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析结果汇报

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析结果汇报
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析结果汇报

人力资源现有问题分析报告

(2017/7/7)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2)

1.1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2)

1.2员工年龄结构 (2)

1.3员工学历结构 (2)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及改进建议 (5)

2.1组织结构 (5)

2.2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配置 (5)

2.2.1人力资源规划 (5)

2.2.2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6)

2.2.3招聘配置 (7)

2.3培训发展 (8)

2.4绩效考评 (10)

2.5薪酬福利 (11)

2.5.1薪酬分析 (11)

2.5.2薪酬核算 (12)

2.6人力资源制度 (12)

前言

现有人力资源部自2013年4月中国纸业工作组加入公司后,由原来挂靠在行政后勤部下面的人力资源处独立为人力资源部,与此同时原归属企管办的工资核算审核模块划转至人力资源部负责。同年5月公司进入重组改革期,发生了长期“两不找”人员的群体劳动纠纷事件。为了更好地深化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规避用工风险,完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部在这两年重组期间开展了一些优化改进,如对考勤管理的加强、工资核算审核力度的加大、临时工工资发放形式的转换、临时工的清退、劳动合同解除的规范、工作时间的调整及四班三倒制的推行、公司内部进行公开竞聘上岗、半年度实行末位淘汰制。目的旨在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充分调动为企业创造大部分利益的员工积极性,维护好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经过两年的重组改革期,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人力资源改善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但是由于历史沿革、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为使企业更强地适应外部环境市场化运作、提升自我竞争力,如沿用现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必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基于新公司已成立,引入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以下仅为本人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的简单阐述,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初浅想法和建议,还有待和人力资源部所有成员一起为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努力。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1.1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根据公司提供的人员情况表,截止2015年4月20日,公司现有员工4929人,其中在岗4787人,内退、工伤等134人,停薪留职8人。其中管理人员232人,占比4.85%;技术人员259人,占比5.41%;一线生产人员3110人,占比64.97%;生产辅助人员622人,占比12.99%;采购人员41人,占比0.86%。销售人员119人,占比2.49%,辅业人员404人,占比8.44%。人员表面结构基本合理,管理与员工比例为2:8,(制造密集型企业通常为3:7),但就公司目前的产能计算,总体人员配置还是过于臃肿,公司在岗人员结构如图1-1所示:

1.2员工年龄结构

公司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5.9岁,平均工龄15.7年。说明整体员工年龄结构属于年富力强形,人均在公司服务期限均较长,企业忠诚度较高。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与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占比相对持平,可以看出组织人员结构日趋老化,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创造性有限,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适应性不强。具体在岗员工年龄结构如下图1-2所示:

1.3员工学历结构

总体上看,公司员工整体文化水平层次偏低,中专及以下学历员工占比高达87.49%,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有132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教育层次较低,基础管

理薄弱。后期需大量补充技术力量,整体提高人员素质。员工学历结构如图1-3所示: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及改进建议

公司部分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其前身老国企管理模式。多数员工希望通过导入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的一系列变革改进现状。总体上,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意识已经有所起步,部分人员已经有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但是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档案处理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已经不能满足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我

2.1组织结构

公司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没有树立权变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仿事业部制结构尽管已经构建起来,但尚未完善和规范运作;公司管理系统尚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审计等重要职能部门功能不全或缺失;部门职能界定不清、岗位职责界定不清,存在多头领导、多头管理或推诿扯皮现象;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缺少监督。

企业组织结构应为企业规划目标服务,它又受企业所处环境、技术、任务类型性质、人员情况等因素制约。企业组织结构应通盘考虑相关因素的系统作用并随相关因素的变动进行设计、调整。

2.2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配置

2.2.1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应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发展战略的结合处于行政事务性结合阶段。具体表现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只限于一些日常的薪资计算发放、社会保险缴纳等事务。尚未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工厂的人力资源规划仍沿袭过去粗放的计划特点,岗位规划是从安排人的角度出发来制定人员编制,,而且缺乏市场观和竞争观,致使公司相关人才流失,未制定人员补充和接班人培养计划,无法形成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

公司的人力规划比较粗放,长远发展考虑不足

?岗位编制不合理,工作松散;

?工作岗位职责不清晰,不确定;

?业务需要用人时向领导临时提出,领导临时拍板决定人员供给;

?没有预先对人员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建议:

人力规划引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亦是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建议公司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与规范人力规划工作:

岗位职务规划:解决公司定岗定编的问题;

人力分配规划: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要的人员;

人员补充规划:在中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

教育培训规划: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合格人员;

人力政策规划:根据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人才市场竞争的要求,制定吸引人、激励人、留住人和开发人的配套政策规划。

2.2.2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工作分析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亦是对于人力规划和招聘的所需要的标准基础。目前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公司未开展规范的、科学的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质、复杂、难易程度,导致岗位人员配置不明确。

2)没有对现有的岗位设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审,目前公司只有生产部门实施了定岗定员,却也只是依赖生产处的粗放规划,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起到引导、规范和评审的作用,存在大量岗位工作不饱满等岗位编制不合理现象。

3)没有明确的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造成岗位职责不明确,存在大量的岗位重叠,工作职责无人具体承担,许多工作不安排就没有人员去做,某些岗位人手不足成为各部门普遍反映的现象。

4)缺乏具体的岗位要求,公司原有的岗位职责描述过于笼统、程式化,缺乏针对性。表现在岗位的安排和人员的使用主要凭经验,随意性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责任不明,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对于不同生产车间的同名称岗位,其工作职责实际上具有差异性,而公司对它们的描述却是一样的。

建议:

工作分析是人力规划与招聘的标准基础,也是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工作评价和薪酬设计的依据。建议公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梳理:

1)梳理各部门职责并进行科学界定,然后将部门职责分解到部门各位任职者。

2)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目标,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明确人员配置,实现定岗定编。

3)依据部门职责分解,制定出客观、科学的岗位职责。梳理各部门《岗位说明书》,建立完整的岗位描述,如各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指标和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工作联系、人员配置数量及岗位任职资格等。

2.2.3招聘配置

公司现有人员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呈现本地化特色,外来人员较少。人员同质化,缺少异质互补和竞争活力,在观念、技能、知识层次上缺乏提高的动力。同时基于公司前身为老国有企业,难免会出现诸如根据领导“面子”、“招呼”进入工厂,内部唯亲是用,裙带关系的现象。

招聘渠道单一,外部社会招聘做得较少,前几年公司开展过的人才补充活动主要集中在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的选拔,其局限难免造成获取中高端优秀人才的力量不足,再者未能注入经验丰富的新鲜血液,加入组织的应届新员工易被同质化,不利于形成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招聘需求计划缺乏,总是临时要人,临时申请,没有整体规划意识。公司在内部选拨机制建设方面,这两年虽有推行内部公开竞聘上岗制,有些人力需求也只能在内部矮子里面提拔将军。同时在选聘方法上缺乏科学性,没有规范的筛选程序和测评方法,参与招聘选拔的领导主观性较大。

建议:

考虑到公司目前正处在变革时期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部对人事招聘配置工作应做到几点:满足需求、保证储备、谨慎招聘、实现梯队建设。

1)从公司长远的发展角度,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引进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中高端人才,给公司引入领先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帮助我司规范和提升管理。

2)结合人才储备计划,定期开展应届大学生的招聘活动,优化人员结构,为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及专业职能方面培养合适人员,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

3)为保证公司各岗位的人才配置合理,面对在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离岗离职、公司清退等人才流失问题,人力资源部应提前进行同岗位人员的人力储备计划。

4)依据年初各部门的人力需求计划,确定招聘计划,制定招聘政策。

5)规范招聘制度,严格按编制控制招聘需求,建立规范的招聘程序,导入科学的测评工作和操作方法。

6)构建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打通员工晋升通道,结合绩效考核形成有效的内部选拔机制,即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发掘内部人才潜力,引导员工自我提高,及时传达相关用人信息,促进形成内部公开竞争机制。

2.3培训发展

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目前公司的员工培训未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即满足员工的自我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公司缺少培训体系,未进行合理地培训规划,只是根据公司的计划,安排的培训项目。再者培训内容选择单一,只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各类人员参加过其他的培训偏少,如沟通技巧、潜能开发等。培训记录上没有管理人员参加的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销售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的产品知识和销售技术知识培训。

培训的需求分析缺乏,目前公司所做的培训,大多着眼于短期任务的完成上,整体长远规划不够。公司没有分析员工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欠缺哪些基本技能,据此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受训人员,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形式和方式单一、传统,多为内训、课堂单向传授、自主学习,缺乏与受训人员的充分沟通及环境氛围的活跃,未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培训效果欠佳。

公司的培训缺少评估和反馈环节,没有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在一个培训周期或培训项目结束后,就无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跟踪,致使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培训的真正作用。同时现有的员工培训没有做到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培训后应注意工作绩效观察,应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其结果应该应用到晋升、调薪中去。

公司缺乏对人员的能力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令员工无发展目标,多数员工处于茫然状态。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晋升通道,员工的工作动力仅来源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责任感,人才流失隐患大。

实施方案:

根据公司下一年度发展规划,各部门分析员工工作中现有存在的问题及欠缺的技能,提报下一年度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针对员工需求编制一年度公司员工培训计划,制定

年度培训方案。

员工的在职培训,根据年度技能考核结果运用,对员工进行了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1)对A类员工进行管理知识类培训,作为公司的储备人才及后备力量;

2)对B类员工加强沟通能力,时间管理,潜能开发的培养,使之向A类员工发展;

3)对C类员工加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使之向B类迈进;

4)对D类员工则加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适应岗位需求。主要以技能考核不达标的员工为主。

5)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进行转岗试用或留用改进等措施。目的是改变以往无差异性培训的情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化竞争意识。

管理层员工和优秀员工的培训:考虑到公司现有的内部培训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形式、方式上的局限性,员工没有机会接触到外界的信息,无法满足员工提升自我的需求,可以在培训上实施突破,拟计划增加外部培训,主要的形式如下:

1)户外拓展培训:年底或年中营业任务较轻或空闲期间,联系相应户外拓展培训基地,组织较有意义的培训项目,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帮助员工激发其内在潜力,增强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以期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塑造团队精神,建立卓越团队。

2)外请内训:平时注意培训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及时搜集相关优秀培训公司的讲师资料,结合公司需要和部门需求,不定期地组织外部讲师到公司内培训。

3)外派培训:联系相关优秀培训机构,选择符合公司发展需求的培训课题,组织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性岗位或优秀员工进行外派学习,以提高现有管理水平、工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接收更多更新的知识,能更好的运用到公司今后的管理,运营和技术革新中。

外派培训人员归来后应进行培训总结和内容传达宣贯,并将有关资料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应注意培训后的考评组织和工作绩效观察。其结果存入员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升迁和调薪、解聘的依据之一。

人力资源部在安排培训时,一要考虑与工作的协调,避免工作繁忙与培训时间的冲突,二要考虑重点培训与普遍提高的关系,尽可能避免某一部门某一个人反复参加培训,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员工发展方面,制定员工发展制度,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在公司制定管理职能人员发展途径、技术人员发展途径、营销人员发展途径以及工人的发展途径,引导各类人员按照公司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4绩效考评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前公司的绩效考核模块由运营管理部负责,没有建立详细、完善、规范的考核体系,基础性工作较薄弱。公司只对一级职能部门制定了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周期为月度,未能对下级单位、处室进行目标层层分解,员工没有受到指引来根据部门目标制定个人目标。每年的《预算管理办法》只在工薪分配方案中对绩效考核进行了原则性的、粗略的说明,缺乏明确的、系统的绩效考核及其实施管理配套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每月进行绩效考核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评分仅凭主观判断,易形成平均主义,员工对考核更是摸不着头脑,致使绩效考核工作的信度和效度不高。

公司的绩效考核月月搞,年年搞,却没有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去改进员工行为,也没有用其作为员工重新培训的依据去发展员工的能力。仅限于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薪酬的发放,而运用完之后,就一直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

公司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各一级职能部门的关键指标考核结果数据来源于各部门,每月提交至运营管理部。由于缺乏有力的反馈评审机制,对于有些考核指标只是简单或随意的提交一个评分数值,使得绩效考核结果流于形式,不能实现提高员工和部门绩效的目的。

目前公司执行的绩效考核周期为月度,即对各一级职能部门关键考核指标、一线生产部门的产量完成率及成本超节情况每月进行核算,依此确定工资分配方案。如此按月度推进,自然轮回至下一年度,缺少对整年度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监控,无法起到督促部门下达改进指标,实现公司及部门管理自我提升的作用。

现在执行的绩效考核环节中缺乏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在绩效实施过程中,公司对员工的考核都是由直接主管领导单独执行的。主管领导对其做出了考核,随即运用到了工资当中,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考核结果,没有绩效情况的反馈,主管领导与员工之间亦缺少有效的绩效沟通。这样,存在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员工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下一步继续保持和努力;更不知道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以改善。同时,主管也不知道员工是否需要帮助,需要哪些帮助。

2.5薪酬福利

2.5.1薪酬分析

我公司现执行的薪资结构相对过于简单,没有依法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能发挥出薪酬的优势。薪资结构为:基本工资(大多数为230元左右)+补贴(90元多点)+奖金,结构过于简单。一线生产部门依照月标准工资划分为:40%岗位工资+60%绩效工资,其中40%岗位工资按当月的产量完成率进行核算,60%绩效工资与当月成本超节率考核挂钩,最后再核算出当月工资基数。各一级职能部门则按当月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表的得分率来确定部门工资基数,即当月部门工资基数=部门月标准工资基数*当月部门绩效考核得分率。以上可以看出公司的薪酬设计为全额浮动绩效工资制,这种设计并不科学。全额浮动使员工每月根本无法预知自己到底该拿多少工资同时,管理部门根本无法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

鉴于我公司的情况,建议将公司现执行的薪资结构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当调整,薪酬构成由固定部分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资)和浮动部分薪酬(主要指绩效奖金)两部分组成,各自所占的比例根据职务层级的不同而调整,如普通员工的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占比为7:3,而中层员工的则可适当调整为6:4。其中基本工资指“岗位工资+司龄工资+学历津贴+职称津贴+降温(保暖)补贴”。(该调整结构仅供参考,具体实施中另作调整)

目前公司实行的是按岗位付酬,一岗一薪,相同的岗位沿袭同工、同酬的传统原则。岗位系数高的,往往工资较高;相同的部门,只要是岗位相同,薪酬基本相同。由于缺乏硬性的考核指标,加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部门领导下不去手,结果是绩优员工和一般员工、绩效差的员工工资水平都差不太远;特别是相同岗位的员工薪酬根本拉不开差距,干好干坏都差不太远。为了寻求公平感,难免出现是典型的“大锅饭”,“平均主义”。

建议公司引入“薪资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打开“同岗不同酬”的新局面。“差异化薪资”相当于对基本工资进行深层次剖析和明晰,公司依据员工自身的经验、学历、专业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及综合能力来核定该员工的标准工资,再结合其个人的业绩表现、绩效考核结果,最终核算出员工应得的工资实数。

基于公司所处的特殊时期及自身情况,现有的公司薪酬水平的市场化特征尚不明显。公司在薪酬政策制定上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现行的薪酬水平定价主要是企业内部封闭性定价,实行以一定的增长基数一年度或两年度普遍调薪一次,人力成本几乎不受市场价

格制约。我公司现执行的薪酬水平与同地区、同行业及系统内的兄弟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别,而且略微偏低。建议公司按照薪酬设计的科学程序进行薪酬的市场调查,了解同行业、同地区的薪酬水平,对标系统内兄弟企业的薪酬设计,使薪酬水平更加的贴近市场。如此建立起对内具有吸引力,对外具有竞争力,保证内外部公平的薪酬机制。为吸引和保留优秀的管理、技术人员提供保障,从而促进薪酬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2.5.2薪酬核算

目前公司的薪资核算操作是由各部门、单位根据月度经营分析会确定下达的工资基数,结合内部奖金二次分配及本单位员工的出勤情况进行薪资核算,后报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审核。另公司现有执行的员工考勤管理为沿用相对比较传统的纸质点名制,即各单位自行掌握本单位员工的出勤情况,以人工点名纸质记录出勤的方式,每月初各部门将本单位上月的员工出勤情况提报至人力资源部。这种员工考勤管理和薪资核算的模式不难看出二者均完全由各部门、单位自行把控,薪酬管理上难免出现很大的漏洞。其一,员工的出勤情况实行人工纸质点名制,人为因素太大,作为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部难以监控员工的出勤情况真实性。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有个别部门的员工在未办理正式离职手续而自行离开公司已一两个月,多则数个月,而部门提报至人力资源部的该员工出勤情况却为全勤,工资全额造发,社保如实缴纳。其二,一线生产部门的内部奖金二次分配方案,管理部门未能做到很好的指引和监督,其合理性有待考究。其三,员工的出勤情况和薪资核算由部门分开两套程序提报至人力资源部专人审核,由于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核的专人人手有限,无法审核至各部门提交的员工出勤情况与运用到员工的工资核算中的出勤时间是否一致。

鉴于公司所处的特殊时期及自身情况,各项管控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建议公司引入电子化考勤统计,由人力资源部把控各部门的员工出勤情况,做到从源头上能监控一方。每月初各部门依照人力资源部下发的各部门员工考勤统计进行薪资核算。

2.6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规范化,操作化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和计划实现的。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制度还不完善,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也是零星涣散,具体操作人事事务的各级人员依照惯行前身老国企多年的人事制度执行,形成思维惯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程序未以标准化流程或规范化制度加以明示,发生工作交接时仅以口头相授的方式传达以往的操作习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

随意性较大。建议人力资源部对现有的人事制度进行梳理,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制度建设。同时随着公司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制定新的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实现企业的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一切都做到有章可循,为企业建设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版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 析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2015年版 一、基础人事模块(数据截止点) 1、概述:总人数入职离职异动(内部流动、晋升) 2、员工增长率(年度) 【定义】是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增长率=本年度新增员工人数/上年同期员工人数(在职员工人数) *100% 【说明】员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员工增长率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效率。 3、新员工入职人数部门分布 【定义】是指新入职员工部门分布柱状图 【说明】可以反映出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情况,还有培训需求有较大的关联。 4、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报告期一般为一年 【公式】流动率=(一年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 和)÷4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

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范文一:人力资源部工作打算20XX年,人力资源部将通过聘请、录用、培训、选拔、调配、调整、流淌、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争议等各项治理活动来完成12年度工作目标,并不断提高职员的整体素养,有效地组织职员、充分调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制造性,最终实现酒店的新年度里的总体目标。(一)要做好职员聘请、录用工作酒店的治理离不开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在诸资源中,唯有人力资源部最为宝贵,因此,建立并完善“人员替补、梯队系统”是人力资源部XX年度的重要工作。我们将依照酒店经营进展的需求,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调查各部门的岗位分布、人员安置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合理、科学的岗位人员编制,依照编制,将采取不同形式的聘请方式,来汲取有经验的治理人才及有朝气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我们的企业,将坚持“因事设岗、因事择人”的用人原则,严把职员质量关,也不弄虚作假,幸免一些庸才进入酒店。(二)制定完善的培训打算,做好全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在总经理亲自督导下,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策划、实施、督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必须重视培训工作,从经理到领班即是同意培训者,又是培训的策划、组织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员,培训工作搞的好差,直截了当反映了治理者的重视程序与治理水平。1、确定培训循环过程,将分为培训打算时期、培训实施时期和培训评估三个时期,即:决定培训政策→确定培训需要→制定培训打算→拟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条件→实施培训→记录培训情况→拟定评估方案→对培训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培训总体打算并提出改进措施。2、确定培训活动的差不多步骤,即确定培训需要→制订培训打算→确定培训对象→实施培训→评估培训。3、建立基层培训打算,即确定以提高基层治理的领导能力及综合素养为基层培训目标,以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际技能为培训内容,以岗位培训,自学等为培训形式,分季度进行培训。4、完善职员的在岗培训,以个不培训或一对一地进行培训,以班组为单位培训或部门集中培训上理论课、案例解答、动作示范等方法实施培训内容以服务、技巧、语言技巧、操作规范、岗位职责、仪容仪表、职业道德、素养训练、礼节礼貌、酒店服务的各种知识,客人投诉的处理、案例分析、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工作意识为主。(三)作好职员考核工作1、每月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跟踪考核一次。2、每月对优秀职员做好评审考评工作。3、每季度对各部门进行一次理论、业务实操考评一次,并拿出罚奖方法。4、每半年对治理人员进行考评一次,对治理人员拿出调整意见。考评目的:了解职员的工作情况,发觉酒店治理上存在的优、劣,掌握员要及治理者的工作能力、治理能力,并通过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原则。(四)做好职员事务的治理工作1、制定详细的事务治理制度及工作程序:①饭卡发放方法;②每日菜谱标准; ③原材料验收制度及成本预算方案;④就餐治理方法;⑤食堂卫生标准;⑥宿舍治理方法;⑦宿舍分配治理方法;⑧更衣柜治理方法;⑨劳保用品发放方法。2、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职员意见。3、组织召开卫生宣传日活动,提高职员卫生防疫意识。(五)有效开展酒店内部人际沟通工作有效的沟通是人事治理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协调各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和有关的工作程序,职责不明确是阻碍沟通的障碍之一,解决这一咨询题的方法,首先需建立合乎规范的科学岗位责任制(如建立各岗位与相关岗位的联系与沟通,各岗位的权力与职责等内容),每个人员必须熟知这些岗位责任制,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关系,其次充分认识规范化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是酒店各个岗位运作的具体步骤,酒店各岗位部门之间是一个互相给予衔接的整体。 2、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建立完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对自己严于律己、办事公正,再者了解、认识职员,最后要对职员真诚相待。(六)有效开展对外沟通工作在维持现有关系单位基础上,采取电话访咨询、登记访咨询、座谈等形式和用节假日时刻进行适时访咨询,争取与劳动局、人事局、电信局、防疫站、消防大队、环卫队、城关、治安、派出所、工商、卫生局、各学校等建立良好关系。(七)

2020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3篇

2020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3篇 本文目录全文结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中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自上月二号至今,我来单位人力资源部已经有一个月了。一个月的工作学习、环境适应、思维转变……也还算是忙忙碌碌,因忙碌故而充实,然而因为充实往往日子过得似乎仓促,仓促地不暇思索。可是,当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这匆匆而过的一个月确让我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或者说是提高。也许这时候说完成了由校园向职场的转换还为时过早,然而不可置疑的是,这一个月的锻炼让我更成熟了、更自信了、更能以积极上进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了……毕业之初能来到我们单位这个平台是我的万幸。当前很多人主张大学生要先就业再择业,我向来不赞成,认为这不过是无奈之举,如果能有丝毫的机会还是要在就业之前择好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丝毫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有的)。我就是在毕业之前花了相当的时间在对自我的审视和人生方向的选择上,所以说,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本专业(人力资源)工作是我的必然。不过,尽管是必然,人力资源部这个平台也确实让我意外惊喜,在做好了一波三折的打算之后能够顺水推舟地实现这个目标对谁都是一种万幸!对万幸的事自然不能辜负。

一、工作描述一个月内的工作感觉繁琐、忙碌,但是总结之下要做的也不过简简单单的几件事: 一、统计分析岗位需求。定期了解各分公司的缺员情况,随时掌握人员变动状况,定期对入职人员做分类统计,有效利用岗位分析表。 二、搜寻并联系紧需人才。每天查看邹平人才网、51job、公司邮箱,筛选求职者简历,联系合格者面试,并通过其他各种途径获得所需人才信息并取得联系。 三、办理员工报名、入职手续。 四、更新、完善人才库。定期掌握集团公司及各分公司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信息,随时登记大专以上学历来访者信息,保证内外部人才库的更新。……也许随着对工作的熟悉我还会接触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如员工培训、活动组织、招聘会、招聘宣讲等等,但是对于当月来说,目前的工作内容已经足够我消化一阵子了。熟能生巧,在我熟练掌握各项工作后也许会发现,今天看似有挑战性的工作也不过如此。我的工作重点是招聘,在员工的招聘、入职方面的具体工作我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 一、前期工作。 1、分析岗位需求; 2、重点、紧急岗位建档; 3、搜寻、联系所需人才。 二、初试阶段。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版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2015年版 一、基础人事模块(数据截止点) 1、概述:总人数入职离职异动(内部流动、晋升) 2、员工增长率(年度) 【定义】是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增长率=本年度新增员工人数/上年同期员工人数(在职员工人数)*100% 【说明】员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员工增长率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效率。 3、新员工入职人数部门分布 【定义】是指新入职员工部门分布柱状图 【说明】可以反映出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情况,还有培训需求有较大的关联。 4、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报告期一般为一年【公式】流动率=(一年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 和)÷4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5、人力资源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企业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8%。

年度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报告

2012年城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报告 2012 年即将结束,在此对2012年人力资源的各项工作进行回顾。 一、2012年公司人员基本情况: 截止至2012年12月12日,我公司在职员工 86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 2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 12人,专科学历38 人,专科以下学历 36人,专业匹配度较高,本年度入职员工17名,离职员工14名。入职率为19.8%,流失率为16.5%。 二、公司组织架构建设: 根据公司运转模式,我公司组织结构图如下: 总经理职责:

(1)、对本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的统一指挥。 (2)、制定企业方针目标和企业发展规划。 (3)、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提出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 (5)、决定企业机构和人员配备。 (6)、聘任或解聘经理职权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创立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7)、领导企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并经常督促工作,检查工作。(8)、协调各部门工作,主持总经理办公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 (9)、审核企业年度、季度、月度计划。 (10)、按照公司制度和有关奖惩条例,实行奖惩。 (11)、公司财务及资金管理。 (12)、预算外的财务审批权。 (13)、公司重大对外关系的管理,新项目拓展。 (14)、董事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副总经理职责: (1)、贯彻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和制度流程。

(2)、负责新项目前期投标和组建工作。 (3)、负责与建设单位的接洽工作。 (4)、负责新项目施工方案等的审核工作。 (5)、负责施工项目的报建和协调工作。 (6)、负责组织项目施工计划的制订工作。 (7)、负责公司项目施工计划与进度执行的监督工作。 (8)、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质量和成本等的控制工作。 (9)、主持项目工程施工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签署项目工程施工日常行政、业务文件;定期向总经理汇报日常工作情况。 (10)、在得到总经理授权下,负责处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11)、由总经理授权处理的其他重要事项。 综合部职责: (1)、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 (2)、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含招聘、转正、考核、晋升、辞退等) (3)、公司的计划管理工作。(含周、月、季、年度计划的制定、监控、考 核等) (4)、公司对外关系管理工作,项目施工建设手续办理及备案。

某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XX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1.1公司背景....................................................... 2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1.2.1管理人员..................................................... 31.2.2技术人员..................................................... 41.2.3市场人员..................................................... 5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62.1概述........................................................... 6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6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72.2.3组织结构..................................................... 72.2.4人力资源规划................................................. 72.2.5工作分析..................................................... 82.2.6员工培训及开发............................................... 92.2.7绩效考核................................................... 112.2.8薪酬....................................................... 14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 17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自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新班子组建以来,在山西普大煤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建平董事长为核心的新班子带领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合力,艰苦奋斗,克服了生活、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公司整体工作推进神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各级管理组织机构框架基本搭建,基础队伍建设进展良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面对接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关键岗位人才严重匮乏的困难局面,通过在电视台和网上发布人才招聘广告,派人参加霍州市、临汾市及省里的各种人才招聘交流活动,以及班子成员高端急需人才招聘责任到人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招聘方式,初步解决了公司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问题,目前,矿级领导机构(六长),七大科室、安管员、特种作业人员、三大监控人员、火工品管理作业人员按要求基本配备齐全。 二、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月的时间里,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141人进行了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其中,特殊工种52人,全员培训89人,岗前培训89人。科队级以上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全部参加了一轮培训,新招工人及后勤人员的聘用,严格按照用工招聘流程,通过初试、资格审查、面试、培训、试用及试用期满考核等层层筛选,严把准入关,用制度确保了用人(工)的质量。 我们公司目前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人力资源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公司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从以

下几方面努力。 1、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要求,制定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着手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结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考核体系,为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平台。 2、根据公司短期、中期、长期各阶段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人才招聘的工作力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公司各个发展时期的人力需求,推动公司经营绩效进一步提高。 3、积极组织好公司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全面开展以“人本安全,教育培训,素质提升”为核心内容的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1.5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公司组织结构图(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 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例图: 分析:

人事部门常用数据分析

人事部门常用数据分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分析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 ×100% 8、骨干员工留存率:中高层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 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总结汇报(2020年)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总结汇报 (2020年)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总结汇报(2020年) xx年的工作快要结束,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公司人力资源部认真建立、健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按照公司发展目标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制订和实施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按月做出预算及工作计划,提前完成了公司年度总目标。现将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公司基本人力状况分析 年底对公司基本人力状况进行总结,包括各部门的人数对比,学历结构分析,性别比例构成,司龄结构分析及年龄结构分析。 各部门人数对比: 相比于上一年度,员工总数增加13人,约12.5%。总经办由于财务组合并至集团财务中心,故减少;研发部由于部分项目暂时搁

置,人数减少。20xx年公司的重心在运营,产品运营部员工人数增加,达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6%。 学历结构分析: 如图所示,公司77%以上的员工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总经办、产品运营部及人事行政部本科以上员工占比都是90%以上,20xx年度招聘的新员工,除部分设计岗位,其他岗位都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主要集中在运维部,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只有个别,其中一名是行政的保洁员。 司龄结构分析: 我司平均司龄为1.4年,反映出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1年以下的员工人数占48%,且主要集中在产品运营部,因为公司工作重心的调整,产品运营部今年增加的员工数比较多,流动比较大。从其他时间段的司龄数据来看,分布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流动,说明公司发展的基本层面还是较稳定。 年龄结构分析: 公司平均年龄不到27岁,且都在40岁以下,比较年轻,充满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公司HRM分析报告 本次HRM分析主要采用了员工代表面谈、员工行为观察、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HRM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公司HR的结构情况与分析 1.各层级人员比例:截至到2016年5月12日,公司在册员工2163人(含人事代理员工131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基层人员人。 2.干部与工人比例:干部1093人,工人1070人。

51% 49% 干部1093人 工人1070人 79% 21% 在岗1705人非在岗458人 84% 16% 男职工1817人女职工346人

6.人员年龄结构:50~60岁的有889人,46~50岁的有375人,41~45岁的有149人,36~40岁的有168人,31~35岁的有334人,30岁及以下的有248人。 7.公司所属各单位人员分布情况:机关及二级机构212人,分公司387人,项目部1042人,助勤人员64人,非在岗人员458人。

8.干部队伍专业技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384人,助理级职称405人,员级职称106人,没有技术职称的干部89人。 9.工人队伍技术等级结构:高级技师50人, 技师145人,高级工608人,中级工215人,初级工52人。 二、公司HRM的现状诊断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

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 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说,只是事务性职能工作而已,还没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公司管理层很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很难主动地将本职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 (二)目前还未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随着公司不断的改革发展,需要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公司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别的人才储备计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往往造成人员与职位匹配度不高,产生“凑

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2008年) 一、招聘 本年度公司有三次大规模招聘。 1月要紧为生产部门招聘五级技术工80人。 5月招聘四级技术工60人,五级技术工40人,初级职称行政治理员16人,中级职称行政治理员3人。 6月招聘五级技术工60人,初级职称行政治理员8人,中级职称行政治理员3人。 所采取的招聘形式是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向社会招聘。 此种形式能够减少关于人才差不多素养方面初步认定的过程,一般只对人才的待遇、可否胜任本职工作以及是否适应公司进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认定即可。同时,也减轻了从招人到用人的时刻,通常招聘的人员可在次月到岗。 本年度发生的招聘费用共为331800元,具体数据如下: 二、解聘 公司原有职员335人,全年离职总人数为300人,新进总人数为288人,其他具体情况见下表。 2008年度人员情况统计

日期:2008年12月 (注:现有人数=原有人数+新进人数-离职人数) 1月辞退一级技术工60人。 5月辞退一级技术工100人,无职称行政治理员14人。 12月辞退三级技术工80人,四级技术工20人,初级行政治理员5人,中级职称行政治理员3人。 随着新产品P2、P3的研发,对技术人员和行政治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经培训或换岗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这是辞退的三大缘故。年末的解聘要紧是因为下一年度更换生产线,导致人员缩减。 本年度发生的解聘费用为1040421元。 三、职员培训 本年度人力资源部与生产部等组织了两次培训,培训于第二季和第四季进行,各持续3个月,培训人数共有166人。这两次培训的要紧目的是提高职员的技术等级和职称等级,符合新产品P2、P3的研发要求。 4月对二级技术工80人,三级技术工20人,五级技术工40人,初级职称行政治理员6人,中级职称行政治理员4人进行培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指标

集团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详解 人力资源评估中心 目录 目录?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错误!未指定书签。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力资本能力错误!未指定书签。 1人员数量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期初人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期末人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统计期平均人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2员工人数流动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2.1人力资源流动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净人力资源流动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3人力资源离职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5自愿性员工离职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6人力资源新进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2.7知识型员工离职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8内部变动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3.人力资源结构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3.1人员岗位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3.4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招聘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录用人员评估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招聘渠道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错误!未指定书签。 2培训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培训费用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培训效果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绩效管理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绩效工资的比例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薪酬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外部薪酬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内部薪酬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劳动关系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人事部门常用数据分析(20201110163101)

人力资源常用数据分析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 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 2、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 3、 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 4、 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 5、 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 6、 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 7、 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 8、 骨干员工留存率:中高层员工人数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 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 三规定的月工作日X 10% 2、 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 m 当月总工作时数x 10% 3、 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 ?当天企业总人数X 10% 4、 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 三当天企业总人数X 1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 月薪工资:月工资额 三21.75天X 当月考勤天数 2、 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 X 当月所做件数 3、 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 三24.75天三8小时X 1.5倍X 平时加班时数 4、 假曰加班费:月工资额 三24.75天三8小时X 2倍X 假曰加班时数 5、 法定假曰加班费:月工资额 三21.75天m 8小时x 3倍x 法定假曰加班时数 6、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 三企业工资总额X 10% 应聘的所有人数X 10%, 三2 三月平均人数X 10% ?月平均人数X 10% 三月初员工人数X 10% 三月初员工人数X 10% 三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X 100% 月初员工人数*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三企业工资总额X 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三同期销售收入总额X 1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三同期成本费用 总额X 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m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二已转正员工数 /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二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二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二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二(人均人工成本裏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二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二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二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 离职率二离职人数/(期初人数+ 录用人数)X 10% 12. 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汇报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汇报 篇一:人力资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年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在 XXXX 主管部门和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为了总结经验,继续发扬成绩同时也克服存在的不足,现将 20XX 年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组织制度建设积极落实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新劳动法的实施,针对员工管理相关制度做了部分修订,同时组织各部门、车间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新修订文件的落实工作。规范了各部门的人员档案并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做好新进员工和辞职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工作,并做好整理归档,做到有凭有据。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绩效考核到批评处分,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企管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就事不就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尽可能的个性化的服务,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使员工处处、事事能透过与员工切身利益

相关的活动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关心以及制度的严肃氛围。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根据各部门的人员需求,在确保人员编制完全控制在标准编制内的前提下,企管部通过内招和外聘两方面入手,做好今年的人员招聘工作,截止12 月底,公司共有员工 205 人,公 司领导 2 人,中层管理人员 14 人,行政人员 17 人,生产员工 148 人,后勤保障人员 24人,其中中级以上管理和技术人员 15 人,初级以上 35 人。公司现有残疾员工78 人,占全体员工的 %。09 年完成内外部招聘 18 场,共招聘 31 人,并合理的进行了内部人力资源调配。由于各类原因,经统计 20XX 年辞职出厂共 28 人。目前为止,公司 205 人共有 202 人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 人签订临时劳动合同,2 人未签订劳动合同(体检报告未到)。 三、员工培训与开发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09 年企管部在完成员工招聘和配置的前提下,根据各部门、车间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

HR数据分析及报告

上海汽车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曲舒谭 理欣阿妮尔肖欣竺刘钰婷 一、行业和公司背景介绍 (一)行业背景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到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结束了由福特公司开始的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汽车统治地位。不仅如此,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 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业步伐放缓,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公司背景和现状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2011年,通过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及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独立零部件、服务贸易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相关股权和资产,上汽集团实现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总股本达到110亿股。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汽车服务贸易业务(包括汽车金融)。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部月招聘分析报告

目录1、简介 1.1 目的 1.2 范围 2、衡量指标定义 3、数据源 4、衡量指标分析 4.1 简历初选通过率 4.2 有效简历率 4.3 初试通过率 4.4 复试通过率 4.5 报到率 4.6 招聘计划完成率 4.7 人均直接招聘成本 4.8 招聘渠道分布 4.9 录用人员信息分布 4.10 月招聘指标汇总 5、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1 问题一 5.2 问题二 5.3 问题三 5.4 问题四

人力资源部月招聘分析报告 关键词: 简历初选通过率、有效简历率、初试通过率、复试通过率、报到率、招聘计划完成率、 人均直接招聘成本、招聘渠道分布、录用人员信息分布。 摘要: 本月人力资源部共对份简历进行了初步筛选,简历初选通过 率为,有效简历率为,初试通过率为,复试合 格率为,报到率为,招聘计划完成率为,最终 录用人,人均直接招聘成本为元。 缩略语清单:

1简介 1.1目的 本报告是对各部门及各子公司招聘工作的衡量和分析,适用对象为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招聘专业人员等 1.2 范围 本报告衡量和分析的范围为年月及各子公司招聘计划完成率,并通过简历初选通过率、有效简历率、笔试通过率、复试通过率、报到率、招聘计划完成率、人均直接招聘费用、录用人员信息渠道分布等指标进行说明。 2 衡量指标定义 本报告使用的衡量指标的定义可见各表标题 3数据源 本报告计算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为由拟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的月招聘计划、月份招聘工作总结。 4衡量指标分析

4.1简历初选通过率=人力资源部初选合格简历数/收到的简历总数 自月日-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