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崔木煤矿(400万吨/年)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评价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证书编号:国环评甲字第3609号

编制时间:二O一二年九月

建设项目名称: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崔木煤矿(400万吨/年)建设项目评价机构: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评价文件类型:报告书

项目负责人:蒋德林

审核人:宁建宏

项目负责人资质证书复印件

项目审核人资质证书复印件

目录

1、项目概况和环境敏感目标 (1)

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规模、地点 (1)

1.2项目概况 (1)

1.3项目敏感目标 (2)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

3.1建设期环境影响 (3)

3.2营运期环境影响 (4)

3.3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7)

4、污染防治措施 (9)

5、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11)

5.1清洁生产水平 (11)

5.2总量控制 (11)

6、公众参与 (11)

7、结论与要求 (12)

7.1结论 (12)

7.2实施要求 (12)

附图:1、交通位置图

2、环保目标图

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附件:1、评估中心出具的评估意见

2、技术评审会专家意见

3、报告书修改备忘录

4、评价标准

5、陕环函[2012]818号文,总量指标

6、初审意见

7、搬迁承诺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项目概况和环境敏感目标

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规模、地点

(1)项目名称: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崔木煤矿(400万吨/年);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规模:矿井生产能力4.0Mt/a,同步建设同规模的选煤厂,矿井及选煤厂设计服务年限60.2a;

(4)井田面积:东西宽3.1~9.6km,南北长2.0~9.2km,面积49.52km2;

(5)建设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崔木镇北王村。

1.2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与交通

崔木矿井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彬县接壤地带,行政区划属麟游县、彬县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o47′28″~107o53′51″,北纬34o51′11″~34o56′09″。

本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交通位置见附图1。

(2)项目概况

崔木矿井是《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中规划的5个矿井之一。《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编制完成,2012年5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2]114号”出具了审查意见。

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为 4.0Mt/a。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5层,可采煤层2层,其中2-3煤为局部可采煤层,3煤为主要可采煤层。井田地质储量为493.01Mt,工业储量为458.61Mt,可采储量为325.07Mt,设计服务年限60.2a。

井田煤层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井下采用单一水平开拓。根据煤层赋存特点,设计初期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对煤层厚度超过15m的区域设计采用分层放顶煤采煤方法,分为两层开采;对于整个工作面煤厚均在15m以下的区域,实行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开采。矿井投产时,首采盘区为3号煤层21盘区,井下布置一个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面年推进度2000~2500m。

工业场地同时配套建设4.0Mt/a规模矿井选煤厂,选煤工艺为重介浅槽分选

工艺,产品主要供宝鸡境内长青镇的宝鸡二电厂及工业园区化工厂用煤。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在井田南部北王村西侧,占据北王旧村,紧邻北王新村设立;煤炭外运初期主要依托现有道路。矿井生产、生活用水量为6014.4m3/d,生活饮用水(154.9m3/d)取自工业场地附近深水井,生产用水(5859.5m3/d)全部由处理后的矿井水供给。项目占地70.89hm2。

项目总定员716人,原煤生产效率31.8t/工日;矿井建设静态总投资173023.03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2440万元,占项目建设静态总投资的1.41%。1.3项目敏感目标

井田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无风景名胜区。井田范围内主要的环境保护对象名称、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及与工业场地的相对位置关系见附图2。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宝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09年7月18日~2009年7月24日对本项目评价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了现状监测,受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六对委托宝鸡市环境保护于2012年4月13日~2012年4月14日对评价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布点图见附图3,现状监测结果如下:

地表水监测结果:在合阳沟上布设3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指标中石油类及BOD5在排污口上、下游和排污口3个监测断面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2倍、0.15倍,其它各项指标在各监测断面均满足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地下水监测结果:共设置了9个水质监测点,18个水位监测点。水位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水源井以第四系潜水为主,水位埋深较浅;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除排矸场上游和下游及工业场地西侧、南侧、东侧和下游6处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监测值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大肠菌群超标与井口卫生条件较差有关。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本次监测的3个监测点和收集的永陇矿区麟游区总体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中崔木工业场地及韩家2个点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在监

测期内各监测点SO

2、NO

2

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及TSP日均浓度在监测期内均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说明矿井建设目前未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显著的影响。

声环境监测结果:6个监测点昼夜噪声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限值,评价区总体声环境质量较好。

生态:评价区为黄土塬梁沟壑地貌,属泾河南部支流流域,区内沟谷密度较大,地貌类型以黄土谷坡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植被覆盖度较高,以自然植被为主,农业植被为辅,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建设期环境影响

崔木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井巷工程及地面工程大部分已完成,施工期存在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及其防治(减缓)措施见表2。

由表2分析可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可有效减缓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2营运期环境影响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矿井正常涌水量6480m3/d,拟建一座6500m3/d矿井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反渗透脱盐处理工艺处理后,5571.9m3/d回用于矿井自身生产,剩余908.1m3/d达标排入合阳沟,矿井水回用率达86%。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287.6m3/d)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选煤厂补充水和绿化用水,不外排。

选煤厂煤泥水实现闭路循环。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908.1m3/d,排入合阳沟后混合断面COD浓度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SS浓度基本不变,混合断面水质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要求。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井田开采后导水裂隙贯通延安组含水层和直罗组含水层,对这两组含水层影响严重,其成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其地下水将以270m3/h的流失速度从地下水环境中流失。

根据设计采高导水裂隙计算结果,除11盘区和26盘区采煤导水裂隙未贯通安定组隔水层外,其余5个盘区均存在不同面积的贯通区;采煤导水裂隙在21、22、23、24和25盘区存在导水裂隙浸入宜君组~洛河组含水层区域,从而使洛河组含水层进入矿坑,成为矿井安全隐患,环评要求采煤过程中在安定组隔水层贯通区采取“限高开采”等“保水采煤”方案进行采煤,从而达到保护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和保障矿井生产安全双重目的。井田内洛河组和安定组隔水层在局部地段可能存在“天窗”,洛河砂岩水将通过“天窗”进入井下,对矿井的正常生产构成威胁。因此环评要求采煤过程中密切关注矿井涌水量变化,发现矿井涌水与洛河组水有水力联系迹象时立即采取措施,确因技术水平不能阻止采煤与洛河组发生水力联系时,实施禁采措施。

(3)声环境影响评价

运行期矿井噪声源在采取降噪措施后,昼间厂界噪声均符合GB12348-2008标准2类区要求,夜间部分厂界噪声值超过GB12348-2008标准2类区要求,其主要原因为受用地范围限制、噪声源设备距厂界较近所致。

经预测,在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项目噪声敏感点昼夜噪声预测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由于北王新村夜间噪声预测值接近标准,同时考虑到北王新村距工业场地北厂界较近,环评要求主厂房运行期间北面窗口关闭,增高工业场地厂界围墙高度,在北厂界和北王新村间增加绿化带,进一步降低运行期场地噪声源对敏感点的影响。

(4)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锅炉房安装3台10t/h锅炉,冬季运行3台,夏季运行1台,锅炉燃用本矿原煤。3台锅炉共用一座高45m、出口内径1.2m的烟囱,每台锅炉均配置除尘

效率95%脱硫效率60%的麻石水膜器进行脱硫除尘。

锅炉烟气经脱硫除尘后,烟尘、SO2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为83.03mg/Nm3、183.71mg/Nm3和160mg/Nm3,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第Ⅱ时段的标准浓度限值。大气预测结果表明,锅炉废气排放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轻微,不会改变当地的大气环境功能。各关心点大气环境质量受项目锅炉房烟气排放影响亦小。

生产系统采取除尘措施后,排入外环境的煤尘浓度和煤尘量均满足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允许限值,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项目生产期掘进矸石4.5万t/a、选煤厂洗选矸石产量为31.28万t/a、生活垃圾排放量为213t/a,矿井水处理站污泥约640t/a,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约14.0t/a。

井下掘进矸石全部回填井下废弃巷道及采空区。选煤厂矸石和锅炉灰渣、脱硫渣并送往陕西宝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麟游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矿井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掺入选煤厂末煤产品中用作发电燃料;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送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6)地表沉陷及生态影响评价

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崔木井田开采后预计地表下沉最大值达到18.6m,但由于区域地形高差大,地表沉陷对评价区地形地貌总体影响相对较小。

②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评价区内林地分布面积64.61km2,其中重点公益林分布面积约5.47km2,受沉陷影响林地的面积38.32km2,其中重度影响面积12.57km2,占评价区林地面积的17.97,以灌木林地为主。

评价区耕地以旱地为主,面积11km2,受沉陷影响的耕地面积8.7km2,其中轻度影响面积2.92km2、中度影响面积2.0km2、严重影响面积3.81km2。沉陷将造成评价区年粮食产量减少约564t。

③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崔木井田及周边45个居民点,根据沉陷预测,有23个居民点建筑物受到IV 级以上严重破坏,需进行搬迁,4个居民点位于采区边界受到Ⅱ级破坏,北王新村居民点位于工业场地保护煤柱中,受到Ⅰ级破坏,其余16个居民点位于可采

区外未受开采沉陷影响。评价根据目前井田内居民生活现状,建议23个居民点搬迁至其所属乡镇所在地,预计搬迁人口400户1699人,其中首采区需搬迁2个居民点,共14户65人,需在投产前一次性搬迁,其它村庄按采区开采计划分批搬迁,其余采取修缮、补偿等措施。

乾~银750KV高压输变电线路两侧因留设保护煤柱,采煤对其影响不大;对于其它电压等级较低、通讯线路,采用“采前加固”、“采中纠偏”、和“采后恢复”措施加以治理,确保输电、通讯线路不受大的影响。

评价区内主要道路为崔木~河西三级道路,此外还有一些乡间道路,采取随沉随填,填后夯实的措施保持原来的高度和强度。

3.3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崔木矿井运行期排污情况详见表4。

8

4、污染防治措施

(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化

地面生产、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井下排水经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道路降尘洒水及选煤厂生产补充水,剩余再经脱盐消毒处理后,用于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锅炉房及瓦斯电站补充水等,浓盐水用于黄泥灌浆,剩余908.1m3/d达标排入合阳沟,外排水质要求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表1中一级标准。

经技术论证,矿井的污水处理技术措施可行,回用目的明确,只要加强管理,矿井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轻微。

(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3台锅炉均配麻石水膜除尘器,双碱法脱硫,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锅炉房设1座45m高烟囱。

采用封闭式筒仓储煤;选煤厂原煤筛分和破碎、产品装车点均采取了机械通风除尘设施进行除尘,其他厂区(包括装车站)生产环节间煤炭转运全部采用封闭栈桥,转载点设置了喷雾洒水设施;工业场地、道路及排矸场采用洒水车定期洒水;加强运煤道路规范化管理,及时清扫、洒水降尘,对运输的汽车实行限速、限载,实施沿线绿化,减少扬尘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

采取以上措施后,烟气及煤尘都可以有效的得到防治,不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大的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针对噪声源不同分别采取隔声、减震、加消声器等防治措施。在设计阶段优选低噪产品或配套提供降噪设施;设计及环评提出锅炉房、筛分车间、通风机房、机修车间设置隔声门窗;锅炉房的鼓风机进口和引风机出口安装消声器;空压机置于车间内,进气口设置在机房外,并设置消声器;在驱动机头上安装隔声箱;通风机装消声装置;坑木加工房和机修车间禁止夜间工作;在设备安装时注意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与厂房的墙壁之间、设备与地板之间、隔声屏障与设备之间不能有刚性连接,各类泵的进出口安装柔性橡胶接头,泵体做减震处理;工作的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劳保产品;同时在噪声源周围绿化降噪。增高工业

场地厂界围墙高度,在北厂界和北王新村间增加绿化带,进一步降低运行期场地噪声源对敏感点的影响。

(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本矿建设期平整场地后多余的土方排入排矸场。营运期掘进矸石全部回填井下废弃巷道,不出井;选煤厂矸石和锅炉灰渣、脱硫渣并送往陕西宝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麟游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矿井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掺入选煤厂末煤产品中用作发电燃料;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送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因此,本矿固废均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处置,处置措施可行。

(5)地下水保护措施

①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废水资源化,变废为利,一水多用。对井下排出的废水经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项目的污废水经过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减少了对地表水的使用量,节约了地表水资源。加强对固废的管理,全部安全处置,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②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同时污水处理站集水池底部应作防渗处理;加强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污废水回用管理,确保无废水不外排;加强地表的填、堵、塞和平整工作,阻断渗透途径;及时处置矸石,禁止随地堆放,防止矸石淋溶水渗入地下。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地表污水渗入地下。

③结合安定组隔水层赋存特点和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对矿井采煤时各区采高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提出井田煤层开采厚度控制区,煤炭开采过程中,严格限制采高,确保防水煤岩柱不影响到洛河组含水层。

④采煤过程中,矿方应坚持“采中观测”、“保水采煤”,矿井建成投产时,首采工作面要进行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取得实测资料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和保护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当发现采煤导水裂隙波及洛河组时,应以“弃煤保水”为原则降低采高,直至完全弃煤以保证矿井生产安全。

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尽量扩大井田内植被覆盖面积,以加快地下水位的回升。

(6)地表沉陷防护措施

①采前留设保护煤柱。设计已考虑对矿井工业场地、乾银输电线路、盘区边界及主要巷道两侧留设一定保护煤柱;环评要求对井田内韩家乡镇所在地留设

200m保护煤柱。在矿井建设和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要求留设保护煤柱,确保上述设施的安全。

②对井田采区内受沉陷影响破坏等级均在IV级以上的23个居民点(其中首采区有3个)进行搬迁。

③对井田内自供电线路、通讯线路、乡间道路采取采后修复、维护或重修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④因地表沉陷和变形而受到影响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及民居建筑物等,均应组织人员及时维修和养护。

⑤因地表塌陷造成的农耕地、林木、通讯设施等的破坏,矿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协助产权单位进行修复、补偿,必要时给受损者经济赔偿。

⑥对沉陷区实施复垦、整治措施。

5、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5.1清洁生产水平

本报告按照2008年11月21日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2008)》指标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工程选用技术成熟且在相邻矿区有成功应用的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选用国内成熟、可靠的开采设备,实施机械化生产,污染物产生量小,产品质量良好。除矿井水利用率低于三级指标要求外,该项目基本可以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5.2总量控制

本项目属新建工程,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做到了“达标排放”。预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二氧化硫29.8t/a、化学需氧量11.99t/a,NO X40.51t/a。

建设单位已通过排污权交易竞买获得了相应的污染物排污权指标,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以陕环函[2012]818文予以确认。

6、公众参与

本项目采取公布环评信息、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三次公众参与调查。

共发放问卷调查100份,收回92份,96%的被调查者对项目持支持态度。

环评报告简本公布后,有效工作日内无反馈意见。对公众反映的意见,建设

单位做出相应的承诺。

7、结论与要求

7.1结论

崔木煤矿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矿区总体规划;在采用设计和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沉陷治理及生态恢复措施后,项目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及影响可降到当地环境能够接受的程度。项目建设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而言,项目建设可行。

7.2实施要求

(1)首采区建立长期岩移观测站,并列入环保设施要求,以取得矿井开采地表变形移动准确参数,指导矿井采煤和后续盘区居民建筑保护工作;结合当地实际,与地方紧密协作,建立起有效的生态综合整治机制与专门机构,负责沉陷区和排矸场的复垦治理及生态综合整治,将矿井的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整治提至较高的水平,将矿区建成生态环境优良的矿区。

(2)本项目涉及到居民拆迁和征地,建设单位应按省政府有关要求做好对迁移居民的安置和补偿,保证受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不降低。

(3)对井田内浅层地下水水位、水质和水量实施长期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严格落实地下水“采中观测”、“保水采煤”措施,确保采煤导水裂隙带不波及洛河组含水层。

(4)项目内分布有重点公益林,崔木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应按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林地的恢复和补偿。

(5)工业场地占用耕地及采煤过程中可能因滑坡而导致无法恢复的耕地、林地要给予补偿,其中耕地补充数量和质量要要达到或优于损害前水平。

(6)加强瓦斯成分观测,发现瓦斯成分变化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7)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北厂界噪声不对北厂界外的已有敏感点造成影响。

附图1 交通位置图

13

附图2 环境保护目标图

14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目录 1 新《标准》制定的背景 2 制定新《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黄河流域(陕西段)在陕西经济和环境保护地位突出 2.2 黄河流域(陕西段)水污染严重 2.3 流域水环境容量处于危机状态,纳污总量已超过水环境承载力 2.3 以重化工业为主,传统工业比重大的区域特点造成的结构型、复合 型、压缩型污染问题突出 2.4 流域饮用水源面临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2.5原有标准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的需要 3.制定新《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3.1为实现节能减排和流域治理目标提供保证 3.2 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 3.3 推进产业结构性污染的治理 3.4 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 3.5 强化流域治理的法制观念 3.6 为陕西经济发展保留一定的环境容量 4. 新《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指标的说明 4.1 新《标准》对污水排放去向作了哪些规定为什么排放标准不与功能区 挂钩 4.2新《标准》规定了哪些指标为什么只规定了19种指标 4.3新《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比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4.4新《标准》中对污水处理厂排水进行了哪些规定对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有哪些规定为什么要适当提高排入污水的浓度标准 4.6新《标准》中对其它污水的排放进行了哪些规定 4.7 新《标准》对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作了哪些规定排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4.8 新《标准》执行时间段的划分是如何考虑的

5 新《标准》的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5.1 执行新《标准》是否可行可行性的程度有多大 5.2 新《标准》的执行将对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或效益 5.3受新《标准》影响的现有企业出路何在 1 . 任务来源和《标准》制定的背景 “十五”期间,陕西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十一五”期间是陕西国民经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我省开展“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陕西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陕西省黄河流域的关中和陕北地区GDP总值年均增长率将达11%以上,将会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产生更大的污水排放量,进一步加大水环境压力。陕西水污染防治不仅需要还历史旧账,还需控制新的污染源。同时国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强制约束性指标。陕西省政府在《陕西省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10%以上的强制约束性指标,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0.1%,控制到31.5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到2.2万吨;国家《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陕西在2010年将黄河流域(陕西段)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6.2万吨。在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压力下,陕西省水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陕西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制约的主要矛盾,通过环境治理优化经济增长,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为陕西的快速发展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快速发展的目标。 陕西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有《渭河水系(陕西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06)。该标准颁布于1996年,2006年进行了修订。十几年来,该《标准》为渭河流域(陕西段)的水污染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对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挥发酚(Ar-OH) 、石油类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做了特别规定。标准中有些指标已不能满足陕西省的水环境管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的实际需要,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的进程,不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在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第十八条的要求,“要健全和完善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

陕西阿尔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_中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陕西阿尔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9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陕西阿尔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567108223K 工商注册号:610000100398831组织机构代码:567108223 法定代表人:郭军成立日期:2010-12-2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10006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东路164号705室 营业期限:2010-12-22 至 / 营业范围:电力、输电、变电站、电缆、水利电力、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建筑安装、室内外装饰装修、道路、桥梁、环保、水利、市政、矿山、地基与基础、管道、园林古建筑、建筑幕墙、景观园林绿化、土地整理和整治、土石方、钢结构、消防设施、机电设备安装、智能化、城市及道路照明、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场道、预应力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总承包;电力工程调试及其系统调试业务;电力设施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物业管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或禁止公司经营的商品和技术除外);生物工程项目、新能源项目、石油天然气项目、煤炭运销项目、电子信息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影视传媒项目、建材项目、公路铁路交通运输项目、医疗项目、艺术品项目、珠宝项目的咨询服务;酒店餐饮管理服务;电力电子产品开发与销售、能源与环保技术产品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建筑材料、五金工具、化工产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除外)、矿山设备、橡胶、塑料、机械设备的销售;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 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C.E是矢量,与F的方向一致 D.公式E=对任何电场都适用 2. 关于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B.沿着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低必定相等 C.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D.沿着电场线方向,单位距离上降落的电势越大,则场强越大 3.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近A、B下面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内部的场强比B内部的场强大 B.A、B内部的场强均为零 C.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低 D.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高

4. MN是一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电荷一定位于ab虚线的右侧 B.带电粒子在a点加速度大于b点加速度 C.带电粒子在a点电势能大于b点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 5. 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位于x轴上,坐标如图所示,C、D位于y轴上.C、D两点各固定一等量正点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置于O点时,B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若将该负点电荷移到A点,则B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静电力常量为k) A.,沿x轴正方向 B.,沿x轴负方向 C.,沿x轴负方向 D.,沿x轴正方向 6.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恒定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一小段距离,则( ) A.油滴将竖直向上运动 B.P点电势降低

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论文)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完成日期 授课教师 得分

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王宝增 能源学院 摘要:概述了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阐述了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概况。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应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开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新能源开发的政策。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问题;政策 1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19 9 9 年世界能源结构见表 1. 2004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见图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能源消耗量以每年2.7% 的速度递增,此速度前世界能源储量仅供全球消费1 7 2 年.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预测,石油能源可用4 0 年,天然气6 0 年内枯竭,煤炭也只能用2 2 0 年.正是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大幅度增加,致使地球在过去10 0 年里平均气温上升0.3一0.6 ℃,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1 0 ~ 2 5 cm.如不对温室气体采取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 1 0 年可上升. 0 2 ℃.到 2 10 0 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一3.5 ℃,这对人类和地球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必须改变当前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着重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化石能源,合理高效利用能源.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见表2. 其中煤炭比例近7 0 % ,加上净化设施较差,致使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如二氧化硫的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4 0 % ;城市悬浮颗粒物( T S P ) 亦严重超标.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迫使我国只有生态环境形势迫使我国只有在有计划、有步骤开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除依靠高效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之外,着重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缓化石能源的枯竭,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 78亿千瓦, 目前已开发利用11%; 生物智能资源, 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 利用量约为 2. 6亿吨标准煤, 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 占整个用能的50% ; 我国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 约10 %可供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 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 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 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 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 风能开发利用继续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 . 6万千瓦。20世纪80年代以来, 50~ 200瓦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有12万余台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运行, 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1千瓦~ 20千瓦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达到小批量生产阶段, 目前正在研制50千瓦~200千瓦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有14个风电场正在建设当中。与此同时, 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种新型风力提水机已研制成功。此外, 全国风能资源调查显示, 在风力机性能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风能综合利用、国外风力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风电场的试验运行方面均取得进展。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现已利用的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 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总容量2 5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9700万度, 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氢能等极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近20年来,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 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年提供约3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质能源, 在目前的商品能源统计数字中并未计入), 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3新能源的开发重点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重点为太阳能和风能。 3. 1关于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特别是在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应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中近期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加速产业化。 要集中力量攻克太阳能光伏电池可大规模使用的关键性难点。这里主要是指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光伏电池( PV) 元件的造价,及延长使用寿命。应集中力量开发价格便宜、寿命长、便于大规模制造的染料纳米半导体材料PV 系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西部太阳能丰富,大规模

陕西黄河大峡谷(渭南段)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黄河大峡谷 (渭南段)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建设项目内容提要 项目背景 陕西黄河大峡谷(渭南段)湿地生态旅游区位于渭南市东北部黄河峡谷盆地内,总面积约1000多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20~350米。范围从北向南依次是韩城龙门·太史祠名城文化旅游区,合阳洽川生态旅游区,大荔沙苑生态旅游区和潼关黄河·古城旅游区。是陕西东部旅游精品环线和关中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处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旅游线路的主要地段,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该旅游区人数均在60万人次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旅游环境的改善,旅游人数将呈大幅增长趋势。 陕西黄河大峡谷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最大的黄河河滨湿地—黄河峡谷湿地;国内最大芦苇荡—合阳洽川十万亩芦苇荡;有“华夏绝景”之称的洽川瀵泉七眼;拥有连绵不断古朴雄浑的地貌奇观—黄土峰林;有内陆最大的沙丘旅游资源—大荔沙苑农业生态区;有“北国三峡”之称的山河胜景——韩城龙门、石门、孟门黄河三门奇观;有“中国之冠,世界罕见”的大荔育红矿泉水源地;有三河交汇奇景—黄、洛、渭湿地自然保护区;有黄

河上唯一小于90°的潼关“万里黄河第一弯”;有黄河上最大的河心湿地草场滩涂——潼关黄河鸡心岛。还有以历史文化名城、古“有莘国”、“沙苑文化”等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黄河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相辅助。整个旅游区涵盖有黄河峡谷漂流、芦苇湿地观鸟、温泉沐浴度假、矿泉疗养健身、沙苑大漠风情探险、影视基地文化休闲观光、民俗节庆采风、自然生态科普教育等内容的国家级精品生态旅游区。 规划目标 规划期限:2003~2015年,发展目标: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内外著名的自然生态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80万人次。 旅游区形象 旅游区以黄河大峡谷为背景,以湿地生态旅游为主体,以洽川生态旅游区为中心辐射点,建成北起黄河三门,南达风陵古渡200公里长的旅游天然长廊,形成四个功能有所区分又相互补充的绿色自然生态、人文旅游景区。总体旅游形象是:黄河峡谷湿地沙洲湖泊苇海 温泉沐浴鹤舞名城史圣雄关 四大景区旅游形象:

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陕西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均较为丰富,近年来,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大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加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优势能源的开发力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能源工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方面,陕西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点省份;另一方面,能源产业也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 一、陕西能源产业现状 (一)陕西省能源格局现状 陕西的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约3800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石油地质储量约1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 2009年,陕西省共生产原煤2.96亿吨。其中: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生产原煤0.63亿吨,占21%;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生产原煤0.72亿吨,占24%。

开采原油2370万吨,实现天然气开采103亿立方米,全部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完成。 到2009年末,陕西省电力总装机2360万千瓦(含“西电东送”360万千瓦),发电量897亿千瓦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成为陕西发电领域的主力军,电力装机占全省76%。各大集团控股容量如下:大唐陕西发电公司740万千瓦,占31%;神华集团277万千瓦,占12%;华电陕西能源公司270万千瓦,占11%;华能陕西发电公司206万千瓦,占9%;国电西北分公司120万千瓦,占5%;鲁能集团120万千瓦,占5%;陕西省投资集团60万千瓦,占3%。 陕西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重点省区和能源基地建设大省。 (二)煤炭和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即使进入90年代我国调整能源自给和石油出口换汇战略以后,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占的比重仍然65%以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煤炭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5.70万k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705亿吨,居全

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处在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电力需求量逐渐提升,对电力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种背景下,电力部门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就电力资源的供应层面来看,当前仍然面临着电力能源不足、断电、停电等问题,一旦遇到用电高峰情况,形势更加险峻,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电力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电气节能措施,同时加强新能源开发力度,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平稳发展。 标签:电力新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电气节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不断创新,导致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多,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人们需要提高研究、开发和创新电气节能技术的力度,扩大电气新能源的应用范围。 1电气节能与电力新能源開发的意义 由于我国电力能源消耗较大,必要的使用电器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控制资源浪费的情况,在一定投入上,还能够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现在的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能够改善煤矿石油勘探地的周边情况,增加所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所在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所在地,通过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新型资源,不但能够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也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而且使用的新型能源为可再生资源,是清洁型资源,通过对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解了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开采地区周围的环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开发以电气节能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电力的不足,确保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2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 2.1实施变压器节能设计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变压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用节能技术能够充分保证变压器运行效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电能传输的安全性,进而达到降低电能消耗的目的。变压器节能设计通常是指降低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不同用户需要的电量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用户的输送电压力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使用变压器的过程中,其会受到一定的损耗,所以降低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对于节能工作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应用非晶合金铁心来完成变压器制作,更好地保证其环保性能,这一方面可有效降低损

黄河陕西段简介

黄河陕西段简介 黄河壶口瀑布[1] 黄河经内蒙古托克托至陕西潼关河段称黄河北干流,全长716.6公里。内蒙古托克托到龙门镇,俗称“大北干流”,该河段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黄河出了龙门,就进入了开阔地带,龙门至潼关这一段俗称“小北干流”,该河段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东西摆动频繁,为典型的堆积游荡型河道,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1] 机构概况 (一)基本概况 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基础公益类事业单位,机关设办公室(审计监察处)、工务处、水政水资源处(水政监察总队)、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处)、防汛办公室六个处室。下设黄河北干流管理局(陕西黄河北干流水政监察支队)、陕西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个河务局及机关服务处、陕西黄河工程局、陕西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九个单位。 全局现有职工326人,在职职工244人,大专以上学历175人,中高级职称 58人,助理级79人。 (二)历史沿革 陕西黄河河务局前身为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隶属于陕西省水电局。1985年2月,为了加强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管理,解决山、陕两岸滩地纠纷,黄委成立了黄河小北干流陕西管理局,隶属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1988年由黄委会直接领导,1996年更名为黄委会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2009年,更名为陕西黄河河务局,同时升格为副局级单位。 (三)主要职能

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机构,在黄河陕西侧行使水行政管职理能,管理长度为716.6公里,涉及榆林、延安、渭南三市。陕西黄河河务局履行对陕西省境内黄河干流河道统一管理职责,对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审批、落实地方匹配资金等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负责管辖两省境内黄河河道范围河段的水行政执法、水政监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及河道管理工作。 治黄工作 1、确保了黄河安澜 作为河务管理部门,陕西黄河河务局始终把防洪保安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确保了黄河小北干流防洪安全。先后战胜了1988年、1994年、1996年龙门站超过10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战胜了1996年元月份的特大凌汛,保证了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2005年,两次支援渭河抗洪抢险,为战胜“03.8”、“05.10”洪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探索降低潼关高程新途径,自2006年开始,全力配合黄委做好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工作,保证了实验顺利进行,经过试验,潼关高程累计降低56厘米,达到了预期目标。 2、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局以来,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八六”、“九五”两次河道整治规划,修建了韩城桥南、合阳榆林、大荔华原、潼关七里村等13处护村护岸、控导工程,工程总长度65.85公里,坝垛552座,累计完成投资4个多亿。这些工程保护了沿黄4个县(市),涉及人口15万,60万亩滩地及相关企业的安全。 2010年,为了疏导渭河洪水入黄流路,使黄河、渭河中常洪水在三门峡水库上 游形成合力,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进一步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实施并完成了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工程建成后,已经历了黄河、渭河三次中常洪水,观测效果非常好,如期发挥了投资效益。 3、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作为提升工程防洪能力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标准,逐步推进工程示范段建设,共建成南谢、七里村、雨林工程及东王管护基地等全河示范工程 7处,占全局工程总长度的14%。其中,以七里村工程为主体的“潼关黄河金三角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黄河工程已成为沿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它们在发挥防洪保安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沿黄旅游的宝贵资源。 4、水政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确保依法开展涉河项目建设,不断加强河道管理,协调处理水事纠纷,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建局26年来,共处理水事案件150起,协调水事纠纷10起,发放河道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10张,在确保黄河小北干流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缩本)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1、现有工程概况 ⑴工程基本情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 原中寨山煤矿和东胜煤矿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建成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0.03Mt/a和0.06Mt/a。开拓方式均为斜井-单水平-房柱式开采,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垮落式采煤,人工装载,防爆三轮车自卸运输,露天堆放和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的开采方法。原有两个矿井于2008年停产关闭。2008年至今,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进行矿井0.6Mt/a整合项目的准备工作。原有矿井概况见表1。 表1 资源整合前原有矿井概况

⑵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措施 经现场实际调查,整合前,原有矿井未履行环保手续,生产生活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基本上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大;调查发现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以及评价提出的对策措施见表2。 2、资源整合项目概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众源煤矿整合区位于横山县城东南直距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和韩岔乡管辖,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9.2221km2,生产能力0.60Mt/a,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28.45Mt,设计可采储量15.99Mt,服务年限19.03a。整合矿井在井田中部园台村东北部的贾家庙沟平台地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DB/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DB-/-)

————————————————————————————————作者:————————————————————————————————日期:

ICS 13. 060. 30 Z6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 224-2011 代替 DB61/224-2006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011 - 04 - 20发布 2011 - 05 - 0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国务院原则批复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区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陕西省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DB61/224-2006《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标准与DB61/224-2006相比,扩充了指标体系,对生化需氧量(BOD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N)、挥发(Ar-OH)和石油类部分排放级别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当从严,并增加十一项控制项目;扩大了使用范围,从渭河水系(陕西段)扩展到陕西省内黄河流域。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振文、吕亚鹏、沈炳岗、黄西川、徐楠、宋丽娜、张霞、孙长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代替了DB61/224-2006。 DB61/224-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1/224-1996。

浅谈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因素

浅谈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摘要:我国的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十分有限,具有很大上升空间。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指出目前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六个因素:新能源的成本、利用的难易程度、环境问题、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技术问题以及国家政策。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合理建议。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主要铀矿有5个,已探明的铀储量居世界9大产铀国(储量超过10万吨)之列;每年我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 000亿吨标准煤;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4亿kW;生物能资源丰富,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可供发展沼气电力;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相当于4 626亿t标准煤,现已开发利用的仅为10万分之一;可开发的潮汐能也在2 000万kW以上。因此,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目前受到了以下六个因素的制约: 一新能源的成本 近年来新能源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传统能源的成本在不断升高,这正是新能源的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然而,就目前而言,新能源的成本同常规能源相比明显偏高。新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转化为电能使用,我们可以比对一下目前各类能源的发电上网价格[1](单位元/kWh):水电0.266,火电0.355,核电0.449,风电0.542,太阳能发电约1.5。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水电和火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是高出三倍左右。高成本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关于新能源发电的投资上涨很快,但其中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大力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有关,以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速度看,这种大力补贴无法持续太久,一旦补贴减少,成本问题将会再次浮出水面。 二利用的难易程度 同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要困难许多。利用核电[2]必须建立复杂的核反应堆,并做好严密的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核废料;太阳能[3]和风能[4]发电往往具有间歇性、随机性、低同时率(60%左右)、低发电小时数(2000以下)等特性,给电力并网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这使得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只能作为传统发电方式的补充,另外,太阳能和风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能源需求则主要在东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电力输送也存在很大的难题,以致出现了发出的电由于无法输送出去而白白浪费的局面。生物能[5]技术并不成熟,目前比较普及的是制沼气,且仅限于农村地区使用,利用生物能制备各种燃料供人类利用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地热能[6]利用受到热水分布区域的限制,因为地热蒸汽与热水难以远距离输送,另外,地热发电也存在电力无法输送出去的窘况。潮汐能[7]的利用首先必须具备较好的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水库,发电机结构也必须适应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这一切都给其利用带来了很大问题。新能源利用较传统能源更难是肯定的,如何解决新能源利用难的问题,将是新能源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环境问题 作为一种名义上的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利用依旧会带来多种环境问题。核能作为一种极富潜力的能源,其最大的诟病就是放射性污染,尽管核电站有极为严密的安全措施,但前苏联切诺贝利,美国三里岛,日本福岛核电站还是发生了核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

ICS 13. 060. 30 Z60 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 224-2011 代替 DB61/224-2006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011 - 04 - 20发布 2011 - 05 - 0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 实国务院原则批复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 划》,促进区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保护陕西省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DB61/224-2006《渭河水系(陕 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标准与 DB61/224-2006相比,扩充了指标体系,对生化 需氧量(BOD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N)、 挥发(Ar-OH)和石油类部分排放级别的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适当从严,并增加十一项控制项目;扩 大了使用范围,从渭河水系(陕西段)扩展到陕 西省内黄河流域。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 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振文、吕亚鹏、沈炳岗、黄西川、徐楠、宋丽娜、张霞、孙长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代替了DB61/224-2006。 DB61/224-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1/224-1996。 DB61/ 224-2011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河流域(陕西段)的排水单位排入地表水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16种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辖区内以各种排放形式向黄河流域水体排放污水的单位的排放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66-1987 水质总铬的测定 GB 7467-19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70-1987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1-1987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 区划分情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

渭河关中段概况

渭河关中段概况 2.1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乌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的10个市(地区、州、盟),共72个县(旗、市)。2005年,流域人口约3251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在陕西省内总长度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陕西经济中枢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渭河中下游,以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为主体,大致以秦岭主脊与与陕南地区为界,以子午岭、黄龙山与陕北地区相邻。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的54个县(市、区)。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该地区是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70%的经济总量。 2.2水资源及其特点 (1)水资源缺乏 关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3.697亿立方米,地下水53.41亿立方米,重复量45.08亿立方米。 按关中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计算,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29%和34%,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为资源型缺水区,也有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统计资料表明,关中干旱频次多,持续时间长。天然径流年际变

化特点是丰枯交替,存在不同长度的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段。年内4个月可得到60%的降雨和50-70%的径流量,而3-6月作物最需要水的季节仅有20%的降雨,来水与需水极不协调。 (3)多泥沙,难利用 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公斤/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达1400公斤/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直接利用;另一方面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 (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协调,开发成本高 关中是全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调节代价高,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要求呈明显的不协调。 2.3水环境特征 (1)自用自产水资源为主,自我污染自我养护的水环境保护特点 渭河干流横贯关中东西,南北支流调节并影响着渭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渭河水量取决于关中生态环境,水的调配利用和关中经济发展程度。水质在省际间无显著的污染迁移,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关中水环境的保护。 (2)地表地下水力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影响的特点 关中盆地堆积有深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场所。地下含水层不仅多,而且深厚,中间夹有多层不连续弱透水隔层,常组成上部浅水,下部多层承压水的双层构造,使整个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成为良好的地下水源地。河流与两侧地下水保持着高度的水力联系,互为补充。这一特征缓解了污染与饮用水源的矛盾冲突,对保证饮水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3)相对封闭物能内聚的地形特点 渭河水环境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得南北两山产流汇流,渭河是关中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