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抽丝剥茧,编织成华美的词章。读着它,我们似乎能嗅得到青梅的幽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情和遭遇,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了解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二要体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18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谐和,生活美满安逸。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表现在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据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其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漱玉词》。

1

2.销????? 瑞脑销.金兽(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云销.

雨霁,彩彻区明( ) 薄????? 薄.雾浓云愁永昼( )邻之厚,君之薄.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

寻????? 寻.

寻觅觅(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既窈窕以寻.

壑( ) 莫????? 莫.道不销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至莫.夜月明(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

3.辨活用

乍暖.还寒.

时候(暖,寒:____________)

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

帘卷西风(____________)

6.积名句

(1)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2011·江西高考)

(2)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2010·上海高考)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2010·福建高考)

(4)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2010·湖北高考)

(5)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2009·山东高考)

(6)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2009·安徽高考)

(7)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2008·山东高考)

答案:1.Chú zhà Báo Bó huán hái lí D uī B ǎ Bà shí Zhì

2.动词,焚烧/动词,熔化金属/通“消”,消散 形容词,厚度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削弱/动词,迫近/动词,轻视 动词,寻找/副词,不久/动词,探寻 副词,不要/没有谁/通“暮”,晚上/副词,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暖,变寒

4.憔悴:枯萎,凋零形容人瘦,气色不好损:这里相当于“煞”损害,损失次第:光景,状况第二等,次序

5.倒装句倒装句

6.(1)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2)梧桐更兼细雨(3)如今有谁堪摘(4)乍暖还寒时候(5)怎敌他、晚来风急(6)薄雾浓云愁永昼(7)东篱把酒黄昏后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点评:此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半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阕“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点评:这两句写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菊花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评:这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是词的主旨所在,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词人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词人顿时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不如菊花之意。“销魂”,指因愁苦、悲哀而神伤。“西风”,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意,这与词人的心境十分相合。“人比黄花瘦”的“瘦”与最初一句的“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篇的愁绪到这里用一个“瘦”字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点评: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近似姜夔所谓的“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了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点评:此句以大雁的候鸟特征和“信使”身份,引发联翩情思。闻声望雁,是词人意在转移视听,寻求精神寄托。雁从北方来,勾起了她对故国、故乡、亲人及往昔乐事的追怀,而追怀又与眼下的孤凄处境构成强烈反差,于是国破家亡之痛涌上心头。“旧时相识”是在伤心中生发的错觉,这错觉又引发了她对夫妻两地传书、诗词赠答美好生活的回想,并勾起她对国破、家亡、夫死的无限痛楚。

1.《醉花阴》和《声声慢》两词中都写到“黄花”这一意象,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提示:《醉花阴》中,作者以“有暗香盈袖”的黄花,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在这首词中,词人把花和人联系起来,借“花”之“瘦”象征“人”的“憔悴”,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声声慢》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到了“黄花”。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没人摘花送给自己。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又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

2.《声声慢》一词,通过哪些意象和手法,表现了词人晚年凄苦漂泊之情?

提示:在《声声慢》一词中,词人选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并将这些易于引人伤感的意象连同秋风、秋雨、黄昏、窗口交织在一起,与词的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相衬托,一层层剥落词人失落、孤单、凄苦的心境,在这首词中,由于这些意象引发的联想与词人心中原有的伤感情愫暗相吻合,再加上词人选用的低沉悲凉的词调,不难让人体会到词人在丈夫病逝后孑然一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时的孤苦与凄凉,达到了以形传神、以有限传无限的艺术效果。

3.《醉花阴》和《声声慢》都是写“愁”的名篇,两者在写“愁”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绪更浓。《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赋予了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悲、孀居之苦、沦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有无助与无奈……而这些“怎一个愁字了得”!《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寂而凄清的。《醉花阴》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一个凄惶孤孀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离乱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醉花阴????

??上阕:佳节重阳????? 白天:满天云雾晚上:枕席透凉下阕:赏菊感受????? 菊花:暗香销魂自己:瘦比黄花相思 声声慢?????

上阕??????????“寻寻觅觅”的心境“乍暖还寒”的时候“旧时相识”的风景凄凉下阕??????????无人采摘的黄花无人过问的词人无人理解的愁情孤独

层层衬托、渲染离愁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布满整个天宇,用环境的凄冷,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侧面写词人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上阕不言相思,尽用相思之物、景来衬托。下阕的“酒”“西风”也无不都起了衬托的作用。“举杯销愁愁更愁”,面对良辰美景,词人所独自啜饮的确是相思的“苦酒”,西风则只能吹得自己心“冷”。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巧用叠字、创意出奇的《声声慢》

《声声慢》首句连用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这十四个字妙就妙在有层次,妙在细腻曲折地道出了思妇之情。心中不定,

若有所失,所以“寻寻”;寻而未得,可心里不相信就这么没了,于是“觅觅”,仔细寻找;左右搜索不见所觅之物,终于明白:此物今生是再也找不着了,顿时觉得房栊寂静,空屋无人,“冷冷清清”;“冷冷”,只是身体的感觉,“清清”,则是内心逐渐升起的凉意;凉意渐浓,郁结于心,又继之以“凄凄”;这沉积在心底的凄清像铅块般沉重,于是“惨惨”;此时肠痛心碎,伏枕而泣,心中之痛,只有“戚戚”二字可以形容。这样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为追求叠字之巧,必定带来堆砌的弊病,一涉及堆砌,就弄巧成拙了。所以“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置“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这样细腻曲折的心情,只有女词人才写得出。

下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叠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之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雨点虽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无休无止,是那么执拗而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也让读者不能自抑!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

纱厨 B .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

凄惨惨 C .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

风劲草 D .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

花开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雾浓云愁永.

昼 永:漫长。 B .东篱把.

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C .怎敌.

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 .如今有谁堪.

摘 堪:忍受。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瑞脑销.金兽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 ①有暗香盈.袖②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 ①乍暖还.寒时候②秦王还.

柱而走 D.?????

①憔悴损.②满招损.,谦受益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何须浅碧深红色,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鹧鸪天》)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6)枕上诗书闲处好,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7)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8)醉里插花花莫笑。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蝶恋花》)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5~8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简要分析“佳节又重阳”一句中“又”字的表意效果。

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具有怎样的作用?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B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zhěn/zhěn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hái/huán,shí/zhì,jī/jí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

2.D 思路解析:D项“堪”的意思是“能”“可以”的意思。

3.B 思路解析:A项,“销”,①焚烧;②通“消”,消散。B项,“盈”,都是“满”。C项,“还”,①又;②通“环”,绕。D项“损”,①相当于“煞”;②损害。

4.(1)自是花中第一流(2)载不动许多愁(3)物是人非事事休(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6)门前风景雨来佳(7)应是绿肥红瘦(8)可怜春似人将老

5.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此句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对丈夫不在身边时的伤感之情,“佳节又重阳”中一个“又”字,有着很浓的感情色彩,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一个“又”字,将过去与丈夫团聚的欢乐与现在一人独处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佳节相同,而过节的气氛不同,突出了词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6.思路解析:这是词的结尾句,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寂寞惆怅、孤独感伤。

参考答案:这句话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把人之憔悴和西风中的黄花相比,表现了词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7.思路解析:《声声慢》开头三句,十四个叠字,历来是鉴赏的重点。可以从练字角度、音韵角度、抒情角度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起首三句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8.思路解析:这三句表面写景,表达对憔悴黄花的同情,实际上是词人借花的“凋

败”写自己身心的“憔悴”。有双关意味。

参考答案:这三句借花写人,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写给李清照

简林

捧着你的《漱玉词》,看到了你,一剪孱弱纤秀的身影,裹着齐州章丘的风霜,埋身在《声声慢》的凄情中,或者还陷入在金石繁缛的纸篓里?也许,你都不是!我的眼里,你仿佛一只孤燕,在宋代的一个杏花飘雨的黄昏栖在林梢,也或正在经历误入藕花深处难觅归途的彷徨,再难找寻“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雅兴。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呵,美丽而柔弱的紫燕,为什么偏偏多才,偏偏深情?你守着大明湖水的风韵,鸟瞰诗榭赋阁,胸怀唐风宋韵,这么多年后,我该怎样倚遍栏杆,穿过无情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慢慢地走近你的心境?“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哀怨舒缓的词调,击碎飘零的水波,三千里狭长的故乡河山,相思漫无止境的闲愁,那攒足了的相思苦痛,变得那么浅白易懂!深闺的红颜在那浅俗之中泛滥,经过我的吞梅嚼雪,人间烟火的气象愈加熨帖细腻、坦率真挚,于是羞颦轻皱,低眉浅唱那小曲,一直唱了千年。这样算来,你的知音能有多少?知否?

江南繁华依旧,如火的石榴花映红了一江春水,江南那座庭院依旧有镂花空墙,纤细翠竹,依旧有青玉香炉,香烟袅袅;可是,那冷冷清清的孤灯残漏旁哪里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可以将息的心愿?一床苏绣锦衾,怎敌得起乍暖还寒的晚来风急?想起人杰鬼雄的往事,更增添黄花憔损的悲壮!呵,那个绿肥红瘦的女人,别在温情于凤凰台上的箫声,也别在担心莲子已成荷叶的湖水,当你把少女最美的心事写入红颜绿鬓时,你得到的应是“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可是,眼前的景致并非如此,断肠如草在漫长,满园落花里,泪洗残妆的你没有卷帘。你太有才情,所以你注定在词赋中一寸一寸瘦下去。晓风疏雨、千行泪下,何人扶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且罢,且罢!暂将愁情化为一泓清泉吧,任凭风吹雨打,“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我懂你吗?你把情的风韵把盏临风给世间万物,你把瞬间的捕捉带给永垂的青史!你把自己一生的亮丽转化成词风的婉约,你刷新了历史、你陶醉了后人,我怀抱一把雨伞,跟着你去领略:“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读李清照,似读一首精美的诗,一篇凄楚的文,一段波折的情,一行心酸的泪。这篇散文的作者可谓是李清照的知音:文章萃取李词的词句,糅入词人的经历,渗入自己的感悟,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写感受,抒真情,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李清照以自己卓越的才华照耀古今词坛,这颗巨星既超过了宋以前的其他女诗人,也独领宋代以后文学的风骚。李清照烛照古今的才华固然有其形成的客观的环境,也与词人的爱好、兴趣、努力密不可分。下面的两则有关李清照的材料可以用来论证“要有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展示自己”“成就自己”等论题。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两人都对金石十分爱好,使得夫妇二人只能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之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李清照夫妇的文学成就为世人所称颂,这与其在治学方面的不断追求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能在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跻身前列,虽然与她的家庭教养、天分、才情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但更是由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所决定的。在李清照之前,文学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几乎一片荒芜,虽然也有少数的几位女诗人,但她们似乎忽略了对自己性情的展露,忽略了作为社会一员的女性对家国命运的关注,而李清照的诗词则一扫以往文学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迷失,第一次将女性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以自我及自我世界为主体,通过大胆坦率地抒写自我来完成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抒写自己在国破家亡时的流离之苦、孤单之悲。李清照的成就是其敢于向男性文坛挑战的结果,是其敢于展示自己真性情、真思想的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