均有街于具体深入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强度的复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从组分材料的性能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细观结构导出其强度性质。对于最简单的情形,即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还不够成熟。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压强度不等,轴向压缩问题比拉伸问题复杂。其破坏机理也与拉伸不同,它伴随有纤维在基体中的局部屈曲。实验得知: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缩下,碳纤维是剪切破坏的;凯芙拉(Kevlar)纤维的破坏模式是扭结;玻璃纤维一般是弯曲破坏。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也不同。实验表

《碳纤维复合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碳纤维复合材料 ①2018年11月6日,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上,中俄合作研制的280座远程宽体客机CR929,以1:1的展示样机首次亮相国际航展。在这款最新一代的大型飞机上,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有望..超过50%。同样,在去年5月5日首飞的C919大客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占到飞机结构重量的12%。这里的复合材料,主要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②碳纤维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 不可少的战略基础材料。它不存在腐蚀生锈的问题。由于使用碳纤维材料可以大幅降低结构重量,因而可显著提高燃料效率。采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制造的卫星、火箭等宇宙飞行器,噪音小,质 量小,动力消耗少,可节约大量燃料。 ③碳纤维还是让大型民用飞机、汽车、高速列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实现“轻量化”的完美材料。航空应用中对碳纤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多,新一代大型民用客机空客A380和波音787使用了约为5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使飞机机体的结构重量减轻了20%,比同类飞机可节省20%的燃油,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 纤维作为汽车材料,最大的优点是质量轻、强度大。它的重量仅相当 于钢材的20%到30%,硬度却是钢材的10倍以上。所以汽车制造采用碳纤维材料可以使汽车的轻量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带来节省能源的社会效益。 ④随着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风电、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对碳

纤维的需求爆发,碳纤维工业应用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业内预测, 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6万吨,到2025年,将超过33万吨。面对如此巨大而重要的市场,国内企业既要通过掌握 关键技术来实现碳纤维的稳定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同时也要瞄准国产新一代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及早研发和布局,2016年2月15日,中国突破日本管制封锁研制出高性能碳纤维。2018年2月,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出第一条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这标志着我国已经牢牢站稳全球高端碳纤维市场的一席之地。 101.阅读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回答问题。 (1)选文第①段加点词“有望”能删去?请说出理由。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请你设想一下生活中将会有哪些碳纤维 复合材料的产品。 【答案】 101.(1)不能删去,“有望”是有希望的意思,说明“在这款最新 一代的大型飞机上,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未来有希望超过“50%”,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碳纤维作为汽车材料,最 大的优点是质量轻、强度大。 102.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羽毛球拍、登山器械等体育休闲用品; 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衣服、家具等日

高性能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高性能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2018年8月1日星期三 Linda 中山沃瑞森 环氧树脂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稳定性、耐热性、力学性能、且固化收缩率小,成本低廉。环氧树脂作为胶粘剂、涂料和复合材料等的树脂基体,被广泛应用于轻工、建筑、航天航空、电子电气及其他先进复合材料的各个领域。本文由苏州挪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研究人员从环氧树脂的增韧、耐热、增强方面对高性能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现状进行阐述。 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环氧树脂韧性耐温性和模量有着较高要求。热塑性树脂具有高韧性、高强度和耐热性好的特性,用热塑性树脂作为增韧剂可以在增韧环氧树脂的同时保持耐热性能和模量。国外将EP/CF

复合材料应用在战斗机和直升机的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明显减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 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环氧树脂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力学性能要求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对于提高环氧树脂体系耐热性的方法主要有改变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结构或导入新结构,采用耐热性较好的材料对环氧树脂改性。 碳纤维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由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表现优异。而由于碳纤维表面能低、与基体浸润性差,使其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粘结力较弱,因此需要提前对其进行表面处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较成熟应用最广的一种环氧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疲劳和绝缘等性能,在军事中可被用作防弹头盔、防弹衣等。 (图示:碳纤维安全头盔) 环氧树脂是先进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树脂体系,适用于多种成型工

艺,可配制成不同配方,可调节粘度范围大,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工艺,国内外对高性能环氧树脂的研究近几年已取得很大进展,很多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集多种优异性能于一体,极大推动了高端科技产业的发展。 沃瑞森拥有自已强大的黏结数据库,有匹配各种功能黏结的推荐。配合世界知名品牌胶粘剂材料。给您最适合及高性价比的技术支持!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其优点和应用。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ts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Key word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ications 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绍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质的材料通过专门的成型工艺和制造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新材料,按使用要求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结构复合材料,但现在也正在发展集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通常将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或原材料称之为组分材料(constituent materials),它们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聚物材料。对结构复合材料而言,组分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体,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其作用是将增强体固结在一起并在增强体之间传递载荷;增强体是复合材料中承载的主体,包括纤维、颗粒、晶须或片状物等的增强体,其中纤维可分为连续纤维、长纤维和短切纤维,按纤维材料又可分为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聚合物纤维,而目前用得最多的和最重要的是碳纤维[1]。 碳纤维是一种直径极细的连续细丝材料,直径范围在6~8 μm 内,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目前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主要有两大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分别用聚丙烯腈原丝(称之为前驱体)、沥青原丝通过专门而又复杂的碳化工艺制备而得。通过碳化工艺,使纤维中的氢、

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考试整理

济南大学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考试整理 复材1108班 第一章(12分)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指不饱和聚酯在乙烯基类交联单体(例如苯乙烯)中的溶液。不饱和聚酯:是由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二元醇经缩聚反应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的聚合物。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方法:熔融缩聚法、溶剂共沸脱水法、减压法、加压法。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过程包括:线型不饱和聚酯的合成、用苯乙烯稀释聚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三个阶段:凝胶、定型、熟化。 最常用的交联单体:是苯乙烯。 酸值:中和一定量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固化:粘流态树脂体系发生交联反应而转变成为不溶、不熔的具有体型网络结构的固态树脂的全过程。 引发剂:是能使单体分子或含双键的线型高分子活化而成为游离基并进行连锁聚合反应的物质。 有机过氧化物的通式为:R-O-O-H或R-O-O-R。其中的R基团可以是: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 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是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半衰期来表征的。 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下列技术指标:粘度、酸值、凝胶时间、固体含量。工业上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方法有:一步法、二步法。 增粘剂:能使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度增加的物质。 阻聚剂:使单体与不饱和聚酯不能发生聚合反应的物质。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一种游离基型共聚反应,具有链引发、链增长 链终止三个游离基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影响树脂增粘过程的因素:树脂的起始粘度、不饱和聚酯的结构、增粘剂的种类与用量、体系的水分含量、填料的种类。 常用的交联剂分为:单官能团单体、双官能团单体、多官能团单体。 酸酐中的反式双键比顺式双键活泼。 第二章(6分) 环氧树脂: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那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环氧树脂分5类:缩水甘油醚类、缩水甘油酯类、缩水甘油胺类、线型脂肪族类、脂环族类。 环氧值:是指每100g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克当量数。 环氧当量:含有1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半衰期:在给定温度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常用的脂肪族胺类固化剂有:二乙烯三胺(H2NCH2CH2NHCH2CH2NH2)、三乙烯四胺(H2NCH2CH2NHCH2CH2NHCH2CH2NH2)、四乙烯五胺(H2NCH2CH2NHCH2CH2NHCH2CH2NHCH2CH2NH2)。 用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剂有两类:反应性固化剂、催化性固化剂。 E-44表示主要组成物质为:二酚基丙烷,环氧平均值为0.44。 稀释剂:用来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主要有两种:活性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增韧剂:能够改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冲击性能。主要分为:活性增韧剂、非活性增韧剂。 第三章(4分)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一、前言 相比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特性,自二次大占以来发展很快。尽管产量小(据法国Vetrotex公司统计,2003年全球复合材料达700万吨),但复合材料的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经济水平的标志之一。美、日、西欧水平较高。北美、欧洲的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3%与32%,以中国(含台湾省)、日本为主的亚洲占30%。中国大陆2003年玻班纤维增强塑料(玻璃纤维与树脂复合的复合材料、俗称“玻璃钢”)逾90万吨,已居世界第二位(美国2003年为169万吨,日本不足70万吨)。复合材料主要由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两大部分 组成: 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不构成连续相赋于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如玻璃钢中的玻璃纤维,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中的碳纤维素就是增强材料。 基体:构成复合材料连续相的单一材料如玻璃钢(GRP)中的树脂(本文谈到的环氧树脂)就是基体。y

按基体材料不同,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树脂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 本文讨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1、为什么采用环氧树脂做基体? 固化收缩率代低,仅1%-3%,而不饱和聚酯树脂却高达7%-8%; 粘结力强; 有B阶段,有利于生产工艺; 可低压固化,挥发份甚低; 固化后力学性能、耐化学性佳,电绝缘性能良好。值得指出的是环氧树脂耐有机溶剂、耐碱性能较常用的酚醛与不饱和聚酯权势脂为佳,然耐酸性差;固化后一般较脆,韧性较差。 2、环氧玻璃钢性能(按ASTM) 以FW(纤维缠绕)法制造的玻纤增强环氧树脂的产品为例,将其与钢比较。 表1 GF/EPR与钢的性能比较 玻璃含量GF/EPR(玻纤含量80wt%) AISI1008 冷轧钢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re-reinforced Polymer, 简称CFRP)是以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树脂、陶瓷、金属、水泥、碳质或橡胶等为基体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简称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热烧蚀性能三个方面。 (1)密度低(1.7g/cm3左右)在承受高温的结构中,它是最轻的材料;高温的强度好,在2200oC时可保留室温强度;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抗疲劳性和抗蠕变性;而且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一般的碳素材料,纤维取向明显影响材料的强度,在受力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假塑性效应"即在施加载荷初期呈线性关系,后来变成双线性关系,卸载后再加载,曲线仍为线性并可达到原来的载荷水平。 (2)热膨胀系数小,比热容高,能储存大量的热能,导热率低,抗热冲击和热摩擦的性能优异。 (3)耐热烧蚀的性能好,热烧蚀性能是在热流作用下,由于热化学和机械过程中引起的固体材料表面损失的现象,通过表层材料的烧蚀带走大量的热量,可阻止热流入材料内部, C-C材料是一种升华-辐射型材料。 复合原理它以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碳或石墨化的树脂作为基体。 复合以后的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好,高温形态稳定,升华温度高,烧蚀凹陷性,平行于增强方向具有高强度和高刚性,能抗裂纹传播,可减震,抗辐射。 碳纤维增强尼龙的特色 碳纤维具有质轻、拉伸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抗蠕变、导电、传热等特色,与玻璃纤维比较,模量高3?5倍,因而是一种取得高刚性和高强度尼龙资料的优秀增强资料。碳纤维复合资料可分为长(接连)纤维增强和短纤维增强两大类。纤维长度可从300~400m 到几个毫米不等。曩昔10年中,大家在改善不一样品种的碳纤维复合资料加工办法和功能方面投入了许多的研讨。从预浸树脂到模塑法加工,从短纤维掺混塑料注射加工到层压成型,在碳纤维复合资料及制品制造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历。当前普遍认为,长(接连)纤维有高强、高韧方面的优越性,短切纤维有加工性好的特色。因而,长碳纤维复合资料在加工上完善成型技术、短碳纤维复合资料进一步进步力学功能是碳纤维复合资料开展的方向。 依据碳纤维长度、外表处理方式及用量的不一样,还能够制备归纳功能优秀、导电功能各异的导电资料,如抗静电资料、电磁屏蔽资料、面状发热体资料、电极资料等。碳纤维增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精)

·开发与创新·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Fiber and Its Composites GAO Bo ,XU Zi-Li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performance and features of carbon fiber,briefly overviews the history,including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And analyses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emphasizes the related performance that carbon fiber adds to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nd points out its research prospects.Key words:carbon fiber ;composite ;metal matrix 0引言 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是由有机母体纤维(聚丙烯睛、粘胶丝或沥青等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制成的。它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比重不到钢的1/4,能像铜那样导电,比不锈钢还耐腐蚀,而其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 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 ,也高于钢。碳纤维按其原料可分为三类:聚丙烯腈基(PAN 碳纤维、石油沥青基碳纤维和人造丝碳纤维三类。其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用途最广,需求也最大[1]。 1碳纤维的发展史 1.1国外碳纤维的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粘胶基碳纤维,1959 年生产出了粘胶基纤维Thormel-25,这是最早的碳纤维产品。同一年,日本发明了用聚丙烯腈基(PAN 原丝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应用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应用 日期: 2008-03-03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体系固体材料。它充分发挥了各组分材料的特点和潜在能力,通过各组分的合理匹配和协同作用,呈现出原来单一材料(均质材料、单相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的新性能,从而达到对材料某些性能的综合要求。复合材料的出现在材料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极大重视。其发展之迅猛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已在工业、农业、交通、军事、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广为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技领域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结构材料。无怪乎有人认为21世纪将进入“复合材料时代”。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得最多、应用得最广的一种复合材料。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模量大、耐腐蚀性好、电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加工成型简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具有材料可设计性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性能,如减振、消音、透电磁波、隐身、耐烧蚀等特性,已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无法取代的重要材料。在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使用最多的树脂仍然是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酪树脂和环氧树脂这三大热固性树脂。这三种树脂阶性能各有特点: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较高、耐酸性好、固化速度快,但较脆、需高压成型;不饱和聚酪树脂的工艺性好、价格最低,但性能较差;环氧树脂的粘结强度和内聚强度高,耐腐蚀性及介电性能优异,综合性能最好,但价格较贵。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多用于对使用性能要求高的场合,如用作结构材料、耐腐蚀材料、电绝缘材料及透波材料等。 1、环氯树脂复合材料的分类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简称环氧复合材料,也有人称为环氧增强塑料)的品种很多,其名称、含义和分类方法也没有完全统一,但大体上讲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按用途可分为环氧结构复合材料、环氧功能复合材料和环氧功能型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是通过组成材料力学性能的复合,使之能用作受力结构材料,并能按受力情况设计和制造材料,以达到材料性能册格比的最佳状态。功能复合材料是通过组成材料其他性能(如光、电、热、耐腐蚀等)的复合,以得到具有某种理想功能的材料。例如环氧树脂覆铜板、环氧树脂电子塑封料、雷达罩等。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使用的是材料的哪一种功能性,都必须具有必要的力学性能,否则再好的功能材料也没有实用性。已有些功能材料同时还要有很高的强度,如高压绝缘子芯棒,要求绝缘性和强度都很高,是一种绝缘性结构复合材料。 (2)按成型压力可分为高压成型材料(成型压力5—30MPa),如环氧工程塑料及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8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8.1 国内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复合材料学界较普遍认为我国复合材料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发展复合材料新品种的同时,注意发展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特别是先进制造技术; (2)在研究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方法的同时,加紧研究制定无损评价标准。 其中有五个问题是研究重点: ①增强纤维的研制、生产与供应; ②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技术; ③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与发展; ④复合材料生产环境及回收利用; ⑤国际大环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复合材料发展的对策。 8.1.1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1)引言 《美国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指出:“下一代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将侧重于材料的多功能性能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美国用于这方面的研究经费为(1.7~1.8)亿美元/年。 功能复合材料的成功应用,使先进战略导弹弹头的有效载荷与结构重量之比大幅度提高(达到4:1),并实现了小型化、被动滚控和强突防。同时具有全天候能力和百米级命中精度。 (2)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要求 1)军事对抗要求 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军事对抗要求包括: ①生存性(全天候、突防、隐身、探测—透波); ②小型化、轻质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多功能一体化); ③高精度(稳定外形)。 2)环境要求 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环境要求(即生存性要求)包括: ①防热; ②抗热应力; ③抗侵蚀; ④耐空间原子氧; ⑤耐高低温交变; ⑥耐空间辐射 ⑦阻尼减震。 (3)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包括:防热功能复合材料、透波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功能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 ①防热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防热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碳/碳复合材料技术、先进碳/酚醛防热复合材料技术、低成本、碳/碳复合材料、新型防热复合材料探索和防热复合材料修补技术; 探索研究防热复合材料现场诊断与损伤预警。 ②透波、多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碳纤维_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第27卷 第5期 2005年5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27 No.5 M ay 2005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于 杰,王继辉,王 钧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 研究了短切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导电性与短切碳纤维含量、长径比、纤维取向的关系及其PT C 效应。短切碳纤维长径比越大、取向角越小,材料的渗虑阈值越低,导电性越好。渗虑阈值之后,纤维含量越低,PT C 效应越明显,转变温度越低;实验还发现体积膨胀是导致PT C 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PT C 效应与体积膨胀之间的关系,得出渗滤区域材料的导电性受导电通路与隧道效应的综合影响,当纤维含量较高时,导电性能基本只受导电通路的控制。关键词: 短切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 导电性; 长径比; PT C 中图分类号: T B 33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4431(2005)05-0024-03 Study on 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Polymer Composites Y U J ie,WAN G J i -hui,WAN G Jun (Schoo l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 g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 he electr ical co nduct ivity and P T C effect of chopped -carbon fiber filled viny-l ester resin composites were studied.Filler aspect r at io and filler orientation were found to evidently affect t he composites conductiv ity.It w as also proved that the volume ex pansion was a main factor.It has r esulted in the composites .PT C behavior ,w hich is mor e sensitive and evident when the filler fraction is w ithin t he percolation r eg ion.It also advanced the conductiv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 -tion between volume expansion and PT C behav ior. Key words: chopped -carbon fiber/viny-l ester r es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aspect ratio; P T C 收稿日期:2005-01-30. 基金项目:军工863项目(2003AA 305920).作者简介:于 杰(1980-),男,硕士生.E -mail:yujiejack@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243322.html,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根据需要调节材料的电学、力学性能及其它性能,而且成本较低、易于成型并进行大规模生产,是当前研究开发的重点。其中,碳纤维作为一种纤维状导电填料,填充树脂、橡胶、橡塑共混物等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也经常见诸报道[1,2]。虽然针对碳系填料填充的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广泛,但关于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以短切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碳纤维含量、长径比及纤维的取向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PT C 效应进行了研究,力图探索短切碳纤维填充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1 实 验 1.1 试样制备 碳纤维:PAN 基纤维,型号HTA -12K,由OH O TAYON 公司生产;树脂:3201# 乙烯基酯树脂,上海新华树脂厂生产;固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促进剂:环烷酸钴,均由武汉理工大学树脂厂生产。将各长径比(1mm 、3mm 、5mm)的碳纤维按不同的含量(0.5%~10%)与树脂、固化剂及促进剂混合搅拌均匀,浇注到钢模中,140e 下固化20m in,自然冷却,脱模后加工成50m m @20mm @4mm 的片材。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1.前言 环氧树脂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对环氧树脂的改性及应用技术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环氧树脂是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最广泛的树脂体系。它可以适用于多种成型工艺,可配制成不同配方。可调节粘度范围大以便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工艺。它的存储寿命长,固化不释放出挥发物,固化收缩率低,固化后的制品具有极佳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耐热、耐湿性能和高的绝缘性,因此,目前环氧树脂统治着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 2.环氧树脂简介 2.1环氧树脂的性质 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环氧树脂具有以下的性质: (1) 力学性能高。环氧树脂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分子结构致密,所以它的力学性能高于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等通用型热固性树脂。 (2) 附着力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含有活性极大的环氧基、羟基以及醚键、胺键、酯键等极性基团,赋予环氧固化物对金属、陶瓷、玻璃、混凝士、木材等极性基材以优良的附着力。 (3) 固化收缩率小。一般为1%~2%。是热固性树脂中固化收缩率最小的品种之一(酚醛树脂为8%~10%;不饱和聚酯树脂为4%~6%;有机硅树脂为4%~8%)。线胀系数也很小,一般为6×10-5/℃。所以固化后体积变化不大。 (4) 工艺性好。环氧树脂固化时基本上不产生低分子挥发物,所以可低压成型或接触压成型。能与各种固化剂配合制造无溶剂、高固体、粉末涂料及水性涂料等环保型涂料。(5) 优良的电绝缘性。环氧树脂是热固性树脂中介电性能最好的品种之一。 (6) 稳定性好,抗化学药品性优良。不含碱、盐等杂质的环氧树脂不易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