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咨询 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_四圣心源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cm_com 中医交流 中医博客 中医书籍

中医养生咨询 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_四圣心源_论坛_民间中医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404709.html, 中医交流 中医博客 中医书籍首页 精华 博客 相册 文件 书签 论坛
友好链接 进入论坛 书籍下载 搜索
伤寒杂病 会员升级 新手必读 中医学子 医师交流 四圣心源 语音讲堂 理法方论 病情辨析 初学教室 中医资料 本草求真 脉因证治 针灸拔罐 推拿按摩
气功导引 岐黄密室 正本清源 养正私塾 命理探源 疾病疗养 戒邪淫网 患者家园 妇幼课堂 素食山庄 护生茶楼 净密禅房 微明道观 放生莲池 游艺会馆
医家荟萃 网站宣传 光宇脉学 何足道学 小春养生 坤载养生 身病心医 老牛养生 行者精舍 振兴养生 佛缘养生 康康象数 世安养生 杏林一苑 火顺养生
周医生室 田野医缘 医药看台 微机常识 会员杂谈 转贴专栏 信息交流 网站医案
您的位置: 首页 >> 论坛 >> 四圣心源 >> 查看帖子
月度关注热点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校排完,请下载
对黄元御学术的冷思考
《四圣心源》金鼎汤一方的试用——亲身试药
思考治疗“伤精”的方法
近来发生事情所感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黄元御先生著 黄小云先生解)
【四圣心源】【临证辨象】都已经买到,有些疑问
终于对相火有一点参悟,和大家分享。
谁用过黄的痔疮方子治过,效果怎么样 最新更新主题伤寒论原文朗读+LRC歌词字幕
请教:丙火是上行还是下行?
能否提供WORD版的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
大家怎么看冬泳?
大家一起读四圣心源群93840349
小议“象”
首次应用四圣心源噎膈方治病,一天见效!
一个网友的病!请行者或根尘老师帮忙!!!
终于对相火有一点参悟,和大家分享。
思考治疗“伤精”的方法 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
发表时间: 2010-1-06 13:50 作者: 浩然天地 来源: 民间中医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404709.html,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有所成。

愿黄坤载在天之灵,保佑你的后人,都学有所成。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3:44 编辑 ]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评论
浩然天地 (2010-1-06 14:04:37)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

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7:55 编辑 ]
ycs6186 (2010-1-06 14:37:17)
中医一直都说肺和大肠相表里。你是如何觉得有问题的呀,请说出来听听。
浩然天地 (2010-1-06 15:14:31)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0 编辑 ]
浩然天地 (2010-1-06 15:27:24)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

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48 编辑 ]
锦宁 (2010-1-06 15:34:34)
黄师会不会看好病咱们都没见过,黄师的理论怎么样本人也不好评价。但是黄师四圣心源中的一些方子太牛了,牛到一个人不懂医,看着对证,拿来就用,一用就好。本人亲身实践,绝无谎言。
现在中医一直都说肺经和大肠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肝胆相表里等不一而足,不知楼主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什么?请不吝赐教。
脉是辨证的根基吗?但是我只要听到有人说感觉忽冷忽热,就给推荐小柴胡颗粒,用了就有效果。
水中火 (2010-1-06 15:38:35)
不可不知其说,也不可全信其说
水中火 (2010-1-06 15:43:27)
黄坤载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最正确: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wsf11972 (2010-1-06 15:43:58)
QUOTE:
原帖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6 15:27 发表
三七生是推荐黄元御的代表,你可以去看看他治过的患者,你自己亲自去查查他们现在什么样了。是病成那样了,还是治成那样了,仲景之师张伯祖,是治十个好十个,三七生,则治十个,现在八个骂他,那两个将来骂他。
...
这个不知道您是从哪里知道的?
讲话要有根有椐,要说么就说明明白白,楼主说的这些话好象很有道理,但都是无本之木。。。。

退一万步说,就算三七生没能治愈病家(难道三七生治的病人您都知道,都统计的,十个十个治不好?还是一叶障目?),就全盘否定黄元御老先生了(因为楼主跟个大牛人所谓老中医,就因为黄元御五十多就去世了,就因为。。。。。)
浩然天地 (2010-1-06 15:44:34)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

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0 编辑 ]
浩然天地 (2010-1-06 15:54:09)
QUOTE:
原帖由 锦宁 于 2010/1/6 15:34 发表
黄师会不会看好病咱们都没见过,黄师的理论怎么样本人也不好评价。但是黄师四圣心源中的一些方子太牛了,牛到一个人不懂医,看着对证,拿来就用,一用就好。本人亲身实践,绝无谎言。
我觉着如果是张仲景,你验他一百次,他都好使。也不用说一百次了,你可尽验吧。

如果你验黄元御,二十次,他都能好使。那他就行。你说你看着对证,拿来就用,一用就好。我给你方法去验证。你拿着书,去医院,有的是病人,能让你用不同的方子验个够
。看看能不能验上二十次。
走进中医 (2010-1-06 15:54:44)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锦宁 (2010-1-06 16:03:04)
本人确实不行,验不上二十次。您还是找金针任老先生、根尘不偶、行者老师吧。他们才是黄师理论与实践最好的结合者。推荐黄元御的代表首推医医金针任老先生。


[ 本帖最后由 锦宁 于 2010/1/6 16:06 编辑 ]
eason1 (2010-1-06 16:07:08)
我看过几本脉书,濒湖脉解,三指阐,写的很烂,跟黄师的没法比
黄师有个特点,就是严谨,反复思考和论证,他写了二十多年的书,参悟了这么多年,反复的考究验证,得来的东西,就不值得你仔细体会吗
不能因为他对脉只写了了几字,你看不懂,就去抨击他,比你聪明的人也多了去了,却都推崇他,这是有原因的
你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很好,但你得有一些起码的中医常识,否则你那不叫自信,叫自大
黄师早死,早就有定论,一是年少伤阳,有严重,瞎了一只眼!你说这还能有个好吗?
另一原因,黄师在世之时,虽也风光,却糟同行排挤,大多时间,只能伏案沉思.我现在说你一个星期什么都不干,就给我悟相对论,不瘦死你?你想一年看看,想二十年看看,我看你能坚持多少年

哗众取宠,做个小丑,有什么好的,有那时间,你多学习,不好吗
phta (2010-1-06 16:26:41)
象由心生。
浩然天地 (2010-1-06 16:28:45)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

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1 编辑 ]
绝不低头 (2010-1-06 16:44:18)
有本事遭排挤的多了,你说的那些如果真得遭排挤你就不会知道他们存在了
虽然我也觉得黄氏一些思想有偏颇,但是他的辩证思路还是很不错很值得学习的,楼主不该这样完全否定他
浩然天地 (2010-1-06 16:49:43)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

,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1 编辑 ]
wjm5075 (2010-1-06 17:03:23)
楼主应该拿出点什么来!
浩然天地 (2010-1-06 17:08:36)
QUOTE:
原帖由 wjm5075 于 2010/1/6 17:03 发表
楼主应该拿出点什么来!
抢钱呀?
碳素墨水 (2010-1-06 17:47:21)
右寸侯三焦命门还是候大肠,这个在黄坤载之前就有争议,黄坤载认为右寸候大肠,理由在《四圣心源》里已说得很清楚: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腑虽至浊,而经行头上,
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楼主所说,门户之见。肯定自己,否定别人,还要说得那么难听,这样很有快感是吗?
查看全部评论我也来说两句



版权声明:网站所有发帖版权归民间中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间中医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404709.html, | 快捷面板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SupeSite 5.0.1 © 2001-2006 Comsenz Inc. File :
html/t103255.html
Have no access to wri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